第二章 煤的一般性质_第1页
第二章 煤的一般性质_第2页
第二章 煤的一般性质_第3页
第二章 煤的一般性质_第4页
第二章 煤的一般性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二章第二章 煤的一般性质煤的一般性质 煤的物理性质煤的物理性质 煤的化学性质煤的化学性质 煤的固态胶体性质煤的固态胶体性质 二、二、 煤的显微组分煤的显微组分 煤的显微组分煤的显微组分(maceral, micropetrological unit),是指煤在显微镜下能能够区别和辨识的基本组成成分。是指煤在显微镜下能能够区别和辨识的基本组成成分。分为:分为: 有机显微组分:有机显微组分: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煤中成煤原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煤中成煤原始植物组织转变而成的显微组分。始植物组织转变而成的显微组分。 无机显微组分:无机显微组分:在显微镜下能在显微镜下能观察观察到的无机矿物质。到的无机

2、矿物质。1、煤的有机显微组分 腐植煤的有机显微组分包括:腐植煤的有机显微组分包括:镜质组、惰质组和壳镜质组、惰质组和壳质组质组。在显微镜下的特征是:在显微镜下的特征是:镜质组镜质组:透射光透射光下呈橙红色,透明或半透明,较均一,下呈橙红色,透明或半透明,较均一,不含或少含矿物质,见垂直裂纹。不含或少含矿物质,见垂直裂纹。普通反射光下普通反射光下呈灰色,呈灰色,油浸反射光下呈深灰色,无突起。油浸反射光下呈深灰色,无突起。惰质组惰质组:透射光下透射光下呈黑色,不透明。呈黑色,不透明。反射光下反射光下突起高,突起高,呈白色,油浸反射光时呈亮白色。呈白色,油浸反射光时呈亮白色。壳质组壳质组:透射光下透

3、射光下透明到半透明,呈黄色或橙红色,轮透明到半透明,呈黄色或橙红色,轮廓清晰,外形特殊廓清晰,外形特殊。普通反射光下普通反射光下大多有突起,呈深灰大多有突起,呈深灰色,油浸反射光下灰黑色或黑灰色。色,油浸反射光下灰黑色或黑灰色。1.1 镜质组(又称凝胶化组分)的成因 通过通过凝胶化作用凝胶化作用形成。成煤植物的组织在气流闭塞、形成。成煤植物的组织在气流闭塞、积水较深的沼泽环境下,产生极其复杂的变化。积水较深的沼泽环境下,产生极其复杂的变化。一方面一方面是植物组织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水解、化合形成新是植物组织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水解、化合形成新的化合物的化合物并破坏植物组织器官的细胞结构并破

4、坏植物组织器官的细胞结构;另一方面另一方面植植物组织在沼泽水的浸泡下吸水膨胀,物组织在沼泽水的浸泡下吸水膨胀,使植物细胞结构变使植物细胞结构变形、破坏乃至消失形、破坏乃至消失,或进一步再分解为凝胶的过程。植或进一步再分解为凝胶的过程。植物组织经凝胶化作用并经煤化作用后形成凝胶化组分物组织经凝胶化作用并经煤化作用后形成凝胶化组分(镜质组)。镜质组是煤中最主要煤岩组分,含量(镜质组)。镜质组是煤中最主要煤岩组分,含量5080,甚至,甚至90。 根据凝胶化程度的不同,镜质组还可细分为:根据凝胶化程度的不同,镜质组还可细分为:结构结构镜质体,无结构镜质体和碎屑体。镜质体,无结构镜质体和碎屑体。1.2、

5、惰质组(又称丝质组)的成因 惰质组是通过惰质组是通过丝炭化作用或火焚作用丝炭化作用或火焚作用形成。形成。 丝炭化作用:丝炭化作用:成煤植物的组织在积水较少、湿度不足的成煤植物的组织在积水较少、湿度不足的条件下,木质纤维组织经脱水作用和缓慢的氧化作用后,又条件下,木质纤维组织经脱水作用和缓慢的氧化作用后,又转入缺氧的环境,进一步经煤化作用后转化为惰质化组分。转入缺氧的环境,进一步经煤化作用后转化为惰质化组分。丝炭化作用也可以作用于已经受不同程度凝胶化作用的组分丝炭化作用也可以作用于已经受不同程度凝胶化作用的组分上,但经丝炭化作用后的组分不能再发生凝胶化作用成为凝上,但经丝炭化作用后的组分不能再发

6、生凝胶化作用成为凝胶化组分。胶化组分。 火焚作用:火焚作用:有的丝炭化组分是由于古代沼泽森林火灾后,有的丝炭化组分是由于古代沼泽森林火灾后,由烧焦的炭化组织转化而来的,称为火焚丝质体。在显微镜由烧焦的炭化组织转化而来的,称为火焚丝质体。在显微镜下观察,该类丝炭化组分细胞结构完整清晰,且由于没有经下观察,该类丝炭化组分细胞结构完整清晰,且由于没有经受凝胶化作用,细胞壁没有发生吸水膨胀,因此,胞壁薄。受凝胶化作用,细胞壁没有发生吸水膨胀,因此,胞壁薄。煤中含量在煤中含量在1020,对煤的性质有重要影响。,对煤的性质有重要影响。1.3、壳质组(又称稳定组)的成因 壳质组又称稳定组,壳质组又称稳定组,

7、是由成煤植物中化学稳定性强是由成煤植物中化学稳定性强的组织器官转化而来的的组织器官转化而来的。在泥炭化作用阶段,因化学稳。在泥炭化作用阶段,因化学稳定性强,没有遭受生物化学作用的破坏而保存在煤中,定性强,没有遭受生物化学作用的破坏而保存在煤中,经煤化作用后转化为稳定组分。经煤化作用后转化为稳定组分。 煤中常见的稳定组分有:煤中常见的稳定组分有:孢子体、花粉体、树脂体、孢子体、花粉体、树脂体、角质体、木栓体等。角质体、木栓体等。稳定组分在透射光下透明到半透明,稳定组分在透射光下透明到半透明,呈现黄色到橙红色,轮廓清楚,外形特殊;在反射光下呈现黄色到橙红色,轮廓清楚,外形特殊;在反射光下呈现深灰色

8、,大多数有突起。呈现深灰色,大多数有突起。 稳定组分在煤中的含量不大,对煤的性质影响很小。稳定组分在煤中的含量不大,对煤的性质影响很小。个别情况下,有稳定组分富集的煤出现,如乐平树皮煤、个别情况下,有稳定组分富集的煤出现,如乐平树皮煤、抚顺烛煤。稳定组分的氢含量高,发热量高。抚顺烛煤。稳定组分的氢含量高,发热量高。2、 煤中的矿物质无机显微成分 煤的无机显微成分主要是指粘土矿物、黄铁矿、石煤的无机显微成分主要是指粘土矿物、黄铁矿、石英、方解石等,在显微镜下可以进行区分。英、方解石等,在显微镜下可以进行区分。 粘土类矿物:粘土类矿物:高岭石,伊利石,水云母,高岭石,伊利石,水云母, 硫化物类矿物

9、:硫化物类矿物:黄铁矿,白铁矿,黄铁矿,白铁矿, 碳酸盐类矿物: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菱铁矿,方解石,菱铁矿, 氧化物类矿物:氧化物类矿物:石英,石英, 硫酸盐类矿物:硫酸盐类矿物:石膏,石膏, 三、 显微煤岩组分的反射率 在反射光下,显微组分表面的反射光强度和入射光强度之在反射光下,显微组分表面的反射光强度和入射光强度之比称为反射率比称为反射率。反射率可以在空气中即干物镜下测定,以。反射率可以在空气中即干物镜下测定,以R(%)表示;也可以在油浸物镜下测定,以表示;也可以在油浸物镜下测定,以Ro(%)表示。从长焰煤到表示。从长焰煤到无烟煤,无烟煤,Ro增加十几倍,而增加十几倍,而R只增加两三倍

10、。在与煤层层面成只增加两三倍。在与煤层层面成任意交角的切面上最大反射率不变,而最小反射率则随交角不任意交角的切面上最大反射率不变,而最小反射率则随交角不同而变化。同而变化。在三种有机显微组分中,随煤化程度的变化,只有在三种有机显微组分中,随煤化程度的变化,只有镜质组呈现较为均匀的变化镜质组呈现较为均匀的变化,因此,一般将油浸物镜下测定的,因此,一般将油浸物镜下测定的镜质组最大反射率镜质组最大反射率Romax作为分析比较的指标。作为分析比较的指标。 煤的反射率是煤岩学定量研究煤性质的重要指标,特别是煤的反射率是煤岩学定量研究煤性质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在反映煤的变质程度、预测煤的黏结性,用于煤炭分类

11、、指导在反映煤的变质程度、预测煤的黏结性,用于煤炭分类、指导煤炭加工利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煤炭加工利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 四、 煤的宏观特征 根据颜色、光泽、硬度、裂隙和根据颜色、光泽、硬度、裂隙和断口等,利用肉眼或放大镜可以区分断口等,利用肉眼或放大镜可以区分的煤的基本组成单位,包括的煤的基本组成单位,包括镜煤、亮镜煤、亮煤、暗煤和丝炭煤、暗煤和丝炭。在显微镜下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镜煤和丝炭是单一成分,亮煤和暗煤镜煤和丝炭是单一成分,亮煤和暗煤是混合成分。是混合成分。 1、 腐植煤的煤岩类型1.1 镜煤镜煤 镜煤呈黑色,光泽最强,质地均匀,性脆,镜煤呈黑色,光

12、泽最强,质地均匀,性脆,断口多呈贝壳状,内生裂隙特别发育。在煤层中断口多呈贝壳状,内生裂隙特别发育。在煤层中镜煤常呈透镜状或条带状,大多厚几毫米到镜煤常呈透镜状或条带状,大多厚几毫米到12cm,有时呈线理状夹在亮煤或暗煤中。镜煤的,有时呈线理状夹在亮煤或暗煤中。镜煤的显微组成单一,主要是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经凝显微组成单一,主要是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经凝胶化作用形成的镜质组。胶化作用形成的镜质组。性质:性质:V、H高,黏结性强,矿物质含量少高,黏结性强,矿物质含量少1.2 丝炭 丝炭外观象木炭,颜色灰黑,具有明显的纤维状丝炭外观象木炭,颜色灰黑,具有明显的纤维状结构和丝绢光泽。丝炭疏松多孔,性脆易

13、碎,碎后成结构和丝绢光泽。丝炭疏松多孔,性脆易碎,碎后成为纤维状或粉末状,能染指。在煤层中丝炭的数量一为纤维状或粉末状,能染指。在煤层中丝炭的数量一般不多,常呈扁平透镜体,大多厚般不多,常呈扁平透镜体,大多厚12mm至几至几mm,有时也能形成不连续的薄层。在显微镜下观察,丝炭有时也能形成不连续的薄层。在显微镜下观察,丝炭的显微组成也是单一的,是简单的煤岩成分,主要是的显微组成也是单一的,是简单的煤岩成分,主要是植物经受火灾后的木炭转化而来的惰质组构成。植物经受火灾后的木炭转化而来的惰质组构成。 性质:性质:致密坚硬、密度大,致密坚硬、密度大,H低、低、C高,高,V低,无黏结低,无黏结性,可选性

14、差,孔隙大。性,可选性差,孔隙大。1.3 亮煤 颜色深黑,光泽较强,仅次于镜煤,性较脆,颜色深黑,光泽较强,仅次于镜煤,性较脆,内生裂隙发育。亮煤的均一程度不如镜煤,表面隐内生裂隙发育。亮煤的均一程度不如镜煤,表面隐约可见微细纹理,内生裂隙发育程度不及镜煤。在约可见微细纹理,内生裂隙发育程度不及镜煤。在显微镜下观察,亮煤组成比较复杂,它以镜质组为显微镜下观察,亮煤组成比较复杂,它以镜质组为主,并含有不同数量的惰质组、壳质组和矿物质。主,并含有不同数量的惰质组、壳质组和矿物质。亮煤是最常见的宏观煤岩成分,不少煤层是以亮煤亮煤是最常见的宏观煤岩成分,不少煤层是以亮煤为主组成的,有的整个煤层都是亮煤

15、组成的。为主组成的,有的整个煤层都是亮煤组成的。性质:性质:亮煤的性质接近镜煤,但由于惰质组和矿物亮煤的性质接近镜煤,但由于惰质组和矿物质的存在,质量比镜煤差。质的存在,质量比镜煤差。1.4 暗煤 光泽暗淡,一般呈灰黑色,致密,密度大,内生光泽暗淡,一般呈灰黑色,致密,密度大,内生裂隙不发育,坚硬而具韧性,断面粗糙。暗煤也是煤裂隙不发育,坚硬而具韧性,断面粗糙。暗煤也是煤层中常见的宏观煤岩成分,在煤层中,可以由暗煤为层中常见的宏观煤岩成分,在煤层中,可以由暗煤为主形成较厚的分层,甚至单独成层。在显微镜下观察,主形成较厚的分层,甚至单独成层。在显微镜下观察,暗煤组成复杂,一般镜质组较少,矿物质含

16、量较高。暗煤组成复杂,一般镜质组较少,矿物质含量较高。性质:性质:取决于各组分的含量,如富含壳质组分,取决于各组分的含量,如富含壳质组分,V、H高,黏结性强;富含惰质组分,矿物含量高,密度高,黏结性强;富含惰质组分,矿物含量高,密度大,大,V低、弱黏结。低、弱黏结。2、煤的光泽岩石类型煤的光泽岩石类型煤的光泽岩石类型一般按平均光泽强度把煤的光泽岩一般按平均光泽强度把煤的光泽岩石类型依次划分为光亮煤、半亮煤、半暗煤和暗淡煤石类型依次划分为光亮煤、半亮煤、半暗煤和暗淡煤四种基本类型四种基本类型。五、五、 煤岩学的应用煤岩学的应用(1)煤的成因研究)煤的成因研究 在显微镜下观察煤的薄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17、煤的薄片,可以确定成煤植物的种类,可以确定成煤植物的种类, 根据煤中保存的植物遗体根据煤中保存的植物遗体(表皮表皮,孢子孢子,花粉花粉),确定成煤植物的,确定成煤植物的种属。种属。(2)煤的可选性研究)煤的可选性研究 煤中矿物质的种类、粒度、数量及其分布特征对煤的可煤中矿物质的种类、粒度、数量及其分布特征对煤的可选性影响极大。通过研究显微组分选性影响极大。通过研究显微组分(包括无机显微组分包括无机显微组分)的组的组成与其可选性关系的研究,可以预测煤的可选性,选择合理成与其可选性关系的研究,可以预测煤的可选性,选择合理的破碎粒度、选煤工艺和流程。的破碎粒度、选煤工艺和流程。(3)评价煤质、指导煤

18、炭加工利用)评价煤质、指导煤炭加工利用 在煤质评价和指导煤炭加工利用时,经常出现一些仅用在煤质评价和指导煤炭加工利用时,经常出现一些仅用化学分析的方法所不能解释的现象,而需应用煤岩学的方法化学分析的方法所不能解释的现象,而需应用煤岩学的方法才能解决。才能解决。结构镜质体结构镜质体 徐州夏桥徐州夏桥 太原组太原组16煤层煤层 透射光透射光 95无结构镜质体均质镜质体无结构镜质体均质镜质体 徐州张小楼徐州张小楼 下石盒子组下石盒子组1煤煤层层 透射光透射光 135 无结构镜质体均质镜质体无结构镜质体均质镜质体 湖南涟邵恩口湖南涟邵恩口 龙潭组龙潭组2煤层煤层 油油浸反射光浸反射光 270 惰质组,

19、丝质体微丝煤惰质组,丝质体微丝煤 山西朔县杨涧山西朔县杨涧 山西组山西组4煤层煤层 透射光透射光55 惰质组丝质体,惰质组丝质体,“星状星状”结构结构 贵州盘县贵州盘县 龙潭组龙潭组C12煤层煤层 油浸反射光油浸反射光 270 壳质组孢子体壳质组孢子体 孢子囊孢子囊 徐州张小楼徐州张小楼 山西组山西组7煤层煤层 反射荧光反射荧光 蓝光激发蓝光激发 135 壳质组角质体,渗出沥青体壳质组角质体,渗出沥青体 徐州张小楼徐州张小楼 山西组山西组7煤层煤层 反射荧光反射荧光 蓝光激发蓝光激发 230 第二节 煤的物理性质一、一、煤的密度煤的密度1. 1. 真真( (相对相对) )密度密度 True R

20、elative Density, TRD (True Relative Density, TRD (真密度真密度) ) 1.1 1.1 真密度的概念:真密度的概念:2020时煤的质量与同体积时煤的质量与同体积( (不包括煤不包括煤的所有孔隙的所有孔隙) )水的质量之比。水的质量之比。1.2 1.2 真密度的用途:真密度的用途: 真密度是煤的主要物理性质之一,在真密度是煤的主要物理性质之一,在研究煤的分子结构、确定煤化程度、制定煤的分选密度时,研究煤的分子结构、确定煤化程度、制定煤的分选密度时,都会用到煤的真密度。都会用到煤的真密度。第二节第二节 煤的物理性质煤的物理性质1.3 1.3 纯煤真密

21、度的概念:纯煤真密度的概念:在研究煤质时,为了排除煤中矿物质在研究煤质时,为了排除煤中矿物质的影响,有时用到纯煤真密度的概念。它是指煤的有机质的真的影响,有时用到纯煤真密度的概念。它是指煤的有机质的真密度,用密度,用(TRD)(TRD)dafdaf表示。可从表示。可从TRDTRD和煤的灰分等进行计算,和煤的灰分等进行计算,公式公式如下如下: 1.4 1.4 影响煤真密度的因素影响煤真密度的因素 影响煤真密度的因素有成因类型、煤岩组成、矿物质、影响煤真密度的因素有成因类型、煤岩组成、矿物质、煤化程度等。煤化程度等。成因类型的影响:成因类型的影响: 腐植煤的真密度一般不低于腐植煤的真密度一般不低于

22、1.25g/cm1.25g/cm3 3,而腐泥煤仅为,而腐泥煤仅为1.00g/cm1.00g/cm3 3左右;左右;第二节 煤的物理性质第二节 煤的物理性质第二节 煤的物理性质壳质组壳质组 镜质组镜质组 惰质组惰质组 煤真密度随煤化程度的变化是煤分子结构变化的煤真密度随煤化程度的变化是煤分子结构变化的宏观表现。从化学结构的角度看,煤的真密度反映了宏观表现。从化学结构的角度看,煤的真密度反映了煤分子结构的紧密程度和化学组成的特点。其中分子煤分子结构的紧密程度和化学组成的特点。其中分子结构的紧密程度是影响煤真密度的关键因素。结构的紧密程度是影响煤真密度的关键因素。(1)分子结构的影响)分子结构的影

23、响(2)化学组成的影响)化学组成的影响 , TRDARDTRD 孔隙度第二节 煤的物理性质 3 . 3 . 煤的堆积密度煤的堆积密度(bulk relative density(bulk relative density, BRD)BRD)3.1 3.1 堆积密度的概念:堆积密度的概念: 煤的堆积密度是指煤的堆积密度是指2020下煤的质量下煤的质量与同体积包括煤的内外孔隙和煤粒间的空隙)与同体积包括煤的内外孔隙和煤粒间的空隙) 水的质量之水的质量之比。用比。用BRDBRD表示。堆积密度的大小除了与煤的真密度有关外,表示。堆积密度的大小除了与煤的真密度有关外,主要决定于煤的粒度组成和堆积的密实度

24、。主要决定于煤的粒度组成和堆积的密实度。3.2 3.2 堆积密度的用途:堆积密度的用途:堆积密度对煤炭生产和加工利用部堆积密度对煤炭生产和加工利用部门在设计矿车、煤仓、估算煤堆重量、炼焦炉炭化室和气门在设计矿车、煤仓、估算煤堆重量、炼焦炉炭化室和气化炉的装煤量等都有很大的实用意义。化炉的装煤量等都有很大的实用意义。 第二节 煤的物理性质 二、 煤的机械性质 机械性质的概念:机械性质的概念:煤的机械性质是指煤在机械力煤的机械性质是指煤在机械力作用下,所表现的各种特性,如硬度、脆度、可磨性作用下,所表现的各种特性,如硬度、脆度、可磨性等,这些性质对煤的开采、破碎、燃烧、气化和成型等,这些性质对煤的

25、开采、破碎、燃烧、气化和成型等工艺过程有实用意义。等工艺过程有实用意义。1. 1. 煤的硬度煤的硬度 刻划硬度刻划硬度显微硬度显微硬度第二节 煤的物理性质1.1 煤的刻划硬度 采用一套具有标准硬度的矿物刻划煤,得到粗略采用一套具有标准硬度的矿物刻划煤,得到粗略的相对硬度,称为刻划硬度,又叫莫氏硬度。标准矿物的的相对硬度,称为刻划硬度,又叫莫氏硬度。标准矿物的莫氏硬度莫氏硬度见表见表4 43 3。根据莫氏硬度的划分,煤的硬度一般。根据莫氏硬度的划分,煤的硬度一般为为1 14 4。煤的硬度与煤化程度有关,中等煤化程度的焦煤,。煤的硬度与煤化程度有关,中等煤化程度的焦煤,硬度较小,约为硬度较小,约为

26、2 22.52.5,随着煤化程度的提高,硬度增加,随着煤化程度的提高,硬度增加,无烟煤的硬度最大,约为无烟煤的硬度最大,约为4 4左右。同一煤化程度的煤,惰质左右。同一煤化程度的煤,惰质组的硬度最大,稳定组最小,镜质组居中。刻划硬度的准组的硬度最大,稳定组最小,镜质组居中。刻划硬度的准确性较差,在科学研究上采用显微硬度的指标。确性较差,在科学研究上采用显微硬度的指标。 1.2 煤的 显微硬度属于压入硬度的一种。一般采用特殊显微硬度属于压入硬度的一种。一般采用特殊形状(如角锥形、圆锥形等)而又非常坚硬的压入器,形状(如角锥形、圆锥形等)而又非常坚硬的压入器,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压入器压入到样品表面

27、,形成压痕,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压入器压入到样品表面,形成压痕,卸除压力后用显微镜测量压痕的尺寸,如用方形棱锥形卸除压力后用显微镜测量压痕的尺寸,如用方形棱锥形金刚石压入器时,测量压痕对角线的长度,即可计算出金刚石压入器时,测量压痕对角线的长度,即可计算出显微硬度值:显微硬度值: 1.2 煤的222sindPH 式中式中 H显微硬度,显微硬度,MPa; P加在压入器上的负荷,加在压入器上的负荷,N; d压痕对角线长度,压痕对角线长度,mm; 方形棱锥体两相对锥面的夹角,一般为方形棱锥体两相对锥面的夹角,一般为136 。 P显微硬度随煤化程度的变化 从褐煤开始,显微从褐煤开始,显微硬度随煤化程度提

28、高而上升,硬度随煤化程度提高而上升,在碳含量为在碳含量为75 % 75 % 80 %(80 %(长长焰煤、气煤焰煤、气煤) )之间有一个极之间有一个极大值;此后,显微硬度随煤大值;此后,显微硬度随煤化程度提高而下降,化程度提高而下降,在碳含在碳含量达到量达到85%85%左右最低左右最低;煤化;煤化程度再提高,显微硬度又开程度再提高,显微硬度又开始上升,到无烟煤阶段,显始上升,到无烟煤阶段,显微硬度几乎随煤化程度提高微硬度几乎随煤化程度提高而直线增加。而直线增加。 1.3 煤的可磨性 煤的可磨性是指煤磨碎成粉的难易程度。目煤的可磨性是指煤磨碎成粉的难易程度。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哈特葛罗夫法评定煤

29、的可磨性前,国际上普遍采用哈特葛罗夫法评定煤的可磨性( (Hardgrove grindability index , HGIHardgrove grindability index , HGI ) )。其基。其基本依据是研磨煤粉所消耗的功与新产生的表面积成正本依据是研磨煤粉所消耗的功与新产生的表面积成正比。比。1.3 煤的可磨性 可磨性与煤化程度的关系 在低煤化度阶在低煤化度阶段,随煤化程度的段,随煤化程度的增加,煤的可磨性增加,煤的可磨性缓慢增加,在碳含缓慢增加,在碳含量为量为87%90%时,时,可磨性迅速增大,可磨性迅速增大,在碳含量为在碳含量为90%左左右达到最大值,此右达到最大值,此

30、后随煤化程度的进后随煤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而迅速下一步提高而迅速下降。降。 HGI,%三 、 煤的热性质 煤的热性质比热,导热性,热稳定性煤的热性质比热,导热性,热稳定性重点讲热稳定性,其他的自学。重点讲热稳定性,其他的自学。 煤的热稳定性的概念:煤的热稳定性的概念: 煤的热稳定性煤的热稳定性是块煤在高温下保持原来粒度的能力,用是块煤在高温下保持原来粒度的能力,用TSTS(Thermal StabilityThermal Stability)表示。)表示。 热稳定性的用途热稳定性的用途:固定床燃烧或气化固定床燃烧或气化用燃煤的重要指标。用燃煤的重要指标。第二节 煤的物理性质 取取613mm的煤样

31、在的煤样在850下加热下加热并保温并保温15min,取出冷却后用,取出冷却后用6mm的筛子筛的筛子筛分,计算筛上物质量占焦渣总质量的百分数,分,计算筛上物质量占焦渣总质量的百分数,用用TS+6表示,表示,TS+6值越大,则煤的热稳定性值越大,则煤的热稳定性越好。一般褐煤的热稳定性最差,其次是无烟越好。一般褐煤的热稳定性最差,其次是无烟煤,烟煤则较好。煤,烟煤则较好。 第二节 煤的物理性质四、煤的电性质 煤的电性质包括煤的电性质包括导电性和介电常数导电性和介电常数。1 1、煤的导电性、煤的导电性1.11.1煤的导电性的概念煤的导电性的概念 煤的导电性是指煤传导电流的能力。导电性常用煤的导电性是指

32、煤传导电流的能力。导电性常用电阻率电阻率 (即比电阻(即比电阻m m)或导电率)或导电率 (电阻率的倒数)表(电阻率的倒数)表示。导电率越大,煤的导电能力越强。利用导电性可以进示。导电率越大,煤的导电能力越强。利用导电性可以进行选煤。行选煤。 煤的导电有离子导电和电子导电两种形式,无烟煤的导电有离子导电和电子导电两种形式,无烟煤以电子导电为主,褐煤是离子导电为主。煤以电子导电为主,褐煤是离子导电为主。 四、 煤的电性质 2 2、煤的介电常数、煤的介电常数 物质的介电常数物质的介电常数 是指当物质介于电容器两极板是指当物质介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蓄电量和两板间为真空时的蓄电量之比。间的蓄电量和两板间

33、为真空时的蓄电量之比。 是综合反是综合反映物质极化行为的宏观物理量。映物质极化行为的宏观物理量。物质在电场作用下极化能物质在电场作用下极化能力越强,介电常数力越强,介电常数 的值越大,导电性越好的值越大,导电性越好。 煤化程度是影响煤的介电常数的主要因素煤化程度是影响煤的介电常数的主要因素,随煤,随煤化程度的加深,煤的介电常数减少,在含碳化程度的加深,煤的介电常数减少,在含碳8787左右达到左右达到最小,然后又急剧增大。因为年轻煤的极性含氧官能团多,最小,然后又急剧增大。因为年轻煤的极性含氧官能团多,极性大,所以极性大,所以 较大;随煤化程度的加深,含氧官能团减较大;随煤化程度的加深,含氧官能

34、团减少,介电常数也减少;而年老煤的少,介电常数也减少;而年老煤的 增大是因为其导电性增大是因为其导电性增大之故。水分对介电常数影响很大。增大之故。水分对介电常数影响很大。四、 煤的电性质 五、 煤的光学性质 煤的光学性质主要有可见光照射下的反射率、折煤的光学性质主要有可见光照射下的反射率、折射率和透光率以及不可见光照射下的射率和透光率以及不可见光照射下的X X射线、红外光谱、射线、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荧光性质等。紫外光谱和荧光性质等。这里只介绍煤的透光率。这里只介绍煤的透光率。 五、 煤的光学性质 六、 煤的磁性质 煤的有机质一般具有抗磁性,即在外磁场煤的有机质一般具有抗磁性,即在外磁场的作用

35、下产生的附加磁场与外磁场的方向相反。磁的作用下产生的附加磁场与外磁场的方向相反。磁化率是指磁化强度化率是指磁化强度I I(抗磁性物质是附加磁场强度)(抗磁性物质是附加磁场强度)与外磁场强度与外磁场强度H H之比,用之比,用K K表示:表示:K K= =I I/ /H H。 在化学上常用比磁化率在化学上常用比磁化率 表示物质磁性的表示物质磁性的大小。比磁化率是指在大小。比磁化率是指在1 1高斯磁场强度下,高斯磁场强度下,1g1g物质的物质的磁化率。磁化率。 六 、 煤的磁性质 一、 煤的润湿性 1 1、 煤的润湿性煤的润湿性 当液体和固体接触时,如果固体分子与液体当液体和固体接触时,如果固体分子

36、与液体间的作用力大于液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则固体可被液间的作用力大于液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则固体可被液体润湿,反之,则不能润湿。通常采用接触角表示煤体润湿,反之,则不能润湿。通常采用接触角表示煤的润湿性的大小,接触角越大,煤的润湿性越差。接的润湿性的大小,接触角越大,煤的润湿性越差。接触角是指通过三相接触周边触角是指通过三相接触周边( (三相接触点的连线三相接触点的连线) )的任的任何一点,经气液界面作切线何一点,经气液界面作切线( (即气液界面张力即气液界面张力) ),构成液体与固体表面的夹角,即为接触角构成液体与固体表面的夹角,即为接触角。第三节 煤的固态胶体性质 一、 煤的润湿性 g-sg-

37、sl-s第三节 煤的固态胶体性质 2、 煤的润湿性的随煤化程度变化规律对水而言:对水而言:随煤化程度加深,接触角增大,润湿性降低;随煤化程度加深,接触角增大,润湿性降低;对苯而言:对苯而言:随煤化程度加深,接触角减小,润湿性提高。随煤化程度加深,接触角减小,润湿性提高。 通常,年轻煤对水介质的亲和性较强,中等以上煤通常,年轻煤对水介质的亲和性较强,中等以上煤化程度的煤对水的亲和性较差。在煤的化程度的煤对水的亲和性较差。在煤的浮选脱灰浮选脱灰过程中,就过程中,就是利用煤与矿物质亲水性的差异进行分离的。矿物质表现为是利用煤与矿物质亲水性的差异进行分离的。矿物质表现为亲水性,而煤一般表现为疏水性,但

38、年轻煤由于分子中含有亲水性,而煤一般表现为疏水性,但年轻煤由于分子中含有大量的极性含氧官能团,表现为较强的亲水性,因而其可浮大量的极性含氧官能团,表现为较强的亲水性,因而其可浮性较差,不宜采用浮选工艺。性较差,不宜采用浮选工艺。 第三节 煤的固态胶体性质 二、 煤的润湿热 3.1 3.1 润湿热的概念:润湿热的概念:煤被液体润湿时会释放出热量,通常煤被液体润湿时会释放出热量,通常用用1g1g煤被润湿时释放出的热量作为煤的润湿热。煤被润湿时释放出的热量作为煤的润湿热。 3.2 3.2 润湿热的本质:润湿热的本质:年轻煤的润湿热较高,但随着煤化程年轻煤的润湿热较高,但随着煤化程度的提高而急剧下降,

39、在碳含量为度的提高而急剧下降,在碳含量为9090左右达到最低值,左右达到最低值,以后又有所上升。润湿热的产生实际上是液体在煤的孔隙以后又有所上升。润湿热的产生实际上是液体在煤的孔隙内表面上发生吸附作用的结果。吸附作用越强,比表面积内表面上发生吸附作用的结果。吸附作用越强,比表面积越大,润湿热就越高。越大,润湿热就越高。 第三节 煤的固态胶体性质 第三节 煤的固态胶体性质 第三节 煤的固态胶体性质 孔类型孔类型孔径孔径 ( (nm) )大孔大孔( (macropore) )中孔中孔( (mesopore) )微孔微孔( (micropore) )50502 2505022煤的孔隙率随煤化程度的变

40、化规律煤的孔隙率随煤化程度的变化规律。第三节 煤的固态胶体性质 2 2、煤的比表面积:、煤的比表面积:单位质量的煤内部孔隙的面积,单位质量的煤内部孔隙的面积,m m2 2/g/g。 煤的比表面积是煤内部孔隙的表面积的反映。测煤的比表面积是煤内部孔隙的表面积的反映。测定煤比表面积最简单的方法是甲醇润湿热法,这一方法误定煤比表面积最简单的方法是甲醇润湿热法,这一方法误差较大,已不再使用,现在多用吸附法测定煤的比表面积,差较大,已不再使用,现在多用吸附法测定煤的比表面积,常用的吸附介质是氮、氦、氪、氙和二氧化碳。吸附介质常用的吸附介质是氮、氦、氪、氙和二氧化碳。吸附介质不同时,测定结果差别很大,不同

41、时,测定结果差别很大,见表见表4 47 7。从孔的可接近性从孔的可接近性和扩散活化能来看,多数人认为和扩散活化能来看,多数人认为-78-78下用二氧化碳测定下用二氧化碳测定的结果较为的结果较为可靠可靠。第三节 煤的固态胶体性质 煤的可磨性校准图煤的可磨性校准图369121520406080100120筛下物重,g可磨性指数可磨性标准曲线纯煤真密度的计算公式式中:式中:dA灰的平均真密度,无数据时可取为灰的平均真密度,无数据时可取为3.0g/cm3; Ad干燥基灰分产率,。干燥基灰分产率,。 有时用下式估算纯煤的真密度:有时用下式估算纯煤的真密度:(TRD)dafTRD0.01 Ad, dAAd

42、Adaf100)100(TRD(TRD)AddAdTRD煤化程度对煤的真密度的影响煤化程度对煤的真密度的影响 从低煤化度开始,随煤化从低煤化度开始,随煤化程度的提高,煤的真密度缓慢减小,程度的提高,煤的真密度缓慢减小,到碳含量为到碳含量为86868989之间的中等之间的中等煤化程度时,煤的真密度最低,约煤化程度时,煤的真密度最低,约为为1.30g/cm1.30g/cm3 3左右,此后,煤化程度左右,此后,煤化程度再提高,煤的真密度急剧提高到再提高,煤的真密度急剧提高到1.90g/cm1.90g/cm3 3左右。左右。 煤真密度随煤化程度的变化是煤分子结构变化的宏观表现。煤真密度随煤化程度的变化

43、是煤分子结构变化的宏观表现。从化学结构的角度看,煤的真密度反映了煤分子结构的紧密程从化学结构的角度看,煤的真密度反映了煤分子结构的紧密程度和化学组成的特点。其中分子结构的紧密程度是影响煤真密度和化学组成的特点。其中分子结构的紧密程度是影响煤真密度的关键因素。度的关键因素。 壳质组壳质组 镜质组镜质组 惰质组惰质组表表43 标准矿物的莫氏硬度标准矿物的莫氏硬度矿矿 物物硬度级别硬度级别矿矿 物物硬度级别硬度级别滑滑 石石1长长 石石6石石 膏膏2石石 英英7方解石方解石3黄黄 晶晶8氟氟 石石4刚刚 玉玉9磷灰石磷灰石5金刚石金刚石10煤的浮选示意图煤的浮选示意图煤的孔隙率随煤化程度的变化规律表

44、47 用不同吸附介质在不同温度下测得的煤比表面积,m2/gC %dafN2196Kr78CO278CO225Xe095.03417624622422690.009614614614186.203410712510983.6020801046279.21117921328472.71284198139149第四节 煤的化学性质 (二)煤的风化 1 1、煤风化的概念、煤风化的概念 煤的风化是指离地表较近的煤层,经受风、雪、煤的风化是指离地表较近的煤层,经受风、雪、雨、露、冰冻、日光和空气中氧等的长时间作用,使煤雨、露、冰冻、日光和空气中氧等的长时间作用,使煤的性质发生一系列不利变化,如发热量下降、灰分增加、的性质发生一系列不利变化,如发热量下降、灰分增加、黏结性消失等,这种现象称为煤的风化。黏结性消失等,这种现象称为煤的风化。 被开采出来存放在地面上的煤,经长时间与空被开采出来存放在地面上的煤,经长时间与空气作用,也会发生缓慢的氧化作用,使煤质发生变化,气作用,也会发生缓慢的氧化作用,使煤质发生变化,这一过程也称为风化作用。这一过程也称为风化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