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复习资料_第1页
可持续发展复习资料_第2页
可持续发展复习资料_第3页
可持续发展复习资料_第4页
可持续发展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程学习要点发展观的嬉变概念、内涵与核心问题原则理论基础实现途径一、发展观的嬉变1 .“工业文明观”阶段(工业革命至20世纪70年代初)发展=增长强调工业化水平和高增长率,以 GDP为中心正效应:经济高速增长负效应:“有增长无发展”。导致三种危机:自然危机:能源紧张,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社会危机:分配不均,两极分化,贫困加剧人自身的危机:只见人的物质追求而不见人的其他追求,变成“单向度的人”2 .“综合发展观”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增长w发展经济+环境=发展经济+社会+人=发展3 .“可持续发展观”阶段Q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资料.经济发覆可持续发展和、了社会发展 、生,态发覆&#

2、163;资源与环境)、概念、内涵与核心问题1、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的布伦特兰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 . 核心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也才有能力来维护社会公平、保护自然资源环发展经济发展 社会发展 生态发展生态持续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以及自然资源的高效与永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保护好生态环境,包括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 生物多样性等,特别是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不能过度开发可再生资源 等。生态持续发展是发展的基础经济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增长的必

3、要性,必须通过经济增长解决贫困问题,增强国家实 力和社会财富,发展公共服务和保障体系,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并为环境保护以及科 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资料.但可持续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追求质量的改善、效益的提高。要求改变“高 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生产方式,倡导清洁生产和适度消费,减少对环境的压 力。经济持续发展是发展的动力社会持续发展世界各国的发展目标可以不同,但发展的根本目的都是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 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人人享有平等、自由的社会环境。同时,人和社会的发展,又能够为发展提供智力(技术)、制度和文化等支持。社会持续发展是发展的目的讨论:环境目标不能孤立于社会经济发展目

4、标之外而实现2 .目标一一协调协调是可持续发展概念产生的初衷,也是其追求的目标。.人与向然的协调 协调一人与人的林调、经济、社会、环境发展 效益的协调3 .手段一一限制不可再生资源的数量、可再生资源的更新能力、自然环境的自净容量都是有限的, 必须将人类活动限制在生态可能的范围之内。同一时期的自然环境总量是一定的,一国或地区不应对自然资源过度占有和消耗/规椅(纯济人厂、资源开发、排污等)限制、方式生产、生活等3三、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资料.II史军统I*人IL耳境覆规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人口资源 环境 发展(经济春源分配不均/不公危t健康人口过度增长导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人口

5、过度增长导致人口贫困,加剧资源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会引发资源质量型短缺资料.资源短缺和生态恶化会加剧人口发展压力可持续发展的原则1、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fairness ),时间维战士空间维度:系统维度:代际公平段 代内公平I了系统间的公平2睥之的代内不公会影响全世界发展的进程,引发严重的社会矛盾;一个以贫穷为特点的世界将永远 摆脱不了生态的和其它的灾难;如果代内不公平问题得不到有效控制或消除,就一定会转嫁到后代人身上。代内公平的核心问题W资源资源分配公平/环境环境权益和环境应任公平/发展收益消除黄困和两极分化可持续性原则(sustainability )人类发展对自然资源的耗竭速率应充分顾及资源

6、的临界 性,应以不损害支持地球生命的大气、水、土壤、生物等自 然系统为前提。发展一旦破坏了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发展 本身也就衰退了。因此,应当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限度内发展社会经 济,利用发展成果来维持并促进资源环境系统的良性发展,资料.保持和提高其适应能力和恢复力。这样才能保证当代人和后 代人具有同样的发展机会和能力,使发展能够持续下去。共同性原则(common )共同的地球共同面临的问题共同的责任共同的行动共同美好的未来阶段性原则(stage )可持续发展存在层次阶段上的差 别,是一个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推进的过程。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 具有不同的可持续发展具体目标。处于不同发展

7、阶段的国家和地 区,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程度与持续时间不同,其经济、社 会、科技的发展成果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亦不同,所 要承担的责任大小也不同。京都议定书的主要内容共同性原则阶序性原则规定3 &个主要工久.国在2 0。山2 012年期间将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排放量从19 9。年的水平上平均削减A 2也 以阻止全球气候变|持续性原则资料.四、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1、古代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2、生态资源永续利用的思想古代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1)“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天:包括四时运行、万物生长在内的自然界。“天命”、“天理”: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人”:人类,人的活动、人的行为“天人合一

8、”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 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系统论:系统的概念: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整体系统的整体性整体的性质和功能不等于各要素性质和功能的简单加 和。1 + 1>2协同关系资料.1 + 1<2冲突关系板效应木桶效应高板效应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对生态平衡的意义生物多样性越高,物种越丰富, 营养结构越合理、复杂,生态系统的创造力越大、活力 越大,系统的自调节和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越强,更易 于保持生态平衡。相反,物种越少、食物链网越简 单,生态系统就越容易发生波动和毁灭。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物质闭环流动经济的 简称。循环经济系统中的各环节,按

9、照一定的技术经济联系,构成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 ,实 现物质和能量的梯级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废弃物排 放,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1)循环经济理论对资源环境问题产生根源的反思资源的不充分利用,导致资源不 断消耗、废弃物不断堆积;资料.人们未能认识到社会经济系统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有机共生关系;人们忽视了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 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讨论: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铤源利用特征不同"i«j"flS 曷高开采 低利用储排放开利低”采 *用约 放污染防治模式不同源去

10、和过程中治理4)循环经济的准则3R原则物质闭路循环鹿春谷和污染物探资源利用率放量减少单位有效产能量梯次利用提高资源投入出增加量减少利用模式提离城少增M2)传统经济循环经济物磔流动线性流动模式模式不同 “资源产品一污染 排放”的单向流动闭环流动模式“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 的物腐反复循环流动3)Reduce:减量化原则资料.减量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不 必要的)物质量。在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投入较少的、清洁 的原料和能源,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要求产品环保化、小型化和轻量化。要求产品包装简单朴实而不是豪华浪费。Reuse:再利用原则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

11、性方法,旨在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通过延长产品的服务寿命来减少资源的使用量和污染的排放量。对于生产设计环节而言,要求产品便于更换零部件,便于拆解、 修理和组装。对于消费环节而言,要求产品被多次、多用途使用,控制一次性 用品泛滥。Recycle:再循环原则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旨在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通过延长产品的服务寿命来减少资源的使用量和污染的排放量。对于生产设计环节而言,要求产品便于更换零部件,便于拆解、修 理和组装。对于消费环节而言,要求产品被多次、多用途使用,控制一次性用 品泛滥。再循环原则(资源化原则)资料.再循环原则属于输出端方法,旨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末端排 放量

12、和处理负荷。要求资源/产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够再次变成资源、被再生利 用。原级资源化一耨废弃物资源化后投入原生产环1 ' F"节或形成与原来相同的新产品片那咨诃仆f 将废弃物资源化后投入其他生产"卬环节形成不同类蟹的新产品讨论:3R原则的重要性是否一样?循环经济的根本目的是在整个经 济过程中系统地避免和减少污染物。以预防废弃物和污染物的产生为主。(预防为主)力争在源头和过程中防治污染。1, 3R原则首先要求从经济活动的源头减少生产定量产品的资源和能源使用量,以及污染产生 量,即减量化;2, 其次是通过提高物品的使用效率和延长物品的使用寿命来减少物品的生产总量,以减

13、少资源的开采量和污染物的产生量,即 再利用;资料.3, 再次,通过将不能源头削减的污染物和经过消费者使用的包装废物、旧物等加以回收利用,使 它们回到经济循环中去,即资源化;4, 当减量化和回收利用不能实现时,将最终废弃物进行 无害化处理。废弃产品再生利用有一定的限度再生利用本质上仍然是事后处理而不是一种预防性的措施。废物 再生利用虽然可以减少废弃物最终的处理量,但不一定能够减慢 经济过程中的物质流动速度、降低物质使用规模。在目前的技术工艺水平下,某些再生利用本身往往是一种环境非 友好的处理活动。如果再生利用资源中的含量太低,收集的成本就会很高,只有高 含量的再生利用才有利可图。物质循环范围越小

14、,在生态经济效益上就越合算。1. 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应以节约优先、环保优先和生态经济效益优先为原则,应当有限度地延长资 源的梯级利用环节。2. 不能不加区分地对所有废弃物进行再利用和资源化,以免耗用更多新的资源、能源,产生新的污 染物,甚至是产生环境难以分解的新物质,影响循环经济的生态 经济效益。3. 对于一些珍稀资源,包括水资源和某些矿产资源,虽然初期再生利用的成本可能较高,但从长远 来看,有利于缓解资源短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并且随着再资料.5)生利用技术的进步,利用成本会逐步下降,因而需要重点探索对 这些珍稀资源的循环利用技术。循环经济实践的层次:企业层次区域层次社会层次维度企业内部循

15、环企业之间循环社会整体循环形式生态企业生态匚业园区至社会资源回收 利用物质 循环 特征组织企业上产 ,流冏中的物*1 和能源小皴利 用,达到相兆排放最小化组织企业共生层 次上的物质循环 和能术流动.也 企业之间形成废 萍物的镯出辅入 天祭M收企业和公众 潸费后的废介:物 ,再次投入生产 坏”.文现再牯 环利用6)外部性某个经济主体对另一经济主体产生的影响,未被双方的协议所考虑,即这种影响 并不是通过市场交易进行的。其实质是,某个经济主体的活动所产生的一部分影响不表现在他自身的成本和收 益上,而是会给其他的经济主体带来好处或者坏处。私人收益是指一项私人活动给实施这一活动的私人所带来的净收益。社会

16、收益是指这项活动给实施个体和社会中的所有其他人所带来的净收益之和。私人成本是指一项私人活动给实施个体带来的成本增加。社会成本是指这项活动给实施个体和社会中所有其他人所带来的成本之和。外部性的经济学实质: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不相等,或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相 等,也是划分正、负外部性的主要依据。正外部性:一种行为在增加自身效用的同时,也引起他人效用的增加。负外部性:一种行为在增加自身效用的同时,引起他人效用的降低或成本的增 加。外部效益(External Benefit):自己不能享受的那部分收益。正外部性产生外部效益。外部成本(External Costs):不必自行负担的那部分成本。资料.负外部

17、性产生外部成本外部效益=社会效益-私人效益外部成本=社会成本-私人成本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外部成本-经济主体的行为引起他人成本的增加 负外部性私人收益低于社会收益外部收益经济主体的行为引起他人效用的增加 正外部性外部性的影响正外部性一收益被无偿分享 一收益被相对降低 一影响合理规模或进一步扩大 一影 响积极性负外部性一部分成本被转嫁一成本被相对降低一规模和危害进一步扩大 一逆向激 励影响资源的最优配置:实例分析:燃油汽车与电动汽车(P89)外部性的矫正庇古理论引入政府干预力量,调整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调控资源配置,来解决外部性 导致的市场失灵。直接行政控制:由政府指令生产者提供最优的产量

18、组合,规定产品价格,控制污染 总量等,如制定规划、政策和法律法规等。间接经济控制:对产生负外部性的经济活动征税以补偿利益受损者,对产生正外部 性的经济活动以税收、财政、贷款等方面的优惠、补贴或奖励。科斯定理明确界定产权,并通过市场交易,就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产权界定的方式包括:政府强制归属或界定、技术性界定以及经济主体之间协商确 定等。排污权(许可证)交易资料.碳交易碳交易产权界定:在环境合理容量的前提下,政治家们人为规定包括CO2在内的温室气体的排放行为要受到限制,即允许每个国家每年排放一定数量的温室气体。随后,政府又为本国 境内的污染大户分发“碳配额';由此,稀缺的碳排放权和相应

19、的减排额度成为一种有 价产品,称为碳资产。形成交易的前提:(1)京都议定书规定“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发达国 家有减排责任,而发展中国家没有,因此碳资产在世界各国的分布不同。(2)由于发达国家的能源利用效率高、能源结构优化,因而进一步减排的难度 大、成本高;发展中国家能源效率低,减排空间大,成本也相应较低。因而治理温室 气体会给国家和企业造成成本差异。(3)温室气体和全球气候变化是一个具有全球整体性的问题,可以认为在任何地 方减排对清洁大气层都能起到同样的效果。因此,京都议定书把碳交易作为解决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合同的一方通过支付另一方而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额,买方可以将

20、购得的减排额作 为自己减排的成绩,而卖方则将这笔资金用于减缓温室效应,或增加其他生产投入。碳交易使外部性被矫正,且使各方受益,减排总成本降低、总收益提高,有利于 温室气体减排。五、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1、 清洁生产(Cleaner Production )采取综合预防性措施,减少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并增加生态效率。即要把资源环境因素纳入到产品的设计、生产、服务和回收处置的全过程中去。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资料.清清的生产过程清油的产品产品生产过程 产品包装 一 产品批发零售、运输和使用清洁的服务费源的投入环 境产品回收、废并物处置清洁的原材料和能源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关系22

21、8229二者都注重废弃物的源头和过程控制。清洁生产主要是循环经济企业层次上的实践,主要针对单一生产企业、服务提供商 等。清洁生产可以通过厂商间的合作,形成产业生态链和全社会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进 而实现区域和全社会层面的循环经济体系。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的对比 227228末端治理处置负荷大、费用高、难度大、风险高,治标不治本,效益不理想。清洁生产从“治”到“防”,积8防污染。清洁生产末端治理控制手段产品生命周期控制污染物达标排放控制污染物产生量明显漏少间接可推动减少资源利用率理高无明显变化费源耗用减少增加(治理污染消耗)生产成本增加(治理污染费用)清洁生产的实现途径技术工艺进步强化生产管理清洁生产管理(P225)ISO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