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美学复习重点提示_第1页
生态美学复习重点提示_第2页
生态美学复习重点提示_第3页
生态美学复习重点提示_第4页
生态美学复习重点提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生态美学的兴起和发展(重点:生态学及其定律,美学及其研究对象,生态美学的相关性质内涵,研究范畴,研究意义)一、什么是生态学生态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有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 海克尔1866年提出。生态学是关于有机体和周围世界外部世界的关系一门学科。(有机体-是具有生命的个体的统称,植物和动物,种群,环境,生态、系统-研究对象)生态学三定律(美国科学家小米勒) 第一定律:多效应原理 第二定律:相互联系原理 第三定律:无干扰原理二、什么是美学1.1750年鲍姆加登正式用Aesthetic来称呼他研究人的感性认识的一部专著2.美学的研究对象* 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美本身 美的研究对象是艺术,艺术史

2、美的哲学 美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3.美学是从人对现象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学科4.人类文明进程中的生态趋势原始文明 农耕文明 工业文明 生态文明5.生态美学兴起的背景大背景: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环境的恶化,生态危机的日益突出6.关于生态美学(填空) !跨学科性质:它是结合生态学和美学的一门学科,将生态的整体观,系统观,平衡观等思想引入到美学研究,对美学的完善和拓展 !三大层次系统:自然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 !研究宗旨和目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自身内心世界的平衡 !研究核心:生态美 !哲学基础

3、:生态存在论7.生态美学的基本问题 !对科技的理性反思 !整体性思维 !重构人与自然的关系 !构建人类新的审美能力8.生态美学的研究意义 !.人类存在智慧的现代体现 !对人类深层精神危机的救赎 !对社会实践的指导作用 !对美学学科的创新与建构生态美学狭义:建立一种人与自然的亲和和谐的生态审美关系广义:建立一种人与自然,社会,他人,自身的生态审美关系,走向人的诗意的栖居,符合生态规律的当代存在论美学9.我国当代生态美学的发展历程 萌芽期(19872000) 1987 鲍昌文学艺术新术语词典 提到文艺生态学 1994 李欣复论生态美学 1999.10 海南作家协会生态与文学 发展期(2000-20

4、07)2000 徐恒醇生态美学 专著 鲁枢元生态文艺学2005 章海荣生态理论与生态美学新的建设期(2007-至今)2007 10 胡锦涛提出“生态文明”2010 曾繁仁生态美学导论 复习题1. 根据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将人历史划分为那四个阶段2. “生态学”这一概念最先由谁在什么著作中提出3. 小米勒提出“生态美学三定律分别是什么4. 著名美学家鲍姆加登将人的心理分为哪几个部分?其中美学的研究对象是5. 德国古典美学的代表人物是6. 生态美学的三大研究层次是什么?其研究核心是什么 生命意识与生态审美观一、生命意识的发展轨迹 1.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这三个方面共同起作用人的主体

5、性是人的生命的本质特征 2.主体的三种形态(名解,简答) !个体主体:个人(一定社会条件下从事相对独立活动的个人) !群体主体:集体(因一定的利益或目标联系起来的共同行动的整体) !人类主体:主体的最高存在形式,一定阶段的人类 3.作为主体存在对象的客体的四种形态!自然客体:自然界!社会客体: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精神客体:精神现象!自我客体:自身 4.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基本途径 实践认知省美 感性活动 观念把握 5.人的主体性的具体表现内在机制:主体意识与主体能力主体意识:需要 利益 理想 成就感等主体能力:生理素质(物质基础) 智力结构(潜在形态) 情感意志(激发源泉)主体性的具体表现:能

6、动性、自主性、创造性7. 人的生存价值人的生存价值并不在于对社会的索取和个人的享受,而是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人生的价值实现的过程是目标,手段和途径相统一的过程。总结:主体性 主体性是人的生命的本质特征它是基于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思维属性而取得的各种规定最集中而深刻的表现 生态美学对人类生态系统的考察,是以人的生命存在为前提的,并以各种生命系统的相互关联和运动为出发点第二章 中国文化源流中的生态观念(重点:老子,孔子,庄子主要生态思想) 顺应自然与天人合一的自然本体意识 老子 庄子 孔子的生态智慧和生态思想 易经的生态智慧和生态思想 我国传统生态观念的历史局限性 1. 顺应自然与天人合一的自然本

7、体论2. 老子的自然本体论自然本体论的宇宙观 老子借用当时流行的“天道”一词,将其改造发展成为自己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道”,他第一次将“道”上升为最高的哲学范畴,建立了以“道”为宇宙的自然本体论。(道:自然界运行的过程和规律;永恒的、循环的运动的宇宙本体)3. 老子自然本体论的主要生态智慧“道”不仅是永恒的。循环的运动的宇宙本体,也是指自然界运动的过程和规律, 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有和无的辩证关系,“有”指可以被感知的有天体的宇宙;“天”指在“有”之前的天体的世界,“有”是具体的现象,“无”是对“有”的超越,即“道”的境界4.人与自然的关系1)人作为天地万物的一部分,他的活动要依据所

8、生存的环境,并认为人应当效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2)强调人应顺应自然,违法自然规律,必要受到自然的惩罚。(“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老子)3)人对自然的索取,应该有一定的限度。(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禁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示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老子)4)超越一定限度向自然索取,便会违成静态自然的饿危机5)老子的天为思想,他从尊重自然的角度,提出“天为”思想,即顺应自然6)圣人只有辅助万物 总结老子的主要生态思想和生态智慧1“道法自然“道法:宇宙万物的根源自然:与“人为“相对,“自然而然”不争逍遥游2 道为天下母道为天下万物之根本目的:论述人与自然万物在生成

9、上有共同的本源3 万物齐一论 易经的生态思想主要生态思想1 “生生为易”古代生存在论学思想生生:活的个体生命的生存易:变化 2 万物生命产生于乾坤,阴阳与天地之交的理念(人的生存与天地的关系紧密相连) 3 宇宙万物是一个有生命的环链的理论庄子的生态思想庄子主张精神上的逍遥自在,主张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具有平等的性质。他认为“天”是宇宙本体,而“道”是运动过程,使宇宙本体处于无始无终的流变过程之中,他将老子的顺应自然的思想进一步发展成为“天人合一”的思想庄子将老子的“道”发展成为“天人合一”的观念核心思想:万物等齐,相通为一我国传统生态观念主要表现的主题(判断,选择)天人合一的自然本体意识(道家:

10、老子)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生态伦理的观点(儒家:孟子)取之有度,用之以节,则需足 的生态经济观点体征生生以宇宙生命为相依的生态审美观点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孔子的生态思想1. 天人合一:生态存在论,人与世界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交融的,相关的,一体的礼之用,和用贤(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中庸这种德,该是最高的了)2 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客观自然的诉求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3 对自然万物的亲和之情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君子怀德,小人怀土4 古典生态人文主义仁者爱人修己以安人5 力主借

11、鉴素朴的符合生态规律的生活方式节用爱人大哉问!礼,与其奢也生态意识的核心是对生命价值的肯定我国传统生态文明的局限性一 原始社会的生态危机 人口剧增 盲目开垦采伐 狩猎无度二 原始文明的局限性(早期的文明形式:时空距离,功能缺陷) 不能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等各方面的需要 不能解决出现的一系列生态问题 有些观念甚至走向迷信的境界 吸收农业文明的生态智慧三 西方近代的生态观 1.西方近现代生态观的产生 背景:18世纪欧洲西方近现代生态观的产生理性西方近现代生态观的产生西方对于大自然的情感关注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艺思潮。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而激起对大自然的向往 华兹华斯(两个主题:自然和儿童)

12、 自然博物学家基尔伯特 怀特赛尔波恩的自然史和古迹:主要从哲学的角度和观点 瑞典植物学家卡尔 封 林奈 根据自然界自然演化过程中和彼此之间亲缘关系进行分类即自然分类法 19世纪美国,亨利 戴维 梭罗 开创可具有超前意识的生态学研究 对自然呢资源也应有法律保护2.生态世界观和机械世界观 工业文明是以机械世界观为指导的,它以征服自然为目标 生态学在研究人与自然的整体关系时,发展成为一种生态世界观生态世界观的三大思想原则:一、世界是由相互关系的复杂网络组成的有机整体二、世界是变化着的有序的整体,这种整体上的有序状态,不能理解为事物的结构,而是事物内部力量与环境影响的外部力量的动态平衡三、人类的价值和

13、意义也包含在自然整体的组织进化进程之中生态审美观的形成与演化定义:生态审美观是对自我生命的和谐状态以及普通的生命关系关联和交融的感悟和认知1、 对大化生机的参悟老子提出的:道法自然,为中国美学思想提供了依据法天贵真原则:以真为美天为原则:以淡朴为美体道原则:心灵体验2、 对生命和谐的关照毕达哥拉斯学派-生命和谐的思想德谟克利特 用小宇宙来证明人的特性赫拉克利特 按照自然而生活歌德 具有生命的自然是活生生的存在,自然然的生命力表现为精灵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生态美学智慧一、 国画作为自然生态艺术1. 成熟和发展时间:自然经济2. 创作工具:文房四宝3. 创作原则:崇尚自然“以笔墨之自然合乎天地之

14、自然,真画所以称独绝也二、 国画的散点透视法1. 焦点透视:人类中心主义2. 散点透视法:景随人迁,人随景移,步步可观三、 国画的“气韵生动” 六法之一 宗百华:生命的节奏 追求神似四、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与天人合一 唐)张璪 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 郑板桥五、 艺术目标:可行,可望,可游,可居:人与自然和谐 宋代郭熙六、 人与自然友好:意在笔先,寄兴于景 王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意:画家的意兴情感 笔:笔墨形象) 第三章 传统的审美范畴(重点:四大审美范畴的基本内涵和审美效应)传统美学的四大审美范畴:自然美 社会美 技术美 艺术美什么是自然美自然现象和事物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他能为人所

15、欣赏和关照,从而使人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个审美感受。它包括:未经加工改造的天然物和人工自然物)自然美的发现较晚:主要产生于汉魏之后,只要受魏晋玄学思潮的影响西方19世界烂漫主义文艺思潮的出现,标志着对自然界的欣赏进入高峰(有自然现象不一定有自然美)发现自然美的标志1审美主体的培养 2审美需要的产生 3审美对象的确立自然美的七种存在形式1能量和力 2大气和云层 3水和液体 4固体和陆地 5植物 6动物生命体的形式 7分解衰变和死亡自然美的审美效应1激发人的乡土情怀 2放松,解放甚至净化心灵 3培养人的审美感受和创造力艺术美艺术形式:建筑,音乐 雕塑 绘画 诗 舞蹈 电影艺术美的形态特征艺术作为一种

16、精神生产,主要通过形象的塑造来反映生活,表达情感他不仅使艺术从形式上有自己的标志,而且艺术在内容上区别于其他人工创造物(感性直观的特征)情感性:质的规定性内容的情感性 形式的情感性艺术品作为一个整体来说,就是情感的意象,对于这种意象,我们可以称之为符号-苏珊 格朗第三节 社会美作为生活的要素一:什么是社会美 社会:人类生活的共同体,主要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 社会美:人类实践所创的,体现社会事务发展规律和丰富性,并与人的需求,实践意愿,审美理想,相协调的社会生活的美 社会美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来自于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和自身活动,受社会发展规律的支配二:社会美的形态特征 人的美-内在美与外在美社

17、会美 社会生活的美-美是生活(车尔尼夫斯基首先提出)人的美:外在美(人的容貌和形体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 1姿态与举止优雅2举止和审美打扮内在美-人格美三:社会美的美誉职能 1人的个性和人的自我意识的发展 2 意志和人格的塑造 3 道德水准的提高 4 知识水平的提升 5 道德与感情的培养四:社会美的基本原理 社会美是社会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所呈现出现的审美价值。如大势所趋第四节 技术美作为生活要素一:技术美的形态特征技术是一个历史范畴,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古代:技术是人的手艺、技巧、技能的总称近代: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现代:科学技术一体化技术工艺文明的产物:技术是以利用和改

18、造自然为目的,回答生产实践怎么做的问题:技术美的内涵在人工制作物中以技术形态取得的审美表现力和审美价值二技术美的意义和作用1. 两种形态:功能美和技术美对合目的性的关照成为功能美对合规律性的关照成为技术美2. 技术美的意义和作用原始性:有助于揭示劳动创造美的根源所在影响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风格美在和谐:科技视野和人文视野的和谐美誉职能:物质与精神文明的互动作用3. 技术的功能美内涵:技术以其功能的符合社会目的性形式给人以意义的领悟和价值体验意义和作用展示社会前进的目的性实现生活环境与人的心理和社会的协调传达社会习俗的温馨和人际之间的亲情激发人的购买欲望,促进商品的交流三 :技术美的本体论原理四:

19、技术美审美价值产生的根源第四章 生态美(重点:生态美的内涵,研究对象,情感与情绪,审美的特性,本质特征)生态与心态生态美的本体特征性和范畴结构生态美的意义和作用有关生态美学1. 生态美学的形成:它把人类历史上自发形成的生态审美观念提高到一种理性自赏的程度,从而逐渐形成生态美生态美关注人的生态过程和生态系统,在对具体的生态审美现象的感悟中确立理论研究的方法和思路2. 什么生态美生态美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产物,它以人的生态过程和生态系统作为审美关照的对象 研究对象:人的生态过程和生态系统 生态美体现了主体的参与性和主体与自然环境的依存关系,它是人与大自然的生命合奏曲(精髓)根据满足是否划分为三类积极情

20、感(副交感区) 消极情感(交感区) 中间性质的情感 课堂作业1传统美学的基础审美范畴是什么2什么是自然美?自然美的主要存在形式有哪几种类型?自然美有哪些审美效应?3什么是社会美?社会美的美誉职能是什么?4什么是技术美?技术美的基本形态是什么?5艺术美的形态特征是什么?艺术美的审美效应是什么6美是生活是谁提出来的?其内涵是什么? 审美心态心态与心境:人们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保持一种持续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称为心境,它是一种持久的微弱的稳定而弥散的心理状态。1. 审美具有的特征审美是人们生命活动向人的精神领域的拓展和延伸,超越实在,超越本能审美活动是在人的社会实践和认识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形

21、成的精神自由审美具有直觉和感悟的性质,他超越了主观客体统一的认识关系和逻辑的理性的局限审美作为一种关照,是以主体的心态为前提的第三节 生态美的本体特征和范畴结构 1生态美的本体特征 内涵:如果说生命本体论的意义上的“存在”那么这种(生命关联和生命共感便是生态美学的本体特征)它反映出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机整体。 人对生态美学的体验是在主体参与和主体对生态环境的依存中取得的,他是人的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谐统一。2生态美与传统美学审美范畴的区别 生态美与自然美 自然美只是自然事物自身所具有的审美价值,而生态美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自然作为人的生态过程的参与者所表现的审美价值,他具有鲜明的

22、生态意义 生态美与社会美 只有当社会生活作为人的生态过程中并且涉及到自然的关系时,这种社会美才进入生态美的领域,如社会生活方式的美 生态美与艺术美 区别在于审美主体的参与性,生态美不能单纯的超越功利的形式关照中产生,他总是以某种生态关照的判断为前提的 生态美与技术没 技术强调的人对自然的人为变革,技术美是以人工物的合目的性或者规律性的观照点,他往往表现了对自然的强制性和模仿性(仿生技术)生态美作为人生的境界(心理状态人的精神境界分三种)道德境界 宗教境界 审美境界审美如何提高人的精神境界1审美过程机制,审美是以个体的独立性对世界做出反映的模式2省美使人的心灵在形式感受,意义领悟和价值体验中趋向

23、一种和谐而自由的精神状况,促进人的理想,情操和人格的完整 第三节 生态美学的意义和作用生态美学的理论意义生态美学的研究,把主体和客体有机结合的观念带入到美学的理论中,对于现代美学理论变革提供了启示生态美的研究有助于推动人们生态文化观念的发展和确立健康的生存价值观生态美的研究为克服技术推动在全球范围内变革不合理的社会体制,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生态美的实践功能生态美为生态环境的建设提供了直观的尺度和导向对于生态美学的开发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推进生活方式向文明健康和科学的方向发展提供了途径对于生态美的关照,直接促进了生态产业的发展生态美对于传播生态文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生动的手段和感人的形

24、式第四节 有关生态美学1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础-生态生存论 提出者:美国后现代理论家大卫 雷 格里芬 后现代精神从认识论到存在论 认识论-人与世界“主客二分”的关系 存在论-自然是人生存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人类中心主义过渡到生态整体观从“祛魅”对自然部分“反魅”的思想2生态美学的基本范畴 生态审美本体论 马克思:人与自然犹如鱼与水、人的生态本源性人的生态环链性人的生态自觉性 诗意的栖居(最理想的境界) 诗意与技术相对,指拯救大地,摆脱对大地的征服和控制,使之间归本性,从而使人类美好的生存在大地之上。 四方游戏说(天地神人) 海格尔后期提出的极为重要的生态审美观念,是对大地“世界与大地”的对立,是一种

25、争执的反驳。人与自然万物处于平等协调的崭新关系丰富的内涵,崭新的平等观(对西方传统美学游戏说的继承和发展。)家园意识背景:自然破坏,精神焦虑的加剧,人们普遍产生可一种失去家园的茫然之感1943 海格尔返乡致亲人明确提出 即赋予人一个处所的空间,人在其中才有在家之感,而这一空间是由大地所赠与的1955 泰然处之盲目抵制科学技术1972 芭拉 沃德和杜博斯只有一个地球对一个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1978 鲁克尔特文学与生态学2002 罗尔斯顿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3 生态美学的两种形态 阴柔的安康之美 阳刚的自强之美名解生态美诗意的栖居地问答就审美范畴而言,生态美与传统美有哪些区别?(生态美与自然美 社会

26、美 技术美 艺术美)生态美学的基本范畴有哪些?生态美学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第五章 生态环境的生态审美塑造(重点:居住环境,人对居住环境的需求,居住环境的功能,居住环境的审美构成,空间体验,空间领域的划分,道路,桥梁的基本形态,道路的审美特征,人机系统的有关研究,创造良好的劳动环境)居住环境交通环境劳动环境居住环境一般是指住宅,居民楼个居民小区,其中住宅是居住环境的基本单位家庭作为一个生态系统,住宅便是它的主要生态环境。这一环境直接影响着家庭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状态人对居住环境的需求安全,防护和卫生的需求保护居住的稳定性和独立性的需求居住换将的秩序感有助于人对环境的把握对居住意义的表达居住地必须

27、能与外界保持充分的联系和接触住宅应与大自然保持一定的联系居室视觉空间的形成人们对居住环境具有实用、认知和审美三个方面的功能需求住宅建筑面积:公共空间与个人空间72%,交通面积10%家务操作空间18%居室的生态调节与绿化通风 防止噪音 绿化交通环境道路是连接不同场所内外空间的线性单元,构成了人类生存空间的重要环节,道路把空间的联系和空间的分割连接起来交通环境是一个动态的空间,人的空间感受成为交通环境审美创造的重要依据动态空间与人的空间体验空间体验空间的大小 空间的形式 空间的比例 空间的边界 空间的趋向 空间的照明 空间的音响 空间的气息 空间的设备 空间的拓展人周围的空间领域的划分(美国人类学

28、家 爱德华 霍尔<沉默的语言>亲密空间: 小于0.5米 感情亲近个人空间: 0.51.5米 私人活动社交空间 1.53.5米 社会活动公共空间 大于3.5米 公共场合道路及桥梁的形态和审美特征道路的形态(水野今市<城市规划学>)放射线型 夯型结构 环状道路 自由式结构 外景式结构 风景式结构 展望式结构道路设计与建设的原则最好的路线应是:社会效益最大而社会损失最小的路线道路的审美道路的审美特征:主要是于线形曲线要柔和路面平整,线路通畅,视野开阔,导向明确,并有富于变化而引人入胜的背景,从而给人提供良好的感觉桥梁的形态及其审美依据支撑自身质量方式不同分为:梁桥 拱桥 悬浮

29、桥劳动环境的组成要素劳动环境不仅包括物理空间,也包括与劳动有关的社会空间劳动环境实际上是人机环境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劳动作为人生命过程独立与自然界的人(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能动性的行为主体劳动对人的意识发展的作用劳动中自我意识的表现目的性特征: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要对象性特征:主体的活动内化为主体的心理结构,建立了人工生态系统人-机环境系统的构成适应性训练:身体因素 能力因素 心理因素 工作性质 环境人机系统的有关研究时动研究:对作业动作合理的研究,主要目的是使操作活动简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代表人物:生产管理专家泰勒古尔布雷斯夫妇改进机器设计以适应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与劳动环境相关的三个问题劳动过程中

30、产生的疲劳 工业污染 意外事故的发生创造安全,清洁和优美的劳动环境的具体措施合理的劳动分工实现人机沟通和协调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动态时空序列提高清洁生产产区绿化,运用装饰色彩及功能音乐等填空居住环境的基本单位是住宅交通环境审美塑造的重要依据是人的-爱德华 霍尔将空间分为四种基本类型:亲密空间 ( )社交空间( )简答生活环境主要由哪些要素构成?居室视觉空间的审美构成包括哪些方面?空间布局 家具尺度 光线与照明 色彩根据水野今市的观点,道路的主要形态有哪些?放射线型 夯型结构 环状道路 自由式结构 外景式结构 风景式结构 展望式结构道路设计与建设的原则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功能要求有哪些?我们对空间的体

31、验包括哪些类型空间的大小 空间的形式 空间的比例 空间的边界 空间的趋向 空间的照明 空间的音响 空间的气息 空间的设备 空间的拓展简答题生态系统一般由哪些要素构成? 非生物环境(光 热 气 水等)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从生态的视角对城市景观的要素进行考察主要着眼于什么内容? 什么是生态景观?他在城市景观建设中有何重要意义?什么是人文景观?它分为哪四类?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对城市景观建设有哪些作用?第六章生态环境与城市景观(重点:内涵,基本范畴,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基本内涵范畴)什么是城市景观城市景观是指城市地域内在整个空间范围所呈现出的各种面貌城市景观融合了生态美 社会美 艺术美和技术没城市景

32、观反映了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等多层次关系城市景观的双重视野生态景观(第一重视野)人文景观(第二重视野)生态景观(生态学视角)生态系统的内涵: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语气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非生物环境(光 热 气 水等) 生产者 (自养生物) 消费者 分解者 (微生物)城市景观的五种范畴洁净感:基本要求宜人性:城市园林 绿地 湿地 水面 喷泉 视野开阔 生活设备通达性:交通环境秩序感:并非要求规则化多样性:满足不同人群不同需要的可能性人文景观:(文化视角)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如人口分布,民族事物,政治主张。价值观等人文景观:又称文化景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一些物质和精

33、神等方面的需要,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可文化特质而构成的景观构成:指具有一定历史性文化性一定的实物和精神等表现形式的旅游吸引物人文景观的分类:文物古迹革命活动地现代经济、技术、文化、艺术、科学活动场所形成的景观地区和民族的特殊人文景观文化景观形态学的提出1906年,地理学创始人。德国地理学家施吕特尔在其著作人的地理学目标中提出:文化景观的形成,总是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历史传统和文化心理等要素相关文化景观的五种范畴生活气息:居民关系繁荣景象乡土特色文化氛围历史感悟思考题:生态系统一般由哪些要素构成从生态学的视角对城市景观的要素进行考察,主要着眼于什么内容什么是生态景观?他在城市景观建设

34、中有何重要意义什么是人文景观?它分为哪些四大类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对城市景观建设有哪些作用第七章:生活方式的生态审美追求(重点:生活方式(内涵,构成要素,重要性)生态方式的转型,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消费误区,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平衡。)生活方式:人们所从事的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全部生活活动稳定形势和行为特征,受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也受一定价值观念的影响重要性:1推动社会发展,协调社会系统2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把文明健康和科学的生活方式具体化,形象化构成要素:生活活动条件 活动主体 活动形式 生活方式的转型:从生存型到发展型1人的生活方式与社会形态具有紧密联系 人的依赖关系(孤立,狭窄性):以自然经济为基础,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