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论(国际金融-武汉大学,白晓燕)_第1页
第1章 导论(国际金融-武汉大学,白晓燕)_第2页
第1章 导论(国际金融-武汉大学,白晓燕)_第3页
第1章 导论(国际金融-武汉大学,白晓燕)_第4页
第1章 导论(国际金融-武汉大学,白晓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 际 金 融International Finance白晓燕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导导 论论国际金融学概念国际金融学是研究货币资本在国际间周转与流通的规律、渠道和方式的一门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学科。 1960s成为独立学科,此前属于国际经济学的一部分。主要内容理论:1货币国际间流通的基本理论(外汇、汇率) 2资本国际间移动(国际资本流动) 3货币、资本国际间运动结果的理论(国际收支、国际储备) 4协调国际金融活动的理论(金融全球化、国际货币制度,国际金融机构)实务:结算、外汇、信贷、融资、证券、市场等与相关课程的衔接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先修课程: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会计学 后续课程:金融市场

2、学、国际结算、金融工程、外汇经营管理、国际贸易等。 又称开放宏观经济学Open Macroeconomics、 国际宏观经济学International Macroeconomics学习方法1 听课与自学相结合;2 带着问题学习;3 多看报刊杂志、英文教材、杂志或报纸、网站。 目标1 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国际金融学科有总体把握;2 掌握国际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初步掌握外汇交易业务、国际融资业务和外汇风险防范业务的知识和技能,深刻理解国际金融的基本理论;3 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国际金融学的原理、方法分析现实国际金融问题和具体案例。教 材 国际金融 武汉大学出版社刘思跃 肖卫

3、国主编2002年版参考资料1中文教材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陈雨露:国际金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2英文教材(1)Richard. M. Levich: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Prices and Policies.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7月(英文原版) 中译本: (美)理查德M列维奇国际金融市场:价格与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2)Madura, Jef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7th ed, South-Western Publishing,

4、2003, ISBN: 0-324-16551-X.(3)Hallwood and MacDonald: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3rd edition, Blackwell Publishers. 中译本:保罗霍尔伍德等:国际货币与金融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Krugman and Obstfeld: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 3rd Edition. 中译本:克鲁德曼、奥伯斯法尔德国际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版。(5)Shapiro, Alan C., Multination

5、al Financial Management, 7th ed, John Wiley, 2003, ISBN: 0-471-39530-7.3.杂志中文: 金融研究、 国际金融研究、世界经济、国际经济评论英文: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Institutions & Money Journal of Multi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Global Finance Journal Journal of I

6、nternational Economics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4.报纸 金融时报、国际金融报5.重要网站 (国家外汇管理局) (即时外汇行情、图形分析)www.bank-of-www.FT.com;;1 国际收支1.1 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 1.2 国际收支分析 1.3 西方国际收支理论1.4 国际收支的调节1.5 我国的国际收支 1 国际收支 1.1 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一、国际收支的概念(Balance of Payments )广义(IMF的定义):在一定时期内

7、(通常为一年)一个经济实体的居民同非居民之间所进行的各种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和综合。理解: 1流量 2居民与非居民 个人居民 法人居民 外交使节、驻外军事人员 国际性机构 3经济实体 4经济交易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Balance of Payments Statement)(一)概念及特点1 概念2 特点记载所有国际经济交易复式记帐法国际收支的失衡可以在BP表上得以平衡(实际不平衡)BP表记录时间:每笔经济交易所有权变更的时间 (二)结构与项目分类(按IMF国际收支手册93年第5版)国际收支账户国际收支账户 经常账户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错误与遗漏账户错误与遗漏账户 货货 物物

8、收收 入入 经常转移经常转移 服服 务务金融账户金融账户资本账户资本账户 经常账户经常账户 货物货物 服务服务 收益收益经常转移经常转移运输、旅游、通讯、运输、旅游、通讯、金融、保险、金融、保险、计算机服务、计算机服务、其它商业服务其它商业服务除了资本转移以外的各种转移除了资本转移以外的各种转移货物出口货物出口货物进口货物进口与投资收入有关的对外金融与投资收入有关的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的收入与支出资产和负债的收入与支出支付给非居民的雇员报酬支付给非居民的雇员报酬解释和说明 单方面转移:不发生偿还的实物、金融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间的转移。 包括经常转移和资本转移。 经常转移包括政府转移和其他转移。 E

9、xcept: A 固定资产所有权的转移 B 同固定资产收买或放弃相联系的或以其为条件的资金转移 C 债权人不索取任何回报而取消的债务。 ABC属于资本转移资本和资本和金融账户金融账户 资本账户资本账户金融账户金融账户固定资产所有权的资产转移固定资产所有权的资产转移与固定资产收买或放弃相联与固定资产收买或放弃相联系或以其为条件的资产转移系或以其为条件的资产转移债务人不索取任何回报而取债务人不索取任何回报而取消的债务消的债务资本转移资本转移非生产、非金融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和放弃资产的收买和放弃各种无形资产的交易各种无形资产的交易直接投资直接投资证券投资证券投资其它投资其它投资储备资产储备资产

10、货币性黄金货币性黄金外汇资产和其它债权外汇资产和其它债权在在IMF的储备头寸的储备头寸特别提款权特别提款权错误与遗漏账户错误与遗漏账户解释和说明 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的界限 直接投资者必须拥有企业10%或以上的普通股或投票权 资本和金融账户金融账户证券投资 经常账户收入证券投资解释和说明 错误与遗漏(Errors and Omissions) 根据复式簿记原则,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贷总额应当相等。 in theory, 经常项目差额 + 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 (except储备资产) = 储备资产净差额 但实际编制过程中并非如此。 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合计借方总额贷方总额,其差额记入错误与遗漏

11、项目的贷方,反之,记入借方。 in fact , 经常项目差额 + 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 (except储备资产) + 错误与遗漏净额 = 储备资产净差额 金额相等,方向相反三、BOP表的记账方法(教材P22) 借方用-表示,贷方用+表示。(一)编制 1出口(贷),进口(借) 2本国常住者为外国人提供劳务或从外国取得投资及其它收入(贷);而外国人为本国常住者提供劳务或从本国取得收入(借)。 3本国常住者收到国外单方面转移(贷);本国常住者对外国单方面转移(借) 4本国常住者获得(指购买)外国资产(借),外国常住者获得本国资产(贷) 5外国人偿还债务(贷),本国居民偿还外债(借) 6官方储备减少(

12、贷),官方储备增加(借) 小 结记入贷方:货物服务的出口、收益收入、接受的货物和资金的无偿援助、金融负债的增加和金融资产的减少; 记入借方:货物和服务的进口、收益支出、对外提供的货物和资金无偿援助、金融资产的增加和金融负债的减少。 (二)原则 凡引起本国从国外获得货币收入的交易记入贷方,凡引起本国对国外货币支出的交易都记入借方,而这笔货币收入支出本身则相应记入借方和贷方 凡引起外汇供给的经济交易都记入贷方,凡引起外汇需求的经济交易都记入借方(相对于本国而言) 交易分两个阶段:一是交易本身,二是回款,方向相反。教材P22例子1、 美国向日本出口价值为50亿美元的商品,日本进口商用等值的日元支票支

13、付。 借方() 贷方() 美国对外短期债权增加 50 货物出口 50 2、 英国游客到美国旅游,到达美国机场后,用英镑旅行支票兑换了3亿美元,离开美国时全部花完。 借方()贷方() 美国对外短期债权增加 3 旅游服务 3 3、美国居民用美元支票向居住在其它国家的亲属汇款2亿美元。 借方() 贷方() 美国对外短期债务增加 2 经常转移 2 4、外国人购买美国政府长期债券6亿美元,购买者用国外银行汇票支付款项。 借方()贷方() 美国对外短期债权增加 6 证券投资 6 5、美国财政部向德国银行出售价值为4亿美元的储备黄金,得到该款项后将它存入德国银行里。 借方() 贷方() 美国对外短期债权增加

14、 4 美国官方储备减少 4 6、美国进口国外商品价值为80亿美元,用美元支付。 借方() 贷方() 美国对外短期债务增加 80 货物进口 80 *年美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年12月31日 单位:亿美元 借方() 贷方(+)一、经常帐户 货物进口 80(6) 货物出口 50(1)旅游支出 旅游收入 3(2)经常转移支出 2(3) 经常转移收入总计 82 总计 53二、资本与金融帐户一资本帐户二金融帐户 直接投资 直接投资 证券投资 证券投资 6(4) 其它投资 6(4)+50(1) 其它投资 80(6)+2(3) +3(2)+4(5) 官方储备增加 官方储备减少 4(5) 总计 63 总计 92

15、借方总计 145 贷方总计 145补 充 练 习1 美国出口100 000美元的货物给英国,美国企业在海外银行存款相应增加。 2 日商以价值1000万美元的设备投入该国,兴办合资企业(视为直接投资)。 3 一个美国游客到欧洲旅行,花掉了他在一家德国银行的存款10 000美元。4 美国向委内瑞拉赠送价值10 000美元的谷物。 5 美国政府动用价值40万美元的外汇库存向外国提供无偿援助。补充练习答案1 借 贷 美国对外短期债权增加 100 000 货物出口 100 0002 借 贷 商品进口 10 000 000 外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 10 000 0003 借 贷 旅游服务 10 000 美国

16、对外短期债权减少 10 0004 借 贷 经常转移 10 000 货物出口 10 0005 借 贷 经常转移 400 000 官方储备 400 0001 国际收支 1.2 国际收支分析 一、国际收支的均衡(equilibrium) BOP表的均衡国际收支的均衡BOP总是均衡的:(1)由于采取复式记账原理,因此, BOP的借方总额和贷方总额总是相等的。(2)由于设立了平衡项目,由此,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合计差额最终总是可以通过官方储备的增减和错误与遗漏项目得到平衡,以至最终的帐面差额必然为零。国际收支的分类 (一)BP表项目的交易分类 1自主性交易(autonomous transaction)

17、 /事前交易(Ex-ante Transaction) 2调节性交易(accommodating or compensatory transaction) /事后交易(expost transaction) (二)国际收支均衡与不均衡、顺差、逆差的基本含义自主性交易收入 .支出,均衡 (equilibrium) 自主性交易收入 .支出,不均衡 (disequilibrium) 实际中常指: 经常账户收入+资本与金融账户中储备资产以外的收入 经常账户支出+资本与金融账户中储备资产以外的支出收入大于支出,顺差/盈余 (surplus) 小于 逆差/赤字 (deficit)(三)国际收支均衡与不均衡

18、的实际测量尺度1 贸易差额 2 经常项目差额3 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4 官方储备交易差额/综合差额 二、国际收支分析(一)作用对于编表国家来说要找出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提出具体对策,编制下一年度的外汇预算。对于他国来说可以分析该国的汇率走向,资本流动趋势和利率变动。 (二)分析方法项目分析综合分析纵向分析横向分析 练 习假定某一时期A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下列经济交易 1)消费品进口20 2)消费品出口18 3)资本品进口16 4)资本品出口145)向非居民的经常转移支出12 6)收到红利10 7)向非居民支付的利息8 8)居民从国外借款6 9)非居民偿还债务4 10)居民出售股份给非居民2

19、计算贸易差额、经常账户差额、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 综合差额并进行综合分析练习题答案 贸易差额 32-36= - 4 经常账户差额 -12+2-4= -14 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 +6+4+2=+12 综合差额 -14+12= -2 综合分析: 经常账户差额主要来源于贸易差额和经常转移差额。 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巨大顺差抵消了部分经常账户的逆差。 国际收支均衡情况尚可,经常转移支出偏高,小额贸易赤字。三、国际收支不均衡对宏观经济的影响P28-30逆差逆差(1 1)形成对国外产品的净需求,本国竞争力下降)形成对国外产品的净需求,本国竞争力下降(2 2)失业率上升)失业率上升(3 3)国民收入减少)国民收

20、入减少(4 4)会造成外汇短缺,引起外币升值的压力。)会造成外汇短缺,引起外币升值的压力。如果该国货币当局不愿出现本币贬值,就必然耗费如果该国货币当局不愿出现本币贬值,就必然耗费国际储备进行调整和干预。国际储备的下降,削弱了国际储备进行调整和干预。国际储备的下降,削弱了该国的金融实力,会对其在国际上的信誉造成损害。该国的金融实力,会对其在国际上的信誉造成损害。如果该国货币当局任由汇率自由浮动,则本币汇率如果该国货币当局任由汇率自由浮动,则本币汇率大幅度下跌会削弱该国货币在国际上的地位,造成金大幅度下跌会削弱该国货币在国际上的地位,造成金融市场的波动。融市场的波动。(5 5)长期、巨额的国际收支

21、逆差还会造成大量的对)长期、巨额的国际收支逆差还会造成大量的对外负债,使该国的出口创汇主要用于偿债付息,影响外负债,使该国的出口创汇主要用于偿债付息,影响该国必要的生产资料的进口,使国民收入的增长受到该国必要的生产资料的进口,使国民收入的增长受到抑制。抑制。顺差顺差 (1)一般会使本国货币汇率上升,而不利于其出口一般会使本国货币汇率上升,而不利于其出口贸易的发展,从而加重国内的失业问题;贸易的发展,从而加重国内的失业问题; (2)如果该国有义务维持固定汇率,那么,顺差将如果该国有义务维持固定汇率,那么,顺差将使本国货币供应量增长,从而加重通货膨胀;使本国货币供应量增长,从而加重通货膨胀; (3

22、)将加剧国际摩擦,因为一国的国际收支发生顺将加剧国际摩擦,因为一国的国际收支发生顺差,意味着有关国家国际收支发生逆差;差,意味着有关国家国际收支发生逆差; (4)国际收支如果是形成于过度出口造成的贸易收国际收支如果是形成于过度出口造成的贸易收支顺差,则意味着国内可供资源的减少,因而不利支顺差,则意味着国内可供资源的减少,因而不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于本国经济的发展。1 国际收支 1.3 西方国际收支理论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理解“物价现金流动机制”的调节路径。 熟悉马歇尔勒纳条件并深刻理解它所适用的前提。 理解贬值的J曲线效应,并能用它来解释现实。 掌握弹性分析、吸收分析以及货币分析的理论框架及分

23、析思路,深入理解其中的经济含义。国际收支理论研究对象: 国际收支不均衡的原因及调节方式 主要流派: Price-specie-flow mechanism the Elasticity Approach the Absorption Approach the Monetary Approach 一、国际收支的古典理论一、国际收支的古典理论(一)提出 英 David Hume 1752年 “物价现金流动机制” Price-specie-flow mechanism (二)理论基础 古典货币数量论(三)内 容 货币量国内物价变化贸易量国际收支 (四)政策含义 市场机制能自发调节国际收支,政府无须采

24、取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二、弹性分析法(the Elasticity Approach) (一) 基本观点 多位学者共同成果 英 Joan Robinson 1937年 (二)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 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Em 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Ex ExEm1,国际收支改善 1, 继续恶化 l, 保持不变 假设 (1)只考虑汇率变动对进出口商品值的影响,假设收入、商品价格等其它条件不变。 (2)假设所有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无穷大。 (3)没有资本转移,国际收支 = 贸易收支 (4)贸易收支最初是平衡的,汇率变化很小。 理论基础 马歇尔的局部均衡理论(

25、三)罗宾逊梅茨勒条件(Robinson-Metzler condition) 摒弃进出口供给弹性无穷大这一假设后,本币贬值改善经常项目收支状况的条件变化。 公式见教材(四)(四)J J曲线效应(贬值的时滞效应)曲线效应(贬值的时滞效应) 即使在马勒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货币贬值也不会立即改善贸易收支,而会有一段时滞。在货币贬值初期,贸易收支的逆差不仅不会缩小,反而有所扩大。 产生产生J J曲线效应的原因曲线效应的原因 认识时滞认识时滞决策时滞决策时滞生产时滞生产时滞 (1)货币贬值以前签订的贸易合同较少受货币贬值的影响。 (2)货币贬值后签订的贸易合同要受到时滞的影响。(3)对贬值的进一步预期可能

26、导致进口商加速订货。三、吸收分析法( the Absorption Approach)(一)提出 英 詹姆斯米德 德 西德尼亚历山大 20世纪50年代(二)基本内容 1 理论基础 凯恩斯的国民收入方程式2 基本公式宏观国民收入均衡公式 封闭型经济: Y = ACI + G 开放型: Y = CI + G + (X M) A(吸收) B(净出口) B = YA 吸收A:国民总支出即国内资源的总消耗。 均衡:总收入总吸收 顺差:总收入总吸收 逆差:总收入总吸收3 政策主张 国际收支逆差的改善:(1)收入水平增加而吸收不变;(2)收入水平不变而吸收减少;(3)收入水平增加同时吸收减少;(4)收入水平

27、的增加大于吸收的增加;(5)收入水平的减少小于吸收的减少。 贬值能否改善国际收支,取决于贬值能否使国民收入的变动相对于吸收水平而提高。 增加收入/支出转换政策 减少吸收/吸收政策 四、货币分析法( the Monetary Approach)(一)提出 蒙代尔(RAMundell) 约翰逊(HGJohnson) 福兰科尔(JAFrenkel)(二)理论基础、分析方法及假设条件理论基础:货币主义学说 分析方法:一般均衡分析 假设条件: 钉住汇率 经济处于长期充分就业均衡 货币需求是收入的稳定函数 货币中性假定:货币供给的变化不影响实际变量(实物产量) 从长期看,一国价格水平和利率水平钉在世界水平

28、上,保持刚性。(三)基本公式 dR - dE = dP* + dY dD d:百分比变化 dE=0 ,dP*=0, dY=0 dR = dD储备的变动约等于国际收支的变动,逆差 国内货币供给过度,采取紧缩性措施顺差 需求 , 膨胀 (四)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货币供求失衡(五)政策主张 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应注重国内信贷的紧缩。1 国际收支 1.4 国际收支的调节 一、国际收支失衡的类型1、周期性不均衡(Cyclical Disequilibrium)高涨繁荣阶段国内经济快速发展投资增加前景看好进口需求增加国外资金流入逆差趋势逆差趋势顺差趋势顺差趋势危机萧条阶段国内经济生产萎缩投资减少前景黯淡进

29、口需求减少国外资金流出顺差趋势顺差趋势逆差趋势逆差趋势2、 货币性不均衡(Moneytary Disequilibrium)货币发行过多利率下降投资需求增加国外资金流出物价上涨逆差逆差趋势趋势货币发行过少利率上升投资需求减少国外资金流入物价下降顺差顺差趋势趋势3、收入性不均衡(Income Disequilibrium)国民收入增加进口需求增加逆差趋势逆差趋势国民收入减少进口需求减少顺差趋势顺差趋势4、结构性不均衡(Structural Disequilibrium) 国际贸易的发展是源于世界各国的比较优势,这种比较优势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技术水平、产业竞争力等方面。 世界经济

30、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一定的时期,一国在某些领域的优势会丧失,必须随之而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否则将会带来国际收支的失衡。5、偶发性失衡 如政局动荡、战争、债务危机、金融危机等。政局动荡与战争是最大的国际投资风险,如2003年的美伊战争使俄国、法国等许多国家在伊的利益损失巨大。因此,一国政局动荡的时期往往世界各国的投资者都唯恐避之不及,随着资本的大量流出,该国的国际收支必然面临着失衡。二、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一)自动调节 金本位下的物价现金流动机制国际收支国际收支逆逆 差差黄金黄金输出输出货币供应货币供应量减少量减少国内物价国内物价下下 降降出口出口增加增加贸易收贸易收支改善支改善 纸币本位制度下

31、 收入效应、利率效应和物价效应收入效应 对外 国民收入 对外国商 M 支付 NI 品需求 X逆差 顺差 M 对外国商 NI 对外 X 品需求 收入利率效应 国内银行持有 银行信用 i 外资 的国外资产 收缩 流入逆差 顺差 资本 i 银行信用 国内银行持有 外流 膨胀 的国外资产物价效应 国内信用 i I、C P XM 紧缩逆差 顺差 XM P I、C i 国内信用 膨胀(二)自觉调节1 外汇缓冲政策 运用官方储备的变动或向外短期借款,对付国际收支短期性失衡。2 调整汇率 指一国官方当局公开宣布的法定升值与贬值,不包括国际金融市场上一般性的汇率变动。 顺差:本币汇率 逆差:本币汇率竞争性贬值/

32、“以邻为壑” 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许多国家将其货币贬值到均衡汇率以下(即所谓竞争性贬值),以求国际收支盈余,促进国内收入和就业增加,由于这一政策造成那些同样面临经济衰退的国家国际收支恶化,所以这一政策实际上是出口失业,因此竞争性贬值又称为“以邻为壑”的政策,它理所当然地会引起对方报复,引发货币战。3 直接管制 财政金融管制 财政管制 关税、出口补贴、出口信贷 金融管制 外汇管制 贸易管制 进出口许可证、进口配额4 实行紧缩性或膨胀性的财政金融措施(1)财政政策 财政收入 增税、减税 财政支出 增或减政府开支紧缩性财政政策:增税、减少政府开支D 扩张.:减税、增加政府开支D 国际收支状况 财策

33、 效应 顺差 扩张 XM 逆差 紧缩 PXM(2)货币政策 调整再贴现率 逆差:再贴现率,商行贷款利率,MS, P,X,同时外资流入,逆差减少 顺差:再贴现率 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逆差:存款准备金率, MS ,X 顺差:存款准备金率 公开市场操作 买进国债 MS ,P,X 卖出 5 国际经济合作1 国际收支1.5 我国的国际收支一、建国后我国国际收支统计的发展演变19491980 外汇收支平衡表1981至今 BP表二、中国国际收支结构的演变(单位:亿美元)1982-1989年均1990-1994年均1995-2005年均合计平均经常账户-116.2-14.5274.254.84493374.

34、44736.9190.6资本和金融账户271.138.2674.5134.93963.5357.44943.7205.9国际收支结构的阶段性特点1、1982-1989经常账户逆差,并由资本账户盈余弥补,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常态国内经济发展刚刚起步,需要从国外购买大量设备和原材料;国内资金短缺,需要利用外资加以弥补。2、1990-1994经常账户开始出现顺差但数额不大,低于资本金融账户的水平,资本账户仍然保持顺差,资本流入开始加快。3、1995-2005经常账户和资本金融账户较上一阶段都有了大幅增长,形成双顺差(除了1998年),经常账户年均盈余超过了资本账户。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收支的结构特征

35、1 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绝大多数年份双顺差,从而国际收支总体保持了顺差。2 货物贸易账户的持续顺差,形成经常账户持续顺差的主要来源3 收入逆差逐年扩大,巨额的贸易顺差弥补收入逆差,使得经常账户顺差大幅下降4 自1992年起,外商直接投资快速增长,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巨额顺差主要来源于外商直接投资5 外国在华直接投资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严重失衡 错误与遗漏项目 编制BOP的过程中,尽管国际收支统计过程中总会存在各种各样的误差,作为平衡性项目的“错误与遗漏项目”的规模应该是有限的,其体现的只应该是国际收支统计中的误差;而且,随着统计技术的不断改进,这一误差应该缩小。但是,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错误

36、与遗漏项目”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在在1982年年1998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错误与遗错误与遗漏项目漏项目”累计高达累计高达1082亿美元。从年度规模看,亿美元。从年度规模看,1994-1998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误差与遗漏项目误差与遗漏项目”分分别高达别高达98亿美元、亿美元、178亿美元、亿美元、156亿美元、亿美元、169亿美元、亿美元、166亿美元。巨大的资本外逃不仅影响到我们对本国的国亿美元。巨大的资本外逃不仅影响到我们对本国的国际收支形势的正确把握,影响对宏观经济走势的准确分析,际收支形势的正确把握,影

37、响对宏观经济走势的准确分析,而且也反映出资本外逃问题的加剧。而且也反映出资本外逃问题的加剧。2002年以后形式发年以后形式发生变化。生变化。 三、中国的国际收支调节 计经体制下,计划是唯一调节机制。 目前,在一定范围内仍实行计划控制,但各种经济杠杆在国际收支调节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汇率政策 信贷政策 除了通过紧缩和放松货币总量调节宏观经济,从而作用于对外经济活动,还对进出口贸易和外商投资有针对性地发放优惠贷款,达到调节进出口贸易和鼓励外商投资目的。 税收政策 进口关税、出口退税和外商投资税收优惠 外汇管制本章总结本章总结 国际收支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其非居民之间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它是流量概念,是与存量概念的国际借贷相区别的;反映的是国际间经济交易;必须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按照借贷复式簿记法编制的,遵循“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原则。从总体上看,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贷双方总额总是相等的,所谓的国际收支顺、逆差是针对其具体的组成项目而言的。 国际收支平衡表可分为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两个组成部分,在各国实际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时往往还加入一个平衡项目。其中,经常项目与一国的国民收入帐户具有密切联系,而资本项目则与该国的国际借贷紧密相关。 官方储备是一国国际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