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曲应力已看PPT教案_第1页
弯曲应力已看PPT教案_第2页
弯曲应力已看PPT教案_第3页
弯曲应力已看PPT教案_第4页
弯曲应力已看PPT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弯曲应力已看弯曲应力已看第1页/共80页5. 1 纯弯曲l 横力弯曲梁的横截面上同时有弯矩和剪力的弯曲。l 纯弯曲梁的横截面上只有弯矩时的弯曲。横截面上只有正应力而无切应力。l 纯弯曲的变形特征第2页/共80页l 纯弯曲的变形特征第3页/共80页l 纯弯曲的变形特征l 基本假设1: 平面假设变形前为平面的横截面变形后仍为平面,且仍垂直于梁的轴线。l 中性层与中性轴l 基本假设2: 纵向纤维无挤压假设纵向纤维间无正应力。第4页/共80页l 中性层与中性轴第5页/共80页5. 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1 变形几何关系取坐标系如图,z轴为中性轴; y轴为对称轴。u 纵向线bb变形后的长度为:d)(ybb

2、u 纵向线bb变形前的长度为求出距中性层 y处的应变,取长dx的梁段研究:中性层长度不变, 所以有:第6页/共80页u 纵向线bb变形后的长度为:d)(ybbu bb变形前的长度bbOOOOdu 纵向线bb的应变为ddd)(yy即:纯弯曲时横截面上各点的纵向线应变沿截面高度呈线性分布。中性层长度不变, 所以第7页/共80页2 物理关系因为纵向纤维只受拉或压,当应力小于比例极限时,由胡克定律有:EyE即:纯弯曲时横截面上任一点的正应力与它到中性轴的距离y成正比。也即,正应力沿截面高度呈线性分布。3 静力关系第8页/共80页NMz3 静力关系MyANAd0XAzMAydAyMAzd对横截面上的内力

3、系,有:由梁段的平衡有:0N0ym0yM0zmMMz第9页/共80页ANAdAzMAydAyMAzd由梁段的平衡有:, 0N, 0yMMMz对横截面上的内力系,有:所以ANAd00dAyEA0dAyEA0dAyA0zS z 轴通过形心。即:中性轴通过形心。第10页/共80页,dAzMAyAyMAzd, 0yMMMz由ANAd00dAzyEA0dAyzA即:中性轴通过形心。由AzMAyd0因为y轴是对称轴,上式自然满足。0yzI第11页/共80页,dAzMAyAyMAzd, 0yMMMz由 梁的抗弯刚度MMzAyAdAyyEMAdAyEAd2zIEzEIM1将上式代入yEzIMy第12页/共80

4、页u 由于推导过程并未用到矩形截面条件,因而公式适用于任何横截面具有纵向对称面,且载荷作用在对称面内的情况。u 公式是对等直梁得到的。对缓慢变化的变截面梁和曲率很小的曲梁也近似成立。u 公式是从纯弯曲梁推得,是否适用于一般情形(横力弯曲)?纯弯曲时正应力公式zIMyl 公式的适用性第13页/共80页5. 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横力弯曲时,横截面上有切应力平面假设不再成立此外, 横力弯曲时纵向纤维无挤压假设也不成立.由弹性力学的理论,有结论:当梁的长度l与横截面的高度h的比值:hl5则用纯弯曲的正应力公式计算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有足够的精度。 l / h 5 的梁称为细长梁。第14页/共80页l

5、最大正应力横力弯曲时,弯矩是变化的。zIyMmaxmaxmax引入符号:maxyIWz则有:WMmaxmax 抗弯截面系数l 比较拉压:ANmaxmaxtWTmaxmax扭转:第15页/共80页l 两种常用截面的抗弯截面系数u 矩形截面,123bhIz62bhW 2maxhyu 圆形截面,644dIz323dW2maxdy第16页/共80页l 弯曲强度条件注意:当截面变化时,还需综合考虑W的值。WMmaxmax第17页/共80页例 1 ( 书例5.1) 已知:板长3a =150mm,材料的许用应力 =140MPa。解:求:最大允许压紧力P。压板可简化为如图的外伸梁。由微分关系,AC段、BC段的

6、弯矩图为斜直线。(1) 求弯矩图第18页/共80页BMMmax且B截面最薄弱。由微分关系,AC段、BC段的弯矩图为斜直线。(1) 求弯矩图作出弯矩图。(2) 确定危险截面PaB为危险截面。(3) 计算B截面W第19页/共80页BMMmax(3) 计算B截面WPaB为危险截面。看成组合物体21zzzIII1202. 003. 031202. 0014. 0348m1007. 1maxyIWz281011007. 136m1007. 1第20页/共80页BMMmax(3) 计算B截面WPaB为危险截面。36m1007. 1W(4) 由强度条件计算PWMmaxmaxmaxWMWPa aWP26810

7、5101401007. 1kN3第21页/共80页例 2 ( 书例5.2) 已知: =100 MPa,P = 25.3 kN。解:求:校核心轴的强度。 计算简图如图。(1) 求弯矩图支反力kN,6 .23ARkN27BR第22页/共80页(1)求弯矩图(2) 确定危险截面u I截面u II截面u III截面支反力kN6 .23ARkN27BR(3) 强度校核u I截面maxMMImkN72. 4第23页/共80页(3) 强度校核u I截面maxMMImkN72. 43231dWI32)1095(3336m101 .84IIIWMMPa1 .56u II截面mkN42. 3IIM第24页/共80

8、页u II截面3232dWII32)1085(3336m103 .60IIIIIIWMMPa7 .56u III截面mkN42. 3IIMmkN64. 4IIIM第25页/共80页u III截面3233dWIII32)1088(3336m109 .66IIIIIIIIIMWMPa4 .69l 结论mkN64. 4IIIMl 注意满足强度要求。最大正应力并非发生在弯矩最大的截面。第26页/共80页例 3 ( 书例5.3) 已知:T形截面铸铁梁,t= 30 MPa,c=160 MPa。Iz=763cm4, 且 |y1|=52mm。解:求:校核梁的强度。 (1) 求弯矩图u 支反力kN,5 . 2A

9、RkN5 .10BRu 作出弯矩图第27页/共80页(1) 求弯矩图u 支反力kN,5 . 2ARkN5 .10BRu 作出弯矩图最大正弯矩为:mkN5 . 2CM最大负弯矩为:mkN4BM(2) 确定危险截面u B截面u C截面第28页/共80页(2) 确定危险截面u B截面u C截面最大正弯矩为:mkN5 . 2CM最大负弯矩为:mkN4BM(3) 强度校核u B截面zBtIyM11MMPa2 .27MPa30tzBcIyM21MPa2 .46MPa160c第29页/共80页(3) 强度校核u B截面zBtIyM11MMPa2 .27zBcIyM21MPa2 .46u C截面zCtIyM2

10、2MPa8 .28显然, 2c 1cMPa30tMl 结论满足强度要求。第30页/共80页5. 4 弯曲切应力横力弯曲时, 横截面上既有正应力, 又有切应力。推导切应力公式的方法:假设切应力的分布规律,然后根据平衡条件求出1 矩形截面梁切应力。按截面形状,分别讨论。l 切应力分布假设(1) 各点切应力方向平行于剪力Q;第31页/共80页1 矩形截面梁l 切应力分布假设(1) 各点切应力方向平行于剪力Q;(2) 切应力沿宽度均匀分布。l 用平衡条件导出切应力公式u 取研究对象第32页/共80页l 用平衡条件导出切应力公式u 取研究对象第33页/共80页u 由切应力互等定理u 右截面上的N21d2

11、AANA1为右截面 pn1的面积。zIyMM1)d(右截面正应力为:第34页/共80页u 右截面上的N21d2AANzIydMM1)(其中:1d)d(12AzAIyMMN1d)d(1AzAyIMM*)d(zzSIMM 1d1*AzAyS y以下的面积对中性轴的静矩。第35页/共80页u 右截面上的N2其中:*2)d(zzSIMMN1d1*AzAySu 左截面上的N1同理可得:*1zzSIMN u 上表面上的dQxbQdddQu x方向平衡条件0X0d12QNN第36页/共80页*2)d(zzSIMMN*1zzSIMN xbQdddQu x方向平衡条件0X0d12QNN*)d(zzSIMM *z

12、zSIM0dxb*dzzSIM0dxbbISxMzz*dd第37页/共80页dQu 由微分关系*dzzSIM0dxbbISxMzz*ddQxMddbIQSzz*u 由切应力互等定理,得bIQSzz*u 计算Sz*第38页/共80页u 由切应力互等定理,得bIQSzz*u 计算Sz*可用公式11*yASz*zS)2(yhb)2(21yhy)4(222*yhbSz)2(yhb)2(21yh所以:)4(222yhIQz第39页/共80页)4(222*yhbSz所以:)4(222yhIQz 距中性层 y处的切应力公式u 切应力分布切应力沿截面高度按抛物线规律变化。0在上下边缘处max在中性层处zIQh

13、82因为123bhIzbhQ23max第40页/共80页max在中性层处zIQh82因为123bhIzbhQ23max即:最大切应力是平均剪应力的1.5倍。2 工字形截面梁工字形截面梁由腹板和翼缘组成。u 腹板的切应力腹板是矩形,切应力公式同矩形截面梁。第41页/共80页2 工字形截面梁l 腹板的切应力腹板是矩形,切应力公式同bIQSzz*矩形截面梁:u 计算Sz*zS)22(hHB)22(212hHh)2(yhb)2(21yhy第42页/共80页u 计算Sz*zS)22(hHB)22(212hHh)2(yhb)2(21yhy)4(2)(82222yhbhHB则,距中性层 y处的切应力公式为:

14、)4(2)(82222yhbhHBbIQz切应力分布如图。第43页/共80页距中性层 y处的切应力公式为:)4(2)(82222yhbhHBbIQz切应力分布如图。u 最大切应力发生在中性轴处8)(822maxhbBBHbIQzu 最小切应力发生在 y=h/2 处)88(22minBhBHbIQz第44页/共80页u 最大切应力发生在中性轴处8)(822maxhbBBHbIQzu 最小切应力发生在 y=h/2 处)88(22minBhBHbIQzu 腹板切应力的近似公式因为: (1)腹板切应力近似为均匀分布;(2)腹板负担了绝大部分剪力。近似公式:hbQ第45页/共80页u 腹板切应力的近似公

15、式因为: (1)腹板切应力近似为均匀分布;(2)腹板负担了绝大部分剪力。近似公式:hbQl 翼缘的切应力u 特点(1) 除了有平行于剪力Q的切应力分量外,还有与剪力Q垂直的切应力分量;(2) 切应力数值与腹板的切应力相比较小。第46页/共80页3 圆形截面梁l 切应力分布的特点(1) 边缘各点的切应力与圆周相切;(2) y轴上各点的切应力沿y轴。l 假设(1) AB弦上各点的切应力作用线通过同一点 p;(2) AB弦上各点的切应力沿 y轴的分量 y相等。所以,对y可用矩形截面梁的公式bIQSzzy*第47页/共80页所以,对y可用矩形截面梁的bIQSzzy*公式式中,b为AB弦的长度,Sz*为

16、AB弦以外的面积对z轴的静矩。l 最大切应力最大切应力发生在中性轴上。中性轴上的切应力的方向?34212*RRSz中性轴处Rb23*32RSz第48页/共80页34212*RRSz最大切应力是平均切应力的1.33倍。中性轴处Rb2bIQSzzy*2max34RQ644DIz3*32RSz44R第49页/共80页4 弯曲切应力强度条件l 强度条件弯曲时横截面上正应力和切应力的分布为:正应力最大处,切应力为零,是单向拉压状态;切应力最大处,正应力为零,是纯剪切状态。第50页/共80页弯曲切应力强度条件为bISQzz*maxmaxmaxl 实心截面梁正应力与切应力的比较zWPlmaxbIPSzz*m

17、ax正应力最大处,切应力为零,是单向拉压状态;切应力最大处,正应力为零,是纯剪切状态。第51页/共80页l 实心截面梁正应力与切应力的比较,maxzWPlbIPSzz*maxu 对矩形截面梁hl4maxmaxu 对圆形截面梁dl6maxmax第52页/共80页u 对矩形截面梁hl4maxmaxu 对圆形截面梁dl6maxmax所以,对实心截面梁通常不需要校核剪切强度。u 需要校核剪切强度几种情况(1) 弯矩较小而剪力很大的情况:短粗梁,或在支座附近作用有较大的集中力;(2) 非标准的腹板较高且较薄的工字梁;(3) 梁上的焊缝、铆钉或胶合面。第53页/共80页例 1 ( 书例5.4) 已知:由木

18、板胶合而成的梁。解:求:胶合面上沿x方向单位长度的剪力。 无法直接用公式。取一微段:与推导剪应力公式的方法相同,有第54页/共80页取一微段:与推导切应力公式相同,有*2)d(zzSIMMN,*1zzSIMN 0X12NN 0d2xqzzISxMq*dd21zzIQS*21第55页/共80页例 2 (书例5.5) 已知:l =2m,a=0.2m, q=10kN/m,P =200kN, =160MPa,=100MPa。解:求:选择工字钢型号 。 (1) 求剪力图和弯矩图u 支反力kN,210ARkN210BRu 作出剪力图和弯矩图第56页/共80页u 作出剪力图和弯矩图最大弯矩mkN45maxM

19、最大剪力kN210maxQu 先根据最大弯矩选择工字钢型号maxMWz3cm281u 查型钢表(p. 416)第57页/共80页u 查型钢表(p. 416)3cm281zW单位为: cm第58页/共80页u 查型钢表(p. 416)3cm281zWu 选22a工字钢,cm3093zWu 校核剪切强度 查型钢表得,对22a工字钢:cm9 .18*zzSI 腹板厚度:cm75. 0 dbbISQzz*maxmaxMPa148MPa100所以,选22a工字钢,剪切强度不够,需重选。第59页/共80页所以,选22a工字钢,剪切强度不够,需重选。第60页/共80页u 查型钢表(p. 416), 重选25

20、b工字钢:,cm4233zWcm,3 .21*zzSIcm0 . 1 dbbISQzz*maxmaxMPa6 .98MPa100所以,选25b工字钢可同时满足正应力和切应力强度条件。注:若选25a工字钢,则:MPa5 .121max第61页/共80页5. 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弯曲正应力是控制梁的强度的主要因素。弯曲正应力强度为:1 减小最大弯矩从上式可知,要提高梁的弯曲强度,应减小最大弯矩Mmax和提高抗弯截面系数W。(1) 合理布置支座的位置WMmaxmax第62页/共80页1 减小最大弯矩(1) 合理布置支座的位置第63页/共80页u 工程例子(2) 合理布置载荷第64页/共80页(2) 合理布置载荷第65页/共80页2 提高抗弯截面系数在截面积A相同的条件下,提高抗弯截面系数。u 矩形截面梁的放置u 几种常用截面的比较用比值来衡量AW第66页/共80页u 几种常用截面的比较用比值AW来衡量可看出:材料远离中性轴的截面(环形、槽形、工字形等)比较经济合理。第67页/共80页可看出:材料远离中性轴的截面(环形、槽形、工字形等)比较经济合理。u 根据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