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明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_第1页
其明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_第2页
其明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_第3页
其明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_第4页
其明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标要求:课标要求:(1)(1)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2)(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基本特点第第2 2课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一、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一、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 ( 废井田、开阡陌废井田、开阡陌 ) )为什么这种制度到了为什么这种制度到了商周时期会遭到破坏商周时期会遭到破坏? ?氏族公有氏族公有集体耕种集体耕种平均分配平均分配生生产产力力低低下下 材料一:方里而井材料一:方里而井, 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田,公事毕,然后敢治

2、私事。私事。 孟子孟子滕文公下滕文公下结合以上材料及课文相关内容,概括井田制结合以上材料及课文相关内容,概括井田制的实质的实质和和特点?特点?动动脑动动脑 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性质:性质:特点:特点:公田公田贵族占有,农夫耕作,贵族占有,农夫耕作,收获全部归贵族。收获全部归贵族。私田私田分授劳动者,只分授劳动者,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收获归农夫成员。有权收获归农夫成员。井田制(井田制(盛行于西周盛行于西周)材料一:材料一: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针一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刀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管管

3、子子海王篇海王篇材料二:材料二:“千耦其耕千耦其耕”、“十千维耦十千维耦”的的集体劳动被分散的、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集体劳动被分散的、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劳动取代。个体劳动取代。结合以上材料,依据生产力原理,你能否预结合以上材料,依据生产力原理,你能否预测测井田制发展前景?井田制发展前景?想一想想一想诗经齐风甫田描述了公田的草荒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无怀远人,劳心忉忉。无田甫田,维莠桀桀。无思远人,劳心怛怛。种田不要种公田呀,只有莠草长的骄。怀念不要怀念远方的人呀,白白地忧心劳劳。种田不要种公田呀,只有莠草长得高。怀念不要怀念远方的人呀,白白地伤心劳劳。井田制瓦解,私有制确立井田制瓦解,私有制确

4、立1 1、根本原因:、根本原因:2 2、瓦解表现:、瓦解表现:不事公田,私田私有不事公田,私田私有3 3、私有制确立过程、私有制确立过程税制税制改革改革齐(管仲):齐(管仲):相地而衰征相地而衰征 鲁:鲁:初税亩初税亩秦国:秦国:商秧变法商秧变法“改帝王之制改帝王之制, ,除井田除井田, ,民得卖买民得卖买”直接原因:直接原因:各国的税制改革各国的税制改革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生产力水平提高出现,生产力水平提高从法律上承认土地私有从法律上承认土地私有客观上承认土地客观上承认土地私有,实际上使土地私有合法化私有,实际上使土地私有合法化二、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过程二、土地私有制

5、的发展过程( ( 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 )井田制瓦解后土地所有制形式有哪几种?井田制瓦解后土地所有制形式有哪几种?1 1、封建土地私有制形式、封建土地私有制形式(1 1)君主私有土地)君主私有土地(2 2)地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3 3)自耕农私有土地)自耕农私有土地主体部分主体部分考考你:考考你: (曹操)(曹操)“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于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灭群贼,克平天下粮之劳,遂兼灭群贼,克平天下”。 三国志三国志武帝纪武帝纪注引注引魏书魏书曹操的曹操的“

6、屯田屯田”属于哪一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属于哪一种土地所有制形式? ?土地国有制土地国有制 在占主体地位的私有形式中哪一在占主体地位的私有形式中哪一种占支配地位种占支配地位? ?它的来源有哪些?你它的来源有哪些?你认为它不断发展后,会导致什么情况认为它不断发展后,会导致什么情况出现?出现?地主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思考:思考:来源来源公田公田转化转化为私田为私田军功军功赏赐赏赐土地土地买卖买卖土地兼土地兼并并材料1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土地

7、兼并的原因?带来哪些影响?封建统治者是 如何解决土地兼并问题的?如果你是经济学家,你认为应怎么解决土地兼并及其带来的不良后果? 材料2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清陶煦租核推原 危危害害农民:丧失土地,农民:丧失土地,阶级矛盾激化阶级矛盾激化国家国家: :经济上国家财政赋税收入减少经济上国家财政赋税收入减少; ;政治上社会矛盾激化政治上社会矛盾激化, ,引起社会动荡阶级矛盾激化引起社会动荡阶级矛盾激化措措施:施:均田、限田均田、限田均田制的实行均田制的实行均田制的内容均田制的内容: : 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配给农民

8、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配给农民. .均田制的特点均田制的特点: 1: 1、农民只有使用权、农民只有使用权2 2、农民要服徭、农民要服徭役和兵役役和兵役实行均田制实行均田制(北魏(北魏隋唐)隋唐)按亩纳税按亩纳税(明清)(明清)土地兼并不能抑制的原因土地兼并不能抑制的原因(参考(参考)1.均田制实行的基础是国家拥有大量土地资源;均田制实行的基础是国家拥有大量土地资源;2.土地自由买卖制度的存在;土地自由买卖制度的存在;3.根本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存在,使土地兼并不可避免。根本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存在,使土地兼并不可避免。(一一) 私有制下的土地经营方式之一私有制下的土地经营方式之一租佃经营租佃经营1

9、1 概念概念: : 农民租种地主土地,向地主缴纳一定地租,由此,农民租种地主土地,向地主缴纳一定地租,由此, 地主与农民形成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地主与农民形成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2 2演变演变1 1)战国:)战国:租佃方式租佃方式产生产生;2 2)汉代)汉代:“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 ” 比较普遍比较普遍3 3)宋代:)宋代:成为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4 4)明清:)明清:租佃制租佃制普及全国;普及全国;3 3、特点:特点:1 1)农民租种地主土地,向地主缴纳一定地租;)农民租种地主土地,向地主缴纳一定地租;2 2)地主

10、与佃农通过租佃契约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地主与佃农通过租佃契约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三、土地私有制下经营方式的变化三、土地私有制下经营方式的变化 (租佃关系的日趋普遍化租佃关系的日趋普遍化) (二)、租佃关系发展的影响:(二)、租佃关系发展的影响: 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不仅有了选择雇主的权利,而且在支配产品方面不仅有了选择雇主的权利,而且在支配产品方面也获得了一定的发言权,这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生也获得了一定的发言权,这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产积极性,从而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促进促进了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 促

11、进了促进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生产关系的的产生产生。(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萌芽的产生)阅读思考:阅读思考:材料一:佃户见田主,略如主仆礼仪。材料一:佃户见田主,略如主仆礼仪。 畿辅通志畿辅通志材料二:(雇工与雇主)共做共食,彼此平等相材料二:(雇工与雇主)共做共食,彼此平等相称,素无主仆名分。称,素无主仆名分。大清律例卷二八大清律例卷二八材料三材料三:(雇工)无论有无文契年限,俱以凡人:(雇工)无论有无文契年限,俱以凡人科断。科断。 大清律例卷二八大清律例卷二八 据以上清代史料,说说租佃农民与早期据以上清代史料,说说租佃农民与早期“佣耕佣耕”农民有何不同,并尝试理解这一变化的意义。农民

12、有何不同,并尝试理解这一变化的意义。明清以来:明清以来:依附关系减弱依附关系减弱原因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农民身份提高。商品经济发展,农民身份提高。表现表现契约纳租方式确定,农民生产积极性提契约纳租方式确定,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雇佣关系的出现,农民身份更加自由。高,雇佣关系的出现,农民身份更加自由。影响影响促使资本主义萌芽。促使资本主义萌芽。 明清以前:明清以前: 地主地主佃户(部曲)佃户(部曲)有强烈的依附关系,表现为农民义务繁多。有强烈的依附关系,表现为农民义务繁多。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线索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线索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井田制井田制(贵族土地所有制贵族土地所有制)北魏实行北魏实行均田制均田制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地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1956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06年免除农业税年免除农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