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两汉文人身份的文学化摘要: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文人的文学家身份经历了一个由文人的崛起到文人文学家色彩的彰显、加浓,再到文人文学家身份的确立的长期发展过程。这个过程起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后经过两汉文人文学创作活动的不断展开,文人文学化的印痕愈来愈鲜明。这为以后文人文学家身份的基本确立积蓄了比较充分的力量。文献标识码:A两汉文人文学家身份的演进是从西汉初期的梁孝王刘武、吴王刘濞、淮南王刘安等藩国王侯招引文人而组成文人集团开始的。史记?梁孝王世家载:“(梁孝王)招延四方豪杰,自山以东游说之士莫不毕至,齐人羊胜、公孙诡、邹阳之属。”汉书?邹阳传载:“汉兴,诸侯王皆自治民聘贤,吴王濞招致四方游士,阳与
2、吴严忌、枚乘等俱仕吴,皆以文辩著名。”汉书?淮南王传载:“淮南王安,为人好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亦欲以行阴德推循百姓,流名誉。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为内书十一篇,外书甚众,又有中篇八卷,言神仙黄白之术,亦二十余万言。”葛洪西京杂记?梁孝王宫囿载:“梁孝王好营宫室苑囿之乐,作曜华之宫,筑兔园。园中有百灵山,山有肤寸石、落猿岩、栖龙岫。又有雁池,池间有鹤洲凫渚。其渚宫观相连,延亘数十里,奇果异树,瑰禽怪兽毕备。王日与宫人宾客弋钓其中。”这些诸侯藩王招致文人并与之游览取乐,固然有他们喜好宾客的因素,但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借此获得美誉,进而壮大势力以图各自的政治之利。萧统在答晋安王书中曾说:“昔
3、梁王好士,淮南礼贤,远致宾游,广招英俊,非惟藉甚当时,故亦传声不朽。”“藉甚当时”只是表面,靠招揽英俊文人以实现政治功名上的不朽才是其深层的目的所在。对此无用饶舌,以后的淮南王、吴王谋反就足以证明。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与战国时期四君子、秦代吕不韦的门客集团有相似之处。但他们之间也有不同之点。战国四君子的门客集团的任务主要是出谋划策、从事外交活动,文人中多游士和辩士,秦代吕不韦的门客集团主要以学术活动为主,通过集体的著书立说使治国方略理论化与系统化:西汉初期的梁孝王刘武、吴王刘潺、淮南王刘安等藩国王侯招引文人而组成的文人集团中虽也多游士,但文人活动内容的娱乐性与文学性比较明显,多文辩之士,并且创
4、作了一定数量的辞赋作品。这些辞赋作品的产生,与西汉初期的藩国王侯的文人集团关系非常密切。西汉初期的藩国王侯招致文人的行为及其所组织的文人文学活动,在客观上刺激了文人的文学创作的潜能,增加了文人从事文学创作的驱力,强化了文人文学创作的意识。关于吴王、淮南王的宾客多赋家或他们门客集团中的赋家集团形成的原因,班固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指出在于屈原等人的影响,今人胡大雷先生从诸侯王及其门客自身的角度给予了分析。但笔者认为。汉初诸侯王所招纳的文人多喜好作赋这一现象的形成有一动态发展过程:受前代文学传统的影响,文人具有了一定的写作能力,诸侯藩王的延纳和组织的一些文学创作活动,又使文人的创作能力得到了发展,对文学
5、的认识亦逐步加深;而这些又促使文人再实践,实践后更增进了他们文学意识的自觉,最后方形成一定数量文人之间的同气相求、切磋赋艺,并主动、自愿地聚合在一起从事文学活动和创作。这可以由司马相如、枚乘等人的人生与创作经历予以说明:他们成为门客前皆有一定的创作能力,成为门客的目的主要是政治的,而非文学的,只不过是以文学作为手段而已。但是当他们真的开始门客生活的时候,较多的、频繁的文学创作活动使他们本来就具有的创作才能得到了比较淋漓尽致的发挥,并因此获得了主子与同事们的称扬,使他们体验到了因创作而带来的声誉与荣耀。这种荣耀感与自豪感反过来又驱使他们进一步主动地去创作。此时文学创作在某种程度上就成了他们自由、
6、得意、称心生活的体现。所以一旦他们因此而获得某一政治职位时,他们参与政治的宏愿是实现了,可是由于以前过多地关注于文学创作而相对忽视了政治才能的培养,或者官场的生活环境远没有文学创作自由、舒心,他们又不得不弃官而重操创作之旧业。于是就出现了史书中记载的以下情况,汉书?枚乘传:“(汉景帝)召拜乘为弘农都尉。乘久为大国上宾,与英俊并游,得其所好,不乐郡吏,以病去官。复游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
7、乃著子虚之赋。”枚乘、司马相如投靠权贵侯王的起初目的就是为了踏入仕途,然他们现实的文学创作实践又使他们不善于理政,故他们又不得不“因病”免职,回到了以前的门客生活。他们参加藩国王侯文人集团就是想通过与权贵侯王的接触,以文辩的形式赢得其主子的欢心与重用,实现自己的政治职业目的。但出乎意料的是,他们的文辩活动反而使自己的文学创作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使本来作为实现自己的政治职业目的手段的文辩成为自己真正无法舍弃的职业和生存之本了。这说明现实生活的实践会使人的所好与价值追求发生改变。汉武帝登幕后,广招天下文人,汇集于中央朝廷。对武帝此举,一般皆从武帝喜爱辞赋的角度进行解释。笔者认为这仅是原因的一个方面
8、,另一更重要的方面则是汉武帝吸取文景之时文人会集于藩国侯王不利于中央朝廷统治的教训,而采取的一种文化策略。汉武帝不仅以善辞赋的名义把文人召集于中央朝廷,组织一些文学活动,为己歌功颂德,而且使他们按照自己的文化意旨而生存,让他们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文学创作上,而不是过多地干预国家政治。这表面上看是武帝喜爱辞赋、重视辞赋家,实质上是他以一种文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的驭人之术。当然,笔者并不否认这种文化活动所带给当事人以娱乐的作用。如班固在其两都赋序中所言武帝至宣帝时的情况云:“故言语侍从之臣,若司马相如、虞丘寿王、东方朔、枚皋、王褒、刘向之属,朝夕论思,日月献纳。而公卿大臣御史大夫倪宽、太常孔臧、太中大夫董
9、仲舒、宗正刘德、太子太傅萧望之等,时时间作。”这些文人在当时所写之赋,从史料记载予以审视,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抒情之作。这是创作主体心情有所郁结,而借赋以发之的结果。如严忌的哀时命、董仲舒的士不遇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等。二是为所献所写之赋。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等。三是受命所作的赋。如汉书-枚皋传载,枚皋“从行至甘泉、雍、河东,东巡狩,封泰山,塞决河宣房,游观三辅离宫馆,临山泽,弋猎射驭狗马蹴鞠刻镂,上有所感,辄使赋之。为文疾,受诏辄成,故所赋者多”。又汉书?王褒传云:“上(宣帝)令褒与张子侨等待诏,数从褒等放猎,所幸官馆,辄为歌颂,第其高下,以差赐帛。”这些创作辞赋形式的多样化
10、不仅促使了大量赋作的问世,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批以作赋为胜场的文人,使他们具有了职业化的特征。这与前此文人相比,好像文人文学家的身份确立了,其实并非如此。因为:其一,他们主要是以侍从文人被看待的,他们并没有创作上的自由。这时就他们而言,对政治的依附性表现得非常典型。正如当时文人自己所言:“当今县令不请士,郡守不近师,群卿不揖客,将相不俯眉。言奇者见疑,行殊者得辟。”“尊之则为将,卑之则为虏。抗之则在青云之上,抑之则在深渊之下。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生活无自由独立可言。不仅如此,他们的赋作所描写的内容大多是被框定和限制了的,没有创作的自由。虽然他们也创作了一些抒情言志之作,但这仅是他们赋作创作
11、中的一少部分。就是说总体上他们在创作以何为内容的赋作上没有独立的自主权,表现出“或以抒下情而通讽谕,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的主题特征。他们作为创作主体并没有得到统治者与时人的认可。汉书卷六四上严助传云:“相如常称疾避事,朔、皋不根持论,上(武帝)颇俳优畜之。”同书卷六五东方朔传亦日,东方朔等文人只是“在左右,诙啁而已”,时人称东方朔“口谐倡辩”,“应谐以优”。又卷五一枚皋传云:“皋不通经术,诙笑类俳倡,为赋颂,好嫂戏,以故得蝶黩贵幸,比东方朔、郭舍人等,而不得比严助等得尊官。”其二,就他们自身来讲,他们视己亦是类同俳倡。他们之所以如此尽管有种种的无奈,但他们毕竟把自己确定为俳倡之列,从这个意义上
12、说,他们视己为辞赋家或文学家的主体意识还未达到充分的自觉。汉书卷五一枚皋传云,枚皋“又言为赋乃俳,见视如倡”目。同上书扬雄传载,扬雄晚年认为作赋“颇似俳优淳于髡、优孟之徒,非法度所存于是辍不复为”。但我们说他们的文学家身份的色彩与以前的文人相比必然浓郁了。因为汉代文人的创作实践和他们取得的文学实绩,至少向世人表明:第一,统治者对擅长文学的文人不敢放任其自由,在对他们给以政治上控制的同时,也为他们营造了一个相对能发挥其特长的环境,这无疑进一步提高了文人的创作才能,增强了文人自身对自己所从事的文学创作事业的自尊意识和对文学本质特征的认识、理解。例如葛洪西京杂记卷二云:“司马相如为上林、子虚赋,意思
13、萧散,不复与外事相关,控引天地,错综古今,忽然如睡,焕然而兴,几百日而后成。其友人盛览,字长通,群舸名士,尝问以作赋。相如日:合泰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一经一纬,一宫一商,此赋之迹也。赋家之心,包括宇宙,总览人物,斯乃得之于内,不可得而传。览乃作合组歌、列锦赋而退,终身不复敢言作赋之心矣。”又载:“或问扬雄为赋,雄日:读千首赋,乃能为之。”第二,由于统治者常与文人一起,受其感染,形成了统治者喜好辞赋等文学作品的风尚,武帝、宣帝堪称杰出代表。武帝读了相如大人赋后而表现出来的凌云之意,宣帝对汉赋大者与古诗同义、小者辩丽可喜、贤于倡优博弈远矣的评价,说明辞赋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所焕发的美学力量对统治者
14、已经产生了强大影响,这为日后文人文学家身份的确立与文学地位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东汉时期出现的“考赋”制度和鸿都门学招引能为辞赋诸生的选举之策,就是两汉从事辞赋创作文人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和创作实绩换来的一大丰硕成果。全后汉文卷七一蔡邕上封事陈政要七事云:“夫书画辞赋,才之小者;匡国理政,未有其能。陛下即位之初,先涉经术,听政余日,观省篇章,聊以游意,当代博弈,非以教化取士之本。而诸生竞利,作者鼎沸。其高者,颇引经训风喻之言,下则连偶俗语,有类俳优;或窃成文,虚冒名氏。臣每受诏于盛化门,差次录第,其未及者,亦复随辈,皆见拜擢。既加之恩,难复收改,但守俸禄,于义已弘,不可复使理人及仕州郡。”后汉
15、书?蔡邕传云:“初,帝好学,自造皇羲篇五十章,因引诸生能为文赋者。本颇以经学相招,后诸为尺牍及工书鸟篆者,皆加引召,遂至数十人。侍中祭酒乐松、贾护,多引无行趣势之徒,并待制鸿都门下,陈方俗闾里小事,带甚悦之,待以不次之位。”灵帝“光和元年(178年),遂置鸿都门学,画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其诸生皆敕州郡三公举用辟召,或出为刺史、太守,人为尚书、侍中,乃有封侯赐爵者,士君子皆耻与为列焉”。后汉书?灵帝纪载:“光和元年始置鸿都门学生。”章怀注云:“鸿都,门名也,于内置学。时其中诸生,皆敕州、郡、三公举召能为尺牍辞赋及工书鸟篆者相课试,至千人焉。”“考赋取士”制度的实行与鸿都门学的设立,尽管在当时遭到
16、了朝中大臣与文人的反对、责难,尽管在此政策的刺激下,出现了“诸生竞利,作者鼎沸。或窃成文,虚冒名氏”和“以便辟之性,佞辩之心,各受丰爵不次之宠”的现象,但这些举措毕竟以政治法律的形式把创作文赋作为文人的一种重要的入仕途径。这在提高擅长文赋文人地位的同时,对当时和以后文人及其文学创作亦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关于鸿都门学的设立对当时和日后文人、文学的影响,胡大雷先生在其中古文学集一书中给予了比较详细的分析,此不赘述。在此我们需要补充的是:“考赋取士”政策的推行和鸿都门学的设立,使文人的辞赋等文学创作以法律的形式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认可,为文人文学家身份的确立又迈出了十分关键的一步。它向当时文人郑重宣
17、布:从事辞赋写作不仅与从事经学学习的儒生相比毫不卑下,而且同样可以与经学之儒比肩地跻身于统治阶层。这可以说是曹丕典论?论文中所言“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含义的一种法定制度的表现,可视为曹丕典论?论文产生的前兆与政治宣言。对此所产生的积极意义,有人指出,“鸿都门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官办的文学艺术专科学校。鸿都门学的设立,标志着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有人认为,“从东汉中后期开始,文人文学不仅确立了其以书面文学为主流的格局,而且以富于修饰性的文字、富于匠心的精巧结构撰作成的短篇诗文,也从此上升为中国古代正统文学的重心,并奠定了中国传统中固有文学观念的重要基石”。按照常理,此时统
18、治者在法律上已经有了可靠的保证,而且法律又没有严格规定应该遵守什么样的创作原则,创作相对摆脱面对如此之创作环境,文人文学家的身份应当确立了,然事实上并没有确立。这是因为:第一,进入鸿都门学的诸生虽然有些是靠献赋而腾达的,但总体上看,他们一方面并不以能赋著名于时,作赋水平相当平常,何况有些根本就无作赋能力可言,而是靠窃他人之赋而升迁的;另一方面,一旦升迁之后,他们主要以追求势利为目的,却忽视了对自己创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所以他们即使创作了一些赋作,其成就亦不会高,故不为时人所重,就连他们自己亦无能自嘘。这从史书中的相关记载就可看出:至千名的鸿都门学生,现可知姓名的仅六人,这六人亦是靠蔡邕、杨赐、阳球等所写的请求罢除鸿都门学的奏文、表中提及而得以流传至今的。查相关文献,他们六人皆无赋作留存,就是说他们就没有或就不具有文学家的基本素质。第二,在当时具有文学家素质的文人却鄙视辞赋创作,把研读经书、学习儒术作为正途。他们可以成为文学家,可他们并不视他们为文学家,亦不把辞赋等文学作品的创作看做其人生价值的主要追求之一。文心雕龙?时序云:“然中兴之后,群才稍改前辙,华实所附,斟酌经辞,盖历政讲聚,故渐靡儒风者也。降及灵帝,时好辞制,造羲皇之书,开鸿都之赋,而乐松之徒,招集浅陋,故杨赐号为醒兜,蔡邕比之俳优,其余风遗文,盖蔑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秋季学期学生发展评价体系计划
- 急诊工作的指导计划
- 跨部门合作在年度工作中的关键性计划
- 《机械零件加工》课件第一篇模块一项目一任务一
- 新余学院《新能源专业英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新余学院《编排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南医科大学《卫生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南医科大学《毒理学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华大学《走进国画》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01月11304管理案例分析期末试题答案
- (详细版)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2023年修订版】
- 容县柚子创业计划书
- 《唐僧团队案例分析》课件
- Python数据分析与应用教学大纲教案
- 深静脉穿刺可行性报告
- 餐厅饭店顾客意见反馈表格模板(可修改)
- 华东师大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试卷
- 【基于SWOT探析的兴业银行竞争环境探析10000字(论文)】
- 小学教育课件教案化学与洗涤剂:洗涤剂的化学配方与作用
-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音乐教案《哈巴狗》及教学反思
- DB3707-T105-2024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管理与服务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