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汇总_第1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汇总_第2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汇总_第3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汇总_第4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现代文学史概要(这里是详细讲稿,突出重点,内容精当,有完整练习和全部答案,后有模拟题)第一章1917 1949 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学习本章的目的与要求本章综述了1917 年文学革命开始至1949 年 9 月 30 日止的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状况,对三个时期现代文学的流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对现代文学发展概况有基本的了解。对每个阶段重要的文学现象、文学论争、文学流派及思潮状况要重点掌握。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 1920)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 年。它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晚清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梁启超、黄遵宪等人发起的诗界革命;梁启超倡导的小

2、说界革命、文界革命,裘廷梁等的白话文运动。文学革命的发生历背景及其过程。1915 年 9 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始。新青年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思想启蒙运动如火如茶展开。 1917 年 1 月,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发表,2 月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发表,文学革命由此兴起。钱玄同、刘半农纷起响应,周作人人的文学、 平民文学确立文学革命的方向,鲁迅狂人日记发表,震惊文坛。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了“八事”主张,以进化论的眼光断定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并旗帜鲜明地反对拟古主义和摹仿主义创作风气。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为建设新文学的宗旨。胡

3、适的尝试集是第一部白话新诗集。他的终身大事是最早的白话戏剧。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提出文学改革主张。他的态度比胡适更为坚决。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他表明了鲜明的政治及文学立场。周作人 1918 年发表了人的文学,反对封建的非人的文学。他的平民文学则强调了新文学应以表现普通人的真挚的思想情感为主,标志着人生派文学的发端。19171920 年文学革命时期的文学思潮,以现实主义为主潮,浪漫主义也有所发展,代表人物是郭沫若,现代主义掺杂其中。“五四”时期的封建复古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是林纾(琴南) 。 1919 年,他发表致蔡鹤卿书 ,攻击新文化运动,又发表小说

4、荆生, 妖梦影射和攻击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蔡元培在答林君琴南函中提出了著名的“思想自由原则”和“兼容并包主义”。文学革命是一场彻底反封建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革命,它实现了文学内容和形式的双重革新,使中国文学从禁锢束缚状态走向开放。开创了中国文学一个崭新的时代。第二节新文学社团的涌现和多元的文学新思潮1921 年以后,文学革命篷勃发展,社团和报刊大量涌现。1912 年文学研究会成立,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社团,其主要文学主张是积极提倡 “为人生”的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对新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1921 年创造社成立,是文学革命中出现的最大的浪漫主义社团。在文艺思

5、想上倾向于浪漫主义,提倡文学无目的论,反对文学的功利主义。1925 年后,创造社转向提倡革命文学。1923 年成立的新月社也是一个浪漫主义的社团。1926 年, 徐志摩、闻一多在 晨报副刊·诗镌上提倡新格律诗,提出“三美”主张,后被称为新月诗派,他们使中国新诗走上了较为严谨的发展道路。1928 年以后的新月派提出“健康”与“尊严”的原则,与左翼文学发生论争。语丝社成立于1924 年,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等,致力于现代白话散文的创作。莽原和未名社由鲁迅发起和领导,是倾向于现实主义的文学社团。浅草社1922 年成立于上海,主要成员有林如稷、冯至等人。沉钟社1925 年创立,被鲁

6、迅称为“中国最坚韧,最诚实,挣扎得最久的团体”。湖畔诗社1922 年成立于杭州,是一个专门做情诗的团体。20 年代中国话剧艺术也有了较快发展。1907 年由曾孝谷、欧阳予倩等成立的春柳社是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曾上演黑奴吁天录。话剧当时被称为新剧,或文明戏。 “五四”文学革命后, “爱美剧”出现,标志着中国话剧进人一个新的发展期。民众戏剧社、上海戏剧协社、南国社成立。19211927 年的现代文学,以“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为主潮。浪漫主义文学也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开始萌生。象征派诗人李金发、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是20 年代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风格迥异的一个诗人群体。穆木天、王

7、独清在关于新诗的通信中提出了著名的“纯诗”观念。1923 年 1924 年邓中夏、恽代英、沈泽民等倡导革命文学。 “五卅”运动前后至 1927 年,茅盾、郭沫若、郁达夫、鲁迅等开始与革命文学靠拢。文化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的论争。1919 年, “问题与主义”之争(李大钊与胡适) ; 1919 年到1922 年, “整理国故”之争; 1924 年, 语丝与现代评论之争。鸳鸯蝴蝶派。始于20 世纪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前后,代表人物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等。 鸳蝴派小说的主流是言情小说,代表作有玉梨魂、 广陵潮等, 主要刊物 礼拜六。受到文学研究会等现实主义作家的批判。学衡派。因学衡杂志而得名,吴宓、梅

8、光迪、胡先骕为其主将,反对言文合一,反对新文化运动。甲寅派。因甲寅杂志而得名,代表人物章士钊,提倡复古读经,反对新文化运动。第三节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兴起的原因。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主要团体是创造社和太阳社。创造社主将有郭沫若、成仿吾、 冯乃超、阳翰笙等。太阳社有蒋光慈、钱杏邨、洪灵菲等。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倡导者的主张:强调文学的阶级性及工具性,作家要获得无产阶级意识。主要错误:对中国社会缺乏准确分析,对中国革命的性质、主要任务、对象存在错误观点;夸大文学作用;宗派情绪浓厚。革命文学论争的双方:创造社与太阳社;鲁迅和茅盾。革命文学论争产生了积极的后果。19

9、30 年左联成立于上海,这是左翼文学的统一战线组织,主要刊物北斗、 萌芽 。 1936年左联解散。左联主要贡献:组织各种团体,推动左翼文学发展;同国民党文化“围剿”展开斗争;重视理论批评,研究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理论;开展文艺大众化运动;开展文艺思想斗争和论争;重视培养文学青年。主要错误:理论上的教条主义和机械论;组织上的关门关义、宗派主义。1930 年左翼戏剧家联盟成立。1932 年中国诗歌会成立。两个口号的论争。围绕“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展开的争论。 1936 年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发表,文艺界达到广泛团结。第四节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自由主义文学两大思潮及其

10、论争(1927 1937)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的得与失:革命文学思潮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思想为指导思想的,其中掺杂了 “左” 的机械论的错误,这集中表现在文学与革命的关系和文学与群众的关系上。文学大众化思潮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中国诗歌会的创作方面。与革命文学思潮相比,自由主义文艺思潮强调文艺的独立品格,或文学脱离政治的自由。30年代自由主义文艺思潮主要有“京派”、 “论语派”、 “新月派”、 “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等文学流派。“京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等,刊物有骆驼草 、 大公报·文艺副刊,要求艺术和政治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立品格。京派以“乡村中国”为其主要创作内容。“

11、论语派”因林语堂创办的论语杂志而得名,提倡幽默、闲适、性灵的文学。后期新月派也提出了超脱的文艺观,崇奉“健康”与“尊严”的原则。梁实秋以“人性论”来攻击无产阶级文学,遭到鲁迅及左翼作家的批评。“自由人”指胡秋原, “第三种人”指苏汶,他们极力反对文艺的阶级性而誓死捍卫文艺的自由。左翼作家对其进行批判。1932 年张闻天发表文章,既批评了“留声机”论也批评了非政治主义的观念。1930 年到 1931 年出现的民族主义文学属于国民党的右翼文学组织,宣扬封建意识和法西斯意识,遭到鲁迅、瞿秋白等人的批判。30 年代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更加壮大,浪漫主义思潮大为减弱,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有所发展。现代诗派是30

12、 年代较为成熟的一个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代表诗人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等,主要运用象征主义手法来进行诗歌创作。心理分析派小说的代表作家是施蛰存。其小说深人、细致地剖析了人物的潜意识、隐意识及性变态心理。新感觉派小说的代表作家是穆时英、刘呐鸥。他们的小说用缤纷的色彩和快速的节奏来表现半殖民地的病态文明,注意挖掘人物深层次的感觉与印象。第五节抗战时期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19371945)抗战爆发后,抗战文学运动迅猛发展。1938 年, “文协”成立于武汉。其会刊抗战文艺是战时历时最久的刊物。文协提出“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对推动文艺大众化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抗战初期,朗诵诗、街头诗等小型作品涌

13、现,缺点是流于概念化和内容空疏。1938 年后,郭沫若等建立文化工作委员会,成为国统区进步文艺活动的中心。1937 年 11 月至 1941 年 12 月上海租界的文艺活动被称为“孤岛文学”。孤岛文学的成就表现为杂文和戏剧创作。杂文有唐弢、柯灵等 “鲁迅风”杂文创作,戏剧有阿英的南明史剧等。抗战文学思潮的特点:重视文学的大众化、民族化;现实主义是抗战文学主潮,但浪漫派文学和现代派文学仍然存在。1940 年前后发生了关于民族形式的论争。向林冰强调民间形式为主,葛一虹则对旧形式全盘否定。郭沫若、茅盾、胡风都发表了不同的见解。40 年代最大的一个现实主义诗歌流派是“七月诗派”,主要成员有艾青、田间、

14、绿原等,他们以提倡革命现实主义和自由诗体为主要风格。1945 年发生了关于现实主义和“主观战斗精神”的讨论。40 年代现实主义文学仍处于主潮地位,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则处于较弱地位。徐讦、无名氏的后期浪漫派小说,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仍富于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九叶诗派”(中国新诗派)是40 年代重要的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代表诗人有穆旦、辛笛、陈敬容等人,他们的创作较多吸收了西方现代派诗的艺术技巧,其作品标志着现代新诗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战国策派因1940 年陈铨、林同济创办的战国策半月刊而得名,它们宣传法西斯主义与权力意志,适应了国民党专制主义的需要。1938 年梁实秋发表了文艺与抗战无关的观点

15、,受到张天翼等作家的批评。第六节解放区文学的兴起解放区文学的发展,以1942 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为界,分为两个阶段。1942 年 5 月,延安召开文艺座谈会。此次会议旨在解决作家队伍的思想面貌、作家与大众的关系、文学的普及与提高等问题,在会上毛泽东发表了讲话。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从生活、思想、艺术三方面论述了创造人民文艺的必须的途径,从理论上解决了新文学发展的关键问题。讲话还论述了普及和提高的问题,讲话认为文艺从属于政治,并把政治标准作为衡量文艺作品的第一标准。这种提法有失偏颇,但由于特殊的时代环境,它还是起到了积极作用。延安文艺座谈会后,解放区文艺出现了新的

16、面貌:新秧歌运动出现;大批作家深人生活;出现了一批主题和题材新、人物新的作品。解放区文学思潮的特点:现实主义成为唯一思潮,一花独放,现代主义、浪漫主义黯然失色。 从文学大众化思潮发展到工农兵文学思潮,解放区文学成为工农兵文学。文学思潮艺术方法和手法单一,缺乏丰富多彩和开放性,产生了某些公式化、概念化和图解政治的作品。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开展了整风运动。王实味强调文艺要暴露黑暗,其文章 政治家·艺术家和野百合花受到批评。延安文艺座谈会对国统区文学也产生了较大影响。1949 年 7 月,第一次文代会在北平召开,标志着现代文学开始进人当代文学。现代文学的阶段划分1 发生期 ( 1917 192

17、0) 。 文学革命标志着现代文学的诞生。这时主要是在批判旧文学的同时开始新文学的创造。2 发展第一期(1921 1927) 。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的成立、沉沦 、 女神 、 阿 Q正传的出版和发表,是新文学进入发展期的标志。特点为百花齐放。3发展第二期(1928 1937) 。 “四一二”事变后百花齐放的局面结束,新一个时期也就开始了。特点为左右分裂,大型作品走向成熟。4发展第三期(1937 1949) 。 “七七事变”后,分裂局面结束,代之以统一的抗战文艺运动。主要特点是因政治而划分为不同地区,不同地区又形成前后两个不同阶段。第一章要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胡适、周作人的新文学观。鲁迅的早期

18、生平。狂人日记的划时代意义。二胡适、周作人的新文学观胡适、 周作人的新文学观都较为重视新文学的建设。但他们的观念又各有侧重。胡适偏重形式的革新,如他的论新诗、 论短篇小说、 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等论文为新诗、现代小说和话剧的建立提供了理论的支持;周作人偏重思想的改革,如他的思想革命、人的文学、 平民文学等论文使文学革命的主张理论化,对后来为人生派文学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三文学革命的内容和意义其内容主要有三项:1 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主张打破种种旧形式的束缚,追求文体的解放。2批判“文以载道”、 “代圣贤立言”等封建的文学观念;批判桐城派、 文选派、江西派等封建文学的代表性流派。3提倡国

19、民文学、平民文学、社会文学,要求表现社会的真实现状,描写普通人的生活。四鲁迅的早期生平1881 年生于绍兴,1936 年在上海去世。少年时代他看到了封建阶级的腐败,看到了农民精神上的麻木和生活上的贫困。青年时代,他读到了严复译述的天演论,受到达尔文进化论的很大影响。到日本学医时,他还是个科学救国论者,但体格强壮的同胞作为麻木的看客的幻灯片,使他感到了改变精神才是救国的第一要着,于是,他弃医从文,成为一位启蒙主义思想家。国内的黑暗现实,使鲁迅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中。在新文化运动的鼓舞和召唤下,终于发出了沉寂多年的第一声呼喊,发表了震惊海内的狂人日记。五 狂人日记1 作品的创作意图和方法狂人日记 “意

20、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 作品对迫害狂者的精神状态虽然有逼真的描写,但对封建礼教的深刻揭露更令人震惊。狂人日记具有鲁迅一贯的最清醒的现实主义,又含有淡淡的象征主义色彩。2 作品的思想性狂人日记表现出作者作为一位启蒙主义者的特点。作品揭露了 “仁义道德”的极端虚伪性,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作品不仅表现了鲁迅的“忧愤深广”的人道主义情怀,表现了他以创作改造社会和人生的总体精神。所以,这篇作品不仅是一篇彻底反封建的宣言,也是作者此后全部作品的总“序言”。3作品的艺术成就狂人日记借鉴俄国果戈里的狂人日记的写法,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创造了一种新的体裁日记体小说。4作品的意义狂人日记虽然不是现代

21、文学史上最早的白话小说,但它以 “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以娴熟的白话口语,以足够的思想艺术份量,深刻地体现了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的实质,把彻底反封建的精神与崭新而完美的形式相结合,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第四章一文学研究会1921 年 1 月,沈雁冰、叶绍钧、郑振铎、王统照、周作人、许地山等十二人在北京成立了文学研究会。他们以改革后的小说月报为主要阵地,同时又出版了诗月刊。他们要求文学表现人生、指导人生、对人生起作用,因而也被称为“为人生派”。后来,冰心、朱自清、 庐隐、 鲁彦等著名作家都成为它的会员,人数达170 余人, 是中国二十年代第一大规模的文学社团。二创造社1921 年 7 月,留日学

22、生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等人在日本东京组成创造社,成员还有田汉、郑伯奇等。1922 年 5 月,他们在国内出版了创造季刊,此后又出版了创造周报 、 创造月刊等刊物。他们的主张多带有明显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色彩,因而也被称为“为艺术派”。三文学研究会小说创作的一般特点冰心、 庐隐、 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等文学研究会小说家在创作上,直接继承了 “发生期”中“问题小说”的传统,多写探讨人生问题,表达对人生见解的各种题材,提出了当时他们所关心的婚姻、家庭、出路、道德等各种问题。其中,不少小说表现了“泛爱”思想。他们的创作大多经历了一个由表现“爱”与“美”,转而揭露生活中的“丑”与“恶”的变化过程

23、,作品的现实性得到了逐步的增强。四冰心的小说冰心小说创作主要集中在1920 年前后,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问题小说阶段和泛爱小说阶段。她的问题小说较好地继承了新文学发生期 “问题小说”的特点, 提出了一系列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问题。如 1919 年她发表的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用对比的手法,提出建立合理家庭的问题;此后写的斯人独憔悴提出了五四后必然加剧的某些家庭中两代人的矛盾的问题;去国通过在外留学的英士学成回国决心报效祖国,最后又怀着悲愤惆怅之情离开祖国的故事,提出了知识分子的出路问题;庄鸿的姊姊提出了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问题。她的泛爱小说是其问题小说的变化和发展。代表作超人通过何彬的形象,直

24、接提出作家的人生互爱理想。1931 年, 冰心写了 分, 朦胧地表现了阶级间的不平等,与 “泛爱”作品相比,思想倾向有了变化。五叶绍钧的小说1 叶绍钧的初期小说叶绍钧是文学研究会中成绩最突出的作家。初期的叶绍钧小说也把爱与美作为医治人生痛苦的良药,对被侮辱被损害者表现出人道主义的同情。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隔膜中的许多作品就是从不同的人生中,写出了人际间心与心的不相通,表明生活中需要爱。此后,他又出版了火灾、 线下 、 城中等短篇集,从表现爱的追求,转而倾向于客观现实的描绘。在叶绍钧客观描写现实的作品中,教育界的题材占了很大的比重。2 潘先生在难中的内容特点潘先生在难中是叶绍钧早期小说的代表作。

25、它以 1924 年发生于江浙的军阀战争为背景,通过让里县一位小学校长潘先生在战乱中带领全家逃难到上海,而自己又因教育局长的通知只身返回县城,以及他在战后欢迎得胜的军阀这三个主要情节, 塑造了潘先生这个城市小资产阶级中典型的灰色小人物形象。在军阀混战中,他首先考虑的是他自己和他家小的利益,他带全家逃到了上海,为自己 “从毁灭和危难当中”捡回了四条性命和一个皮包而感到舒快。他回到县里后,先是为自己决定回来而不会被开除而庆幸,接着又为自己的家产忧虑和操劳,最后, 在炮声中带着细软躲进了洋人的红房子里去了。如果说从题材上看,写教育界是叶绍钧小说的特长,那么,从反映人生面貌的角度来看,写灰色人生就是叶绍

26、钧小说的特色了。这类灰色的人物包括的阶层很广,但更为集中的、深刻的、典型的仍是教育界的人物,而最为成功的便是潘先生了。3潘先生形象自私而精明,胆怯而乐观,这是潘先生性格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在他的思想性格中,带着明显的“奴性”特征。他既对统治阶级不满,又心甘情愿为他们效劳;既对军阀的罪恶有亲身的感受,又故作潇洒地为他们歌功颂德。畏畏缩缩、庸庸碌碌,没有正义感,没有是非观,没有社会意识,没有男儿血性。个人利益和家庭利益占据了他的全部心灵,自私猥琐,庸俗低级,随遇而安。这类灰色人物在旧社会各界的雇员阶层中,常能见到。4 潘先生在难中的艺术特色( 1 ) 叶绍钧初期的小说较为散文化,后来情节性有所增强,

27、有的重故事,有的通过情节片断,着重塑造人物。潘先生在难中在结构上主要截取生活片断,顺序连接,简明朴素,情节 生动而细节精彩,既有利于人物性格的完成,又使作品紧密而不拘谨。( 2)叶绍钧在写作中坚持冷静、客观的态度。在文学研究会作家中,他是真正“冷静地谛视人生,客观地、写实地描写着灰色的卑琐的人生的。 ”他尽量让事实说话,用人物自身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其性格。如潘先生在难中第一段“逃难”中的精采描写,约十个细节便从多侧面把潘先生的心灵勾勒出来了( 3)叶绍钧小说的语言是非常朴实的,同时又是非常严谨的,描情叙事都凭那平正、明净、清爽、 流畅的文字。与他冷静客观的创作态度相一致,他在讽刺之中也不露声色

28、,几乎全不用夸张, 只抓取一二言行,用平静的口气加以表述,那讽刺的效果常在读者的回味中。因此,他的小说又是蕴藉而含蓄的。叶绍钧的小说是文学研究会中最能体现该会主张的现实主义方法的, 也是鲁迅之后最具现实主义特色的,所以,在文学研究会的众多作家中,他是最为重要的作家。六创造社抒情小说的一般特点创造社抒情小说主要有两种类型:1 自叙小说,也即所谓“身边小说”,是以自己身边的日常琐事为题材,并受日本私小说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文体。自叙小说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自叙传性质,但又不等于作家的自传。主要作品有郁达夫的沉沦、 茫茫夜、 秋柳 、 茑萝行,郭沫若的漂流三部曲(即岐路 、 炼狱 、 十字架) 、 残春

29、、 落叶 、 行路难等。2 寄托小说,以古代或外国的人和事为题材,但是不在于准确地展现古代的历史或外国的生活, 而在于凭借这些故事以抒发作家的主观情怀和意绪。主要作品有郁达夫的采石矶、郭沫若的牧羊哀话等。七郁达夫的小说1 沉沦主人公产生忧郁症的原因沉沦的主人公“他”是一个患有严重的“忧郁症”的留日学生。他患忧郁症的原因,一是由于他有正义感,看不惯社会的黑暗,与周围的现实格格不入,不但使他远离留学的同学,而且曾两度退学;二是由于身处异国,备受民族岐视,又加上自己在经济上陷于困境;三是由于他在青春期中热烈地追求爱情时,这种追求难以实现,并由此产生了性心理的变态。2 作品描写性苦闷的主要价值沉沦主人

30、公的忧郁和苦闷,虽然在当时的许多有民主主义觉悟的、爱国的知识分子中具有普遍性,但是, 作品并没有从这普遍性的一面展开主人公与现实社会的矛盾冲突,而是集中于主人公内心苦闷,特别是性的苦闷,其价值主要在于:( 1 ) 沉沦对主人公要求* 的心理描写,表现了五四时期追求个性解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封建禁欲主义的反叛,也是对封建文学禁区的突破,成了当时以青年问题为题材的青春文学的独具特色的一篇。( 2) 沉沦主人公是在内心痛苦无法解脱的情况下蹈海自尽的,作者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发出了“中国呀中国,你为什么不强大起来”的慨叹,表现了当时在五四青年内心的感时忧国的悲愤情绪,向人们申诉了那个时代的青年心中

31、的不平和痛苦,也对那个时代提出了抗议。( 3) 沉沦大胆、无畏的反封建的勇气和真诚,坦白的艺术作风,给文坛带来了一股沁人心脾的新鲜气息。3 沉沦和郁达夫小说的艺术特色( 1 )郁达夫的沉沦等抒情小说,从头到尾贯穿始终的是作家的情绪流。他的小说同郭沫若的诗一样,是生的颤动、灵的叫喊。这种情绪流的小说,结构单纯、松散,带有散文的特点, 故事的进展不是依据人物的性格逻辑和情节的内在冲突,而是随着主观情绪的起伏而发展。( 2)郁达夫的沉沦等抒情小说,不大重视人物塑造,不求细节的真实刻绘。自叙小说的主人公实质上是作家自我表现的工具,而寄托小说的主人公也是作家自己的化身,即使是薄奠这样的现实主义成分较明显

32、的作品,其主人公虽是劳动者,但仍可看到作家内在情绪的外化表现。( 3)郁达夫抒情小说中使用的各种表现手法,都以抒情为目的。自然景色均沾染着主人公的感情色彩;大段的内心独白更是感情的宣泄。第五章要点:各类探索中的新诗。湖畔诗社和汪静之,新月诗派和徐志摩、闻一多。一 雪朝诗人1922 年,文学研究会作家创办了诗月刊,这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同年,又出了同人诗集雪朝,内收朱自清、周作人、俞平伯等八人的诗。他们的诗以以抒情为主,多表现五四后觉醒的知识分子的追求和苦恼,也表现下层人民的痛苦,同时, 保持了白话诗自由活泼的特色,在艺术上有了新的进步。在雪朝诗人中,朱自清的诗成就最高。他的诗歌除了具有雪

33、朝诗人共同的特色外,还较突出地表现出不断追求的激情和踏实坚韧的精神。他的长诗毁灭长达 200 多行,典型地表现了一部分正直的知识分子的追求和愿望,在构思上明显受到离骚、 招魂 、 七发等古诗的影响,是当时十分杰出的一首抒情长诗。二冰心的小诗冰心的诗歌在自由体诗中自成一家。她在1923 年出版的繁星、 春水两部诗集曾产生较大的影响,成为自由体诗的一种样式,被称为“繁星体”。冰心的小诗主要受泰戈尔的影响,形成了她自己的“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的风格。由于冰心小诗的成功,加上日本俳句和泰戈尔诗集的翻译、介绍,在当时曾造成一个小诗流行的时代。三湖畔诗社湖畔诗社1922 年成立于杭州,其成员为应修人、

34、潘谟华、汪静之、冯雪峰四人。他们出版有四人诗合集湖畔 , 应、 潘、 冯三人诗合集春的歌集。 诗歌成就最为突出的是汪静之,他于 1922 年出版的诗集蕙的风, 是现代诗史上第一部以爱情诗为主体的诗集,以其直率地表达男女爱情而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汪静之的第二部诗集是寂寞的国,艺术上比蕙的风成熟,但影响却不及。四冯至的诗歌冯至是一位风格独特的诗人,1927 年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诗集上卷为抒情诗,写爱情, 也写友情,表现了青年知识分子内心的苦闷和思索;下卷为四首有浓重抒情性的小叙事诗: 吹箫人、 帷幔 、 蚕马 、 寺门之外,充满凄清哀婉之情,把叙事诗写得几乎也是抒情诗。被鲁迅称为“中国最

35、杰出的抒情诗人”。五新月社新月社成立于1923 年,是五四后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团体,主要成员包括胡适、梁实秋、陈西滢。 因为它拥有闻一多、徐志摩等一大批有才华、有成就的诗人,又以提倡格律诗而独树一帜,形成了现代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人称“新月诗派”或“格律诗派”。起初,他们多在晨报副刊和现代评论上发表作品,1926 年 4 月晨报副刊诗镌专栏的开辟,可以看作该诗派的正式形成,而1931 年新月诗选(陈梦家编选)的出版,则可以看作该诗派的一个总结,也标志着该诗派的结束。为新月社诗歌理论作出了最重要贡献的是闻一多。他曾系统地提出了新格律诗的理论,认为诗是“做”出来的,主张戴着格律的脚镣跳舞,并提

36、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的美” (音节) 、 “绘画的美”(词藻) 、 “建筑的美”(节 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六闻一多的诗1 对美的追求闻一多在清华学习时开始新诗创作。1922 年由清华赴美学习美术,同时,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 1923 年在国内出版他的第一部诗集红烛,这部诗集明显地表现出诗人对于艺术美的偏爱, 而诗中的艺术美又包含着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从这些追求中还可以看到一个忠诚严肃的、认真执着的、开辟生活和创造生活的抒情主人公形象。2 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贯穿闻一多全部诗作的红线。直接表现这一主题的诗大约有两类:一是在国外创作的,表现思念祖国的游子之情,多收于红烛中;二是回国后创作的,表现由于看不惯黑暗现状所发生的、由失望而愤慨的情绪,多收于死水中。前一类作品主要有忆菊、孤雁 、 太阳吟、 洗衣歌等。忆菊表现了海外游子对“祖国底花”和“如花的祖国”由衷的赞美。 太阳吟着重表现的是游子的“思乡”情绪。在孤雁中,诗人自比为失群的孤雁,表现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厌恶。回国后创作的洗衣歌表现了抒情主人公高度的民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