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17鉴赏诗歌的语言诗词是语言的艺术,诗词丰富的思想感情、优美的意境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诗词的语言与其他文 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加凝练、优美,更具抒情性、含蓄性、跳跃性和感染力。鉴赏诗词语言,就是要了解 诗词语言的特点,并借助诗词的语言进一步领悟诗词的精妙之处。分析诗词语言的妙处,除了理解诗词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好诗 词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热点题型一炼字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劳停驿欧阳修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注】 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简要分析
2、第三联中“荒” “瘦”二字的妙处。答:1解析】解答本题,既要分析关键字的含义和表现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及全诗中的表达效 果,席与含有荒凉之意,嚏与含有其痛之意,本来是平常的两个字但放在本诗中格外传播。这里舄 字修饰烟,加上只有几户人家更显寥落U捷,字形容田野,再以力h循田地,更突出田地牲保贫瘠“喋 二字生动贴切,使描绘的景象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把农村的贫寒刻画得入木三分。关键字词常常兼顾情与 量,因此考生还要分析这两个字表达的情感/由诗勖内容和注解可知n诗歌既写了自己的境遇,又写了百 姓的遭遇,因此要从作者自己和百姓两方面分析情感。喋分瘦”二字既表达了作者对民生凋的的关切与忧虑1 对百姓国
3、舌的深切同情,又表达了自己褪贬蛮荒之地的失意悲饬.【答案】从用字自然传神来看: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 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荒” “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 “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从情感寄寓来看:“荒” “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 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提分秘籍】古人作诗填词都很讲究炼字。在单篇作品中,作者反复锤炼的某一个字,往往是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体现作者独具匠心的字。因此,一首诗词也往往会因一字而境界全
4、出。赏析字词的“四看” “一结合”1 .看是否传神所谓“传神”就是要分析字词在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凝练形象、鲜明生动的特点。把该诗歌中的重要词 语予以标注,然后反复比较,看看哪些字词最为传神。【特别提醒】古诗词炼字主要集中在以下四种词语中,且每种词语因种类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功用。炼字类别主要功用动词使诗词有动态之美,取得化凡为美的效果形容词(修饰词)化抽象为具体,义无形为后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特殊词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起强调的作用拟声词使诗词生动形象,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数量词经作者精心提炼的数量词,能产生丰
5、富隽永的诗情2 .看是否表情所谓“表情”就是要分析词语传达出来的情感意愿。诗歌注重借助动词、 副词来表情达意,要善于结合 全诗来揣摩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意思。3 .看是否造境所谓“造境”就是利用词语凝练与含蓄来营造诗歌的意境。古人写诗很讲究意境,而词的妙用就能给全诗创造美好的意境。4 .看是否显性所谓“显性”就是词语里能凸现人物的性格特征。5 .结合语境品味炼字的妙处结合语境分析语法特点或修辞手法。回答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 要根据题目要求,把该字放到具体的诗句之中,并结合全诗的结构、意境、情感,特别是主旨来分析。【举一反三】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下面问题。秋暮吟望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
6、为秋悲。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注】“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鹅鹦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简要赏析颔联中“常” “偏”两字的妙处。【解析】 解答域字炼词类直析题,可以分为三岁:第一步, 理解词语所在语句的意义。赏析词语的妙 社,苣关要把握词诘由在的诺H的意月,诵时对志行箕患.扪护梅,昂终诵定词语的意思。德首注的前聃推 述了秋景特色,出句耳秋天山峦映照在夕阳下的景笆。对句耳落叶时分哥月升起的量色.第二步,KI星词 语在语句中的意思.在这个语埴下,其中唯'就是常常”的意思,艮体来山色与周围的环境是
7、一致的,但在 作者的眼中,寒山经常是暮色苍茫的状态,这是主观的感受,壬要强调的是时醐度4偏,是"偏偏K的意 思,本来新月与落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诗人认为新月总是在落叶的时候特别明高,是有意为之,强化了 诗人的主观情感&第三步,理解词语表达的诗人情感诗人用常加1偏'网个具有主观色彩的词来描写秋天 的景色,主要是为了表达诗人悲秋的情感,.【答案】“常”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著落日之色;“偏”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热点题型二诗眼的找寻与赏析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寒夜次潘岷原韵n#查慎行一片西风作楚声,卧闻落叶打窗鸣。不知十月江寒重,陡觉三更布被轻。霜压啼乌惊月上,夜骄饥鼠阚 灯明。还家梦绕江湖阔,薄醉醒来句忽成。【注】阚:看。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答:【解析】解答本题时,苜先要分析诗歌标题,抓住关键词'寒夜:然后具体分析诗句内容,可发现%F 字在诗歌中既有直接体现,立T西风落叶打窗鸣”十月江春不压啼鸟:也有喇而见,如感到布被轻浦 等口由此可锁定舞苜为本诗的诗眼.然后要结合诗句内容迸行具体描述,描述时须要点出其中使用的表达 技巧,如苜联写西风之声、落叶打窗之声,从声音角度写出寒”的感觉:颔联以感觉祓子轻烘托出寒冷,颈 联马魔压
9、啼鸟京7也是从恻面表现金寒工【答案】 诗眼是“寒”。首联写西风瑟瑟,落叶打在窗户上,从声音角度写出“寒”的感觉; 颔联先直陈“十月江寒”,然后写诗人半夜被冻醒,觉得被子单薄,从侧面表现寒冷;颈联写寒霜落下, 使栖息的乌鸦啼叫飞起,也从侧面写出寒冷难耐。【提分秘籍】所谓“诗眼”是以人眼为喻,指在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 出形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词句。具体说来,“诗眼”主要表现为三类字(t):1 .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如“愁” “思” “忆” “惊”(这类字是直接揭示)和“凉” “冷” “孤”(这类字常常语意双关,一方面指自然界中的凉、冷、孤,另一方
10、面指诗人或主人公的 心理感受),这类字(词)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2 .最生动传神的字,常常出现在描写句中,且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这类字(词)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3 .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全诗都是或明或暗地围绕该字 (词)来写,只是各有侧重,此类字 (词)以形 容词或动词为主。【方法归纳】如何确定"诗眼”1 .内容上:最能体现诗人强烈感情的词语往往是“诗眼”。2 .修辞上:妙用修辞(尤其是拟人)的地方往往是“诗眼”。3 .词类上: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往往是“诗眼”;临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往往是“诗眼”。4 .位置上:五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三个字,七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五个字。如何赏
11、析“诗眼” ( 关键词 )1 要有多要素意识(1) 最生动,最具活力。 (2) 最能营造意境。 (3) 最易统摄全篇。 (4) 最能表现作者感情和主旨。抓住这些要素分析“诗眼” ( 关键词 ) ,是最有效的。2要有多层级意识“诗眼”与重点字词在句子中、 上下阕中、 全篇中乃至诗人情感中, 分别有着不同的特点、 意义或作用。固然,诗人的情感与句子、上下阕、全篇密不可分,但是,不妨碍我们分析“诗眼”与重点字词在这些层级中的不同表现。3要有多角度意识鉴赏“诗眼”与重点字词, 不宜笼统解说, 也不宜只从一个角度分析, 应该有多角度意识。 主要角度有两个:一是内容角度,二是艺术角度。内容角度,主要是从句
12、子意思、描写情境、上下文意、诗作标题、全诗意境与诗人感情等方面来理解“诗眼”与重点字词。艺术角度又分为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方法等方面。4要有规范答题意识指出该字( 词) 对主旨的表达所起的作用。结合全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词)写了哪些内容。从该字 ( 词)在全诗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热点题型三 关键语句的赏析例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31,槐庭落暗金。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答: 【解析】解答此类题,考生要从诗款内容、手法运用、作用等方面阐述
13、.对于本题而言J考生苜先要 找出该句中最籥体现量物特点的词语,即,IT和,空',概括出景物的特征,然后分析诗句中所用的表达技巧, “谷静风声彻,之间明显构成衬托关系以山谷的幽静衬托出风声格外之响,即使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 法根据上下句之间的对仗关系山空”与月色深”也构成衬托关系,即以山谷的空旷M托出月色分外之浓予 上下句中的“风声力月色f又形成视听结合的关系。最后要分析这两句的作用,即表现了山间空旷、静寂的 限景募【答案】“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这两句用山谷的幽静、空旷衬托风声格外之响与月色分外之浓,视听兼具,动静结合,突出表现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提分秘籍】古典诗歌十分讲究
14、炼句,有时是出于格律上的需要,突破常规语序而收到出奇制胜的艺术效果,有时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而借助于一些艺术手法,使诗句变得更凝练,更精美,更生动,更深刻,产生赏心悦目、 意境深远的艺术魅力。高考对炼句的考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浅层面上对句意的理解,二是较深层面上 对句子艺术技巧和意蕴的挖掘和评析。【方法归纳】(一)赏析诗歌中的关键句的 4大角度:1 .弄懂所给句子的基本意思,进而把握其内容、情感的内涵。这是从句子的内容、情感方面出发的, 也是赏析句子的前提。2 .从语言特点出发。有的句子倒装,有错位的美;有的句子对仗,有整饬的美;有的句子互文,有开 合的美;有的句子长于炼字,有凝练的美。3 .
15、从表达技巧出发。有的运用修辞手法,有的运用表现手法。一般而言,高考选取的句子,都是在表 达上有特色的句子。鉴赏时就是要分析出其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来。4 .从句子的位置出发,把它放在全诗整体的框架内,做到句不离篇。句子处在诗中不同的位置,其作用甚至手法都有所不同。 高考所选句子的位置一般有三处:首句,有点题、开篇、奠定基调之妙;中间句(如绝句的第三句,词的中间句),有转折文意、承上启下的作用;尾句,或卒章显志,或另辟新境,尤其是以 景结情句,有含蓄隽永之妙。(二)答题步骤步骤一:理解诗句含意,描述诗句内容。步骤二:指明诗句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上的特点,尤其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并分析其作用及
16、 表达效果。步骤三:根据诗句在全诗中所处的位置,分析诗句对全诗所起的结构作用。步骤四:点出诗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热点题型四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例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临江仙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闻说阚山通阚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注】 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阚州(今四川阚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阚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阚山通阚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
17、赏析。Ii解析】这首送别左人的同作是词人经历十年的沧桑后,抒发内心感慨之作,表达出对左人沏勉和 依依不舍的离愁别绪中词中.闻说间山通间苑,横高不见君冢,再句中T闾山堤友人将去赴任的地方j实实在 在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而“闿苑顶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词人将本来荒便的阍州点化为神仙闻苑,M 予间州神话般的美丽,可谓想象奇特f现实与想象虚实结合j宫有浪漫色彩*在这两句中j -闾山嗨往神秘 的“阊苑、词人身处5除用榷望斗翻川、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I,使得词作境界分外开闰I展示了词作 的飘逸之姿.词人以“闻说二字引入传说 忽又以'楼高出设想桧法人前途畅达,仕途显贵,也使得本词 的语言灵动飘逸,
18、别致脱馅。词人在描写想巅之景时,语言不假雕饰,随心所歆,挥洒自如,【答案】 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阚州点化为神仙阚苑,赋予阚州神 话般的美丽。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阚山”通“阚苑”,“滁 州”望“阚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 灵动飘逸,挥洒自如。【提分秘籍】语言风格就是诗人在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往往 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有关。语言风格种类繁多,但就高考而言,我们须注意了解下列几种常见的语言风格:风格类型具体解说豪迈雄奇多用气势磅
19、礴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豪迈博大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 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沉郁顿挫指诗文的风格深沉蕴藉,语势停顿转折。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 而后沉吟再二,勃发于笔端。悲壮慷慨此种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施展,或 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朴素自然指语言表达上不堆砌辞藻, 不搬弄典故,不矫揉造作,不露雕琢涂饰的痕迹, 所谓“清 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涵着深意。婉约细腻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含蓄委婉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
20、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 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清新明丽这是一种清朗明净、令人耳目一新的风格特色,主要表现于意境和语言上。一般以新 颖轻巧的构思,生动活泼的语言,描摹大自然的清幽秀美,抒写轻快隽永的情思。这种风 格要求不蹈袭,不做作,少粉饰,有新意。幽默讽刺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答题步骤】步骤一: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豪迈雄奇、沉郁顿挫、悲壮慷慨、朴素自然、婉约细腻、含蓄委婉、清新明丽、幽默讽刺等 );步骤二: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步骤三:阐述诗中用语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而ta何ftj一、【2017年高考北京
21、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518题。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注释:【1】树杪:树梢。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16 .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
22、一项是(3分)A.欲暮黄鹏嚷,伤心玉镜台。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王昌龄古意)(晁补之吴松道中)(张耒感春)(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17 .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答案】15 . C16 . B17 .晓行巴峡:所用的“晴江” “浣女” “朝日” “鸡鸣” “水国” “万井”等意象,显示了巴峡 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
23、不悲苦。对比诗句:所用的“猿鸣” “玉露” “枫树”等意象,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解析】18 .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G C项,应该是*万冢井邑出现二不是,万亩良田,井然有序,结合 地理位置分析。【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o19 .本题考查的是对手法和情感的理解和分析类试题,根据对文本的理解和选项的理解只有B.天寿雁声急p罗晚客程遥(晁补之吴松道中为呜雀之声成思乡【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7 本题考查意象和抒发情感方面的比较分析。分别分析诗句所用的意象,然后进行比较。抒发情 感主要包括抒情方式和抒情内容等,如“巴东三峡巫
24、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用“猿鸣”,猿声凄异其哀转之声,产生惊惧之情,从而倍感凄楚。“泪沾裳”,远离亲人,涉险至此。【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二、 【 2017 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 题。秋兴陆游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注】连:狭窄。10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6 分)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5 分)【答案】10壮志难酬,怀抱未展;中年多病,时光日迫;国土沦丧,战事未宁。11以“丹枫”
25、照应“秋”;寓情于景,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愿望,也暗含无奈和苦闷之情。【解析】10 题干要求“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这是针对诗歌情感设题。诗歌的情感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情感,二是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本题已经把情感告诉考生愁,要求概括其原因,且目标是中间两联。“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乾坤迮”,国土狭窄是因国土沦丧,这是一“愁”,“病入中年”“日月遒”,“遒”,迫近,中年多病时光迫近,这是二“愁”;“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百战”,战事不断,这是三愁,“空许国”,“空”,白白地,徒然而无措,空有报国之壮志,却无法施展,这是四愁, “画角”
26、,一般在黎明和黄昏之时吹奏,相当于出操和休息的信号,发音哀厉高亢,古代军中常用来警报昏晓、高亢动人振奋士气。听到五更的画角之声更添愁思。【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1.题干要求啃要富折尾联的表达效果、这是针对诗嵌的星联和尾句设题,是江苏卷的常考题型。 苜先分析”屋联。所使用捌支巧J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效果。个月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屋联主 要是马景,硼朝说明这是想象之景.诗人想象自己明朗在烟雨之中于桐江岸边把小船系在甲树上去垂豹, 画面很悠闹,反映了作者的愿望一一隐逸,但络合颔联和颈联可以&噬,这一愿望是建立在国土沦丧、战事 连年
27、、自己壮志未躯中年多病的基础之上F故这一愿望中就饱含无奈和苦闷之情诗人寓情于景,借景 抒怀,把一个中年多病、空营报国之志和无法旅展的忧国优医的诗人形象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技巧。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三、【201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分)早上五盘岭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栈道溪雨滑,畲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注】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径五盘岭时 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
28、故名。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1)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 “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 分析。(4分)(2)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4分)【答案】(1)“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噪之势。“攒” 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2)诗人入蜀是为报知己,为平蜀乱,虽然途中山峦重叠、险滩暗藏,但不觉艰险。诗人登上 山顶后,心旷神怡,因此所观之景虽奇险但他感觉富有情趣。【解析】(1)本题题干是华工回两崖斗,日鹿群峰I费中的斗攒&
29、#39;两字,生动传神,所与量物特征鲜明,阖 简要分析“ m是考查学生炼字能力,怖字题苜先要解卷字在诗句中含义,如果有修帝手法,型旨出该字运用 的修辞.然后把字放到诗句中,描述诗句斫写内容,最后指出诗句运用该字的表达效果,或者表达的情感. “江回两崖斗J日隐群续攒”中的“斗,和假”采用了拟大的修辞手法J ”斗,字将江流两岸的崖石人格化两岸 崖石管峙对错,犹如两兽才34,写出了江崖陡峭, 峥睚之势态,而贽'字山峰相连,好像惯集在一起,骂出 来山峰的密集、Sfi.【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a(2) 本题题目是“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
30、,谈谈你的 理解。”这是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对诗歌进行个性化解读能力诗歌的最后一联“此行为知己,不觉蜀 道难”,前半句已经说明了一个原因,自己此行的目的是为看望知己好友,所以不觉得“蜀道难”,再看 诗歌的前部分内容,首联写自己一大早驱车进入五盘岭。然后写自己看到景色:江水回旋在耸峙欲错,犹 如两兽相斗的崖石间,太阳还没有出来,峰峦密集好像聚赞在一起。烟霭中的山色一片苍翠,高耸的树木 下,阴沉幽暗。在松树稀疏的地方露出了一座孤单的驿站,江边的回滩上长满了密密的鲜花,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诗人对所观之景的喜爱之情,虽然看到的景奇险,但是是感到富有情趣。所以就不觉得道路艰难 了。【考点定位】鉴赏文学
31、作品的内容。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四、【2017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8分)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 ,秋风斜月钓舟归。【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分)(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3分)(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3分)(1)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 景。(2)正因为能“清游” “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表现了
32、 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3)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任选一种)K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题干要求描绘第二联的画面,从关键询(名词:日、断桥人, 水、幽树、鸟)入手分解口可口【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
33、带有渲染性 的情绪状态。分析作者“清游” “静处”的情绪状态即可。【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3) 本题考查诗词的艺术手法。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分析,尾联为写景句,表现出作者的闲适,运用了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的手法;从“更待”两字分析,所写之景应为想象之景,故运用 了虚写的手法。【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五、【2017年高考课标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
34、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15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答案】16 . BE17 .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2分)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
35、的庄严寂静;(2分)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2分)【解析114 . B项唾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说法错i吴,此句重点描绘士子答题情况j考生们大清 早就入场了,没有一点唯I神管杂之声,E项”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是谦逊之辞。全诗透露出 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家选出真正的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15 . “下笔春蚕食叶声”,先点出其修辞手法,比喻:把考生们在纸上答题写字的声音比喻成春蚕嚼 食桑叶的声音;再表述其作用、效果:描写了考场上考生们紧张严肃答
36、题的场景,也显示出来考生才华横 溢,答题速度快。借此强化作者的喜悦之情。【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六、【2017年高考课标n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注】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唐 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 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6 .本诗尾
37、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17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答案】14 . BD15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
38、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解析】14 .本题主要考有尾联用期的意图,应给合全诗以及典故的内容分析。BI页用使克越如苏轼兄弟j也 不敢自居第一嘴,诗歌的标题是“送子由使契丹、而期故申李揆四旦心被扣留n不承认自己是嘴一大李被, 可见诗人此时运用典故的目的应与李揆有相同之处,D项.切莫以家世傲人1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口 有误,这个选项忽视了子由出使契丹这一背景以及李揆典故的内容好【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5 .题干问的是“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首联中,“云海”交代了二人的处境,即天各一方;“相
39、望”说明二人情深意重;而从诗歌标题来看,苏辙又即将 远赴契丹,面对此情此景,“那因”二字道出诗人那豁达的胸襟,哪里会因远别而泪沾双襟!【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七、【2017年高考课标出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题。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注】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 “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 。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 。正
40、声:雅正的 诗篇。伏:服气。14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15 .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答案】16 . CD17 .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
41、诗歌并非全是戏言, 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解析】14. C项“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错误,作者没有这方面的意思;D项整体表述错误,这里虽有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故选CD【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o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oIS此题考查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应当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因此可以逐句考虑诗歌的大意尸进而考 虑作者的情感,月外还要结言标题中的子频于二字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考虑.一二句首先举出自己全都诗作 中最有名气、流传最广的代表作三四句咤元"*挛'小”伏罐0是朋友之间的我群五六句说世上富贵
42、大 人所羡,但我却命中无份,这里虽有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茎含着不平和辛韵?最后两句诗人更以故做 自傲的语气,号饰自己新编诗集后的得意心情©抓住这些作答即可。【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八、【2017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920题。采地黄者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粮粮。凌晨荷插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插:通“镭”。铁锹。19 .本诗前八句叙写 ,后六句叙写 ,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
43、社会现实。 (2分)20 .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6分)19 .采地黄卖地黄20 .叙述: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21 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对比: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解析】丹.诗歌的前八句大致意思是春季里麦子都旱死,秋季里禾苗又遭霜。挨到年底断了烟火,只好到田 里采地黄口采来地黄做什么用?打算室
44、它挨口粗口有锄出门天麻麻高,直到天黑才呆了半筐©开头两句交 代了全诗的背景.农民生活成了问题,为下文写采地黄做铺垫二、三两联交代农民生活的景况j说明为 了活命,农民只得我交地黄.第四联具体写农民采地黄之不易.由此可见以上四联为诗歌的第一部分,中 心就是写为虎荒采地黄口后六句大致的意思是把采来的地黄堂到红大门的人家卖给白脸孔的儿艮L央告对 方用这地黄嘿对方的B呜,自己原搅些吃残的马料去埴塞全冢的饥肠,逡是诗勖的第二部分,叙写的是采 地黄者卖地黄的情形。【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a20 .从叙述的角度来看,本诗题为“采地黄者”,正文是采地黄者对当时年景、生活窘
45、迫、采地黄的 艰辛、卖地黄的悲戚遭遇的讲述,诗歌通篇都是自述,这种叙述方式使故事更具有真实感,增强了诗歌的 感染力,采地黄者对自己辛酸遭遇的叙述也就更能给读者深刻的感受。从叙述的顺序来看,诗歌先写采地 黄,再写卖地黄,属于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这种叙述顺序的好处是使所叙述事件逐层深入,条理清晰, 脉络分明。从叙述的特点来看,全诗没有能够直接体现情感的词汇,属于纯客观叙述,然而正是在看似平 淡的叙述中深刻地反映了农民在灾荒年头,连马食都吃不上的悲惨遭遇,有力地抨击了豪门大户对农民剥 削的残酷性。诗中对比手法运用比较明显,首先是采地黄者与买地黄者的对比,一个是生活于农家,以采 地黄度日的农民,迫切需
46、要卖掉地黄来谋生,一个是生活在“朱门”的白面郎,买地黄来喂马,还要讨价 还价;其次是人与马的对比,采地黄者受饥挨饿,而“朱门”的马却以地黄为食,通过对比揭露出人不如 马、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表达了批判的主题。【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2016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西村陆游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黄昏。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B.
47、 “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 “刚刚”的意思。C. “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D. “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2)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 “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 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3分)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齐宫词)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3)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4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答案】(1) A游山西村(3)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不同点: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 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民风俗。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解析】(1)此题考查理解诗款内容的力巾可根据对诗歌整体内容的感知与理解,抓住关键1寸往岁记今夕"可判断出时间的不同,因此选 A【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可根据
49、常见的诗歌赏析运用的表现手法,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作答。B项,“横笛” “闻声”属于听觉;“红旗” “雪”属于视觉描写,故符合题干要求,所以选B。【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3)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能力。可根据两首诗勖的标题、诗深注释、作者等来了解诗 欷写作背景,然后抓住诗歌关键词,从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两个角度分析作答。例如两首诗歌都描写了 西村的自然风景之美,由此可得出作者时西村田园生活的喜爱与避美之情口然后再根据作者不同时期的心 境j联系写作背景分析苴不同点。【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2016年高考江
50、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八声甘州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潘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注】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 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此处化用杜诗。(1)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 (5分)(2)下阕寄寓了
51、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第一问:霸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难封侯。第二问: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提炼铺陈,营造了 英雄晚景落魄的氛围,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遇。(2)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南宋当局的不满;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1),攵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滞陵0毕尉,初匆未识'写的是:李广罢官闲居时,消夜从一 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赤陵鬲'筋陵尉醉,呵止广,广静日,,故李将军' 尉日;今将军尚不得夜行 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这里特别突出、莉将军,J语,以之居篇首,表现了作
52、者对霸陵尉势利人的愤慨。 笺K李无言R则直接把司马迁对李广的赞群.桃李无言,下自成JT3作李广的代称,表示对李广本读性格的赞 宴。“射虎山横一5机裂石响恒弦写的是史记申记戟的,丁出猎,见草申石,U为虎而射之*中石, 没赋口视之J石也口 ”单人浊骑横山射虎,可见胆气之豪;弓K惊晌而矢发裂石,可见筋力之fib李广如此 健者而被虐弃,又可见当时朝政之昏暗喏魄封侯事,岁晚田间'写的是史记中F列记载:“目汉击匈 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 无尺寸之中以得封邑者何也?书苦而不得功勒,英勇而反遭署黜,进一步说明朝政之黑暗,【考点定位】
53、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解答此题,首先读懂诗句大意,然后再根据诗句意思归纳概括。“桑麻杜曲”指的是杜甫曲江三章第三首的“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 残年”诗句。作者在诗题后的小序中说“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这就是以杜甫思慕李广之心,隐 喻晁、杨亲爱自己之意,盛赞晁、杨不以穷达异交的高风,与开头所写霸陵呵夜事形成鲜明的对照。其中“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 一语,上应“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句,表现了作者宠辱不惊、无所悔恨 的坚强自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一句,借汉言宋,感慨极深沉,讽刺极强烈。【
54、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3.【2016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8分)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廛 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1)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廛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4分)(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感情变化。(4分)【答案】(1)比拟、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 用“争先” “廛战”把“诗豪” “风”和“雪”拟人化, 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 作
55、者迸发的诗情。“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廛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 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2)孤舟夜泊、青荧客船、朔风等,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之感、羁旅之思;漫天飞雪激发了作者的创作 豪情,风雪廛战,“诗豪”与风雪争先,“诗”又与雪“缴缠”,表现了作者啸傲孤独于风雪的豪迈气概,“一笑琅然”,抒发了作者战胜困境的快意和乐观旷达的情怀。1解析】<1),寺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度战j诗和雪缴缠,运用了比拟曲,比的手法j意思说诗人顿时诗 卜大作:迫不及待要同风雪争先,表现出诗人高昂的诗兴,雪片与暴风揄作一团,诗人的诗句又同飞雪互 才歌H缠口排比的手法写出了风雪的劲糕
56、n渲染了湖上风雪翻飞之景象,别具一种雄鑫的阳刚之美,描绘出 一幅壮观的江天风雪行吟图c【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交代了孤舟夜泊的背景:时间是入夜,地点是洞庭湖,遥 岸青荧的灯火,衬出了客船的冷寂。孤舟无伴,船外又是昏茫茫一片,可想而知诗人是孤独寂寞充满羁旅 之思的。诗人只能蜷缩在船舱中,从而自然地度入“舟中”的题面。“朔风吹老梅花片”是意味深长的一 笔。在“夜泊洞庭边”的迷茫夜色中,是不可能望见“梅花片”的,可见全句是诗人的一种主观感觉。结 合题目的“舟中”二字,则可发现此处的“朔风”,实是诗人在封闭的船舱中所获得的听觉印象。听觉印 象而产生视觉效果,反映了朔风的劲烈。这种强烈的风声使作者生发了 “吹老梅花片”的联想,推篷是因 为朔风的骤起,却得到了 “雪满天”的全新发现,事出意外,惊喜顿生,难怪要“诗豪与风雪争先” 了。 这一句中的“豪”字,不止属于“诗”,也是对“风雪”的形容。以下写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电梯广告投放合同
- 2025深圳经济特区股权转让合同范本
- 2024年榆林高专附中教师招聘真题
- 购房定金协合同范本
- 2024年绍兴嵊州市人民医院招聘真题
- 2024年平湖市市属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 2024年乐山市五通桥区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真题
- 设立分公司合作合同(2025年版)
- 2024年安仁职业中专专任教师招聘真题
- 2024年安徽亳州技师学院专任教师招聘真题
- 2025年全国爱卫生日健康教育宣传主题班会课件
- 浙江省台州市和合联盟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 中学生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 (一模)南京市、盐城市2025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官方答案)
- 2025年焦作工贸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塔里木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完美版
- 清明节假期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课件
- 倒闸操作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专题5 压强 2021年和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物理模拟试题汇编
- 【数学】三角形 问题解决策略:特殊化课件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 国网十八项反措(修订版)宣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