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版)安徽怀远包集中学高三语文练习古代诗歌鉴赏_第1页
(整理版)安徽怀远包集中学高三语文练习古代诗歌鉴赏_第2页
(整理版)安徽怀远包集中学高三语文练习古代诗歌鉴赏_第3页
(整理版)安徽怀远包集中学高三语文练习古代诗歌鉴赏_第4页
(整理版)安徽怀远包集中学高三语文练习古代诗歌鉴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三语文练习古代诗歌鉴赏1(山东潍坊第一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答复下列问题。雨多极凉冷韩淲焉知三伏雨,已作九秋风。木叶凉应脱,禾苗润必丰。地偏山吐月,桥断水浮空。鸡犬邻家外,鱼虾小市中。(1)试赏析颈联中“吐“浮两个词运用的妙处。答:_(2)诗题为“雨多极凉冷,为什么读后却无瑟缩之感?请结合尾联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1)“吐字运用比较手法,赋予“山以生命,把月亮从山间升起的瞬间写得极有动感,极具神韵;“浮字既说明了雨后水涨的情状,又照应了题目。(2)尾联描写了雨后邻家外鸡犬撒欢、集市上有待售的鲜活鱼虾的情景,极富生机与活力;传达的是作者对安逸生活的恬适、愉悦之情;读后令人心旷神怡。2

2、(江西南昌市第一次模拟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答复下列问题。乐府杨柳枝白居易依依袅袅复青青,勾引春风无限情。白雪花繁空扑地,绿丝条弱不胜莺。(1)这首诗的首句在用字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_(2)诗中第三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答:_【答案】(1)叠词。好处:增强了诗句的音乐性,写出了柳条婀娜多姿、茂密青翠的特点。(2)诗中第三句描绘了柳絮洁白轻盈,洒满大地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春天杨柳的怜爱(喜爱)之情。3(河北石家庄市教学质量检测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答复下列问题。姑苏怀古姜夔夜暗归云绕柁牙,江涵星影鹭眠沙。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注柁牙:船的桅杆。“

3、柁通“舵。苏台:即姑苏台,春秋时吴王夫差所筑之宫殿,奢侈豪华,以供吴王淫乐。(1)前两句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请简要分析。答:_(2)你怎样理解今之柳曾扫古落花?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答:_【答案】(1)诗人以云彩、柁牙、星影、白鹭等意象,刻画了一个江水澄澈、星光明灿、归云飞动、鹭眠于沙的宁谧恬淡的意境。远景近景相结合。前句写的是远景,后句写的是近景,两相结合,使画面极富层次之美,有立体感。动静结合。前句写的是动景,以归云绕柁牙写舟之动,动感十足;后句写静景,白鹭眠沙滩安闲静谧,突出江之静。(2)由今天道旁柳条,想到昔日吴宫落花。以今日柳扫古落花,虽然无理,但却有情;柳被拟

4、人化了,带上了作者的情感,被赋予历史见证人的身份。作者这样写,把古今绾合在一起,表达盛衰无常之感。有借古讽今之意,以吴王耽于淫乐而亡国的历史教训,讽谏当代统治者不要重蹈历史覆辙。4(山东青岛市统一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答复下列问题。一 剪 梅无名氏漠漠春阴酒半酣。风透春衫,雨透春衫。人家蚕事欲眠三。桑满筐篮,柘满筐篮。先自离怀百不堪。樯燕呢喃,梁燕呢喃。篝灯强把锦书看。人在江南,心在江南。注此词作于江上舟中。(1)结合全词,分析“篝灯强把锦书看一句中“强字的表达效果。答:_(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中景与情之间的关系。答:_【答案】(1)“强有勉强之意。写出了诗人灯下因思乡而想看家书,但又因

5、看家书易勾起内心思乡之情而不忍看的矛盾心情;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和故土的深切眷恋之情。(2)上片写景,描绘了一幅早春时节充满生机的江南风景图;下片抒情,表达了词人离井怀乡的深沉愁苦之情。上片的乐景与下片的离情形成了鲜明的比照,突出表现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5(山东省淄博市第一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答复下列问题。秋浦途中杜牧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注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1)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前两句诗中的“萧萧和“淅淅两个拟声词。答:_(2)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6、?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_【答案】(1)“萧萧和“淅淅使用了拟声手法(象声词、叠音词),“萧萧摹秋雨声,“淅淅摹溪风声,凄风苦雨,表现了作者旅途的艰辛,衬托了作者的孤寂悲凉之情。(2)诗的后两句运用了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问大雁是虚,牵挂故土是实。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土和亲人的思念牵挂之情。6(江西省十所重点高中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答复下列问题。宿济州西门外旅馆晁端友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青灯乍有无。小雨愔愔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注乌:乌鸦。愔愔:寂静无声。(1)诗中的“乌和“马两个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答:_(2)诗的三、四两句,叶梦得石林诗话作“小雨愔愔人不寐,卧听羸马

7、啮残刍。其中“不寐与原诗“假寐相比哪个更好?请简要说明理由。答:_【答案】(1)诗中的“乌和“马既是实景,又倾注着诗人的感情:乌鸦暮投林,而诗人却无家可归,疲马尚且夜不眠,人更是如此,“乌和“马,一反一正衬托了诗人奔波劳顿、凄风苦雨的人生漂泊之情。(2)“假寐更好。“假寐,即坐着打盹儿,说明诗人旅途劳顿,要睡又心绪不宁,只得“假寐,同时由本句的“坐到第四句的“卧层次清楚。而“不寐那么与第四句“卧听重复。(说“不寐好,只要言之成理亦可)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答复下列问题。眼 儿 媚阮阅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栏干。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声残。绮窗人在东风里,洒泪对春闲。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

8、春山。注画角:古乐器名。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为之,亦有铜铸者。外有彩绘,故名。其声哀厉高亢,军中多用以报警戒严或振奋士气。(1)请你说说词中上片的“寒花、“斜月、“征雁、“画角这些意象给我们勾勒出一幅什么图画?“一双、“两行、“声残这些修饰语给我们渲染出什么样的气氛?答:_(2)有人说这首词下片中的“盈盈秋水,淡淡春山是脍炙人口的佳句,请你对此二句略作分析。答:_【答案】“寒花、斜月、“征雁、“画角,勾勒出一幅早春黄昏图。燕子是“一双,“征燕是“两行,画角“声残,渲染出一种凄凉、令人思亲念远的气氛,为下片作了充分的铺垫。(2)这两句是写“绮窗人形象的。这两句运用想象的手法,写远方的丈

9、夫正在思念自己:想家乡的妻子是不是仍像旧时那样,眼如秋波,眉假设春山,还是那么年轻娇美吧!这一想象,使笔锋陡转,突然落到对方身上,如此,意境开阔,别具情味,更深切感人,读来给人以美的享受。长亭怨慢渐吹尽姜夔予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片多不同。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予深爱之。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假设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1)词的上片

10、作者吟咏的是什么植物?试赏析其在手法和结构上的作用。答:_(2)词的下片写景抒情有何特点?试加以赏析。答:_【答案】(1)上半片是咏柳。“远浦二句点出行人乘船离去。“阅人数句又回到说柳。长亭(古人送别之地)边的柳树经常看到人们送别的情况,离人黯然销魂,而柳那么无动于衷,否那么它也不会“青青如此了。以柳之无情反衬自己惜别的深情。这半片词用笔不即不离,写暮春之景,写离去,写惜别,而外表上却都是以柳贯串。(2)这半片词“日暮三句借景抒情,写暮春暮色,高城乱山隔断远望的视线,写尽离开时之依恋不舍。后几句从对面落笔,直接抒发离情别绪,表现无边的爱恋。9(山西省考前适应性预练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答

11、复下列问题。水仙子寻梅乔吉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1)请简要分析这首元曲的前三句是怎样描绘“寻梅的执着与艰难的。答:_(2)“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分别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答:_【答案】(1)前三句借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不断转换,以及细节描写,写出了寻梅的执着和艰难。“冬前“冬后是时间的间隔,“溪南“溪北“树头“树底是空间的变换,“两履霜是细节描写。(2)“忽相逢缟袂绡裳采用了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把梅花写成了一位清雅飘曳的白衣女子,表达了终于找到梅时的那种喜悦心情。“

12、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采用了对偶(或夸张)的修辞,表现了从醉态回到现实后的万分孤独和失落。浣 溪 沙周邦彦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一番春信入东郊。闲碾凤团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又移日影上花梢。注云鸠:形容云色如黑色的鸠。江皋:江岸。凤团:一种名茶。(1)请分析本词第二句中“拖字的妙处。答:_(2)请找出下片中能表现词人情思的词语(至少两个),结合词句分析词人的思想情感。答:_【答案】(1)“拖写黑云的移动。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云带雨来移过江岸的情景。墨云似乎有意拖动着春雨,很有情味。(2)“闲“静“又(答出两个即可)。“闲字:看似悠闲,实那么是词人短梦后心有愁思难以遣除,所以借饮茶来

13、消解梦后的惘然。“静字:燕子筑巢的忙与人的静形成比照,暗示词人无聊的心绪:大好春光而无事可为。“又字:时光流转,不知觉间,日影又已移上花梢。一个“又字,暗示无事可为,每日空对春光的伤感。11(福建泉州市毕业班质量检查)阅读下面一首律诗,答复下列问题。苦雨后感怀明谢榛苦雨万家愁,宁言客滞留。蛙鸣池水夕,蝶恋菜花秋。天地惟孤馆,应酬一敝裘。须臾古今事,何必叹蜉蝣。注宁言:更不必说。(1)请简要说明颔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答:_(2)请简要分析诗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答:_【答案】(1)描绘了一幅蛙鸣池中、蝶恋菜花充满生机的秋景图。(2)诗人因雨而滞留异乡,产生了“惟孤馆的漂泊愁苦之感,并由此引发

14、了人生如“蜉蝣一般短暂无常的慨叹,但结尾又以“何必二字表达了诗人的超脱与豁达。12(山东山大附中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答复下列问题。淇上送赵仙舟王维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空伫立。(1)请用几个词语概括这首诗诗人所经历的情感阶段,诗人在表达感情时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择一种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答:_(2)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犹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字更好?为什么?答:_【答案】(1)相逢时的欢愉,分别时的愁苦,分别后的惆怅。借景抒情,借荒城、寒天、净山、暮日、长河等凄清景象,传达了诗人的感伤之情。直抒胸

15、臆,颔联直接点出“伤离“愁的情感。细节描写,以伫立河边的细节,表现诗人对友人的不舍。(2)“犹字好。孤舟远逝,诗人仍然伫立原地,目送远去的朋友。“犹字侧重表现伫立时间之长,以及诗人主观上的不愿离去,写出不舍的深情。“空字好。“空字说明朋友的孤舟在视野中已经消失,诗人空对无际的天空。“空字侧重表现出诗人失神落魄的神情,更强烈地传达出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惆怅、失落之情。13(江西六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答复下列问题。午枕王安石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向此留。野草自花还自落,鸣鸠相乳亦相愁。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敧斜见画楼。欲把一杯无侣伴,眼看兴废使人愁。注诗人一生从政,致力新法,但神宗去世后,新

16、法被全部废除。吹箫,列仙传萧史偕弄玉吹箫跨凤飞升,这里泛指神仙道术。敧(q),倾斜、歪向一边。(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并试述诗歌的主旨。答:_(2)诗人善于在逆境中用深刻的哲理开拓自己心胸,诗歌中间两联“外表上句句是景语,实际上句句是理语,请作简要赏析。答:_【答案】(1)诗眼:“兴废使人愁。诗中主要通过梦醒后的所思所感,抒发兴废之愁。由于眼前的“兴废不是除旧布新,而是除新布旧,诗人不能不感到寂寞与愁闷。(2)颔联写野草、鸣鸠表现欣欣向荣的勃勃生机,诗人从中汲取力量,并对此感到欣慰。颈联通过旧蹊开新径,朱户、画楼的兴废迭代,暗示旧事物必然会被新事物代替和富贵荣利的缺乏慕。14(山东日照市第一次

17、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游终南山唐孟郊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顶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1)请简要赏析开头两句中“塞和“生两字的妙处。答:_(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1)“塞,充塞,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终南山充满天地之间的磅礴气势。“生,升起,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日月从终南山的山巅冉冉升起的景象。(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终南山美景的喜爱和对世俗的厌倦之情。终南山环境优美,清幽宜人,让诗人流连陶醉。置身山中,使人正心平,产生远离尘世、超然物外之感。15(河南省南阳市质量评

18、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绵谷回寄蔡氏昆仲罗隐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1)这首诗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展开内容的?请作具体分析。答:_(2)从整体上看,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1)按游历锦江离别友人回首远望的顺序展开诗的内容。诗歌开始回忆一年两次游览写锦江,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接着取景寄情,写辞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对他们的思念。末联回首远望,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或:先写游览锦江

19、之喜,次写离别友人之怅恨,再写朋友之深情。)(2)将叙事、写景、抒情融而为一,以情取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叙游览,字里行间洋溢着欣喜之情。写景物,说“荒草“碍马“好云“遮楼,表现了朋友对客人(自己)的热情和殷勤;说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表现了诗人自己对朋友的依恋难舍。最后写回望中的景物,云雾迷蒙,林木浓密,怨恨它们遮断了视线,又突出表达了对朋友的不舍和思念。归 燕 诗张九龄海燕虽微眇,乘春亦暂来。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注此诗写于诗人被罢相之后的秋天,当时朝政大权由奸相李林甫把持。眇:小。(1)诗中所写的“归燕有何特点?答:_(2)本诗主

20、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答:_【答案】(1)诗中的“归燕出身微贱,来自民间;春来秋去,不会久留;燕子不知“泥滓之贱,只见“玉堂华美,一日数次出入其间,衔泥作窠。来隐喻自己在朝廷为相,日夜辛劳,惨淡经营。(2)巧用比兴、寓意深长。(或托物言志、托物抒怀;或象征,以燕写人。)此诗语言朴素,风格清淡,表达了一种自我清醒、无心争权的坦然淡泊的平静心态,尤其最后两句,感慨哀伤不露痕迹,牢骚愤懑掩藏很深。17(湖北黄冈市期末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南 歌 子黄庭坚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玉人邀我少留行。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别时不似见时情。今夜月明江上

21、酒初醒。注柳叶喻双眉,梨花喻脸庞。(1)本词上片开头两句一直为人赞赏,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两句中“暗“明二字的妙处。答:_(2)本词与柳永雨霖铃均是送别词,试比较一下,两首词在表达技巧上有哪些相同之处?答:_【答案】(1)“暗,窗前槐树绿叶繁茂低垂,所以室内显得昏暗;“明,室外榴花竞相开放,红艳似火,耀人双眼。这两个字简洁形象地描绘出初夏繁茂明艳的景色,曲折地反衬出话别双方感伤凄苦的心境。(2)融情于景。柳词以“寒蝉“骤雨的萧索衬托离别的怅惘愁苦,黄词以“烟雨的迷蒙渲染话别的感伤凄苦。虚实结合。两首词都写到眼前分别时的凄恻缠绵,这是实写;又都宕开一笔,想象别后酒醒的孤寂凄冷,这是虚写。虚实结

22、合,把离愁别恨抒发得更加淋漓尽致。18(重庆市上学期期末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答复下列问题。小 重 山章良能柳暗花明春事深。小阑红芍药,已抽簪。雨余风软碎鸣禽。迟迟日,犹带一分阴。往事莫沉吟,身闲时序好,且登临。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1)简析“雨余风软碎鸣禽中“碎字的妙处。答:_(2)“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1)“碎生动表现了鸣叫的纷繁多样、细碎欢快。从而突出春深雨后的风物令人流连忘返。(2)表现了作者的惆怅之情。时光流逝,故地重游时,过去的人生轨迹虽然还能找到,但少年时代那种天真烂漫、活泼进取之心已无法找到。

23、找得到的东西反而加重了对找不到的东西的惆怅之情。(或:表现了作者的惆怅之情。时光流逝,故地重游时,过去的人生轨迹虽然还能找到,但少年登临时的豪情壮怀却无从寻觅,叹息岁月催人老,流露出抱负未伸的隐恨,心生惆怅。)19(江苏南京、盐城市第一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幽州夜饮张说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注据新唐书张说传,张说因与姚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幽州都督。(1)“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这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答:_(2)诗歌颔联中的“迟暮心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哪一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4、?答:_(3)清人姚范评论最后一联“托意深婉,请作具体分析。答:_【答案】(1)这两句通过对“凉风“夜雨“寒林的描写,突出了边地之夜萧瑟、荒寒的特点。一方面渲染了“夜饮的气氛,另一方面也为全诗奠定了愁苦的情感基调。(2)(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表达了诗人因年老及仕途坎坷所生的愤懑之情。(3)外表上感谢皇上派遣他来边城为将的深恩,实际上表达了他对朝廷的怨愤之情。20(黑龙江哈六中期末模拟)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独坐李贽有客开青眼,无人问落花。暖风熏细草,凉月照晴沙。客久翻疑梦,朋来不忆家。琴书犹未整,独坐送晚霞。注此诗是作者晚年之作。翻:反而。(1)这首诗一、二句是如何表

25、现诗人独坐时的心境的?请简要分析。答:_(2)有人认为,在诗人的精神世界中,既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哀叹和感伤,又有“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乐观豪情。你是否同意?请结合诗句内容加以概括分析。答:_【答案】(1)首二句用衬托(反衬)的手法表现出诗人独坐时的心境。以“有客衬“无人,有客时兴高采烈,眼神中闪烁出欢欣和喜悦;无人时愁闷无遣,只能与落花为伴,向飘零的落英倾洒心头的孤苦。(2)同意。颈联点出了独坐的原因,客居他乡久了,反而疑心自己在梦中,外表看,亲朋好友来了,就不思念家乡了,实那么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只是朋友来了,诗人才暂时中断无穷无尽的哀叹和感伤(答因“落花暮春“客居而感慨时光

26、的流逝、风烛残年的境况、人生的凄楚也可;结合颔联答出早晚一“暖一“凉却隐含着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之意也可);尾联展现了诗人以琴娱情,以书励志的晚年客居生活。诗人刚读过书,抚过琴,被满天绚丽的晚霞吸引,来不及整理琴与书,独坐欣赏晚霞,“送字表现出诗人对红透天边的晚霞含有依依不舍之情,诗人对晚霞的喜爱,不正是对晚年客居生活充满信心的自然流露吗?诗人独坐黄昏,表现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豪情。21(吉林省长春市第一次调研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送魏十六还苏州皇甫冉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注皇甫冉,唐代诗人。作者的朋友魏十六曾从苏州(即“姑苏

27、)到常州(即“毗陵,唐时常州为毗陵郡)方向来拜访他;魏十六返回苏州时,作者乘船相送。阴虫,指蟋蟀。(1)请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答:_(2)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答:_【答案】(1)表达了送别友人时内心的沉重与感伤,也表达了设想别后而流露出的留恋、孤独和惆怅。(2)诗中的“实是诗人送别友人时秋夜的环境,“虚是诗人想象别后的明天,自己在归舟中回望苏州只见悠悠白云而不见友人;诗人借助想象,运用以虚写实的手法拓展了诗歌意境,深化了送别友人时的感情(留恋、孤寂和感伤)。22(山东烟台市期末检测)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答复下列问题。更漏子本意王夫之斜月横,疏星炯,不道秋宵真永。声缓缓,滴泠泠,双眸未易扁。霜叶坠,幽虫絮,薄酒何曾得醉!天下事,少年心,清楚点点深。注王夫之,湖南衡阳人。明亡,举兵衡山抗清,兵败赴广东肇庆入桂王政权。桂林破后,退归中居石船山下,著述以终。“声缓缓,滴泠泠:漏壶滴水声。扁:闭上,合上。(1)这首词写了长夜的哪些“秋声?有什么作用?答:_(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试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1)有漏壶滴水声、霜叶坠落声和秋虫的鸣叫声。衬托秋夜的漫长和寂静,借以表达作者内心的孤寂难平。(2)表达了忧国忧民之情(或:对天下兴亡之事的关切)。作者秋宵长夜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