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移动通信之TD-SCDMA_第1页
第三代移动通信之TD-SCDMA_第2页
第三代移动通信之TD-SCDMA_第3页
第三代移动通信之TD-SCDMA_第4页
第三代移动通信之TD-SCDMA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第8章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之第三代移动通信之TD-SCDMA123TD-SCDMA发展概述发展概述TD-SCDMA空中接口技术空中接口技术TD-SCDMA关键技术关键技术TD-SCDMA 标准的发展历程标准的发展历程 1995年,以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李世鹤博士、陈卫博士、徐广涵博士等为首的科研人员承担了国家九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基于 SCDMA 的无线本地环路(WLL,Wireless Local Loop)系统研制,项目于 1997 年底通过国家验收。原邮电部批准在此基础上按照 ITU 对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要求形成我国 TD-SCDMA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RTT(Radio Transmi

2、ssion Technology)标准的初稿,该标准提案在我国原无线通信标准组(CWTS,Chinese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 group)最终修改完成后,于1998 年6月底由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代表我国向国际电信联盟(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正式提交。 TD-SCDMA发展概述发展概述TD-SCDMA 标准的发展历程标准的发展历程 ITU于1998 年11月召开会议通过 TD-SCDMA 称为 ITU 的 10 个公众陆地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候选标准之一.后在信息产业部领导下,通过电信

3、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单位在国际标准会议上的艰苦努力,1999年11月在芬兰赫尔辛基的 ITU 会议上,TD-SCDMA 写入 ITU-R M.1457 中,成为 ITU 认可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无线传输主流技术之一。并于 1999 年 12 月开始与 UTRN TDD(也称为宽带TDD或者HCR, High Chip Rate)在3GPP融合,最终在2000年5月伊斯坦布尔召开的世界无线电管理大会(WARC,World Administrative Radio Conference)上,TD-SCDMA正式被接纳为国际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 TD-SCDMA发展概述发展概述

4、TD-SCDMA 标准的发展历程标准的发展历程TD-SCDMA发展概述发展概述TD-SCDMA 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TD-SCDMA发展概述发展概述3G主要制式比较主要制式比较TD-SCDMA发展概述发展概述3G主要制式比较主要制式比较TD-SCDMA发展概述发展概述TD-SCDMA发展概述发展概述TD-SCDMA频谱划分频谱划分 工信部配给三大运营商新的工信部配给三大运营商新的3G频段为频段为:中国电信获得的频段是1920-1935MHz和2110-2125MHz 中国移动获得的频段是1880-1900MHz和2010-2025MHz 中国联通获得的频段是1940-1955M

5、Hz和2130-2145MHz。TD-SCDMA发展概述发展概述TD-SCDMA网络结构网络结构第第8章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之第三代移动通信之TD-SCDMA123TD-SCDMA发展概述发展概述TD-SCDMA空中接口技术空中接口技术TD-SCDMA关键技术关键技术时分双工时分双工 对于数字移动通信而言,双向通信可以以频率或时间分开,前者称为FDD(频分双工),后者称为TDD(时分双工)。对于FDD,上下行用不同的频带,一般上下行的带宽是一致的;而对于TDD,上下行用相同的频带,在一个频带内上下行占用的时间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并且一般将上下行占用的时间按固定的间隔分为若干个时间段,称之为时隙。

6、TD-SCDMA系统采用的双工方式是TDD。 TDD技术相对于FDD方式来说,有如下优点: 易于使用非对称频段,无需具有特定双工间隔的成对频段。 适应用户业务需求,灵活配置时隙,优化频谱效率 上行和下行使用同个载频,由于无线传播是对称的,有利于智能天线技术的实现, 无需笨重的射频双工器,小巧的基站,降低成本。TD-SCDMA关键技术关键技术时分双工时分双工 TDD与FDD的区别TD-SCDMA关键技术关键技术时分双工时分双工 ( (TDD):TDD):上行频带和下行频带相同上行频带和下行频带相同 D U D D D DDD频分双工频分双工 ( (FDD):FDD):上行频带和下行频带分离上行频

7、带和下行频带分离 DD D D DDDUU上行D下行未使用 智能天线智能天线 智能天线的基本思想是,天线以多个高增益窄波束动态地跟踪多个期望用户,接收模式下,来自窄波束之外的信号被抑制,发射模式下,能使期望用户接收的信号功率最大,同时使窄波束照射范围以外的非期望用户受到的干扰最小 智能天线技术的核心是自适应天线波束赋形技术。TD-SCDMA关键技术关键技术智能天线智能天线 智能天线技术的原理是使一组天线和对应的收发信机按照一定的方式排列和激励,利用波的干涉原理可以产生强方向性的辐射方向图。如果使用数字信号处理方法在基带进行处理,使得辐射方向图的主瓣自适应地指向用户来波方向,就能达到提高信号的载

8、干比,降低发射功率,提高系统覆盖范围的目的。TD-SCDMA关键技术关键技术 智能天线原理智能天线原理 智能天线智能天线 智能天线的天线阵是一列取向相同、同极化、低增益的天线,天线阵按照一定的方式排列和激励,利用波的干涉原理产生强方向性的方向图。天线阵的排列方式包括等距直线排列、等距圆周排列、等距平面排列。智能天线的分类有线阵、圆阵;全向阵、定向阵。线阵和圆阵实物如图:TD-SCDMA关键技术关键技术 智能天线分类智能天线分类 智能天线智能天线TD-SCDMA关键技术关键技术 智能天线分类智能天线分类 智能天线智能天线 提高了基站接收机的灵敏度 提高了基站发射机的等效发射功率 降低了系统的干扰

9、 降低了系统的误码率 增加了CDMA系统的容量 改进了小区的覆盖 降低了无线基站的成本 TD-SCDMA关键技术关键技术 智能天线优点 联合检测联合检测 联合检测技术是多用户检测(Multi-user Detection)技术的一种。CDMA系统中多个用户的信号在时域和频域上是混叠的,接收时需要在数字域上用一定的信号分离方法把各个用户的信号分离开来。信号分离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单用户检测和多用户检测技术两种。 联合检测的基本概念是首先估计所有用户的信道冲激响应,然后利用已知的所有用户的扩频码、扰码和信道估计,对所有用户的信号同时检测 ,消除符号间干扰(ISI)和用户间干扰(MAI),从而达到提高

10、用户信号质量的目的。 TD-SCDMA关键技术关键技术联合检测联合检测TD-SCDMA关键技术关键技术联合检测 联合检测算法的具体实现方法有多种,大致分为非线性算法、线性算法和判决反馈算法等三大类。线形算法包括解相关匹配滤波器法(DFM)、迫零线性块均衡法(ZF-BLE)、最小均方误差线性块均衡法(MMSE-BLE);非线形算法包括最小均方误差判决反馈块均衡(MMSE-BDFE)和迫零判决反馈块均衡法(ZF-BDFE)。根据目前的情况,在TD-SCDMA系统中,采用了线性算法的一种,即迫零线性块均衡(Zero-Forcing Block Linear Equalizer,ZF-BLE)法。TD

11、-SCDMA关键技术关键技术联合检测算法联合检测算法联合检测 联合检测作用包括: 提高系统容量 增大覆盖范围 减小呼吸效应 消弱远近效应 降低功控精度要求TD-SCDMA关键技术关键技术联合检测优点联合检测优点接力切换接力切换 TD-SCDMA 系统的接力切换概念不同于硬切换与软切换,在切换之前,目标基站已经获得移动台比较精确的位置信息,因此在切换过程中UE断开与原基站的连接之后,能迅速切换到目标基站。移动台比较精确的位置信息,主要是通过对移动台的精确定位技术来获得。在 TD-SCDMA 系统中,移动台的精确定位应用了智能天线技术,首先 Node B利用天线阵估计 UE 的DOA,然后通过信号

12、的往返时延,确定UE到 NodeB 的距离。这样,通过 UE 的方向 DOA 和 Node B 与 UE 间的距离信息,基站可以确知UE的位置信息,如果来自一个基站的信息不够,可以让几个基站同时监测移动台并进行定位。TD-SCDMA关键技术关键技术接力切换接力切换 接力切换的设计思想是利用智能天线获取UE的位置距离信息,同时使用上行预同步技术,在切换测量期间,使用上行预同步的技术,提前获取切换后的上行信道发送时间、功率信息,从而达到减少切换时间,提高切换的成功率、降低切换掉话率的目的。接力切换基本过程可描述如图:TD-SCDMA关键技术关键技术接力切换过程接力切换过程接力切换接力切换TD-SC

13、DMA关键技术关键技术接力切换过程接力切换过程UE收到切换收到切换命令前的命令前的场景:场景:上下行均与源上下行均与源小区连接小区连接UE收到切换命令后执收到切换命令后执行接力切换的场景:行接力切换的场景:利用开环预计同步和利用开环预计同步和功率控制,首先只将功率控制,首先只将上行链转移到目标小上行链转移到目标小区,而下行链路仍与区,而下行链路仍与源小区通信源小区通信 UE执行接力切换执行接力切换完毕后的场景:完毕后的场景:经过经过N个个TTI后,后,下行链路转移到下行链路转移到目标小区,完成目标小区,完成接力切换接力切换 接力切换接力切换 与通常的硬切换相比,接力切换除了要进行硬切换所进行的

14、测量外,还要对符合切换条件的相邻小区的同步时间参数进行测量、计算和保持。接力切换使用上行预同步技术,在切换过程中,UE从源小区接收下行数据,向目标小区发送上行数据,即上下行通信链路先后转移到目标小区。上行预同步的技术在移动台在与原小区通信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与目标小区建立起开环同步关系,提前获取切换后的上行信道发送时间,从而达到减少切换时间,提高切换的成功率、降低切换掉话率的目的。接力切换是介于硬切换和软切换之间的一种新的切换方法。TD-SCDMA关键技术关键技术接力切换优点接力切换优点接力切换接力切换 与软切换相比,都具有较高的切换成功率、较低的掉话率以及较小的上行干扰等优点。不同之处在于接力切

15、换不需要同时有多个基站为一个移动台提供服务,因而克服了软切换需要占用的信道资源多、信令复杂、增加下行链路干扰等缺点。 与硬切换相比,两者具有较高的资源利用率,简单的算法、以及较轻的信令负荷等优点。不同之处在于接力切换断开原基站和与目标基站建立通信链路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因而克服了传统硬切换掉话率高、切换成功率低的缺点。 传统的软切换、硬切换都是在不知道UE的准确位置下进行的,因而需要对所有邻小区进行测量,而接力切换只对UE移动方向的少数小区测量。TD-SCDMA关键技术关键技术接力切换优点接力切换优点动态信道分配动态信道分配 信道分配指在采用信道复用技术的小区制蜂窝移动系统中,在多信道共用的情况

16、下,以最有效的频谱利用方式为每个小区的通信设备提供尽可能多的可使用信道。信道分配过程一般包括呼叫接入控制、信道分配、信道调整三个步骤。不同的信道分配方案在这三个步骤中有所区别。 信道分配方案可分为以下三种: 固定信道分配(FCA) 动态信道分配(DCA) 混合信道分配(HCA)TD-SCDMA关键技术关键技术 (1)慢速DCA: 慢速DCA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由于每个小区的业务量情况不同,所以不同的小区对上下行链路资源的需求不同;二是为了满足不对称数据业务的需求,不同的小区上下行时隙的划分是不一样的,相邻小区间由于上下行时隙划分不一致时会带来交叉时隙干扰。所以慢速DCA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将

17、资源分配到小区,根据每个小区的业务量情况,分配和调整上下行链路的资源;二是测量网络端和用户端的干扰,并根据本地干扰情况为信道分配优先级,解决相邻小区间由于上下行时隙划分不一致所带来的交叉时隙干扰。具体的方法是可以在小区边界根据用户实测上下行干扰情况,决定该用户在该时隙进行哪个方向上的通信比较合适。简单说慢速DCA就是确定上下行时隙转换点TD-SCDMA关键技术关键技术动态信道分配分类动态信道分配分类动态信道分配动态信道分配TD-SCDMA关键技术关键技术动态信道分配分类动态信道分配分类 2)快速DCA: 快速DCA主要解决以下问题:不同的业务对传输质量和上下行资源的要求不同,如何选择最优的时隙

18、、码道资源分配给不同的业务,从而达到系统性能要求,并且尽可能地进行快速处理。快速DCA就是根据对专用业务信道或共享业务信道通信质量监测的结果,自适应地对资源单元(RU,即码道或时隙)进行调配和切换,以保证业务质量。快速DCA分为以下几类:TD-SCDMA关键技术关键技术动态信道分配分类动态信道分配分类 时域DCA 因为TD-SCDMA系统采用了TDMA技术,在一个TD-SCDMA 载频上,使用7个常规时隙,减少了每个时隙中同时处于激活状态的用户数量。每载频多时隙,可以将受干扰最小的时隙动态分配给处于激活状态的用户。 频域DCA 频域DCA中每一小区使用多个无线信道(频道)。在给定频谱范围内,与

19、5MHz的带宽相比,TD-SCDMA的1.6MHz带宽使其具有3倍以上的无线信道数(频道数)。可以把激活用户分配在不同的载波上,从而减小小区内用户之间的干扰。 空域DCA 因为TD-SCDMA系统采用智能天线的技术,可以通过用户定位、波束赋形来减小小区内用户之间的干扰、增加系统容量。 码域DCA: 在同一个时隙中,通过改变分配的码道来避免偶然出现的码道质量恶化动态信道分配分类动态信道分配分类TD-SCDMA关键技术关键技术动态信道分配分类动态信道分配分类Process Orchestration 与5MHz的带宽相比,TD-SCDMA的1.6MHz带宽使其具有3倍以上的无线信道数频域频域DCA

20、可使用的无线信道数Business Logic 将受干扰最小的时隙动态地分配给处于激活状态的用户时域时域DCA同一载频6个业务时隙Message Brokering & Transformation 实现多用户在相同载频并行传输,有效提升频谱利用率码域码域DCA同一时隙16个码道Application Connectivity 通过智能天线,可基于每一用户进行定向空间去耦(降低多址干扰)空域空域DCA空间波束定向赋形TD-SCDMA关键技术关键技术功率控制功率控制 功率控制技术是CDMA系统的基础,没有功率控制就没有CDMA系统。TD-SCDMA的功率控制技术采取开环、闭环(内环)和闭环(外环

21、)功率控制三种。TD-SCDMA关键技术关键技术 (1)功率控制开环 由于TD-SCDMA采用TDD模式,上行和下行链路使用相同的频段,因此上、下行链路的平均路径损耗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这一特点使得UE在接入网络前,或者网络在建立无线链路时,能够根据计算下行链路的路径损耗来估计上行或下行链路的初始发射功率。当它接收到的功率越强,说明收发双方距离较近或有非常好的传播路径,发射的功率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开环功控只能在决定接入初期发射功率和切换时决定切换后初期发射功率的时候使用。 上行开环功率控制由UE和网络共同实现,功率控制分类功率控制分类TD-SCDMA关键技术关键技术 网络需要广播一些控制参数

22、,而UE负责测量PCCPCH的接收信号码功率,通过开环功率控制的计算,确定随机接入时UPPCH、PRACH、PUSCH和DPCH等信道的初试发射功率。开环功控示意图:功率控制分类功率控制分类接收机测量接收到的宽带导频信号的功率,并估计传播路径损耗,根据路径损耗计算得需要发射的功率TD-SCDMA关键技术关键技术 功率控制闭环(内环) 快速闭环功率控制(内环)的机制是无线链路的发射端根据接收端物理层的反馈信息进行功率控制,这使得UE(NodeB)根据NodeB(UE)的接收SIR值调整发射功率,来补偿无线信道的衰落。在TD-SCDMA系统中的上、下行专用信道上使用内环功率控制,每一个子帧进行一次

23、。闭环(内环)功控示意图:,TD-SCDMA关键技术关键技术 功率控制闭环(外环) 内环功率控制虽然可以解决损耗以及远近效应的问题,使接收信号保持固定的信干比(SIR),但是却不能保证接收信号的质量。接收信号的质量一般由误块率(BLER)或误码率(BER)来表征。环境因素(主要是用户的移动速度、信号传播的多径和迟延)对接收信号的质量有很大的硬性。当信道环境发生变化时,接收信号SIR和BLER的对应关系也相应发生变化。因此,需要根据信道环境的变化,调整接收信号的SIR目标值。闭环(外环)示意图,TD-SCDMA关键技术关键技术功率控制可以补偿衰落,接收功率不够时要求发射方增大发射功率功率控制可以

24、克服远近效应,对上行功控而言,功率控制的目标即为所有的信号到达基站的功率够用即可由于移动信道是一个衰落信道,快速闭环功控可以随着信号的起伏进行快速改变发射功率,使接收电平由起伏变得平坦功率控制作用功率控制作用TD-SCDMA关键技术关键技术TD-SCDMA空中接口信道空中接口信道1. TD-SCDMA1. TD-SCDMA帧结构帧结构n一帧长度10ms,分为2个子帧,每个子帧长5ms;n不同时隙分配给不同用户,一个时隙可支持多个用户(同一个时隙内的多个用户用不同的扩频码来区分);n除7个常规时隙外,还有3个时隙分别用来下行同步、保护间隔、上行同步;TD-SCDMA空中接口信道空中接口信道1.

25、TD-SCDMA1. TD-SCDMA帧结构帧结构TD-SCDMA空中接口信道空中接口信道2. TD-SCDMA2. TD-SCDMA基站间为什么必须同步?基站间为什么必须同步?n 对于TD- TD-SCDMA系统而言,一个时隙里有多个用户,每个用户之间用不同的扩频码区分,如果这些用户都同步到达,那么由于扩频码的正交性,其他用户就可以被当作噪声全部滤掉,但是如果有的到的快了,有的到的慢了,就会破坏扩频码的正交性,就会对被解扩的信号造成干扰。TD-SCDMA空中接口信道空中接口信道3. TD-SCDMA3. TD-SCDMA上行信道必须同步上行信道必须同步3种信道模式种信道模式l逻辑信道:逻辑信

26、道:MAC子层向子层向RLC子层提供的服务,它描述的是传送什么子层提供的服务,它描述的是传送什么类型的信息类型的信息l传输信道:物理层向高层提供的服务,它描述的是信息如何在空传输信道:物理层向高层提供的服务,它描述的是信息如何在空中接口上传输中接口上传输l物理信道:承载传输信道的信息物理信道:承载传输信道的信息物理信道及其分类物理信道及其分类l物理信道根据其承载的信息不同被分成了不同的类别,有的物理信道用于承载物理信道根据其承载的信息不同被分成了不同的类别,有的物理信道用于承载传输信道的数据,而有些物理信道仅用于承载物理层自身的信息。传输信道的数据,而有些物理信道仅用于承载物理层自身的信息。l

27、 专用物理信道专用物理信道DPCHl 公共物理信道公共物理信道CPCHp 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P-CCPCHp 辅公共控制物理信道S-CCPCHp 快速物理接入信道FPACHp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 p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p 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p 寻呼指示信道PICH专用物理信道专用物理信道 (DPCH)l专用物理信道专用物理信道DPCH (Dedicated Physical CHannel)用于承载来自专用传用于承载来自专用传输信道输信道DCH的数据,的数据,DPCH所使用的码和时隙等配置信息是通过信令消所使用的码和时隙等配置信息是通过信令消息配置给息配置给UE的;的;

28、lDPCH可以位于频带内的任意时隙和任意允许的信道码,一个可以位于频带内的任意时隙和任意允许的信道码,一个UE可以在可以在同一时刻被配置多条同一时刻被配置多条DPCH,若,若UE允许多时隙能力,这些物理信道还可允许多时隙能力,这些物理信道还可以位于不同的时隙,但是,对于上行多码传输,以位于不同的时隙,但是,对于上行多码传输,UE在每个时隙最多可以在每个时隙最多可以同时使用两个物理信道;下行物理信道采用的扩频因子为同时使用两个物理信道;下行物理信道采用的扩频因子为16和和1,上行物,上行物理信道的扩频因子可以从理信道的扩频因子可以从116之间选择;之间选择; DPCH支持支持TPC,SS,和,和

29、TFCI所有物理层信令。所有物理层信令。l物理层将根据需要把来自一条或多条物理层将根据需要把来自一条或多条DCH组合在一条或多条编码组合传输组合在一条或多条编码组合传输信道信道CCTrCH(Coded Composite Transport CHannel)内,然后再根据内,然后再根据所配置物理信道的容量将所配置物理信道的容量将CCTrCH数据映射到物理信道的数据域;同时,数据映射到物理信道的数据域;同时,一个一个 CCTrCH支持多个并行的物理信道,用于支持更高的数据速率,这支持多个并行的物理信道,用于支持更高的数据速率,这些并行的物理信道可以采用不同的信道码同时发射。些并行的物理信道可以采

30、用不同的信道码同时发射。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P-CCPCH)l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P-CCPCH,Primary Common Control Physical CHannel)仅用于承载来自传输信道仅用于承载来自传输信道BCH的数据,提供全小区覆盖模式下的数据,提供全小区覆盖模式下的系统信息广播,的系统信息广播, UE上电后将搜索并解码该信道上的数据以获取小区系上电后将搜索并解码该信道上的数据以获取小区系统信息。统信息。l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是单向下行信道,帧格式中没有物理层信令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是单向下行信道,帧格式中没有物理层信令TFCI、TPC或或S

31、S,为了满足信息容量的要求,为了满足信息容量的要求,P-CCPCH使用两个码分信道来承使用两个码分信道来承载载BCH数据(数据(P-CCPCH1和和P-CCPCH2)。)。P-CCPCHs固定映射到时隙固定映射到时隙0(TS0)的扩频因子)的扩频因子SF=16的两个码道的两个码道 ; l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作为信标信道(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作为信标信道(Beacon Channel)还具有以下特点)还具有以下特点p以参照功率进行发送;p发送时不进行beamforming;p在其占用的时隙专用m(1) 和 m(2) 两个训练码。l对对P-CCPCH信道的测量是信道的测量是UE物理层的一个重要测量。物

32、理层的一个重要测量。辅公共控制物理信道(辅公共控制物理信道(S-CCPCH)l辅公共控制物理信道辅公共控制物理信道(S-CCPCH,Secondary Common Control Physical CHannel)用于承载来自传输信道用于承载来自传输信道FACH和PCH的数据,的数据,S-CCPCH所使用的码和时隙等配置信息在小区中广播。lS-CCPCH是单向下行信道,固定使用是单向下行信道,固定使用SF=16的扩频因子,不使用物理层的扩频因子,不使用物理层信令信令SS和和TPC,但可以使用,但可以使用TFCI,信道的编码及交织周期为,信道的编码及交织周期为20ms。受容。受容量限制,量限制

33、,S-CCPCH也使用两个码分信道(也使用两个码分信道(S-CCPCH1和和S-CCPCH2)来)来构成一个构成一个S-CCPCH信道对。该信道可位于任一个下行时隙,使用时隙中信道对。该信道可位于任一个下行时隙,使用时隙中的任意一对码分信道和的任意一对码分信道和Midamble移位序列。在移位序列。在TS0,主、辅公共控制信,主、辅公共控制信道也可以进行时分复用。在一个小区中,可以使用一对以上的道也可以进行时分复用。在一个小区中,可以使用一对以上的S-CCPCHs。 l物理层根据配置可以把来自一条或多条物理层根据配置可以把来自一条或多条FACH和一条和一条PCH得数据组合在得数据组合在一条编码

34、组合传输信道一条编码组合传输信道CCTrCH(Coded Composite Transport CHannel)上,然后再根据所配置将上,然后再根据所配置将CCTrCH数据映射到一条或者多条数据映射到一条或者多条S-CCPCH物物理信道上。理信道上。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PRACH)l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Physia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用于承用于承载来自传输信道载来自传输信道RACH的数据,的数据,PRACH所使用的码和时隙等配置信息在小区中广播。lPRACH为单向上行信道,它可以使用的扩频因子有为单向上行信道,它可以使

35、用的扩频因子有16、8、4。受信道容。受信道容量限制,对不同的扩频因子,信道的其它结构参数也相应发生变化:量限制,对不同的扩频因子,信道的其它结构参数也相应发生变化:SF=16,持续时间为,持续时间为4个子帧(个子帧(20 ms););SF=8, 持续时间为持续时间为2个子帧(个子帧(10 ms););SF=4,持续时间为,持续时间为1个子帧个子帧(5 ms)。lPRACH信道可位于任一上行时隙,使用任意允许的信道化码和信道可位于任一上行时隙,使用任意允许的信道化码和Midamble位移序列。小区中配置的位移序列。小区中配置的PRACH信道(或信道(或SF=16时的信道对)数目与时的信道对)数

36、目与FPACH信道的数目有关,两者配对使用。传输信道信道的数目有关,两者配对使用。传输信道RACH的数据不与来自的数据不与来自其它传输信道的数据编码组合,因而其它传输信道的数据编码组合,因而PRACH信道上没有信道上没有TFCI,也不使用,也不使用SS和和TPC控制符号。控制符号。快速物理接入信道快速物理接入信道 (FPACH)l快速物理接入信道快速物理接入信道(FPACH,Fast Physical Access CHannel)不承不承载传输信道信息载传输信道信息,FPACH所使用的码和时隙等配置信息在小区中广播。lFPACH是单向下行信道,扩频因子是单向下行信道,扩频因子SF=16,单子

37、帧交织,信道的,单子帧交织,信道的持续时间为持续时间为5 ms,数据域内不包含,数据域内不包含SS和和TPC控制符号,因为控制符号,因为FPACH不承载来自传输信道的数据,也就不需要使用不承载来自传输信道的数据,也就不需要使用TFCI。 lNode B使用使用FPACH来响应在来响应在UpPTS时隙收到的时隙收到的UE接入请求,从接入请求,从而调整而调整UE的发送功率和同步定时偏移。的发送功率和同步定时偏移。 上行导频信道上行导频信道 (UpPCH)l上行导频信道上行导频信道(UpPCH)就是整个上行导频时隙就是整个上行导频时隙(UpPTS)。lUpPTS时隙被时隙被UE用来发送上行同步码用来

38、发送上行同步码(SYNC_UL),建立与,建立与Node B的上行同步。的上行同步。lNode B可以在同一子帧的可以在同一子帧的UpPTS时隙识别最多时隙识别最多8个不同的上行同步码个不同的上行同步码(SYNC_UL)。多个)。多个UE可同时发起上行同步建立,但必须有不同可同时发起上行同步建立,但必须有不同的上行同步码。的上行同步码。l可以理解为:一个小区最多可有可以理解为:一个小区最多可有8个用于上行同步建立的上行导频信个用于上行同步建立的上行导频信道道UpPCH同时存在。同时存在。 下行导频信道下行导频信道 (DwPCH)l下行导频信道下行导频信道(DwPCH)就是整个下行导频时隙(就是

39、整个下行导频时隙(DwPTSDwPTS););lDwPTSDwPTS时隙被时隙被Node BNode B用来发送下行同步码(用来发送下行同步码(SYNC_DLSYNC_DL),),UEUE用来建用来建立与立与Node BNode B的下行同步;的下行同步;lNode BNode B必须在必须在DwPTSDwPTS发送唯一的下行同步码,具体值由配置决定,发送唯一的下行同步码,具体值由配置决定,功率必须保证覆盖整个小区且保持不变;功率必须保证覆盖整个小区且保持不变;l下行同步码作为下行同步码作为TD-SCDMATD-SCDMA系统中重要的资源只有系统中重要的资源只有3232个,必须采用个,必须采用

40、复用的方式在不同的小区中使用,一般而言,同频相邻小区将使复用的方式在不同的小区中使用,一般而言,同频相邻小区将使用不同的下行同步码标识不同的小区。用不同的下行同步码标识不同的小区。 寻呼指示信道寻呼指示信道 (PICH)l寻呼指示信道寻呼指示信道(PICH:Paging Indicator CHannel)不承载传输不承载传输信道的数据,信道的数据, PICHPICH所使用的码和时隙等配置信息在小区中广播。所使用的码和时隙等配置信息在小区中广播。lPICHPICH为单向下行信道,为单向下行信道,PICHPICH固定使用扩频因子固定使用扩频因子SF=16SF=16。一个完整的。一个完整的PICHPICH信道由两条码分信道构成。信道的持续时间为两个子帧(信道由两条码分信道构成。信道的持续时间为两个子帧(10 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