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 (2)_第1页
三国鼎立 (2)_第2页
三国鼎立 (2)_第3页
三国鼎立 (2)_第4页
三国鼎立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永春美岭中学 宋志峰一、学生的学情分析二、教材的地位三、教学目标和要求四、教学重点和难点五、教法学法六、教学手段七、教学程序设计目录一、学情分析 1、在认知结构上:七年级新生对历史知识的体会比较直观和片面,对历史现象缺乏整体的认知,对历史事件内在联系的理解能力相对欠缺。 2、在心理特点上:七年级新生对新知识普遍有较浓厚兴趣,个体表现欲望较强烈,表现在课堂上参与课堂活动的积级性较高。 3、在现实方面上:七年级新生在历史知识的学习上较易受文学生影视作品的误导,加之我校为山区学校,学生在知识体系的广度和深度上都较欠缺。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三国鼎立

2、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必然结果,但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也是历史开展的必然趋势,为下一课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根底,表达了知识的延续性,所以说“三国鼎立揭开了中国大分裂和民族融合的序幕,起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封建社会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其中 赤壁之战为中考常考查的内容,应引导学生着重掌握。三、教学目标和要求:1根底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和历史作用;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对曹操在两次战役中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培养学

3、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以及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3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增进对祖国历史了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五、教法与学法教法讲授法图示法设疑解答法分析综合法学法阅读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六、教学手段 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挂图、教材中的地图和图片以及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画面及主题歌,并综合运用多媒体设计课件完成教学 。七、教学程序设计一、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三、课堂小结四、练习反响五、活动探究一引入新课 利用历史题材影视文

4、学作品的直观性、及与日常生活联系,抓住初一新生的个体表现欲望较强心理特点,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活泼课堂气氛。提问:谁能说出这首歌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 谁又能说照片上人物的姓名?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展示歌词及主要人物照片。?三国演义?你看过吗?你能否说出其中几位人物的名字?二、讲授新课 图示?东汉末年军阀割剧形势?,并适时点出:当时最强大的两个军阀是曹操和袁绍。由此切入一、官渡之战 在学生阅读教材的根底上, 提问:战争发生的时间、地点、双方实力比照及战争结果? 通过阅读、提问,培养学生思维概括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200年官渡之战袁 绍10万人3 、4 万人曹 操官渡之战官渡之战奠

5、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根底。是我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曹 操官渡之战 利用多媒体展示地图,加强历史事件的直观性,牢固记忆,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利于学生对战术运用的理解和读图能力培养。讨论:曹操为什么能打败袁绍统一北方?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协作探究。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与提示,由小组归纳形成共同观点并发言,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充分利用历史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特点,有利于学生批判思维创新思维的前提的形成。 展示曹操的诗作?龟虽寿?片断,联系语文知识适当讲解并提问:曹操在诗中借物言志,他在统一了黄河流域后,又有什么样的“壮心? 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展示赤

6、壁古战场,及苏轼的词作?念奴骄赤壁怀古?以此引入下一问题 在课堂中表达历史科与其它学科的渗透教学,拓展学生知识面,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念奴骄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宋苏轼二、赤壁之战 在学生阅读教材的根底上,提问:战争发生的时间、地点、双方实力比照、战争结果及历史作用? 通过阅读、提问,培养学生思维概括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208年赤壁之战曹刘刘刘刘孙、刘联军孙赤壁大战赤壁之战后,曹操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得到稳固。刘备占据湖北、湖南的大局部地区,又攻占四川。赤壁之战奠定

7、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根底。赤壁之战是我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讨论:赤壁之战双方胜败的原因。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协作探究。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与提示,由小组归纳达形成共同观点并发言,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的精神,同时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赤壁古战场 你认为苏轼词中还有不符史实的地方吗?有人说曹操、周瑜都是三国时期人,你认为这个说法对吗? 拓展学生知识面,同时抓住初一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通过设疑增加悬念,调动学生兴趣,为讲述下一问题作铺垫。提出问题:三国鼎立的形成播放?三国鼎立?纪录片片断,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三国鼎立的形成建立时间都城建立者魏蜀吴展示表格,在阅读

8、教材的根底上,指导学生填表三国鼎立的形成建立时间都城建立者魏220年洛阳曹丕蜀221年成都刘备吴222年建业孙权强调:三国时期开始的时间为:公元220年。以此为依据,帮助学生分析之前的两个问题,加强学生的理解性记忆,并能有针对性地纠正日常生活及影视文学作在学生心目中造成的误区,利于学生区分文学作品与历史史实的差异。 曹魏重视农耕曹操和他的后继者一直重视屯田,开展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翻车诸葛亮治蜀蜀锦孙吴开发江南230年,吴国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岛,加强了台湾地区和内地的联系。吴国造船业兴旺,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开展。一、官渡之战200年曹操袁绍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根底。二、赤壁之战

9、208年曹操孙刘联军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根底。三、三国鼎立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2、三国经济的开展小结依据内容概括总结 :小结一种局面:三国鼎立两大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三国名称和都城四个人物: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五个时间:200年、208年、220年、221年、222年。 增加知识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兴趣,并强化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设计紧扣中考的练习题,限时训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通过讲练结合,提高效率,扎实根底,稳固重点难点,拓展思维能力。 1.东汉末年,形成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其中实力最强的是黄河中下游的A曹操和袁绍 B刘备和孙权 C曹操和刘备 D孙权和袁绍2三国时期开始于A219年 B220年C221年 D222年课堂练习3.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根底的战役是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 D.牧野之战辨析题:曹操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他率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袁绍的军队。错误:理由:错误:理由:三国时期曹操生活在东汉末年,不属于三国时期的人物。赤壁之战曹操是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的军队。有人说曹操是个英雄,有人说他是个奸雄,我们该怎样评价曹操这个历史人物呢?活动探究: “我们讲到曹操, 很容易就联想起三 国演义,更而想起 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 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