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体系文件整合方略第四章和GBT11标准讲解_第1页
多体系文件整合方略第四章和GBT11标准讲解_第2页
多体系文件整合方略第四章和GBT11标准讲解_第3页
多体系文件整合方略第四章和GBT11标准讲解_第4页
多体系文件整合方略第四章和GBT11标准讲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多体系文件整合方略第四章和GBT11标准讲解第四章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第一节 企业标准体系的组成 企业标准体系是客观存在于企业中标准的有机整体,是标准的集合。企业标准体系以技术标准为主体,还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企业标准体系的组成标准包括企业所贯彻和采用的上层标准和本企业制定的企业标准。所

2、有标准都在上级标准化法规和本企业的方针目标及各种相关国际、国家法律和法规指导下形成。企业标准体系用于指导企业的建立、改造、生产、管理等各项企业活动。 一、企业标准体系表 1)企业标准体系以技术标准为主体,还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2)企业标准体系的组成标准包括企业所贯彻和采用的上层标准和本企业制定的企业标准。所有标准都在上级标准化法规和本企业的方针目标及各种相关国际、国家法律和法规指导下形成。 3)企业标准体系表由企业标准体系结构图(或方框图)和企业标准体系标准明细表组成。两者互相配套,缺一不可。(一) 企业标准体系组成形式GB/T15496-2003推荐的组成形式(二) 企业标准体系表的编

3、制原则 企业标准体系表的编制 应符合 GB/T13016和GB/T13017的要求,并遵守四项编制原则。 1. 目标明确的原则 根据不同的目的,可以编制不同的标准体系表,从而建立相应的标准体系。企业标准体系表的编制,应该围绕着企业明确的目标开展. 示例:围绕质量而建立的企业标准体系,目的是改进企业的质量管理;围绕企业信息化建设而建立的企业标准体系,目的是实现数据共享、应用系统集成等目标。围绕企业众多体系整合方面的企业标准体系,目的是改进完善企业的整体管理。 2. 全面成套的原则 标准体系表结构图的全面成套应围绕着企业标准体系的目标展开,体现在体系的系统整体性,即体系的子体系及子子体系的全面成套

4、和标准明细表所列标准的全面成套。为达到全面成套,除积极采用全国通用综合性基础标准体系表中适合本企业的标准外,更多的是要采用行业基础标准及企业自己制定的企业标准。3. 层次恰当的原则 从一定范围内的若干个标准中,提取共性特征并制定成共性标准。然后将此共性标准安排在标准体系内的被提取的 若干个标准之上,这种提取出来的共性标准构成标准体系中的一个层次。列入标准明细表内的每一项标准 都应安排在恰当的层次上。基础标准 应尽量安排在 较高层次上,即尽量扩大其通用范围以利于一定范围内的统一。 应注意同一标准不要同时列入二个以上体系或子体系内,以避免同一标准由两个或以上部门重复制修订。 4. 划分清楚的原则

5、标准体系表内的子体系或子子体系的划分,主要应按行业、专业或门类等经济活动性质的同一性,而不是按行政系统的管辖范围而划分。二、 企业标准体系表层次结构图 在最近有关部门研究的课题资料中,提出了图4-2所表达的企业标准体系表层次结构图,它与传统的企业标准体系组成形式有一些差异,本书对此也作出部分内容的介绍。 (也就是GB/T13017-2008的要求) (一) 企业标准体系表的结构形式 企业标准体系表可按层次结构、功能归口型结构或序列结构的形式列出;前二者适用于综合性或全局性管理,后者适用于以产品或服务、某专项或局部工作为中心的管理。前二者是基础,后者是建立在前二者的基础上对前二者的补充;对某产品

6、、服务或过程可根据其生命历程用“序列结构”形式列出。本章仅对层次结构作一介绍。(二) 层次结构一般要求 1. 图4-2中的“方针目标(包括定位概念)”、“法律法规”、“基础标准”是建立企业标准体系的依据,“基础标准”包括作为第1层的全国通用综合性基础标准和作为第2层的行业基础标准。“基础标准(企)”位于企业标准体系的第一层,是本企业采用、实施的国家或行业基础标准; 2. 图4-2中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位于第二层,这两个子体系间的连线表示二者之间的交互制约作用; 3. 图4-2中的工作标准应同时实施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中的相应规定,是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共同指导和制约下的下层标准。4. 这种企业标准

7、体系表层次结构图是一般框架式的总体要求, 还需要更细致的结构内容给予说明。具体企业标准体系可根据企业需求采用不同的企业标准体系结构形式,但不应违反GB/T 13017的原则要求。 5. 不同的企业标准体系结构形式可归纳为以下几种:对于在企业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实施企业工程/集成的企业,可考虑采用图4-3的集成模式的结构图;对于暂不能全面实施企业工程/集成管理且层次结构关系相对较为简单的企业,还可采用图4-4所示的板块模式结构图或图4-5所示的简易模式结构图。特别是简易模式结构图与2003版GB/T15497、GB/T15498的要求完全是一致的。三、企业标准体系表之结构图 (一) 集成模式企业标准

8、体系结构图1. 设置原则体系结构图中方框设置的主要依据:)ISO/IEC 15288:2002中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ISO发布的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结合国情:企业功能部门的设置、生产制造过程的实际情况。2. 结构关系企业标准体系结构图采用层次结构,然后,再对层次内容予以细化。该图由3个层次组成,分别为: 第一层为基础标准;为了突出企业工程/集成标准体系对技术标准体系和管理标准体系的密切指导和制约关系,在基础标准中着重列出. 第二层为企业技术标准体系和企业管理标准体系。企业工程/集成标准体系与第二层关系:企业技术标准体系和管理标准体系在企业工程/集成思想的指导下完成,同时,技术标

9、准体系和管理标准体系直接继承和采用企业工程/集成标准体系中的标准,并依据相应原则和要求制定企业标准; 第三层为企业工作标准体系。 3. 适用范围 集成模式企业标准体系结构图适用于大多数工业企业,对于服务性企业、其他非盈利的组织机构以及工程项目的标准体系表结构图,也可参照采用。 1:带下划线的方框,仅表示标准体系的标题,而不是具体的标准; 2:每一个方框都有一个层次或序列编号;(编号方法见GB/T13016-1991及GB/T 20529) 3:图中的省略号“”表示此处还可扩充其他标准,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而定; 4:图中分别列出了“电子商务”和“物流”两个系统,但两者有所交叉; 5:图中技术标准体

10、系中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信息技术、信息安全”及管理标准体系中的“能源、信息化、信息安全、标准化”跨功能部门及生命周期阶段,单独列出; 6:图中的“基础标准”包括全国通用综合性基础标准和行业基础标准,参见附录D; 7:图中“基础标准(企)” 是企业所采用、实施的基础标准,其他基础标准包括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信息安全管理、计量管理、IT服务管理等企业采纳的管理体系标准,以及其他企业采纳或实施的基础标准。 图4-3 集成模式企业标准体系结构图(二)板块模式企业标准体系结构图 板块设置的主要依据 a)采用了功能归口型结构和层次结构相结合的表达形式。由“企业基础管理”板块、“

11、资源管理”板块、“产品实现或服务提供”板块和“检查改进”板块组成,形成四大类功能分别归口的结构;分别涵盖了所需要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以及相应所需要的工作标准; b) GB/T 19004质量管理体系 业绩改进指南为质量管理体系更宽 范围的目标提供了: 1) 除了有效性,还特别关注持续改进组织的总体业绩与效率; 2) 提供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图所表达的“四大板块”表达方式; 3) 对“资源管理”划分为七种类型的资源; 4)结合国情:ISO 9000等企业管理体系在我国的推广和普遍应用。 结构关系层次关系 a) 以企业的方针、目标,法律法规及上层基础标准为第1层次的标准,在此指导下,建

12、立企业标准体系; b) 第2层的每一个板块,又按功能归口设置若干个板块组成方框,每个板块组成方框分别由细分的方框组成。这些方框分别由相应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组成;c) 带下划线的文字,表示“标题”之意,而不含标准明细内容 d) 工作标准分别由“决策层”、“管理层”和“操作层”各岗位的具体的工作标准组成,四个板块都为企业所通用,不能删除其中任何一个板块,但对板块内所包含的各层次要素,则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裁剪或做新的组合。 适用范围 板块模式企业标准体系结构图特别适用于对“过程管理”有一定理解或曾建立、实施过“质量管理体系”的企业或组织,无论其产品是软件、硬件、流程性材料或服务。 注

13、1:带下划线的文字,表示“标题”之意,而不含标准明细内容; 注2:在企业标准体系中,阴影方框代表技术标准,斜体字方框表示工作标准,其余是管理标准; 注3:图中的结构图方框设置仅作示例用; 注4:“基础标准”包括全国通用综合性基础标准和行业基础标准; 注5:“基础标准(企)”是企业所采用、实施的基础标准。 图4-4 板块模式企业标准体系结构图(三)简易模式企业标准体系结构图 1. 设置原则 简易模式企业标准体系结构图设置的主要依据: 1)本资料图4-2企业标准体系表层次结构图、GB/T 15497-2003及GB/T 15498-2003; 2)简单易行、循序渐进、结合实际、方便实施; 3)结合

14、国情:我国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尚需不断完善。 2. 结构关系 简易模式企业标准体系结构图见图4-5,其中: 将图4-2中的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方框直接展开; 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分别由两个层次表达,即基础标准和其他专业标准; 工作标准体系中除列出“决策层”决策人员的工作标准和“通用工作标准”外,将“管理层”和“操作层”的具体管理岗位和操作岗位 重新整合, 按照企业的实际管理机构, 即按照管理部门 和企业的基层单位为基础,分列出主要的工作标准方框; 企业应根据实际对结构图中所列出的方框进行分析,进行相应的裁剪或做新的组合。 3. 适用范围 简易模

15、式企业标准体系结构图适用于标准数量较少、标准的层次结构关系较为简单的中小型企业。尚未全面建立、实施信息化的企业可以此为基础,逐步改进完善企业标准体系向更高阶段发展。 (四) 三种模式结构图的说明 1. 图4-5是与GB/T15497、GB/T15498所要求的企业标准体系结构图基本一致的,只是把技术标准体系、和管理标准体系的展开图,直接集中到了一起表达。 2. 而工作标准体系则是将原来GB/T15498中给出的三个大类别(决策层人员、管理层人员、操作层人员)的结构图,演变为和组织实际机构相一致的表达形式,三个大类别仍然保持,但又尊重了企业的机构划分,如此更有利于企业实际应用。 3. 图4-3、

16、图4-4 则是当前我国有关标准化研究部门新研究出的新的结构图,特供学习参考。在不久的将来,以上三种模式在我国企业中应是一种同时并存的局面。() 四、 企业类别的划分和剪裁原理 我国企业现阶段的划分可以包括: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农业企业、运输企业、建筑企业、金融企业、服务性企业和其他组织机构等,在建立企业标准体系时均可分别选用不同的企业标准体系结构图。在编制企业标准体系结构图时,可根据企业情况按照裁剪原则对结构图进行相应的裁剪。 (一)工业企业 1. 传统工业企业 企业产品(服务)标准化。不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企业,可根据实际需要参照本标准中的内容,暂时不考虑信息化集成标准内容(包括企业集成的概

17、念、概念表达、数据标准、流程、企业信息系统、语言以及信息安全标准等),其他内容基本适用。此类企业应建立以产品标准为核心的企业标准体系,企业标准体系的目标主要是消灭无标生产。企业可依据企业的实际需求,选用其中任何一种企业标准体系结构图,并根据需要对结构图中的方框做相应的裁剪。 2. 实施管理体系的企业 企业管理流程标准化。 对于实施企业管理体系的 企业,不仅要满足产品标准为核心的标准化,还应为配合企业管理体系的实施,建立管理过程和业务流程的标准化。企业应根据本企业的实际需求,采用集成模式或板块模式的任意一种结构图,并根据需要对结构图中的方框做相应的裁剪。 3. 实施企业集成的企业 企业集成的标准

18、化。适用于在实施了ISO 9000质量管理、ISO 14000环境管理等企业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正在开展信息化建设、实施企业集成的企业。这类企业一般地理上分布在各地,信息系统异质异构,业务范围和领域很广,信息系统和数据格式也不统一。这类企业代表中国企业的高水平,其标准体系应在满足产品标准化、管理过程标准化的基础上,建立企业工程 / 集成标准体系,从而为实现数据共享、信息集成、应用系统集成、业务流程协同建设好标准化的基础,最终实现广泛的企业集成。企业可参见集成模式企业标准体系结构图,并根据需要对结构图中的方框做相应的裁剪。 (二) 其他企业和组织机构 对于除工业企业之外的其他商业企业、农业企业、运

19、输企业、建筑企业、金融企业、服务性企业和其他组织机构等,均可比照以上工业企业所划分的三种类型分别选用不同的企业标准体系结构图,并根据需要对结构图中的方框做相应的裁剪。 (三)工程项目 随着我国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政府部门也需要建立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来对政府信息化建设做规划、指导和技术支撑,搭建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对于电子政务工程项目,企业应参考集成模式企业标准体系结构图,并根据需要对结构图中的方框做相应的裁剪。 (四)结构图的裁剪 1. 结构图裁剪原则 企业标准体系结构图中的组成方框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做相应的裁剪(包含裁减和增补)。标准中提供的标准体系结构图是为企业建立企业标准体系而提供的标

20、准化参考模型,为企业建立本企业具体的标准体系结构图提供借鉴和参考。 2. 标准内容的裁剪 以上介绍的结构图中的内容基本涵盖了企业、产品(服务)、企业管理体系、企业工程/集成的全生命周期的各个方面。各类企业需要根据其自身情况和需求对标准的参考结构图中的相应组成方框做相应的裁剪,并应符合GB/T 13016的要求。五、 企业标准体系表之标准明细表(一) 标准体系表之标准明细表的一般格式如下所示表4-1 (层次或序列编号)标准明细表序号 标准代号和编码 标准名称 宜订级别 实施日期 采用或对应的国际国外标准号及采用关系 评审意见 被代替标准号或作废 备注 表4-1中的“标准代号和编码”系对应于现有标

21、准,而“宜订级别”则对应于尚未制订的标准;对现有标准也可同时标出“标准代号和编码”和“宜订级别”,表示拟将现有级别改成宜订级别。表4-1中的“评审意见”表示对标准应在一定期限内(比如,3年或5年)进行评审,以确定该标准是否继续有效、需要修订或作废,并提出实施意见,审核的结果用“评审意见”表示(对国标或行标可提出建议)。 (二) 为适应企业的统计查找等需求,企业标准体系明细表一般并不需要表4-1那样复杂,企业事实证明许多内容并不需要在明细表中一一注明,个别需要说明的可以在“备注”中分别注明。因此企业实际建立标准明细表时大部分使用的是下表所示的标准明细简表格式。 表4-2 (层次或序列编号)标准明

22、细简表 序号 标准代号和编码 标准名称 备注 综上所述,企业标准体系表是表达企业标准体系概念的模型,是策划、分析、设计、建立、实施、评估企业标准体系的重要方法和工具,企业标准体系表由企业标准体系结构图(或方框图)和企业标准体系标准明细表组成。两者互相配套,缺一不可。企业标准体系表的编制是建立企业标准体系的基础工作。第二节 技术标准体系概述一、 技 术 标 准 范 围 及技术标准体系结构形式 (一) 技术标准范围 技术标准是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技术标准体系是企业标准体系中的技术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 1. “技术事项”在标准化法实施条例中是指: (1

23、)工业产品的品种规格、质量等级或者安全卫生要求; (2)工业产品的设计、生产、试验检验、包装储存、运输、使 用的方法或者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卫生要求; (3)有关环境保护的各项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4)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验收的技术要求和方法; (5)有关工业生产、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制图方法、互换配合要求; (6)农业(含林业、牧业、渔业,下同)产品(含种子、种苗、种畜、种禽,下同)的品种、规格、 质量、等级、 检验、包装、储存、运输以及生产技术、管理技术的要求; (7)信息、能源、资源、交通运输的技术要求。2. 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除了明确企业可对上述

24、七个对象制定技术标准外,还规定:工艺、工装、半成品和方法 也应制定企业技术标准。可以说,技术标准的制定范围应主要在以上八方面。 (二) 技术标准体系结构形式 GB/T15497-2003推荐的层次结构的技术标准体系结构形式和 GB/T13017-2008 推荐的第三种模式,见下图所示。二、技术标准的重要性和目的性(一)技术标准提供技术支撑并融入全球化. 技术标准是调控经济行为的重要技术手段同时作为重要技术支撑的技术标准,能够影响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进程;作为生产和贸易的基本技术规范,技术标准也是衡量新型工业化指标的重要依据;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的高低要通过产品标准的性能指标反映;经济效益的好坏与

25、企业标准化程度和水平密切相关;资源消耗的降低可以通过 技术标准中 相关技术指标的限量 来实现;造成环境污染的有毒物质排放也需要技术标准的环保指标加以限制。 2. 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将逐步融入全球化,WTO 各成员国之间也以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构成的“技术性壁垒”代替关税壁垒,从而合法地成为更加隐蔽的贸易保护措施,国际市场竞争也已从传统的质量竞争、价格竞争、服务竞争、品牌竞争,产生出了更为激烈的标准竞争。带有浓厚计划经济色彩的现行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已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对标准化工作的新要求。为适应新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加速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26、构建适应世界发展结合中国国情的技术标准体系已刻不容缓。(二) 以“产品标准”为例说明目的性 产品标准是对产品结构、规格、质量和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它可以规定一个产品或同一系列产品应满足的要求,以确定其对用途适应性的标准。 产品标准在企业内是生产活动的主要依据,在企业外则是表示产品质量的水平和尺度,是用户验收、使用、维护、贸易洽谈 和 质量仲裁等的技术依据。产品标准可分为产品出厂标准和产品“内控标准”两类。 1制定产品标准的目的: 生产依据;判定准则;反映市场(顾客)需求.此三项功能都是必不可少,但第三项是本质所在,基本功能和根本目的. 因为:如不能正确反映市场(顾客)需求,生产越多积压越多

27、,浪费越大;产品即使合格也毫无价值.产品标准一定要为市场服务 很多年前某部门出口纺织产品,由于不分品种,不管用途,也不论价格,统统采用同一质量标准,出现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出口到阿拉伯地区的裹尸布与出口到欧美地区的高档装饰布都要考核日晒牢度;出口到日本的小孩尿布与出口到美国的高档衬衣布同样考核缩水率和撕裂牢度.而客户真正关心的是窗帘布的鲜艳度和色牢度,尿布的柔软性等等,生产厂家反而没有提出相应的质量标准。按照市场经济的观点,企业应根据最终用途制订产品的质量标准,而不应以产品的品名或类别给以所谓“统一的标准”。(三) 以“安全技术标准”为例说明重要性 从重庆“12.23”特大井喷事故不难看

28、出,安全生产与技术标准的关系是何等的重要。技术标准本来是为安全生产作保障的,但如果标准偏离了科学的轨道,不能及时地根据科技的发展和已经变化了的实际情况,积极跟进并及时修订,将会带来多么惨痛的代价。三、 技术标准编写要点(一 )企业技术标准的表现形式 a)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标准 包括企业所采用和贯彻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本企业制定的技术标准。 b)企业技术标准的表现形式可以是纸张、计算机磁盘光盘或其他电子媒体照片标准样品或它们的组合. c) 企业技术标准的存在形式可以是标准、规范、规程、守则、操作卡、作业指导书等。(二)技术标准的结构格式 a) 企业技术标准需要企业自行编写的仅是一部分

29、。这些标准,包括企业产品标准文本的结构和格式可参考GB/T 1.1的规定。 b)在企业现实中往往允许保留了一些企业长期以来习惯作法。这是因为对企业而言,只因格式的原因,统统推到重来并不是好办法,可以稍加完善继续使用,在今后有计划地逐步更新。 c) 企业普遍应用的规程 规范、守则、操作卡、作业指导书等,都应该收集到企业技术标准体系中来,但不是简单的凑到一起,而要经过“简化统一协调优化”。这项工作是企业建立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重要内容。 ) 如果企业愿意一开始就拿出大量的人力、财力将所有的技术标准统统格式化,也不是不可以的。(三) 技术标准的前言、封面 a)可参照GB/T 1.1的规定,特别是企业技

30、术标准的封面的格式、尺寸、字体、字号,建议采用GB/T 1.1中图H.3地方标准封面格式的规定。 b) 前言不应包含要求、图和表。应: 说明标准代替或废除的全部或部分其它文件 说明标准与前一版相比的重大技术变化; 给出本标准提出、批准、归口、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给出本标准历次版本发布情况,如无代替标准则无此内容。 c) 根据企业的经验,可以: 给每个技术标准一个单独的封面和前言; 也可把企业自编的全部技术标准汇编到一起,给一个统一的总封面和前言; 还可以给技术标准分类别编制的分册,分别给出各自的封面和前言。 d) 案例给出的前言的参考样式,只适合于技术标准单独成册时应用。如果在分册或

31、汇编中,则不适用。因为标准很多,不可能起草单位、主要起草人都是一样的。 e) 建议在分册或汇编中,可将起草单位、主要起草人这一部分内容单独加在每个标准的附录中,而在总的前言中不再体现这一部分内容。也可以在总的前言中将各标准的起草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分别列出。 f) 在技术标准分册或汇编中还应给出技术标准的目次(目录)。(四)协调统一企业的技术规程规范是技 术 标 准 的 重 点 1. 企业普遍应用的规程、规范、守则、操作卡、作业指导书等,都是技术标准的基础资料,建立体系时,并不是把这些文件资料简单地汇集或堆积到一起,而一定要经过 “简化、统一、协调、优化”的筛选,把那些符合标准要求的 留下或修改采

32、用,并将之收集到体系中来;而那些经过“协商一致”认为是多余的、重复的、甚至是不切合实际的、相互矛盾的文件资料统统要删掉剔除,不允许混入新的标准体系文件里。 这恰恰是“协商一致”这个过程的主要内容,随后再 “由公认机构批准”发布。这项工作是 企业建立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重要内容。 2. 根据企业实际经验,对一些老的技术标准而言,重点突出的是技术要求应准确、严格,技术标准应适应市场变化和顾客需求的内涵,而没有必要在统一技术标准的格式问题上争执高下、过分计较。当然新编写的标准,特别是需要备案的“产品标准”一开始就应满足GB/T 1.1对标准格式的要求,不应以后再翻过来重新调整格式。四、 组成技术标准体

33、系的十七大类具体标准要求 按照GBT15497企业标准体系 技术标准体系的要求,组成技术标准体系的标准有以下十七大类具体标准,如图4-6 技术标准体系结构形式所画出的十七个方框。这“十七大类”的分类 是相对而言的,就全国各企业而言,“十七大类”是可以涵盖任何企业的技术事项的,就某一个企业来说,则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剪裁”。 对这些标准的具体要求详见本课件附录。第三节 管理标准体系概述一、 管理标准化的发展沿革 (一) 逐步实现管理标准化 标准化脱颖于技术科学,汇流于现代管理,是一门综合学科。19世纪后期,由于生产规模扩大,技术不断发展,传统的管理方法已不能适应生产的发展需要。1911

34、年美国工程师泰勒提出了以标准化为基础的科学管理方法,为企业各项管理实现标准化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后来美国人福特组织汽车流水生产线,实现生产工艺和生产组织的标准化;日本三菱电机公司,早在1924年就已规定了“采购标准”。这时期出现了企业管理标准化雏形。二战后,生产社会化程度更加提高,分工协作、市场竞争对标准化提出更高要求,欧美、德国、日本一些企业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事项都纳入了企业管理标准化的轨道。 (二)企业管理出效益 我国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真正开展企业管理标准化工作,还是始于20世纪70 年代末80年代初,一些企业开始制定管理标准,取得较好效果。1986年国发71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强工业企业

35、管理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企业要逐步建立起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化系统”,把管理标准化提到了新高度,在全国出现崭新的发展局面。原国家技术监督局 1990年8月24日颁布的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使得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有了统一的依据。1995年发布第一套企业标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2003年发布第二套企业标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我国企业发展历史告诉我们:“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已是不争的事实。 二、管理标准体系 的结构形式(一) 管理标准体系的结构形式管理标准是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管理标准体系是企业标准体系中的管理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

36、科学的有机整体。 GB/T15498 推荐的管理标准体系的结构形式和 GB/T13017-2008 推荐的第三种模式,见下图所示。 管理标准体系的结构形式 管理标准体系与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比(二) 管理标准与技术标准的对应关系所有的技术标准都需要通过相关的管理标准控制落实,所以在技术标准体系结构图中的所有要素,在管理标准体系结构图中都有相对应的管理标准。只是与技术标准中的“产品标准”、“半成品标准”、“工艺标准”相对应的管理标准是“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而已。但管理标准未必都有一一相对应的技术标准。例如管理标准体系中“经营综合管理标准”的大多数标准:“方针目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成

37、本定额管理”、“营销管理”、“合同管理”等以及“创新管理”所对应的主要是“管理事项”,如果非要找出“技术事项”也不是绝对找不到,但难免有些牵强附会。三、 管理标准编写要点(一)管理标准编写原则1.管理标准体系包括企业所执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本企业制定的管理标准。. 管理标准通常描述跨职能的活动,突出的是对某事管理的程序,回答办理此事时,各职能部门如何协调,以及明确“5W1H”的问题。.在这里的“5W1H”中的“由谁干”,一般指的不是个人应是某个部门。如果非常小的企业几乎无所谓职能部门则另当别论。. 管理标准一般不应显示对技术的具体要求,那是技术标准的内容,二者不宜混淆。管理标准也

38、不宜强调对某个岗位的具体要求,那是工作标准的内容,二者不宜混淆。. 企业现实中,有些管理标准、规章制度往往同时混有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的内容,在刚开始建立企业标准体系时,不妨看以何为主先收入技术或管理标准体系表中,随着以后对标准的不断改进再逐步摘开归类。(二) 管理标准的格式.管理标准的格式参照GB/T 1.1的规定。. 当管理标准作为其他体系的部分时可采用相应的体系的格式,但不应影响标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在一个企业内所有的管理标准格式应一致。. 企业管理标准的编写顺序可参照GB/T 1.1的规定。通常可按如下顺序:前言、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职责、管理内容与方法、报告和记录,必要时可增加附录

39、。. 规范性引用文件为可选要素,可采用,也可不采用。若采用不应违背GB/T 1.1的本意。3 )管理活动的内容与方法 a) 应详细规定该管理活动 所涉及的 全部内容和应达到的要求,采取的措施和方法;b) 逐步列出开展此项活动的细节,明确输入、转换的各环节和输出的内容。其中包括物资、人员、信息和环境等方面应具备的条件,与其他活动接口处的协调措施;c) 明确每个过程中各项工作由谁干、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何时干、何地干、怎么干,以及为达到要求应如何进行控制,并注明需要注意的任何例外或特殊情况。必要时可辅以程序或流程图;d) 内容复杂的管理标准,当条的层次大多时可根据管理活动的特点或类别分别列出若干

40、章,分别表述;e) 管理要求应尽可能量化,不能量化的要求应用可比较的特性表述。4) 汇编 管理标准 注意事项 企业管理标准的编写顺序通常是对大型企业而言如果是一个小型企业就不一定非要这样。例如,企业可能需要制定几十个至几百个管理标准,有些内容比较单一,所以,封面、目次、前言、规范性引用文件可以不强求,名称、范围、职责、管理内容与方法都应体现。有的企业管理标准,并不象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那样正规,几张甚至一张内容就可以形成一个管理标准,而这些标准往往又不是一个标准单独存在,整个管理标准装订成一册或几册的形式在企业中最常见,也是最实际的经验。需要提醒的是,将管理标准汇编印刷成不能拆解的书本

41、是不宜提倡的,因为这些管理标准,随着企业管理内容和时间的变化,需要不断审核、修改。因此管理标准汇编应该以活页可拆为宜,一旦某个标准需要修改,即可以直接换页,并不影响整体效果。四、 特别需要我国企业重视 的几类管理标准的 背景以下介绍在我国管理方面比较后进的几个 管理体系, 以期引起我国企业的重视。 这些管理标准是企业原本应给予重视,但普遍重视不够的内容。企业和有关部门如果对这些体系的标准,仍然持可有可无的态度,将会付出惨重的历史代价。(一) “能源管理标准”的背景资料 能源科学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最经济合理并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能源资源。或者说能源管理就是要按照科学规律对能源的生产、分配、转换和消费

42、,这一生产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以保证有限的能源发挥更大的使用。企业对能源的管理,包括能源计划、供应、计量、定额统计和奖惩等方面的管理工作。2005年6月29日人民日报报道: 胡锦涛主席 在 中共中央政治局 第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面做好能源资源工作,优先抓好节约能源资源提出八条要求第七条是:要建立健全节约能源资源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认真实施有关法律,加大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制定和实施强制性标准,推动生产、建筑、交通等方面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近期启动了2008-2010年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标准发展规划,一是健全和完善我国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标准体系,二是修制定

43、一批节能减排重要标准。例如:组织制定粗钢、水泥、烧碱、火电、铝等22项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36项节水、节材、废弃产品回收与再利用等标准。这些标准都要在2008年底以前完成。(二) “安全管理标准”的背景资料 生产现场安全管理 研究对象是人、机器、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创造安全条件。 1)现场安全的标准一方面要求机器设备本身要达到设备标准、安全标准,另一方面还要操作机器的人按标准化要求作业。 生产现场管理不仅要研究人与机之间的关系,还要研究人与环境的关系,机与环境的关系,以创造安全条件。生产场所有各种各样的环境条件,例如高温、振动、噪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工作地的状况等。

44、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人的健康。生产现场安全管理的目标,是要将这些因素控制在规定的标准范围之内,使环境条件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要求,从而使操作者感到舒适和安全。)强化安全管理的 紧迫性 据统计,每生产100吨煤炭的死亡人数,中国是美国的100倍,中国生产世界煤炭的30%, 但煤矿事故的死亡人数却占到70%。面对这种现象,国家安全生产委员会认真拿出许多对策,这已是刻不容缓的需要,也必将产生明显的效果。 飞行安全的“法恩法则”认为:一起重大的飞行安全事故背后有29个事故征兆,每个征兆背后有300个事故苗头,每个苗头背后有1000个事故隐患。许多事故的发生正是一连串“漏洞”酿成的, “法恩法则”的实质是指明

45、了责任缺失. 再严厉的 “问责制”都是事后追惩,“毖后”固然重要,“惩前” 更是根本,二者结合防患于未然,才是治本之策。(三) “职业健康管理标准”的背景资料 在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企业在职业健康安全工作中的地位发生变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在政府产业主管部门直接管理、具体指挥下 执行其生产并 履行其 职业健康安全责任,是产业主管部门指令的执行单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在享有生产经营自主权的同时,也要独立承担职业危害带来的风险,独立承担安全生产的责任和义务,成为职业健康安全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建立自主安全管理机制,即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机制。 OHSAS

46、 18001 以英国 标准 BS 8800 为基础,并 参照了ISO 14001 的模式,它与 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 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具有相同的管理体系原理。该标准共有六个要素组成,其中 “总要求”并不是实际运行要素, 因此 运行中主要是后面的 5个要素,正如模式图所绘制的 5个平行四边形 :职业健康 安全方针; 策划; 实施和运行; 检查和纠正措施; 管理评审。ISO14001管理的是环境影响因素, 而 OHSMS 管理的则是安全卫生风险. 上述各项内容要素对OHSMS都是必要的,但各要素应用的方式和程度取决于组织的规模、活动的性质、危害种类和运行条件等因素。

47、 OHSMS的运行,从上述第1个要素(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开始,逐项进行直到第5个要素(管理评审),就完成了一次循环。第二次循环的初始状态评审将确定一个新的高于第一次循环的起点线,而第三次循环的起点线又高于第二次的 逐次提高,持续改进。(四) “环境管理标准”的背景资料 GB/ T 24001环境管理体系 规范及使用指南规定的环境管理手册、 程序文件是 管理标准 的一种形式,企业按照 GB/ T24001的规定建立形成文件的 环境管理 体系,应充分利用已有的企业管理标准, 并将其环境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纳入企业管理标准体系。 为避免或减少有害的环境影响,组织应从产品开发、资源利用、生产活动 直到废

48、弃物回收选用等各个环节,采取 控制污染和有利利用资源的各种可行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措施。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环保实践五、 组成管理标准体系的十八大类具体标准要求按照GBT15498企业标准体系 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的要求,组成管理标准体系的标准有以下十八大类具体标准,如图4-7 管理标准体系结构形式所画出的十八个方框。这“十八大类”的分类是相对而言的,就全国各企业而言,“十八大类”是可以涵盖任何企业的管理事项的。就某一个企业来说,则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剪裁”。对这些标准的具体要求见本课件附录。第四节 工作标准体系概述 工作标准是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工作标

49、准体系是企业标准体系中的工作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 工作事项主要指在执行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时与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的工作岗位的职责、权限、基本技能、工作内容、要求和方法、检查、监督与考核,以及相关记录表格等有关的重复性事物概念。工作标准的目的是通过责、权、利的一致以及岗位工作规范化进而保证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有效实施。工作标准的内容远远超出了企业通常的“岗位职责”。一、 工作标准体系结构图 1. GB/T15498推荐的工作标准体系结构形式见下图 2. 工作标准体系结构形式图 与企业实际的组织机 构的转换GB/T15498标准条的图2给出了工作标准体系结构形式图。图中将企业全体人

50、员分为三个层次:决策层、管理层和操作层,这是按照企业管理一般分类划分的。而企业现实的组织机构与此并不一一对应,往往是按机关处室和生产车间来划分。在企业建立工作标准体系时,喜欢沿用既有的组织机构来编制工作标准明细表,是很有必要并应予以支持的。因为这有利于标准的制定、实施、操作和考核。有的单位认为这样分类有悖于标准的要求,其实不然。标准给出的工作标准体系结构形式图反映的是抽象的整体结构,当然不能使用反映各种不同企业的组织机构来划分,相反各种不同企业的组织机构倒可以顺应体系结构形式。 工作标准体系的结构形式 工作标准 决策层工作标准 管理层工作标准 操作人员工作标准 管理人员 操作人员 通用工作标准

51、 通用工作标准 最高 决策 决策 层 中层 一般 特殊 一般 者 人员 管理 管理 过程 操作 工作 工作 人员 人员 操作 人员 标准 标准 工作 工作 人员 (岗位) 标准 标准 工作 工作 标准 标准 二.工作标准的编制要点(一)制定各职务各岗位工作标准得注意点 1) 最高决策者及决策层其他管理人员,每个职务都应制定明确的职责和权限; 2) 中层管理人员,正职和副职的职责和权限都需要定; 3) 部门工作标准可用部门正职管理人员的工作标准替; 4) 一般管理人员工作标准应按岗位制定,其职责、权限体现在工作标准中,不按现实分工制定; 5) 应为操作人员制定企业员工必须遵从的通用的工作标准;

52、6) 对特殊工序过程的操作人员,可对特殊工种、特殊任务制定相应的具体的工作标准; 7) 操作人员的职责权限应体现在具体的岗位工作标准中,应按工种制定。服务人员在操作人员范畴,服务人员的工作标准应包括服务规范和服务提供规范的要求。(二) 工作内容与要求工作内容与要求一般包括: 1) 明确该岗位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应承担的工作目标; 2) 最高决策者的工作内容,主要是确立企业的方针目标,围绕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企业目标的内部环境而作出决策、提供资源、监督实施、评价体系、持续改进等;决策层人员的工作内容应由最高决策者确定,相互之间不宜交叉,各负其责,协调接口,互相支持; 3) 管理人

53、员的工作内容应注意尽量避免交叉,明确接口,工作内容应由主管管理者确定,对管理人员应侧重于效率和服务的要求; 4) 对岗位的工作应偏重于质量要求,也包括数量和时间方面的要求,能够定量的要求尽可能定量化。凡能规定定额的岗位,均应制定定额,包括时间消耗定额、物资消耗定额等; 5) 对特殊工序过程工作岗位,例如焊接工、探伤工、锅炉工等的作业要求,应参照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规定制定; 6) 对每个岗位按作业顺序列出工作(作业)的细节,明确输入、转换的各环节和输出的内容,其中包括物资、人员、信息和环境等方面应具备的条件,并与其他工作(作业)接口处相互协调。应明确每个环节转换过程中各项因素,以及要达到的要求,

54、说明需要注意的任何例外或特殊情况,必要时辅以程序或流程图; 7) 企业可运用工业工程制定工作(作业)标准的方法.第五节 企业标准体系自我评价和社会确认 GB/T19273-2003企业标准体系 评价与改进主要描述了,当企业建立标准体系中除了分别建立起技术、管理、和工作标准子体系的标准文件后,还应做出的其他工作。主要包括对这套企业标准文件建立和实施标准的评价,以及持续改进的要求。一、自我评价与社会确认 1)企业自我评价是第一方审核,是一种参照某管理体系要求或某种优秀模式对企业的活动和结果所进行的全面和系统的评审。 2) 企业标准体系自我评价的根本思想是:通过对过程的评价来测量企业标准体系的运行情

55、况,寻求 过程改进的机会 以改进 企业标准体系。对过程的评价包括:识别过程的优点和缺点,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指导组织确定企业标准体系的完善程度并识别改进的区域,帮助组织确定向何处投入改进资源。3)为什么企业要申请对标准体系进行社会确认? 确认是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特定的预期用途或应用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企业标准体系水平确认,一般是请有资质的组织和专家依据企业标准体系 评价与改进要求 对 企业进行第三方评价,以判定企业建立和实施的标准体系以及相关联的标准化工作是否满足企业预定要求的客观证明活动。通过对标准体系的确认,企业可以发现和找出在生产、经营和管理各项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并通过制定纠正措施

56、和持续改进达到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的目的。4)内部评价与外部确认的关系 企业应以内部评价为主,争取社会认可,评价与确认相结合。 内部评价不同于外部评价、确认,它是按照评价的基本要求和企业的自身特点,由企业自己组织策划和实施评价。而外部评价和确认,是经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评价机构,按照规定的组织程序 和要求对企业进行的评价和确认。虽然内部评价和经标准化主管部门认可的评价机构的评价、确认两者有相同之处,但也存在着较大差异。 内部评价是企业建造自我完善平台的十分必要的一种机制,但仅靠内部评价后,尚不能得到社会认可,因此作为企业日常工作应以内部评价为主,适时应作外部确认。 二、企业评价和确认 的条件

57、 (一)开展标准体系自我评价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 企业建立起了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要求的标准体系,并在标准体系文件批准发布后,有效实施在三个月以上; (2) 企业应设有专职或兼职的标准化管理机构和人员以及明确的标准化职能; (3) 企业全体员工应经过标准化专业知识培训,熟悉企业方针、目标和本部门、本岗位的职责、权限; (4) 企业最高管理者和中层以上管理者,应熟悉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掌握企业标准体系文件的有关内容; (5) 成立了由最高管理者代表领导的标准体系自我评价小组,并制定了较完整的评价计划。 (二)企业申请确认de条件? 经标准化主管部门认可的评价机构确认,实行企

58、业自愿申请的原则,申请企业应符合下列条件: (1) 应具有法人资格。 (2) 企业标准体系文件齐全,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满足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要求,文件发布后,实施应在六个月以上并能有效运行。 (3) 生产的所有产品必须有合法的标准,并有国家认可的检验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 (4) 采用国际标准的产品,必须经过标准化主管部门确认或取得采标标志证书。 (5) 企业应设有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要求的标准化机构和人员并有明确的标准化职责。 (三) 体系确认的否决条件 GB/T19273-2003中给出了三条标准体系确认的否决条件: a)企业未建立和运行有效的 企业标准体系,产品标准覆盖率未达到10

59、0%,进行无标生产或产品不能满足国家、行业或地方强制性标准的。 b)企业 三年内 发生重大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环境管理等事故,而受到国家、地 方通报或处分的。通报包括 国家或地方行政管理 部门在新闻媒体上的批评和曝光者。 c)国家或地方质量监督部门抽查产品质量未达到产品标准要求的.两年连续 两次 抽查不合格的。 以上凡有其中一项者,均不得申请企业标准体系的社会确认。 三、企业标准体系确认后的处置? a) 经确认评定 专家组 评价、确认后,确认专家组应根据评分的最后结果,向 企业 提供 正式的评价、确认报告。 b) 确认合格的,由标准化 主管部门 认可的、独立的、公正的评价机构向企业颁

60、发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统一印制、盖章的企业标准体系确认证书(试点中改为标准化良好行为证书), 同时向社会公告;对确认不合格的企业,确认组织应提出不合格理由。 c) 合格证书 到期前一个月内(有效期3年),企业可向 原发证单位提出复审申请.复审不合格,标准化主管部门 有权 撤销其证书。 d) 被确认合格的 企业可以 在产品、包装、标签及说明书上明示企业标准体系确认合格标志(未执行) 四、 AAAA制的分数标准如何分配? 1) 基本分数为400分,加上加分为500分。 2) 企业 若没有 评价内容规定的 项目(不包括加分 项目),按满分计算。 3) 分数不足(基280)分为 不合格。 4) (基28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