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点_第1页
把握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点_第2页
把握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点_第3页
把握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点_第4页
把握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把握阅读和写作的结合点兰化一校 王国俊 “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叶圣陶先生的这段论述告诉我们,语文教学的目标乃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对教科书中一些文章的学习,让学生慢慢积累写作文的技巧、方法,反过来,通过自己写文章,体会到迁词造句的技巧,加深了理解构思文章的方法,从而拓宽阅读文章的思路,促进阅读文章的能力。 如何将二者结合起来,使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提高呢? 一、在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中寻找结合点 对词语的理解和积累是阅读文章和写作文的基础

2、。在教学中,灵活利用一些解词方法理解词语,不仅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能使学生在作文中更好地利用词语。 1、描述式解词: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当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时,通过联系上下文,学生似乎明白,但又说不出对这个词的解释,此时老师不要着急要“定义式”的答案,应引导学生采用描述的方式来表达。在学习飞机遇险的时候这一课时,当读到“透过云层,可以看到积雪的山峰层层叠叠,好象波涛汹涌的大海。”时,对“波涛汹涌”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是一个比喻句,学生一时说不出它的词义。这时,我问学生“波涛汹涌”一般是写什么的,学生答曰“是写大海的”;我又问:“它描绘了大海什么样的情景呢?”学生纷纷发言,有一生说

3、:“当来大风时,海面上掀起海浪,从远到近,一浪未平一浪又起,快速地向前翻滚,有时大浪好象是从海面上突然起来,猛烈地向上涌,一浪比一浪高,声音洪大,气势壮观。”他描绘得很形象,其他同学联系上下文也很快地理解了这个词在句中的所指。这样做的好处不仅在于使学生更清晰地理解了这个词、更深刻地理解了文章,而且在解词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组织材料能力,也开阔了他们用词的视野,就像“波涛汹涌”,他们知道它既可以描写大海,也可以表现有类似情景的其他事物,显而易见,这样的训练对学生的作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扩词式解词: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比较抽象的词语,这时,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词来理解它们。

4、学习艰苦的岁月时,学生对“艰苦”不理解,我先让他们用“艰”组词,学生说出了“艰辛、艰难”等;又让他们用“苦”组词,他们说出了“辛苦、痛苦、困苦、苦难”等,接着,让学生联系课文,在上面组好的词中各选一个词来解释“艰苦”,学生很轻松地说出是“艰难困苦”。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不光理解了“艰苦”的意思,在这些意思相近的词语的比较中,学生会意识到用词的准确性,同时在“温故”的过程中,又回味了学过的词语,也为作文积累了更多的词语。通过阅读中的解词,学生掌握了许多意义相近的词,为作文的用词提供了自由选择的余地。 3、造句练习:在作文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学生积累了许多词,但写作文时不会应用,或只会用在词的表层意

5、思的语境中。为克服这方面的困难,在阅读教学中应注意对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进行造句练习,引导他们用该词语造出它在各种语境中的句子。例如,学到“津津有味”这一词时,弄懂它的意思后,我就让学生用它造句。刚开始就是有关吃这一方面的,肯定了他们的造句后,我对学生说:“除了好吃的让你感到有滋有味之外,再就没有什么让你有这种感觉吗?”沉思片刻,有学生说:“王修竹是我班有名的书呆子,当别人耍玩时,她总是在津津有味地看书。”接着就有了“玩得津津有味”等。长期这样训练,就把课文中死的东西变活,学生写作文时就会顺手牵羊,灵活地运用词语。 4、词语的对比练习:在我们的学生作文中,词用得比较“干”,导致文章的味比较“淡”,

6、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对用词技巧的掌握上,在阅读教学中,要寻找这方面的精华,让学生体会。丰碑这一课中,出现了有“愣”这一词的两个句子,它们表现的意思各不相同。学习时,我用幻灯打出“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这两句话,让学生联系课文理解将军两次愣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比较,明白“愣了一下”和“愣住了”虽然中心词相同,但他们表达的意思并不同。在此基础上,我做了深层的点拨,使学生懂得了,同一个词因用法不同,它所表现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作文中修饰性词语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多做这方面的练习,学生就学会体味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提高自己文章的表现力。 在阅读教

7、学中,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灵活的方式加强对词语的理解和应用,不仅能加深对文章理解,而且增强了学生用词的能力,反过来,当学生能自如地运用词语时,也促进了他们阅读的能力和效率。 二、在课文的学习中寻找结合点 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对于成人那样同等重要。”从课文中借鉴写作方法,能极大限度地满足小学生由模仿到创作的心理需要。一方面,例文能把文章写法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另一方面,例文又能帮助学生写作时扩充知识,开拓思路,丰富想象。 1、从课文中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我们学生作文一般是一种直面的描写,但遇到有的题材就显得力不从心。三年级时,有一篇作文是写活动。为了能写得更

8、好,我专门组织了一次拔河比赛,同学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到具体写的时候,学生尽管很努力,还是写不出当时的精彩场面,我也把这个问题留到了学习小足球赛这一课时。板题后就直接布置任务:“请找出直接描写足球比赛场面激烈的句子。”学生读外课文后说一句也没有,我接着问:“没有描写比赛的句子,怎么能看出比赛的激烈呢?”学生先是一愣,然后慢慢醒悟,道出了答案,是从观众的表情和守门员的动作中表现出来的。此时,让学生打开先前的那篇作文和本文对比,学生终于明白:有些东西,当无法正面描写它时,可以避开他本身,用周围其他事物来表现它本身。在他们理解的基础上,我简单地讲了一下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丰富了学生的作文表达方式。

9、在雨中学会了设置悬念的方法、在杏儿熟了中学会了对比的表达方法。在每一篇课文中抓住表达上突出的一点教给学生,长期的积累就会使他们因材施法了。 2、从课文中学习文章的结构方式:一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什么地方重点写,什么地方一笔代过,都将影响着文章的好坏。小学生的作文往往是从头到尾,一马平川,宛如一湾平静的死水,更有甚着是语无伦次。在学习一次科技活动时,读完课文,我问学生:“按这件事发展的顺序来看,可以把它是分为几个阶段?”学生很快说是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三个阶段。接着又问:“哪一阶段用的篇幅最大呢?”学生当然明白是活动中,我又问:“是不是活动中的每一个表演都有详尽的描写呢,为什

10、么这样做呢?”这时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气垫船和飞机的表演最精彩。”有的说“这两种表演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我又问“如果是你写,你要写哪些呢?”学生都说写自己喜欢的、最引人注目的。有了这些铺垫,我很自然地告诉学生,一篇文章首先要有大的框架,然后选择你认为最值得写的内容重点描述,可写可不写的内容最好不要。一类文章有一种结构方式,对于初学作文的小学生,我们以课文为例时时点拨,就能给他们的作文给正确的导向。 3、利用课文改变作文中的陋习:在小学生的作文中,有两个比较难改的习惯,一是过渡词语单调,经常用的就是“然后”,有时一篇文章中会有十个左右;另一个是对话中废话太多。为了改变这种陋习,必须利用一

11、些优秀的课文感染他们。学习课间十分钟时,我让他们找出重点描写的几项活动,接着让他们找联系这几项活动的句子,之后又问他们,这几句话有什么共同点。学生说都有一个表示位置的词语,这时我告诉学生不用“然后”也可以过渡,我们的作文中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一些更自然的过渡句。甚至要求他们放弃“然后”。在一次科技活动等课文中也进行了这方面的练习,当然,学生在这方面的表现也不断丰富了。学习我家还缺啥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告诉同学们,课文中的对话少了很多,根据你的理解,把他们说的话全部加上。同学们干完这项工作后,我让一部分同学读原话,一部分同学读他们加工后的话,两相比较后,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一致认为

12、二者表达的意思基本上没区别,加上自己的这些话后显得乱而累赘。在这样一次次的训练中他们认识到,人物的语言不一定都要写上,写出最重要,最有表现力的话即可。 古人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教科书中的文章是学生写作文最基本的源泉,因此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鉴赏课文的能力的同时,要引导他们不断从课文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为自己的作文服务。 三、在写作中寻找结合点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在老师看来很容易的问题,学生就是不理解。究其原因是生活环境的不同,生活经历的不同带来了认识上的偏差。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特设相应的情景,让学生感受。 1、用写作填平理解课文时的时间“鸿沟”:在学

13、习丰碑时,学生对当时的困难以及主人公的表现难以置信。于是我剪辑了电视剧长征中毛主席、周总理等过雪山的镜头在课堂上放映,并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写成一篇作文。写作时充分利用丰碑中的词语或段落,融入自己真实的情感。写完之后,把一些写得好的文章在班上进行宣读。在这种情感基础上,再学习这篇课文时就相当容易了,学生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用写作解除理解诗文的障碍:古诗由于它的精练,它自身语法的特殊性,学生理解起来相当艰难,所以古诗的教学处在老师串讲,然后抄诗意,学生死记硬背,最后忘掉再背的恶性循环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必须精心设计,使他们用自己的思维理解古诗。在学习古诗时,可以创设情景,让学生用作文的方式描绘所见的内容,再对照诗文进行理解。学习小儿垂钓时,我根据诗的内容做了一个课件,让学生把他们看到的内容写成一篇作文,大多数学生的文章表现出了诗的主题。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