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阅读设题陷阱例讲_第1页
论述类阅读设题陷阱例讲_第2页
论述类阅读设题陷阱例讲_第3页
论述类阅读设题陷阱例讲_第4页
论述类阅读设题陷阱例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述类文本阅读设题角度【题1】(2013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明代花鸟画 1明代初期,因太祖朱元璋对南宋院体画风青睐有加,花鸟画大致延续了宋代院体工笔画风格,没有新突破。明宣宗朱瞻基同宋徽宗一样,雅好诗文书画,尤好花鸟画。他在位期间,宫廷画院的花鸟画风格面貌多样,(T1A项)有延续南宋院体花鸟画艳丽典雅风格的工笔重彩画家边文进,有出自北宋徐熙野逸风格的没骨画家孙隆,有笔墨洗练奔放、造型生动的水墨写意画家林良,还有精丽粗健并存、工笔写意兼具的画家吕纪。不过,这些风格面貌大多沿袭宋代花鸟画,并无根本突破。(T2A项)从意境与格调方面看,这时期的花鸟画比宋代院体花鸟画略逊一筹。(T

2、1A项)事实上,明代花鸟画的大突破直到中期以后才出现。 2明代中期,文人越来越多地参与花鸟画创作,他们的创作风格一开始就与院体画大相径庭,最有代表性的是吴门画派。(T2B项)吴门画派的成就主要在山水画方面,代表人物有兼擅人物、山水、花鸟的“吴门四家”,即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沈周与文徵明主要延续宋、元文人画传统,疏简而不放逸;唐寅与仇英主要吸收南宋院体画风,并融入了时代的精神特质,体现了当时的市民趣味。他们的花鸟画在吸收前代大师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在美术史上颇有影响。(T1B项) 4严格地说,吴门画派的花鸟画是对前代的延续,并没有开宗立派的意义。(T1B项)然而,到吴门画派的

3、弟子一代,花鸟画在陈淳、陆治、周之冕那里结出了硕果。(T2B项)陈淳早年习元代绘画,后学于文徵明,花鸟、山水兼擅。他将书法和山水画笔法融入花鸟画,运用水墨的干湿浓淡和渗透,巧妙地表现花叶的形态与阴阳向背,简练放逸又不失法度,(T2C项)开写意花鸟一代新风。如果说陈淳的大写意花鸟充分表达了笔墨的特性与画面的形式感,(T1C项)那么徐渭的作品则充分发挥了大写意花鸟托物言志的功能,浇胸中块垒,抒澎湃激情。(T2D项)在绘画语言风格方面,他吸收宋、元文人画及林良、沈周、陈淳的长处,兼容民间画师的优点,同时将自己擅长的狂草笔法融入绘画。在其笔下,梅兰竹石被赋予了他强烈的个性,以狂怪奇崛的姿态傲视万物。他

4、是第一个使用生宣作画的花鸟画家,利用生宣良好的吸水性来控制画面水墨渗化效果,表达特殊韵味。他还以泼墨法作花鸟,用笔墨的纵横捭阖表达自身的愤懑情绪。(T2D项)徐渭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的新体派,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海派乃至齐白石都曾受其影响。他的成就超越了早于他的陈淳,后世将二人并称为“青藤白阳”。 (T1D项)角度一:有据与凭空 命题者故意设置原文没有的信息,无中生有。解答题时要认真分析确定哪些内容在文本中是有依据的,而哪些内容是凭空捏造的。 1下列关于明代花鸟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明宣宗时,宫廷画院花鸟画风格面貌多样,但意境与格调比宋代院体花鸟画略逊一筹。B.“吴门四

5、家”花鸟画在吸收前代大师成果基础上发展出鲜明个性特征,取得重大突破。C.陈淳的大写意花鸟画充分表达了笔墨的特性与画面的形式感,开写意花鸟一代新风。D.徐渭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画的新体派,其成就超越了早于他的陈淳,对后世影响深远。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从原文第一段中“他(明宣宗)在位期间,宫廷画院的花鸟画风格面貌多样”“从意境与格调方面看,这时期的花鸟画比宋代院体花鸟画略逊一筹”可知A项符合原文意思。B项,无中生有。原文第二段中“他们的花鸟画在吸收前代大师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在美术史上颇有影响”和第三段首句“严格地说,吴门画派的花鸟画是对前代的延续,并没有开宗立派的意

6、义”可推知“吴门四家”并没有取得重大突破。从原文第三段“(陈淳)开写意花鸟一代新风。如果说陈淳的大写意花鸟充分表达了笔墨的特性与画面的形式感”可知C项符合原文意思。从第三段中“徐渭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的新体派,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海派乃至齐白石都曾受其影响。他的成就超越了早于他的陈淳”可知D项符合原文意思。 答案:B角度二:言此与言彼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计干扰,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或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宣宗在位期间,宫廷画院的花鸟画只是沿袭宋代花鸟画的风格面貌,没有取得突破。 B.明代中期,吴门画派的花鸟画由

7、于创作风格一开始就标新立异,所以取得了最高成就。 C.陈淳学习文徵明用水墨的干湿浓淡和渗透表现花叶的技法,画风简练放逸而不失法度。D.徐渭将狂草笔法、泼墨法融入大写意花鸟画,很好地表达了他的澎湃激情和愤懑情绪。 【解析】分析比照各项内容和其相对应的原文信息可知,A项,“只是没有”说法绝对化,原文第一段说的是“大多沿袭宋代花鸟画,并无根本突破”,无“根本突破”,不等于“无突破”;B项,根据原文第二、三段内容,一开始,“吴门四家”主要是延续宋、元文人画传统,并无根本突破,直到他们的弟子才有了根本性突破。取得最高成就的是他们的弟子,尤以徐渭为代表;C项,言此变成了言彼,“用水墨的干湿浓淡和渗透表现花

8、叶的技法”是陈淳自己的创新,而非文徵明。 答案:D【题2】(2013吉林二模)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题。 PM2.5,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汇。对它的准确定义是:“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又被称为细颗粒物或入肺颗粒物。由于体积小,重量轻,PM2.5可以在空气中滞留很长时间,在空气中被大气环流带到较远的地方。PM2.5的比表面积比较大,可以吸附更多的病毒细菌和各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污染物。空气中的PM2.5,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在肺泡内积聚,干扰肺内的气体交换,引发各种疾病。因此,PM2.5对健康的危害特别严重。 1982年,美国已经开始展开有关PM2.5的前

9、瞻性研究,并于2002年将论文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虽然起步较晚,但中国同样不缺乏这方面的研究。从2004年开始,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潘小川就开始监测空气中PM2.5的日均浓度。T1A项研究显示,PM2.5的增长与医院急诊相关疾病的病人的人数成正相关。 随后,潘小川等人利用模型计算PM2.5对北京市人群的健康威胁,发现当PM2.5浓度增加10微克/立方米时,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和非意外总死亡的死亡百分率分别上升0.76%、0.43%和0.67%。T1B项 PM2.5浓度升高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T1C项其中污染排放为首的主要因素有:汽车尾气的排放,使用柴油的大型车是“重犯

10、”,包括大型公交车、各单位的班车,以及大型运输卡车等;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向大气排放大量的工业废气,包括可燃性气体、含硫化物的气体、有毒的气体以及含放射性物质的气体等,这些气体随着废气的排放扩散到空气中;工地建筑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正在城镇化中崛起的新型城市,建筑工地扬尘、“泥头车”上路撒漏扬尘以及城市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均会促使PM2.5浓度升高。T1D项 为了更好地控制PM2.5的浓度,专业人士建议出台整治施工工地扬尘和餐饮油烟污染、限制燃煤锅炉使用、加强清扫保洁作业、生活垃圾填埋处理等一系列问题的措施。T2A项抑制交通污染,包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抑制私车

11、发展,机动车限行以及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整治交通拥堵等等;T2B项加强工业污染防治,从源头抓起,开展工业生产项目的环境评价准入制度,进一步加大对水泥厂、化工厂、冶炼厂和火电厂等大气污染排放企业的监控,确保达标排放,对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根据具体情况要采取停产、限产措施,T2C项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同时,也可借鉴英美国家关于空气污染防控法案举措,加快我国清洁空气的立法保护。T2D项(节选自2013年1月 南方周末) 【注】比表面积是指单位质量物料所具有的总面积。分外表面积、内表面积两类。正相关:是指两个变量变动方向相同,一个变量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变化时,另一个变量亦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变化。 角度三

12、:部分与整体、肯定与否定、扩大与缩小 1.部分与整体。命题者故意将阅读材料中对部分事物情况的判断表述为对所有事物情况的判断。 2.肯定与否定。命题者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了的事物加以肯定。 3.扩大与缩小。命题者故意扩大或缩小事物程度、范围或实有的能力、 功能和效用。 1.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美国最早于1982年开始有关PM2.5的前瞻性研究,中国在此方面虽起步较晚,但至今也有近十年的研究。B根据潘小川教授等人利用模型计算的结果,当空气中PM2.5的浓度增加10微克/立方米,就会造成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上升0.76%。 C促使

13、PM2.5浓度升高的主要因素是污染排放,气象因素可以忽略,因此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十分关键。 D只有减少在城市化过程中因建筑和道路交通而产生的扬尘才会降低PM2.5浓度。 【解析】分析比照各项与其在文本中的相对应的信息可知, A项符合原文意思;B项,潘教授的计算,是针对北京市人群计算的,而B项却把部分当成了整体;C项,第4段首句表明,气象因素也能促使PM2.5浓度升高,而C项中说“气象因素可以忽略”, 该项属于肯定与否定不当;D项,原文的表述为造成PM2.5浓度升高不止因建筑和道路交通而产生的扬尘,而D项把降低PM2.5浓度的条件缩小为只有减少这些扬尘,该项缩小了条件的范围。 答案:A 角度四

14、:已然与未然 “已然”是事物已经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未然”是事物尚未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命题者故意将“即将出现的情况”表述为“已经发生的情况”,或将“已经发生的情况”表述为“即将出现的情况”。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为了控制PM2.5的浓度,整治工地扬尘、餐饮油烟污染,限制使用燃煤锅炉,加强清洁作业,处理好生活垃圾等措施是不可或缺的。 B要想整治好交通污染,必须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抑制私车发展,以求达到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的目标。C在工业领域一定要开展工业生产项目的环境评价准入制度,加大对大气污染排放企业的监控,也可以适当地采取停产、限产措施。D我国借鉴了英美国

15、家关于空气污染防控法案举措,加快我国清洁空气的立法保护。 【解析】分析比照各项与其在文本中的相对应的信息可知, A项与其对应信息表述一致;B项相对于原文信息“抑制交通污染”变为了“整治”,但意思不变;C项是对原文对应信息的整合,表述符合原文意思;D项把对应信息中的“也可借鉴”改成了“借鉴了”,由未然变成了已然,意思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答案:D【题3】(2013哈尔滨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1作为潮州人族群的风味菜肴,潮菜初是伴随着潮商的足迹传遍东西洋的T1A项,而后通过南北贸易和移民,吸纳了东西洋各地的饮食精华,包括各种各样的食材和烹饪技法,进而融会贯通并走向成熟。伴随着改革开放

16、的进程,潮菜在全国各地迅速地兴起,其独特健康的饮食理念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喜爱T2A项。 2按照当代流行的八大菜系分类法,潮菜因为地处广东而归入了粤菜,但已故的美食家唐振常却不以为然。他在饔飨集中说:“八大菜系中无潮州菜,大约以为潮州菜可入粤菜一系,此又不然,通行粤菜不能包括潮州菜的特点,凡食客皆知,试看香港市上,潮州菜馆林立,何以不标粤菜馆而皆树潮州菜之名?”为什么潮菜不能归入粤菜?为什么潮州人无论到哪里都不标榜粤菜而只树立潮菜自己的名声T2B项? 3就潮州人而言,大概认为粤菜或广东菜其实都是广府菜的别称,是讲粤语的广府人族群的风味菜点,与潮州人所吃的潮菜有明显的差别T1B项。还有一个很

17、典型的例子:1979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组织当地大饭店的名厨整理出版一套6册的“菜点选编”丛书,没有把潮州菜汇编到广东菜点选编一书中去,而是与福建菜合编为福建潮州菜点选编。这说明在专家名厨的眼里,潮州菜反而与闽菜存在着更多的共性T1C项。 4位于粤东一隅的潮州古属七闽,境内土著与闽越人无异,自秦始皇之后虽隶属广东,移民却多数来自福建T2C项,所以宋代的舆地纪胜说潮州:“虽境土有闽广之异,而风俗无漳潮之分。”潮菜的很多菜品及调料,是与闽南菜共有或者大同小异的T1D项,如蚝烙、生腌成蟹、古法蒸鱼、沙茶酱等;潮菜的很多特点,如善烹海鲜、重汤轻油、崇尚清淡、注重养生等,也同时是闽南菜的特点T1A项。

18、只不过到了近代,潮菜融合了海内外更多饮食文化的长处,使传统的饮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T1D项。 5菜系之名,实际是20世纪70年代后才出现的新名词,基本是按照行政区域进行划分,属于地域范畴。而旧时菜肴是以族群风味饮食为分界,只有“菜点”和“帮口”(商帮口味)之说,属于族群范畴。历史上潮州人广布于世界各地,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地理隔绝和社会隔绝,各自生存发展,造成了族群文化的多样性,最终呈现出潮汕本土、香港和南洋三种风格不同的潮州菜流派。潮菜这种在本土之外出现的多流派现象,在其他菜系中是极其罕见的,用流行的菜系理论也是难以解释的,但如果采用族群饮食的视角,则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T2D项。 6一位归国

19、老华侨,一言不发地坐在汕头市外马路“爱西干面”摊档前,一口气连吃四大碗干面之后突然泪流满面。在老华侨的心里,这种原本平淡无奇的面条已经不是普通的食物,而是凝聚了历史文化的美食。族群饮食,就是这样一些能够引起文化认同感的食物,它们跟语言一样是族群区分的标志,是饮食文化的真正边界。 (三联生活周刊) 角度五:或然与必然 事物发展的趋势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或然”,即“有可能发生”;另一种是“必然”,即 “事理上必定发生”。命题者常将“或然”的趋势表述成“必然”的趋势。1.下列关于“潮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潮菜是潮州人族群的风味菜肴,具有善烹海鲜、重汤轻油、崇尚清淡、注重养生等特点,最初

20、是通过潮商传遍东西洋的。 B潮菜与粤菜或广东菜有明显的差别,粤菜或广东菜其实都是广府菜的别称,是讲粤语的广府人族群的风味菜点。 C“菜点选编”丛书,把潮菜与福建菜合编在一起,说明在专家名厨眼里潮菜与闽菜存在着更多的共性。 D潮菜的很多菜品与调料,是与闽南菜共有或大同小异的。到了近代,潮菜融合了海内外更多饮食文化的长处,使传统的饮食文化得到了发扬光大。 【解析】A项,该项是文本中第1段和第4段中两个信息的整合,表述正确;B项,文本信息表明“粤菜或广东菜与潮州人所吃的潮菜有明显的差别”的观点是推测潮州人大概会这么认为,而该项去掉了“大概”,表述自然就不正确了;C项,该项与第3段中的对应信息表述一致

21、;D项,该项是第4段中两个信息句的整合,意思与原文一致。分析比照各项与文本相对应的信息,可知,B项犯了“或然”变成“必然”的错误。 答案:B 角度六:原因与结果 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或把“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潮商的活动,使潮菜进一步走向成熟,潮菜的独特健康的饮食理念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喜爱,所以在全国各地迅速兴起。 B.在香港,潮州菜馆林立,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通行粤菜不能包括潮菜的特点,潮州人无论到哪里都不标榜粤菜而只树立潮菜的名

22、声。 C潮州在历史上曾先属七闽后属广东,移民多来自福建,这是潮菜的粤闽菜系之争形成的历史背景。 D流行的菜系理论很难解释有着特殊发展过程的潮菜,如果采用族群饮食的视角,人们就可以更为清晰地认识这一饮食文化现象。 【解析】分析比照各项与文本中相对应的信息可知,A项,强加因果,对应的信息是文本第1段最后一句话,“其独特健康的饮食理念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喜爱”是潮菜“在全国各地迅速兴起”的一种表现,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B项,对应信息是第2段引述饔飨集中的内容,以及第2段最后一句话;C项,对应的信息是第4段第1句话;D项,对应的信息是第5段最后一句话。 答案:A 【题4】(2013保定模拟)阅读

23、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1人类文明的第一行脚印,是踩在湿漉漉的河边上的。在很大程度上,人类早期文明又称大河文明。通过河流,纷争不已的部落和相互隔膜的族群获得一种标志性的文化认同,产生了一种后来被称为民族凝聚力的文化倾向。在此基础上演化和提升的民族精神,形成现代民族国家的本土文化品格和深层意识形态;A项反过来,这些源于河流或在河流背景下生成的认同和倾向又进一步赋予河流以一种崇高品格,使河流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和传统文化的载体。B项河流的文化生命就这样产生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国战场上,国土沦陷,山河破碎,一曲悲愤雄浑的保卫黄河,却成为连接重庆和延安、前线与后方的共同旋律,成为超越所有党派的精

24、神旗帜,动员起抗日救国的巨大力量。改革开放新时期,黄河作为民族摇篮,为成千上万的海外华人寻根问祖、顶礼膜拜提供了可知可感的实体和空间,成为凝聚民心、引领民气的“精神图腾”。C项 2河流文化生命在于它的超越性。你可以通过河流的故事触摸一段历史,一个族群;你也可以通过历史的故事复活一条河流,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你甚至可以通过知识、经验和想象把河流和历史抽象成一种符号,赋予它更加丰富和充满变数的内涵。这时,河流文化生命就由超越性而获得了一种稳定的虚拟性,是各民族发生、成长和可持续繁衍的文化资源。B项 3在地球景观中,没有什么比河流更神奇、微妙和难以穷尽的了。D项河流是最具运动性、可视性和永恒美学价值

25、的自然景观。有声有色、奔腾不息的河流焕发了所有大地景观的活力,激发了人类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自然情怀,产生了独特的河流美学,掀开了地球自然和生物史诗中瑰丽、壮美和绵长的诗意篇章。D项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不仅仅是经济的可持续性,还必然意味着河流以及河流审美和文化价值的可持续性。(节选自河流的文化生命) 角度七:先期与后期 命题者在事物、现象产生、发展的时间上设置干扰,他们有时将先期表述为后期,有时将后期表述为先期,有时将先期和后期混在一起。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在民族凝聚力基础上演化和提升的民族精神,形成了现代民族国家本土文化品格和深层意识形态。B河流承载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和民族的历史息息相关,也是一个民族可持续繁衍的文化资源。C保卫黄河超越了党派和地域,在抗日战争和改革开放时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D神奇、微妙、难以穷尽的河流,激发了人类的想象力和自然情怀,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解析】分析比照各项内容与其在文本中相对应的信息可知,A项,相关的信息在文本第1段,“在此基础上”的“此”代指“民族凝聚力”,表述与文本一致;B项,相关信息是第1段和第2段两个信息的整合, 第2段中的“你可以通过河流的故事触摸一段历史”表明河流和民族的历史息息相关,其他信息表述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