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 年中国医疗服务总收入测算研究报告预测的意义WHO(世界卫生组织)在 1984 年指出卫生具有"推动社会进步及经济发展"的作用后,越来越多的学者逐渐认识到医疗卫生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和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国务院在2013 年下发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 "健康服务业(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到 2020 年总规模要达到8 万亿元以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如何估算未来居民医疗保险支出给各级地方政府带来的财政压力、如何规划和引导社会资本对医疗服务业进行科学合理投资,这些
2、都表明了对我国医疗服务业的总收入进行测算是必要而且迫切的。首先, 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和经济新常态后,由于经济增速稳步下滑,各地政府医保压力逐渐显现,目前已经有部分地区对医保支付出现捉襟见肘。据透露,2012 年全国 24 个省份 322 个统筹地区的职工医保出现当前收不抵支,当期赤字总额77 亿元;新农合基金有485 个县当前收不抵支,赤字总额56 亿元。由此可见,对全国医疗服务总收入的测算有利于政府和社会医疗保险部门对未来日益增长的医疗费用做到未雨绸缪。其次, 在当前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的大背景下,众多资本以不同方式如过江之鲫般不断涌入医院产业。对于社会资本来说,未来医疗服务业的发展潜力究竟有多
3、大, 目前一些学者只是从定性的角度进行预估,没有能够从定量的角度进行分析与预测。由此可见,科学合理的测算我国未来医疗服务业总收入对于社会资本办医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最后, 通过对医疗服务业总收入的测算,有利于对全国人均医疗卫生各项指标进行重新审视,避免在现阶段进行卫生规划时盲目向发达国家标准看齐。医疗服务总收入增长因素分析1 、人均收入增长国外研究人员发现 ,人均收入增长是医疗卫生费用增长的最重要因素。Newhouse(1977) , Gerdtham ( 1992), Roberts(2000) , Okunade ( 2002)等人的研究均表明医疗卫生支出的收入弹性约等于1 , 医疗支
4、出中超过90% 的变化可以由收入来解释。即卫生费用会伴随着各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长,从而带动卫生总费用占GDP 比重的提升。但由于以上研究没有剔除人口结构因素对卫生支出的影响(一般收入增长和人口老化往往是同时发生的两个外生变量),BadiH ( 2010)采用19712004 年 20 个 OECD(经合组织)国家的数据,研究了收入与医疗费用之间的关系,在控制了人口结构的因素之后,发现医疗的收入弹性远小于之前的研究(人均卫生支出=0.867* 人均收入水平+0.083*政府占卫生费用比重+0.094*老年人抚养率+0.200* 儿童抚养率)。在对 OECD 国家 19702001 年间国家
5、人均GDP 与人均卫生费用二者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人均GDP 的增长速度越快,人均卫生费用的增速也越快;而且绝大多数OECD 国家人均卫生费用的增长速度快于同期人均GDP 的增长。2、人口与年龄因素总人口数量的增加,必然带动医疗卫生费用的增长。美国在19651985 年的 20 年间,个人卫生费用年均增长12.4%, 其中人口增长的影响是10%,占上涨因素中的8.06% 。我国卫生总费用课题组的研究也同样证明,19781994 年间, 由于人口增长带来了7.68%的卫生总费用增长(中国卫生总费用课题组:中国卫生总费用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学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1996.12.27-28 )。人口
6、老龄化的进程也同样导致医疗卫生费用的大幅增长和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 多项研究和调查数据表明,年龄较大的人口组别医疗卫生支出远大于年轻的人口组别。比如,在美国,1/3 的医疗开支用于65 岁以上老年人;在澳大利亚, 60 岁以上老年人的人均健康支出是15 岁以下人口支出的6 倍;在日本75岁以上老人的人均卫生支出是5-39 岁年龄群体的八倍,而在韩国,这个比例为4 倍。 Tchoe&Nam ( 2009)在对OECD 国家面板数据的研究也论证了这一点。在我国, 卫生统计年鉴的数据也揭示了老年人发病率比青壮年高3-4 倍, 住院率高 2 倍。3、城市化城市化进程对于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有着直
7、接的推动与促进作用。医院作为直接面对病人的服务性产业,所提供的服务具有不可存储性,其生产、 交换和消费同时发生,体现了较强的共时性。因此, 医疗服务的发展规模对于区域市场的容量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对于医院产业来说,城市容量越大,也就意味着市场容量越大, 即医院产业的规模越大,医院也就有可能出现规模上的聚集效应。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也恰恰证明了这一点,无论是在医院数量上还是人均医疗资源拥有量上均呈现出了显著的城乡差距。目前,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在国际上还处于中等水平, 未来城市化进程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 城市化进程的提升同时也促进医疗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4、科技进步医疗卫生领域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
8、技术发展越来越呈现资本密集型,技术进步的同时往往伴随成本的上升,这也导致了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必然带来医疗费用的增长,这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推高卫生费用的一个新的重要因素。具体体现在技术的进步,带来诊疗设备的升级换代和研发出更多的先进诊疗仪器与售价高昂的药物。医疗服务业发展趋势1 、需求增加带动医疗服务机构和床位数量增长截至 2014 年 9 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达98.2 万个,其中:医院2.5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2.2 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2 万个, 其他机构0.3万个(见表-1 );医院数量从2005 年的 18703 家增长到2014 年 9 月的 25304家(见图
9、 -1 )。2013 年末, 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618.2 万张, 其中: 医院 457.9 万张(占74.1%),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35.0 万张(占 21.8%)。 与上年比较,床位增加45.7万张, 其中: 医院床位增加41.7 万张,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增加2.6 万张 (见图 -2)。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2012 年 4.24 张增加到2013 年 4.55张。2、人口发病率增加人口因素同样是医疗费用增长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根据我国人口统计数据显示, 1978 年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为4715 万人,占总人口比例为4.9%;到 2010年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
10、1.098 亿,占总人口比例上升到8.2%。老年人口总数及占比的增加对于医疗总收入的影响在于,老年人口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快速上升导致医疗费用随之快速增长。如图-3 和图 -4 所示, 65 岁以上人口就诊和住院的几率明显大于其他人群,卫生部门四次抽样调查结果显示,65 岁以下人群两周就诊率平均为15.5%, 65 岁以上人群平均两周就诊率为29.1%; 65 岁以下人群的住院率为4%, 65 岁以上人群的平均住院率为9.5%。由此可见,高龄人口的就诊率和住院率明显高于低龄人口,且差距越来越大( 2008 年 65 岁以上人口的两周就诊率和住院率分别为其他年龄组平均值的2.27 倍和 2.56 倍
11、)。我国居民的就医诊疗总次数从2008 年 49 亿人次增长到2013 年的 73.1 亿人次, 居民平均就诊次数也从3.7 次增长到5.4 次, 年均复合增长率均超过6.5%(见表-2) ; 全国居民的住院人数从2008 年的 1.15 亿人次增长到2013 年的 1.92亿人次, 居民年住院率从8.66%也增长到14.13%, 年均复合增长率均超过8.5%(见表-3)。3、患者次均医疗费用稳步增长在居民就医总量增长的同时,患者的次均门/急诊费用、住院费用也出现稳步增长,但不同医疗服务机构间增长幅度不一。医院次均门诊费用从2008 年138.3 元增长到2013 年的 206.4 元,年复合
12、增长率为6.9%(见表-4);医院住院费用从2008 年 5234.1 元增长到2013 年的 7442.3 元, 年复合增长率为6.1%(见表-5);其中:社区卫生中心门诊费用在2009 年回落以后从2010 年开始逐步恢复增长,社区中心住院费用经历2009、 2010 年回落以后从2011 年开始缓慢增长。由于其他医疗服务机构的收入缺乏统计数据,医院、 社区卫生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三类机构的医疗总收入在全部医疗机构总收入中的比例略超过90% ,故本研究以这三类医疗机构的诊疗人数进行平均费用的加权计算,计算结果显示20082013 年 6 年间门诊和住院费用的年复合增长率均超过6%。医疗服务总收
13、入预测医疗服务总收入的测算是基于人口预测数据和疾病发病率、门急诊费用和住院费用增长的假设,并采用敏感性分析法,对我国医疗服务总收入未来可能发生的走势进行预测,并判断其中最有可能的情景。首先, 本研究预的测所基于的人口数据来源于本项目人口迭代模型。通过加总后的数据如表-6 所示,至2020 年我国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将比2010 年多出10119 万,占总人口的比重从2010 年的 8.7%上升至 15.5% 。在人口预测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医疗服务总收入的预测模型,方程组如下:其中:式为 t 年总门诊人数的预测方程,等于 龄组的门诊率;式为 t 年总住院人数的预测方程,等于 龄组的住院率;t-
14、1 年分年龄组门诊率乘以衰减后t-1 年分年龄组住院率乘以衰减后t 年各年龄组总人数乘以t 年分年t 年各年龄组总人数乘以t 年分年式 为 t 年分年龄组的门诊率预测方程,式 为 t 年分年龄组的住院率预测方程,式为t 年门诊总费用的预测方程,等于t年门诊总人数乘以t 年次均加权门诊费用;式为t 年住院总费用的预测方程,等于t年住院总人数乘以t 年次均加权住院费用;式 和 分别为 t年次均加权门诊费用和t年次均加权住院费用的预测方程,其增长率等于前5 年的复合增长率加上一个校准值;式 为 t 年医疗服务总收入的预测方程,等于t 年门诊总费用加t 年住院总费用加校准值加t 年财政补贴收入。在以上
15、方程组的基础上,本研究采用以下假设:( 1 )次均门诊和次均住院费用增长率。次均门诊费用和次均住院费用的复合增长率在过去六年间均超过6%。本研究假定三类情景,即低增长情景下,次均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的增长率在以后7 年间,每年增长率为前5 年复合增长率的均值基础上减去0.3 个百分点;中增长情景下,次均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的增长率在以后7 年间, 每年增长率为前5 年复合增长率的均值;高增长情景下,次均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的增长率在以后7 年间,每年增长率为前5 年复合增长率的均值加上0.3 个百分点。(本研究无法测算在极端情况下,各地方政府药品招标办大幅度全面降低药价,所带来的次均门诊和次均住院费
16、用下降对医院收入的影响。( 2)各年龄组别住院率增长率。年龄组别门诊率和年龄别住院率在过去四次抽样调查中呈现上涨趋势,2005 年至 2011 年各年龄组平均年上升5.1%和12.1%,考虑到医疗条件已有大幅改善以及医保制度基本健全,未来增速已经难以呈现之前的高增长,本研究在此假定三类情景,即低情景下,年龄别门诊率和住院率在2013 年至 2020 间年均增长率为当年以前五年平均增长率的80%,即增长率的衰减率为20% ; 在中情景下,年龄别门诊率和住院率在2013 年至 2020间年均增长率为当年以前五年平均增长率的85%,即增长率的衰减率为15%;在高情景下,年龄别门诊率和住院率在2013
17、 年至 2020 间年均增长率为当年以前五年平均增长率的90% ,即增长率的衰减率为10%,并结合居民年门诊率和住院率增长状况统一进行校准。具体敏感性分析的情景设计如表-9 所示, 共有 9类情景。在此,本研究采用中性情景(A2B2)作为对未来的预测。在此情景下,中国年龄别门诊人次数和住院人次数的变化为表-10 所示。未来中国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次除了生活水平提高和卫生条件改善所引起的总需求提高外,老龄化因素也占据了重要地位。与2010 年相比, 2020 年门诊量上升到114 亿人次、入院人数增长到2.79 亿人次,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6.9%和 7.0%。通过以上假设及模型预测,在中性情景(A2B2)下,到2020 年我国医疗服务业总收入将达到58300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4.4%。未来医疗服务业床位规模需求预测假定未来入院平均住院日从2013 年的 9.8 天缩短至2020 年的 8.8 天,病床使用率提高至90%, 那么到 2020 年全国医疗服务机构床位数量将增长至749万张、床位数量缺口为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