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简答及论述-题库_第1页
医学微生物学-简答及论述-题库_第2页
医学微生物学-简答及论述-题库_第3页
医学微生物学-简答及论述-题库_第4页
医学微生物学-简答及论述-题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01 请简述肽聚糖的主要结构及某些抗生素作用于细菌细胞壁肽聚糖而起抑菌或杀菌的作用机理.102 简述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功能.103试比较G +菌与G 菌细胞壁结构的特征.(表格)104 请描述细菌的细胞膜构造及其主要功能.105 简述细菌的基本结构.106 试述细菌的核质和细胞质的构成及其主要的胞质颗粒 .107 请简明解说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主要功能.108 请描述细菌L 型的形成、生物学性状及其致病性.109 简述革兰染色的主要步骤 , 结果及实际意义.110细菌芽胞的强抵抗力与哪些因素有关201 细菌群体生长繁殖可分为几个期 简述各期特点 .202 简述细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主要作用

2、 .203 简述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204 细菌的酶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有何作用205 简述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临床意义 .206 简述细菌的培养方法及其条件.207 用于培养细菌的培养基, 按其用途和物理性状可分为哪些种类208 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有哪些209 进行细菌分类和鉴别的生化检测有哪些301 在温度和时间相同的情况下, 为什么湿热灭菌法的效果比干热法好302 简述紫外线杀菌的作用机制和注意事项.303 简述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制 .401 简述噬菌体生物学特点 .402 简述毒性噬菌体的增殖和溶菌过程 .403 细菌感染噬菌体后可发生哪些改变404 简述噬菌体的概念和类型.405

3、 简述噬菌体的应用 .501 简述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及其意义.502 何谓质粒 其主要特性有哪些503 简述细菌基因转移与重组的四种方式.504 简述普遍性转导和局限性转导.601 简述菌群失调症及其发生机制.602 简述肠道正常菌群对机体的有益作用.603 简述正常菌群的成员变为条件致病菌的条件.604 简述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因素.605 简述构成细菌侵袭力的物质基础.606 请列表比较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 ( 表)607 简述人体屏障结构的组成和功能.608 简述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后的两种结果.609 细胞免疫对细胞内寄生菌是如何发挥作用的610 简述致病菌引起人体全身性感染后, 临

4、床常见的几种情况701 进行细菌学检查时对标本采集和送检过程中应遵守的原则702 列表比较人工自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区别 . ( 表)703 列表比较活疫苗与死疫苗的主要区别 .( 表)801 简述葡萄球菌的分类.802 简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803 简述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疾病有哪些.804 简述致病性葡萄球菌的主要特点.805 简述链球菌的分类.806 简述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疾病.807 简述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致病过程.808 简述淋球菌的致病性901 简述病毒体的结构.902 病毒的遗传物质有哪些特点 病毒携带遗传信息及增殖的方式与其它微生物有何不同903 简述病毒衣壳的基本概

5、念、结构和生物学意义.904 病毒有哪些主要的性状变异各有何实际应用意义905 举例说明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用哪些消毒方法灭活病毒A01 病毒感染细胞后, 可使细胞发生哪些变化A02 简述机体的抗病毒免疫 .A03 比较隐性感染和潜伏感染的不同 .A04 比较慢性感染和慢病毒感染的不同 .A05简述病毒与肿瘤的关系.A06 哪些物质可诱导干扰素产生干扰素的抗病毒机制和作用特点B01 病毒感染早期的实验室快速诊断有哪些方法B02简述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程序.B03 目前最常用的培养病毒的方法是哪种 请简述之 .B04 病毒检测和细菌检测有何区别B05 检测病毒抗原和检测病毒抗体的临床意义有何不同 各

6、有哪些常用方法B06 比较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异同 .B07影响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哪些B08使用减毒活疫苗应注意哪些事项B09 目前可用疫苗预防的病毒性疾病有哪些C01 简述结核分枝杆菌类脂成分在致病中的作用 .C02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性状.C03简述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及结果分析2简述艾滋病的预防方法。D01呼吸道病毒主要包括哪些病毒D02简述流感病毒的结构特点.D03简述流感病毒的抗原构造.D04甲型流感病毒为何容易引起大流行D05在流感流行期间,怎样有效预防流感,降低发病率3简述HIV病毒的复制周期。4简述HIV感染所致的免疫损伤的特点5简述HI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6逆转录病

7、毒的特征有那些7简述HIV的基因组结构及其功能。D06类对流感病毒和麻疹病毒的免疫力有何区别为什么D07麻疹病毒的预防措施有哪些D08呼吸道病毒可引起全身感染的病毒有哪些各引起哪些疾病D09呼吸道病毒中,对婴幼儿危害较大的病毒是哪种其致病性和免疫性有何特点D10呼吸道病毒中,对胎儿危害较大的病毒是哪种应怎样预防E01已发现的肝炎病毒有哪些从传播途径上可将其分为几类E02 HAV和HEVft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上有何异同E03肝炎病毒中,引起输血后肝炎的有哪些,怎样预防输血后肝炎E04哪些肝炎病毒可以进行预防接种其所用疫苗属何种类型E05 HBV抗原抗体系统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用途E06结合HBV的传

8、播途径谈怎样预防 HBV的感染.E07 HBV感染机体后可对机体产生哪些影响E08 HBV感染导致肝细胞损伤的机制有哪些E09述HBV和HCV在致病性和免疫fiE方面的异同.E10试述机体抗HBV的免疫机制.F01三类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比较 1简述HIV损伤CD4细胞的可能机制脂多糖101请简述肽聚糖的主要结构及某些抗生素作用于细菌细胞壁肽聚糖而起抑菌或杀菌的作用机理(3)胞质颗粒:为细胞质内贮藏的营养物质,如多糖、脂类、多磷酸盐等场所 .另外,白喉棒状杆菌、(1)肽聚糖又称粘肽,为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原核生物细胞的特有成分,由三部分组成:聚糖骨架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交替排列

9、,藉6-1,4糖背键连接组成;四肽侧链连接于聚 糖骨架上的N-乙酰胞壁酸分子上;四肽侧链之间由肽链(如五肽交联桥)或肽键交连构成交联桥; 由此构成完整的肽聚糖分子结构.凡能破坏其分子结构或抑制其合成的药物,均具有杀菌或抑菌作用.例如,青霉素、头抱菌素能抑制G+菌肽聚糖五肽交联桥的连接,万古霉素、杆菌肽可抑制肽聚糖四肽侧链的连接,磷霉素和环丝酸胶 可抑制聚糖骨架的合成,溶菌酶和葡萄球菌溶素本身是 N 一乙酰胞壁酸酶,能水解聚糖骨架的0 -1,4 糖背键,导致细胞壁的高渗屏障被破坏 .102简述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功能.(1)维持细菌固有外形承受胞内高浓度无机盐 ,氨基酸,核音酸,糖等产生的高渗透压,

10、保护细胞的完整性(2)细胞壁上遍布微孔,可允许水及直径小于 1nm的物质 自由通过,与细胞膜共同参与菌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3)其组成成分构成细胞的主要抗原决定簇,决定细菌的抗原性.(4)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上的脂多糖具有内毒素作用,是重要的致病物质.103试比较G +菌与G 菌细胞壁结构的特征.细胞壁结构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厚度20 80nm10 15nm强度坚韧疏松肽聚糖组成聚糖、侧链、交联桥聚糖、侧链交联方式侧链间以肽桥交联侧链间以肽键交联结构类型三维立体结构二维网状结构层数可达50层仅1 2层占胞壁干重50%- 80%5% 20%糖类含量约占45%约占15%脂类含量约占2%约占20%磷壁

11、酸有无外膜无有104请描述细菌的细胞膜构造及其主要功能.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膜位于细胞壁的内侧,包裹细胞质,它由脂质双层、蛋白质及少量多糖组成,蛋白质镶嵌于脂质双层之中,共同构成厚约 的半透膜.真核细胞膜尚有胆固醇,而原核细胞膜除某些支原体外,均不含胆固醇. 细胞膜的功能:(1)物质的吸纳与排泄,选择性摄取营养而排泄代谢产物.(2)生物合成,利用细胞膜上多种合成酶类,合成肽聚糖、磷璧酸、磷脂、脂多糖、荚膜、鞭毛等菌体成分.(3)呼吸作用,细胞膜上多种呼吸酶参与细胞呼吸过程,并与能量的产生、储存及利用密切相关.(4)形成中介体(mesosome), 多见于G+1,由细胞膜内陷、卷曲构成囊状结构,

12、故增加了细胞膜面积,类似于真核细胞线粒体的作用. 105简述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菌的基本结构是指所有细菌都具有的结构,由外向内分别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1)细胞壁是紧贴细胞膜外的一层坚韧富有弹性的结构,具有维持细菌固有形态、保护细菌、与细胞膜共同完成细菌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决定细菌的免疫原性等功能.G +菌细胞壁由粘肽和穿插于其内的磷壁酸组成.G 菌细胞壁由内向外依次为粘肽、脂蛋白、外膜、脂多糖等多种成分组成.(2)细胞膜具有物质交换、生物合成、呼吸、形成中介体等作用.(3)细胞质为原生质,无色透明胶状物.其内含有质粒、核糖体及胞浆颗粒等有形成分.(4)核质由双股DNA1高 度盘绕形成

13、,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遗传物质.细菌仅有核质,无核膜和核仁,不存在核的形态,故称核质.106试述细菌的核质和细胞质的构成及其主要的胞质颗粒细胞以及所有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均无细胞核、核膜及核仁,其遗传物质为裸露的dsDNA链,无组蛋白包绕,盘绕为松散的网状结构称为核 质.它具有细胞核的功能,决定细菌生物学性状和遗传特征.细胞质是细菌细胞膜所包裹的半固体溶胶状物质,其化学成分为水、蛋白质、核酸、脂类、少量糖和无机盐等.细胞质内含有多种酶类,通过多种胞质内颗粒,起到生物合成,代谢及传递某些生物学性状的作用.(1)核蛋白体:含70%RN抹口 30%©白质,为蛋白质合成场所.(2)质粒:为核质

14、以外的遗传物质所在,由dsDNA勾成,可自我复制,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如决定耐药性 的R因子),通过接合(conjugation) 或转化(transformation) 转移给受体菌.鼠疫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等胞质内含有RNAW多偏磷酸盐构成的异染颗粒,可用作细菌的鉴别107 请简明解说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主要功能.(1) 荚膜 : 为某些细菌( 称为荚膜菌)所特有的位于细胞壁外粘稠性结构, 其化学成分 , 在多数细菌为多糖 , 少数细菌为多肽 . 荚膜具有抗吞噬作用 , 粘附作用 , 是构成细菌毒力的因素之一;有抗溶菌酶、抗补体、抗干燥及补充营养作用;荚膜具有抗原性, 可用以鉴别细菌和进行细菌分

15、型.(2) 鞭毛 : 某些细菌 ( 称为鞭毛菌 ) 包括所有的弧菌和螺菌、占半数的杆菌及极少数球菌, 由细胞膜长出菌体外细长的蛋白质丝状体 , 根据其鞭毛位置和数目 , 分为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和周毛菌. 鞭毛具有运动性, 使鞭毛菌趋向营养物质 , 避开有害因子. 某些细菌如霍乱弧菌、 空肠弯曲菌等的鞭毛与穿过小肠粘膜层致病有关.(3)菌毛:许多G-菌及个别G铜,在其菌体表面长出细而短,多且直的蛋白质丝状体.菌毛分为普通菌毛与性菌毛两种. 普通菌毛遍布菌体表面, 可有数百条 , 是粘附于宿主细胞表面, 构成感染的必要因素.性菌毛为大肠杆菌及其它肠道菌所特有的结构,有性菌毛的肠杆菌称为雄性 (

16、F十)菌,可有110条较粗而中空的性菌毛.雄性菌通过粘附接合无性菌毛的雌性 (F一)菌,将遗传物质由F+菌传递给F 菌 .(4) 芽胞 : 为某些细菌包括需氧芽胞杆菌属和厌氧芽胞杆菌属细菌在不良环境下的休眠体. 在细菌繁殖体内形成厚而坚韧芽胞壁和外壳的圆形或卵圆形小体 . 芽胞形成后, 其母菌细胞即失去活性. 细菌芽胞对外界抵抗力大大增强,如炭疽杆菌芽胞污染草原,可维持2030年的传染性.当条件适宜时,芽 胞通过发芽方式转化为细菌繁殖体 .108 请描述细菌L 型的形成、生物学性状及其致病性.在某些不利体内外环境或抗生素作用下, 某些细菌可部分或全部失去细胞壁 , 但仍保持生物活性, 称为细菌

17、L型.细菌L型与原菌相比,其生物学性状有明显不同.(1)形态和着色性改变:由于细菌L型失 去细月壁,使菌体呈大小不等的圆形、卵圆形、膨大的杆状和棒状等多形性;原为G+菌变为G-菌.(2)细菌L 型需在高渗透压环境下才能培养, 且增殖缓慢, 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呈特有的油煎蛋样菌落.(3)生化反应与原菌有明显差异 .(4) 存在于细胞壁的抗原性减弱或丢失.(5) 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 而对作用于核酸或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仍敏感.细菌 L 型的致病性较原菌减弱 , 但由于失去细胞壁而对某些抗生素耐药及由于抗原性减弱而易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 因此 , 易于长期存留于体内 , 而在条件适宜

18、时又回复成原菌株.109 简述革兰染色的主要步骤 , 结果及实际意义(1) 革兰染色基本步骤 : 涂片、 干燥、 固定 . 染色 : 初染 : 结晶紫染 1mim; 媒染 : 卢戈碘液染1min ;脱色 :95% 乙醇;复染: 稀释石炭酸复红染1min.(2) 结果 : 革兰阳性菌呈紫色, 革兰阴性菌呈红色.(3) 意义 : 经革兰染色可将细菌分为G 菌和G 菌, 有助于鉴定细菌, 用来指导临床选择药物 ,有助于研究和了解细菌的致病性等.110细菌芽胞的强抵抗力与哪些因素有关(1) 芽胞内由多层致密膜状结构构成, 化学药物和紫外线不易渗入; (2) 芽胞含水量少, 蛋白质受热后不易变性; (3

19、) 芽胞形成时能合成一些具有抗热性的酶类; (4) 芽胞核心和皮质中含独有的吡啶二羧酸 , 与耐热性密切相关. 芽胞发芽时, 该物质由芽胞内渗出 , 耐热性亦随之丧失.201 细菌群体生长繁殖可分为几个期 简述各期特点.(1) 迟缓期 : 细菌被接种至培养基后 , 对新的环境有一个短暂的适应过程 . 因细菌繁殖极少, 故生长曲线平缓稳定,一般为14h.此期细菌菌体增大,代谢活跃,为细菌进一步分裂增殖而合成充足的酶、能量及中间代谢产物 .(2) 对数期 : 又称指数期 . 此期细菌大量分裂繁殖, 活菌数以恒定的几何级数极快增长, 持续几小时至几天不等 . 此期细菌形态、染色和生物活性都很典型,

20、对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十分敏感 , 因此 , 研究细菌的生物学性状以此期细菌最好.(3) 稳定期 : 该期细菌总数处于稳定状态, 细菌群体活力变化较大. 此期细菌死亡数与增殖数渐趋平衡细菌形态、染色和生物活性可出现改变, 并产生很多代谢产物如外毒素、内毒素、抗生素等. 细菌芽胞一般在该期形成.(4) 衰亡期 : 随着稳定期发展, 细菌繁殖越来越慢, 死亡菌数明显增多 , 与培养时间成正比. 此期细菌生理代谢活动趋于停滞, 细菌形态呈现肿胀或畸形衰变, 甚至自溶 .202 简述细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主要作用 .(1)水:细菌代谢过程中所有的生化反应、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渗透压的维持等,均需有水才

21、能进行.(2)碳源:各种无机或有机的含碳化合物都能被细菌吸收利用,作为合成菌体所必需的原料及细菌代谢能量的主要来源.(3)氮源:主要用于合成菌体细胞蛋白质和核酸 .(4)无机盐:构成菌体成分;调节菌体内外渗透压;促进酶的活性;某些元素与细菌的生长 繁殖及致病作用密切相关.(5)生长因子:某些细菌在其生长过程中还需要一些自身不能合成的生长因子.包括维生素、某些氨基酸、脂类、嗯吟、嗑咤等.203简述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1)充足的营养物质:包括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类、生长因子等 .(2)适宜的酸碱度:大多数致病菌所需的最适 pH为.(3)合适的温度:大多数致病菌所需的最适温度为37 C.(4)必

22、要的气体环境:所需的主要气体为 02和CO2根据细菌对02的需要情况将其分为:专性需氧 菌,在有氧条件下才能生长繁殖;专性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才能生长繁殖;兼性厌氧菌,有氧无氧均能生长繁殖;微需氧菌,在低氧压的条件下才能生长繁殖.少数致病菌如脑膜炎球菌、淋球菌等初次分离培养时,需提供5%- 10%勺CO2 .204细菌的酶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有何作用细菌的新陈代谢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不同的酶系统决定细菌的代谢类型、代谢产物及某些生理特性的差异.根据酶发挥作用的部位,细菌的酶可分为胞外酶及胞内酶 .(1)胞外酶:是由细菌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的酶 ,主要是一些水解酶.环境中的营养物质分子较大 ,必 须

23、由胞外酶水解为小分子物质后才能被细菌吸收.有些胞外酶具有致病效应,如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等.(2)胞内酶:是存在于细胞内发挥作用的酶,包括一系列呼吸酶以及与蛋白质、多糖等代谢有关的酶.另外,细菌的酶有些是细菌生长代谢中必需的,称为固有酶;而有些则是一般情况下并不产生的酶,只有当环境中有诱导物存在时才产生,这些酶不是细菌所必需的,称为诱导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青 霉素存在时可诱导产生青霉素酶,可以导致对青霉素的耐药性.205简述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临床意义.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临床意义有:细菌通过新陈代谢不断合成菌体成分,如多糖、蛋白质、脂肪、核酸、细胞壁及各种辅酶等.此外,细菌还能合成很

24、多在医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代谢产物(1)热原质:热原质即菌体中的脂多糖,大多由革兰阴性菌产生,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引起发热反应 , 故名热原质.热原质耐高热,高压蒸气灭菌亦不能破坏,除去热原质最好的方法是蒸储.制备生物制品 和注射用水必须使用无热原质水 .(2)内毒素与酶:细菌可产生内、外毒素及侵袭性酶,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内毒素即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其毒性成分为类脂 A,当菌体死亡崩解后才释放出来.外毒素是由革兰阳性菌及少数革兰阴性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释放到菌体外的蛋白质,具有抗原性强、毒性强、作用特异性强的突出特点.某些细菌可产生侵袭性酶,可损伤机体组织,促使细菌的侵袭、扩散,是细 菌

25、重要的致病因素,如链球菌的透明质酸酶等.(3)色素:有些细菌能产生色素,对细菌的鉴别有一定意义.细菌色素两类:水溶性色素脂溶性色 素.(4)抗生素:有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可产生一些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癌细胞的物质,称抗生素.抗生素多由放线菌和真菌产生,细菌仅产生少数几种.(5)细菌素:某些细菌能产生一种仅作用于有近缘关系的细菌的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称细菌素.有些细菌素的产生受质粒控制,其抗菌谱较窄.206简述细菌的培养方法及其条件.(1)细菌培养可分为分离培养及纯培养两种方法.细菌的分离培养,多用于从临床标本中(混杂细菌)分离出某一特定的细菌(致病菌).一般利用固体培养基(如选择培养基

26、)通过划线方法接种,使标本中 的细菌分散为单个生长的菌落而获得纯种细菌.细菌纯培养,多用于菌种传代和细菌的扩增.取一个菌落接种于适当的液体培养基或固体斜面培养基,培养后可获得大量纯种细菌.(2)培养条件:选用适当的培养基;提供必需的气体环境,一般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置空气中培养 即可.专性厌氧菌则必须在严格元氧条件中培养.温度一般为37C;培养时间多数为1824h,但应根据菌种及培养目的酌情处理.为获取大量细菌或其代谢产物,可采用连续培养法.培养过程中不断通入适当气体、更换培养液并校正pH值以维持细菌较长的对数生长状态.207用于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按其用途和物理性状可分为哪些种类(1)基础培养基

27、:含有大多数细菌生长所需要的基本营养成分.最常用的基础培养基为营养肉汤.(2)增菌培养基:若了解某种细菌的特殊营养要求,可配制出适合这种细菌而不适合其他细菌生长的 增菌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以鉴别细菌为目的而配制的培养基称鉴别培养基 .利用不同细菌对糖、蛋白质的分 解能力及代谢产物的差别,在培养基中加入特定的底物成分和指示剂 ,观察细菌生长时分解底物的情 况,从而鉴别细菌.如伊红一美蓝培养基.(4)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能抑制某类细菌生长,促使另一类细菌生长,从而将 后者选择出来,这种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如SS琼脂培养基.(5)厌氧培养基:厌氧菌的培养需在培养基中加入还原剂

28、以降低培养基的氧化还原电势,并以石蜡或凡士林封口,隔绝空气,这种无氧环境的培养基为厌氧培养基,如庖肉培养基.其次培养基如按其物理性状可以分为固体、半固体及液体.208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有哪些(1)固体培养基:细菌经分离培养生成菌落,根据菌落特点,可分为三型:光滑型菌落(S型菌落),新 分离的细菌大多为光滑型菌落,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粗糙型菌落(R型菌落)菌落表面粗糙、 干燥、有皱纹,有时呈颗粒状,边缘大多不整齐.粘液型菌落(M型菌落)多见于有肥厚荚膜或粘液层 的细菌,菌落表现粘稠、有光泽、似水珠祥.(2)半固体培养基:多用来检查细菌的动力和保存菌种 .有鞭毛的细菌可由穿刺线向四周运

29、动播散 , 培养后穿刺线模糊不清,呈羽毛状或云雾状混浊生长;无鞭毛的细菌 ,不能运动,仅沿穿刺线生长,穿 刺线清晰,穿刺线以外的培养基仍透明澄清 .(3)液体培养基:细菌生长呈三种状态.混浊生长,菌液呈均匀混浊状态,见于大多数细菌.沉淀 生长,细菌沉于管底形成沉淀,培养液上清较清.如链球菌.菌膜生长,多为专性需氧菌,在培养液表 面生长,形成菌膜.如霍乱弧菌209进行细菌分类和鉴别的生化检测有哪些主要依据有,各种细菌因其具备的酶不完全相同 ,故在分解代谢过程中的产物亦有差异 .通过生化实验检测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可对细菌进行鉴定和分类.实验室常用的生化试验有:(1)碳源利用及糖代谢产物的检测:糖发

30、酵试验;VP试验;甲基红试验;枸檬酸盐利用试验. (2)蛋白质代谢产物检测:口引噪(靛青质)试验;硫化氢试验;尿素分解试验等.口引噪、甲基红、VR枸檬酸盐四种试验缩写为IMViC试验,大肠杆菌的IMViC结果为十十一一,而产气杆菌的IMViC结果为 + + .301在温度和时间相同的情况下,为什么湿热灭菌法的效果比干热法好(1)在湿热条件下,细菌吸收水分,使菌体蛋白质易于凝固变性.(2)湿热蒸气的穿透力比干热空气强,能较快提高灭菌物品内部的温度.(3)热蒸气与物品接触,由气态变为液态时可放出大量潜热,能迅速提高灭菌物品的温度.302简述紫外线杀菌的作用机制和注意事项.紫外线的波长在20030O

31、nm时具有杀菌作用,其中以265266nm杀菌力最强,易被细菌DNA吸收. 紫外线的杀菌机制主要是损伤细菌的DNAW型,从而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导致细菌死亡.在使用紫外线杀菌时应注意 :紫外线的穿透力较弱,不能透过玻璃或纸张等,因此只适用于空气和 物体表面的消毒;紫外线对人体的皮肤和眼角膜有一定的损伤作用,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时应注意防护.303简述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制.(1)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通过与菌体蛋白结合或使蛋白质脱水.导致细菌因蛋白质变性或凝固而死亡.(2)干扰细菌的酶系统:通过改变或破坏胞内酶活性基团功能,使酶活性丧失,导致细菌代谢发生障碍而死亡.(3)损伤细菌胞膜:通过改变

32、细胞膜结构,干扰其正常功能,使细菌死亡.有的化学 消毒剂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细菌内容物外流,而细菌外的液体进入细菌,导致细菌破裂.401简述噬菌体生物学特点.(1)形态结构:噬菌体很小,需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大小以纳米(nm)为计量单位.噬菌体一般呈蝌 蚪形、微球形和丝状三种形态.多数噬菌体呈蝌蚪形,由头部和尾部组成.头部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构 成,尾部是由蛋白质构成的中空管状结构.头部衣壳内存有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核酸即DNA或RNA尾部 有能识别宿主菌细胞表面的特殊受体的尾丝(吸附器官),它与噬菌体吸附有关.(2)抗原性:噬菌体具有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可抑制相应噬菌体吸附

33、宿主细菌 但对于已吸附的噬菌体或已进入到细菌内的噬菌体则不起作用,噬菌体仍能复制增殖.(3)抵抗力:噬菌体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比一般细菌的繁殖体强,一般经75c 30min或更久才失去活性,对紫外线敏感.402简述毒性噬菌体的增殖和溶菌过程.毒性噬菌体进入宿主菌内很快增殖,并使之裂解,其增殖方式为复制,复制过程如下:.噬茵体的吸附与穿入,噬菌体与敏感菌的吸附具有高度特异性,有尾噬菌体通过尾丝或尾刺吸附于菌细胞的特异受体部位,无尾噬菌体依赖表面结构和性菌毛侧面吸附;有尾噬菌体吸附到菌体后,借助尾部含有的一种溶菌酶类物质,将细菌细胞壁溶一小孔,通过尾硝收缩,将头部核酸经尾髓小孔注入细菌体内,而蛋白质

34、外壳留在细胞外.(2).噬菌体的生物合成,噬菌体进入菌细胞后,一方面通过其基因转录成 mRNAg由此转译成各种与噬菌体生物合成有关的酶、调节蛋白及头尾结构蛋白质亚单位.另一方面,以噬菌体的核酸为模板,通过核酸多聚酶的作用,大量复制子代噬菌体的核酸.(3).成熟与释放,当噬菌体的核酸和结构蛋白质分别合成以后,在细胞浆内,由蛋白质亚单位组成头部和尾部,头部包装入DNA尾部与头部相连接,装配成完整成熟的噬菌体.噬菌体在菌细胞内增值到一定数目时,宿主菌突然裂解,释放出大量成熟的新噬菌体.新噬菌体可感染新的敏感细菌.403细菌感染噬菌体后可发生哪些改变噬菌体一旦与敏感细菌相遇,它就吸附于细胞壁而使细菌发

35、生感染.细菌感染后可出现两种结果:噬菌体增殖引起细菌裂解.噬菌体不增殖,其基因 整合于宿主菌基因组上,而使细菌呈溶原状态.溶原性细菌可有抗原性、产毒性等性状改变.404简述噬菌体的概念和类型.噬菌体是一类侵袭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的病毒.根据噬菌体与宿主菌的相互关系,可分为两种类 型:(1)毒性噬菌体:是一种能在宿主菌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的噬菌体. (2)温和噬菌体:是其基因与宿主菌基因整合,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但随细菌DNA的复制而复制, 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代的噬菌体.405简述噬菌体的应用.(1)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良好实验系统 ,噬菌体基因数目少,结构简单,培 养方

36、便,生长迅速,变异和遗传易于控制和辨认,适于做分子水平的研究工作.(2)细菌的鉴定和分型,由于噬菌体的作用具有种和型的特异性,故可用于细菌的鉴定和分型.在流行病学调查上对于追查传 染源和判定传播途径都有重要意义.(3)可用于检测标本中未知细菌;某些局部感染可用噬菌体作为一种辅助治疗;还可以利用溶原性细菌的诱导现象和抗噬菌体现象进行抗肿瘤药物的筛选和致癌物 的检测.501简述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及其意义.(1)形态与结构变异:细胞壁缺陷型(L型)变异:临床上由于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可使病人体内 细菌发生L型变异.某些L型细菌有致病性,可引起肾孟肾炎、骨髓炎、心内膜炎等疾病.荚膜变异:例如从病人标本中

37、分离的肺炎球菌有较厚的英膜,致病性强,但在无血清的培养基中传代数次后,可失去荚膜,致病性亦随之减弱.鞭毛变异:例如将有鞭毛的变形杆菌接种在普通固体培养基表 面,由于鞭毛的动力作用,细菌呈弥散生长;若将此变形杆菌接种于含1瓶炭酸的培养基中培养,则鞭毛生长受抑制,生长仅限于接种部位.芽胞变异:例如将能形成芽胞,毒力强的炭瘟杆菌置 42 c培养 10-20天后,则丧失形成芽胞的能力,毒力也随之减弱.菌落变异:细菌的菌落可分为光滑型 (smooth ,S)和粗糙型(rough,R)两种.S-R 变异常见于肠道杆菌,如沙门菌属与志贺菌属的细菌.新从患者中 分离的菌株,其菌落呈S型,但经人工培养基多次传代

38、后,菌落变为R型.当细菌发生S-R变异时,其毒力、生化反应与抗原性等也常发生改变.(3)毒力变异:细菌的毒力变异可表现为毒力减弱或增强,如用于预防结 核病的卡介苗(BCG)即是将有毒力的牛型结核杆菌置于含甘油、胆汁、马铃薯的培养基中 ,经过230次移种,历时13年而获得 的一种毒力减弱、抗原性完整的变异株.(4)耐药性变异:原来对某种抗菌药物敏感的细菌可以发生变异而成为耐药菌株,这种现象称为耐药性变异.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菌株目前已高达95%以上.常见的耐药菌还有结核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这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困难.502何谓质粒其主要特性有哪些质粒是细菌染色体

39、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环状DNA .质粒主要有如下特性:(1)质粒可赋予细菌某些 遗传性状.例如:F质粒编码细菌性菌毛.R质粒带有一种或多种耐药基因,可使细菌获得对抗 菌药物的耐药性.Vi质 粒编码细菌毒力.Col质粒使大肠杆菌产生大肠菌素.(2)质粒可以自而独立进行复制.有的质粒既能独立复制主复制.存在于细菌胞浆内的质粒可不依赖宿主菌染色体又能整合到宿主细菌的染色体上,与其共同复制.质粒随细菌的分裂传入子代细菌.(3)质粒不是细菌必须具备的结构,可自行丢失或经人工处理消除.失去质粒的细菌,其生命活动可不受影响.(4)质粒可以在细菌间转移.接合性质粒能通过自身传递装置(性菌毛)转移.非接合性质粒

40、不能编码产生性菌毛,可以噬菌体为载体,携带其转移,或与接合性质粒结合随之转移.(5) 一个细菌可带有一种或几种质粒.503简述细菌基因转移与重组的四种方式.细菌从外源取得DNA,并与自身染色体 DNA进行重组,引起细菌原有基因组的改变,导致细菌遗传性状的改变,称基因的转移与重组.基因转移与 重组的四种方式是:(1)转化: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称为转化.(2)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受体菌中去,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称为转导.(3)接合:是指细菌通过性菌毛将遗传物质(主要为质粒)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4

41、)溶原性转换:是由于温和噬菌体的DNA(前噬菌体)整合到宿主菌的染色体DNA后,使细菌的基因型发生改变,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称为溶原性转换. 504简述普遍性转导和局限性转导.转导是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茵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受体菌中去,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转导可分为普遍性转导和局限性转导.(1)普遍性转导:与温和噬菌体的裂解期有关.在裂解期的后期,噬菌体的DNA已大量复制,噬菌体的 外壳蛋白已经合成.在噬菌体的DNA装配入外壳组成新的噬菌体时 ,可误将细菌的DNA片段装入噬 茵菌体外壳中,成为一个转导性噬菌体.误被装入 的DNA片段可以是供菌染色体上的任何部分 ,同 时质粒也可以装入

42、,称为普遍性转导.(2)局限性转导:与温和噬菌体的溶原期有关.当温和噬菌体进入溶原期时,以前噬菌体形式整合在细 菌染色体的某一位置,当其自发或经诱导中止溶原状态,前噬菌体脱离细菌染色体时,携带出与它紧密连锁的细菌DNA片段,并转移、整合到受体菌中去,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某种遗传性状.由于所转移的只限于供体菌DNA上的个别特定的基因,所以称为局限性转导.例如大肠杆菌温和噬菌体可整合入大肠杆菌染色体上半乳糖基因(gal) 及生物素基因(bio)之间,则该噬菌体只能转导半乳糖基因或生物素 基因进入受体菌中.601简述菌群失调症及其发生机制正常菌群的成员组成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就为菌群失调,若进一步发展

43、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就称之为茵群失调症.其发生机制包括:(1)长期使用抗生素:特别是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在抑制致 病菌的同时也抑制了正常菌群中的敏感菌,使耐药菌过度增殖,出现菌群失调,进而引起菌群失调症.(2)机体免疫力低下或内分泌失调:恶性肿瘤、长期糖尿病等使全身或局部免疫功能低下,导致正 常菌群中某些菌过度生长,形成菌群失调.严重的会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导致菌群失调症.602简述肠道正常菌群对机体的有益作用.(1)防御外来致病菌:肠道正常菌群中的大部分为厌氧菌,它们具有很强的粘附力,在肠道粘膜表面形成一道生物屏障,阻止了致病微生物的入侵和粘附.同时正常菌群的酸性代谢产物造成了肠道

44、内的酸性环境,可以抑制病原菌在肠道内的繁殖.(2)营养作用:正常菌群能够参与宿主的营养代谢及吸收.肠道正常菌群突出的作用之一是合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O K等.(3)免疫作用:正常菌群对机体的免疫作用包括:促进免疫系统的发育;作为非 特异性抗原来剌激机体的免疫应答;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4)抗肿瘤作用:例如肠道正常菌群中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可能以下述机制发挥抗瘤作用:产生的酶类代谢产物作用于致癌物质;抑制硝胺的合成或降解硝胺;作为抗原或免疫佐剂剌激免疫系统,使机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 增强.603简述正常菌群的成员变为条件致病菌的条件.在某些情况下,正常菌群与宿主之间的生态平衡被破坏,此时

45、正常菌群也可使机体致病,这类正常条件下不致病,而在特殊情况下引起致病的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一般在以下几种特定条件下正常菌群可以引起致病正常菌群寄居部位改变:如大肠杆菌进入泌尿道或由于手术通过伤口进入血液、腹腔等,就会引起泌尿系统等的感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大面积烧伤患者,过度疲劳,受凉,长期消耗性疾病以及应用大剂量的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放射治疗等而造成的全身性免疫功能降低,从而使正常菌群引起自身感染导致严重后果菌群失调:由于某些原因而使某一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之间比例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生态系出现不平衡状态,称菌群失调.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称菌群失调症.菌群失调症常见于

46、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的某些患者,肠道中对抗生素敏感的大肠杆菌、类杆菌等被大量杀死,而对抗生素不敏感或耐药菌株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则大量繁殖成为优势菌,从而引起假膜性肠炎白色念珠菌病.604简述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因素. 细菌的致病性与其毒力、侵入机体的途径及数量密切相关细菌的毒力取决于它们对机体的侵袭力和产生的毒素.细菌的侵袭力是指病原菌突破机体防御功能 菌物质:例如皮肤的汗腺分泌乳酸,使汗液呈酸性,不利于细菌的生长.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胃液中,都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侵袭力与其表面结构和产生的侵袭性酶有关.细菌毒素分为外毒素的胃酸、肠液中的蛋白酶及唾液、泪

47、液、乳汁和呼吸道分泌物中的溶菌酶等和内毒素两类.外毒素是某些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寄居在皮肤、粘膜上的正常菌群,可通过生存竞争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某性物质.它们对组织细胞有高度的选择性,毒性作用强,可引起各自特殊病变和临床症状.内毒素是革 些抗菌物质,对某些病原菌有拮抗和抑制作用.引起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成分,只有当细菌死亡裂解或用人工方法裂解菌体后才能释放出来(2)血脑屏障:主要由软脑膜、脉络丛的脑毛细血管壁和包绕在血管壁外的神经胶质细胞形成的胶质,从而保护中枢神经系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大致相同,主要包括:发热反应、白细 胞反应、内

48、毒素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膜组成.血脑屏障能阻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从血流进入脑组织或脑脊液凝血.605简述构成细菌侵袭力的物质基础统.婴幼儿因血脑屏障尚未发育完善,故较易发生脑膜炎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3)胎盘屏障:胎盘屏障是存在于母体与胎儿之间的一种屏障结构,由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胎儿,保护胎儿免受感染.细菌的侵袭力是指致病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构成侵袭力的物质绒毛膜构成.能阻止母体血流中的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进入胎儿体内是菌体表面结构和侵袭性酶.菌体表面结构:包括菌毛和膜磷壁酸以及荚膜和微荚膜.细菌的菌毛608简述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后的两种结果,可有以下和

49、某些革兰阳性菌的膜磷壁酸为具有粘附作用的细菌结构;细菌的荚膜和微荚膜有抗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被吞噬细胞吞噬后,其后果与病原菌的种类、毒力和机体的免疫状态等有密切关系和抗体液中杀菌物质(补体、溶菌酶等)的作用.侵袭性酶:是指某些致病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某 两种不同的结果:(1)完全吞噬:病原茵被吞噬后,在吞噬溶酶体中被杀灭,然后将消化后的残渣排出区别要点外毒素来源革兰阳性菌和部分革兰阴性菌革兰阴性菌存在部位主要由活菌合成并分泌细菌裂解后释放化学组成蛋白质脂多糖,为胞壁组分稳定性理化因素易使失活160 C, 2-4h才能破坏毒性作用只与作用部位的受体结合,临床作用特殊。本身不引起发热反应各种内毒素的

50、作用基本相同,引 起发热、内毒素性休克、DIC抗原性强,可剌激产生抗毒素,可制备成类毒素刺激产生抗体的作用弱,不能制备出类毒素606请列表比较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表),完全吞噬:有些病原菌,如结核杆菌、布氏杆菌、伤寒杆菌等胞内寄生菌,在机体免疫力缺乏或低下时只被吞噬而不被杀灭,称为不完全吞噬.不完全吞噬可使病原菌在吞噬细胞内得到保护,免受体液中特异性抗体、非特异性抗菌物质和抗菌药物的杀伤作用;有的病原菌甚至可在吞噬细胞内生长繁殖导致吞噬细胞的死亡或随游走的吞噬细胞而扩散到其他部位609细胞免疫对细胞内寄生菌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抗体难以对细胞内寄生的病原菌发挥作用,故消灭胞内寄生茵主要靠细胞

51、免疫.发挥细胞免疫的T细胞主要有细胞毒 T细胞(Tc细胞)和炎性T细胞.Tc细胞可以特异性杀伤病原菌感染的靶细胞,当靶细胞被溶解,释出的胞内寄生菌可以被体液因素清除.炎性T细胞通过释放淋巳因子产生免疫效应.细胞内寄生菌进入机体后,一般先被吞噬细胞吞噬而不被杀灭,形成不完全吞噬.炎性T细胞可通过释放淋巴因子,如丫 -干扰素等,能激活巨噬细胞使,其吞噬杀菌能力极大增强,可将不完全吞噬转变为完全吞噬,即可迅速将胞内寄生茵杀灭清除607简述人体屏障结构的组成和功能610简述致病菌引起人体全身性感染后,临床常见的几种情况.指感染发生后病原菌或(和)毒性(1)皮肤与粘膜屏障:皮肤与粘膜构成了机体的外部屏障

52、,是机体抵御病原菌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其代谢广物向全身扩散,引起全身性症状的一种感染类型.(1)毒血症:病原菌在局部组织中生长繁殖后 作用主要有:机械性阻挡与排除作用:健康完整的皮肤与粘膜能有效地阻挡细菌的侵入.分泌杀本身不侵入血流,只有其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流,到达易感的组织细胞,引起特殊的中毒症状.引起毒血些胞外酶,它们可以协助细菌抗吞噬或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等.如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等胞外,此为完全吞噬.例如化腺性球菌被吞噬后,一般在5-lOmin内死亡,30-6Omin内被消化.(2)不症的病原菌常见的有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2)菌血症:病原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液中繁殖,只是一时性

53、或间断性地经过血流到达体内适宜的组织器官后再生长繁殖而致病.例如伤寒病早期的菌血症等.(3)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性产物,引起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例如高热、肝脾肿大等,严重者可以导致休克及死亡.如鼠疫杆菌、炭症杆菌等均可引起败血症.(4)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到其他组织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脓毒血症,可导致多发性肝脓肿,皮下脓肿和肾脓肿等.701简述进行细菌学检查时对标本采集和送检过程中应遵守的原则标本的采集和送检过程中应遵守的原则主要有:采集标本时应注意无菌操作,尽量避免标本被杂菌污染;根据疾病特点

54、,适时采集适当部位的标本.采取局部标本处,不应使用消毒剂; 采集标本801简述葡萄球菌的分类.(1)根据色素、生化反应等不同,将其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主要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为条件致病菌,而腐生葡萄球菌一般不致病.(2)根据能否产生血浆凝固酶,将其分为血浆凝固酶阳性及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致病性葡萄球菌多为血浆凝固酶阳性.(3)利用噬菌体裂解试验可对凝固酶阳性菌株分型,可分为5个噬菌体群和22个噬菌体型,此分型法在追踪传染源和研究菌型与疾病类型的相关性中具有重要意义802简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主要有:血浆凝固酶、葡萄

55、原则上应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对已用抗菌药患者的标 本,应注明药物名称;标本采取后 ,应尽快送检.除某些细菌(如脑膜炎球菌)在送检中要注意保温外,大多数标本可冷藏送检;在检材容器上贴好标签,并在化验单上填好检验目的、标本种类和临床诊断等内容,以供检测时参考.702列表比较人工自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区别.(表)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免疫物质抗原(疫苗、类毒素)抗体、细胞因子等细胞免疫制剂免疫出现时间慢,14周快,立即免疫维持时间长,半年数年短,23周703列表用途中要用干预防中要用干治疗或紧急预防区别要点活疫苗制剂特点减毒或无毒力的活菌株理化方法灭活的死病原体接种方式可模拟自然感染途径多为皮下注射接种剂量与次数较小,多为1次较大,2次或多次免疫效果较好,维持3 5年或更长较差,维持数月一1年副作用较小较大疫苗保存不易较易比较活疫苗与死疫苗的主要区别.(表)球菌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表皮剥脱毒素、毒性休克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