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器和效应器ppt课件_第1页
感受器和效应器ppt课件_第2页
感受器和效应器ppt课件_第3页
感受器和效应器ppt课件_第4页
感受器和效应器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第 十十 一一 章章感感 受受 器器 和和 效效 应应 器器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感受器:感受体内、外刺激的器官;感受器:感受体内、外刺激的器官; 效应器:接受神经中枢的指令效应器:接受神经中枢的指令, 对刺激做出反响的器官;对刺激做出反响的器官; 一、感受器;一、感受器; 二、效应器二、效应器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膝跳反射表示图前往前往感 受 器 和 效 应 器 一、感受器一、感受器 一感受器和觉得;一感受器和觉得; 二物理感受器;二物理感受器; 三化学感受器三化学感受器一感受器和觉得一感受器和觉得 多细胞生物多细胞

2、生物 具专门觉得细胞构成的感受器具专门觉得细胞构成的感受器 1. 感受器官的特性自学;感受器官的特性自学; 2. 能量的转换;能量的转换; 3. 感受器的类型感受器的类型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2. 能量的转换能量的转换 感受刺激感受刺激 接受内、外环境少量能量,接受内、外环境少量能量, 转换能量的过程;转换能量的过程; 感官的特异性感官的特异性 只对某种类型的刺激敏感只对某种类型的刺激敏感 接受某种类型的能量的身手特强;接受某种类型的能量的身手特强; 能量转换的最终方式能量转换的最终方式 不同方式的刺激不同方式的能不同方式的刺激不同方式的能 不同的感受器不同

3、的感受器 动作电位电能动作电位电能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4) 动作电位动作电位 性质:信息载体性质:信息载体 “电报电报 中枢特定部位中枢特定部位 处置、翻译处置、翻译 觉得;觉得; 特点特点 不同刺激不同刺激 不同内容信息的动作电位;不同内容信息的动作电位; 决议动作电位内容的要素决议动作电位内容的要素 那种特定的神经元产生的;那种特定的神经元产生的; 那种特定的觉得纤维传导的;那种特定的觉得纤维传导的; 多少纤维参与了传导;多少纤维参与了传导; 传导的动作电位的总数;传导的动作电位的总数; 动作电位的频率,等等动作电位的频率,等等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4、个体生物学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5) 觉得的产生觉得的产生 不同的不同的 刺激刺激 不同的感受器不同的感受器 内容不同的动作电位内容不同的动作电位 不同的传入神经纤维不同的传入神经纤维 脑不同部位的神经元觉得中枢脑不同部位的神经元觉得中枢 不同的觉得;不同的觉得; 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觉得产生的部位 感官?神经中枢脑? 未解之谜 感受器如何产生内容不同的动作电位的? 脑如何“翻译成不同觉得的?3. 感受器的类型 物理感受器; 化学感受器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二物理感受器二物理感受器 定义:感受物理性刺激的感受器官

5、定义:感受物理性刺激的感受器官 物理刺激:接触、压力、引力、张力、物理刺激:接触、压力、引力、张力、 光、声、热、运动、姿态等;光、声、热、运动、姿态等; 物理感受器物理感受器 1. 触压感受器;触压感受器; 2. 本体感受器;本体感受器; 3. 热感受器;热感受器; 4. 平衡和听觉感受器;平衡和听觉感受器; 5. 视觉和光感受器视觉和光感受器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1. 触压感受器触压感受器 特点特点 动作电位消逝很快;动作电位消逝很快; 延续压迫不会延续发生动作电位延续压迫不会延续发生动作电位 容易顺应习惯化容易顺应习惯化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6、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2. 本体感受器本体感受器 感受本身肌肉、腱、关节等的形状感受本身肌肉、腱、关节等的形状 张力、运动、位置张力、运动、位置 不会产生不会产生“顺应顺应“习惯化习惯化 意义:一直可感知身体的形状意义:一直可感知身体的形状 很敏感很敏感 可感知肌肉、器官位置细微改动可感知肌肉、器官位置细微改动 意义:完成复杂、细致动作意义:完成复杂、细致动作 外科、绣花、弹琴;外科、绣花、弹琴; 闭眼能完成一些动作闭眼能完成一些动作 穿衣、吃饭、打绳结穿衣、吃饭、打绳结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3. 热感受器:毒蛇响尾蛇热感受器:毒蛇响尾蛇 P253, 图

7、图11-4 颊窝颊窝 红外线探测器红外线探测器 7000个神经末梢个神经末梢/颊窝;颊窝; 很敏感很敏感 0.002小动物发出的热;小动物发出的热;4. 平衡和听觉感受器平衡和听觉感受器 平衡器官:感知身体姿态平衡器官:感知身体姿态 调理平衡;调理平衡; 听觉器官:感知空气振动听觉器官:感知空气振动 听觉;听觉; 感受两类完全无关信息的感官;感受两类完全无关信息的感官; 但两者关系非常亲密但两者关系非常亲密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听觉、平衡器官的关系听觉、平衡器官的关系 性质类似:纤毛细胞性质类似:纤毛细胞 物理感受器物理感受器 外界空气振动、本身姿态变化外

8、界空气振动、本身姿态变化 纤毛屈曲纤毛屈曲 刺激纤毛细胞刺激纤毛细胞 动作电位动作电位 听觉、或感知身体姿态;听觉、或感知身体姿态; 进化上的关系进化上的关系 平衡平衡 水生动物就有的、原始功能;水生动物就有的、原始功能; 听觉听觉 陆生动物才产生的、次生功能陆生动物才产生的、次生功能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1) 平衡囊自学;平衡囊自学; (2) 平衡棍自学;平衡棍自学; (3) 侧线自学;侧线自学; (4) 听觉和耳听觉和耳(4) 听觉和耳:听觉和耳: 动物的听觉自学;动物的听觉自学; 耳的进化自学;耳的进化自学; 耳的构造;耳的构造; 听觉的产生;听觉

9、的产生; 觉得微弱声音的才干;觉得微弱声音的才干; 分辨不同声音的才干分辨不同声音的才干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耳的构造人、哺乳类耳的构造人、哺乳类 P255, 图图11-7 外耳:外耳: 组成组成 耳廓、外耳道、鼓膜;耳廓、外耳道、鼓膜; 功能功能 聚集、传导声波;聚集、传导声波; 中耳中耳 组成组成 鼓室、听小骨、鼓咽管鼓室、听小骨、鼓咽管 鼓膜鼓膜 听小骨听小骨 卵圆窗;卵圆窗; 听小骨听小骨 锤骨、砧骨、镫骨锤骨、砧骨、镫骨 卵圆窗、圆窗卵圆窗、圆窗 中、内耳的分界;中、内耳的分界; 功能功能 传导、放大声波;传导、放大声波;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

10、体生物学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内耳迷路:复杂的管道 前庭器平衡+ 耳蜗听觉 前庭器 = 前庭 + 3个半规管 前庭:2个膜性囊 含耳砂耳石 头部姿态变化 耳石压迫膜性囊 前庭蜗神经脑神经 小脑; 半规管:3个相互垂直;内淋巴液 头部姿态变化 内淋巴液流动 前庭蜗神经脑神经 小脑; 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耳蜗:膜性管道、蜗牛壳形,P255, 图11-7 拉直后 图11-8A; 横切 图11-8B 组成:前庭阶、蜗管、鼓阶 平行管道; 柯蒂氏器:蜗管内 基底膜; 毛细胞 觉得细胞 顶端:纤毛听毛; 底部:与前庭蜗神经相连; 覆膜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

11、生物学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听觉的产生听觉的产生 P257, 图图11-8C 声波声波 鼓膜鼓膜 听小骨听小骨 卵圆窗卵圆窗 耳蜗内淋巴液振动耳蜗内淋巴液振动 基底膜振动基底膜振动 覆膜、毛细胞相互摩擦覆膜、毛细胞相互摩擦 毛细胞兴奋毛细胞兴奋 前庭蜗神经前庭蜗神经 脑;脑;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觉得微弱声音的才干觉得微弱声音的才干 听小骨的作用听小骨的作用 传导声波;传导声波; 放大声波:卵圆窗振幅放大声波:卵圆窗振幅 力量力量; 压强、面积:反比关系压强、面积:反比关系 面积面积 鼓膜鼓膜/卵圆窗卵圆窗 = 30/1 卵圆窗压强卵圆窗压强30倍倍

12、 振幅振幅、力量、力量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分辨不同声音的才干分辨不同声音的才干 柯蒂氏器柯蒂氏器 很多种不同的毛细胞很多种不同的毛细胞 不同频率音调的声波振动不同频率音调的声波振动 蜗管内淋巴液不同的共振波蜗管内淋巴液不同的共振波 不同的毛细胞发生反响不同的毛细胞发生反响 不同的听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听觉不同的声音 思索:在耳内产生了不同的声音?思索:在耳内产生了不同的声音?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5. 视觉和光感受器视觉和光感受器 真正的眼真正的眼 感光、成像;感光、成像; (1) 昆虫的复眼自学;昆虫的复眼自学; (2

13、) 头足类的眼自学;头足类的眼自学; (3) 哺乳动物、人的眼哺乳动物、人的眼(3) 哺乳动物、人的眼哺乳动物、人的眼 复杂;复杂; 高灵敏度高灵敏度 弱光下也能成像;弱光下也能成像; 彩色照相机彩色照相机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A. 眼的构造; B. 视网膜和视神经; C. 眼的调理功能自学为主; D. 近视、远视和散光自学; E. 双目的作用自学; F. 视觉的化学;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A. 眼的构造眼的构造 眼球壁眼球壁 3层膜层膜 P258, 图图11-10 外膜:巩膜后、纤维膜外膜:巩膜后、纤维膜+ 角膜角膜前

14、;前; 中膜中膜 脉络膜后:脉络膜后: 富含血管营养;富含血管营养; 黑色素黑色素“暗盒暗盒 虹膜前虹膜前 棕黑色、圆盘状棕黑色、圆盘状 瞳孔:光通路、调理光瞳孔:光通路、调理光通量通量 内膜视网膜内膜视网膜 独一的感光神经组织独一的感光神经组织 构造最复杂构造最复杂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睫状体睫状体 睫状肌睫状肌 虹膜之后、脉络膜之前;虹膜之后、脉络膜之前; 环状平滑肌环状平滑肌 调理晶状体外形;调理晶状体外形; 睫状小带悬韧带睫状小带悬韧带 衔接睫状肌与晶状体衔接睫状肌与晶状体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B. 视网膜和视神

15、经视网膜和视神经 视觉细胞视觉细胞 两大类两大类 视锥细胞视锥细胞 光敏感性光敏感性 弱,只能感受强光;弱,只能感受强光; 可感受颜色可感受颜色 强光下,明晰彩色图象;强光下,明晰彩色图象; 视杆细胞视杆细胞 光敏感性光敏感性 强,可感受弱光;强,可感受弱光; 不能感受颜色不能感受颜色 弱光下,黑白图象;弱光下,黑白图象;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白天活动的动物:鸽子 只需视锥细胞 不能夜间活动; 能辩色、 ; 夜间活动的动物:大多数猫头鹰 只需视杆细胞 夜间活动; 不能辩色黑、灰、白; 人:视杆细胞 多1.25亿个; 视锥细胞 少650万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16、 个体生物学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黄斑 P258, 图11-10 黄色小斑点 视网膜后方中央附近; 中央凹 黄斑中央小凹陷 完全由视锥细胞组成; 视觉的聚焦点 视觉成像最明晰区域; 仔细察看时的“正眼凝视; 察看景物时的 “审视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视网膜构造视网膜构造 P259, 图图11-11(1) & 11-11(2) 外层:视觉视锥、视杆细胞;外层:视觉视锥、视杆细胞; 中层:双极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中层:双极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内层:神经节细胞内层:神经节细胞 传导途径:光传导途径:光 视觉细胞视觉细胞 兴奋兴奋 中间、双极、中间神经元中

17、间、双极、中间神经元 神经节细胞神经节细胞 视神经视神经 眼球后壁眼球后壁 脑脑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视网膜构造、功能特点视网膜构造、功能特点 视觉细胞位于视网膜的最深层视觉细胞位于视网膜的最深层 顶端感光部分顶端感光部分 倒插在最后色素细胞间倒插在最后色素细胞间; 光线光线 多层次神经网络多层次神经网络 视觉细胞顶端感光部分;视觉细胞顶端感光部分; 多层次神经网络的功能多层次神经网络的功能 加工、挑选加工、挑选 图像绝对强度图像绝对强度、临近部位间差别、临近部位间差别 图象反差图象反差、明晰度、明晰度;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

18、效应器C. 眼的调理功能自学为主眼的调理功能自学为主 对光强度明暗变化的顺应对光强度明暗变化的顺应 瞳孔:大小瞳孔:大小 光通量;光通量; 视锥、视杆细胞视锥、视杆细胞 轮换兴奋、静息;轮换兴奋、静息; 聚焦远、近:晶状体自学:聚焦远、近:晶状体自学:D. 近视、远视和散光自学;近视、远视和散光自学;E. 双目的作用自学;双目的作用自学;思索:人眼与照相机调焦的不同?思索:人眼与照相机调焦的不同? 为何许多感官都成对?为何许多感官都成对?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F. 视觉的化学视觉的化学 P259, 图图11-11右右 视觉细胞:端部,盘状,膜盘;视觉细胞:端

19、部,盘状,膜盘; 膜盘:含感光色素;膜盘:含感光色素; 动、植物感光色素分子的区别动、植物感光色素分子的区别 植物:光刺激植物:光刺激 氧化氧化 光协作用;光协作用; 动物:光刺激动物:光刺激 分子构相变化分子构相变化 动作电位动作电位 脑脑 觉得觉得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感光色素感光色素 光敏分子光敏分子 视紫质:色素蛋白视紫质:色素蛋白 、含视黄醛;、含视黄醛; VA氧化氧化 视黄醛;视黄醛; 视紫质的种类视紫质的种类 视紫红质:视杆细胞种视紫红质:视杆细胞种 视黄醛视黄醛 + 视蛋白;视蛋白; 视紫蓝质:视锥细胞视紫蓝质:视锥细胞 视黄醛视黄醛 +

20、光视蛋白;光视蛋白; 视锥细胞视锥细胞 3种:绿、蓝、红种:绿、蓝、红 含不同视紫蓝质含不同视紫蓝质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自学并思索自学并思索 为何视杆细胞只需为何视杆细胞只需1种?种? 视锥细胞却有视锥细胞却有3种?种? 人眼为何对红色最敏感?人眼为何对红色最敏感? 视锥细胞只需视锥细胞只需3种绿、蓝、红,种绿、蓝、红, 却可产生多种色感?却可产生多种色感? 夜盲症、色盲是如何产生的?夜盲症、色盲是如何产生的?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三化学感受器三化学感受器 1. 涡虫不讲;涡虫不讲; 2. 昆虫不讲;昆虫不讲; 3. 人

21、的味觉和嗅觉人的味觉和嗅觉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3. 人的味觉和嗅觉人的味觉和嗅觉 (1) 味觉味觉 味蕾:舌、乳头、味蕾、味觉细胞;味蕾:舌、乳头、味蕾、味觉细胞; P263, 图图11-16C, D 味觉细胞味觉细胞 P263, 图图11-16E特化的上皮细胞特化的上皮细胞 微绒毛微绒毛 自顶端的嗅孔中伸出;自顶端的嗅孔中伸出; 觉得神经纤维:与味觉细胞基部相连;觉得神经纤维:与味觉细胞基部相连; 味觉敏感区自学味觉敏感区自学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2) 嗅觉嗅觉 P263, 图图11-16F 嗅觉上皮:鼻腔顶端粘膜上

22、皮嗅觉上皮:鼻腔顶端粘膜上皮 嗅觉细胞;嗅觉细胞; 嗅觉的构成嗅觉的构成 气味物质分子气味物质分子 溶于鼻腔粘膜外表液体溶于鼻腔粘膜外表液体 嗅觉细胞兴奋嗅觉细胞兴奋 觉得神经纤维嗅觉细胞基部觉得神经纤维嗅觉细胞基部 脑嗅觉中心脑嗅觉中心 嗅觉嗅觉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特点特点 灵敏灵敏 感知多种气味感知多种气味 人:人:50多种,不算兴隆;多种,不算兴隆; 哺乳类:灵敏哺乳类:灵敏 特别是夜间活动者;特别是夜间活动者; 灵长类灵长类 退化视觉兴隆;退化视觉兴隆; 鸟类:不兴隆视觉兴隆;鸟类:不兴隆视觉兴隆; 食腐鸟类食腐鸟类 嗅觉兴隆;嗅觉兴隆; 易顺应

23、习惯化易顺应习惯化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久居兰室,不闻其香久居兰室,不闻其香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二、效应器二、效应器 反响种类很多反响种类很多 效应器种类也很多;效应器种类也很多; 效应器:肌肉、体色、发光、腺体效应器:肌肉、体色、发光、腺体等;等; 肌肉和肌肉收缩;肌肉和肌肉收缩; 色素反响;色素反响; 生物发光;生物发光;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一肌肉和肌肉收缩一肌肉和肌肉收缩 平滑肌收缩特点平滑肌收缩特点 缓慢、耗能少不易疲劳、耐缓慢、耗能少不易疲劳、耐久;久; 横纹肌收缩特点横纹肌

24、收缩特点 迅速、耗能多易疲劳、耐久性迅速、耗能多易疲劳、耐久性差;差; 1. 无脊椎动物的肌肉自学;无脊椎动物的肌肉自学; 2. 脊椎动物的肌肉;脊椎动物的肌肉; 3. 肌肉收缩肌肉收缩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2. 脊椎动物的肌肉脊椎动物的肌肉 (1) 骨骼肌横纹肌、随意肌骨骼肌横纹肌、随意肌 躯干、四肢、眼球活动肌、颚肌等;躯干、四肢、眼球活动肌、颚肌等; 构造:构造:1块肌肉块肌肉 多个肌纤维肌细胞;多个肌纤维肌细胞; 肌肉的两种任务方式肌肉的两种任务方式 动力任务:走、跑、跳、飞、游等动作;动力任务:走、跑、跳、飞、游等动作; 静力任务:抵抗重力,调理平

25、衡、姿态等静力任务:抵抗重力,调理平衡、姿态等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运动产生的运动产生的3个要素个要素 肌肉:收缩肌肉:收缩 运动的动力;运动的动力; 骨骼:杠杆作用;骨骼:杠杆作用; 关节:杠杆作用关节:杠杆作用 1块肌肉至少跨越块肌肉至少跨越1个关节,个关节, 两端附着在两端附着在2块骨面上;块骨面上;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肌肉作用的特点肌肉作用的特点 收缩力强收缩力强 单足趾尖站立,单足趾尖站立, 腓肠肌收缩力腓肠肌收缩力体重体重6 托举时托举时 1000 kg; 只能只能“拉,不能拉,不能“推;推; 颉抗作用颉

26、抗作用 P266, 图图11-18 至少至少2块组、群作用相反的肌肉参与;块组、群作用相反的肌肉参与; 高度复杂性:简单动作高度复杂性:简单动作 多块肌肉参与;多块肌肉参与; 高度协调性;高度协调性;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2) 神经肌肉接点神经肌肉接点 P267, 图图11-19 神经肌肉接点神经肌肉接点 运动终板突触运动终板突触 神经末梢分支的末端;神经末梢分支的末端; 肌纤维肌纤维 神经递质:神经递质:Ach 使骨骼肌收缩兴奋、心肌抑制使骨骼肌收缩兴奋、心肌抑制 运动单位运动单位 1个神经元个神经元 + 它所支配的一切肌纤维它所支配的一切肌纤维 1个神

27、经元个神经元 多个末梢多个末梢 多个肌纤维多个肌纤维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决议肌肉动作的力度与准确性的2个要素 参与反响的运动单位的数目 随刺激的强弱而调理 使反响更准确; 运动单位 2 1000 多个肌纤维 运动单位大 力度大、准确性差 四肢的三头肌 1000个以上; 运动单位小 力度小、但复杂而精细 眼球活动肌肉 2-3个肌纤维;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3. 肌肉收缩肌肉收缩 (1) 单个肌纤维肌细胞的收缩单个肌纤维肌细胞的收缩 “全或无反响全或无反响 刺激低于某个强度刺激低于某个强度 肌纤维不收缩;肌纤维不收缩; 到

28、达某个强度到达某个强度 收缩;收缩; 提高强度提高强度 并不能提高收缩的强度并不能提高收缩的强度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2) 单肌收缩:单块肌肉的收缩单肌收缩:单块肌肉的收缩 离体实验:蛙、蟾蜍离体实验:蛙、蟾蜍 坐骨神经坐骨神经 腓肠肌;腓肠肌; 单肌收缩;单肌收缩; 单肌收缩曲线单肌收缩曲线 P268, 11-20A 等级反响等级反响 反响张力随刺激强度而变化反响张力随刺激强度而变化 叠加;叠加; 问题:问题: “全或无、全或无、“等级反响能否矛盾?等级反响能否矛盾? 为何单块肌肉、单个肌纤维收缩不同?为何单块肌肉、单个肌纤维收缩不同?普通生物学 第二

29、部分 个体生物学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3) 肌肉收缩张力的总和叠加肌肉收缩张力的总和叠加 2个缘由:时间性、空间性总和个缘由:时间性、空间性总和 时间性总和:反响强度时间性总和:反响强度 刺激速率刺激速率 P268, 图图11-20B 实验实验1:刺激速率比较慢时:刺激速率比较慢时 第第1个单肌收缩动作电位完成之后,个单肌收缩动作电位完成之后, 再产生第再产生第2个单肌收缩;个单肌收缩; 每个单肌收缩一样大小;每个单肌收缩一样大小; 接下页接下页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实验2:刺激速率 快 一定程度 P268, 11-20C 第1个单肌收缩完成之前,

30、第2个动作电位被触发 张力叠加 产生一个较大的反响; 实验3:刺激速率 进一步加快 P268, 11-20D 整个收缩曲线 平滑; 张力总和 最大值 强直收缩;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空间性总和:2个空间要素 被启动的运动神经元运动单位数目; 每个运动单位的大小所含肌纤维数目 总结:肌肉等级收缩反响的缘由 时间性总和 动作电位的速率; 空间性总和 运动单位数目; 运动单位大小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4) 肌肉收缩的机制肌肉收缩的机制 A. 骨骼肌纤维的超微构造骨骼肌纤维的超微构造 P269, 图图11-21 肌细胞肌纤维肌

31、细胞肌纤维 P269, 图图11-21B、C 长柱型;长柱型; 肌原纤维肌原纤维 明暗相间的横纹明暗相间的横纹 P269 11-21D a. 肌原纤维的明暗带肌原纤维的明暗带 P269, 图图11-21D、E 暗带暗带A带带 H区区 暗带中央,较亮的狭窄区:暗带中央,较亮的狭窄区: 明带明带I带:带:Z线线 明带中央明带中央1条深线;条深线;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肌节:两条相邻的肌节:两条相邻的Z线之间的部分线之间的部分 肌肉收缩的形状单位、功能单位;肌肉收缩的形状单位、功能单位; 组成:一个完好的暗组成:一个完好的暗A带;带; 左、右各半个明左、右各半个

32、明I带;带;b. 肌原纤维的超微构造肌原纤维的超微构造 P269, 11-21D、E 两种肌丝两种肌丝 粗丝肌球蛋白丝;粗丝肌球蛋白丝; 细丝肌动蛋白丝细丝肌动蛋白丝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c. 肌原纤维明暗带的构成肌原纤维明暗带的构成 P269, 图图11-21D 粗、细丝相间陈列的结果粗、细丝相间陈列的结果 粗丝:仅在暗带粗丝:仅在暗带A 、贯穿暗带全长;、贯穿暗带全长; 细丝:自细丝:自Z线线 A带的带的H区边缘区边缘 H区内无细丝区内无细丝 横切横切 P269, 图图11-21E 明带明带I带带 只需细丝;只需细丝; 暗带暗带H区区 只需粗丝;只需粗丝

33、; 暗带、暗带、H区以外区以外 兼有粗、细丝;兼有粗、细丝; 6条细丝呈六角形包围中央条细丝呈六角形包围中央1条粗丝条粗丝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d. 肌丝的分子构造肌丝的分子构造 细丝细丝 肌动蛋白丝肌动蛋白丝 肌动蛋白分子;肌动蛋白分子; 结合位点结合位点 可与肌球蛋白分子的头结合;可与肌球蛋白分子的头结合; 粗丝粗丝 肌球蛋白丝、肌球蛋白丝、1束肌球蛋白分子;束肌球蛋白分子; 肌球蛋白分子:长、肌球蛋白分子:长、Y形形 P270,图,图11-22 2个头个头 向着向着H区的外侧;区的外侧; 尾尾 向着向着A带中央的带中央的H区区1束束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34、 个体生物学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B. 肌肉收缩机制肌肉收缩机制 肌丝滑动学说肌丝滑动学说 图图11-22D、E 肌肉收缩肌肉收缩 粗、细丝相对滑动的结果粗、细丝相对滑动的结果 肌节两端肌节两端Z线发出的细丝线发出的细丝 暗带中央滑动暗带中央滑动 相邻相邻Z带相互接近带相互接近 肌节、肌原纤维、肌纤维、肌肉均缩短;肌节、肌原纤维、肌纤维、肌肉均缩短; 明带、暗带的明带、暗带的H区区 缩短、甚至消逝缩短、甚至消逝; 暗带:长度不变;暗带:长度不变; 分子机制不讲分子机制不讲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分子机制 激动 神经肌肉结合点 肌膜去极化 肌纤维收缩 粗

35、丝与细丝结合 粗丝中肌球蛋白分子的“头 与周围6根细丝中肌动蛋白分子上的结合点 粗丝 “船桨 带着细丝向H区滑动 接下页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粗丝与细丝脱离:滑动一段间隔后 粗丝“头与细丝“结合点脱离 粗丝滑回原始位置 粗丝与细丝再结合 粗丝“头再与细丝下一个结合点结合 不断反复:结合、滑动、脱离、再结合 直至使细肌丝滑动到H区的中央为止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C. Ca2+的作用自学为主的作用自学为主 P272, 图图11-23 肌动蛋白丝上附着肌动蛋白丝上附着2种蛋白质种蛋白质 原肌球蛋白:封锁肌动蛋白分子的结合位原肌球蛋白:封锁肌动蛋白分子的结合位点;点; 肌钙蛋白:激动肌钙蛋白:激动 =肌膜去极化肌膜去极化 =肌质网释放肌质网释放Ca2+ = 与肌钙蛋白结合与肌钙蛋白结合 = 原肌球蛋白分子构相变化原肌球蛋白分子构相变化 = 肌动蛋白分子结合位点暴露肌动蛋白分子结合位点暴露 = 肌球蛋白丝分子的头与之结合肌球蛋白丝分子的头与之结合 = 肌丝相对滑动肌丝相对滑动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D. 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