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实验与现实关怀“新批评”和语言诗的启示_第1页
先锋实验与现实关怀“新批评”和语言诗的启示_第2页
先锋实验与现实关怀“新批评”和语言诗的启示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先锋实验与现实关怀一一新批评和语言诗的启示摘要:Eliot,TraditionandIndividualTalent”,SelectedEssaysM.London:FaberandFaberLimited,1932,2BernsteintCharles.AIITheWhiskeyInHeaven:SelectedPoemssM.NewYork:FarrartStrauss,andGiroux,2010.,网汉克雷泽尔,从不法到经典.美国语言诗派诗选M.张子清,译,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3.摘要:人们不仅需要反思历史的作品,也需要能表现人民自身情感与命运、反映现实社会和时代精神的作品。考

2、察西方文艺发展进程后不难发现,即便是现代以来的新批评派和先锋诗人,其主流思想也是兼顾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注重对现实社会进行人文关怀,以及继承自身的文化停充。关键词:新批评先锋传统现实性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先锋文学以反权威、反传统的方式崛起,携带着对特殊时期充满创伤性的回忆,以桀鹫不驯的先锋性姿态成为当时文坛的主流。然而自90年代后,先锋文学逐渐陷入焦虑与虚无并织的个人化困境,其社会影响力和读者群日益萎缩,最终沦为小圈子范围内的自言自语。今天看来,先锋文学的式微固然与消费主义兴起有关,但更多是由于它不嘀多只关注形式探索的流派一样,走入了缺少现实依托、沉溺于边缘式个体经验的窄巷。先锋作家们也不断

3、有人做出努力,如余华创作了兄弟,格非创作了江南三部曲等,但大部分先锋作品在表现当代生活方面存在短板一作家在叙述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生活领域,能够保持一贯的高水准,一旦叙事进入90年代,离开作家们擅长的创伤性回忆,需要展现当代国人生活时,就开始变得流于表面化和程式化,醇致作品虎头蛇尾,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感。当代先锋作品,对再现当代中国人民生活显得力不从心,能够体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作品同样凤毛畿角。重构的历史题材作品,对于历史传统的解读表现为消解大于建构。形式探索与现实政治、人文关怀仿佛永远处于错位的关系。也有部分创作者以20世纪西方形式主义思潮为据,表示出犹疑和困惑:重视传统和关注现实生

4、活的文艺理念,是否会不利于艺术的探索,是否会妨碍文学艺术的正常发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奠基者、英国诗人TS艾略特在其名篇传统与个人才能中,反对主观化”创作,明确指出个人才能得自于文学传统,作者最好的部分来自不朽的先辈作品。艾略特一般被看作20世纪40至60年代统治美国文坛的新批评派的先辈,新批评派继承了艾略特的文学史观,秉承有机整体论,价值判断是批评家的首要责任,认为知识分子首先他应该像过去的文人那样行事:他必须为自己的时代重新塑造人的形象,同时还必须宣传关于这个形象的判断标准,让其他人也可以使用这个标准,另外还必须把真实和虚假区别开来(艾伦泰特)。20世纪西方文学和文学理论

5、的一个重要变化是语言学转向。新批评、结构主义、解构主义都与语言研究存在密切关系。及至当代,美国先锋语言诗派关注诗歌语言的自觉性和自足性,是极为重视艺术形式探索的先锋诗派。但是,语言诗人并未沉迷于纯艺术的象牙塔中不问世事,而是积极关注社会生活。语言诗派领袖查尔斯伯恩斯坦早年曾热衷于“颠覆传统的诗歌形式,2如使用开放型(诗句布满页面)布局和扩大词语间距等手法,展示出许多非叙事性的迷雾般的句子碎片,由读者自己按某种顺序把碎片融为一体,语言诗也因此被看作先锋文学,美国当代批评家玛乔瑞帕洛夫就认为,伯恩斯坦诗歌特质无指示性,体现出一种后现代的模仿,伯恩斯坦则自称为“困难诗(difficultpoems)

6、。然而,当现实过于沉重之时,人们已无暇顾及后现代的先锋探索。伯恩斯坦理想中的价值观是斯蒂夫乔布斯所提倡的苹果理念一不同凡想(AppleThinkDifferenV)0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他将革果标语不同凡想置于豪华酒店的“传奇奢华广告旁,苹果标语伸向天空,地面上却是丽思卡尔顿酒店豪华公寓的广告2001年秋入住,传奇奢华,景色壮观,表现出诗人对骄矜和自傲的奢华价值观的反思。正如美国学者盖伊瑞欧所质疑的那样:资本和军队使美国强大,但它们也随之带来了不平等,平等的理念令人赞叹,但事实上并非人人生而平等。至于自由,盖伊描述道:”当财迷心窍的巨型娱乐业和幸福制造机用邪恶堕落或愚蠢怯懦的信息对我们的生活狂轰

7、滥炸时,自由就不再那么美妙了。”以上西方诸形式主义流派兼顾审美与现实关怀的文学理念,与我国先锋文学脱离现实并最终沉寂的局面形成鲜明对照,令人深思。一味沉湎于伤痛回忆并不可取,正确的态度应当是前事不忘,来者可追。真正的文艺创作,应当对现弟口艺术都充满诚意。艺术探索不能成为创作脱离现实的理由,个人的艺术创新植根于传统,并与经典的文化传统构成新的文艺体系,艺术追求与社会关怀并行不悖,只有现实的土壤才能孕育出文艺的“真诚”之花。参考文献:1T.S.日iot.TraditionandIndividualTalent,SelectedEssaysM.London:FaberandFaberLimited,1932.2Bernstein,Charles.AIITheWhiskeyInHeaven:SelectedPoemssM.NewYork:Farrar,Strauss,andGiroux,2010.3汉克雷泽尔.从不法到经典,美国语言诗派诗选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