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时作业(1-5套)共50套_第1页
高中物理课时作业(1-5套)共50套_第2页
高中物理课时作业(1-5套)共50套_第3页
高中物理课时作业(1-5套)共50套_第4页
高中物理课时作业(1-5套)共50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课时作业1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匀速直线运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8×864)1(2011·山东青岛训练)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成功举办,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包括田径、体操、柔道在内的所有28个大项的比赛,下列几种奥运比赛项目中的研究对象可视为质点的是()A在撑竿跳高比赛中研究运动员手中的支撑杆在支撑地面过程中的转动情况时B帆船比赛中确定帆船在大海中的位置时C跆拳道比赛中研究运动员的动作时D铅球比赛中研究铅球被掷出后在空中的飞行时间时解析:撑竿跳高中的运动员的动作和支撑杆的转动情况

2、对比赛结果影响极大,不能视为质点;同理,跆拳道比赛中运动员的动作对比赛结果影响也很大,不能视为质点其余两项可视为质点答案:BD2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B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C物体通过一段路程,其位移可能为零D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但位移可能相同解析: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不能说这个标量就是这个矢量,所以A错,B正确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实际长度,而位移是从物体运动的起始位置指向终止位置的有向线段,如果物体做的是单向直线运动,路程就和位移的大小相等如果物体在两位置间沿不同的轨迹运动,它们的位移相同,路程可能

3、不同如果物体从某位置开始运动,经一段时间后回到起始位置,位移为零,但路程不为零,所以,BCD正确答案:BCD3如图1所示是汽车中的速度计,某同学在汽车中观察速度计指针位置的变化开始时指针指示在如左图所示的位置,经过7 s后指针指示在如右图所示位置若汽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它的加速度约为()图1A7.1 m/s2B5.7 m/s2C1.6 m/s2 D2.6 m/s2解析:a m/s21.6 m/s2.答案:C4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52t3(m),它的速度随时间t变化关系为v6t2(m/s)该质点在t0到t2 s间的平均速度和t2 s到t3 s间

4、的平均速度大小分别为()A12 m/s,39 m/s B8 m/s,38 m/sC12 m/s,19.5 m/s D8 m/s,12 m/s解析:平均速度,t0时,x05 m;t2 s时,x221 m;t3 s时,x359 m故18 m/s,238 m/s.答案:B5我国运动员刘翔获得雅典奥运会110米跨栏冠军,成绩是1291,在男子110米跨栏中夺得金牌,实现了我国在短跑中多年的梦想,是世界第一,为亚洲争了光,更为中国争光刘翔之所以能够取得冠军,取决于他在110米中的()A起跑时的加速度大 B平均速度大C撞线时的即时速度大 D某时刻的即时速度大解析:径赛中的成绩是以相同距离所用时间来确定的,

5、时间短则成绩好距离时间平均速度,即平均速度越大,运动时间越短,选B.有的学生可能会选A或C,特别是C项,因为人们一般只看最后谁先到达终点,只以冲刺速度决胜负答案:B6(2011·济南模拟)有下列几种情景,请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对情景的分析和判断正确的说法()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运行的磁悬浮列车在轨道上高速行驶太空的空间站在绕地球匀速转动A因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一定为零B轿车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C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也一定很大D尽管空间站匀速转动,加速度也不为零解析:即将升空的火箭,速度为零,但合

6、外力已不为零,加速度不为零,A错由于紧急刹车,速度的变化率大,故加速度大,B对磁悬浮列车以很大的速度匀速行驶,加速度为零,C错空间站匀速转动,速度的大小不变,但方向时刻改变,存在向心加速度,D对答案:BD7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老师说:“明天早上8时上课,上课45分”其中“8时上课”指的是时刻,“上课45分”指的是时间间隔B小王迟到了,老师对他说:“为什么你现在才来?你早该到校了”其中“你早该到校了”指的是到校的时间间隔 C小王说:“我早就从家里出来了,因为今天公共汽车晚点了”其中“早就从家里出来了”指的是时间间隔D老师说:“希望你下次一定要在7时50分以前到校”其中“7时

7、50分以前”指的是时间间隔解析: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一定要抓住最主要的问题时刻对应时间轴上的一个点;而时间间隔则对应时间轴上的一段,即一段时间在A选项中“8时上课”对应时间轴上的一个点,即上课开始的时刻,而“上课45分”指的是上课所经历的时间,因此它对应时间轴上的一段,即时间间隔,因此A正确在B选项中“你早该到校了”指的是小王应该到校的时刻,对应时间轴上的点,因此B选项错误在C选项中“早就从家里出来了”指的是从家里出来的时刻,对应时间轴上的一个点,因此C选项错误在D选项中,“7时50分以前”对应时间轴上的一段,即时间间隔,因此D选项正确答案:AD8一人看到闪电12.3 s后又听到雷声已知空气中

8、的声速约为340 m/s,光速为3×108 m/s,于是他用12.3除以3很快估算出闪电发生的位置到他的距离为4.1 km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可以判断()A这种估算方法是错误的,不可采用B这种估算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得出闪电发生的位置与观察者间的距离 C这种估算方法没有考虑光的传播时间,结果误差很大D即使声速增大2倍以上,本题的估算结果依然正确解析:我们在研究物理问题时,为了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同时使复杂问题得到简化,常常要忽略次要因素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在传播约4.1 km的距离时,光传播的时间非常短,对于估算来说完全可以忽略因此可以按以下方式进行运算:声速v340 m/s0.34 k

9、m/s,距离svt0.34 t km.所以,他用12.3除以3估算出闪电发生的位置到他的距离的方法是可行的当然,声音的速度加倍以后,此方法不再成立所以正确选项为B.答案:B二、计算题(3×1236)9一辆汽车从原点O由静止出发沿x轴做直线运动,为研究汽车的运动而记下它在各时刻的位置和速度,见下表:时刻t/s01234567位置的坐标x/m00.524.58121620瞬时速度v/(m·s1)12344444(1)汽车在第2 s末的瞬时速度为多少?(2)汽车在前3 s内的加速度为多少?(3)汽车在第4 s内的平均速度为多少?解析:在时间轴上,时刻只是一个点,它与位置、瞬时速度

10、对应,是一个状态量,时间是两个时刻间的一段长度,它与位移、平均速度相对应,是一个过程量汽车在第2 s末,是指一个时刻,它对应汽车的位置在x2 m处,瞬时速度为3 m/s.汽车在前3 s内,是一段时间,即汽车从0时刻到3 s初时刻的一段过程,对应汽车的位置从x轴上的0到4.5 m,即位移为4.5 m同样,汽车在第4 s内,指的是汽车在第4个1 s内,是一段时间,对应的一段位移是s8 m4.5 m3.5 m所以(1)汽车在第2 s末的瞬时速度为3 m/s.(2)汽车在前3 s内的加速度为a m/s21 m/s2.(3)汽车在第4 s内的平均速度为 m/s3.5 m/s.答案:(1)3 m/s(2)

11、1 m/s2(3)3.5 m/s图210一辆实验小车可沿水平地面(图中纸面)上的长直轨道匀速向右运动有一台发出细光束的激光器装在小转台M上,到轨道的距离MN为d10 m,如图2所示转台匀速转动,使激光束在水平面内扫描,扫描一周的时间为T60 s,光束转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当光束与MN的夹角为45°时,光束正好射到小车上,如果再经过t2.5 s光束又射到小车上,则小车的速度为多少?(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图3在t内,光束转过角度×360°15°有两种可能:(1)光束照射小车时,小车正在接近N点,t内光束与MN的夹角从45°变为30°

12、;,小车走过L1,速度应为v1由图3可知L1d(tan45°tan30°)由两式并代入数据得v11.7 m/s.(2)光束照到小车上,小车正在远离N点,t内光束与MN的夹角从45°变为60°,小车走过L2,速度为v2由图3可知,L2d(tan60°tan45°)由两式并代入数据解得v22.9 m/s.答案:v1.7 m/s或2.9 m/s11在某铁路与公路交叉的道口外安装的自动栏木装置如图所示,当高速列车到达A点时,道口公路上应显示红灯,警告未越过停车线的汽车迅速制动,而超过停车线的汽车能在列车到达道口前安全通过道口已知高速列车的速度

13、v1120 km/h,汽车过道口的速度v25 km/h,汽车驶至停车线时立即制动后滑行的距离是s05 m,道口宽度s26 m,汽车长l15 m若栏木关闭时间tl16 s,为保障安全需多加时间t220 s问:列车从A点到道口的距离L应为多少才能确保行车安全?图4解析:由题意知,关闭道口时间为16 s,为完全保障再加20 s,即关闭道口的实际时间为t020 s16 s36 s,汽车必须在关闭道口前已通过道口,汽车从停车线到通过道口实际行程为s26 m5 m15 m46 m,需用时t2 s,由此亮起红灯的时间为Tt0t2,故A点离道口的距离应为:Lv1T×(36) m2 304 m.答案:

14、2 304 m课时作业5摩擦力受力分析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8×864) 图11如图1所示,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关于物体受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受重力B受重力、斜面的支持力、斜面的摩擦力C受重力、斜面的支持力D受重力、斜面的摩擦力答案:B图22如图2所示,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一重球,重球下放着一光滑斜面,球与光滑斜面接触且处于静止状态,弹簧竖直,则重球受到的力有()A重力和弹簧拉力B重力、弹簧拉力和斜面支持力C重力、弹簧拉力和斜面的静摩擦力D重力、弹簧拉力、斜面支持力和静摩擦力答案:A图33如图3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竖直木块之间,有质量均为m的4块相同的砖,用两个

15、大小均为F的水平力压木板,使砖静止不动,则第2块砖对第3块砖的摩擦力大小为()A0BmgCmg/2 Dmg/4解析:将四块砖视为一个整体,由于均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如图4(甲)得F1F42mg,方向竖直向上,再将3、4整体视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4(乙)得F230,故答案为A.图4答案:A图54如图5所示,A为长木板,在水平面上以速度v1向右运动,物块B在木板A的上面以速度v2向右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若是v1v2,A、B之间无滑动摩擦力B若是v1>v2,A受到了B所施加的向右的滑动摩擦力C若是v1<v2,B受到了A所施加的向右的滑动摩擦力D若是v1>v2,B受到了A所施

16、加的向左的滑动摩擦力解析:若v1v2,则A、B相对静止,故A对;若v1>v2,则A相对B向右运动,故B对A施加向左的滑动摩擦力,B、D错;若v1<v2,则A相对B向左运动,故B对A施加向右的滑动摩擦力,C错答案:A5某电视台每周都有棋类节目,如棋类授课和评析,他们的棋盘都是竖直放置的,棋盘上布有磁铁,而每个棋子都是一个小磁铁,关于棋盘和棋子有下列几种说法:小棋子共受四个力的作用每个棋子的质量肯定都有细微的差异,所以不同的棋子所受的摩擦力不同棋盘面应选取相对粗糙的材料如果某个棋子贴不上棋盘,总会滑落,肯定是其质量偏大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A BC D解析:小棋子受到重力、磁场力、弹力

17、和静摩擦力共4个力,重力与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磁场力与弹力是一对平衡力,棋子的质量不同,静摩擦力便不同棋子能保持静止,重力必须小于棋盘对棋子的最大静摩擦力,而最大静摩擦力与盘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还和棋子与盘的正压力有关,因此棋子贴不上棋盘不一定是质量偏大,也可能是最大静摩擦力小,故选B.答案:B图66如图6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水平放置的钢板C上,与钢板的动摩擦因数为,由于光滑导槽A、B的控制,物体只能沿水平导槽运动现使钢板以速度v1向右运动,同时用力F沿导槽的方向拉动物体使物体以速度v2沿导槽运动,则F的大小为()A等于mg B大于mgC小于mg D不能确定解析: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

18、体间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因此,首先确定物体相对钢板的运动方向,再确定钢板对物体的摩擦力的方向,然后再根据平衡条件就可得到F<mg.答案:C图77如图7所示,在0.1的水平桌面上向右运动的物体,质量为20 kg,在运动过程中,还受到一个方向向左的大小为10 N的拉力作用,则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g10 N/kg)()A10 N,向右 B10 N,向左C20 N,向右 D20 N,向左答案:D8在探究摩擦力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一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小木块,小木块的运动状态和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如下表所示(每次实验时,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相同),则由下表分析可知()实验次数小木块的运动状态弹簧测力

19、计读数(N)1静止0.32静止0.53直线加速0.64匀速直线0.45直线减速0.2A.木块受到的最大摩擦力为0.6 NB. 木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可能为0.5 NC在这五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有三次是相同的D在这五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各不相同解析:由表中所给的运动状态可知,在这五次实验中,有三次小木块受滑动摩擦力,它们的大小是相同的,C对,D错;物块静止时,实验中的最大力为0.5 N,则最大的静摩擦力至少应大于或等于0.5 N,A错,B对答案:BC二、计算题(3×1236)9一木块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已知木块重20 N,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求:(1)用

20、6 N的水平力拉木块,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2)要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至少要用多大的水平拉力(3)木块在桌面上滑动后,使水平拉力大小变为6 N,木块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解析:当木块在桌面上滑动时,其受到的摩擦力为FFN0.4×20 N8 N.(1)用6 N的水平力拉物体,由于6 N小于8 N,物体不动,所以此时F6 N.(2)要使木块开始运动,水平拉力必须大于最大静摩擦力,而最大静摩擦力可近似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故要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至少要用8 N的水平拉力(3)木块滑动后,滑动摩擦力与水平拉力无关FFN0.4×20 N8 N.答案:(1)6 N(2)8 N(3)8 N

21、10用弹簧测力计测定木块A、B间的动摩擦因数,如图8甲、乙所示(1)为了用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表示滑动摩擦力,两种情况中木块A是否都一定要做匀速运动?(2)若木块A在拉力FT的作用下做匀速运动,甲图中A、B间摩擦力是否等于拉力FT?(3)若A、B的重力分别为100 N和150 N,甲图中弹簧测力计读数为60 N(当A被拉动时),FT110 N,求A、B间的动摩擦因数.解析:(1)甲图中只要木块A相对B滑动即可,而乙图中的木块A只能做匀速运动,因为乙图中,只有当木块A匀速运动时,拉力FT才与摩擦力大小相等(2)甲图中,木块A受上、下两个接触面上摩擦力的作用,故木块A、B间的摩擦力小于拉力FT.(3)

22、甲图中,对木块B研究,已知Ff60 N,FN150 N,根据FfFN知: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0.4图911如图9所示,在倾角为37°的固定斜面上静置一个质量为5 kg的物体,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8.求:(1)物体所受的摩擦力;(sin37°0.6,cos37°0.8)(2)若用原长为10 cm,劲度系数为3.1×103 N/m的弹簧沿斜面向上拉物体,使之向上匀速运动,则弹簧的最终长度是多少?(取g10 m/s2)图10解析:(1)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受力分析如图10所示,则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Ffmgsi

23、n37°代入数据得Ff5×10×sin37° N30 N,摩擦力方向为沿斜面向上(2)当物体沿斜面向上被匀速拉动时,如10所示,弹簧拉力设为F,伸长量为x,则Fkx图11Fmgsin37°F滑F滑mgcos37°弹簧最终长度ll0x,由以上方程解得l12 cm答案:(1)30 N方向沿斜面向上(2)12 cm课时作业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8×864)1在平直公路上以72 km/h的速度行驶的汽车,遇紧急情况刹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该汽车在6 s内的刹车距离为()A3

24、0 mB40 mC50 m D60 m解析:v072 km/h20 m/s,刹车时间为t,则atv0,解得t4 s,故刹车距离xt40 m.答案:B2有一列火车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计时,第1分钟内,发现火车前进了180 m第6分钟内,发现火车前进了360 m则火车的加速度为()A0.01 m/s2 B0.05 m/s2C36 m/s2 D180 m/s2解析:由逐差法得x6x15aT2,所以a001 m/s2,A对答案:A3某人从楼顶由静止释放一颗石子如果忽略空气对石子的阻力,利用下面的哪些已知量可以测量这栋楼的高度H(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石子落地时的速度;石子下落的时间;石子

25、下落最初1 s内的位移;石子下落最后1 s内的位移A BC D答案:C图14(2009·江苏高考)如图1所示,以8 m/s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绿灯还有2 s将熄灭,此时汽车距离停车线18 m该车加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2 m/s2,减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5 m/s2.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2.5 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可能通过停车线B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通过停车线汽车一定超速C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一定不能通过停车线D如果距停车线5 m处减速,汽车能停在停车线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匀变速运动规律的

26、运用,意在考查考生灵活运用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加速阶段若一直加速则2 s末的速度为12 m/s,2 s内的位移为x×2 m20 m,则在绿灯熄灭前汽车可能通过停车线,A正确汽车一直减速在绿灯熄灭前通过的距离小于16 m,则不能通过停车线,如距离停车线5 m处减速,汽车运动的最小距离为6.4 m,不能停在停车线处AC正确答案:AC5(2011·天津高三统考)某中学生身高1.70 m,在学校运动会上参加跳高比赛,采用背跃式,身体横着越过2.10 m的横杆,获得了冠军,据此可估算出他起跳时竖直向上的速度约为(g取10 m/s2)()A7 m/s B6 m/sC5

27、m/s D3 m/s解析:设中学生的重心位于身体的中点,则重心上升的高度为:h2.10 m×1.70 m1.25 m,由v022gh得:v05 m/s.答案:C6一个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t秒内经过的位移是s,它的初速度为v0,t秒末的速度为v1,则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A. B.C. D.解析:平均速度的定义式:,适用于一切运动;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答案:AD7(2011·天津高三统考)一条悬链长7.2 m,从悬点处断开,使其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则整条悬链通过悬点正下方12.8 m处的一点所需的时间是(g取10 m/s2)()A0.3 s B0.4 sC0

28、.7 s D1.2 s解析:设链条的长度为L,经t1链条的下端经过该点,经t2链条的上端经过该点,则hgt12,hLgt22,tt2t1;解得t0.4 s,选项B正确答案:B8(2011·江苏苏州中学摸底)历史上有些科学家曾把在相等位移内速度变化相等的单向直线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现称“另类匀变速直线运动”),“另类加速度”定义为A,其中v0和vt分别表示某段位移s内的初速和末速,A>0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A<0表示物体做减速运动而现在物理学中加速度的定义式为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A不变,则a也不变B若A>0且保持不变,则a逐渐变大C若A不变,则物体在中

29、间位置处的速度为D若A不变,则物体在中间位置处的速度为 解析:题干中两式联立得,Asat,若相等位移内A不变,则at的乘积不变,故选项A错误;若A>0且保持不变,则vt>v0,故后面完成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t越小,由at乘积不变可知,a逐渐变大,选项B正确;若A不变,设物体在中间位置处的速度为v,则A,解得,故选项C正确而D错误答案:BC二、计算题(3×1236)9辨析题:要求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走完一段直道,然后驶入一段半圆形的弯道,但在弯道上行驶时车速不能太快,以免因离心作用而偏出车道,求摩托车在直道上行驶所用的最短时间有关数据见表格.启动加速度a14 m/

30、s2制动加速度a28 m/s2直道最大速度v1 40 m/s弯道最大速度v220 m/s直道长度x218 m某同学是这样解的:要使摩托车所用时间最短,应先由静止加速到最大速度v140 m/s,然后再减速到v220 m/s,t1t2tt1t2你认为这位同学的解法是否合理?若合理,请完成计算;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并用你自己的方法算出正确结果解析:该同学的解法不正确,因为摩托车必须在218 m的直道上完成变速运动过程,但按照该同学的解法,t110 s,t22.5 s,tt1t212.5 s摩托车的位移为xx1x2v1t1(v1v2)t2275 m已大于直道长度218 m.正确的解法如下:设摩托车在

31、t1时间内加速到vm,再在t2时间内减速到v2,总位移x为218 m.则vma1t1,v2vma2t2,t1t2x联立三式解得vm36 m/s最短时间tt1t211 s.答案:见解析图210如图2,一长为l的长方形木块可在倾角为的斜面上无摩擦地滑下,连续经过1、2两点,1、2之间有一定距离,物体通过1、2两点所用时间分别为t1和t2,那么物块前端P在1、2之间运动所需时间为多少?解析:设P端通过1后时刻速度为v1,通过2后时刻速度为v2,由匀变速运动规律有:v1,v2.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gsin,t12()又t11,t22,故t12t11t22t12()答案:()11(2010·课

32、标全国理综) 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100 m和200 m短跑项目的新世界纪录,他的成绩分别是9.69 s和19.30 s假定他在100 m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的反应时间是0.15 s,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率后做匀速运动.200 m比赛时,反应时间及起跑后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和加速时间与100 m比赛时相同,但由于弯道和体力等因素的影响,以后的平均速率只有跑100 m时最大速率的96%.求:(1)加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率;(2)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结果保留两位小数)解析:(1)设加速所用时间为t(以s为单位),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以m/s为单位)则有vt(9.690

33、.15t)v100vt(19.300.15t)×0.96v200由式得t1.29 sv11.24 m/s(2)设加速度大小为a,则a8.71 m/s2答案:(1)1.29 s11.24 m/s(2)8.71 m/s2课时作业3运动图象追及和相遇问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8×864)图11A、B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朝同一方向运动,如图1所示为两车运动的vt图象,下面对阴影部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若两车从同一点出发,它表示两车再次相遇前的最大距离B若两车从同一点出发,它表示两车再次相遇前的最小距离C若两车从同一点出发,它表示两车再次相遇时离出发点的距离D表示两

34、车出发时相隔的距离解析:在vt图象中,图象与时间轴所包围的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两条线的交点为二者速度相等的时刻,若两车从同一点出发,则题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就表示两车再次相遇前的最大距离,故A正确答案:A图22甲、乙两物体同时开始运动,它们的xt图象如图2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乙物体做曲线运动B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C当甲、乙两物体两次相遇时,二者的速度大小不相等D当甲、乙两物体速度相同时,二者之间的距离最大解析:乙物体的位移图象是曲线,并不代表做曲线运动,A错甲从参考原点出发,乙从x0出发,B错甲、乙两图线相交代表相遇,此时斜率不同,即速度大小不等,C对乙超甲后,两物体距离越

35、来越大,D错答案:C3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赶往B地,甲先骑自行车到中点改为跑步,而乙则是先跑步到中点改为骑自行车,最后两人同时到达B地又知甲骑自行车比乙骑自行车的速度快,并且两人骑车速度均比跑步速度快,若某人离开A地的距离x与所用时间t的函数关系用如图3中的四个函数图象表示,则甲、乙两人的图象只可能是()图3A甲是,乙是B甲是,乙是C甲是,乙是 D甲是,乙是解析:前一段位移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故甲的xt图象的斜率较大;后一段位移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小,故甲的xt图象的斜率较小,而且前一段甲的斜率应大于后一段乙的斜率答案:B图44如图4所示,甲、乙、丙三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在t1

36、时刻,三物体比较()v甲v乙v丙x甲>x乙>x丙a丙>a乙>a甲甲丙之间距离最大甲、乙、丙相遇A只有正确 B只有正确C只有正确 D全正确解析:t1时刻三图线相交,说明速度相同对错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大小,对;由斜率表示加速度知对,故选C.答案:C图55如图5为甲乙两质点做直线运动的xt图象,由图象可知()A甲乙两质点在2 s末相遇B甲乙两质点在2 s末速度相等C在2 s之前甲的速率与乙的速率相等D乙质点在第4 s末开始反向运动解析:由图象知,2 s末甲乙两质点在同一位置,所以A项正确在xt图象中图线上某点的切线斜率为物体在该点的速度,2 s末v甲2 m/s

37、,v乙2 m/s,所以B项错误,C项正确乙质点在4 s之后位移减小,所以反向运动,D正确答案:ACD6蚂蚁离开巢沿直线爬行,它的速度与到蚁巢中心的距离成反比,当蚂蚁爬到距巢中心的距离L11 m的A点处时,速度是v12 m/s.试问蚂蚁从A点爬到距巢中心的距离L22 m的B点所需的时间为()A50 B80C100 D75解析:图6本题若采用将AB无限分割,每一等分可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求和,这一办法原则上可行,实际上很难计算题中有一关键条件:蚂蚁运动的速度v与蚂蚁离巢的距离x成反比,即x,作出x图象如图6所示,为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从图上可以看出梯形ABCD的面积,就是蚂蚁从A到B的时间:T()

38、(L2L1)75 s.答案:D7一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依次通过A、B、C三点,ABBC.物体在AB段加速度为a1,在BC段加速度为a2,且物体在B点的速度为vB,则()Aa1>a2 Ba1a2Ca1<a2 D不能确定解析:依题意作出物体的vt图象,如图7所示图线下方所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由几何知识知图线、不满足ABBC.只能是这种情况因为斜率表示加速度,所以a1<a2,选项C正确图7答案:C图88(2009·海南单科)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vt图象如图8所示,图中OPQ和OQT的面积分别为x1和x2(x2>x1)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x0处

39、()A若x0x1x2,两车不会相遇B若x0<x1,两车相遇2次C若x0x1,两车相遇1次D若x0x2,两车相遇1次解析:若乙车追上甲车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即此时tT,则x0x1,此后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全程甲、乙仅相遇一次;若甲、乙两车速度相同时,x0<x1,则此时乙车已在甲车的前面,以后甲还会追上乙,全程中甲、乙相遇2次;若甲、乙两车速度相同时,x0>x1,则此时甲车仍在乙车的前面,以后乙车不可能再追上甲车了,全程中甲、乙都不会相遇,综上所述,选项A、B、C对,D错答案:ABC二、计算题(3×1236)9某同学星期日沿平直的公路从学校所在地骑自行车先后到甲、

40、乙两位同学家去拜访他们,xt图象如图9甲所示,描述了他的运动过程,在图乙中画出它的vt图象图9解析:图10(上午)9时,他从学校出发,骑车1 h到达甲同学家,速度v115 km/h,在甲同学家停留1 h;11时从甲同学家出发,12时到达乙同学家,速度v215 km/h,在乙同学家也停留1 h;(下午)13时返回,骑车1 h,速度v330 km/h,14时回到学校取出发时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v1、v2为正,v3为负;1011时、1213时速度为0;据此作vt图,如图10所示答案:见解析图图1110如图11所示是某运动物体的xt图象,它是一条抛物线由图象判断物体可能做什么运动,并求物体第7 s末

41、的瞬时速度的大小解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规律为xv0tat2,v0、a为定值,因此位移x为时间t的二次函数,由数学知识可知,xt图象为抛物线,由题意,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本题关键在于利用xt图象求出初速度,设xv0tat2,利用图象上两点P(6,48)、Q(8,80)建立方程组:48 mv0×6 s×a×62 s280 mv0×8 s×a×82 s2联立式,解得v02 m/s,a2 m/s2,物体做初速度2 m/s,加速度2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v7v0at7(22×7) m/s16 m/s.答案:匀加速直线运

42、动16 m/s11一辆摩托车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30 m/s,要想在 3 min内由静止起沿一条平直公路追上前面1000 m处正以2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则摩托车必须以多大的加速度启动?(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甲同学的解法是:设摩托车恰好在3 min时追上汽车,则at2vtx0,代入数据得a0.28 m/s2.乙同学的解法是:设摩托车追上汽车时,摩托车的速度恰好是30 m/s,则vm22ax2a(vtx0),代入数据得a0.1 m/s2.你认为他们的解法正确吗?若错误,请说明理由,并写出正确的解法解析:甲错,因为vmat0.28×180 m/s50.4 m/s>30 m/s

43、乙错,因为t s300 s>180 s正确解法:摩托车的最大速度vmat1at12vm(tt1)1000 mvt解得a0.56 m/s2答案:甲、乙都不正确,应为0.56 m/s2第二章相互作用课时作业4力、重力和弹力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8×864)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力必定了解着两个物体,其中每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B放在桌面上的木块受到桌面对它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C压缩弹簧时,手先给弹簧一个压力F,等弹簧再压缩x距离后才反过来给手一个弹力D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能也不相同解析:力

44、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所以A正确;产生弹力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同时发生形变,但弹力是由施力物体形变引起的,反作用力是由受力物体形变引起的,放在桌面上的木块受到桌面给它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桌面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故B不正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故C选项错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力,性质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如向心力,可以是绳子的拉力,也可以是电场力,还可以是其他性质的力,D选项正确答案:AD2混凝土价廉且坚固耐压,但不耐拉,通常在混凝土建筑物须承受张力的部分用钢筋来加固,如图1所示楼板和阳台的加固钢筋位置

45、都正确的是()图1解析:当有物体压在钢筋混凝土上的时候,在平台上表面受的是压力,下表面受的是拉力,在阳台的上表面受的是拉力,下表面受的是压力,为了使钢筋受到的是拉力,所以应当采用D所示的放置方式答案:D图23如图2所示,A、B两个物块的重力分别是GA3 N,GB4 N,弹簧的重力不计,整个装置沿竖直方向处于静止状态,这时弹簧的弹力F2 N,则天花板受到的拉力和地板受到的压力,有可能是()A1 N和6 NB5 N和6 NC1 N和2 N D5 N和2 N解析:弹簧的弹力为2 N,有两种可能情形: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因此对应的解应有两组当弹簧处于拉伸状态时,由A、B受力均平衡可知,

46、D正确若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同理可知,A正确答案:AD图34S1、S2表示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的两根弹簧,k1>k2;a和b表示质量分别为ma和mb的两个小物块,ma>mb,将弹簧与物块按图3所示的方式悬挂起来,现要求两根弹簧的总长度最短,则应使()AS1在上,a在上 BS1在上,b在上CS2在上,a在上 DS2在上,b在上解析:根据胡克定律确定弹簧伸长量的大小要使两根弹簧的总长度最短,则应使两弹簧的总伸长量最小两物体的总重力要由上弹簧承担,故上弹簧一定用劲度系数大的弹簧,即弹簧S1在上,下弹簧要承担下面物体的重力,则为了使弹簧的形变量小,则应使物体重力小的在下面,即b物体在下面

47、,而a物体在上综上所述,A选项正确答案:A图45如图4所示,用拇指、食指捏住圆规的一个针脚,另一个有铅笔芯的脚支撑在手掌心位置,使OA水平,然后在外端挂上一些不太重的物品,这时针脚A、B对手指和手掌均有作用力,对这两个作用力方向的判断,图5中大致正确的是()图5答案:C6质量为2 kg的物体被一根细绳悬吊在天花板下静止(g取9.8 N/kg),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重力大小等于19.6 NB物体对绳的拉力与物体重力的大小、方向均相同,所以它们是同一个力C剪断细绳后,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D物体的各部分中,只有重心处受重力解析:由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可知Gmg2×9.8 N19.6 N,A选项正确判断两个力是否是同一个力不能仅看大小、方向是否相同,还要看作用点、性质等因素物体对绳的拉力,施力物体是该物体,受力物体是绳,作用点在绳上,属于弹力,而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该物体,作用点在该物体上,它们不是同一个力,B选项不正确剪断细绳后,物体仍然受重力作用,C选项不正确物体的各部分都受重力,从“效果”上看跟重力作用在重心一样,D选项不正确答案:A图67如图6所示一小车的表面由一光滑水平面和光滑斜面连接而成,其上放一球,球与水平面的接触点为a,与斜面的接触点为b.当小车和球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