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总论专题参考书目及论文_第1页
刑法总论专题参考书目及论文_第2页
刑法总论专题参考书目及论文_第3页
刑法总论专题参考书目及论文_第4页
刑法总论专题参考书目及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刑法总论专题参考书目及论文专题一 罪刑法定书籍专著:1、梁根林:中德刑法学者的对话罪刑法定与刑法解释,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2、孟红:罪刑法定原则在近代中国:以法律文书为研究对象,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3、劳东燕:罪刑法定本土化的法治叙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4、陈兴良:罪刑法定主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5、王瑞君:罪刑法定的实现法律方法论角度的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6、张明楷:罪刑法定与刑法解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7、彭凤莲:中国罪刑法定原则的百年变迁研究,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8、王瑞君:罪刑法定:理念、规范与方法,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2、年版。9、刘雪梅:罪刑法定论,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10、郑逸哲:罪刑法定主义下的实例刑法,三民书局2003年版。11、李国如:罪刑法定原则视野中的刑法解释,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期刊论文:1、陈兴良:罪刑法定主义的逻辑展开,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年第3期。2、陈兴良:罪刑法定原则的本土转换,载法学2010年第1期。3、李希慧:罪刑法定原则与刑法有权解释,载河北法学2009年第5期。4、刘艳红:刑法的目的与犯罪论的实质化“中国特色”罪刑法定原则的出罪机制,载环球法律评论2008年第1期。5、储槐植:现在的罪刑法定,载人民检察2007年第11期。6、陈兴良:罪刑法定司法化研究,载法

3、律科学2005年第4期。7、劳东燕:罪刑法定的明确性困境及其出路,载法学研究2004年第6期。8、劳东燕:罪刑法定的宪政诉求,载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9、刘艳红:空白刑法规范的罪刑法定机能以现代法治国家为背景的分析,载中国法学2004年第4期。10、陈兴良:入罪与出罪:罪刑法定司法化的双重考察,载法学2002年第12期。11、黎宏:罪刑法定原则下犯罪的概念及其特征犯罪概念新解,载法学评论2002年第4期。12、张明楷:法治、罪刑法定与形式判例法,载法学2000年第6期。13、周光权:罪刑法定司法化的观念障碍与立法缺陷,载学习与探索2000年第2期。14、马克昌:罪刑法定主义比较研究,载

4、中外法学1997年2月。15、赵秉志、肖中华:论刑法修改中罪刑法定解释的立法化,载中国人民法学学报1996年第6期。16、陈兴良:罪刑法定的当代命运,载法学研究1996年第2期。专题二 刑法的适用范围书籍专著:1、高秀东:刑事管辖权专题整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2、杨彩霞:刑法空间效力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3、黄俊平:普遍管辖原则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期刊论文:1、刘宪权、王丽珂:我国时间效力司法解释规定评析,载法学杂志2011年第8期。2、陈志军:中国刑法适用范围立法之完善研究,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3、董邦

5、俊:罪刑法定视野中的刑法时间效力,载河北法学2009年第7期。4、高秀东:论普遍管辖原则,载法学研究2008年第2期。5、陈结淼:关于我国网络犯罪行使管辖权立法的司考,载现代法学2008年第2期。6、刘仁文:关于刑法溯及力的两个问题,载现代法学2007年第4期。7、郑泽善:网络犯罪与刑法的空间效力原则,载法学研究2006年第5期。8、赵秉志、黄俊平:论普遍管辖的确立依据,载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第3期。9、林荫茂、张健:论刑事司法中行为时法、中间法与裁判时法的适用,载法学家2001年第5期。10、黄京平、石磊、蒋熙辉:论普遍管辖原则及其实践,载政法论坛2001年第2期。11、冯军、蒋登巍:浅析

6、普遍管辖原则的适用限制,载法学评论1997年第5期。12、罗书平:我国刑法时间效力的立法完善,载法学研究1996年第5期。13、于齐生:关于我国刑法空间效力的几个问题,载中国法学1994年第3期。专题三 构成要件书籍专著:1、张明楷:犯罪构成体系与构成要件要素,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2、许成磊:不纯正不作为犯理论,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3、吴学斌:刑法适用方法的基本准则构成要件符合性判断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4、德恩施特贝林:构成要件理论,王安异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5、日小野清一郎:犯罪构成要件理论,王泰译,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6、刘艳红:开

7、放的犯罪构成要件理论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7、黎宏:不作为犯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8、熊选国:刑法中行为论,人民法院出版社1992年版。9、日日高义博:不作为犯的理论,王树平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10、李光灿、张文、龚明礼:刑法因果关系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期刊论文:1、蔡桂生:构成要件论:罪刑法定与机能权衡,载中外法学2013年第1期。2、周光权:客观归责理论的方法论意义兼与刘艳红教授商榷,载中外法学2012年第2期。3、何庆仁:诉责禁止理论的源流与发展,载环球法律评论2012年第2期。4、郑逸哲:难以确定“客观可回避性”就不应展开“不

8、纯正不作为构成要件该当性”审查,载月旦法学杂志2011.10.5、刘艳红:客观归责理论:质疑与反思,载中外法学2011年第6期。6、张明楷:不作为犯中的先前行为,载法学研究2011年第6期。7、杜宇:合分之道:构成要件与违法性的阶层关系,载中外法学2011年第4期。8、陈兴良:犯罪论体系核心概念的反拨与再造,载法学研究2011年第2期。9、张明楷:加重构成与量刑规则的区分,载清华法学2011年第1期。10、郑逸哲:“医疗行为”属“拦截另一因果进程的行为”,载月旦法学杂志2010年第9期。11、劳东燕:风险分配与刑法归责:因果关系理论的反思,载政法论坛2010年第6期。12、劳东燕:风险分配与刑

9、法归责:因果关系理论的反思,载中国检察官2010年第5期。13、刘艳红:注意规范保护目的与交通过失犯的成立,载法学研究2010年第4期。14、陈兴良:四要件:没有构成要件的犯罪构成,载法学家2010年第1期。15、何荣功: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构造与等价值的判断,载法学评论2010年第1期。16、王充:论构成要件理论的违法行为类型说,载当代法学2007年第4期。17、陈兴良:违法性理论:一个反思性的检讨,载中国法学2007年第3期。18、黎宏:论刑法中的行为概念,载中国法学1994年第4期。19、许玉秀:前行为保证人类型的生存权?与结果加重犯的比较,载政大法学评论第50期。20、德罗克辛:客观归责理

10、论,许玉秀译,载政大法学评论第50期。21、褚剑鸿:不能犯处罚理论之争论,载政大法学评论第50期。专题四 违法阻却事由书籍专著:1、郭泽强:正当防卫制度研究的新视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2、王剑波:正当防卫正当化的根据及其展开,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3、陈兴良:正当防卫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4、谢雄伟:紧急避险基本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5、刘明祥:紧急避险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期刊论文:1、陈兴良:正当防卫:指导性案例以及研析,载东方法学2012年第2期。2、张明楷:论偶然防卫,载清华法学2012年第1期。3、日山口厚

11、:日本正当防卫的新动向,郑军男译,载辽宁大学学报2011年第9期。4、王刚:紧急避险中无辜第三人的容忍义务及其限度兼论紧急避险的正当化根据,载中外法学2011年第3期。5、陈璇:论防卫过当与犯罪故意的兼容兼从比较法的角度重构正当防卫的主观要件,载法学2011年第1期。6、梁云宝:正当防卫之“不法”性质探疑以德日刑法违法性学说为视角,载法学论坛2011年第1期。7、王充:义务冲突三论,载当代法学2010年第2期。8、张明楷:违法阻却事由与犯罪构成体系,载法学家2010年第1期。9、陈璇:正当防卫中风险分担原则之提倡,载法学评论2009年第1期。10、黎宏:论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载法商研究2007

12、年第2期。11、黎宏:紧急避险法律性质研究,载清华法学2007年第1期。12、黎宏:被害人承诺问题研究,载法学研究2007年第1期。13、黎宏:论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界限,载人民检察2006年第11期。14、周光权:正当防卫成立条件的“情境”判断,载法学2006年第12期。15、冯军:刑法中的自我答责,载中国法学2006年第3期。16、陈兴良:正当防卫的制度变迁:从1979年刑法到1997年刑法以个案为线索的分析,载刑事法评论2006年第2期。专题五 违法性书籍专著:1、张明楷: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2、贾宇主编:刑事违法性理论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3、。3、余振华:刑法违法性理论,台北元照出版社2001年版(现在已经有第二版,瑞兴图书股份有限公司印行,2010年版,阅读后发现内容还是有革新的,推荐新版)期刊论文:1、周光权:新行为无价值论的中国展开,载中国法学2012年第1期。2、周光权:违法性判断的基准与行为无价值兼论当代中国刑法学的立场问题,载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3、周光权:违法性判断的独立性兼及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改造,载中外法学2007年第6期。4、周光权:行为无价值论之提倡,载比较法研究2003年第5期。5、张明楷:行为无价值论的疑问兼与周光权教授商榷,载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6、陈兴良:违法性论的重塑一个学术史的考

14、察,载政法论坛2011年第5期。7、陈兴良:违法性理论:一个反思性检讨,载中国法学2007年第3期。8、陈兴良:社会危害性理论:进一步的批判性清理,载中国法学2006年第4期。9、陈兴良:社会危害性理论一个反思性检讨,载法学研究2000年第1期。10、黎宏:结果无价值论之展开,载法学研究2008年第5期。11、黎宏:法益侵害说和犯罪的认定,载国家检察官学报2006年第6期。12、黎宏:行为无价值论批判,载中国法学2006年第2期。13、黎宏: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现状与展望,载法学评论2005年第6期。14、杜宇:合分之道:构成要件与违法性的阶层关系,载中外法学2011年第4期。专题六

15、故意书籍专著:1、袁宏山:犯罪故意与犯罪过失适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2、陈磊:犯罪故意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3、李兰英:间接故意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4、刘明祥:刑法中错误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期刊论文:1、陈烨:区分故意类型定罪问题之我见,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3年第2期。2、贾宇:论刑法中的认识错误,载人民检察2009年第5期。3、张明楷:论具体的方法错误,载中外法学2008年第2期。4、张永红:概括故意研究,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5、林维: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的协调适用兼对晚近有关解释的批判解读,载当代法学200

16、4年第6期。专题七 过失书籍专著:1、苏雄华:犯罪故事理论研究:基于心理本体的三维建构,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2、王海涛:过失犯罪中信赖原则的适用及界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3、刘明祥:过失犯研究:以交通过失和医疗过失为中心,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4、林亚刚:犯罪过失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期刊论文:1、黄旭巍:论过失犯形态的原因自由行为,载法学杂志2012年第7期。2、黄旭巍:故意犯罪形态的原因自由行为探究以所谓“双重故意”为中心,载法学评论2011年第4期。3、周光权:结果回避义务研究兼论过失犯的客观归责问题,载中外法学2010年第6期。4、赵秉志:论原因

17、自由行为中实行行为的着手问题,载法学杂志2008年第5期。5、钟连福:德国刑法中的原因自由行为理论,载德国研究2005年第1期。专题八 期待可能性书籍专著:肖晚祥:期待可能性理论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期刊论文:1、喻贵英:论期待可能性之理论定位及其在我国的实现路径,载法学杂志2012年第9期。2、刘艳红:调节性刑罚恕免事由: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功能定位,载中国法学2009年第4期。3、劳东燕:罪责的社会化与规范责任论的重构期待可能性理论命运之反思,载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4、林维:期待可能性理论超规范化的反思以学说、判例史的考察为中心,载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8、2009年第2期。5、张明楷:期待可能性理论的梳理,载法学研究2009年第1期。6、陈兴良:期待可能性的体系性地位以罪责构造的变动为线索的考察,载中国法学2008年第5期。7、陈兴良:期待可能性问题研究,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8、谢望原、邹兵:论期待可能性之判断,载法学家2008年第3期。专题九 犯罪预备书籍专著:邢志人:犯罪预备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版。期刊论文:1、刘炯:犯罪预备行为类型化研究,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年第10期。2、梁根林:预备犯普遍处罚原则的困境与突围第22条的解读与重构,载中国法学2011年第2期。专题十 犯罪未遂书籍专著:1、苏宏锋:犯

19、罪未遂基本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2、张永江:未遂犯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3、赵秉志:犯罪未遂形态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4、郑军男:不能未遂犯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5、张明楷:未遂犯论,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期刊论文:1、熊琦:关于间接故意犯罪未遂形态的再讨论以中德比较法视野进行考察与反思,载法学评论2012年第4期。2、陈兴良:客观未遂论的滥觞一个学术史的考察,载法学家2011年第4期。3、陈兴良:不能犯与未遂犯一个比较法的分析,载清华法学2011年第4期。4、周光权:区分不能犯和未遂犯的三个维度,载清华法学2011年第4期。5、钱

20、叶六:未遂犯与不能犯之区分,载清华法学2011年第4期。6、刘晓山、刘光圣:不能犯的可罚性判断印象说之提倡,载法学评论2008年第3期。7、赵秉志:论不能犯与不能犯未遂问题,载北方法学2008年第1期。8、陈家林:德国的不能犯理论及对我国的启示,载刑事法评论2007年第1期。专题十一 犯罪中止书籍专著:1、程红:中止犯基本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2、张平:中止犯论,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期刊论文:1、陈建桦、杜国伟:危险犯既遂后中止问题新解,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3年第6期。2、王志祥:海峡两岸犯罪停止形态立法比较研究,载法商研究2013年第1期。3、柳忠卫:形势政

21、策舍业中犯罪未完成形态立法模式的理性建构,载法学家2012年第3期。4、王海涛:论犯罪中止自动性判断中的三大基本问题,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年第4期。5、刘宪权: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相关理论辨正,载中国法学2010年第1期。6、张平:中止犯与未遂犯的竞合形态研究,载法学评论2007年第3期。7、林亚刚:论犯罪中止的若干争议问题,载法学评论2003年第6期。8、李兰英、林亚刚:犯罪中止形态若干争议问题的再探讨,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专题十二 共同过失犯罪专题书籍专著:1、邹兵:过失共同正犯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期刊论文:1、高星、王慧:共同过失与过失竞合的界分以数个监

22、督过失竞合为视角,载社会科学家2013年4期。2、陈珊珊:过失共同正犯理论之质疑兼及交通肇事罪的相关规定,载法学评论2013年第2期。3、喻玫:过失共犯理论探究及其类型展开,载河北法学2010年第6期。4、郑延谱、邹兵:试论过失共同正犯立法论而非解释论之肯定,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年第7期。5、黎宏:“过失共同正犯”质疑,载人民检察2007年14期。6、舒洪水、张永江:论共同过失犯罪,载当代法学2006年第3期。7、刘朝阳:共同过失正犯新论,载政治与法律2005年第6期。8、舒洪水:共同过失犯罪的概念及特征,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9、张明楷:共同过失与共同犯罪,载吉林大

23、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2期。专题十三 正犯书籍专著:1、陈家林:共同正犯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期刊论文:1、钱叶六:双层区分制下正犯与共犯的区分,载法学研究2012年第1期。2、江溯:单一正犯体系的类型化考察,载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3、张红艳:论德日刑法的犯罪支配理论与共谋共同正犯,载河北法学2011年第9期。4、刘艳红:论正犯理论的客观实质化,载中国法学2011年第4期。5、阎二鹏:论间接正犯概念的消解,载法学论坛2011年第4期。6、阎二鹏:扩张正犯概念体系的建构兼评对限制正犯概念的反思性检讨,载中国法学2009年第3期。7、杨延军:间接正犯的

24、几个基本理论问题新探,载法商研究2010年第6期。8、陈毅坚:共同正犯的未遂以德国刑法释义学为视角,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0年第1期。9、肖志锋:间接正犯的正犯性学说述评,载法学评论2009年第3期。10、任海涛:承继共同正犯研究以复合行为犯为视角,载刑事法评论2008年第1期。11、陈家林:析共同正犯的几个问题,载法律科学2006年第1期。12、赵香如:大陆法系间接正犯研究思路透析质疑间接正犯概念之“替补性”观点,载河北法学2004年第10期。专题十四 共犯从属性专题期刊论文:1、张开骏:共犯从属性理论的贯彻与应用,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3年第8期。2、钱叶六:共犯与正犯关系论,载中外法学2

25、013年第4期。3、钱叶六:共犯的实行从属性说之提倡,载法学2012年第11期。4、阎二鹏:从属性观念下共犯形态论之阶层考察兼议构成要件符合形态论之提倡,载法学论坛2013年第4期。5、 周光权:共犯从属性说的展开,载海峡两岸暨第八届内地中青年刑法学者高级论坛,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2012年印制,第237251页。6、周光权:造意不为首,载人民检察2010年23期。7、李洁、谭堃:论共犯从属性理论的内涵,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8、张明楷:共犯对正犯故意的从属性之否定,载政法论坛2010年第5期。9、王昭武:教唆犯从属性说之坚持与展开,载刑法论丛2008年第3期。10、王昭武:

26、论共犯的最小从属性说日本共犯从属性理论的发展与借鉴,载法学2007年第11期。11、朱道华:共犯本质:一个反思性的检讨,载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12、陈子平:论共犯之独立性与从属性,载刑事法评论2007年第2期。13、杨金彪:刑法共犯规定对共犯从属性说的贯彻,载法学论坛2006年第4期。专题十五 教唆犯专题书籍专著:1、魏东:教唆犯诠释与适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2、魏东:教唆犯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期刊论文:1、陈兴良:设定性教唆:一种教唆类型的证成,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2、刘明祥: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之解

27、释,载法学研究2011年第1期。3、郝晓玲、王拓:教唆未遂的可罚性论争以我国台湾刑法规定的流变为基点展开,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年第10期。4、钱叶六:教唆行为的实行行为性之否定兼与李凤梅博士商榷,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年第9期。5、王志远:我国教唆犯制度的逻辑困境及其反思,载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2期。6、张明楷:论教唆犯的性质,载刑事法评论2007年第2期。7、何庆仁:我国刑法中教唆犯的两种涵义,载法学研究2004年第5期。专题十六 帮助犯专题书籍专著:1、张伟:帮助犯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2、陈洪兵:中立行为的帮助,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期刊论文:1、陈家林:论帮助

28、犯的因果关系,载海峡两岸暨第八届内地中青年刑法学者高级论坛,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2012年印制,第365384页。2、阎二鹏、吴飞飞:帮助犯因果关系检讨以共犯处罚根据论为视角,载法治研究2012年第8期。3、黎宏:论中立的诈骗帮助行为之定性,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4、陈洪兵:中立的帮助行为论,载中外法学2008年第6期。专题十七 共犯与身份书籍专著:1、杨辉忠:身份犯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年版。2、李成:共同犯罪与身份关系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3、阎二鹏:共犯与身份,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年版。4、杜国强:身份犯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29、年版。期刊论文:1、陈兴良:身份犯之共犯:以比较法为视角的考察,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2、林维:纯正身份犯的共犯问题展开,载海峡两岸暨第八届内地中青年刑法学者高级论坛,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2012年印制,第138154页。3、陈世伟:共同犯罪与身份问题的迷思,载海峡两岸暨第八届内地中青年刑法学者高级论坛,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2012年印制,第179186页。4、童德华:身份犯中的犯罪参与问题比较研究,载海峡两岸暨第八届内地中青年刑法学者高级论坛,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2012年印制,第197212页。5、周光权:论身份犯的竞合,载政法论坛2012年第5期。6、韩轶

30、:不同身份者实施的共同犯罪定性之研析兼论异种罪名的共同犯罪,载法商研究2010年第3期。7、王志远:多元身份主体共同犯罪之定性难题及前提性批判,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8、舒洪水、贾宇:共同身份犯罪探析,载政法论坛2009年第2期。9、赵合理:论共同犯罪中的身份,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10、吴飞飞:身份犯的间接正犯构成兼论身份犯与亲手犯的交叉关系,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8年第2期。11、大谷实、王昭武:共犯与身份,载法学评论2005年第4期。12、赵秉志:共犯与身份问题研究以职务犯罪为视角,载中国法学2004年第1期。13、王作富、庄劲:共同犯

31、罪与构成身份新论,载人民检察2003年第11期。专题十八 共犯与认识错误书籍专著:1、袁雪:共犯认识错误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专题十九 共犯与犯罪形态书籍专著:1、刘雪梅:共犯中止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2、何龙军:试论共犯关系脱离,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8月)3、王清国:论共犯脱离的认定,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9年5月)。4、王昭武:论共犯关系的脱离,载刘明祥主编:武大刑事法论坛(第一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期刊论文:1、刘艳红:共犯脱离判断基准:规范的因果关系遮断说,载中外法学2013年第4期。2

32、、王志祥、韩雪:论共谋共同正犯脱离制度在我国刑法中的确立,载海峡两岸暨第八届内地中青年刑法学者高级论坛,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2012年印制,第6885页。3、葛磊:论共犯关系脱离的认定从结果归责出发,载海峡两岸暨第八届内地中青年刑法学者高级论坛,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2012年印制,第8697页。4、黎宏:共犯脱离论文评议,载海峡两岸暨第八届内地中青年刑法学者高级论坛,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2012年印制,第3845页。5、张少林、吴波、贾楠:共同犯罪的中止形态,载人民检察2011年第5期。6、段启俊、彭伶俐:共同犯罪中止的博弈分析,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0年第7期。7、张基建:论我国刑法共

33、同犯罪中止理论之完善,载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8、于同志、陈伶俐:共同犯罪中止新论,载人民司法2007年第7期。9、金泽刚:论共犯关系之脱离,载法学研究2006年第2期。10、赵慧:论共犯关系的脱离,载法学评论2003年第5期。专题二十 竞合论书籍专著:1、赵丙贵、路军、王明辉:刑法竞合问题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13年版。2、蔡骏:想象竞合犯的理论批判与实践重构,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3、张爱晓:犯罪竞合基础理论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4、柯耀程:刑法竞合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5、赵丙贵:想象竞合犯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年版。

34、6、庄劲:犯罪竞合:罪数分析的结构与体系,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7、刘士心:竞合犯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期刊论文:1、周光权:论身份犯的竞合,载政法论坛2012年第5期。2、王强:法条竞合特别关系及其处理,载法学研究2012年第1期。3、陈洪兵:不必严格区分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大竞合论之提倡,载清华法学2012年第1期。4、陈兴良:从罪数论到竞合论一个学术史的考察,载现代法学2011年第3期。5、张明楷:法条关系中特别关系的确定与处理,载法学家2011年第1期。6、周光权:法条竞合的特别关系研究兼与张明楷教授商榷,载中国法学2010年第3期。7、张明楷:犯罪之间的界限与竞合,载中国法

35、学2008年第4期。8、周建军:法条竞合犯抑或想象竞合犯法条竞合犯与想象竞合犯的界限之争,载刑事法评论2008年第1期。9、陈兴良:刑法竞合论,载法商研究2006年第2期10、庄劲:想象的数罪还是实质的数罪论想象竞合犯应当数罪并罚,载现代法学2006年第2期专题二十一 承继共犯与片面共犯书籍专著:1、田鹏辉:片面共犯的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3年版。2、田鹏辉:片面共犯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3、任海涛:承继共犯研究,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期刊论文:1、尹晓静:片面共犯研究,清华大学2012年博士论文。2、屈钰:我国共犯制度下的片面共犯研究,载刑法论丛2010年第5期。3、陈洪兵:承继共犯否定论:从因果共犯论视角的论证,载刑事法评论2009年第2期。4、周铭川:承继的共同正犯研究,载环球法律评论2008年第5期。5、任海涛:承继帮助犯研究,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8年第5期。6、任海涛:承继共同正犯研究以复合行为犯为视角,载刑事法评论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