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记叙文阅读复习记叙文阅读(散文记叙文阅读(散文snwnsnwn、小说)依然会出现在、小说)依然会出现在20122012年河南中考年河南中考试卷第二大板块的第一部分。试卷第二大板块的第一部分。必考点:必考点: 1.1.概括内容概括内容 2.2.品味语言品味语言 3.3.描写方法及作用描写方法及作用选考点:选考点: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0606年至今河南中考常考题型年至今河南中考常考题型河河南中考命题通常从以下角度考查南中考命题通常从以下角度考查.doc.doc回顾后不难发现,河南中考常考的题型有以下几种:回顾后不难发现,河南中考常考的题型有以下几种:1 1理解记叙文标题理解
2、记叙文标题 2 2概括故事情节概括故事情节3 3理解段落的作用理解段落的作用4 4理解词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词语的含义和作用5 5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作用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作用6 6简析作品中人物形象简析作品中人物形象7 7记叙文相关内容的叙写记叙文相关内容的叙写8 8记叙文写作技巧(描写方法、写作手法)的考查记叙文写作技巧(描写方法、写作手法)的考查9 9 给文章做批注给文章做批注 10 10 谈读后感悟谈读后感悟11 11 理解作品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理解作品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12 12 结合文意作答结合文意作答13 13 揣测人物心理揣测人物心理 答题策略答题策略 题型一:理解记叙文标题题型一:理
3、解记叙文标题设题形式:设题形式:1 1标题中标题中“”有何深刻含义?有何深刻含义?2 2题目换成题目换成“”好不好好不好? ?为什么为什么? ?3 3题目有什么含义?在文中有什么作用?题目有什么含义?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 4文章为什么用文章为什么用“”为题?谈谈你的理解。为题?谈谈你的理解。俗话说得好,方法大似气力。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记叙文这些常考题型的答题策略。记叙文标题含义是对标题和标题中某个字词意思的理解记叙文标题含义是对标题和标题中某个字词意思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整篇文章来理解。,解答时要结合整篇文章来理解。标题的作用一般指:标题的作用一般指:点明时间、地点;点明时间、地点; 充当文章
4、的线索;充当文章的线索; 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 凝聚了作品中人物的情感,点明了题旨;凝聚了作品中人物的情感,点明了题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如,如,【20062006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六个馒头六个馒头阅读。原材料略。)阅读。原材料略。)的第的第9 9题:文章为什么要以题:文章为什么要以“六个馒头六个馒头”为题目?(为题目?(2 2分)分) 解析:答题时,我们可以运用上面所说的标题的五个作用来套用,一个解析:答题时,我们可以运用上面所说的标题的五个作用来套用,一个一个作用排查。在上述五个作用前面分别加上一个作用排
5、查。在上述五个作用前面分别加上“是否是否”,结合文章的内容分,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题目析。题目“六个馒头六个馒头”,没有点明时间、地点,所以第一个作用排除了。文,没有点明时间、地点,所以第一个作用排除了。文章反复出现章反复出现“六个馒头六个馒头”并且全文围绕它展开情节,所以题目并且全文围绕它展开情节,所以题目“六个馒头六个馒头”是线索。同学们吃掉馒头,是为了用更好的方式帮助女孩,六个馒头凝聚了是线索。同学们吃掉馒头,是为了用更好的方式帮助女孩,六个馒头凝聚了同学们之间丰厚的友谊。所以同学们之间丰厚的友谊。所以“六个馒头六个馒头”这个题目这个题目凝聚了作品中人物的情凝聚了作品中人物的情感,点明了
6、题旨;感,点明了题旨;看到标题,我们便想急于知道文章以极平常的馒头为题,看到标题,我们便想急于知道文章以极平常的馒头为题,到底写了什么。如果有这样的疑问,就可以得出题目的又一个作用:激起阅到底写了什么。如果有这样的疑问,就可以得出题目的又一个作用:激起阅读的兴趣。读的兴趣。 答案为、:以极平常的馒头为题目,引起读者的兴趣答案为、:以极平常的馒头为题目,引起读者的兴趣 (作用(作用5 5)六个馒)六个馒头是本文的线索(故事围绕这六个馒头展开)(作用头是本文的线索(故事围绕这六个馒头展开)(作用2 2)六个馒头凝聚了同)六个馒头凝聚了同学之间丰厚的友谊,使文章主题得以表现(作用学之间丰厚的友谊,使
7、文章主题得以表现(作用4 4)(答出一点即可。共)(答出一点即可。共2 2分分) 再如,再如,【20072007年河南中考(非实验区)语文试题年河南中考(非实验区)语文试题】(1313元元“遗遗产产”阅读。原材料略。)的第阅读。原材料略。)的第8 8题:文章为什么用题:文章为什么用“1313元元遗产遗产”为题?谈谈你的理解。(为题?谈谈你的理解。(2 2分)分) 答案:答案:1313元元“遗产遗产”最能表现女儿的懂事、孝顺最能表现女儿的懂事、孝顺 (作用(作用3 3)凝聚了母女之间的亲情,最能突出本文主题(作用凝聚了母女之间的亲情,最能突出本文主题(作用4 4) 造成悬念,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
8、阅读兴趣(作用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作用5 5)(答出一点,意思对即可。)(答出一点,意思对即可。2 2分)分) 题型二:概括故事情节题型二:概括故事情节考查形式:考查形式:1 1概括文章的情节(主要内容)。概括文章的情节(主要内容)。2 2完成情节链(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或围绕线索补充情完成情节链(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或围绕线索补充情节发展的脉络。节发展的脉络。 如,如,【20082008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梨一样的苹果梨一样的苹果阅读。原材料略。)阅读。原材料略。)的的7 7题:请以题:请以“梨苹果梨苹果”为线索,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为线索,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9、。起因:图画课上,尤里卡画了一个梨苹果,米哈朵夫老师责罚了他。起因:图画课上,尤里卡画了一个梨苹果,米哈朵夫老师责罚了他。经过:经过:结果:梨苹果嫁接成功,米哈朵夫老师真诚地请尤里卡再画一幅梨苹果。结果:梨苹果嫁接成功,米哈朵夫老师真诚地请尤里卡再画一幅梨苹果。 解析:抓住线索,分析文章的结构,然后将段意概括整合,就可得出答案。解析:抓住线索,分析文章的结构,然后将段意概括整合,就可得出答案。从问题中可知本文线索为从问题中可知本文线索为“梨苹果梨苹果”。围绕。围绕“梨苹果梨苹果”分析文章结构,找出试题选分析文章结构,找出试题选文中文中“起因起因”(1515段)段)“结果结果”(810810)部
10、分所包括的段落。除去这些段落后)部分所包括的段落。除去这些段落后,中间余下的部分就是写,中间余下的部分就是写“经过经过”(6 6、7 7段),概括段),概括“经过经过”部分每一段的主要内部分每一段的主要内容,将段意整合,即是事件的容,将段意整合,即是事件的“经过经过”。概括时候一定要出现。概括时候一定要出现“梨苹果梨苹果”字眼。字眼。 答案:米哈朵夫老师怀疑错怪了尤里卡,内心很痛苦(第答案:米哈朵夫老师怀疑错怪了尤里卡,内心很痛苦(第6 6段);为弄清有没有段);为弄清有没有梨苹果,他到处询问,甚至找到国家园林科研所(第梨苹果,他到处询问,甚至找到国家园林科研所(第7 7段)。段)。(意思对即
11、可。分号(意思对即可。分号前前1 1分,分号后分,分号后2 2分。共分。共3 3分)分) 如,如,【黄石市黄石市20082008年初中语文试题年初中语文试题】(珍珠项链珍珠项链阅读。原阅读。原材料略。)的材料略。)的1515题:这篇叙事散文以题:这篇叙事散文以 为线索。请细读全文,在下面方框里,把本文情节发展的脉络补充完为线索。请细读全文,在下面方框里,把本文情节发展的脉络补充完整。(整。(2 2分)分) 受赠珍珠项链受赠珍珠项链感叹珍珠项链感叹珍珠项链 解析:首先找文章的线索。怎样找文章的线索呢?线索可以是物解析:首先找文章的线索。怎样找文章的线索呢?线索可以是物品、人物、时间、事件、地点的
12、转换、人物的感情变化等等,找到文品、人物、时间、事件、地点的转换、人物的感情变化等等,找到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或者同类词语(表示时间的虽不是相同的词语却章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或者同类词语(表示时间的虽不是相同的词语却是同一类词),仔细分析,如果它能将文章零散的材料贯穿成一个统是同一类词),仔细分析,如果它能将文章零散的材料贯穿成一个统一而紧密的整体,那么它基本就是了。然后围绕线索划分文章结构并一而紧密的整体,那么它基本就是了。然后围绕线索划分文章结构并概括层意,概括层意时要抓住文章中关键词句整合信息。概括层意,概括层意时要抓住文章中关键词句整合信息。 答案示例:珍珠项链答案示例:珍珠项链 丢失珍珠
13、项链丢失珍珠项链 复得珍珠项链复得珍珠项链 如,如,20102010年年寻找妈妈的寻人启示寻找妈妈的寻人启示第第8 8题请用简洁的语言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3(3分分) ) 解析:此题重在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面对这种试题,我们首先解析:此题重在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面对这种试题,我们首先要注意记叙文的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我要注意记叙文的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我们可以套用这个格式: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结果如何(写人记事类文们可以套用这个格式: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结果如何(写
14、人记事类文章),写景状物类文章通常用章),写景状物类文章通常用“什么(景、物)怎么样(特点)什么(景、物)怎么样(特点)”格式来概格式来概括。括。 答案:作文课上(地点)老师要求大家写答案:作文课上(地点)老师要求大家写“寻找妈妈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起的寻人启事(起因),但是由于同学们从来没有关注过母亲(经过),作文课失败了因),但是由于同学们从来没有关注过母亲(经过),作文课失败了(结果)。(结果)。 ( (一句一句l l分,意思对即可。共分,意思对即可。共3 3分分) ) 再如,再如,20112011年年漓江情韵漓江情韵第第8 8题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题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要内容。(
15、3(3分分) ) 答案:在漓江边(地点),答案:在漓江边(地点),“我我”被一只鹦鹉吸引(起被一只鹦鹉吸引(起因),结识了一位残疾的摇船人(经过),被他身残志坚、因),结识了一位残疾的摇船人(经过),被他身残志坚、自食其力的故事所感动(结果)。自食其力的故事所感动(结果)。( (意思对即可。人物意思对即可。人物1 1分,分,情节情节2 2分,共分,共3 3分分) ) 解析:此题解答时,不仅要关注六要素,而且还要注意解析:此题解答时,不仅要关注六要素,而且还要注意人物人物一位残疾的摇船人,概括发生在此人物身上的故事一位残疾的摇船人,概括发生在此人物身上的故事(身残志坚、自食其力不可以丢掉,这是(
16、身残志坚、自食其力不可以丢掉,这是“我感动我感动”的点。的点。)题型三:记叙文段落的理解题型三:记叙文段落的理解设题形式:设题形式:1 1从内容、结构上分析段的作用。从内容、结构上分析段的作用。2 2理解段落的含义。理解段落的含义。3 3写出段落在表达上的特点(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或说写出段落在表达上的特点(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或说明明”。4 4能否删去某一段?为什么?能否删去某一段?为什么?(插叙段作用,补充交代人物的相关情况,丰富人物形象或(插叙段作用,补充交代人物的相关情况,丰富人物形象或者是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铺垫)者是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铺垫)根据段落所处的位置,理解其内容与结构上的
17、作用。根据段落所处的位置,理解其内容与结构上的作用。段在开头:结构上总领全文;照应题目;埋下伏笔,为下文作段在开头:结构上总领全文;照应题目;埋下伏笔,为下文作辅垫。内容上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开篇点题;交辅垫。内容上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开篇点题;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设置背景,渲染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设置背景,渲染的气氛,烘托人的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物形象(或人物感情)。段在中间:结构上承上启下或照应上文。内容上渲染气氛;推段在中间:结构上承上启下或照应上文。内容上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展开情节(描写人物)作铺垫。(形成对比动情节发展(为下
18、文展开情节(描写人物)作铺垫。(形成对比、补充说明)、补充说明)段在结尾: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结构严谨。内容上点段在结尾: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结构严谨。内容上点明(深化)中心;升华感情,画龙点睛;蕴涵哲理,给人警醒或明(深化)中心;升华感情,画龙点睛;蕴涵哲理,给人警醒或留有思考的余地;卒章显志;言犹尽而意无穷。留有思考的余地;卒章显志;言犹尽而意无穷。 如,如,【20112011年河南中考语文年河南中考语文】(漓江情韵漓江情韵阅读。原材料阅读。原材料略。)的第略。)的第9 9题: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题: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2分分) ) 解析:解析:文章写在漓江边,文
19、章写在漓江边,“我我”被一只鹦鹉吸引,结识了一被一只鹦鹉吸引,结识了一位残疾的摇船人,被他身残志坚、自食其力的故事所感动,选文位残疾的摇船人,被他身残志坚、自食其力的故事所感动,选文第一段重点写漓江阴柔朦胧的诗意环境。最后结合段在开头的作第一段重点写漓江阴柔朦胧的诗意环境。最后结合段在开头的作用,得出答案。用,得出答案。 答案:交待故事发生的环境。引起下文。营造朦胧的答案:交待故事发生的环境。引起下文。营造朦胧的诗情。用漓江的阴柔情致烘托摇船人的阳刚之美。诗情。用漓江的阴柔情致烘托摇船人的阳刚之美。( (意思对即可意思对即可。答出任意两点,一点。答出任意两点,一点1 1分,共分,共2 2分分)
20、 ) 如,如,【20092009年河南中考语文年河南中考语文】(前方遭遇塌方前方遭遇塌方阅读。原阅读。原材料略。)的第材料略。)的第7 7题:选文第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题:选文第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在文中有什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么作用? ? 解析:文章写司机在道路遭遇塌方、环境极其恶劣危险的情解析:文章写司机在道路遭遇塌方、环境极其恶劣危险的情况下,沉稳果断,不慌乱,冷静处理,勇于担当,让大家下车,况下,沉稳果断,不慌乱,冷静处理,勇于担当,让大家下车,把危险留给自己,顺利地把车开过了危险地段。第承上文写环把危险留给自己,顺利地把车开过了危险地段。第承上文写环境的恶劣和行车的艰难。结合段在中间的
21、作用可以得出答案。境的恶劣和行车的艰难。结合段在中间的作用可以得出答案。 答案:答案:环境的恶劣和行车的艰难环境的恶劣和行车的艰难( (意思对即可,意思对即可,2 2分分) ) 渲染了紧张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为下文展开情节的气氛,为下文展开情节( (描写人物描写人物) )作铺垫作铺垫( (逗号前后各逗号前后各1 1分,共分,共2 2分分)()(共共4 4分分) )题型四:理解词语的含义与作用题型四:理解词语的含义与作用设题形式:设题形式:1 1解释词语的含义、作用。解释词语的含义、作用。2 2写出词语的表达效果。写出词语的表达效果。3 3筛选词语(文段中空白处应该填的词语筛选词语(文段中空白处应
22、该填的词语是什么?)是什么?)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一定要结合语境。什么是理解词语的含义时一定要结合语境。什么是语境呢语境呢? ?词的语言环境。词的语言环境。 所谓语境义,指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词典义所谓语境义,指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词典义,而是这个词语在一定语言环境中,产生的临时,而是这个词语在一定语言环境中,产生的临时的、附加的、具体的、不同于词典义而又与词典的、附加的、具体的、不同于词典义而又与词典义有着内在联系的新含义。这种含义是在语境中义有着内在联系的新含义。这种含义是在语境中临时具有的,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其意义就临时具有的,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其意义就不存在。不存在。 词语的作用一般
23、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词语的作用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1形象性作用。指词语在写人、叙事、绘景中鲜明形象性作用。指词语在写人、叙事、绘景中鲜明、具体、生动传神的形象性作用(包括色彩性、音乐性、具体、生动传神的形象性作用(包括色彩性、音乐性)。)。 2 2结构性作用。指词语在全篇(全段)中的地位及结构性作用。指词语在全篇(全段)中的地位及照应、过渡、埋伏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推动照应、过渡、埋伏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推动情节发展、总领下文等方面的结构性作用。情节发展、总领下文等方面的结构性作用。 3 3精确性作用。指词语在表达时的准确、恰当、限精确性作用。指词语在表达时的准确、恰当、
24、限制、补充等作用。制、补充等作用。 4 4情感性作用。指表达喜好、热爱、赞美、厌恶、情感性作用。指表达喜好、热爱、赞美、厌恶、贬损、批判等思想情感。贬损、批判等思想情感。 如,如,【20082008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梨一样的苹果梨一样的苹果阅读。原材料阅读。原材料略。)的第略。)的第1010题: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第段中加点词语题: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第段中加点词语“令人尊敬的痛苦令人尊敬的痛苦”的理解。(的理解。(4 4分)分) (1) “(1) “痛苦痛苦”指的是:指的是: (2 2)“令人尊敬令人尊敬”的原因是:的原因是: 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语境义。文章的主要内容
25、是:图画课上,尤里卡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语境义。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图画课上,尤里卡画了一个梨苹果,米哈朵夫老师责罚了他。米哈朵夫老师怀疑错怪了尤里卡画了一个梨苹果,米哈朵夫老师责罚了他。米哈朵夫老师怀疑错怪了尤里卡,内心很痛苦;为弄清有没有梨苹果,他到处询问,甚至找到国家园林科研,内心很痛苦;为弄清有没有梨苹果,他到处询问,甚至找到国家园林科研所。最终,梨苹果嫁接成功,米哈朵夫老师真诚地请尤里卡再画一幅梨苹果所。最终,梨苹果嫁接成功,米哈朵夫老师真诚地请尤里卡再画一幅梨苹果。文章重在表现米哈朵夫老师。文章重在表现米哈朵夫老师求实态度执着精神、爱心和责任心。求实态度执着精神、爱心和责任心。把把“
26、痛苦痛苦”和和“令人尊敬令人尊敬”放在文章中心内容之下理解,答案就迎刃而解了。放在文章中心内容之下理解,答案就迎刃而解了。 答案:答案:“痛苦痛苦”指:米哈朵夫老师怀疑自己错怪并伤害了学生尤里卡,内指:米哈朵夫老师怀疑自己错怪并伤害了学生尤里卡,内心感到不安、自责。他千里奔波,求实态度执着精神、爱心和责任心,不是心感到不安、自责。他千里奔波,求实态度执着精神、爱心和责任心,不是每一个教育者都具备的,所以是令人尊敬的。每一个教育者都具备的,所以是令人尊敬的。 如,如,【20102010年甘肃兰州市中考试语文试题年甘肃兰州市中考试语文试题】(那一那一片消失了的苇塘片消失了的苇塘阅读。原材料略。)的
27、第阅读。原材料略。)的第1818题:体会下题:体会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列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引得田里干活的农人,停下手里的活计,望着我们,引得田里干活的农人,停下手里的活计,望着我们,一任欢快与希望一任欢快与希望撩拨撩拨他们沉静的心思。他们沉静的心思。 解析:解析:“我们我们”用苇叶做成的喇叭、用柳条做成的用苇叶做成的喇叭、用柳条做成的哨子奏出了美妙的音乐,惹得人们驻足观望,沉浸其中。哨子奏出了美妙的音乐,惹得人们驻足观望,沉浸其中。所以这里的所以这里的“撩拨撩拨”可以解释为可以解释为“挑逗、招惹挑逗、招惹”的意思。的意思。把这一解释代入到原句当中去验证后可知,这样的理解是把这一解释
28、代入到原句当中去验证后可知,这样的理解是正确的。结合动词的一般作用,结合语境,即可得出答案正确的。结合动词的一般作用,结合语境,即可得出答案:这一动词准确传神地写出了大人们被我们的欢乐与希望这一动词准确传神地写出了大人们被我们的欢乐与希望所感染(吸引)的情状。(动词的作用)所感染(吸引)的情状。(动词的作用) 如,如,【20102010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阅读。阅读。原材料略。)的第原材料略。)的第1010题:第题:第1313段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段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4(4分分) ) 解析:解答时观察试题考查此语境中词语哪
29、方面的作用(形象性、结构解析:解答时观察试题考查此语境中词语哪方面的作用(形象性、结构性、精确性、情感性)。文章中心重在突出现代孩子对父母的忽视,引人深性、精确性、情感性)。文章中心重在突出现代孩子对父母的忽视,引人深思。原文中加点的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是:思。原文中加点的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是:“穿着干净漂亮衣服的同学们,穿着干净漂亮衣服的同学们,唧唧喳喳地议论开了:哪个同学早上新穿了一双运动鞋,大家立即注意到了唧唧喳喳地议论开了:哪个同学早上新穿了一双运动鞋,大家立即注意到了可是,早上和自己一起出门,甚至骑着车子将自己送到学校门口的妈妈可是,早上和自己一起出门,甚至骑着车子将自己送到学校门口的
30、妈妈,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什么样式的,却真的没有留意,从来也没有留意。,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什么样式的,却真的没有留意,从来也没有留意。”在把握文章中心和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的前提下从写作手法入手揣摩推敲在把握文章中心和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的前提下从写作手法入手揣摩推敲词语听情感性作用。词语听情感性作用。 答案:答案: “ “干净漂亮干净漂亮”从侧面反映了母亲对孩子的精心照料,反衬出孩子从侧面反映了母亲对孩子的精心照料,反衬出孩子们对母亲的忽视。们对母亲的忽视。“从来也没有从来也没有”写出了孩子们潜意识里认为母亲对自己的写出了孩子们潜意识里认为母亲对自己的关心是理所应当的,而自己不需要关注母亲,与
31、上面对同学和明星穿戴的关关心是理所应当的,而自己不需要关注母亲,与上面对同学和明星穿戴的关注作对比,突出了孩子们对母亲的忽视注作对比,突出了孩子们对母亲的忽视。(一处(一处2 2分,意思对即可。分,意思对即可。共共4 4分)分)题型五:记叙文中句子的含义及作用题型五:记叙文中句子的含义及作用设题形式:设题形式:1 1概括句子的含义(包括:言外之意,难理解的句概括句子的含义(包括:言外之意,难理解的句子的解释等。通常和文章的中心或人物的性格品子的解释等。通常和文章的中心或人物的性格品质有关)质有关)2 2句子的作用:结构内容(写景物的句子、写句子的作用:结构内容(写景物的句子、写人物的句子、带修
32、辞的句子、抒情句、议论句和人物的句子、带修辞的句子、抒情句、议论句和叙述句等)叙述句等)3 3从语言的角度评析句子(一般从词语的准确性,从语言的角度评析句子(一般从词语的准确性,修辞、表达方式等角度去分析)修辞、表达方式等角度去分析)结构上,与段落的作用相同。结构上,与段落的作用相同。内容上看,不同的句子有不同的作用:内容上看,不同的句子有不同的作用:中心句或点睛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画龙点睛;句子含义深刻、中心句或点睛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画龙点睛;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33、。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如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如“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引用或文学性强的语段:创造文化氛围或引用或文学性强的语段:创造文化氛围或行文章法思路开阔,再行文章法思路开阔,再结合文章语境分析。结合文章语境分析。 如,如,【20062006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课改区)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课改区)】(妹妹扮演的角色妹妹扮演的角色阅阅读。原材料略。)的第读。原材料略。)的第9 9题:第题:第1313段画横线的句子中加点词语段画横线的句子中加点词语“
34、主角主角”有何含有何含义?义?“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全力以赴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全力以赴”指怎样的人生态度?(指怎样的人生态度?(4 4分)分) 解析解析:(:(1 1)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解释词语和句子都必须回)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解释词语和句子都必须回到文章中去,在词语和句子所在的特定语言环境中进行理解。决不可望文生义到文章中去,在词语和句子所在的特定语言环境中进行理解。决不可望文生义,随意揣测。文章记叙了妹妹接到要扮演小狗的角色后,没有怨天尤人,积极,随意揣测。文章记叙了妹妹接到要扮演小狗的角色后,没有怨天尤人,积极努力排练,把话剧里的小狗演得非常成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35、文章告诉人们努力排练,把话剧里的小狗演得非常成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文章告诉人们:人生舞台上的角色没有大小之分,关键看你有没有努力把这个角色演好。把:人生舞台上的角色没有大小之分,关键看你有没有努力把这个角色演好。把握了文章的中心之后,文章划线句子中握了文章的中心之后,文章划线句子中“主角主角”的含义就得出来了。的含义就得出来了。 答案:指积极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获得他人和社会认可的人。答案:指积极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获得他人和社会认可的人。“与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全力以赴其怨天尤人,不如全力以赴”指不抱怨命运或生活对自己的不公,而强调自身指不抱怨命运或生活对自己的不公,而强调自身努力的
36、积极人生态度。努力的积极人生态度。(意思对即可。每问(意思对即可。每问2 2分。共分。共4 4分)分) 如,如,【20092009年河南中考语文试卷年河南中考语文试卷】(前方遭遇塌方前方遭遇塌方阅阅读。原材料略。)的第读。原材料略。)的第9 9题: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题: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修辞手法? ?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意加以分析。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意加以分析。(3(3分分) ) 解析:理解词句的引申义、比喻义,往往借助修辞手法来解析:理解词句的引申义、比喻义,往往借助修辞手法来分析。划线句子分析。划线句子“整条岷江就在我们的左侧晃悠着,肆无忌惮整
37、条岷江就在我们的左侧晃悠着,肆无忌惮地呼啸着,随时都有可能把我们连人带车一起揽进它的可恶的地呼啸着,随时都有可能把我们连人带车一起揽进它的可恶的怀中。怀中。”的主语是岷江,是无生命的,却用的主语是岷江,是无生命的,却用“晃悠晃悠”、“肆无肆无忌惮忌惮”、“揽揽”等具有人的个性、行为的词语来描述,所以此等具有人的个性、行为的词语来描述,所以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拟人手法的一般作用是: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拟人手法的一般作用是:采用了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突出了突出了 ,表现了作者对,表现了作者对
38、的感情。的感情。 答案:拟人答案:拟人( (比拟比拟、拟物、拟物) )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岷江江水的凶猛,突出行车的危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岷江江水的凶猛,突出行车的危险。( (答出修辞手法,答出修辞手法,1 1分;结合文意分析,分;结合文意分析,2 2分。共分。共3 3分分) ) 再如,再如,【20082008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梨一样的苹果梨一样的苹果阅读。原材料略。)的第阅读。原材料略。)的第8 8题:文中画线的三个句子运用了什么题:文中画线的三个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描写方法?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3 3分)分) 解析:理解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39、还可以从表达方式入手来分析解析:理解句子的含义和作用还可以从表达方式入手来分析。三个句子抓住米哈朵夫的小胡子详细刻画。外貌和神态的变。三个句子抓住米哈朵夫的小胡子详细刻画。外貌和神态的变化,揭示出人物的心理变化。化,揭示出人物的心理变化。 答案:外貌描写(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作用:巧妙地表现答案:外貌描写(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作用:巧妙地表现了米哈朵夫老师不同的心情,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更丰满。了米哈朵夫老师不同的心情,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更丰满。(答(答出描写方法,出描写方法,1 1 分;分析作用,分;分析作用,2 2分。共分。共3 3分)分)这节课我们重点分析了河南中考常考的题型,具体分析了文
40、章标题的作用这节课我们重点分析了河南中考常考的题型,具体分析了文章标题的作用,情节和内容的概括,段落的作用,词语和句子含义和作用这几种题,情节和内容的概括,段落的作用,词语和句子含义和作用这几种题型的解题方法。下节课我们继续探讨剩余几种常考题型的解题方法。型的解题方法。下节课我们继续探讨剩余几种常考题型的解题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讨记叙文常考题型的答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讨记叙文常考题型的答题方法。题型六:记叙文相关内容的叙写题方法。题型六:记叙文相关内容的叙写设题形式:设题形式:1 1结合语境,发挥想象,补写人物的语言、结合语境,发挥想象,补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或心理。动作、神态或心理。2
41、 2观照全文,补写概括性的词句。观照全文,补写概括性的词句。3 3补写开头或结尾。补写开头或结尾。 如,如,【20072007年河南中考非课改区语文试卷年河南中考非课改区语文试卷】(1313元元“遗产遗产”阅读。原材料略阅读。原材料略。)的第。)的第1212题:文章第段处省略了人物在此情此景下的表现。请发挥合理的想题:文章第段处省略了人物在此情此景下的表现。请发挥合理的想象,补写一段话。(要求有人物的语言或动作描写)(象,补写一段话。(要求有人物的语言或动作描写)(4 4分)分) 解析:言为心声,行为意表。准确补写人物的言行,可以分以下三步:(一解析:言为心声,行为意表。准确补写人物的言行,可
42、以分以下三步:(一)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这篇文章记叙了女儿生病时给)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这篇文章记叙了女儿生病时给“我我”交代交代1313元元“遗产遗产”的事。的事。1313元元“遗产遗产”表现女儿懂事、孝顺,凝聚了母女之间亲情。(二)结合语表现女儿懂事、孝顺,凝聚了母女之间亲情。(二)结合语境,揣测人物心理。父亲去世之后,家里生活拮据,为了不花钱女儿极力掩饰自境,揣测人物心理。父亲去世之后,家里生活拮据,为了不花钱女儿极力掩饰自己病情。得知自己可能得了脑炎后,她郑重其事地向母亲交待己病情。得知自己可能得了脑炎后,她郑重其事地向母亲交待1313元元“遗产遗产”。女。女儿此时不放心母亲,舍不得丢
43、下母亲。作为母亲,内心定然是痛苦万分,但绝对儿此时不放心母亲,舍不得丢下母亲。作为母亲,内心定然是痛苦万分,但绝对不能让女儿发觉。(三)介入角色,发挥想象。面对生死离别,相依为命的母女不能让女儿发觉。(三)介入角色,发挥想象。面对生死离别,相依为命的母女两人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解答时,身份介入,把自己当成母亲或女儿,认真体会两人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解答时,身份介入,把自己当成母亲或女儿,认真体会,方可准确解答。,方可准确解答。 答案:我抓住女儿的手,喊着:答案:我抓住女儿的手,喊着:“孩子,你不会有事,有妈在,你肯定不会孩子,你不会有事,有妈在,你肯定不会有事的!有事的!”女儿怔了一会儿,慢慢地,
44、她攥紧了我的手,晶莹的泪珠,从她的眼女儿怔了一会儿,慢慢地,她攥紧了我的手,晶莹的泪珠,从她的眼角滑落。角滑落。(想象合理(想象合理2 2分,有语言或动作描写分,有语言或动作描写2 2分。共分。共4 4分)分) 如,如,【20102010河南中考语文河南中考语文】(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阅读。原材料略。)的阅读。原材料略。)的第第9 9题:第段开头处省略了同学们七嘴八舌讨论的内容。请联系上下文,补写在题:第段开头处省略了同学们七嘴八舌讨论的内容。请联系上下文,补写在下面。下面。(3(3分分) ) 解析:此题属于对情节联想想象补写的题型。记叙文的故事情节,就像是一根解析:此题属于对
45、情节联想想象补写的题型。记叙文的故事情节,就像是一根完好无损的链条。而文章中的一字一句、一景一物都是这根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完好无损的链条。而文章中的一字一句、一景一物都是这根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所以在对记叙文补写时,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句,进行合理的联想或想象环。所以在对记叙文补写时,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句,进行合理的联想或想象就显得特别重要。解答时可以分二步:(一)解读文本,梳理情节。首先把握内就显得特别重要。解答时可以分二步:(一)解读文本,梳理情节。首先把握内容:作文课上老师要求大家写容:作文课上老师要求大家写“寻找妈妈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但是由于同学们从来没的寻人启事,但是由于同学
46、们从来没有关注过母亲,作文课失败了。然后明确需要补写的内容处在情节链条中的环接有关注过母亲,作文课失败了。然后明确需要补写的内容处在情节链条中的环接点,此题的环接点是老师提示同学们写妈妈的点,此题的环接点是老师提示同学们写妈妈的“体貌特征体貌特征”,同学们七嘴八舌讨,同学们七嘴八舌讨论开了。(二)抓关键词句,展开想象。论开了。(二)抓关键词句,展开想象。“同学们说的,也许是你母亲的特点,同学们说的,也许是你母亲的特点,但是,现在请大家写的是母亲的体貌特征,比如但是,现在请大家写的是母亲的体貌特征,比如”从这句话中得知,学生七从这句话中得知,学生七嘴八舌议论的内容根本与母亲的体貌特征无关。分析至
47、此,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嘴八舌议论的内容根本与母亲的体貌特征无关。分析至此,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合理的想象,答案就得出了。,展开合理的想象,答案就得出了。 答案:答案:“我妈妈特别爱唠叨我妈妈特别爱唠叨”“”“我妈妈很勤快,每天都要洗很多衣服,还要我妈妈很勤快,每天都要洗很多衣服,还要做饭,搞卫生做饭,搞卫生”“”“我妈妈总是要管我,连电视都不让我看,说我浪费时间我妈妈总是要管我,连电视都不让我看,说我浪费时间”“”“我妈妈最疼我了,有什么好吃的都留给我我妈妈最疼我了,有什么好吃的都留给我” ” ( (联系上下文,用叙联系上下文,用叙述的语言写出述的语言写出“七嘴八舌七嘴八舌”的内容也可。的
48、内容也可。3 3分分) )题型七:记叙文写作技巧的考查题型七:记叙文写作技巧的考查 中考记叙文阅读,通常从描写方法、写作手法方面考查作者中考记叙文阅读,通常从描写方法、写作手法方面考查作者的艺术匠心。的艺术匠心。 按内容来分,描写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两种。人物描写的按内容来分,描写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两种。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神态;景物描写有自然环方法主要有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神态;景物描写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境和社会环境描写。 广义的写作手法一般包括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方法。广义的写作手法一般包括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方法。 表现手法:联想想象,抑扬结
49、合、点面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表现手法: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铺垫悬念、正面侧面、借古讽今、卒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铺垫悬念、正面侧面、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动静相衬、虚实相生、托物寓意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动静相衬、虚实相生、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白描、象征、渲染等。、咏物抒情、白描、象征、渲染等。 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反复等。人物描写的方法,突出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50、,更生动。人物描写的方法,突出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生动。景物描写的作用,前面已经陈述过。景物描写的作用,前面已经陈述过。修辞的作用修辞的作用比喻: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表现了作者对的的感情,形象生动感情,形象生动 。拟人: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夸张: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表达了作者的情
51、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反问: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排比: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对偶: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抒发了作者对的的感情,节奏明快,有音乐美。感情,节奏明快,有音乐美。 表现手法
52、的作用:表现手法的作用: 对比: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对比: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 象征:把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象征:把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的情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对比烘托手法:以某人或物,烘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对比烘托手法:以某人或物,烘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人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情感等。要人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情感等。 前后照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前后照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
53、画意。 开门见山:简洁明快,让人一目了然。开门见山:简洁明快,让人一目了然。 如,如,【20072007河南开封中考语文河南开封中考语文】(穿红裙子的语文老师穿红裙子的语文老师阅读阅读。原材料略。)的第。原材料略。)的第1212题:从全文来看,题:从全文来看,“红裙子红裙子”贯穿全篇,因此贯穿全篇,因此,从结构上来说,它是文章的,从结构上来说,它是文章的_;从内容上说,它象征着;从内容上说,它象征着_。 解析:记叙文中往往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反复描述,采用一线解析:记叙文中往往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反复描述,采用一线串珠、托物言志、咏物抒情或象征手法来表情达意。解答时,首先要串珠、托物言志、咏物
54、抒情或象征手法来表情达意。解答时,首先要梳理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文章用语文老师的衣服梳理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文章用语文老师的衣服 “ “红裙子红裙子”来串联全文,来串联全文,“红裙子红裙子”成了语文老师的代名词。语文老师成了语文老师的代名词。语文老师的红裙子,给山林带来了光彩和生机。她是一位年轻美丽深得学生及的红裙子,给山林带来了光彩和生机。她是一位年轻美丽深得学生及家长欢迎的好老师;她注重情境教学,注重培养学习兴趣和能力,注家长欢迎的好老师;她注重情境教学,注重培养学习兴趣和能力,注重课内外结合等等。她爱上了山里的孩子,爱上了农村的教育事业,重课内外结合等等。她爱上了
55、山里的孩子,爱上了农村的教育事业,决心扎根农村,献身农村的教育事业。红裙子的决心扎根农村,献身农村的教育事业。红裙子的“红红”和老师扎根农和老师扎根农村的红心有共同点。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巧妙地联想想象。村的红心有共同点。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巧妙地联想想象。 答案为:答案为: 线索;语文老师那颗热爱农村教育事业的火热红心。线索;语文老师那颗热爱农村教育事业的火热红心。 题型八:简析作品中人物形象题型八:简析作品中人物形象设题形式:设题形式:1 .1 .结合文意,分析总结人物的性格特点。结合文意,分析总结人物的性格特点。2.2.对人物进行评价。对人物进行评价。 如,如,【20092009年河南省
56、中考语文试卷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前方遭遇塌方前方遭遇塌方阅读。原材料阅读。原材料略。)的第略。)的第1919题:文中的司机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具体事例简要分析。(题:文中的司机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具体事例简要分析。(写出两个方面即可)(写出两个方面即可)(4 4分)分) 解析:从关键词句,事件入手概括人物的性格,然后再结合具体的事例解析:从关键词句,事件入手概括人物的性格,然后再结合具体的事例分析人物性格的体现点(思维:事件分析人物性格的体现点(思维:事件性格,性格性格,性格事件)。事件)。答题时,答题时,一定要做到条理清楚,分点来答,采用这样的形式:性格(坚强、乐观)一定要做到条理清楚,
57、分点来答,采用这样的形式:性格(坚强、乐观)+ +文中的细节描绘、场景、事件。文中的细节描绘、场景、事件。沉稳果断:遭遇塌方时,不慌乱,冷静沉稳果断:遭遇塌方时,不慌乱,冷静处理。有责任感,勇于担当:让大家下车,把危险留给自己。富有行车处理。有责任感,勇于担当:让大家下车,把危险留给自己。富有行车经验:路况好时开车经验:路况好时开车“平稳平稳”,路况险时,路况险时“小心谨慎小心谨慎”,过了危险地带,过了危险地带“飞飞快加速快加速”。普通但又勇敢:尽管紧张得手心里都是冷汗,但还是勇敢地面。普通但又勇敢:尽管紧张得手心里都是冷汗,但还是勇敢地面对危险的挑战。稳重,不张扬:大家在车上唱歌时,他对危险
58、的挑战。稳重,不张扬:大家在车上唱歌时,他“一言不发,微微一言不发,微微笑着,平稳地开着车笑着,平稳地开着车”;举办晚会时,他;举办晚会时,他“坐在角落里默默地听大家唱歌坐在角落里默默地听大家唱歌”,其实他唱歌,其实他唱歌“非常好听非常好听”。 能记着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主动邀请陪能记着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主动邀请陪他过险关他过险关“我我”一起唱歌。(任意答出两个方面,结合文意分析,言之成理一起唱歌。(任意答出两个方面,结合文意分析,言之成理即可。一个方面即可。一个方面2 2分,共分,共4 4分分) 题型九:给文章做批注题型九:给文章做批注设题形式:设题形式:1.1.任选角度(思考与感悟。批注
59、的角度有赏语言、写理解、谈感悟任选角度(思考与感悟。批注的角度有赏语言、写理解、谈感悟、作评价),对句子做批注。、作评价),对句子做批注。2 2填写读书卡片。填写读书卡片。3.3.写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解答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答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1.举例分析语言特点及其用意。举例分析语言特点及其用意。2.2.写出修辞方法及作用。写出修辞方法及作用。3.3.从表现手法分析语言的妙处。从表现手法分析语言的妙处。4 4从用词的准确形象性上分析语言的特点。(动词、形容词)从用词的准确形象性上分析语言的特点。(动词、形容词) 如,如,【20082008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
60、卷】(梨一样的苹果梨一样的苹果阅读。原材料略阅读。原材料略。)的。)的1111题: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用简洁的语言及时记录我们阅读题: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用简洁的语言及时记录我们阅读时的思考与感悟。批注的角度有赏语言、写理解、谈感悟、作评价等。请任选时的思考与感悟。批注的角度有赏语言、写理解、谈感悟、作评价等。请任选一个角度,对下面摘录的两则内容进行批注。(一个角度,对下面摘录的两则内容进行批注。(4 4分)分) 摘录内容(摘录内容(1 1)批注()批注(1 1)我的确不知道世界上有没有这种苹果,但我必须)我的确不知道世界上有没有这种苹果,但我必须感谢你。回答这个问题至少需要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资格认证内容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燃气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 植物园绿色建筑设计与节能环保考核试卷
- 2024年项目管理考试真题解析试题及答案
- 园艺师多功能果园管理试题及答案
- 2023年中国联通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分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3年中国石化高校毕业生专项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烟草机械设备的远程监控与故障分析考核试卷
- 地铁检修库维修施工方案
- 纸板容器市场前景预测考核试卷
- DB62∕T 25-3111-2016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
- 大班音乐《水果百变秀》课件
- 妇幼保健院医疗保健服务转介工作制度和流程
-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考试题库1100题【含答案】
- 监察机关执法工作规定学习测试
- 产品鉴定试验大纲
- 2022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PPT
- 常州市武进区征地拆迁房屋装修及附属设施补偿标准
- 民办教师人员花名册
- 国家开放大学《管理英语4》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 公路工程决算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4-507号)附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