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行政法讲义(英国、日本)_第1页
外国行政法讲义(英国、日本)_第2页
外国行政法讲义(英国、日本)_第3页
外国行政法讲义(英国、日本)_第4页
外国行政法讲义(英国、日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编 英 国 行 政 法 第一章 英 国 行 政 法 概 述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应使学生了解英国行政法的涵义、研究对象;认识其主要内容体系; 并重点掌握英国行政法表现出的主要特征。第一节 英 国 行 政 法 的 涵 义 行政法的定义是不统一的。英国行政法权威学者韦德( Sir William Wade )从实质和内 容两个角度对行政法予以明确界定:从实质角度出发,行政法是“控制政府权力的法律” 又叫“控权法” ;从内容角度出发,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机关行使权力和履行职责的基本原 则的总称”。第二节 英 国 行 政 法 的 特 征 英国是普通法系的典型代表,其在行政法上表现出的主要特征

2、有三:(一)不成文法。英国行政法很少是成文法律,其基本内容主要是无数判例所综合而成的基本原则体 系。(二)新的内容,旧的形式。 英国行政法是一个新的法律部门,注入了现代对行政权制约和保护公民权益的新的内 容,但外在形式仍主要采用过去普通法的一套原则(如“越权无效” 、“自然公正”等)和 普通法的一套形式(如调卷令、执行令、禁止令、人身保护状等) 。(三)普通法救济。 英国行政法的救济不采用专门的行政法院和行政诉讼制度,而是统一通过普通法院( Ordinary Court )和普通法( Ordinary Law )诉讼审查行政行为,为受行政行为侵害的公民 提供救济。第三节 英 国 行 政 法 的

3、 主 要 内 容 根据韦德的代表巨著行政法 (第六版),英国行政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七个方面:(一)行政组织( Administrative Authorities )作为行政法主体的行政组织 ,在英国主要是指中央和地方政府:1. 中央政府在法律上 ,中央政府可以认为包含以下四个要素:英王和枢密院、内阁和首相、部和部 长以及常任长官。2. 地方政府(二)行政职权( Administrative Functions )1. 强制征收土地;2. 乡镇规划管理;3. 城市发展管理;4. 住房管理;5. 医疗卫生管理;6. 福利和社会保障管理;7. 移民管理;8. 狱政管理;(三) 司法控制( Judic

4、ial Control )1. 司法控制的基本原则;2. 司法控制的范围;3. 司法控制的方法。(四) 自由裁量权( Discretionary power )1. 授予自由裁量权的根据;2. 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保障;3. 防止自由裁量权的滥用。(五) 自然正义( Natural Justice )1. 任何人都不应成为他自己案件的法官;2. 未经公正听证任何人不应受到不利处理。(六) 行政救济和责任( Remedies and Liability ) 英国行政救济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普通救济( Ordinary Remedies ),一类为特权救济 Prerogative Remedies)。

5、与行政救济密切相联系的是政府侵权责任。(七) 委任立法和行政裁判( Delegated Legislation and Administrative Adjudication ) “委任立法” 指部门规章、 条例、地方法规和根据议会法授权制定的其它行政性规则。 行政裁判主要指法定裁判所制度,同时也包括法定调查制度( The Statutory Inquiries )。思考题:1. 韦德是如何给英国行政法下定义的?2. 英国行政法主要有哪些特征?3. 英国行政法包括哪些内容?第二章 英 国 行 政 法 的 基 本 原 则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应使学生理解英国行政法的四项基本原则,重点掌握

6、议会主权原则和 越权无效原则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深刻认识英国行政法的实质是控权法。第一节 法治原 则(The Rule of Law )英国传统的法治原则是排除行政法的,到了 20 世纪,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发展, 新的法治观念才成为英国行政法的基础,其法治原则包含下述四项内容:(一) 依法办事( Everything must be done according to law ) 依法办事是法治的首先内容, 即要求行政机关作出的每一个影响相对人权利自由的行为都必须有议会法律的授权,都必须找到相应的法律根据。(二) 限制滥用自由裁量权( Prevention of the abuse of d

7、iscretionary power ) 自由裁量权是行政机关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和幅度内,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置的权力。其显著特点就是很容易滥用,从而导致专制及对相对人权益造成严重侵害。因此,通过法 院的大量司法审查来限制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就成为法治原则的重要内容。(三) 法律面前平等( Equality before the law )法律面前平等是英国法治原则的第三个含义,即行政机关和相对人的争议应由完全独 立于行政部门的法官裁决。(四) 政府和公民一样承担法律责任 法治原则的最后一个要义就是要求以国王为首的政府必须象公民承担侵权责任一样, 承担因违反法定职责给相对人造成损害的法律责任。第二

8、节 议 会 主 权( The Sovereignty of Parliament ) 议会主权是英国宪政的基本特征。同时它也作为英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对英国行政 法产生着重要影响。其基本内容有:(一) 法律至上( Legal Paramountcy ) 法律至上是指英国议会所制定的法律对于英国法院来说具有至上性,即英国法院必须无 条件地执行议会制定的法律,不能违背议会的意志。但不排除英国法官可以对议会授权法 进行解释适用。(二) 政府负责制( Ministerial Responsibility ) 政府负责制又译为部长负责制,是指内阁和部长必须向议会负责,即必须忠实执行议会 制定的法律和政策

9、,接受议会监督。 但鉴于议会对政府的监督无力和公众对于政府腐败行 为的不满的现实, 英国于 1967 年建立了议会行政专员制度 ( The Parliamentary Commissioner for Administration ),又称监察专员制度,加强了议会对政府实质上的监督。( 三) 行政行为接受司法审查( Judicial Review of Administrative Action ) 议会主权排除法院对议会法律的审查,但却不排除对政府行政行为的审查。要保证政 府在行政活动中准确地执行议会的意志,不超出议会授权的范围,就必须要对行政行为进 行司法审查。法院作为中间裁判者,能保证案

10、件的处理公正无私。( 四) 后法优于前法( Any Previous act of Parliament Can always be repealed by a Later act)英国议会主权的实质是指现议会的最高性:现议会可以通过任何法律或决定,而不为 以前的任何法律或决定所限制,即英国今天的议会可以修改、废除昨天议会通过的任何法 律、决议,明天的议会可以修改、废除今天议会通过的任何法律、决议。第三节 政 府 服 从 法 律( Government Subject to Lw ) 政府服从法律原则似乎可以认为包含在法治原则和议会主权原则的内容之中,但一些 英国行政法学者却坚持将它独立作为一

11、个原则,赋予它下述内容:(一) 对政府适用普通法( Appliance of ordinary Law ) 英国法院对政府当局就象对待私人当事人一样,在普通法院根据普通法律规定对政府 行政行为进行审查。政府承担与私人一样的法律责任。(二) 对政府实施的为私人不可能实施的行政行为适用公法救济( Remedies of public law) 由于政府实施的许多行为是私人不可能实施的,如政府违法拒绝发放许可证、吊销许 可证、违法拒绝发放福利保险金、违法作出行政裁决等,因此这些违法行为不存在普通法 救济,只能根据政府服从法律原则,由政府承担公法责任,对相对人实施公法救济。这些 救济在英国行政法上又称

12、为特权救济。(三) 上诉控制与司法审查控制( Appeal and Review ) 上诉控制与司法审查控制是英国保障政府服从法律的两种重要手段。 上诉是由具体制定法规定的,各种制定法规定了对行政决定的不同上诉途径。上诉范 围既包括法律问题,又包括事实问题。但上诉审理机构主要处理事实的是非曲直即适当性 问题。司法审查是法院的固有权力,无需通过具体制定法规定。司法审查不是审查行政行为的是非曲直问题,而是审查行政行为的管辖权问题,即审查行政行为是否超越议会的授权。第四节 越 权 无 效( The Doctrine of Ultry Vires )“越权无效”被认为是英国行政法的核心原则( The

13、Central Principle ),是法院对行政 权进行控制和监督的几乎唯一的依据。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种情形:(一) 违反管辖条件( Breach of Jurisdictional Conditions ) “违反管辖条件”属行政机关实体越权的情形,即指行政机关行使职权时不具备法定 条件或条件不符合法律规定。(二) 违反明确的法定程序( Failure to follow expressly prescribed procedure ) 违反明确的法定程序是指行政机关行使职权时违反了法律规定的程序。(三) 不正当的委托( Irregular Delegation ) 不正当的委托是指在授权

14、法明示或暗示禁止行政机关转授和委托权力时,行政机关自 行转授和委托权力即构成越权。(四) 不合理( Unreasonableness) “不合理”是相对于“不合法”而言,也是英国行政越权的一种类别,属于实体越 权,即指行政机关行使职权时违反了法律隐含的原则和精神。(五) 不相关的考虑( Irrelevant Consideration ) “不相关的考虑”是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时,考虑了与相应行为不相关的因素 即违反了议会授权法的意图,从而构成越权。(六) 不适当的动机( Improper Motive ) “不适当的动机”是滥用权力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指行政机关行使职权时违背了议 会授权法的

15、目的,即动机不良。(七) 违反自然正义( Breach of Natural Justice ) 违反自然正义属行政机关程序越权的另一种情形,即违背了英国法治长期发展演变 而形成的两条基本规则:任何人都不应成为他自己案件的法官;未经公正听证,任何人不 应受到不利处理。(八) 案卷表面错误( Error on the Face of the Record ) “案卷表面错误”是指法院通过调卷令审查案卷是否显示出明显的法律错误和使行政 决定或裁决不能成立的事实错误。思考题:1、英国行政法有哪些基本原则?2、简述议会主权原则的基本内容。3、行政机关的行为在哪些情形下属越权无效?第三章 行 政 权 及

16、 其 控 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应使学生了解行政行为的特征、证据标准和举证责任,理解行政权力 和职责的区分,并着重掌握行政权的渊源、行政机关管辖权的含义及控制、行政行为的无 效、可无效和部分无效的区分。第一节 行 政 权 的 取 得 与 行 使(一) 行政权的渊源( Sources of Power ) 英国行政权的主要来源是议会,但也还有其它来源方式。1. 议会法授权( Statutory Power )议会法授予的行政权包括法定权力( Statutory Power)法定职责(Statutory duties)两部 分。2. 国王特权( Royal Prerogative ) 国王

17、特权作为行政权的一个渊源是英国行政法的一个特征。它包括管理文官的权力、维护社会秩序的权力、发布特许状和发放护照的权力以及授予荣誉称号的权力等。3. 法人权力( Corporate Power) 法人权力是指公法人权力。在英国,公法人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通过国王特许状建立的自治团体,如自治市、某些大学和学院等;一类是通过议会制定法设立的公法人,如 许多中央政府部和地方政府。4. 合同权力( Contractual Powers) 行政机关象任何私人一样,通常有签定合同的权力。但行政法只调整行政机关合同的某些特殊方面的问题。5. 非法定权力( Non-legal Powers) 在英国存在一些非法

18、定机构,如刑事伤害赔偿委员会、文官申诉委员会等,它们被视为事实上的行政机关而接受法院的司法审查。(二) 行政权行使的要求和条件(Requirements and Conditions )英国议会在授予行政机关权力时, 通常同时对这些权力的行使附加一定的要求和条件,如作出行政决定必须说明理由,行政决定在限定的时间内作出,行政决定应送达利害关系 人等。(三) 行政权力和行政职责的区分(Power and Duty)权力和职责在法律上的区分常常通过使用许可性(Permissive)或必须履行性 ( Obligatory )的语言表述。“可以”通常意味着赋予行政机关一种权力自由裁量的权力; 而“必须”

19、则通常意味着一种职责,行政机关必须作出某种行为或不行为。(四) 行政行为的最终性(Conclusiveness)行政行为的最终性是指行政行为具有确定力。行政行为一经作出,行政机关即不能自行任意改变。但行政行为的最终性不是绝对的。在某些特定条件下,行政机关也可以改变或撤销自 己已作出的行为。(五) 不准翻供和已决事件(Estoppel and Judicata)“不准翻供”最先是普通法上的一项刑法原则,后被引入行政法作为一项原则,以防止行政机关反复无常的行为给相对人权益造成损害。因此行政法上的“不准翻供”是指行 政机关一旦作出某种行为,特别是赋予相对人一定权益的行为,以后再不得任意更改。已决事件

20、原则最先只适用于法院,后来也适用于行政法领域,它是指行政机关就其管 辖权内的问题一旦作出裁定或决定,当事人即不得再就同一问题要求裁决或决定,行政机 关亦不得对已作出的裁决和决定任意加以变更。第二节 行 政 机 关 的 管 辖 权(一) 管辖权与超越管辖权( Jurisdiction and Outside Jurisdiction ) “管辖权”在行政法上的含义有广、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管辖权是指“权力”,在这个意义上,超越管辖权就是“越权” ,相当于“越权无效”原则的“越权” ;但对管辖权的严 格(即狭义)的解释是指“决定权”或“裁决权” ,在这个意义上,超越管辖权并不完全等 于越权,而是指行

21、政机关行使议会授权超过了客观界限。(二) 案卷表面错误( Error on the Face of the Record )“案卷表面错误”是法院在越权学说产生以前用于控制行政权的重要手段,它是法院 通过调卷令责令行政机关或行政裁判所(包括下级法院)提交其作出行政决定或裁决的全 部案卷,审查案卷是否显示出明显的法律错误和使行政决定或裁决不能成立的事实错误。(三) 无证据与实质事实错误(No Evidence and Error of Material Fact )行政机关和行政裁判所作出决定或裁决,必须有事实根据,完全没有事实根据或依据 有实质错误的事实作出行政行为属于滥用权利,法院可以干预。

22、“无证据”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完全缺乏证据;一是证据明显不能支持行政决定、裁 决。“实质事实错误”是指起决定作用的事实是错误的、被误解的或被忽视的。第三节 行 政 行 为 的 效 力 行政行为的效力是指行政行为一旦作出,只要在其管辖权内,在其未撤销或未被废止 前,都是有效的和有拘束力的。Directly。不同的(一) 对行政行为效力的附属异议( Collateral Challenge ) 行政行为的效力通常是由其本身的要件决定的。但行政行为本身如果缺乏有效成立的 要件,该行为就是无效的或可无效的,相对人可对相应行为提起直接异议(Challenge),即对行政行为的效力提起附属异议。(二) 无效

23、、可无效和部分无效( Void,Voidabal and Partial Invalidity ) 英国行政法对行政行为的效力进行了“无效”和“可无效”之分: 认为行政机关行使了超越了管辖权的行为是无效的;认为行政机关行使了没有法律效力的和无约束力的,而仅有表面瑕疵但不超越管辖权的行为则是可无效的。同时,英国行政法还对行政行为的效力进行了全部无效和部分无效之分。(三) 证据的标准和举证责任( Standard and Burden of Proof )英国行政法的证据标准基本同于民事证据标准,但在要求上低于刑事证据标准行政案件对证据标准要求的程度也各不相同。在英国,行政相对人对行政行为的效力提

24、出异议,首先由相对人承担行政行为侵犯其 权益的事实材料。然后举证责任转移,由行政机关负责证明其行为的合法性,即证明行为 符合法律规定的各项条件。思考题:1、行政权有哪些渊源?2、如何区分行政权力与行政职责、以及行政权行使的命令性条件与指导性条件?3、如何理解行政行为的最终性?4、说说已决事件原则、行政行为最终性原则以及不准翻供原则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 别?5、如何界定行政机关的管辖权?6、什么叫案卷表面错误?7、何谓行政行为的效力?如何区分行政行为的无效和可无效?8、英国行政法的举证责任如何分配?第四章 行 政 侵 权 责 任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应使学生了解英国行政侵权责任的含义、行政机

25、构承担侵权责任的原 则,着重理解和掌握侵权责任的种类:违反职责和滥用职权的责任;疏忽责任和严格责任 以及补偿责任和合同责任。第一节 行 政 侵 权 责 任 的 概 述 行政侵权责任是指行政机构及其雇员违反法律规定的职责和义务所应承担的行政法上 的法律后果。英国行政机构承担一般侵权责任的原则: ( 1)政府当局不享受通常侵权法和合同法责 任豁免,除非制定法赋予它们这种豁免,即政府当局应依通常的侵权法和合同法承担赔偿 责任;( 2)政府当局对于侵入、损害、疏忽等行为,除非在其权力之内,负有和其他任何 私人一样的赔偿责任; ( 3)政府当局对于政府雇员的侵权行为负有一般雇住对雇员行为的 责任。第二节

26、 违 反 职 责 和 滥 用 职 权 的 责 任( Rreach of Duty and Misfeasance ) (一 ) 违反职责的责任 违反职责的责任是指行政机构未履行职责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它包括两种情况:一 种是有过错的,一种是无过错的。有过错的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故意的,一种是因疏 忽不履行职责。(二)滥用职权的责任 滥用职权责任是指政府当局或官员恶意侵害相对人权益而承担的法律后果。在大多数 情况下,滥用职权责任是可适用损害赔偿救济的。英国法院对于越权的行为判负损害赔偿金,通常要确认行为具有下述情形之下:( 1)行为具有公认的侵权性质。 ( 2)行为出于恶意。 (3)行政当局明

27、知其行为无权而行为。第三节 疏忽责任和严格责任( Negligence and Strict Liability )(一 ) 疏忽责任 疏忽责任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时因没有尽到合理的关心或行政机关应行使权力而 因疏忽未行使权力导致相对人损害而应负的损害赔偿责任。其范围适用是很广泛的。(二)严格责任英国行政法上的严格责任 (Strict Liability )又称“无过错责任”( Liability Without Fault ), 是指在即使缺乏疏忽的情况下,行政机关对因其行为设施造成相对人的损害也应承担损害 赔偿责任。其适用范围较狭窄,通常仅限于政府从事高度危险的活动或保管、运输、使用 高

28、度危险物品造成损害所应承担的责任。第四节 补 偿 责 任 和 合 同 责 任( Liability to Pay Compensation and Liability in Contract )(一)补偿责任 补偿责任适用于行政机关非侵权行为造成的相对人的损害。这种损害大致包括下述几 种情况:1. 征收( Expropriation )。2. 强制购买( Compulsory Purchase )。3. 规划限制( Planning Restrictions )。4 损害和干扰( Nuisance and Disturbance )。(二)返还责任 与补偿责任相联系的,英国行政法上还有一个返还

29、的责任( Liability to Make Restitution )。此种责任是指政府在收税或收取各种费用时多收取了相对人的钱应返还给相 对人的责任。(三)合同责任 英国行政合同责任基本上同于一般民事合同责任,服从一般合同法,但也不能不有某 些特殊限制。这些限制主要包括:1. 行政合同不能用于约束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的行使。2. 对行政合同的具有共同性的条款由政府确定,以保证合同的统一性。3. 行政合同的价金条款要接受政府合同审查局审查。思考题:1、英国行政机构承担一般侵权责任的原则有哪些?2、如何理解违反职责责任和滥用职权责任?二者怎样区别?3、如何理解疏忽责任和严格责任?二者的适用范围怎

30、样?4、补偿责任适用于哪些情况?它与返还责任有什么联系?5、英国行政合同责任受哪些特殊限制?第五章 行 政 裁 判 制 度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应使学生了解英国行政裁判所建立的背景、发展情况及行政裁判制度 涉及的内容,重点理解和掌握行政裁判所的性质、特征,及行政裁判程序规则,掌握行政 裁判的主要上诉途径及法院对行政裁判所的控制途径。第一节 行 政 裁 判 制 度 的 建 立 和 发 展严格地说, 英国行政裁判制度 (Administrative Tribunals )是二十世纪 “福利国”( WelfareState)的产物。1958年,议会制定了一部专门法律,即裁判所和调查法,其主要内

31、容包括:1. 改组合并裁判所。2. 设立裁判所理事会。3. 提出行政裁判所的三条基本原则。4. 裁判所主席一般由受过法律教育的人担任。5. 当事人不服裁判所的裁决,可以就法律问题向高等法院上诉。6. 法院可以通过一定的救济手段对裁判所实行散发监督。7. 裁判所作出裁决必须说明理由。第二节 行 政 裁 判 所 的 性 质 和 特 点 英国行政裁判所数量繁多,其性质和特征各有区别。但总的说来,其性质可以从下述 特征得到体现:(一)裁判所的组织独立于行政机关(二)裁判所独立办案,不受行政机关及其官员干预(三)裁判所既管辖行政性案件,也管辖民事性案件(四)裁判所审理案件基本适用司法程序(五)行政裁判所

32、较普通司法方便、迅速、廉价第三节 行 政 裁 判 程 序 规 则 行政裁判没有统一的程序规则,每个裁判所都可根据部长的命令制定自己的程序规 则。其一般程序规则包括:(一)对抗程序( Adversary Procedure ) 对抗程序是英国行政裁判所的最重要的程序规则,是指裁判所开庭审理中,由双方当 事人相互辩论、相互举证、相互对质,裁判人员不进行审问和卷入争议,而是完全根据当 事人双方在开庭中提供并经过辩论、对质的事实、证据进行裁决。(二)审理、证据、先例( Hearings Evidence Precedent) 行政裁判所审理案件实行口头审理为原则,书面审理为例外。 在证据规则方面,行政

33、裁判所也不及普通法院严格。 在遵守先例方面,裁判所也不同于法院,即裁决案件时不受先例的约束,以保证其自 由裁量权的真正实现。(三)开庭、公开、裁判所成员出席人数要求( Sittings,Publicity,membership ) 英国行政裁判所基本属于司法性质,其裁判案件一般以公开开庭审理为原则,以不公 开审理为例外。裁判所审理案件,裁判所所有成员都必须出席。为查明案件事实,裁判所还可以进行 现场勘验。(四)藐视法庭、传票 (Contempt of Court Subpoena) 裁判所对于不遵守裁判规则,妨碍裁判进行,或殴打、辱骂、侮辱裁判人员的当事 人或其他人一般不能自己适用藐视法庭罪,

34、而只能由高等法院予以惩罚。至于传票权, 只有少数裁判所可以自己运用, 大多数裁判所只能申请高等法院发布, 自己不能直接发布传票。(五)法律代理、法律帮助和费用负担(Legal Representation,Legal Aid,Costs )除了极少数限制外,绝大多数裁判所允许当事人自由委托律师或其他人代理。 在某些裁判所(如土地裁判所、精神健康裁判所、就业裁判所) ,当事人享有获得法 律帮助权。当事人参加裁判的费用通常由双方各自负担, 只有土地裁判所有权责成裁判中败诉的 一方当事人为胜诉一方当事人承担裁判费用。(六)裁决和裁决理由( Decisions and Reasons for Deci

35、sions ) 裁判所作出裁决如同法院一样, 一旦作出, 除非为高等法院所撤销, 具有“已决事件” 效力。裁判所作出裁决必须说明理由,但法律对此也有例外规定。第四节 上 诉 制 度 当事人对裁决不服,除非法律规定相应裁决为终局裁决,通常有各种上诉途径,表现 在:(一)裁判所向上诉裁判所上诉 裁判所常有自己的上诉系统。有两级、或三级、或四级。受理上诉的裁判所通常称 “上诉裁判所” ,或“专员” 、“委员会”、“署”。; 内部上诉通常既可以基于法律问题,也可以基于事实问题。但个别情况下只限于法律 问题,如向社会保障专员上诉。(二)从裁判所向部长上诉 此种上诉途径的范围很小,目前主要限于医疗卫生和颁

36、发交通执照的领域。(三)从部长向裁判所上诉此种上诉途径仅限于移民领域。(四)从裁判所向法院上诉 当事人不服裁判所的裁决,大多都能就法律问题向高等法院提起上诉。(五)从部长向法院上诉 此上诉途径涉及的范围不大,主要限于规划领域和社会保障领域。第五节 法 院 对 裁 判 所 的 控 制 法院对裁判所的控制主要有两种途径: 第一种途径是上诉,通常以当事人的异议涉及的法律问题为前提。 第二种途径是司法审查,通常以当事人异议涉及的管辖问题为前提。 法院对裁判所的干预有时只通过上诉途径,有时只通过司法审查途径,有时两者都可 采用。思考题:1、行政裁判所应当遵循哪几条基本原则?2、行政裁判所有哪些特征?3、

37、行政裁判的程序规则表现在哪些方面?4、对行政裁判所的裁决不服提起上诉的途径有哪些?5、法院如何对行政裁判所进行控制?第五编 日 本 行 政 法第一章 日 本 行 政 法 概 述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应使学生了解日本行政的涵义、特别是行政的表现形式,了解日本行 政法的历史发展与现状,认识日本行政法的内容体系,重点掌握日本行政法的涵义、渊源 和基本特点。第一节 日 本 行 政 的 涵 义日本学者研究行政法,以研究行政为起点。所谓行政,即指通过国家或自治体的立法 作用而形成的执行公共意志的公务活动。其有形式意义和实质意义之分:前者是指在国家 作用中除立法和司法之外的一切作用(也称“消极说”或“

38、除外说” );后者是指以实现法 为目的,靠权力或非权力手段执行法律(也称“积极说” )。日本的行政可分为三种形式: ( 1)秩序行政( 2)整序行政( 3)给付行政第二节 日 本 行 政 法 的 涵 义 日本学者对行政法概念的认识同其行政法发展的历史阶段与行政法体制相联系。 二战前日本学者多以公私法作标准,认为“行政法是国内公法的一部分,它是规定行 政组织及作为行政主体的国家和公共团体同其所属人民之间关系的法” ,或者认为“行政法 是有关行政组织、作用以及调整其关系的公法” 。二战后日本行政法的概念略有变化,且表述各异,但都包含了以下 3 个方面的构成要 素:(1)日本行政法是有关行政的特殊法

39、。 (2)日本行政法是有关行政的公法。 ( 3)日本 行政法是有关行政的国内法。第三节 日 本 行 政 法 的 渊 源行政法渊源是行政法的存在和表现形式。日本行政法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渊源具有双重 性:一方面作为大陆法系,行政法的渊源以成文法为主;另一方面由于受英美法系的影响, 则又以不成文法作为重要补充。日本行政法的成文法源主要有:(一)宪法 日本国宪法是日本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二)法律 法律是通过国会决议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其效力仅次于宪法。(三)命令 命令是指行政机关在法律许可范围内,为实施宪法、法律的规定或行使行政权,完成 行政目的而制定的法的总称。(四)条约 条约作为行政法渊

40、源是指国际条约中有关内容涉及到国内行政而公布的部分。(五)自治立法 作为行政法渊源的自治条例是指地方公共团体或机关依其自治权制定的法。它包括条 例和规则两种。日本行政法的不成文法源主要有:(一)习惯法 习惯法是指经一般国民承认、确信为法律规则的多年习惯。(二)判例法 判例法是指法院判决中的先例,对行政当局及国民的行为均有约束力。(三)法理 法理即法的一般原则,它可以作为补充法源。第四节 日 本 行 政 法 和 行 政 法 学 的 历 史 发 展 与 现 状(一)日本行政法的历史发展 日本行政法的历史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明治维新以后制定明治宪法时期(18681889),即进

41、行立宪和建立近代法制的准备阶段。第二时期,明治宪法制定后到现行宪法制定时期(1889 1946)。这一时期,日本行政法的特色可以归纳为:中央集权主义、官僚行政主义、警察国家主义、法治国家主义等。第三时期,现行宪法制定以后时期( 1946 年至今),这一时期日本行政法实际上处于英 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混合时期,因此兼具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特色。(二)日本行政法学的历史与现状 明治维新到二战以前这个时期,行政法学理论以公共权力观念为基本理论基础,强调 公法关系中国家主体的优越性。二战后,随着现行日本宪法对明治宪法的取代,日本行政法学的基本理论也发生了相 应的变化。现行日本行政法理论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因

42、素:一是德国行政法理论;二是英国行政法 理论;三是日本固有的行政法理论;四是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连接点上产生的新理论。(三)日本行政法学体系的基本构成 行政法学是行政法的理论概括,行政法学的体系则是这种理论概括的系统化。日本行 政法学体系基本上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行政法基本原理部分;第二部分,行政法基 本内容部分;第三部分,行政法的分论部分。(四)日本行政法学基本特点 日本行政法学的基本特点可归纳为以下4 个方面:1. 行政主体的优越性。2. 行政活动的公益性。3. 行政体制的混合性。4. 内容上的极其广泛性。思考题:1、什么是日本行政法上的行政?有哪几种形式?2、什么是日本行政法?包含哪几

43、个方面要素?3、日本行政法有哪些表现形式?它们之间的效力如何?4、现行日本行政法理论包含了哪四个方面因素?5、日本行政法学内容体系包括哪几个部分?6、日本行政法有哪些特点?第二章 行 政 主 体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应使学生掌握行政主体的含义、类别以及公务员的涵义和种类,理解 行政权的来源,了解各个行政主体的设置以及公务员制度的特征和历史沿革。第一节 行 政 主 体 的 概 念 与 分 类 日本行政法学上的行政主体,是指行政权的归属者,即行政法律关系中处于支配地位 的管理者。日本行政主体包括两大类: 一是国家,即中央政府,代表国家负责实施行政权。 二是公共团体,即指出于国家并由国家规定其

44、存在目的的法人。它又可分为地方公共 团体、公共组合、行政法人三种。第二节 国 家 行 政 机 关(一)内阁 内阁即日本中央政府,它是日本行政主体的主要承担者,是日本最高行政机关,是中 央政权机构的领导核心,日本所有行政机关都由内阁管辖。内阁由总理大臣一人和各省大臣十二人、国务大臣五至八人组成。 日本中央政府由 1 个总理府、 12个行政省和 3 个内阁直属机关组成。 日本内阁实行合议制,采取全员一致、共同负责的原则。 日本政府会议的形式有内阁会议、事务次官会议、政务次官会议、有关内阁会议。(二)独立行政机关 独立行政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的一种。但由于这类机关的业务性质具有特殊性,从 而具有相对

45、独立于内阁的行政地位,如人事院、会计检查院等。第三节 地 方 公 共 团 体地方公共团体是指以国家领土的一部分为区域,以区域内的所有居民为其组成人员, 具有自治权和法人资格的团体。可分为普通地方公共团体和特别地方公共团体。日本的地方自治机关由地方行政机关和议会两个部分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立法与 行政的关系,一般来说,行政首长的职权大于议会的职权。第四节 公 共 组 合 公共组合是以实施某种行政为存在目的,由具有一定资格的组合成员构成的公共社团 法人。公共组合设立议决机关和执行机关。第五节 公 务 员(一)公务员的涵义和分类 公务员是指在国家或公共团体组织中占据某一职位,具有一定职务权限、从事

46、国家或 地方公共团体的公务、并从国家或地方公共团体获得工资、报酬和其他福利待遇的人员的 总称。日本公务员有两种分类: 一种分类是国家公务员与地方公务员; 另一种分类是 “一般职” 与“特殊职”(二)日本公务员制度沿革日本公务员制度在二战后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其理念发生以下转变:( 1)从“天皇的官吏”向“国民的公务员”转变; ( 2)从“天皇主权”向“国民主权”转变; ( 3)从“缺乏 官吏的权利保障”向“公务员基本人权的完全保障”转变;(4)从非科学的人事行政向科学的人事行政转变。(三)日本公务员制度的一般特征 日本现行公务员制度的特征具体体现在:1. 日本公务员制度的民主性。2 .日本公务员

47、制度的中立和公正性。3 .日本公务员制度的科学性。(四)公务员的义务、权利和责任公务员的义务有:(1)专心致志履行职责的义务; (2)服从法令及上司命令的义务; ( 3) 忠实从事工作的义务; ( 4)保守秘密的义务。国家公务员的权利体现在:身份保障权;行使属于其职务范围内的权限方面的权利; 获得法定报酬的权利;财产保障权;申诉控告权等。国家公务员的责任有广、狭义之分。思考题:1、什么是行政主体?它包括哪两大类?2、如何理解地方公共团体及公共组合?3、公务员的概念是什么?其分类如何?4、日本公务员制度有哪些特征?第三章 行 政 作 用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应使学生理解行政作用的概念及分

48、类标准,掌握行政计划、行政处罚、 行政强制、行政契约和行政指导的含义及分类,并重点掌握行政立法的特征及其两种分类 形式、行政行为的特点与效力,注意区分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生效要件和合法要件。第一节 行 政 作 用 的 涵 义 行政作用是指国家、地方公共团体等行政主体为实现行政上的目的而实施的各种活动 的总称。有实质意义和形式意义之分,前者指在国家作用中除立法和司法作用外的部分; 后者是指属于政府权限的一切作用,它包括行政立法和司法作用。除此种分类外,还有其 它几种分类形式。第二节 行 政 立 法 行政立法是指行政机关为了执行法律或基于法律的委托,制定一般的、抽象法律规范 的活动,是调整行政主体

49、活动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日本行政立法的特征: ( 1)行政立法由行政机关实施,而非国会实施;( 2)行政立法是行政机关制定的抽象性规定,而非具体规定;( 3)这种抽象性规定,必须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出现,一般形式不予承认。根据法的形式,行政立法可分为: ( 1)政令;( 2)府、省令; ( 3)外局规则; (4)独 立机关的规则; (5)告示、指示和通知。以行政立法的性质为标准,可分为法规命令和行政规则两种。第三节 行 政 行 为 概 述 “行政行为”在日本行政法学中,只是一个法学概念而非法律概念。学者们对此论述 不尽一致,但存在下述共同点: ( 1)行政行为的主体是行政厅; ( 2)是行政厅依

50、法进行的 行为;( 3)属于公权力的行使; ( 4)是以具体事实为前提的行为; ( 5)是对国民产生直接 法律效果的行为。行政行为的主要特点: ( 1)合法性; ( 2)不可争性和不可变更性; ( 3)公定力; ( 4) 执行力;( 5)损害赔偿责任的特殊性; ( 6)争诉程序的特殊性。行政行为的效力包括:拘束力、公定力、不可争力、不可变更力等。 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生效要件及合法要件。第四节 行 政 计 划 行政计划是日本行政法学中的内容之一,是指行政机关为处理行政事务、实施行政事 业或制定行政政策而确定的行政指导目标。由于行政计划的内容千差万别,难以细致分类。但一般可分为综合计划与特别计划

51、、 上位计划与下位计划、基本计划与实施计划、拘束性计划与非拘束性计划等。第五节 行 政 处 罚 日本的行政处罚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对行政上违反义务的行为人给予制裁。它包括行政 刑罚和秩序罚两种形式。行政刑罚是指以刑法中规定的死刑、徒刑、监禁、罚金、拘留及轻微罚款等为刑名的 刑罚,它是对违反行政义务且构成犯罪的行为人的一种法律制裁。秩序罚是日本行政处罚的另一种重要形式,是指对违反秩序义务人的一种金钱制裁。 第六节 行 政 强 制行政强制指为实现某种行政目的,对相对人的人身或财产施加压力,以实现必要状态 的行政上的作用。它分为强制执行与即时强制。( 1)强制执行强制执行是指行政主体(行政机关或地方公共

52、团体)对不履行行政义务的当事人采取 强制手段促其履行义务或实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作用。强制执行的手段包括代执行、执行罚、直接强制和强制征收。(2)即时强制 所谓即时强制是指行政主体在紧急状态下,为预防或制止危害社会事件的发生而及时 作出的直接对人财产施加强力的行政行为。即时强制手段有:强制隔离、阻止交流、身体检查、土地物价的使用、处分及使用限 制等。第七节 行 政 契 约日本行政法中的行政契约,即行政合同,有广、狭之分。从广义上讲,行政契约就是 由行政主体缔结的契约,其中既有行政主体相互间缔结的契约,也有行政主体与私人间缔 结的契约。从狭义上讲,行政契约是指以公法关系的设定、变更或废止为目的

53、的公法契约。第八节 行 政 指 导行政指导是指行政机关为实现所期望的行政状态而向国民施加的“软”作用,如指示、 劝告、希望、建议、告戒等一系列作用。其产生和发展在日本有其特殊的历史渊源。在日本,行政指导是不产生直接法律效果的事实行为,因此因行政指导受到损害者, 虽可获得损害赔偿,但由于行政指导不是行政行为,不得对其提起抗告诉讼。思考题:1、如何理解日本行政法上的行政作用?2、日本行政立法中的“法”指什么?如何区分法规命令与行政规则?3、日本行政行为有哪些特点?包含哪些效力?4、如何区分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生效要件与合法要件?5、什么是行政计划?6、行政处罚包括哪两种形式?7、什么是强制执行、即

54、时强制?二者关系怎样?第四章 行 政 程 序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应使学生理解日本行政程序法的涵义,重点掌握行政行为作出时的简 式听审程序规则和对行政行为进行裁判时的正式听审程序规则。第一节 行 政 程 序 法 的 涵 义 在日本行政程序法有广、狭义之分。广义的行政程序法是对行政的行为过程进行法律 限制的程序法的总称。包括行政行为程序和行政裁判程序。狭义的行政程序法仅指对行政 厅采取行政行为时所应遵循的程序,即行政行为的事前程序。日本国至今尚无行政程序的统一法典,不过对要求制定行政程序法的呼声很高。第二节 行政行为程序简式听审(一)行政程序的开始。 行政行为中侵益行为(如禁止、许可、认可

55、的撤销等)以职权的行为为开始,而授益 行为(如许可、认可等)则以对方的申请为开始。(二)职权调查。行政厅为了认定行政行为的要件事实,需依职权对事实关系进行调查。调查的方法依 据法令规定,调查的范围、程度、时期等法令未予特别规定的实施细则由行政厅酌情决定。(三)告知与听审。告知与听审程序是行政程序的根本所在。是指行政厅在采取行政行为时应于事前告知 处分的内容,以便使对方及其他人员有机会提出有利于自己的主张,进行举证,保护其权、益。(四)行政程序的完成。听审完成后,行政厅得以书面形式或口头或其他形式(标志、公示等)作出行政处分 决定。行政行为一旦告知对方便发生效力。(五)违反程序的行政行为的效力。

56、 行政行为严重违反程序明显地影响行政行为的实质性后果或未经听审程序,如果给予 听审机会将可能导致不同结果时,该行为无效。第三节 行政裁判程序正式听审行政裁判是行政委员会或与此相当的行政机关,依照准司法程序的行政程序所进行的 裁判。包括作为事先程序进行的裁判和作为救济程序进行的裁判。前者就是指正式听审程 序,它在组织上、程序上都不同于上述行政厅通常进行的简式听审。思考题:1、何谓行政程序?它包括哪两方面内容?2、简式听审程序有哪些步骤?3、什么叫正式听审?它与简式听审的区别何在?第五章 行 政 不 服 申 诉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应使学生掌握行政不服申诉制度的概念,行政不服审查、行政裁判

57、和 苦情处理三种申诉制度的含义、类别、特点,并重点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行政不服申诉制度是指国民向行政厅请求撤销或采取其它方法纠正违法或不当的处分及其他行使公权力的行为。它包括行政不服审查、行政裁判和苦情处理。 第一节 行 政 不 服 审 查 日本的行政不服审查,是指国民认为行政厅的行政处分行为或其他事实行为违法或不 当特向有关行政厅提出请求,以求得改变或撤销被诉行政行为的结果的法律制度。 行政不服审查的种类有: ( 1)审查请求,是指当事人向处分厅以外的行政厅提出不服 申诉;( 2)异议申诉,是指当事人向原行政厅提出的不服申诉;(3)再审查请求,是指当事人经过审查请求裁决后提出的不服申诉。行政不服审查的事项即对象有: (1)处分行为; (2)事实行为; ( 3)不作为。 第二节 行 政 裁 判日本的行政裁判是指由独立于一般行政机关之外的行政委员会或相当的行政机关,依照准司法程序处理某些特定争议的法律制度。日本的行政裁判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为解决私人之间的纠纷进行的行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