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明安行政法讲义_第1页
姜明安行政法讲义_第2页
姜明安行政法讲义_第3页
姜明安行政法讲义_第4页
姜明安行政法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姜明安行政法讲义姜明安行政法讲义第一节行政、行政、国家行政与公行政实质:国家行政汨关进行的执行、管理活动国家行政 rI公行俘 I形式:国家行政机关进行的具有执行、管理性质的活动V行政 非国家行政私行政行政法调整公行政,国家行政是行政法的调整对象。二、行政权与公权力行政权:国家行政机关执行国家法律,管理国家内政外交事务的权力。公权力:国家、社团、国际组织对共同体成员进行组织管理.对共同体事务进行决策执 行的权力。(1) 国家公权力:国家立法权、国家行政权、国家司法权(2) 社会公权力(3) 国际公权力三、行政与行政国家“行政国”现象:政府自己制定法规和规章,行使“准立法”权;自己裁判自己在管理

2、中发生的纠纷争议,行使“准司法”权。四、行政与法治国家 行政国的产生是行政法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原因,而行政法的产生和发展是法治国形成的 基本条件。社会进入行政国后,民主和法治就有了新的形式和内容(1) 民主由单纯的人民代表制民主转化为人民代表制民主与人民参与制民主的结合;(2) 法治由相对静态的宪法、组织法平衡、制约机制转化为以行政法的动态平衡、制 约机制为重要补充的新的机制。个国家,只有既具有健全完善的控制静态权力的法,又具有健全完善的规范动态行为 的法时,才算进入到法治国时代。第二节行政法(选择)、概念: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控制与规范行政权的法律规范系统。二、内容:调整行政关系行政关系:

3、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能与行政相对人、接受行政法制监督与行政法制监督主 体、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1) 行政管理关系:行政主体一一行政相对人(2) 行政法制监督关系: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一一行政主体、国家公务员、其他行政执 法组织和人员(3) 行政救济关系:行政主体VS行政相对人一一行政救济主体(4) 内部行政关系:上下级、平行、行政机关一一公务员三、实质:控制与规范行政权 控制原因:两重性联系更直接膨胀趋势控制途径:行政组织法一一控制其权源(2行政程序法一一控制其方式行政法制监督法、行政责任法、行政救济法一一控制其滥用四、形式:难于制定统一法典第三节行政法学(论述)(略)第一节行政法的法源概

4、述(选择)(略)第二节行政法的制定法法源、宪法与法律二、地方性法规与自治条例、单行条例三、行政立法四、条约与协定第三节行政法的非制定法法源一、法律解释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学理解释二、判例不具法律效力,但经最高院审判委员会审定、登载于最高人民法院公报的案例具有指导作用三、习惯和惯例习惯调整私法关系,只为实质渊源;惯例调整公法关系,为行政法渊源四、行政法理转换成判例法规范或制定法规范后,便成为判例法或制定法的法源(=法治政府的基本特征)第一节行政法基本原则概述一、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含义行政法基本原则:指导行政立法、执法,指导行政行为的实施、行政争议的处理的基础 性规范。二、行政法基本原则的

5、性质和功能(1)基础性(2)高度抽象性(3)普遍性(4)指导立法、执法(5)指导行政行为的实施、行政争议的处理三、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形成和确定第二节行政法实体性基本原则一、依法行政原则:政府一切行政行为应依法而为,受法拘束。二、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政府应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更不能以自己 行为侵犯公民的人权、损害其合法权益。三、越权无效原则:行政机关必须在法定权限范围内行为,一切超越法定权限的行为无 效,不具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执行力。四、信赖保护原则:政府对自己作出的行为或承诺应守信用.不得随意变更不得反复 无常。五、比例原则: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应兼顾行政目标的实现和相对人权

6、益的保护,如 为实现行政目标可能对相对人权益造成不利影响,应使这种不利影响限制在尽可能小 的限度内,保持二者处于适度比例。第三节行政法程序性基本原则一、正当程序原则:告知,陈述、申辩,救济二、行政公开原则:公开进行,查阅,公布,采访三、行政公正原则:办事公道,不徇私情.平等对待四、行政公平原则:平等对待第一节我国行政法的历史发展一、初创阶段(1949-1957)二、停滞和遭受摧残阶段(1957-1978)三、重建和发展阶段(1978-1989)四、发展和向新模式转化阶段(1989-2004)(1) 在行政管理领域,确立依法行政原则(2) 制定行政诉讼法,建立行政诉讼制度(3) 制定国家赔偿法,

7、建立行政赔偿制度(4) 制定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建立公务员制度(5) 制定行政监察法,完善行政法制监督(6) 健全行政程序法制,加强对行政权行使过程中的监督和制约第二节我国行政法学的历史发展(略)第三节各国行政法学的主要流派、行政法学主要流派的形成及其历史背景二、行政法学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控权论管理论平衡论行政法的目的保障私人的权利和自由保障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既保障行政管理有效实施,又防止公 民权利滥用行政法的内容限制政府权力调整国家管理关系、规定国家管理 原则和制度调整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行政法的基本 原则严格依法行政管理原则依法行政行政法的手段司法审查、行政 程序强制、命令综合运用,淡化

8、权力色彩第一节行政法主体的概念(选择)、行政法主体的含义行政法主体: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的参加人一一组织和个人。二、行政法主体与行政主体行政主体是行政法主体的一种,但只是关系的一方当事人行政法主体二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而不等于行政关系主体行政相对人三、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行政机关是行政主体的一种具体行政主体抽象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第二节行政法主体与行政组织法(略)第一节行政机关概述一、行政机关的含义 行政机关:依宪法或行政组织法设立的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国家机关。二、行政机关的性质和特征(-)性质相对于国家权力机关一一执行机关双重性质相对于行政相对人一一行政主体(-)特征(1) 职能上,行使国家行政职

9、权,管理国家行政事务(2) 行使职能方式上,主动、经常、不间断(3) 组织体系上,领导一一从属制(4) 决策体制上,首长负责制(5) 与行政相对人关系上,最经常、最直接、最广泛第二节行政机关的分类一、依职权范围,一般行政机关与部门行政机关二、依管理内容,职能性行政机关与专业性行政机关三、依是否依宪法或行政组织法设立及存在时间长短,常设性行政机关与非常设性行政 机关四、依与行政相对人关系,专门执法机关与普通管理机关五、依决策体制,首长制行政机关与委员制行政机关 六、以相互关系,派出行政机关与被派出行政机关第三节行政机关的职责、职权与管理手段一、概述二、行政机关的一般职责(1) 经济调节(2) 市

10、场监管(3) 社会管理(4) 公共服务三、行政机关的主要职权(1) 行政立法权(2) 行政命令权(3) 行政处理权(4) 行政监督权(5) 行政裁决权(6) 行政强制权(7) 行政处罚权四、行政机关的主要管理手段第四节我国现行行政机关的体系一、中央行政机关(1) 国务院(2) 国务院工作部门二、一般地方行政机关(1) 省、直辖市人民政府(2) 县、县级市、市辖区人民政府(3) 乡、镇人民政府三、民族自治地方机关(1) 自治区人民政府(2) 自治州人民政府(3) 自治县人民政府(4) 民族乡人民政府四、特别行政区行政机关(1)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机关(2) 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机关第七章其他行政主

11、体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V)其他社会公权力组织(V)行政委托情形下的行政主体:委托行政机关(V)受托组织(X)第一节公务员概述一、公务员的概念公务员:国家依法定方式任用的,在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中工作的,依法行使国家 行政权、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二、公务员的分类西方:政务类、业务类我国: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三、公务员的法律地位(1) 外部行政管理关系中,代表行政机关,以所在机关名义行使行政权,行为结果归 属于行政机关。(2) 内部行政关系中.可作为一方当事人与行政机关发生法律关系。(3) 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中,不具有诉讼当事人地位。(4) 行政法制监督关系中,可作为监督对象与监督

12、主体发生法律关系。第二节公职关系(略)第一节行政相对人概述一、行政相对人的概念行政相对人:行政管理关系中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影响其权益的个人、组织。二、行政相对人的分类(1) 依是否有组织体,个人、组织(2) 依与行政行为的关系,直接、间接(3) 依影响权益方式,作为、不作为(4) 依影响权益是否产生实际效果,抽象、具体(5) 依影响权益性质,授益、侵益第二节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与权利、义务一、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1) 行政主体行政管理的对象(2) 行政管理的参与人(3) 行政救济主体(4) 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二、行政相对人的权利(1) 申请权(2) 参与权(3) 知情权(4) 正当程序权(5)

13、批评、建议权(6) 申诉、控告、检举权(7) 申请复议权(8) 提起行政诉讼权(9) 请求国家赔偿、补偿权(10) 抵制违法行政行为权三、行政相对人的义务(1) 服从行政管理(2) 协肋公务(3) 维护公益(4) 接受行政监督(5) 提供真实信息(6) 遵守法定程序第一节行政法制监督概述、行政法制监督的概念 行政法制监督: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国家机关系统外部 的个人、组织依法对行政主体、国家公务员、其他行政执法组织和执法人员行使行政职 权行为和遵纪守法行为的监督。二、行政法制监督与行政监督的区别与联系行政法制监警行政监督区 别监督主体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专门行

14、政监督机 关、国家机关系统外部的个人、组织行政主体监督对象行政主体、国家公务员、其他行政执法组织和执 法人员行政相对人监督内容行政主体行为的合法性;公务员遵纪守法行政相对人遵守法律和履行行政法上的 义务监督方式权力机关审查、调查、质询;司法机关审查;行 政监祭;與论监督检查、检验、登记、统计、鉴定联系总目标维护行政法治,保障人权,在行政领域实现民主、公正、效率的总目标部分交叉专门行政监督机关既是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又是行政监督主体有时结合进 行联合大审查第二节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的种类及监督内容一、国家权力机关 二、国家司法机关三、专门行政监督机关四、国家机关系统外部的个人、组织第一节行政行为的概念和

15、特征一、行政行为的概念(1) 行为主体说(2) 行政权说公法行为说全部公法行为说(我国通说)立法行为除外说具体行为说 合法行为说行政行为:享有行政权的组织或个人运用行政权对行政相对人所作的法律行为。二、行政行为的特征(1) 时代特征:服务性、从属法律性(2) 法律特征:单方性、强制性、无偿性第二节行政行为的分类一、依行政相对人是否特定,抽象、具体二、依行政主体对行政法规范适用有无灵活性,羁束、自由三、依是否可由行政主体主动实施,依职权、应申请四、依是否有附款,附款、无附款五、依内容是否对行政相对人有利,授益、不利 六、依是否必须具备法定形式,要式、非要式七、依是否改变现有法律状态,作为、不作为

16、八、依是否需要他行为作补充,独立、需补充九、依相对人身份,内部、外部第三节行政行为的模式(略)第一节抽象行政行为概述一、抽象行政行为的概念抽象行政行为: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进行行政立法和制定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行为。二、抽象行政行为的范围以适用范围标准为主,时间标准为辅三、抽象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1) 职权合法(2) 内容合法(3) 程序合法第二节行政立法行为一、行政立法的概念和性质(-)概念:行政机关根据法定权限、法定程序,制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1) 宪政行为说:宪政主体行使宪政权利、履行宪政义务的行为。(2) 行政行为说:行政立法是行政机关运用行政权所作的一种行政

17、行为。 授权立法说:由于立法的专业性、技术性、适应性,立法机关难以胜任而委托行政机 关行使部分立法权。 职权立法说:行政机关运用宪法和组织发赋予的固有职权而为的职权立法。行政立法既有立法行为的性质,又有行政行为的性质,其内容既包括授权立法,又包括 职权立法。二、行政立法的分类(1) 依行政立法权的取得方式,职权、授权(2) 依功能,执行性、创制性(3) 依主体,中央、地方三、行政立法的原则(1) 民主立法原则(2) 法制统一原则(3) 可操作性原则四、行政立法的程序(1) 提议、起草(2) 审查、审议(3) 发布(4) 修改、废止第三节制定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行为(略)第一节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要

18、件、行政权能的存在二、行政权的实际运用三、法律效果的存在四、意思表示行为的存在第二节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行为主体合法二、行为权限合法三、行为内容合法四、行为程序合法五、行为形式合法第三节具体行政行为的错误和违法(瑕疵)、具体行政行为的错误(一)概念:行政主体在具体行政行为中所作的意思表示与其真是意思存在明显矛盾。(-)范围:(1)误写、误算(2)表述不明(3)机械故障(1) 公定力:具体行政行为一经成立,不论是否合法,即具有被推定为合法而要求所 有机关、组织、个人表示尊重的法律效力。(2) 确定力:已生效的具体行政行为对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所具有的不受任意改变 的法律效力。(3) 拘束力:

19、已生效的具体行政行为所具有的约束和限制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行为 的法律效力。(4) 执行力:已生效的具体行政行为要求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对其内容予以实现的 法律效力。二、具体行政行为的生效和失效(-)生效时间(1) 告知之时:收到通知之时(2) 附款规定之时:附款中所定法律事实发生之时(-)执行力追溯限于情形:(1) 具体行政行为作出前,权利义务关系已经存在且已得到全部或部分实现,所作具 体行政行为只是对这种权利义务的确认(2) 为执行法院判决或复议决定而重新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3) 授益具体行政行为无害于第三人时(4) 情况紧急时,先予执行场合(三)效力的中止(1) 非法中止:具体行政行为被

20、行政主体非法撤销、废止或宣告无效,通过行政救济 程序又得到恢复(2) 合法中止:、用对相对人更有利的附期限具体行政行为取代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某时段合法的暂扣、吊扣(四)失效时间(1) 内容已实现(2) 期限届满(3) 无效撤销(5) 废止(6) 其他标的物灭失相对人死亡权利主体放弃权利相对人违法第一节行政处理与依申请行政行为概述一、行政处理概述(-)概念:行政主体为实现行政管理目的,依相对人申请或依职权依法处理涉及特定 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事项的具体行政行为。(-)特点:主体一一行政主体对象一一特定内容一一影响特定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 形式一一广泛性、多样性程序一一严格 后果一一可救济性二、依申请行

21、政行为概述(-)概念:行政主体为实现行政管理目的,依相对人申请依法处理涉及特定行政相对 人权利义务事项的具体行政行为。(-)特点:前提一一行政相对人申请性质一一授益性目的一一抑制公益上的危险限制一一依法作出条件一一要式行政行为(三)种类:行政许可、行政给付、行政奖励、行政确认、行政裁决(四)程序:申请一一审查一一审核一一批准(拒绝)一一(救济)第二节行政许可一、行政许可的概念(-)概念:在法律规范一般禁止的情况下,行政主体据行政相对人申请,经依法审 查,通过颁发许可证或执照等形式,依法作出准予或不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政行 为。(-)特点:(1)是行政行为(2)依申请(3)有限设禁和解禁(4)

22、授益性(5)要 式 二、行政许可的种类(-)学理分类(1) 般许可、特别许可(2) 排他性许可、非排他性许可(3) 独立证书许可、附文件许可(4) 权利性许可、附义务许可(-)实定法分类(1) 般许可(2) 特许(3) 认可(4) 核准(5) 登记三、行政许可的作用积极:(1)宏观管理(2)保护权益(3)分配资源(4)稳定市场(5)创造环境消极:(1)行政官员一一贪污受贿(2)被许可人一一失去进取精神四、行政许可法所确立的基本制度和原则(1) 依法设定、实施行政许可,建立“有限政府”(2) 信息公开、公平合理、一视同仁(3) 便民第一、办事高效、优质服务(4) 保障相对人的陈述权、申辩权、救济

23、权(5) 确立行政许可相对人的信赖保护原则(6) 规范约束权力,保障法制统一(7) 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实行民主制约第三节行政给付、行政给付的概念(-)概念:行政主体在公民年老、疾病、丧失劳动力情况下,以及公民下岗失业、低 收入、遭受天灾人祸等特殊情况下,依申请人申请.依照法律规定,赋予其一定物质权 益的具体行政行为。(-)特点:(1)授益性(2)依申请(3)对象是特定行政相对人(4)依法作出二、行政给付的种类(1) 抚恤金(2) 特定人员离退休金(3) 社会救济、福利金(4) 自然灾害救济金及救济物资三、行政给付的作用四、行政给付的原则(1) 公平、公正、平等(2) 信赖保护、持续给付(3)

24、行政给付与肋成性行政指导相结合(4) 程序规范透明第四节行政奖励一、行政奖励的概念(-)概念:行政主体为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充分调动人们积极性,依法对为国家、 人民和社会作出突出贡献或模范遵纪守法的行政相对人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的具体行政 行为。(-)特点:(1)主体:行政主体(2)对象:为国家、人民和社会作出突出贡献或模 范遵纪守法的行政相对人(3)不具强制执行力(4)依法二、行政奖励的种类与形式(1) 物质方面(2) 精神方面(3) 职务方面三、行政奖励的作用四、行政奖励的原则(1) 依法奖励、实事求是(2) 奖励与受奖行为相当(3) 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4) 公正合理、民主平等(5)

25、 及时、时效、稳定第五节行政确认一、行政确认的概念(-)概念:行政主体依法对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法律事实进行甄别, 给予确认并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特点:(1)主体(2)行政行为(3)对象(4)要式(5)羁束性二、行政确认的主要形式与基本分类()主要形式(1) 确定(2) 认定(3) 证明(4) 登记鉴证(-)内容(1) 法律地位(2) 法律关系(3) 法律事实(三)基本分类(1) 依申请、依职权(2) 对身份、对能力、对事实(3) 公安、民政、劳动、卫生、经济、司法三、行政确认的作用 四、行政确认的原则(1) 依法确认(2) 客观公正(3) 保守秘密第六节行政裁决一、行政裁决

26、的概念(一)概念: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授权,对当事人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相关的、与合同 无关的民事纠纷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行政行为。(-)特点:(1)前提(2)主体(3)依申请(4)具有法律效力二、行政裁决的种类(1) 权属纠纷:双方当事人因某一财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归属产生争议。(2) 侵权纠纷:由于一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他方的侵犯而产生的纠纷。(3) 损害赔偿纠纷:一方当事人的权益受到侵害后,要求侵害者给予损害赔偿所引起 的纠纷。三、行政裁决的作用四、行政裁决的原则(1) 公正平等(2) 简便迅捷(3) 客观准确第一节依职权行政行为概述、依职权行政行为的概念(-)概念:行政主体为实现行政管

27、理目的,依职权依法处理涉及特定行政相对人权利 义务事项的具体行政行为。(-)特点:(1)法定性(2)强制性(3)主动性(4)及时性(5)救济性二、依职权行政行为的种类(1) 行政规划(2) 行政命令(3) 行政征收(4) 行政处罚(5) 行政强制三、依职权行政行为的原则(1) 公共目的性(2) 尊重促进公民权利和自由(3) 遵守权限范围、维护市场秩序、补充市场不足(4) 尊重客观规律(5) 公开、民主、参与第二节行政规划一、行政规划的概念(-)概念:行政主体在实施公共事业及其他活动前,制定出规划蓝图作为行政目标, 进一步制定各项政策大纲的活动。(-)特点:(1)综合性(2)法定性(3)裁量性二

28、、行政规划的种类国家、省级、市级、县级综合、特定全国、地方、区域长期、中期、短期目标、实施法制、事实拘束、非拘束三、行政规划的作用第三节行政命令一、行政命令的概念行政命令:行政主体依法要求行政相对人作为或不作为的意思表示。二、行政命令的种类(-)分类(1) 形式意义上的行政命令:适用“令”作为形式或名称的命令,如授权令。(2) 实质意义上的行政命令:行政主体依法要求行政相对人作为或不作为的意思表 示。 作为命令(2)不作为命令(-)责令改正vs限期改正行政处罚贲令改正或限期改正区 别概念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 依法给予的法律制裁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对违法行为人发出的 一种

29、作为命令性质内 容腐法律制裁,惩罚人身、财产、名誉等不屈法律制裁,只是要求违法行为人履行法定义务,停 止不法行为,恢复原状形式拘留、劳动教养、罚款、没收、贲令停 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执照等停止违法行为、责令退还、责令贴偿、限期治理等角度惩戒改正联系起因相对人违法行为目的维护行政管理秩序,保护公民、组织合法权益同步进行实施行政处罚时,往往同时责令改正或限期改正三、行政命令的作用第四节行政征收一、行政征收的概念(-)概念:行政主体依国家行政权,据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向行政相对 人强制地、无偿地征收税费或实物的行政行为。(-)特征:(1)强制性(2)无偿性(3)法定性二、行政征收的种

30、类税费三、行政征收的作用四、行政征收的原则(1) 法定(2) 公平、公开(3) 及时、足额征收并尊重行政相对人财产权第五节行政处罚一、行政处罚的概念 行政处罚:行政主体为惩戒违法者,保护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 利益和社会秩序,依法对行政相对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给予人 身、财产、名誉及其他形式的法律制裁的行政行为。二、行政处罚的特征(1) 主体:行政主体,必须依法定权限(2) 对象: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行政相对人(3) 目的:为惩戒违法者,保护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利益和 社会秩序(4) 性质:行政制裁三、行政处罚的种类(-)人身罚

31、:限制或剥夺违法者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1) 行政拘留:公安机关依法对违法行政法律规范的人,在短期内限制其人身自由的 种处罚。(2) 劳动教养:对有轻微犯罪的行为,但尚不够刑事处罚条件且有劳动能力的人实行 强制性教育改造的处罚措施。(3) 驱逐出境、禁止进境或出境、限期出境:公安、边防、安全机关对违反我国行政 法律规范的外国人、无国籍人采取的强令其离开或禁止进入中国境内的处罚形式。(-)财产罚:强迫违法者缴纳一定数额金钱或一定数量物品,或限制、剥夺其某种财 产权的处罚。(1) 罚款:行政主体依法强制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人在一定期限内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处罚方式。(2) 没收:行政主体依法

32、将违法行为人的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收归国有的处罚形式。(三) 行为罚:限制或剥夺行政违法者默写特定行为能力和资格的处罚。(1) 责令停产停业: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工商企业和工商个体户责令其停止生产、 停止营业的一种处罚形式。(2) 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执照:限制或剥夺违法者从事某项活动的权利或资格的处罚 形式。(四) 申诫罚:行政机关警戒违法者,申明其有违法行为,通过对其名誉、荣誉、信誉 等施加影响,引起其精神上的警惕,使其不再违法的处罚形式。(1) 警告:行政主体对较轻的违法行为人予以谴责和告诫的处罚形式。(2) 通报批评:行政机关将对违法者的批评以书面形式公布于众,指出其违法行为,予以公开谴责

33、和告诫,以避免再犯的处罚形式。四、行政处罚的作用五、行政处罚的原则(1)处罚法定 处罚设定权法定 处罚主体及其职权法定 被处罚行为法定'处罚的种类、内容和程序法定(2)处罚公正、公开(3) 处罚与教育相结合(4) 保障相对人权利(5) 职能分离 行政处罚的设定机关和实施机关相分离 :行政处罚的调查、检查人员和行政处罚的决定人员相分离 罚款决定机关和收缴罚款的机构相分离 由非本案调查人员担任听证主持人(6) 事不再罚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处罚;时间折抵'构成犯罪移送:构成犯罪,法院判拘役或有期,刑期折抵;判罚金,罚金折抵六、行政处罚的程序第六节行政强制一、行政强制的概念(

34、一)概念:行政主体为实现行政目的,对行政相对人的人身、财产及自由等予以强制 而采取的措施。(-)类型:(1) 行政强制执行: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对不履行义务的行政相对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迫使其履行义务或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活动。(2) 行政即时强制:行政主体根据目前的紧迫状况无暇发布命令或发布命令难以达到预期行政目的时,为创造行政必要状态,不必以相对人不履行义务为前提,便可对相对 人的人身、财产及自由予以强制的活动。(3) 行政调查强制:为实现行政目的,由行政主体依职权,对一定范围内的行政相对人进行的,能够影响相对人权益的检查、了解等信息收集活动,二、行政强制的特征(-)行政强制执行的特征(

35、1) 前提:行政相对人不履行义务(2) 主体: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3) 目的:使行政相对人履行义务或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4) 对象:广泛性、法定性(5) 执行:不得进行和解(-)行政即时强制的特征(1) 主体:行政主体(2) 时间:紧迫状况,依法(3) 目的:为创造行政必要状态(4) 程序:不严格(三)行政调查强制的特征(1) 主体:行政主体性质:命令性、强制性、执行性(3) 对象:行政相对人(4) 根据:规定调查职权的法律规范(5) 内容:检查、了解等信息收集(6) 目的:掌握了解有关信息,以采取合法合理且有效地行政管理手段三、行政强制的种类(-)行政强制执行的种类1、间接强制(1) 代

36、执行:行政强制执行机关或第三人代替履行法律直接规定的或行政行为所确立 的相对人的作为义务,并向义务人征收必要费用(2) 执行罚:行政强制执行机关对拒不履行不作为义务或不可为他人代执行的作为义 务的义务主体,科以新的金钱给付义务,迫使其履行。2、直接强制(1) 人身强制(2) 财产强制(-)行政即时强制的种类1、对人身及自由的强制2、对住宅、事务所的强制3、对财产的强制(三)行政调查强制的种类1、特定调查强制、一般调查强制2、经常性调查强制、临时性调查强制、具体案件调查强制四、行政强制的作用五、行政强制的原则(1) 依法实施(2) 说服教育与强制相结合(3) 及时、准确、手段正当(4) 执行标的

37、有限(5) 强制与预防相结合(6) 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7) 协肋执行第一节行政指导行为一、行政指导的概念(-)概念:行政主体依法作出的,旨在引导行政相对人自愿采取一定作为或不作为, 以实现行政管理目的的一种非职权行为。(-)特点:(1)行政性(2)多样性(3)自愿性二、行政指导的原则(1) 正当性(2) 自愿性(3) 必要性 三、行政指导的基本内容说服(2) 建议(3) 协商(4) 奖励(5) 帮肋四、行政指导的实施(-)实施依据(1) 规范性依据(2) 非规范性依据(-)实施条件(1) 行政主体具有管辖权(2) 不以行政相对人同意为前提(3) 应明示依据,并受之约束五、行政指导的程序(1)

38、 告知(2) 听证(3) 行政指导程序终止(4) 备案 六、行政指导的救济第二节行政合同行为一、行政合同的概念(-)概念:行政主体以实施行政管理为目的,与行政相对人就有关事项经协商一致而 达成的协议。(-)特征:(1)行政性(2)合意性(3)法定性二、行政合同的原则(1) 公开竞争(2) 全面履行(3) 公益优先:行政合同履行过程中,如果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则行政主 体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可以依据行政优益权变更或解除行政合同。 行政主体认为行政合同的继续履行将不利于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行政主体有权变更 或解除行政合同。 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的行政合同的履行有监督权,必要时可对行政相对人采

39、取强制 或制裁措施。 :行政相对人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公共利益”内涵的最终确定权不在行政主体,而在人民法院,除非行政相对人无异 议。三、行政合同的缔结招标(2)拍卖协议 四、行政合同的程序(1) 告知(2) 协商(3) 听证(4) 签订五、行政合同的法律救济第三节行政事实行为一、行政事实行为的概念(-)概念:行政主体以不产生法律约束力,而以影响或改变事实状态为目的实施的行 为。(-)特征:(1)行政性(2)受损性(3)多样性二、行政事实行为的构成(1) 主体:行政主体(2) 前提:基于行政职权(3) 效果:不具法律约束力三、行政事实行为的种类(1) 补充性(

40、2) 即时性(3) 建议性(4) 服务性 四、行政事实行为的救济第一节行政程序概述一、行政程序的概念(一)概念: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应遵循的方式、步骤、时限、顺序。(-)特征:(1)法定性(2)多样性(3)分散性二、行政程序的分类(1) 对相对人合法权益影响程度,主要、次要(2) 行政主体是否有自由选择性,强制性、任意性(3) 涉及范围,内部、外部(4) 规范的行政行为是具体还是抽象,具体、抽象三、行政程序的价值(1) 扩大公民参政权行使的途径(2) 保护行政相对人程序权益(3) 提高行政效率(4) 监督行政主体依法行使职权第二节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公开原则(1) 行使行政权的依据公开(2

41、) 行政信息公开(3) 设立听证制度(5)当事人为社团法人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作为其成员之一(6)与当事人有公开敌意或亲密友谊(7)其他可证明的(三)程序:(1)自行回避:请求一一审查一一决定(2)申请回避:申请一一审查一一决定(四)限制:(1)不能瓦解行政机关的管辖权(2)行政程序结束后当事人不得提出回避申请(3)应回避而未回避情况下作出的行政行为可能被撤销二、行政听证制度(-)范围:(1)行政立法(2)行政决定(-)形式:(1)正式听证(2)非正式听证(三)程序:通知质辩决定三、行政信息公开制度(-)不公开范围:(1)国家机密(2)个人隐私(3)商业秘密(-)方式:(1)依职权(2)依申请

42、四、说明理由制度(-)特点:(1)附属性(2)论理性(3)明确性(4)程序性(-)内容及其规则1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理由:用于支撑行政行为合法性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1) 事实依据:案件发生后在客观世界中留下各种痕迹,并由行政主体通过合法程序 收集的证据加以证实。规则:禁止主观臆断:符合证明逻辑®主要事实依据(2) 法律依据:用于支撑行政行为具有合法性的法律规范。规则:全面展示法律法律冲突择上排除非法律性规范2行政行为的正当性理由:用于支撑行政行为自由裁量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1) 筛选事实的理由规则:羽F除非法证据遵循因果联系疑惑事实从无(2) 选择适用法律规范的理由规则:遵循惯例

43、公理体现政策形式3;符合公共利益五、行政程序的其他基本制度(1) 审裁分离制度(2) 案卷制度第四编行政复议第十八章行政救济概述第一节行政救济的概念行政救济:国家为受到公共行政侵害的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提供的行政法上的补救制度。第二节行政救济的分类一、申诉和控告(-)概念:遭受国家机关违法或不当处理的公民,向国家机关陈述事实理由,要求重新处理的权 利。(二) 种类(1) 向人大常委会申诉(2) 信访(3) 向行政监察机关提出控告(4) 向行政主管部门的申诉(5)司法程序中的申诉二、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行政复议:行政机关依照行政复议程序受理和处理行政争议案件的制度。行政诉讼:人民法院依照司法诉讼程

44、序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制度。三、行政赔偿第十九章行政复议概述第一节行政复议概念与特征一、行政复议的概念(-)概念: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英合法权益,依法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岀 复查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照法泄程序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 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一种法律制度。二、行政复议的性质(1)司法性(2)是行政机关内部监督和纠错机制的环节(3)是国家行政救济机制的重要环节三、行政复议的特征(1)处理争议:行政争议(2)审查对象:具体行政行为,附带部分抽象行政行为(3)审査方式:书面,必要时听证第二节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一、合法原则(1)主体合法

45、(2)依据合法(3)程序合法二、公正原则(1)从合法性和合理性两个层而审查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2)査明所有与案件有关的事实,证据、泄性、条款(3)正当合理行使复议自由裁呈:权三、公开原则(1)行政复议过程公开(2)行政信息公开四、及时原则(1)行政复议机关严格遵守法定期限(2)行政复议机关敦促行政复议当事人遵守法宦期限五、便民原则(1)有关行政复议规左应尽可能考虑为申请人提供复议的便利条件(2)行政复议机关应在法定期限内为当事人提供进行复议活动的便利条件第三节行政复议基本制度一、一级复议制度(-)概念:行政争议经过行政复议机关一次审理并作岀裁决之后,申请人即使不服,也不得再向 有关行政机关再

46、次申请复议,而只能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一种法律制度。(二)理由:(1)尽快解决(2)司法最终解决(三)内容(1)行政相对人不服具体行政行为的,只能行使一次行政复议权(2)行政复议机关对一个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只能作出一个行政复议决泄(3)只有法律规宦可以进行多级行政复议的,才能构成一级复议制度的例外(四)意义(1)有利于树立行政公正的社会形象,促使行政机关及时纠错(2)为行政相对人提供了一个便利行政救济途径二、书面复议制度(-)概念:行政复议机关对行政复议申请人提岀的申请和被申请人提交的答辩,以及有关被申请 人作岀具体行政行为的规范性文件和证据进行非公开对质性的审査,在此基础上作岀行政复议决左

47、 的制度。(-)理由:(1)提髙效率(2)行政复议实质为二审,合理可行(3)比较属性,查淸真相(三)内容(1)行政复议机主要通过书而材料审查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需进一步了解的,可要求复议当事 人提供补充材料(2)行政复议机关可召集当事人了解情况(3)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必要可采用开庭形式审查(四)意义:(1)提高效率(2)减轻当事人对抗情绪,利于解决第二十章行政复议范围第一节可申请行政复议的行政行为范围、行政复议范围槪述二、可申请复议的行政行为(1)行政处罚(2)行政强制措施(3)行政许可变更、中止、撤销行为(4)行政确权行为(5)涉及经营自主权的行为(6)变更或废止农村承包合同行为(7)要求行政相对人履行义务的行为(8)不依法办理行政许可行为(9)不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法左职责的行为(10)行政给付(11)其他具体行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