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知识点MicrosoftWordDocument_第1页
思修知识点MicrosoftWordDocument_第2页
思修知识点MicrosoftWordDocument_第3页
思修知识点MicrosoftWordDocument_第4页
思修知识点MicrosoftWordDocumen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法的概念法是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由国家制定和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效力的行为规范体系,其目的在于维护、巩固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n 法是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法的本质n 法由国家制定和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效力的行为规范体系。 法的特征n 法的目的在于维护、巩固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 法的作用n 法的本质n 法是统治阶级整体意志的体现n 法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n 经济以外的因素对法产生影响nn 法的特征n 法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行为规范 成文法 / 习惯法n 法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军

2、队、警察、法庭、监狱nnn 法律的作用n 法是具有普遍效力的行为规范规范作用 指引作用 教育作用 评价作用 预测作用 强制作用n 社会作用n 法的起源n 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n 随着国家的产生,原始社会行为规范转化为法。法的历史类型n 法的经济基础n 法体现的阶级意志n 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社会主义法n 奴隶制法n 公开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权。n 公开反映奴隶主阶级的等级特权。呈现出极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刑罚执行的任意性五刑n 墨 n 劓n 剕 刖 膑n 宫n 大辟:剖心、炮烙、醢、脯、活埋、沉水、火焚、腰斩封建制度n 公开维护地主阶级在政治、经济、思想上的统治地

3、位。n n 十恶n 谋反/逆 谋大逆n 谋叛 恶逆n 不道 大不敬n 不孝 不睦n 不义 内乱 n 八议n 亲 故n 贤 能n 功 贵n 勤 宾n 法系 是根据法的历史传统及法形式上的不同特点对法所作的分类。n 两大法系n 大陆法系:民法法系、罗马法系、法典法系n 英美法系:普通法法系n 相同点:阶级本质相同n 不同点: 法的表现形式不同:n 大陆法系以成文法或制定法为主;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 法的分类不同 大陆法系国家主张把法分为公法和私法;英美法系国家不主张进行公法与私法的划分。 法典编纂不同 大陆法系国家以法典为主;英美法系国家以单行法规为主。n 审讯制度不同n 大陆法系国家审讯以法官

4、为主,采取询问制;英美法系国家主要采取辩论制或对抗制。n 陪审制度不同n 大陆法系国家由陪审员和法官共同组成法庭合议庭,共同决定问题;英美法系国家陪审团不是法庭组成人员,只负责案件性质的调查和案件性质的认定。n 社会主义法n 特征: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阶级统治职能与社会公共职能的统一; 科学性和公正性的统一; 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国家强制实施和人民自觉遵守的统一。n 法律规范是基本的法律单位,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特殊逻辑结构的行为规则。 n 每一个法律规范由假定、处理和制裁三个部分构成 n 法律规范的分类,依据法律规范行为模式的不同,一般可分为授权性规范、义

5、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 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n 宪法 n 法律 :基本法律,其它法律 n 行政法规 n 地方性法规 n 规章 :行政规章 ,地方的行政规章 n 民族自治法规 n 特别行政区及经济特区制定的法律 n 国际条约及国际惯例 n 法律的创制立法 是指将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制定、修改或废止法律及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n 立法活动是国家机关的专有活动。 例外: 司法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最基层的乡镇政权机关。法律的实施n 方式:法的遵守和法的适用n 法的适用司法 n 基本要求:正确、合法、及时n 基本原则: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则原则;

6、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 实事求是、有错必究原则。法律的遵守n 守法违法n 违法: 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 是对社会有危害的行为; 违法行为中须行为人出于故意或过失。 违法的主体必须是具有法定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法人。n 违法行为:违宪行为、民事违法、行政违法、刑事违法。n 法律责任:违宪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n 法律制裁:违宪制裁、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刑事制裁。n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n 区别: 起源的时间不同; 表现形式不同; 调整的范围不同; 规范的内容不同; 调整的方式和手段不同; 发展的前途不同。n 法制:是法律制度的总称。 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是“科

7、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面守法”n 法治:是一种治国方法。 实质制约政府权力,保障公民权利n 法律意识n 概念:n 人们对法律的认识和看法。n 分类:n 法律心理和法律思想; 个人法律意识、群体法律意识和社会法律意识。n 作用: 对立法、执法和守法的作用n 法律体系也称部门法体系。是把一个国家现行法律规范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 n 法律部门又叫部门法,是指调整同一种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n 我国法分成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婚姻法、劳动法、刑法、诉讼法、环境法、军事法十个部门,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形成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的整体。刑法基本原则n

8、 罪刑法定原则n 人人平等原则n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刑法的适用范围n 地域效力。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使用本法。犯罪的行为或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n 对人的效力 “我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例外:我国的工作人员和军人 n 时间效力 我国刑法采取的是从旧兼从轻的原则。 犯罪n 社会危害性n 刑事违法性n 应受惩罚性 犯罪构成n 犯罪客体n 犯罪客观方面n

9、犯罪主体n 犯罪主观方面n 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n 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犯罪客观条件n 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活动的外在表现。它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以及危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等事实特征。 n 危害行为有作为和不作为两种基本表现形式。 危害行为n 作为 :“法律禁止做而去做”。n 不作为: “法律要求做而不做”。n 义务的来源 一是法律的规定 二是职务上、业务上的要求 三是先前行为引起犯罪主体n 刑法规定,达到一定刑事责任年龄并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单位都可以作为犯罪主体。n 我国刑法把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完全负刑事责任、相对负刑事责任、

10、完全不负刑事责任三个年龄段。 负责年龄n 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即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n 相对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n 完全不负刑事责任。是指不满14周岁的人,对任何危害社会的行为和结果都不负刑事责任。 n 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n 对于不满16周岁不处罚的,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n 对于精神病人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可以强制医疗,也可以责令亲属、监护人严加看管。n 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的。可以从轻、减轻

11、或免除处罚。 单位犯罪n 双罚制。n 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行为人实施危害社会行为时的心理状态。 故意犯罪n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自己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就是故意犯罪。n 故意犯罪一般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过失犯罪n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n 过失犯罪分为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 无罪过事件n 不可抗力 n 意外事件 正当防卫n 为了使国家、公

12、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n 发生了不法的侵害。n 这种不法侵害正在进行。n 行为人具有正当防卫的目的。n 正当防卫行为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的。n 没有过当。 无过当防卫n 对于正在进行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它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死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n 紧急避险n 是指行为人为了使合法权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个合法权益的行为。n 必须是在合法权益受到了正在发生的危险威胁的情况

13、下才能采取。 n 必须是在“不得已”的情形下才能采取。 n 不能超过必要限度。 n 当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n 紧急避险行为不能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n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n 预备犯成立的条件: 第一,有犯罪预备行为。 第二,具有犯罪的目的。 第三,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是没有能够“着手”。 犯罪的预备n犯罪未遂n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n 第一,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n 第二, 犯罪未能得逞。 犯罪中止n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

14、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n 犯罪的中止的特征: 第一,中止发生在犯罪过程中。 第二,自动放弃犯罪。 第三,彻底放弃犯罪,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量刑问题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共同犯罪n 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第一,从犯罪主体上看,必须要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第二,从犯罪的客观方面看,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 第三,从犯罪的主观方面看,各个共犯主观上必须有共同犯罪的故意。

15、 主犯主犯通常包括三种人: 一种是集团犯罪的首要分子,就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人;第二种是其他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第三种是聚众性犯罪的首要分子。 整体责任的原则 : 一部行为,全部责任 从犯n 是指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 n 从犯通常有两种,一种是起次要作用的实行犯;第二种是本人没有实行行为,仅仅是提供帮助的帮助犯。 n 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胁从犯n 是指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n 对于胁从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教唆犯n 是指故意唆使他人犯罪的行为人 。n 条件:n 1.教唆犯有唆使他人犯罪的故意。 n 2.有具体明确的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 n 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他

16、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处罚。如果起主要作用的,按主犯处罚;如果起次要作用的,按照从犯处罚。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从重处罚。 刑罚n 刑罚目的是预防犯罪。n 一方面是特殊预防。 n 第二方面是一般预防。n 刑罚的种类 :主刑和附加刑。主刑n 管制 :限制自由刑 n 拘役:短期剥夺自由刑 n 有期徒刑:刑期一般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死缓减为有期徒刑时,其期限是15年以上20年以下,数罪并罚时,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35年的,最高限是20年。总和刑期在35年以上的,最高限是25年。 n 无期徒刑 n 死刑:第一,不能适用死刑的对象是犯罪时不满18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

17、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第二,对死缓犯核准执行死刑的条件:是否故意犯罪。不包含过失犯罪。 附加刑n 罚金。罚金主要适用于贪财图利或者与财产有关的犯罪。 n 剥夺政治权利。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刑的适用有三种情况:第一是根据主刑确定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第二是危害国家安全罪的必需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第三种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n 没收财产和驱逐出境。 刑罚的具体运用n 量刑n 累犯n 自首和立功n 数罪并罚n 缓刑n 减刑n 假释n 时效 n 累犯一般累犯,是指因故意犯罪而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以内

18、又故意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罪行的罪犯。n 特殊累犯,是指因犯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间再犯危害国家安全罪的,都以累犯论处。n 对累犯,我国刑法规定应当从重处罚。 自首n 是指罪犯作案后,自动向有关机关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并接受国家审判的行为 。n 特殊自首,指的是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n 自首的处理原则:对自首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罪行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立功n 是指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的情形。n

19、 刑法规定,犯罪分子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数罪并罚n 第一种,对于判决宣告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n 第二种,判决宣告后又发现漏罪的,刑期的计算是“先并后减”。首先对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后两个判决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刑法第69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已经执行的刑期,应当计算在新判决决定的刑期以内。n 第三种,判决宣告后又犯新罪的,应当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刑法第69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刑期的计算是“先减后并”

20、。缓刑n 是法院对于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罪犯,根据其具体情况,认为暂时不执行原判刑罚,该罪犯不致再危害社会,据此给该罪犯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其刑罚的执行。在此期间,罪犯如果不再犯新罪,则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n 缓刑适用范围是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n 累犯,不适用缓刑。 减刑n 是指人民法院对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罪犯,因其在刑罚执行或服刑期间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而适当减轻其原判刑罚的制度。n 减刑的限制:有期徒刑实际执行1/2以上,无期徒刑实际执行10年以上,死缓犯实际执行12年以上。 n 假释n 是有条件的提前释放的制度。n 禁止假释的对象有两种。一种是累

21、犯不得假释,第二种是因犯爆炸、抢劫,强奸等暴力犯罪,因为一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n 假释的限制:有期徒刑实际执行1/2以上,无期徒刑实际执行10年以上,死缓犯实际执行12年以上。n 时效nn 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n 但是在司法机关已经立案侦查或者受理案件以后,罪犯有逃避侦查或者审判行为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被害人提

22、出控告,而司法机关应立案或受案而没立案受案的,这种情况时效也延长。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基本形式,是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 世界上的第一部成文宪法1787年制定的美国宪法 宪法序言 宪法条文 宪法修正案 公民: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自然人。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妇女、婚姻、家庭等受国家保护:二、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一) 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二) 遵守宪法和法律,尊重社会公德(三) 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守国家机密 (四) 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五) 依法纳税国家机

23、构: 统治阶级为了行使国家权力、实现国家职能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有联系的国家机关的总称。全国人大代表有提案权全国人大代表或地方人大代表有质询权人大代表有言论免责权人大代表有人身受特别保护权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调整对象: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民法的基本法则n 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公平、诚实信用。n 诚信原则帝王条款 是指民事主体要善意地、正当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 n 民事法律关系: 是指由民事法律规范所调整的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n 民事

24、法律关系的要素: 主体 客体 内容n 民事权利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某种利益的范围或者实施该行为而获得利益的可能性。n 民事义务民事主体必须应别人的要求,来实施某种行为或者不实施某种行为的必要性。 n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n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又称为民事主体,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当事人。n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即物、行为和智力成果。 n 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民事主体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 民事法律事实n 是指依法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 (1) 事 件 与当事人的意志无关的法律事实。 (

25、2) 行 为 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有意识的活动。n 民事主体,是指能够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人。包括公民和法人。 n 自然人是基于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其外延包括本国公民、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n 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 n 民事主体,是指能够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人。包括公民和法人。 n 自然人是基于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其外延包括本国公民、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n 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 n 民事权利能力n 是国家通过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始于出生,终于死亡。n “始于出生”,是指民事权利能力是从一个自然

26、人一生下来的时候即开始。n “终于死亡”,则强调一个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到死亡的时候即终止。在民法上,死亡又分为自然死亡和宣告死亡。n 民事行为能力n 是指自然人能以自己的行为来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n 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n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n 年满18周岁精神和智力状况正常的成年人;n 劳动成年制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作为其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n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n 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n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n 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和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

27、的精神病人。n 监护是指监护人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一种制度。n 在监护法律关系中间,被监督和保护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我们叫做被监护人;行使监督和保护权利的那个人,我们叫做监护人。 n 监护人的范围是按照亲等最近的原则来确定的。n 第一类,是近亲属;n 第二类,是近亲属以外的其他关系密切的朋友;n 第三类,是有关的组织。nn 宣告失踪 n 是指自然人离开自己的住所,下落不明满两年,人民法院经过利害关系人的申请,依照审判程序宣告其为失踪人的制度。n 法院对宣告失踪采取不告不理的办法。 n 宣告失踪的法律后果n 一、失踪

28、人财产的代管;n 二、债务的清偿。 n 失踪人的财产由他的配偶、父母、成年子女或者其他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代管。n 失踪人所欠税款、债务和应付的其他费用,由代管人从失踪人的财产中支付。 n 宣告死亡 n 是指自然人离开自己的住所,下落不明满4年,或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满2年,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通过司法程序宣告其死亡的法律制度。 n 宣告死亡引起的法律后果和自然死亡相同。 n 法 人n 具备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n 法人的成立条件 a 依照法律规定和法定程序成立 b 必须具有独立的财产和经费 c 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活动场所 d

29、 能够独立地承担债务n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n 法人的种类 分成企业法人以及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法人。n 民事行为是当事人实施的以发生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的行为。 (1)民事法律行为 (2)无效民事行为 (3)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n 民事法律行为n 民事主体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从事的能够产生民事法律后果的合法行为。n 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 a.是一种能够产生法律后果的行为。 b.是完全基于有目的的意思表示的行为。 c.是一种合法行为。 n 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n 主体合格 限制/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例外:a.纯获利

30、行为;b.日常必需品的购买行为;c.特定的营业行为。n 内容不违法n 意思表示真实n 形式合法 a.意思表示的明示方式:口头/书面 b.意思表示的默示方式:推定/沉默n 无效民事行为n 已经成立,但是缺少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致使行为人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表示不能产生法律上的效力的民事行为。n 无效民事行为的类型 a.行为人不合格的民事行为。 b.是内容违法的民事行为 c.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民事行为 d.违反法定形式的民事行为 n 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n 不完全具备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但仍然暂时认为行为有效,同时赋予一方当事人以变更、撤销的权利,如果当事人行使权力变更或

31、撤销了行为,则行为无效;如果当事人不行使权力,则行为有效。n 可变更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的类型: (1)行为人对行为的内容有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 (2)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 (3)没有直接威胁到国家利益的胁迫、欺诈、乘人之危的民事行为 n 无效民事行为和可变更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n 法律后果不同 无效民事行为是自始无效,而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是在没有撤销以前是依然有效。n 主张权利的人不同 无效民事行为任何人均可主张其无效,而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只有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才有权主张其无效,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不能主动宣告其无效。n 民事行为无效或被撤销的法律后果 n 恢复原状的原则 :当事人因该行

32、为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给受损失的一方,未履行的就不再履行。n 有过错一方赔偿损失的原则 :行为的人应赔偿对方因此造成的一切损失。 n 追缴恶意取得的财产的原则:追缴双方已经取得的财产或者约定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集体或者归还给第三人。n 代 理 n 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在权限范围内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行为的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的一种法律制度。n 代理行为的三方当事人 代理人、被代理人、第三人n 代理的特征 a代理人必须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代理活动。 b代理人必须在代理范围内独立进行代理行为。 c代理行为的法律效果要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n 代理的种类 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 代理的使用范围 最

33、高法院规定:凡是依法或者依双方的约定必须由本人亲自实施的民事行为,本人未亲自实施的,应当认定无效。n 物是存在于人身之外的,为人力所能支配的,而且能够满足人类的某种需要的客观物质对象。n 物的分类 1 “流通物”、“限制流通物”和“禁止流通物”。 2 “特定物” 和“种类物” 3 “动产”和“不动产” 4 “可分物”和“不可分物” 5 “主物”和“从物” n 按照合同或者其他方式取得财产的,财产所有权在交付的时候转移,但是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n 物权是指权利人根据法律的规定,对物直接占有和支配,并享受其利益的排他性的权利。n 1。核心性 n 2。直接性 n 3。排它性 n 4。绝对性n 物权

34、n 自物权所有权n 他物权: a 用益物权 (1)地上权 (2)地役权 b 担保物权 (1)抵押 (2)质押 (3)留置 n 所有权的概念 所有人直接支配自己所有的物,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能,并且排除他人非法干涉的权利。 n 所有权的内容 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 n 物权的取得 n 原始取得 1。生产 2。添附 :附合、混合和加工 3。孳息 :母物主义 4。无主财产 :抛弃物 -先占原则; 拾得物,漂流物和走失的动物归还失主; 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归国家所有 ; 无人继承的财产-依法应上缴国家和归集体所有。继受取得 是指以他人的权利及意思为依据而取得物权。 1。创设继受

35、取得 2。转移继受取得 财产的共有 共有是指两个以上的民事权利主体对同一项财产共同享有所有权。n 共有的法律特征 a 共有的主体必须是多数人。 b 共有的客体是特定的独立物。 c 共有权的行使要体现全体共有人的意志。 n 债 权n 债就是特定的当事人之间的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n 债发生的依据 a 合同行为之债 b 不当得利之债 c 无因管理之债 d 侵权行为之债 n 合同行为之债n 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和终止债权债务关系的意思表示一致的协议,通过订立合同而产生的债称之为“合同之债”。n 由于合同的签订而在特定当事人之间所产生的这种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引起债发生的最普遍的法律事实。n 不

36、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的根据,自己获利,而使他人受损。n 由于不当得利人获得利益缺少法律上的依据,故其负有将不当得利返还遭受损失的人的法律义务,这种由不当得利所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即“不当得利之债”。n 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的损失而进行的管理和服务行为。n 由于无因管理行为而在管理人与受益人这两个特定的当事人之间所产生的此种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就是无因管理之债。n 侵权行为之债一方当事人侵害他人财产或人身权利,受害人就有权要求侵害人承担民事责任,侵害人即负有赔偿由于自己的侵权行为而造成的损失的义务,这特定的双方当事人之间的这种因致人损害赔偿而发生的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即

37、侵权行为之债n 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1.违法行为 2.损害事实 3.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4.主观过错 n 人身权是指特定的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以与其自身不可分离的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中的相关利益为客体的民事权利。 n 人身权的种类 人格权 和 身份权人身权的特征1. 与特定的民事主体不可分离性2. 固有性3. 专属性4. 非财产性5. 可支配性n 人格权的种类 生命权 、健康权 、姓名权 、名称权 、肖像权 、名誉权 、隐私权 n 身份权的种类 荣誉权 、婚姻家庭关系中的身份权 n 生命权是指以自然人的生命安全利益为其权利客体的人格权。n 生命权的内容 1. 生命安全维护权 2.

38、生命利益支配权n 健康权是指自然人以其身体外在组织的完整和身体内部生理机能的完善,进而以保障肌体生理机能正常运作和功能完善发挥为其具体内容的人格权。n 健康权的内容 1. 身体健康 2. 心理健康 n 姓名权是指自然人依法决定、使用和改变自己姓名的权利。n 姓名权的内容 1.姓名决定权 2.姓名使用权 3.姓名改变权 n 名称权是指自然人以外的其他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决定、使用、改变和转让自己的名称,并排除他人非法干涉的民事权利。 n 名称权是具有直接财产利益的人格权。 n 肖像权是指自然人所享有的,以与自己的肖像有关的人格利益为内容的人格权。n 肖像权的内容 1.肖像制作权 2.肖像完整维护权

39、 3.肖像使用权 n 新闻肖像权n 个性被共性所融合 当一个人的肖像被包含在一个整体事件的完整画面中的时候,个人的特性就为共性所融合了。 n 名誉权是指法律赋予公民和法人,为了维护社会对自身属性的综合评价的民事权利。n 侵犯名誉权常见情形 1.侮辱 2.诽谤:无中生有 n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对与自己的个人秘密和个人私生活有关的利益进行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人格权。n 隐私权的内容 1.个人生活安宁权 2.个人信息的控制与保守权 3.隐私的利用权 n 身份权是指民事主体基于某种特定的身份而依法享有的,支配与此有关的身份利益的民事权利。n 身份权的内容 1.荣誉权 2.婚姻家庭关系中的身份权 n

40、 荣誉权是指民事主体依法对其所获得的荣誉以及由此产生的利益而享有的保持和支配的身份权。 n 荣誉权的内容 1.荣誉的获得权 2.荣誉的保持权 3.荣誉利用权 n 婚姻家庭关系中的身份权是指基于血缘和婚姻才形成的身份权,包括亲权、配偶权、亲属权等。 1.互相帮助和体谅的义务 2.互相“抚养”、“扶养”和“赡养”的义务 3.代理权 n 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侵害他人的财产或者人身权利而产生的法律义务。n 民事责任的特征 a.民事责任是对违反法定或约定的义务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b.民事责任的方式以财产责任为主; c.民事责任体现一定的惩罚性; d.民事责任是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的法律责任。 n 承担民事

41、责任的方式 n 停止侵害;排除妨碍;n 消除危险;返还财产;n 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n 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n 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n 案情简介:李刚(男)与陈萍(女)经协商同意,双方订立了一份婚约,约定双方于一年后结婚。订立婚约后,陈萍经与李刚交往后,发现李刚性情暴躁,并有嗜酒赌博等恶习,因而提出解除婚约,不愿与李刚结婚。李刚则表示不同意解除婚约,坚持要与陈萍结婚;并提出,如果陈萍坚持解除婚约,则必须退还李刚在婚约期间赠送给陈萍价值2000元人民币的衣物,以及家传的金戒指一枚、金手镯一副。陈萍表示不予退还,因为这些物品系赠与。双方争执不下,诉至法院。 n 案情简介:某村

42、男青年王林患有精神病,经人介绍与邻村女青年赵美结婚。婚前王林父母及介绍人均隐瞒王林患有精神病的情况,赵美也一直未发现王林的病情。婚后,赵美发现王林患有精神病,遂提出离婚,男方不同意。赵美于是到县法院起诉离婚。县法院根据婚姻法第五条、第七条、第十条的规定,判决准予赵美与王林离婚。n 婚姻法第五条规定:“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n 第七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结婚:(1)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2)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n 第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1)重婚的;(2)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3)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

43、(4)未到法定婚龄的。”n 结婚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n 第一,结婚必须是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n 第二,男女双方必须达到法律规定的结婚年龄。 n 第三、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的原则。 n 第四,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 n 第五,禁止患有医学上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结婚。 n 单位能以协议为由限制职工结婚年龄吗? n 案例简介:李某,男,24岁,3年前大学毕业通过招聘进入某贸易公司。由于工作需要,该公司员工经常出差,且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地,所以公司希望新进的员工能响应国家晚婚晚育的号召,若员工愿意在国家规定的晚婚年龄前不结婚,公司将每年发给2000元的奖金,并在结婚时优先考虑分配住

44、房。李某与其他一起刚进公司的9位员工均表示愿意响应国家晚婚号召,并为此与公司分别签订了协议。由于李某英俊潇洒聪明能干,刚到公司即成为不少女孩追逐对象。后来李某爱上了公司的秘书吴某,随着两人感情的加深,李某向吴某提出结婚。并找到公司领导要求允许其与吴某结婚。公司以双方早有约定且李某每年均领取了2000元奖金为由拒绝了李某的请求。李某非常愤怒,就以公司侵害其婚姻自由权为由告上了法庭。请求法院确认双方的协议无效,判决被告停止侵害,赔偿损失。n 我国内地居民申请结婚只需持本人的有效身份证件:户口本、身份证;另外再签署一份本人无配偶以及与对方当事人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签字申明(即俗称的单

45、身和非近亲申明书)即可。n 我国内地居民办理婚姻登记的机关是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按照便民原则确定农民办理婚姻登记的具体机关。 n 婚姻法的十七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 (二)生产、经营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 (五)其它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n 婚姻法第十八条规定:有下列财产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 1)一方的婚前财产; 2)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 3)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 ; 4)一方专用

46、的生活用品; 5)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n 夫妻双方可以对财产进行约定吗? n 案情简介:李男,1995年经人介绍与王女相识并建立恋爱关系。1997年结婚。结婚时,李男在一家外资企业工作,月工资5000元,王女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月工资700元。双方书面约定,李男每月拿出1000元加上王女的工资500元,为共同所有,用于共同生活,双方的其他收入归各自所有。2002年,夫妻感情渐生裂痕,女方提出离婚,男方表示同意。但王女主张分割李男的个人存款10万元,认为这是夫妻共同财产,李男则不同意,认为双方有财产约定在先,该存款是其个人财产。双方争执不下,遂诉至法院。n 婚姻法第十九条规定:“夫妻可以约定

47、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 n 夫妻财产约定不明的协议有效力吗?案情简介:曹男与邱女婚前经公证订立一份协议书,协议约定:302房屋一套,面包车一部,现金10万元归女方所有,落款为双方签名。后来因感情不合女方提出离婚,男方同意离婚,但提出协议中的302房系他人财产。面包车一部的约定不明,无车牌号,不能说明是女方自己婚前的还是他人的。现金10万元的约定,只能说明当时女方有10万元或拿走10万元现金,不存在支付问题。经审查,双方住的房屋为202房。该房系男方婚前付款购买,除该房外双方无其他房。302房系与夫妻完全无关的他人财产。男方现使

48、用的X X号面包车,车籍登记在男方朋友李明名下,李明承认其只是挂名,车系男方所有。n 夫妻离婚纠纷中财产约定对外有效吗?案情简介:电脑工程师贺男与作家妻子丹某1998年结婚时进行了婚前财产公证,并书面约定婚后财产实行AA制,各自所得的财产均归各自所有,债务各自负担。婚后,贺男向同事李某借款80万元开公司,借款时妻在场,其同事知道贺夫妻实行AA制,贺男在借条上亦注明此80万元系其个人借款,与妻无关,将来由其个人偿还。1999年丹某亦向其同事陈某借款5万元,用于装修,借条署其个人名,但未告知陈某其夫妻实行约定制。一年后,贺某和丹某诉讼离婚,那么双方的欠款如何偿还n 婚姻法十九条规定 “夫妻对婚姻关

49、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 n 离婚程序n 协议离婚:离婚当事人需出具本人有关证件和证明材料(本人的户口薄、身份证;本人的结婚证和双方当事人签署的离婚协议书),到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n 诉讼离婚:是指夫妻一方要求离婚,并向法院提起离婚之诉,法院根据法律规定判处解除婚姻关系的法律制度。n 婚姻法第三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 (一)一方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四)因感情不

50、和分居两年的; (五)其它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n 婚姻法对离婚问题的特殊规定n 第一,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的,须得军人同意,但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的除外。n 第二,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女方提出离婚的,或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请求的,不在此限。 n 父母子女关系n 我国婚姻法规定,父母子女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n 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n 教学目的与要求n 重点掌握法定结婚年龄;夫妻共同财产范围;夫妻特别财产制;夫妻财产约定制;法定准予离婚的情形。n 理解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人民法院适用不告不理原则;婚姻法对离婚问题的

51、两项特殊的规定。n 丧偶妇女改嫁后是否丧失对前夫遗产的继承权? n 案情介绍: 1990年,辛某与任某经人介绍而结婚。辛某与前妻生有一个8岁女儿,名叫辛妍。婚后夫妻感情融洽,母女关系也较好。2000年12月辛某病故。2002年3月,辛妍收到其父生前完成的一部小说的稿酬1万元,留作私用。而任某于2001年再婚,直到2002年7月,任某才得知辛某稿酬一事,于是多次找到辛妍,要求分得稿费的一半,都被辛妍拒绝。辛妍认为,任某已不再是辛某的妻子,不能继承他的遗产,自己作为辛某唯一的子女,当然有权继承全部遗产。任某于是诉至法院,请求依法处理。 n 法定继承是遗产继承方式中的一种,是指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原则等,均按法律规定进行的继承方式。n 法定继承是以一定的人身关系为前提的,即法定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存在婚姻、血缘关系。 n 继承法第10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