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人生和社会理想讲义(doc 7页)_第1页
传统人生和社会理想讲义(doc 7页)_第2页
传统人生和社会理想讲义(doc 7页)_第3页
传统人生和社会理想讲义(doc 7页)_第4页
传统人生和社会理想讲义(doc 7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 传统人生和社会理想 第一节 传统人生理想第二节 传统社会理想 第一节 传统人生理想 一、儒家的人生理想 二、道家的人生理想 三、墨家的人生理想 四、宗教世界里的人生理想 儒家所设计的理想人格是圣人,孟子说:“圣人,人伦之至也。”(孟子·离娄上)荀子也说:“圣也者,尽伦者也。”(荀子·解蔽)其楷模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等古代圣王,这是儒家道德人格的最高范型,是人生所可能达到的最辉煌的境界。在不同层次上,儒家也用“贤人”“君子”“大丈夫”等表达其理想人格。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指有道德的人在三种境遇下应具备的心态行为,即人在有钱有权的时

2、候不能胡作非为乱施淫威,在贫穷低贱的时候不能因贫贱而改变志向,在受威胁逼迫的时候不能屈服。这是一种不动心的道德修养,是一种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品质。 大学对“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模式进行了具体而集中的阐述,提出了有名的“三纲领”“八条目”,将早期儒家有关理想人格的思想进一步理论化。 论语心得之七理想之道(37分钟) 二、道家的理想人格 与道同体。 与儒家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不同,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设计了一种企图超越世俗的游世型的理想人格,庄子称之为“真人”、“至人”、“神人”。 老子 认为一个人不太重视自己的生命,反而能较好的保存自己。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

3、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道德经·第七章)。 老子1 24:3037:50 老子2 02:5507:37 庄子为代表的道家,设计了一种企图超越世俗的游世型的理想人格:“真人”、“至人”、“神人”。 庄子说下01:26:1601:38:33 庄子·应帝王 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以窍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 境界与大小37:00 庄子所描述的神人、至人、真人的理想境界,不能从物理学、生理学的角度去理解,而只能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神人、至人、真人外

4、生死、超利害、齐物我的种种表现虽然难以在现实物质世界中实现,却完全有可能在心理的精神世界中实现。由于庄子把现实世界折变为心理世界、注重心理层面的解脱、超升,所以他所描绘的神奇瑰丽的理想人生境界不仅不显得远离现实,反而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引起了人们的无限遐想和悠然向往。因而,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的人生理论对中华民族的心理文化结构和人生观的塑造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庄子反对人为物役,主张不为礼法所拘、追求个体身心自由,直接影响了魏晋时期人的觉醒,开后代个性解放思想之先河;庄子超迈旷达的人生态度,培养了中国人的乐观精神,陶冶了人们的豪放性格;庄子要求人们超凡脱俗,自然无为,返朴归真,保持纯洁的天性和心境的虚

5、静淡泊,也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使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保持心灵上的宁静和心理上的平衡。当然,道家的理想人格和人生境界也产生过一定的消极影响,其中避世、厌世、遁世的倾向,虚无感伤的情调,消极忍耐、随遇而安的处世态度,在历代人们的文化心理结构与人生观中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以墨子为首的墨家学派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学派并称显学。它所代表的是当时小自耕农、小手工业者、小工商业者等小生产劳动者的利益,反映了下层百姓的社会利益和要求愿望。墨家的理想人格,也是站在小生产者的立场上进行塑造的,称之为“ 兼士” 。 韩非却以冷静理智的态度对社会、人生进行了毫不留情的剖析。在韩非看来

6、,人际交往中处处充满了欺骗、敲诈、争夺、陷害甚至血淋淋的互相残杀。自私自利是人的本性,也是一切人际关系的基础。人人都从自己的私利出发,互相利用,互相算计。医生为人治病,吮人之伤,含人之血,并非由于骨肉之亲,而是因为有利可图;马车匠希望人人富贵,并不是出于仁爱之心,而是因为人富贵了才会买马车;同样,制棺匠希望别人早死,也并不是因为心肠狠毒,而是为了早点卖出棺材。可以说,个人利害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人的一切思想行为都是围绕着私利这一轴心旋转的。即使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兄弟之间、夫妻之间,也莫不如此。父母生育时,生男则举家欢庆祝贺,生女则闷闷不乐甚至将其溺杀。其原因就在于父母亲对子女也是“用计算之心

7、以相待”。 第二是“贵法”而不“贵义”。法家认为,人性都是好利恶害的,人们都畏惧严刑,害怕重罚。治理国家就必须利用人的这种本性,制订各种刑法禁令,施行法治,使国家安宁而暴乱不起。可以说,以法为教才是治国安民的良策。对儒家的“德冶”主张,法家进行了抨击,认为仁义必然滋奸养暴,慈惠必然乱政败民,仁义道德是亡国之源。因而法家的理想人格要求“不务德而务法”,“不贵义而贵法”。第二节 传统社会理想一、儒家的社会理想 二、墨家的社会理想 三、道家的社会理想 四、法家的社会理想 五、文学作品中的社会理想社会理想是人们对于未来社会的美好构想,它集中地反映着一定阶级和社会集团或个人的政治主张、经济要求、价值标准

8、和人生追求。 自文明社会建立以来,人类不断地追求与建构社会理想,这是人类历史上一种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 社会理想是人们在认识和批判现实社会生活中种种不合理现象的同时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案,是人们精心设计出的自己心中的未来社会模式。这些贯穿于历史发展进程的理想模式是普遍存在的精神现象,它源源不断地表达着人们的希冀和愿望,为政治家提供了治国安邦的借鉴和参考。 大同社会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

9、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小康社会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足谓小康。 礼记·礼运治世之道 36:00康有为大同书康有为描绘出了一个十分“美妙”的极乐大同世界:无阶级、无私产、无家族、无邦国、无帝王,人人相亲,人人平等。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