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室设计规范教程-典尚设计-三维动画效果图_第1页
洁净室设计规范教程-典尚设计-三维动画效果图_第2页
洁净室设计规范教程-典尚设计-三维动画效果图_第3页
洁净室设计规范教程-典尚设计-三维动画效果图_第4页
洁净室设计规范教程-典尚设计-三维动画效果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无尘室内装无尘室内装设计规范介绍设计规范介绍主講人主講人: :刘汪洋刘汪洋 上上鼎工程建設鼎工程建設(上海上海)有限公司有限公司2008/01/222等级标准介绍w1963年,美国出了个洁净室联邦标准Fed Std 209。在209标准中,洁净室按环境中每立方英尺空间0.5m的粉尘最大数量限度分成若干级别,如100级、10,000级、100,000级。中国过去的洁净室标准也是按这种方法分级的。w199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了洁净室国际标准ISO14644-1洁净室与受控洁净环境,第一部分:空气洁净度分级。ISO规定的洁净度等级以及传统分级的具体数值见下表。3等级标准介绍ISO1464

2、4分级最高浓度极限(颗粒数/m3)近似对应传统规格0.1m0.2m0.3m0.5m1.0m5.0mISO 1级102 ISO 2级10024104 ISO 3级1,000237102358 1级ISO 4级10,0002,3701,02035283 10级ISO 5级100,00023,70010,2003,52083229100级ISO 6级1,000,000237,000102,00035,2008,3202931,000级ISO 7级 352,00083,2002,93010,000级ISO 8级 3,520,000832,00029,300100,000级ISO 9级 35,200,0

3、008,320,000293,000 4洁净室等级标准w用公式表示上述指标:wCn = 10N (0.1/D)2.08w式中:Cn = 每立方米空间最大允许大于某粒径颗粒物的数量浓度;wN= ISO洁净度分级数;wD= 颗粒物尺度,单位为微米;w0.1= 常数,单位为微米。5洁净室等级标准洁净室等级标准说洁净度应该对应洁净室的状态:空态(新建,空屋子),静态(设备就位,无人员),动态(正常工作)。具体工程所说的“洁净度”是指哪种状态,要由用户与设计、供货等方面协议确定并明文规定。6洁净室等级测试洁净室等级测试确认洁净室或洁净区符合本规范要求,应进行三项测试: 1、空气洁净度测试(生物洁净室应进

4、行浮游菌、沉降菌测试)。 2、静压差测试。 3、风速或风量测试。 7洁净度测试8洁净度测试方法9洁净室净化程序10 洁净室的建筑洁净室的建筑1、洁净厂房的组成 洁净生产区、洁净辅助区(人员、物料净化室等)、管理区(办公、值班、管理、休息室)、设备区(空调系统、电力系统、纯水、冷热系统房间等)。2、洁净室空间的布置 洁净室与一般区集中布置以利于人流、物流的安排和防止污染和交差污染,也利于空调系统及其管线的布置和减少建筑面积等。3、人净与生活用室的布置 人员净化是保证室内洁净度的一个重要措施,应着重考虑设施的选择和明确的路线和合理的布置。 11洁净室的建筑洁净室的建筑 (1)人员净化室的组成包括雨

5、具存放间、管理室、换鞋室、洗浴室、洁净工作服、风淋室等等。人员洁净室一般与生活用室(厕所、休息室)按人员净化程序组合在一起的。 (2)人员净化室是一般区通往洁净区的日程人流主要出入口,空气吹淋室应设在洁净区人员入口处,并应与洁净工作服更衣室相邻。单人空气吹淋室按最大班人数每 30 人设一台。洁净区工作人员超过 5 人时,空气吹淋室 一侧应设旁通门。当为 5 级以上垂直单向流洁净室时,宜设气闸室。洁净区内不宜设厕所。人员净化用室内的厕所应设前室。12洁净室的建筑洁净室的建筑w(3)物料净化主要针对原材料、半成品、工具设备等的运输和传递过程中对其进行清洁处理。物料出入口和人员出入口应分别独立设置。

6、比如典型的线边仓,我们应该根据物料架的大小、出入货量的多少、频数来确定货淋室的数量。w(4)管线的组织,因洁净室需要大量的管线来辅助。又不能影响洁净室的正常运转,建筑应该配合各管线来隐藏、13洁净室面积的要求 根据不同的空气洁净度等级和工作人员数量,洁净厂房内人员净化用室生活用室的建筑面积应合理确定。一般宜按洁净区设计人数平均每人 24m 计算。洁 净工作服更衣室的空气洁净度等级宜按低于相邻洁净区空气洁净度等级 12 级设 置。 14洁净厂房的防火与疏散1、洁净厂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2、洁净厂房内生产工作间的火灾危险性,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分类。洁净厂房生产

7、工作间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见附录 A。 15洁净厂房的防火与疏散3甲、乙类生产的洁净厂房宜为单层,其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单层厂房 宜为 3000m2 ,多层厂房宜为 2000m2 。丙、丁、戊类生产的洁净厂房其防火分区最大 允许建筑面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的规定。 4 洁净室的顶棚和壁板(包括夹芯材料)应为不燃烧体,且不得采用有机复合材 料。顶棚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0.4h,疏散走道顶棚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1.0h。 5在一个防火分区内的综合性厂房,其洁净生产与一般生产区域之间应设置不燃 烧体隔断措施。隔墙及其相应顶棚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1h,隔墙上的门窗耐

8、火极限不 应低于 0.6h。穿隔墙或顶棚的管线周围空隙应采用防火或耐火材料紧密填堵。 16洁净厂房的防火与疏散 6、技术竖井井壁应为不燃烧体,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1h。井壁上检查门的耐火 极限不应低于 0.6h;竖井内在各层或间隔一层楼板处,应采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 不燃烧体作水平防火分隔;穿过水平防火分隔的管线周围空隙,应采用防火或耐火材料紧密填堵 。 7、洁净厂房每一生产层、每一防火分区或每一洁净区的安全出口数目不应少于 2 个,但符合下列要求的可设 1 个: (1)对甲、乙类生产厂房每层的洁净区总建筑面积不超过 50m2 ,且同一时间内的生产人数不超过 5 人。 (2) 对丙、丁、戊类

9、生产厂房,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 的规定设置 17洁净厂房的防火与疏散w8、安全出口应当分散布置,从生产地点至安全出口不应经过曲折的人员净化路 线,并应设有明显的疏散标志,安全疏散距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 范(GBJ 16)的规定。w9、洁净区与非洁净区、洁净区与室外相通的安全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并加 闭门器。安全疏散门不应采用吊门、转门、侧拉门、卷帘门以及电控自动门。 w10 洁净厂房与洁净区同层外墙应设可供消防人员通往厂房洁净区的门窗,其洞 口间距大于 80m 时,应在该段外墙的适当部位设置专用消防口。 w专用消防口的宽度应不小于 750mm,高度应

10、不小于 1800mm,并应有明显标志。 楼层的专用消防口应设置阳台,并从二层开始向上层架设钢梯。 18洁净室 内 装 修 w1、洁净厂房的建筑围护结构和室内装修,应选用气密性良好,且在温度和湿度变 化时变形小的材料。 w2、洁净室内墙壁和顶棚的装修应符合下列要求: w(1)洁净室内墙壁和顶棚的表面应平整、光滑、不起尘、避免眩光、便于除尘,并应减少凹凸面 。w(2)踢脚不应突出墙面 w(3)洁净室不宜采用砌筑墙抹灰墙面,当必须采用时宜干燥作业,抹灰应采用高级抹灰标准。墙面抹灰后应刷涂料面层,并应选用难燃、不开裂、耐清洗、表面光滑、不易吸水变质发霉的涂料。 19洁净室 内 装 修w3、洁净室地面设

11、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w(1)洁净室地面应满足生产工艺要求。w(2)洁净室地面应平整,耐磨、易清洗,不易积聚静电,避免眩光,不开裂等。 w(3)地面垫层宜配筋,潮湿地区垫层应做防潮构造。 w4、洁净厂房技术夹层的墙壁和顶棚表面应平整、光滑,位于地下的技术夹层应采取防水或防潮、防霉措施。 20洁净室内装修w5、洁净室(区)外窗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w(1)当洁净室(区)和人员净化用室设置外窗时,应采用双层玻璃固定窗,并应有良好的气密性。w(2)靠洁净室室内一侧窗不宜设窗台。w6、洁净室内的密闭门应朝空气洁净度较高的房间开启,并加设闭门器,无窗洁净室的密闭门上宜设观察窗。 w7、洁净室门窗、墙壁、顶棚等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w(1)洁净室门窗、墙壁、顶棚、地(楼)面的构造和施工缝隙,均应采取可靠的密闭措施。w(2)当采用轻质构造顶棚做技术夹层时,夹层内宜设检修通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