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策略_第1页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策略_第2页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策略_第3页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策略_第4页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在我省初高中全面实施的新课程改革中,大多数教师在教在我省初高中全面实施的新课程改革中,大多数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行为、课程意识、课程文化和课程实施等方育理念、教学行为、课程意识、课程文化和课程实施等方面会遇到了许多困惑和疑难,很可能在驾驭新教材时会感面会遇到了许多困惑和疑难,很可能在驾驭新教材时会感到力不从心,在使用新教材时往往出现到力不从心,在使用新教材时往往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课程的实施。鉴于此,的现象,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课程的实施。鉴于此,我倡导我省的地理教学骨干们能系统地、多层次地、多角我倡导我省的地理教学骨干们能系统地、多层次地、多角

2、度地去构思设计展现新课程基本理念,体现理论性、实践度地去构思设计展现新课程基本理念,体现理论性、实践性、探索性和指导性的课堂教学案例,共同探讨在新课程性、探索性和指导性的课堂教学案例,共同探讨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地理课堂教学的方法,从而丰富地理课堂理念下如何进行地理课堂教学的方法,从而丰富地理课堂教学,为广大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实施新课程标准和进行实教学,为广大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实施新课程标准和进行实验提供参考,为地理课堂教学提供思考。验提供参考,为地理课堂教学提供思考。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战场,是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成就教师人生和练就教师行动智慧的主要场所。新课程实

3、施以来,课堂教学改革的呼声愈来愈烈,各级教研部门和广大地理教师也在积极探索与实践,新的课堂教学改革思路不断涌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已成为地理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的地理课堂教学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如师生关系不平等、课堂缺乏民主与和谐、满堂讲或当讲不讲、重预设轻生成、重结果轻过程、重形式轻实效、方法单一、形式呆板等诸多问题。为进一步深化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构建和谐课堂、提高教学效益和师生生命质量。课堂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优化教学系统,而传统备课的目的在于完成教学过程;课堂教学设计强调运用系统方法 ,备课侧重老师的讲授方法;课堂教学设计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备课是教学的准备过

4、程;课堂教学设计以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依据;备课以如何解决课本问题为基础;课堂教学设计以学生的行为发展为导向;而备课以教师的教学过程为导向。一、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分析分析课程课程标准标准分析教分析教材材分析学分析学生生确定确定本节本节教学教学目标目标制制定定教教学学策策略略选选择择教教学学媒媒体体设设计计教教学学过过程程教教学学评评价价与与反反思思反馈修改反馈修改反馈修改反馈修改结论: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基石的科学设计,它既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又具有指导实践的可操作性。因此,了解并掌握课堂教学设计所遵循的理念,对提高设计的科学性,寻求设计的最优化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初

5、中地理课堂教学不要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要注重使学生体验并逐步掌握对其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有益的学习过程和方法。真正为每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人格成长与学力发展的基础。2.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自主学习(意义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而言的,是指教学条件下学生的高质量的学习。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使学生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看到成功的机会;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我们要在课堂上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4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

6、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让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教师要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5突出有效教学的理念有效的教学理念中的“有效”不是“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而是注重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真正实现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创立优质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三、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地理课堂教学原则由地理学科的地位,以及地理

7、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所决定,是地理学科教学的特点与规律性的集中反映。它不仅是地理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而且也是学校、教研组检查教学工作、评价教学质量,以及国家编制课程标准和地理教材的重要依据。2从培养有素质公民需要出发的原则3课堂、课外相结合的原则 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5在直观基础上进行理解的原则 6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则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也强调“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强调将地理知识作为学习过程的载体,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掌握方法、培养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积极、健康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为此,新的课程改革在关注课程设置的同时,把关注

8、的目光也投向了教学对象的主体和客体及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生存状况,教师不仅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学对象的活动,而且更加注意对课堂教学活动的预设状况及其学生在课堂中的生命发展,因此,我们要注重教学设计策略的研究。 全方位的关注学生的发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及其价值,成为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一种追求,而课堂教学设计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就是教师在教学预设和实施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运用一定的教学理论,结合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去解决相关问题的谋略。我们常说 “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即认为教学要有方法、有策略。教学策略不同于具体的教学设计,也不同于具体的教学方法,它是教师在

9、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的整体性把握和推进的措施,是教学方法的理性升华。 从实践层面上看,教学设计策略既有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指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也有如何实现目标的措施、程序,更为主要的是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对设计策略的理解、把握和灵活运用。所以,课堂教学设计策略需要关注教学活动中与教学对象相关的认知过程,教学活动的调控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真正体现教学策略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谋划、引领等作用。 地理教学目标是指导地理教学和地理学习的依据。初中地理每堂课教学目标的确立,都要以初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初中地理“课程目标”为标准,从三个维度来表述。三维目标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达成

10、课堂教学多元性目标策略的具体内容。(一)地理课堂设计的策略1、达成目标的多元性策略新课标“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现代心理研究也指出: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把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过程不仅有手段的价值,过程本身也具有目的性的价值。这种探究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所以对探究地理问题的提出课堂教学的开始,教师就要重视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探究地理问题得以展开课堂教学的深入,就要“保持”学生的探究兴趣;探究的地理问题得以解决课堂教学的收尾,就要“再现”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发探究过程兴趣持久性策略要求:

11、让学生联系诗词、歌曲、史实、谚语,联系鲜活的生活情境、联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联系发展的科技经济;只有亲自经历和体验了趣味的学习过程,才能唤起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火花,才能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不迷信权威的科学精神,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师生关系融洽性策略要求:a、尊师爱生、相互配合;b、民主平等、和谐亲密;c、互动共享、教学双赢;d、转变角色、健全人格。其中第四点是师生融洽关系的核心因素。它要求教师转变四种角色:由知识的传承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由课程的接受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研究者、开发者和设计者。由教学的实践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指导者。 由单一的管理者成为全面发展的启发者

12、、点拨者和激励者。a、课堂教学培养个体学习的自主性。b、调动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的互动性。c、注重课堂教学探究学习的体验性。d、注重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总之,教师不但要注重引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图表式、问题解决式、案例学习等学习方式方法;通过“感知理解应用”的思维过程得出结论;而且要对多种方式优化组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大多数学生认知结构变量,可以突出一两种主要方式,辅以多种方法交替使用,优势互补。这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从而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使学生不断地发展,成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创新意识的一代接班人。a、注重课堂教学必须注入时代

13、气息。b、注重课堂开放课程资源的筛选性。c、注重课堂教学多学科整合的和谐性。总之,注重初中地理新教材课堂教学内容的开放性策略,充分体现地理教学就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既可以进一步提升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更为学生个体的发展奠定不同的基础。新课标提出“地理教育要实现跨跃式发展,必须加快地理课程信息化过程”。 “融合”的要求是突出作为整合主动因素的人的地位,并且以实现人与物化的信息之间,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融合。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理想的教育教学环境;融合的重点是利用信息网络资源搭建探究平台,力争使互联网基础知识与教学内容融合、与教学

14、过程融合、与教学其它因素教师、学生、教材的融合;融合的目的是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究,提高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学目标是进行课堂教学反馈和教学评价的依据。教师要针对重点和难点等目标,设计出不同层次的试题;通过自评和他评等具有客观性、全面性和科学性的评价方式,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情感内化为主动学习的动力,从而提升学习地理的能力和促进学生地理科学素养的形成。评价的功能由选拔性向诊断性、激励性和发展性转变。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提高和改进课堂教学实践。7、反馈评价的综合性策略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后,要及时进行教学策略实施后的评价反思,目的在于总结策略的得失。评价反思内容有:从上述七大

15、策略方面的反思;从教学效果中的反思;对个人经验中的反思;对教学理论的反思;从同仁的交流中的反思等。只有通过整体反思的修正性策略,才能使教学策略更具有开放性、有效性、灵活性和先进性的特点。8、整体反思的修正性策略地理课堂教学策略主要针对教学过程而言的,而教学过程与教师、学生、教学内容都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离不开教育环境。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育环境等因素之间的不同的影响关系,可以使课堂处于不同的运行状态。当学生的主体性和各因素的协调性,使学生真正成了地理课堂学习的主人时,教师的地理课堂教学策略就会出现良好的交互作用,课堂教学就会显现出无穷的魅力。而这种状态的出现,就是把学生的发展情况列入策略研

16、究的结果。 任何课堂教学的结果都要受到学生的影响,但常常被置于课程内容的被动接受者的地位,没有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交流,更没有就学生应该学什么与怎么学等问题展开对话。同时学生认知程度和生活经验的层次性导致其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批判性和灵活性都有不同的差异。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运用教学策略有的放矢地注意到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准备和个性差异的影响,使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目标,并构建相应的学习模式;自我控制不断调整与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使学习活动中的各要素协调运转,获得最佳的学习效率。 地理教学内容通常是静态的,并被看成是固定不变的和不可改变的。但在新课程中却赋予了动态的

17、特征。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以具体的“地理教学”中的需要或兴趣为依据,地理教学的意义的生成也是通过地理教学情景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而,教学情景不同,如教师、学生不同,个人生活经历及环境的改变,学习经验的选择依据不同,教学内容的选择都将显现出较大的差异。而教材只是案例,主要是为学生的学习,形成能力提供一种媒介物;是呈现一定内容和信息的材料,但不完全等同于学习内容。因此,地理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条件,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对课程的一些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造;还可以根据需要与学生一起实现课程的发展(如校本课程的开发)。 教师常常是教学策略的使用者或者设计者,在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

18、师对教学策略考虑的成熟程度、教师的能力水平、态度、个性品质以及运用教学媒体、情绪控制、评价与自我监控等方面的把握和调控水平,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程度。因此教学策略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作为策略的设计者,首先应该注意到,教学策略实施者的认知程度和应用水平有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的整个过程中,应该加强学习,不断地思考和追求从理论及实践角度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其次,应注意教师的教学策略应以了解学生的现状为基石,对学生的最近发展要定位准确,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且要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把“教为学服务”、“以学定教”的思想落到实处。这样,教学策略

19、才能真正体现价值,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的、社会的、文化的、评价机制、制度等多种因素,环境不仅制约教学的发展过程,而且对教学的性质和走向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目前,在社会期待的影响下,在“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的禁锢下,在教学管理制度的精英教育和升学取向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活动被推到“应试”的狭小空间。地理教学策略也深受其影响和制约。因此,中学地理教学的对学生的生活有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用的理念的推行任重而道远。 4.教育环境 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作为一种谋略

20、,地理课堂教学策略应更着重于对学生的智慧和能力的培养。地理知识不过是学习地理的载体,学生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获取地理知识过程中所得到的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教师传授地理知识,是给学生进行智力的训练,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得以发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并具备持久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情感、坚韧的学习意志,为他们今后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智力和能力基础。因此,教学策略应该面对学生个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并走向成功,体验和享受学习的快乐。那么,地理教学策略的目标就是教师在地理教学活动过程中帮助学生把从学校所学的东西,迁移到

21、家庭日常生活情景中、社区情景中以及工作岗位的情景中。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认为地理教学策略的目的意义在于按照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以及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信念的基础上主动地建构自己的地理知识,并对原有的经验进行改造和重组,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从而使学生产生愿学、想学到乐学的心理意愿。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身边和生活中挖掘材料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热爱祖国的情感。同时,要引导学生为了“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创造”而努力学习的正确价值观,进而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由于年龄特点,学生在

22、成长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需求,当学生把学习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并成为坚持不断地追求时,学生的心理需要就转化为对知识的渴求,对学习的追求。这时教师的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的运用就是很恰当的。如,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经常结合教材内容选择能触动学生的材料或者学习信息,设置一些学生亲身经历过或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事,能使学生产生联想,主动去思考想象,形成自己的地理能力。就是一种无声的策略性引导。 教师的策略就是根据新课程地理教材特点和学生生活实际,就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善于设疑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并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主动地思考问题,主动去发现和探索问题,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地

23、理知识去分析解决地理和生活问题的态度和能力。教师在使学生获得地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即“双基”的教学过程中,要耐心诱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教学要有重点,多启发学生理解知识,并理解学习过程,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启发引导学生,不仅要积极动脑,而且要勤于动手,正如陶行知所形象说的“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要做到“手脑联盟”,发展学生地理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从中让学生“学会思维”和“学会实践”。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正确倡导和引导学生的“发现学习”,包括探究性学习、创新性学习等,尤其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创新欲望、创新思维和创新行为,使学生逐步“学会创新”。这样,就会让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

24、、重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对学习抱有极大的兴趣,产生想学的愿望。 如果仅仅把学习作为一种升学、谋职的手段,这样的学习没有快乐、缺少乐趣、不能激发人的整体潜能的发挥。而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进行正确的学习目的性教育外,较多的情况下,应该通过地理课程本身的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如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紧密结合时政资料设置一些问题引发学生作深层次的思考和讨论;或者收集与地理内容有关的社会问题展开讨论,看能不能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提出让学生通过调查实践才能够解决的问题。并且问题要循环相连、层层递进,逐渐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不断深化的状态中去。这样就使学生在学习探究中体验到快乐,并能在

25、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收集和积累与地理有关的知识,主动去探求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不仅体现出地理对生活有用,而且还对终身发展有用,甚至会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教学策略的实施不能用一个具体的标准来衡量它是否正确,不同的导演不同的对象可以有不同的精彩表演,但具体实践中,我们应该追求恰如其分。这种要求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对教学内容及其相关材料的理解、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分析、对教学策略的认知程度等等因素,从操作,教学策略如何展开应该是一个重点考虑的问题,课堂氛围的营造和教学载体的介入影响着教学策略的实施效果。 (四)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价值 和谐的民主课堂,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有意义选择,给学生提

26、供利于身心发展的机会和条件,提供有益的启发和引导。民主的教学原则和课堂氛围能保障和促成学生真正的参与,使不同的学生各自得到自由的发展,教学策略的实施以和谐民主的生态课堂作为前提。 和谐的民主课堂,应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即以学生的求知需要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知识共同探讨、平等对话。学生的 “学”(感受、质疑、钻研、讨论、联想)和教师的“教”(求疑、交流、争鸣、释疑、归纳)这两条线索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情感体验和人格熏陶交织在一起。使教师从“独奏者”变成“伴奏者”、“倾听者”、“合作者”,课堂交流也由师生间的单向交流变为还有生生之间、人机之间或生机师之间的多向交流。学生的思考时间

27、相对增加,思维的空间开阔,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增强。 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更有利于地理能力的提高。地理课堂教学应该同生活和社会相联系,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材课本。因为社会生活本身也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更重要的是,只有当学生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中获取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时他们才能把知识化为修养、注入信念、铸入人格,同时也才能真正逐步形成改造生活和社会的能力。教学策略就是要构建一个开放的地理课堂,让学生在源于真实生活情景中学习,鼓励学生对所学的地理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认真体会地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和地理学的应用价值以及对地球的责任感,从而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价值。 教学手

28、段的选择应该以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作为依据,现代化教学手段确实为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给课堂教学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拓展了人们的思维和想象力,增强了内容的直观性,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等等。同时给教育注入了时代气息,也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利用知识的机会。 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的设计,应该注意到载体介入的适时、适度和实效性,在恰当的场合,我们可以借助网络的力量选择、补充、优化课堂教学资源,扩展学生的眼界;更有利于生生和师生间进行合作交流,利用“学习课件”进行自主探究,寻找思考和假设的真实性等等。而地理的教学有庞大的图像信息源,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地理教师要充分利

29、用地理图像帮助学生对地理事物的理解、想象、分析,形成地理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应积极利用地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和丰富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拓宽学生求知和实践的途径,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著名学者徐魏诚先生曾说过:“教育者首先要认清自己教育活动的目标,不是一张张的成绩单,不是一堆分数,不是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 。因此,分数不能是评价的唯一标准。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学生思维的发展、智慧的发展、求知欲的发展、创造力的发展等多方面。所以地理学习评价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学习过程、以及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注重学生的发展评价。采

30、用目标多元化、手段多样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创设“发现闪光点”“激励自信心”的激励评价机制。如成长记录袋和课堂表现性评价有利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提高。 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是地理教学理念的载体,又是教学实践的依据,是连接地理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的桥梁,地理教学设计对于教育质量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落实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途径,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获得地理技能和培养地理素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地理课堂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和结果,需要有效的教学理念下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教案则是教学设计的一种书面表达形式。 新课程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与传统的教学设计最大的区别是高度重视对“学法”的

31、研究和设计,重视设计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重视情感,价值观的培养,重视地理能力的培养,以达到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一般地说,新课堂教学设计包含教学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设计,板书的设计,学生活动的设计,教学语言的设计,教学手段的设计以及总体教学结构的设计等等。五、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一)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意义和内容“课程标准”是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是教师实施教学方案,进行教学评价和考核的标准。 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课标功能没有在备课中发挥真正的作用,导致教学目标的确定出现偏差而影响教学。 经调查发现,在备课时反复使用对照课标的老师为零,偶尔看课标的占三分之二,几乎不看课

32、标的占五分之一,能准确说出课标中三维目标的占三分之一,其他三分之二的老师表述不清。 在备课时,首先要研究课程标准相应的要求,明确哪些是结果性目标,哪些是体验性目标。“结果性目标”陈述方式明确表达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这种方式指向可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与技能”领域,例如 :“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二)课堂教学设计的步骤1 研究课程标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描述,实施过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初中地理总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和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构建(1)地理课

33、堂教学目标领域。教学目标的叙写,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必须考虑教学目标的阶段性,避免同终结性目标相混淆。在确定教学课时目标时,必须立足于两个观念,一是只有通过一个一个的课时,最终才能达成学科教学总目标;另一个是每一个方面的具体教学目标经过多个课时的教学,几次重复,几次深化才能达成。2)必须考虑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有差异的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不应过分强调统一性,不同班级、不同学校传授同一课时时,可以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同时课堂评价也应对不同类型学生进行不同标准的评价。3)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为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

34、有完成任务。如“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等,这些写法都是不规范的,因为目标主体不是学生。(3)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叙写形式。(1)知识方面了解水平包括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例;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行为动词如;说出、描述、举例、列举、识别、知道、了解、指认、确定等。标准中的实例有;“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理解水平包括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出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行为动

35、词如:解释、说明、比较、理解、归纳,判断、区别、预测、对比、收集、整理等。标准中的实例有:“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分组准备某一大洲的资料,整理归纳后,选代表向全班汇报。”A、内容标准中有关结果性要求的目标动词:应用水平包括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行为动词如:应用、运用、设计、编辑、撰写、总结、评价等。标准中的实例有:“收集有关北京的图片资料,编辑以北京概况为主题的地理小报。“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组织有关人口问题的辩论会。”(2)技能方面

36、:模仿水平包括在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操作;对所提供的对象进行模拟、修改等。行为动词如:模拟、模仿、重复、再现等。标准中的实例有:“开展我国省级行政区拼图游戏。”“模拟一次暑期出国旅行,选择旅游路线,说出经过的主要国家和城市,描述可能见到的景观。”有条件的学校可使用计算机软件模拟演示“大陆漂移”独立操作水平包括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行为动词如绘制、测量、测定、查阅、计算、试验等。标准中的实例有:“填绘全球海陆轮廓略图。”“比较不同季节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迁移水平包括在新的情境下运用已有技能;理解同一技能在不同情境中的适用性等。行为动词如联系、灵活运

37、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标准中的实例有:“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天气预报节目,并做记录,讨论当地天气情况,并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进行一次针对某一突法性自然灾害的自救演习。”“召开地理专题讨论会,对某一专题进行探讨。例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主要整治措施,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状况等”。B、 有关体验性要求的目标动词(1) 经历(感受)水平包括独立从事或合作参与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等。行为动词如感受、体验、体会、尝试、感知、寻找、交流、参观、访问、调查、考察、接触等。标准中的实例有;“收集,交流反映我国主要少数民族风俗,服饰的图片,资料,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

38、调查当地的主要自然资源,列举合理或不合理利用方面的事例,并撰写简要报告。”(2) 反映(认同)水平包括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作相应的反应等。行为动词如认同、接受、反对、欣赏、喜欢、讨厌、感兴趣、关心、重视、尊重、爱护、珍惜、拥护、帮助等。 标准中的实例有:“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系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3) 领悟(内化)水平包括具有相对稳定的态度;表现出持续的行为;具有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行为动词如:形成、养成、树立、建立、坚持、增强、领

39、悟、追求等。 标准中的实例有;“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体验性的目标中,应如何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是大家值得注意的问题。C、确定教学目标在充分吃透“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对教学任务的预期结果的表述,是一个可供测定的指标体系,是对“课程标准”内容标准的落实。教学目标的确定对整个教学设计过程起着“纲举目张”的作用。因此,教师在确定每课时教学目标前,须考虑清楚三件事情:第一,教材中没有体现的课标要求应该在哪节课里体现最合适;第二,某

40、一课节中要着重落实课标中的哪些要求,到什么程度;第三,课标中的某一项要求,要通过几节课的学习来达成,各节课之间的程度差别怎样。课时目标的确定以“亚洲复杂的气候(第六章七年级下册)”这一课为例,如果把具体内容标准中的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某一大洲的气候特点及其与地形,河流相互关系,存在的环境,发展问题直接作为教学目标,显然是不合适的。综合相关因素,可以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1。知识与技能目标-用地图说出亚洲主要的气候类型,并能归纳出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气候面积广,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运用地图和数据分析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季风气候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阅读亚洲气候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亚洲的

41、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根据材料,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归纳亚洲不同地区主要的气候差异及影响气候差异的因素;分组收集,整理其他大洲的景观资料,并与亚洲进行对比。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资料分析亚洲由于气候差异带来的自然灾害,环境问题以及对人类的影响;通过分组讨论,设计减少自然灾害应采取的措施方案,体会地理学习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本节课的目标侧重于“运用地图和数据分析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季风气候的特点及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例如:关于“地理位置”的学段教学目标的确定;学段:七年级上学期教学内容代表:7页:利用经纬网定位课标要求: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教学目

42、标的制定:掌握在经纬网上确定某地经纬度位置的基本方法 学段:八年级上学期教学内容代表:2页;位置优越课标要求: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教学目标的制定:在地图上说出某区域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学会描述位置特征的基本方法学段:八年级下学期教学内容代表:18页;“北京”政治文化中心课标要求: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位置作出简要评价教学目标的制定:评价某区域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位置)描述区域的地理范围例如“中国地理”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教学目标:能以珠江三角洲和西双版纳为例,说明分析区域位置和区域地理特征的一般方法,并初步学会评价自然区域。学会结合珠江三角洲和西双

43、版纳的实例,说明地理环境中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一个整体。会用西双版纳的实例说明支柱产业及其形成的条件,以及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会用珠江三角洲的实例说明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能够联系珠江三角洲和西双版纳两个地区的具体情况,认识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1)划分课时,设计教学时间。(2)组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展开设计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知识点、重点、难点的处理。 2)教学内容的重组。a.学习终身有用的地理知识的原则。b.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现代性原则。 c.地理教学内容的

44、开放性原则。d、地理教学内容的地理性和综合性原则。(1)地理教学方法的主要构成因素。 语言 语言是最直接、最简捷的信息传输方式,同时是人的内在思想的传播媒介,它是感知、记忆、思维和创造的基础。教学中语言的运用有教师的讲授、师生的语言交流、生生的语言交流等,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语言的作用。模像 把教学内容以图形、图表、实物、影像等直观形式进行编码,使之转换为视觉语言形式。模像编码形象、生动、直观、信息容量比口语大得多,可为学习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教师应多使用这种编码变换,以提高教学信息传输效率,改善教学信息传输质量。实践 又称为活动。地理学科教学内容具有宏观性和综合性,在教学中要联系日常生活,联系社

45、会,通过多走、多看、多问、多思来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因此活动是地理教学方法的重要构成因素。 在教学中要把语言、模像、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地理教学方法的效能。(2)课堂教学方法的设计要求 c、根据教师自身特点设计教学方法例如,有的地理教师语言能力极强,可以使课堂讲述达到很理想的效果,他就可能更多的选用讲述的方法:有的教师美术功底很好,也许他会更多的选用板图板画辅助教学,因为对这名教师来说,绘制投影片、板画都是有兴趣而且不太困难的事情:有的教师计算机技术掌握的很好,学校又有条件他就可能选择多媒体辅助教学。所以在选择教学方法上,要注意充分发挥教师的个人特长,同时避免不顾条件盲目模仿别人的教学

46、方法。提到教学设计离不开备课,备课的实质就是三种转化:a、把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教师的知识。b、掌握教学的目标、要求、重点和难点,并转化为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c、找出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技能等的途径一节课的教学方法通常是若干种不同方法的穿插运用和有机组合,教学方法的选择不是固定和机械的,而是要依据主客观条件灵活地变化。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学方法的选择为“学生的学”服务,教法的本质是学法,应重视实现学生学习的能动性,适宜学生的发展。重视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统一,重视学习方法的研究,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地理教师综合能力的体现,是反映教

47、师功底,发挥教师教学特长的机会,也是在研究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分析学生的前提下进行的。主要教学方法如下:a、地理陈述性知识:是回答“它在哪里”,“它是什么样的”知识。b、地理程序性知识:是指“它意味着什么”和“它为什么这样”的知识,即地理原理性知识,在地理教学目标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地理程序性知识主要包括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等。C、地理策略性知识:是指“怎么样学”的知识。它与学生的地理技能等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的操作性。程序性知识是为了“学会”而策略性知识则是指向“会学”。 另外,还有运用教学媒体的主要方法:讲解与演播相间教学法 、单独演播教学法 、程序教学法 等。设计形成性测

48、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测量范围为本课时所要达到的学习结果;使用测量结果来诊断和改进教学,而不是评定学生等次;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来编制,凡重点内容均需测量,时间控制在510分钟;题目的排列以类别和难度为主要依据,通常将同类题目由易到难排列;注重学生是否能达到学习目标,并不重视与别人成绩的比较;测试完毕,教师最好能当堂讲评,及时反馈矫正,以提高课堂教学达标率。此外,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也可以采 用堂上提问、学生自由发言、分组讨论、学生活动表现等方式进行。 6编制教学流程图,设计教学过程 编制教学流程图应注意如下基本要求:(1)编制教学流程图必须考虑教师的主导活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内容的组织编排、教学方

49、式、方法和媒体的运用等各个方面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要从教学的总体目标出发,组织好教学过程中各基本要素的活动,寻求总体功能的最优。(2)编制教学流程图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使教学内容形成一个完整而又合乎逻辑的知识体系;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顺序;便于教师对教学方式、方法和媒体的操作使用;注意各学习单元之间的连贯性和配合性;安排好教学评价,加强反馈,做好调控。(3)编制教学流程图要使用规定的几种符号,使教学设计工艺化,便于交流和共享。学习内容与学习内容与教师的活动教师的活动媒体的应用媒体的应用学生的活动学生的活动教师进行教师进行逻辑判断逻辑判断开始开始教师质疑教师质疑学生感受知学生感受知演示演示 问

50、题情境问题情境教师调控教师调控总结归纳总结归纳 演示演示 事实材料事实材料提出问题提出问题设计探究方案设计探究方案调查、探究调查、探究得出结论得出结论结束结束4、编制教案,学案 地理教案是地理教学实施方案。教案是在研究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撰写出来的,是教师教学活动必须具备的“行动纲领”。教案既可以是由若干节课组合而成的有相对独立完整内容的教学实施方案,也可以是一节课课时编写出的课时教案。我们以课堂教学课时教案为例,说明教案编写的规范(1) 教案的构成一份正规的教案应该包括:教学内容的章,节课题教学目标;一般应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具体陈述。教学

51、内容的重点,难点所在课的类型:即本节课对学生而言或就教学的性质而言,是学习新课还是复习课,综合课等。教学方法;本节课在组织学生学习或认识类型上的方法,如“发现法”,“自学辅导法”“讲授法”等。地理教具;本节课使用的教具名称,如地图挂图,电脑多媒体,地球仪等。教学过程;为教案的主要部分。所占篇幅最大,包括本节课师生活动的内容及方式安排,教学步骤,教师对教学情况的预计及反馈措施。教学反思课时要求(非一课时教案)特别指出:以上所述教案的格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老师把板书设计内容也作为教案的一个构成部分,还有的把“学法指导”单独陈述。教案的外在形式可以不同,但都应该做到有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的表述,

52、有层次清楚的教学过程的展现,有反馈练习活动的设计,最重要的是应该能体现出地理新课“内容标准”的达成,能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2) 编写教案的方法制定教学目标时,应着眼于素质的提高,应以“课标”为准绳,不能脱离“课程标准”的要求另搞一套。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的表述,应注意重点和难点常常不是相同的,要分别阐述。“教材的重点”是指本节课教材内容着力阐述的主要部分,同时是“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上出现的要求。“教材的难点”是指学生接受和运用难度较大的内容,往往是一些抽象的概念或原理,或者操作较复杂的技能。难点有时与重点内容一致。当难点内容与重点内容不同时,教学中应花大力气攻克它。在教学时可以做一些反复

53、的练习。“教学过程”的编写一般按课堂教学环节先后顺序展开,即按“导入新课”“展开教学”“总结全课”“反馈练习”等环节来陈述师生活动的具体过程,其外在形式有文学陈述式、图表式、表格式等“教学过程”的文字陈述有详尽式和简略式两种。详尽式教案要求记叙师生活动的每一个具体内容。对新教师而言,详尽式教案有利于熟悉教学过程,克服紧张心态,但容易产生教学的机械性,不利于课堂活动的创新。教案构成中的最后一个成分是“教学反思”,它是宝贵的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由于它是课后完成的,因此容易忽略,教学反思不是教师的个人行为,不能仅凭个人感受来撰写,而应注意听取学生的反映,通过作业等反馈信息来加以整理

54、、思考,才能凸显客观真实性,使其迸发出教育科研创新思维的火花。7教学过程的实施地理课堂教学,要坚持“一个为本”,搞好“四个调整”,使其融会整合到教学实践之中。(1)坚持“一个为本”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这里的“发展”是指:学生的全面发展,即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即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发展其特长,同时根据学生基础和程度等不同,使其分层发展;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即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2)搞好“四个调整”a.调整课堂教学的目标。一是要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

55、培养。要引导学生创新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质疑,赞赏学生具有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构建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的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二是要在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 b.调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实现三个重新“定位”:一是

56、师生关系的定位,师生关系定位为交往,即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是共存的主体,师生之间通过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实现共识、共享、共进。二是教师的定位,教师定位为主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课堂教学的策划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的这个定位决定了教 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实现如下五个转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封闭向开放转变;由信息的单向交流向信息的综合交流转变。三是学生的定位,学生的定位也是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再是教学的被动者或知识的接

57、受者,而是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学习的主人,在课堂得到充分发展的主体。 c.调整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师要调整好教学方式,在运用教学方式努力做到以下几点: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指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充分的发展。同时,教师也要指导和帮助学生调整好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以及上述学习方式的交互使用和整合。d

58、.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在继续发挥传统的教学媒体(黑 板、粉笔、挂图、模型等)和传统的电子教学媒体(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积极作用的同时,要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普遍应用。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工具。要把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努力挖掘所有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价值,促进各种教学技术手段之间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8、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评价应注意的问题(1)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2)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

59、评价方法、而不仅仅依靠纸笔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3)考试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和其他评价的方法,如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 课堂教学评价方式(1)纸笔测验。纸笔测验的重点应放在对知识的记忆和重现上;应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注重选择真实情景中的综合性、开放性的问题。(2)档案评价。学生档案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有效评价方式。应培养学生自主选择、收集学习档案内容的习惯,给他们表现自己学习进步的机会。教师应激励学生根据学习档案进行反省和自我评价,将学习档案评价与教学活动有机整合。(3)活动表现评价。

60、活动表现评价是在学生完成一系列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进行的。它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项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进行评价。力求对学生全面评价。 几点要求l、注重过程性评价2、评价要动情3、评价方式多样化 归纳起来,在对地理学习评价时,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评价的目标要多元化、手段多样化。六、一个好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是什么样(一)好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具体体现1、构建和谐课堂心理学家认为,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人和事物关系存在的最佳表现形态。和谐能产生美,产生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