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内涵在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的重要性_第1页
论文化内涵在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的重要性_第2页
论文化内涵在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的重要性_第3页
论文化内涵在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的重要性_第4页
论文化内涵在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的重要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文化内涵在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的重要性摘要:书籍不是一般商品。而是一种文化。要充分体现书籍内容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只有通过书籍装帧设计内容来传迭.才能更好的完善文化内涵与书籍装帧设计的结合。关链词:文化内涵书籍书籍裳帧设计元素书籍装帧通俗的说法就是给书及周边产品做包装。但它不同于一般的包装。它是一个立体的精神空间,设计师要针对作者及本书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过画面图形、图案色彩方式视觉再现给读者书的灵魂.所以书籍装帧设计是一种立体的思考行为。它不仅是“皮肤”,它还要有“血”有“肉”。所谓书讲究五感(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正因为此。如果把一本书当做一个人的话,装帧就是塑造这人的形象。气质,不同的

2、人有不同的打扮。什么样的书采用什么样的设计。书籍不是一般商品.而是一种文化。因而在封面设计中.哪怕是一根线条、一行文字、一个抽象符号。一二块色彩,都要具有一定的设计思想。既要有内容,同时又要具有美感。一、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主要设计内容通过书籍,或关于书籍的艺术展览及学术交流的活动,我们常接触到“书籍装帧”、“装帧艺术”、或“封面设计”、“版式设计”之类的词语。“书籍装帧”.是由“书籍”与“装帧”两个词汇组合而成的专用词,所谓“书籍装帧”,即通过装帧从而对书籍产生保护及美化的作用。装帧设计受到书籍内容的制约,具有从属性的一面。这就要求设计者要根据书籍内容通过设计内容来表达本书的文化内涵。要设计一

3、本理想的书籍,首先要明陶丽确书籍装帧设计的主要内容。现代书籍装帧设计大体由外观与书心两部分构成:一是书的外观即精装书所具有的书套、护封、封面等的设计:二是书的书心设计,包括环衬、扉页、目录、版权页、前言、后记、插图等设计内容。书籍装帧设计,不仅要设计书的外观,还要做包括选择字体,字号,标注行距,字间距等工作。只有通过这些设计内容才能更好的表现出应传达给读者的文化内涵来。二、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由内而外的文化内涵体现在商品经济里.图书市场也需要取得经济收益.我们不会否定图书的物质消费功能.在装帧设计中适当考虑书籍的市场性与广告性是无可厚非的。但我们一定要正确把握图书市场的实质内涵。消费者买书是因为希

4、望从中得到知识和文化享受。而不是一时的视觉刺激。读者的愿望是要得到一本。美的”图书.出版者的目的是要向人类提供“好的”精神食粮。黑格尔在著名的美学中指出:“美的要素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在的.即内容:另一种是外在的。即内容借以现出意蕴和特性的东西。内在的显现于外在的。就借这外在的.人才可以认识到内在的.因为外在的从它本身指引到内在的。”2(一书籍装帧设计元素的文化体现书籍装帧是思想交流的一种媒体.不同的装帧设计特点体现不同的文化品味与精神状态。中国传统书籍装帧的基本特点可以用。简约淡朴”四个字来概括,特别是明清时的线装书,“墨香纸澜、版式疏朗、字大悦目”。3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源远流长的美学思想

5、.它体现了我国文人重视文化气息.追求端庄素雅,讲究宁静致远的风格和境界,也反映器281百家论坛了中华民族坦然儒雅的修养和质朴刚直的气质。书籍装帧设计的主要元素主要是图形、色彩、文字。也是视觉传达最有效的三个元素。设计者需要准确把握书籍的内容精神,根据其题材、体裁、作者或读者风格.将图形和文字恰到好处的相结合.辅助书籍将文化意蕴形象的传达给读者。4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图形设计是最能抓住读者眼球的视觉元素。不论是从图形的具象形态还是抽象形态,都要与书籍的内容性质密切关联、协调统一,才能表现出不同类型书籍的不同特点。如政治性读物要严肃庄重。科技性读物要严谨客观.少儿性读物要活泼可爱等等。色彩是艺术设计

6、的重要语言,它能表现相应的思想和氛围具有截然不同的心理感应效果。书籍的色彩搭配切忌一味大红大紫.不顾一切追求炫目与出位。而必须与书籍主题思想吻合.并考虑阅读对象的年龄、审美观念与文化层次等特征.辅助书籍体现自身的文化韵味。文字是书装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j一本书总要有书名、作者名和出版社各,其中书名是文字部分的主要项目。书名可选用合适的印刷字体,也可按设计要求书写。文字不仅在字面意义上帮助读者理解内容。同时其字体本身的特点,也可加强书籍内容的体现和表达。6文字是构筑书籍信息的主要元素。在书籍装帧设计中.文字的设计最能体现书籍内在的气质。文字本身也是一种视觉造型,它能最直观的传递书籍的文化信息。书籍

7、的文字设计首先要符合规范。在字体、字号、位置、疏密、编排方式等方面要与页大勉面的版式、图形、色彩相搭.不能随意堆砌于版面。合适的字体造型与编排设计能体现出文化气质的韵律美,给读者以美好的视觉感受和广阔的联想空间。(二书籍内容与形式的整体艺术表现与文化内涵的结合内容.是书的灵魂。它是评判图书良莠的标识。一本书。如果极大限度地满足了读者的求知欲.那他也就充分地感到这本书的内容是美的;反之,读者一无所获,或仅有生理感官上的某种刺激。引人想人非非,误入歧途,那就谈不上内容是美的。形式.是书的外表。它是“内容借以现出意蕴和特性的东西”。显然。这个“东西”指的不单是直接表达内容的语言、文字和风格.作为“书

8、的形式”书籍装帧,它的品位高低。直接影响图书的整体质量。如何赋予书籍以美观.给读者以美的享受,这是书装设计的任务。不过。常有人误解。“书的外表”就是书皮。书装设计就是封面设计。一幅优秀的封面。能给人十分美好的印象.它能引导读者去探究内容的意蕴。当然。书籍装帧设计不仅仅只是书籍外在的形态设计。还包括书籍的整体形态设计。这一整体形态包括开本设计的形式感、精装平装的形式感、书籍函套的形式感、书心内容的形式感等等。书籍装帧设计独特的形式意味。也就是书籍的整体设计感。过去的书装设计者只是被动地关心封面设计。如今关心的则是整体书、整套书。从选纸、用料到开本大小,印刷工艺;从封面、护封到扉页、版式设计等,进

9、行全方位的整体设计.每一个环节都要求设计者精心关注。书籍装帧设计已经成为一个立体的、多侧面、多层次、多因素的系统工程。整体设计对书装设计者提逝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设计者具有良好的设计。才能和全局把握水平。这一点。国外的优秀书籍装帧作品表现十分突出.它们给读者的最深感受正是整体上的精美程度。国外的书装设计者在书籍设计、制作等方面非常专业,而且非常细致。他们对于纸张对视觉的刺激、人眼对油墨的感觉、字号的大小等都会进行仔细的研究,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近似于科学的活动。所以.产生的作品每一处都很精致,很完美。书中的文化内涵也就随着这种精致与完美自然地流露出来了。三、重点突出文化内涵在现代书籍装帧设

10、计中的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中.文化的作用日愈突出。人们对书籍使用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书籍装帧设计面临着新的挑战。注重文化内涵、讲究艺术品位、追求个性特征已被越来越多的装帧设计者所重视。用装帧设计方法发掘思想内涵,丰富文化意蕴。提升书籍价值.已成现代设计的追求。,书籍装帧设计是一种精神的载体,一种文化的物化形式.一种个人价值的体现.一种文明的象征。营造文化氛围、体现文化内涵是书籍装帧设计的命脉,每一个书装设计无不在诠释着各种文化的内涵。8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书装设计的文化特征越来越强烈。在实际设计中。我们要熟悉原著的格,通过提炼书籍的精神内涵。挖掘构思、想象与立意的深度.用良好的立意和构思.用

11、美的形式去显现书籍装帧设汁的独特艺术性和整体文化品位。如由我国著名书装设计大师吕敬人为巴金的家设计的封面。吕敬人就是充分了解了作家巴金的风格。也充分理解了家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从封面形式上采用了浅灰底色。给人以压抑、沉重之感,一个视觉冲击力极强的书法体“家”字别具一格,占据了封面面积的一半。“家”字的颜色从饱和的大红色至上而下,逐渐略淡。暗示着这个大家庭由兴盛走向衰落。封面上四个角的古老门环。暗示着顽固保守对这个家牢牢的束缚和控制。在封建社会.在“家”的笼罩下。门前主人公的拖着修长的背影似乎在如泣如诉.恰到好处地与主人公软弱的性格及对这个家庭的憎恨与无柰的心情相吻合。被风雨剥蚀的大门用有肌理的

12、特种纸准确表达了那个时代的气息。所有这一切都试图表现作家巴金作品中那沉甸甸的“家”.无声地传达出了书中更深刻的含义。如果没有对书籍内容的深刻了解,就无法从表面形式上表达书中所要传递的文化气息。设计是一个开放的领域。现代设计的概念已经不是工艺美术概念上的“美化”或者“实用”。它是一种文化创造活动,它沟通了科学与艺术,追求艺术与人的完美结合,提升了人类的生活品质。9我们每个装帧设计者都必须具有在良莠不齐的设计风潮中捍卫文化内涵,在浮躁张狂的物欲追逐中倡导健康审美的社会责任,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和道德修养,丰富生活经历。提高感悟能力。注重文化内涵、讲究艺术品位、追求个性特征来完善书籍装帧设计的整体美感

13、。参考文献:【1】郑如斯、肖东发中国书史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第7页【2】黑格尔美学第一卷第25页【3N-兵“有意味的形式”书籍装帧设计的整体之美浙江工艺美术2005年31卷4期第65页【4】陆丹论书籍装帧的文化意蕴设计美术界2008年7期第61页【5】钟周(-0籍装帧设计中的文化内涵分析2009年5期第54页【6】王若鸿美术大观2007年9期第161页【71.慧媛朱春玲樊海燕书籍装帧设计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0页【8】赵健黑龙江美术也版社199r7年第6页【9】孙利群关于现代设计中艺术性质的思考包装工程2005年第222页l冉丽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论文化内涵在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

14、的重要性作者:陶丽作者单位: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刊名:大家英文刊名:GREAT MASTER年,卷(期:2010,(2引用次数:0次参考文献(9条1.郑如斯、肖东发中国书史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第7页2.黑格尔美学第一卷第25页3.许兵 有意味的形式-书籍装帧设计的整体之美浙江工艺美术2005年31卷4期第65页4.陆丹 论书籍装帧的文化意蕴设计美术界2008年7期第61页5.钟周 书籍装帧设计中的文化内涵分析大众文艺2009年5期第54页6.王若鸿 书籍装帧设计中文化内涵的体现美术大观2007年9期第161页7.李慧媛 朱春玲 樊海燕书籍装帧设计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8年第30页8.赵

15、健书籍封面设计黑龙江美术也版社1997年第6页9.孙利群关于现代设计中艺术性质的思考 包装工程2005年第222页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郑丽论中国书籍装帧设计的文化元素-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1中国书籍的装帧设计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生产实践和社会活动中形成和创造的文化艺术成果.本文探讨了中国书籍装帧设计的历史潮流及其蕴含的艺术理念和文化内涵.2.期刊论文钟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文化内涵分析-大众文艺2009(5书籍是一个文化主体,它由形态、图文、材料、工艺等要素组成,书籍装帧是对书籍的函套、护封、封面、书脊、环村、霹页、正文、插图、封底等多个部分的设计与制作.它们环环相扣

16、、相辅相成,共同体现书籍的整体风格、思想感觉和文化品位.书籍是人类文明的伟大标志之一,我国书籍历史悠久,书籍装帧也经过了多个发展阶段.在商品经济发达的今天,书籍的商品特性日渐突出,书籍装帧设计存在盲目追求花哨,文化味与和谐美缺失的低俗走向.在这个背景下,本文大力倡导在书籍装帧设计中体现悠久传统的文化修养,重视文化品位的提升,发掘思想内涵,丰富文化意蕴,提升书籍价值.3.学位论文朱红红民国书籍装帧设计研究2007民国书籍装帧设计展示了传统装帧形式向现代书籍设计的演变,是中国现代书籍设计的开端。当前对民国书籍装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设计史、收藏或出版史,无法充分展示民国书籍装帧的艺术风貌和深层文化内涵

17、。本文尝试从视觉传达的角度来系统研究民国书籍装帧艺术,分析其视觉模式,探讨其文化内涵,总结其成功经验。民国是中国社会的一个转型时期,政治变革不断,社会动荡不安,外强内辱。在传统思维与新思潮强烈冲突、中西文化激烈碰撞中,民国书籍装帧设计经历了萌芽期、开拓繁荣期和发展成长期,顺利脱离传统轨道,与世界书籍设计艺术相接轨。受现代印刷技术和印刷材料的影响,民国书籍逐渐远离传统线装书的样式,呈现出较为科学合理、新颖多样的现代书籍形态。封面设计是民国书籍装帧最突出的成就。在立意上,独具匠心、形式多样,有的开门见山,有的意味深长,有的装饰美化或文字构成。在视觉要素的运用上,图形表现方法灵活、兼容并蓄,文字新颖

18、多变、个性鲜明,色彩运用惜色如金、以少胜多。透过民国书籍装帧呈现的形态特征,可以看到传统文化精神的批判与继承,中西观念的碰撞与交融,以及鲜明的时代精神。纵观民国书籍装帧的发展历程及其艺术成就,我们可以看出,立足本土、中西结合,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双重体现,树立书籍的出版品牌,广学博览的设计修养等成功经验,值得学习与借鉴。书籍设计中材质的运用与表现是设计师提升书籍艺术品质,延伸书籍文化内涵的重要实践内容.随着大众文化消费的不断提高,对书籍设计在材质方面的多元化需求亦不断增强.这需要书籍设计师们在设计实践中进一步加强探索,创新材质设计,推动书籍设计发展.书籍装帧设计的文化品位应是文化内涵和艺术上的高

19、格调.本文按自我认识从书籍装帧的发展,演变过程说明书籍装帧设计的文化品位及其重要意义.书籍的装帧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造型艺术,要求设计师在设计时不仅要突出书籍本身的知识源,更要巧妙利用装帧设计特有的艺术语言,为读者构筑丰富的审美空间.6.学位论文徐玉苏中西文学书评评价策略差异比较及其文化内涵2007评价理论是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内发展起来的,主要针对谈话人赋值语义的阐释性理论。本文在评价理论的框架下,选用国内权威英文杂志今日中国和西方国家中同样具有威望的时代杂志中的文学书评作为语料,对中西书评作者的评价策略差异做了分析比较。通过分析一定数量的中西文学书评后发现两者在评价资源数量、评价模式及方式上

20、均存在较大差异。首先,中国书评作者较少使用评价资源对书籍及其作者进行评价,并且较多使用评价力度较弱的鉴赏资源,避免主观性较强的情感和判断;而西方书评作者则较大胆直露地运用评价手段表明自己的观点。他们敢于作出评价,特别是不回避容易引起争议的对书籍作者的情感和判断评价。其次,体现在态度各次系统模式上,中国书评作者完全回避对书籍作者的情感评价,对其的判断仅局限于专业能力,鉴赏次系统中的评价资源也主要集中在评价力度较弱的价值次范畴;而西方书评作者倾向于对书籍作者的情感作出评价,对其的判断也包括做事才干、行为规范、真实可靠等各个方面,鉴赏次鉴赏中的评价资源也以主观性较强的反应为主。最后,中国书评作者更多

21、地运用了隐性评价进行间接表述,而西方作者则偏爱显性评价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较强的评价手段,且以显性评价为主。中西文学书评的这些差异均体现了中西文化如何从人际意义角度出发有意识地建构评价策略,体现了这两种文化的观念差异,即中国文化崇尚含蓄谨慎,注重和谐的人际关系,而西方文化则偏爱言论自由,直截了当的方式和批判的视角。本文最后对造成中西书评作者评价策略差异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探讨。本文首次从文化视角出发,应用评价理论分析比较了中西文学书评作者在同一语类中的评价策略差异,并从另一个新的角度证实了评价理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同时,通过中西评价策略差异的比较也从人际意义角度对对比修辞学研究作了进一步探索,这也

22、为研究中西文化差异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7.学位论文杨鑫“五四”时期中国文艺类书籍设计艺术浅论2009“五四”时期的书籍设计展示了中国传统装帧形式向现代书籍设计的演变,是中国现代书籍设计的开端。当前对“五四”时期文艺类书籍设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设计史、收藏或出版史,无法充分展示“五四”时期文艺类书籍设计的艺术风貌和文化内涵。本文尝试从视觉设计的角度来系统研究“五四”时期文艺类书籍设计艺术,分析其视觉模式,探讨其文化内涵,总结其成功经验。 “五四”时期的中国,工商业发展兴旺,新文学运动如火如荼,大师辈出,出版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书籍印刷技术与时俱进。此时的书籍设计在传统思维与新思潮强烈冲突、中西文化

23、激烈碰撞中,经历了萌芽发展阶段,远离了传统线装书的样式,逐渐与世界书籍设计艺术接轨,呈现出较为科学合理、新颖多样的现代书籍形态。 本文从基本形态和视觉要素两大方面,封面图形设计、插图设计、字体设计、色彩和印刷等角度展开对“五四”时期文艺类书籍设计艺术的视觉解读,并进一步追根溯源,拟从明清线装书、日本和欧洲书籍设计艺术三方面明晰“五四”时期书籍设计艺术的滥觞,主要阐述了“五四”时期中国文艺类书籍设计的特色作家群体身体力行、博采众长参与书籍设计实践对书籍设计艺术产生的深远影响。 纵观“五四”时期书籍设计的发展历程及其艺术成就,我们可以看到重视设计师的修养、强调设计的中西文化交融及书籍设计文化价值与

24、商业价值的双重体现等多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关键词:“五四”时期;文艺类书籍设计;视觉分析;借鉴意义8.学位论文徐伶俐关于书籍设计艺术中审美问题的研究2006书籍是记录人类思想信息的物质形式,是积累知识和传播人类智慧的工具,书籍的出现使文化的传播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有了书籍的出现,必然就会有书籍设计艺术(BookDesign的产生。书籍设计艺术以书籍的整体形态为载体,进行从书芯到外观的一系列整体视觉形象设计,是一项多侧面、多层次、多因素、立体的、动态的系统工程。在信息发展的今天,各种事物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书籍设计艺术也不例外。书籍设计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从以往的附属

25、地位逐渐提升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如今越来越得到重视。书籍设计艺术是同时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的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变化,书籍设计艺术的审美性问题也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了。对书籍设计艺术中审美性的研究是有着现实性意义的,能够更好的指导书籍设计实践。本文通过实例的分析,总结出书籍设计艺术中审美文化和审美特征,希望对现代书籍设计艺术探索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结构如下:第一部分,阐述了论文研究的动机、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以及相关名词解释与意义、研究的方法这样一系列问题;第二部分,主要研究传统书籍设计艺术审美形态,对书籍设计艺术历史的发展进程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对传统书籍设计艺术审美形态研究,寻求对现代书籍设计艺术实践的指导;第三部分,书籍设计艺术所表达的形式和内容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现象,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书籍设计本身是具有相对独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