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规范_第1页
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规范_第2页
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规范_第3页
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规范_第4页
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规范精品汇编资料目次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2符号3充电站规模及站址选择 3.1充电站规模3.2站址选择4总平面布置4.1 一般规定4.2充电设施及建筑布置 4.3道路5充电系统5.1非车载充电机5.2交流充电桩6供配电系统7电能质量8计量系统9监控及通信系统9.1系统构成9.2充电监控系统 9.3供电监控系统 9.4安防监控系统9.5通信系统10 土建10.1建筑物10.2给排水1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10.4 土建电气11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12节能与环保12.1建筑物、设备及材料节能 12.2噪声控制附录A充电站计量系统示意图 附录B大型充电站监控系统结构示意图 附

2、录C充电站监控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本规范用词用语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附:条文说明Contents1Generalprovisions2Termsandsymbols3Scaleofchargingstationandsiteselection3.1Scaleofchargingstation3.2Siteselection4Generalplandesign4.1Generalrequirement4.2Layoutofchargingfacilitiesandbuildings4.3Roads5Chargingsystem5.1off-boardcharger5.2ACchargingspot6

3、Powersupplyanddistributionsystem7PowerQuality8Powermeteringsystem9Monitor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9.1Systemstructure9.2Chargingmonitoringsystem9.3Powersupplymonitoringsystem9.4Securityandprotectionsystem9.5Communicationsystem10Civilengineering10.1Buildings10.2Watersupplyanddrainage10.3Heating,ventil

4、ationandair-conditioning10.4Buildingelectricity11Watersupplyandinstallationforfirefighting12Energysavingandenvironmentprotection12.1Energy-savingofbuilding,equipmentandmaterials12.2NoisecontrolAppendixADiagrammaticdrawingofchargingstationmeteringsystemAppendixBDiagrammaticdrawingoflarge-scalechargin

5、gstationmonitoringsys temstructureAppendixCMaintechnicalindexesofchargingstationmonitoringsystem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Normativestandard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1总则1.0.1为使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工作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 统一技术要求,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 范。1.0.2本规范适用于电动汽车整车充电站和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的 设计。1.0.3电动汽车充电站的设计应符合以下基本原则

6、:1贯彻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 要求;2与当地区域总体规划和城镇规划相协调;3符合防火安全、用电安全、环境保护的要求;4积极稳妥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促进技术创新。1.0.4电动汽车充电站的设计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 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 充电站 EVchargingstation由三台及以上电动汽车充电设备(至少有一台非车载充电机) 组成,为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并能够在充电过程中对充电设备、动 力蓄电池进行状态监控的场所。2.1.2 电动汽车整车充电 EVdirectcharging不拆卸电池,直接对车辆充电的一种

7、电能补给方式。2.1.3 充电系统 EVchargingsystem由充电站内的所有充电设备、充电电缆及相关辅助设备组成, 实现安全充电的系统。2.1.4 充电设备 chargingequipment为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提供电能的专用设备,包括非车载充电 机、交流充电桩等。2.1.5 非车载充电机 off-boardcharger固定安装在地面,将电网交流电能变换为直流电能,采用传导 方式为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充电的专用装置。2.1.6 交流充电桩 ACchargingspot采用传导方式为具有车载充电机的电动汽车提供交流电能的专 用装置。2.1.7 用电信息采集终端electricenergy

8、dataacquireterminal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是对各信息采集点用电信息采集的设备,简 称采集终端。可以实现电能表数据的采集、数据管理、数据双向传 输以及转发或执行控制命令的设备。2.1.8 电池管理系统 batterymanagementsystem,简称 BMS监视蓄电池的状态,对蓄电池系统充电、放电过程进行有效管 理,保证电池安全运行的电子装置。一般由传感器、控制单元和输 入输出接口组成。2.1.9 监控系统 monitoringsystem对充电站的供电状况、充电设备运行状态等信息进行采集,应 用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实现站内设备的监视、控制和管理的系 统。充电监控系统 char

9、gingmonitoringsystem应用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对充电站内充电设备的运行状态 和电池充电过程进行监视、控制和管理的系统。供电监控系统 powersupply mon itori ngsystem应用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对充电站供电系统的供电状况、电能质量、幵关状态、供配电设备运行参数等进行监视、控制和管 理的系统。安防监控系统 securitymonitoringsystem应用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对充电站进行安全防范监控(包括对站内外重要区域的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入侵报警等)的系 统。2.2符号2.2.1充电机输出电压n 电动汽车蓄电池组的串联电池单体数量;K u 充

10、电机输出电压裕度系数;U cm 单体电池最高电压。222充电机输出直流额定电流K c 充电机输出电流裕度系数;1 m电动汽车蓄电池组最大允许持续充电电流。3充电站规模及站址选择3.1充电站规模3.1.1充电站布局宜综合考虑电动汽车类型、保有量等因素,并充 分利用供电、交通、消防、排水等公用设施。3.1.2充电站规模宜综合考虑电动汽车充电需求、车辆的日均行驶 里程和单位里程能耗水平等因素。3.1.3电动汽车充电站规模划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三类:1大型充电站配电容量大于等于500kVA具备为各类乘用车、商用车充电的能力,且充电设备数量不少于10台;2中型充电站配电容量大于等于100kVA小于500

11、kVA,且充电设备数量不少于3台;3小型充电站配电容量小于 100kVA且充电设备数量不少于 3 台。3.2站址选择3.2.1充电站的总体规划应符合城镇规划、环境保护的要求,并应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3.2.2充电站站址宜靠近城市道路,不宜选在城市干道的交叉路口 和交通繁忙路段附近。3.2.3充电站站址选择应与城市中低压配电网规划和建设密切结合,满足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自动化等方面的要求。3.2.4充电站应满足环境保护和消防安全的要求。充电站的建(构) 筑物火灾危险性分类应符合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 GB50229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的规定。充电站内的充电 区和配电室的建

12、(构)筑物与站内外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表3.2.4充电站建(构)筑物相应厂房类别划分序号充电站建设条件建(构)筑物厂房类别1当配电站采用油浸变压器时丙类2当配电站采用干式变压器时丁类3当采用低压供电时戊类3.2.5充电站不应靠近有潜在火灾或爆炸危险的地方,当与有爆炸危险的建筑物毗邻时,应满足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场所电力装置 设计规范GB50058-92中的有关要求。3.2.6充电站不宜设在多尘或有腐蚀性气体的场所,当无法远离 时,不应设在污染源盛行风向的下风侧。3.2.7充电站不应设在有剧烈振动或高温的场所。3.2.8供公交电动汽车

13、使用的专用充电站宜设置在公共汽车枢纽 站、专用停车场内。4总平面布置4.1 一般规定4.1.1充电站包括站内建筑、站内外行车道、充电区、临时停车区 及供配电设施等。充电站的站区总平面布置应满足总体规划要求, 站内工艺布置合理,功能分区明确,交通便利,节约用地。4.1.2充电站总平面布置应按最终规模进行规划设计。4.1.3在兼顾交通组织顺畅、工艺布置合理的前提下,充电站应结合自然地形布置,尽量减少土石方量。4.1.4充电站宜单独设置车辆出入口。4.2充电设施及建筑布置4.2.1充电设备的布置应靠近充电位以便于充电,设备外廓距充电 位边缘净距不宜小于0.4m。充电设备的布置不应妨碍其它车辆的充 电

14、和通行。同时要采取保护充电设备及操作人员安全的措施。4.2.2在用地紧张的区域,充电站内的停车位可采用立体布置,以减小充电站用地。4.2.3充电设备布置位置应尽可能靠近上级供配电设备,以缩短供电电缆的长度。4.2.4站内建筑宜有好的朝向,布置位置应方便观察充电区域。425充电站宜设置适当数量的临时停车位置。4.3道路4.3.1充电站内道路的设置应满足消防及服务车辆通行的要求。充 电站内部从入口到出口至少应有二条车道,入口和出口宜分幵设 置,明确指示标识。4.3.2充电站内双列布置的充电位,中间行车道按行驶车型双车道 考虑;单列式布置的充电位,行车道按行驶车型单(双)车道考虑。充电站内单车道宽度

15、不应小于3.5m,双车道宽度不应小于 6m站内的道路转弯半径按行驶车型确定,且不宜小于9m道路坡度不应大于6%,且宜坡向站外。站内道路不应采用沥青路面。4.3.3充电站应充分考虑与站外道路的引接。5充电系统5.1非车载充电机5.1.1充电机输出电压选择1应根据电动汽车蓄电池组的特性及数量确定充电机的最高充电 电压。2充电机输出的直流电压范围宜优先从以下三个等级中选择:150V350V, 300V500V, 450V700V。3充电机输出电压根据下式计算:UrnKuUcm ( 5 11 )式中:n 电动汽车蓄电池组的串联电池单体数量;Ku 充电机输出电压裕度系数,一般取1.01.1 ;Ucm 单

16、体电池最高电压,单位为 V。4宜从电压优选范围中选择一组最高电压略大于Ur的等级确定为充电机直流输出电压范围。5.1.2输出额定电流选择1根据电动汽车蓄电池组的容量和对充电速度的要求,以及供 电能力和设备性价比,在确保安全、可靠充电的情况下确定最大充 电电流。2充电机输出的直流额定电流应优先采用以下值:10A、20A、50A、100A、160A、200A、315A、400A、( 500A)。3充电机输出直流额定电流根据下式计算:IrKcIm(5.1.2 )式中:Kc 充电机输出电流裕度系数,一般取1.01.25 ;1 m 电动汽车蓄电池组最大允许持续充电电流,单位为Ao4应从电流优选值中选择一

17、略大于 1 r的数值确定为充电机直流 输出额定电流。5.1.3充电机功能应符合以下要求。1充电机应具有根据电池管理系统(BMS提供的数据,动态调整充电参数、自动完成充电过程的功能。2充电机应具有判断充电机与电动汽车是否正确连接的功能,当检测到充电接口连接异常时,必须立即停止充电。3充电机应具有待机、充电、充满等状态指示。充电机应能够 显示输出电压、输出电流、电能量等信息。充电机故障时应有相应 的告警信息。4充电机应具有实现手动输入的设备,以便对充电机参数进行 设定。5充电机应具备交流输入过欠压保护、交流输入过流保护、直 流输出过压保护、直流输出过流保护、内部过温保护等功能。6充电机应具备本地和

18、远方紧急停机功能;紧急停机后系统应 手动复位。5.1.4充电机应具备与电池管理系统通信的接口,用于判断充电连 接状态,获得蓄电池充电参数及充电实时数据。5.1.5充电机应具备与充电站监控系统通信的功能,用于将充电机 状态及充电参数上传到充电站监控系统,并接收来自监控系统的指 令。5.1.6充电接口应在结构上防止手轻易触及裸露带电导体。充电连 接器在不充电时应放置在人不轻易触及的位置。对于安装在室外的 充电机,充电接口应采用必要的防雨、防尘措施。5.1.7充电机布置与安装要求如下:1充电机布置应便于车辆充电,并应缩短充电机输出电缆的长 度。2应采用接线端子与配电系统连接,在电源侧应安装空气断路

19、器。3充电机保护接地端子应可靠接地。4充电机应安装于与地平面垂直的立面,偏离垂直位置任一方 向的误差不应大于5°。5室外安装的充电机基础应高出充电站地坪20cm及以上。必要时可在充电机附近设置防撞栏,其高度不应小于0.8m。5.2交流充电桩5.2.1交流充电桩供电电源宜采用 220V或 380V交流电压,额定电流 不应大于32A。5.2.2交流充电桩应具有为电动汽车车载充电机提供安全、可靠的 交流电源的能力。1应具有外部手动设置参数和实现手动控制的功能和界面。2应能显示各状态下的相关信息,包括运行状态、充电电量、 计费信息等。3应具备急停幵关,在充电过程中可使用该装置紧急切断输出 电

20、源。4应具备过负荷保护、短路保护和漏电保护功能。应具备自检 及故障报警功能。5应配置交流电能表,对输出电能量进行计量。应具备IC卡读卡装置,实现充电控制及充电计费。5.2.3交流充电桩应具备与上级监控管理系统的通信接口。524交流充电桩的安装和布置:1电源进线宜采用阻燃电缆及电缆护管,并应安装具有漏电保 护功能的空气幵关。2多台交流充电桩的电源接线应考虑供电电源三相平衡。3可采用落地式或壁挂式等安装方式。落地式充电桩安装基础 应高出地面20cm及以上,必要时可安装防撞栏。4保护接地端子应可靠接地。5室外的充电桩宜采取必要的防雨和防尘措施。6供配电系统6.0.1充电站供配电设计应满足供配电系统设

21、计规范GB50052的规定。1充电站应按照重要程度和配电容量选择电源数量。2充电站用电设备容量在100kW及以下或需用变压器容量 50kVA 以下者,可采用低压三相四线制供电。6.0.2供配电装置的布置应满足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的规定,遵循安全、可靠、适用的原则,便于安装、操作、搬运、检修和调试。并应满足以下要求:当建设场地受限时,高、低压幵关柜可与变压器设置在同一房间,但变压器应选用难燃型或不燃型,其外壳防护等级不应低于 IP3X。6.0.3配电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1高低压配电系统宜采用单母线或单母线分段接线。低压接地 系统宜采用TN-S系统。2低压进出线幵关、分段幵关

22、宜采用断路器。来自不同电源的 低压进线断路器和低压分段断路器之间应设机械闭锁和电气联锁装 置,防止不同电源并联运行。3低压进线断路器宜具有短路瞬时、短路短延时、长延时和接 地保护功能。宜设置分励脱扣装置,不宜设置失(低)压脱扣装置。4对非车载充电机、监控装置以及重要用电设备,宜采用放射 式供电。6.0.4幵关柜宜选用小型化、无油化、免维修或少维护的产品。6.0.5无功功率补偿1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宜设置在变压器低压侧,其补偿容量宜按 最大负荷时,变压器高压侧功率因数不低于0.95确定。2用电设备的自然功率因数满足变压器高压侧功率因数不低于0.95要求时,可不加装低压无功功率补偿装置。3无功功率补偿

23、装置宜采用自动投切方式,低压电容器宜采用 自愈式。6.0.6配电线路1高压电力电缆宜选用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类型,低压电力电缆宜选用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类型,也可选用选用铜芯聚氯乙烯绝 缘类型。2低压三相回路宜选用五芯电缆,单相回路宜选用三芯电缆, 且电缆中性线截面应与相线截面相同。3三相用电设备的电力电缆,其外护套宜采用钢带铠装。单芯 电缆外护套不应采用导磁性材料铠装。4单芯电缆不宜单根穿钢管敷设,当需要单根穿管时,应采用 非导磁管材,也可采用经过磁路分隔处理的钢管。7电能质量7.0.1充电站充电设备用电端子处的电压偏差为标称电压的土15%而站内其他用电设备如照明设备等,电压偏差为标称电压的土5

24、%7.0.2为减小供电电压偏差,充电站的设计宜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改善,如选择合理变压器变压比和电压分接头、降低系统阻抗、补偿无功功率、调整三相负荷平衡等措施。7.0.3充电站所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变在电网公共连接点的限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12326-2008的规定。充电站波动负荷引起电网电压波动和闪变时,宜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改善,如使用动态无功补偿装置或动态电压调节装置、对于具有大功率充电机的充电站可由短路容量较大的电网供电等。7.0.4充电站接入电网所注入的谐波电流和引起公共连接点电压正弦畸变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的规定。当需要降低

25、或控制接入公用电网的谐波和公共连接点电压正弦畸变率时,宜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改善,如装设分流滤波器等措施。7.0.5充电站供配电系统中在公共连接点的三相电压不平衡允许限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能质量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GB/T15543 的规定。充电站低压配电系统三相不平衡度不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宜采 取相关措施进行改善,如在充电站低压单相充电机接入三相系统 时,对三相负荷进行调整使之平衡。8计量系统8.0.1充电站的计量点设置分为两类,第一类为电力营销管理系统 计量,用于电网与充电站间的贸易结算;第二类为充电计量,用于 充电站与电动汽车使用者间的贸易结算。充电站计量系统可参考附 录A8.0.2电力营

26、销管理系统计量点应设置在电源进线侧,电能表宜选用电子式三相交流电能表,准确度等级为有功0.5S和无功2.0级电压互感器等级为0.2级,电流互感器等级为 0.2S级。8.0.3充电站充电服务计量点电能表宜安装在充电机或交流充电桩 输出端与电动汽车充电接口之间,电能表宜选用直流电能表或单相 交流电能表,准确度等级为 1级。8.0.4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根据计量点可分为两类,一类用于采集电 力营销管理系统管辖范围内的电能计量装置数据,并发送给电力营 销管理系统,另一类用于采集充电站内充电计量数据,并发送给充 电计量系统。8.0.5充电计量系统应自动或手工进行时钟召测或对终端设备或电 能表进行对时。充电计

27、量系统应自动检测采集终端、电能表以及通信信道等运 行情况,记录故障发生时间,故障现象、维护情况等信息。并具有 数据查询、电能量统计、电能质量分析等功能。9监控及通信系统9.1系统构成9.1.1系统结构1对于大中型充电站,监控系统由站控层、间隔层及网络设备构 成。监控系统结构设计可参考附录B。小型充电站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简化。2站控层提供充电站内各运行系统的人机界面,实现相关信息的 收集和实时显示、设备的远方控制、以及数据的存储、查询和统计 等,并可与相关系统通信。3间隔层采集设备运行状态及运行数据,上传至站控层,并接收 和执行站控层的控制命令。9.1.2根据充电站的规模,硬件构成可选择配置以下

28、设备:1站控层设备:包括服务器、工作站、打印机等。2间隔层设备:包括充电设备测控单元、供配电设备测控单 元、安防终端等。3网络设备:包括网络交换设备、通信网关、光电转换设备、网络连线、电缆和光缆等。9.1.3系统配置原则1站控层配置应能满足整个系统的功能要求及性能指标要求,主 机容量应与监控系统所控制采集的设计容量相适应,并留有扩充裕 度。2主机系统宜采用单机配置,大型充电站可采用双机冗余配置, 热备用运行。3应设置时钟同步系统,其同步脉冲输出接口及数字接口应满足 系统配置要求。9.2充电监控系统9.2.1充电监控系统宜具备数据采集、控制调节、数据处理与存 储、事件记录、报警处理、设备运行管理

29、、用户管理和权限管理、 报表管理与打印功能、可扩展性、对时等功能,充电监控系统指标 参见附录Co9.2.2数据采集功能1采集非车载充电机工作状态、故障信号、功率、电压、电流、 电量等。2采集交流充电桩的工作状态、故障信号、电压、电流、电量 等。923控制调节功能向充电设备下发控制命令,遥控起停、校时、紧急停机、远方 设定充电参数等。924数据处理与存储1具备充电设备的越限报警、故障统计等数据处理功能。2具备充电过程数据统计等数据处理功能。3具备对充电设备的遥测、遥信、遥控、报警事件等实时数据和 历史数据的集中存储和查询功能。925事件记录具备操作记录、系统故障记录、充电运行参数异常记录、电池

30、组参数异常记录等功能。926报警处理提供图形、文字、语音等一种或几种报警方式以及相应的报警 处理功能。9.2.7设备运行管理具备对设备运行的各类参数、运行状况等进行记录、统计和查 询的功能。9.2.8用户管理和权限管理系统根据需要,规定操作员对各种业务活动的使用范围、操作 权限等。9.2.9报表管理与打印功能用户可根据需要定义各类日报、月报及年报,并具有定时/召 唤打印等功能。可扩展性1系统应具备较强的兼容性,以完成不同类型充电设备的接 入。2系统应具有扩展性,以满足充电站规模不断扩容的要求。对时系统可以接受时钟同步系统对时,保证系统时间的一致性。9.3供电监控系统9.3.1采集充电站供电系统

31、的幵关状态、保护信号、电压、电流、 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电能计量信息等。供电监控系统 指标参见附录Co9.3.2控制供电系统负荷幵关或断路器的分合。9.3.3大中型充电站具备供电系统的越限报警、事件记录、故障统 计等数据处理功能。9.4安防监控系统9.4.1大型充电站设计应符合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有关规定,应设置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并具有入侵报警、出入口控制设计。中小型充电站可适当简化。安防监控系统指标参见附录Co9.4.2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设计应符合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 规范GB50395等相关标准的规定。1根据安全管理要求,在充电站的充电区、营业窗口等位置宜设置监

32、控摄像机。2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宜具有与消防报警系统的联动接口。943入侵报警的设计应符合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94 等相关标准的规定。根据安全管理要求,在充电站供电区、监控室等位置宜设置入侵探测器。9.4.4出入口控制的设计应符合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96等相关标准的规定。根据安全管理要求,在充电站出入口等位置宜设置出入口控制 设备。9.4.5系统可以接受时钟同步系统对时,保证系统时间的一致性。9.5通信系统9.5.1间隔层网络通信结构应采用以太网或CAN网结构连接。部分设备也可采用RS485等串行接口方式连接。9.5.2站控层和间隔层之间及站控层各主机之间网络通信

33、结构应采用以太网连接。9.5.3监控系统应预留以太网或无线公网接口,以实现与各类上级 监控管理系统交换数据。10 土建10.1建筑物10.1.1充电站内建筑应按工业建筑标准设计,宜统一型式,做好建 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工作。10.1.2建筑物宜单层布置,可由监控室、配电室等组成。10.1.3充电站内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规定。当罩棚顶棚的承重构件为钢结构时,其耐火极限 可为0.25h,顶棚其他部份不得采用可燃烧体建造。10.1.4充电站建筑物宜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体型宜规整,凹凸面不 宜过多。10.1.5监控室的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1监控室宜单独设置。当组成综

34、合建筑物时,监控室宜设在地 上一层,并有直接对外出口。2监控室宜采取防静电措施。10.2给排水10.2.1充电站生活给水和排水设计应符合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的规定。1022站区雨水可通过截水沟或雨水口收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系统。雨水排水系统设计优先考虑重力流排水,不具备重力流排水条件时 可采用机械排水方式。当不具备集中排水条件时,站内地面雨水可 散流排出站外。10.2.3充电站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排至市政污水管。当站区污水不满 足自然排放要求时,站内设污水处理装置,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方可 排放。1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10.3.1充电站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应符合采暖通风与空气 调

35、节设计规范GB50019的规定。10.3.2建筑物房间宜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有特殊通风要求的房间可 采用机械通风。10.3.3位于采暖区的充电站宜采用分散电采暖方式。采用电采暖 时,应满足房间用途、特点、经济和安全防火的要求。10.3.4空调房间宜采用分体式空调机,空调设备应满足环保和国家 能效等级标准的规定。10.4 土建电气 1041充电站的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电气设备的工作接地、保 护接地及信息系统的接地等,宜共用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应大 于4Q。1042充电站内的建(构)筑物应设置防直击雷装置,优先采用避 雷带(网)作接闪器。当彩钢屋面金属板厚度不小于0.5mm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

36、m且紧邻金属板下面无易燃物品时,彩钢屋面可直接 作接闪器。10.4.3充电站平均照度值不应低于表10.4.3所规定的数值。表10.4.3充电站工作场所工作面上的照度标准值工作场所照度lx参考平面及其冋度一般照明事故照明室内监控室300800.75m水平面配电室20060地面室外充电区域100地面主干道5地面1044站内照明灯具应优先选用配光合理、效率高、寿命长的节能 灯具。室内幵启式灯具的效率不低于75%带格栅灯具的效率不低于60%10.4.5室内照明宜采用荧光灯。室外照明宜选用金属卤化物灯或高 压钠灯照明,亦可采用其他高强度气体放电灯。10.4.6室内、外照明器的安装位置应便于维修。照明器与

37、带电导体(设备)间应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对工作时有可能损坏灯罩的场 所,应采用有保护罩的照明器,金属保护罩应与保护地线可靠连 接。10.4.7监控室、配电室应装设事故应急照明。疏散通道应设置疏散 照明,疏散通道及出入口应设置疏散指示标志灯。11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11.0.1电动汽车充电站应同时设计消防给水系统。消防水源应有可 靠的保证。电动汽车充电站内建筑物满足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体积不超过3000m3,且火灾危险性为戊类时,可不设消防给水。11.0.2电动汽车充电站消防给水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 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应按一次确定。11.0.3电动汽车充电站内

38、建筑物满足下列条件时可不设室内消火 栓:1耐火等级为一、二级且可燃物较少的丁、戊类建筑物。2耐火等级为三、四级且建筑物体积不超过3000m3的丁类建筑物和建筑物体积不超过5000的戊类建筑物。3室内没有生产、生活给水管道,室外消防用水取自贮水池且 建筑物体积不超过50oom的建筑物。11.0.4电动汽车充电站建筑物应符合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0的有关规定。室外充电区应按轻危险级配置灭火器。12节能与环保12.1建筑物、设备及材料节能12.1.1在充电站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应贯彻国家节能政策,合理 利用能源。12.1.2建筑物宜采用节能环保型建筑材料,不应采用粘土实心砖。 设备间宜

39、具有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功能。12.1.3建筑物照明应采用节能型灯具。12.1.4应采用节能变压器。12.2噪声控制12.2.1充电站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应符合城市区域声环境噪声 标准GB表12.2.1各类区域噪声标准值单位LeqdB(A)类别昼间(6: 00-22 : 00)夜间(22 : 00-6 : 00)05040I5545n6050出6555IV7055注1、各类标准适用范围由地方政府划定。2、0类标准适用于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等特别需要安静 的区域;3、I类标准适用于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4、n类标准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及商业中心;5、川类标准适用于工业区;6、V类标准适用于交通干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