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练习17_第1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练习17_第2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练习17_第3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练习17_第4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练习1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用类文本阅读练习(十七)3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25分)“孤傲”俞平伯俞平伯1900年生于浙江湖州,原名俞铭衡,字平伯。现代诗人、作家、红学家。他出身名门,早年以新诗人、散文家的身份享誉文坛。历任上海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精研中国古典文学,“新红学”的开拓者之一。俞平伯一生爱好昆曲,而这爱好又与他的爱情相关。1917年,俞先生与许宝驯结成秦晋之好。许家都是昆曲爱好者,许宝驯之父许引之是业余昆曲家,许宝驯的姐姐弟弟也喜爱昆曲。尤其是许宝驯,扮相漂亮,嗓音又好,唱起来字正腔圆,并且能填词谱曲。20世纪50年代中期,醉心于红楼梦研究的俞平伯先生遭受非学术的政治批

2、判,遂淡泊了政治,对昆曲的兴致愈来愈浓。每逢星期四上午,夫妇俩便专门请来笛师伴唱。来了客人,也要坚持一曲唱罢才接待。俞平伯与许宝驯每年夏天都要坐公共汽车或三轮车去颐和园。这给幼小的外孙韦柰留下童话般的印象:“外公租了人工摇的乌篷船,带着笛师,带了吃喝的东西,把船漂在后湖上唱曲子。一群游客围着听,都觉得很惊奇。”1956年8月,在当时的文化部副部长丁西林和北京市副市长王昆仑等人的帮助下,俞平伯第二次发起昆曲结社,这就是“北京昆曲研习社”。研习社成立大会在俞平伯的家老君堂召开,他亲自拟订了章程和同期公约。研习社最有影响的是对牡丹亭的改编与排演俞平伯与弟子精心整理校订,全体社员通力合作把牡丹亭推上舞

3、台,1958年10月2日在北京试演了一场,周恩来总理亲临观看了演出。俞平伯生性耿介孤傲,不善应酬。演出结束后周总理上台与大家合影,却找不到俞平伯,后来发现他是上台了,可是他取了自家的三弦又下去了,总理笑他书呆子。1959年10月,牡丹亭在长安戏院演出了两场,北京昆曲研习社作为当年唯一参加国庆献礼演出的业余社团,是昆曲演出史上的一件盛事。演出结束,文化部的一位高官来看望俞平伯,俞先生不说话,只抽烟。高官问:“身体好吗?”答:“嗯。”高官说:“我们走了。”答:“嗯。”既不客套,也不送客。“文革”开始后,一些乌合之众冲击俞平伯的家,从老君堂抄走了大量书籍和研究资料。后来又将其集中到学部的“牛棚”办学

4、习班,把他的书挂在墙上批判。俞平伯在“牛棚”里依然从容,每天给夫人写一封信。造反派给他戴上纸糊的高帽子,让他敲着锣走在游街队伍的第一个,他也淡然处之。从“牛棚”放出来后,俞平伯全家被赶到一个小房子里居住,工资也被扣发,只给少许生活费。1971年1月,作为特殊照顾的老知识分子,俞平伯夫妇从五七干校回到北京。1972年,在周总理的亲自过问下,有关部门不得不给俞平伯调整住房、补发工资。一天,几个人提着皮包来到俞平伯家。俞先生点完钱后不慌不忙地问:“这只是本钱,利息在哪里?”来人都很惊愕,说:“没有利息。”俞先生说:“工资是国家给我的,扣这么多年是错误的。今天你们来送钱就是很好的证明。还本付息是常识。

5、”来人面面相觑,无言以对。俞先生说:“其实我并不在乎几个钱,我是对有些人信不过,他们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我担心他们从中贪污。”说得几个人面红耳赤,狼狈不堪。(选自名人传记2012年1期)(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俞平伯出身名门,早年以新诗人、散文家的身份享誉文坛。历任上海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精研中国古典文学,是开拓者之一。B“北京昆曲研习社”成立于1956年8月,这是俞平伯第二次发起昆曲结社。研习社成立大会在俞平伯的家召开,他亲自拟订了章程和同期公约。C俞先生说:“其实我并不在乎几个钱,我是对有些人信不过,他们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我

6、担心他们从中贪污。”这体现了他憎恶贪腐、憎恶黑暗一面。D20世纪50年代中期,俞平伯先生遭受非学术的政治批判,是由于研究红楼梦的事情。此后,他对昆曲的兴致愈来愈浓了。E“文革”开始后,俞平伯的家也受到一些乌合之众冲击,大量书籍和研究资料被从老君堂抄走了。后来又被集中到学部的“牛棚”学习班。(2)俞平伯先生一生爱好昆曲,这种爱好由哪些因素促成?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答:_(3)文章第三自然段写了俞平伯先生的几件小事,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答:_(4)有人认为俞平伯是我国有风骨的知识精英,也有人认为俞平伯木讷、不善应酬,你的看法呢?联系全文请陈述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8分)答:_

7、3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25分)邓稼先:埋名戈壁28年黄小坚在中国西北罗布泊戈壁深处的核试验现场,活跃着一位不为外界所知的年轻指挥员的身影。直到他因公殉职后,人们才知道他的真名实姓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邓稼先是安徽怀宁人,生于1924年6月25日,4岁时随家人迁往北平。“七七事变”后,为避战乱,他随姐姐辗转来到昆明,1941年考上了西南联大物理系。1945年大学毕业后,他先后在昆明文正中学、培文中学和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1948年夏,怀着“今后国家建设需要人才”的理念,邓稼先考取了美国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学研究生院。1950年,邓稼先年仅26岁就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被人们称为

8、“娃娃博士”。获取学位后的第九天,他便毅然登轮回国,进入钱三强主持的中科院近代物理所担任研究员,与于敏等人一道开创性地开展了对原子核理论的研究。1958年10月,他和一大批科学家被调去研究原子弹。到了北京郊区一片阳光普照的高粱地后,隐姓埋名,突然从中国的大地上“消失”了。起初,他们准备接受苏联专家的培训,但不久,苏联撕毁协议、撤走专家,邓稼先只好率领着28位平均年龄只有23岁的新毕业的大学生,开始了向神秘的原子王国的艰难跋涉。作为核武器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和中国原子弹理论设计的总负责人,他一方面办起“原子理论扫盲班”,亲自讲课、辅导并组织翻译、学习外文资料,一方面思考原子弹研制的主攻方向。他正确地

9、选定了中子物理、流体力学和高温高压下的物质性质三个方面作为主攻方向并运用算盘这样简单的工具进行繁重的数学计算。在原子弹总体力学的计算中,有个参数即原子弹爆炸时内部所要达到的大气压的数值对探索原子弹原理有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为此,邓稼先带领他领导的一班青年人夜以继日地轮班进行紧张的计算,用特性线法得出了与苏联专家结论完全不同的突破性结论。该结论最终被从苏联回国的物理学家周光召从物理学的角度科学地加以证实,从而成为指导原子弹研制的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关键性理论成果。研制原子弹成功后,从1965年起,邓稼先又奉命率原班人马与从原子能所调入的于敏率领的研究队伍合作,开始了氢弹理论设计任务,仅用不到一年的

10、时间就提交了被外国人称为“邓于方案”的突破氢弹原理的方案,使中国的氢弹研制工作迅速向前推进并取得爆炸理论的成功。邓稼先在大漠深处风餐露宿,艰辛地度过了整整10年的单身汉生活。工作中,他总是不顾个人安危。从第一次核试验起,他就形成了亲临第一线的工作模式。1979年,在一次航弹试验时,因降落伞破裂,原子弹从高空坠落地上。为了避免毁灭性的后果,他竟冒着生命危险一个人抢上前去,抱起摔破的原子弹碎片仔细检验,由此受到致命的核辐射伤害。尽管如此,他仍然继续带病工作,直到1985年才因癌症而被强行安排住院治疗。病榻上,他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弥留之际,他还用生命的智慧和最后

11、一丝力气,与于敏合著了一份关于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向祖国献上了一片赤诚。在邓稼先去世前不久,组织上为他个人配备了一辆专车。他只是在家人搀扶下,坐进去转了一小圈,表示自己已经享受了国家所给的待遇。邓稼先逝世后,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曾特地撰文悼念他这位相交半个多世纪的挚友:“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1950年,年仅26岁的邓稼先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想到“国

12、家建设需要人才”,在获取学位后的第九天,他便毅然登轮回国。B在研究原子弹之初,邓稼先就本着独立自主的原则,经过28年的艰苦努力的科研攻关,终于研制成功原子弹。C在原子弹的研制中,邓稼先的主攻选择正确,研究结论被从苏联回国的物理学家周光召从物理的角度科学地加以证实。D研制原子弹成功后,邓稼先提交了突破氢弹原理的方案,使中国的氢弹研制工作迅速向前推进并取得爆炸成功。E本文通过记述“两弹元勋”邓稼先在研制两弹过程中的的艰苦卓绝的攻关事迹,为我们再现了一位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老一辈科学家的形象。(2)邓稼先开始研究原子弹时面对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6分)答:_(3)回国后,邓稼先做了哪些创造性的

13、研究工作?(6分)答:_(4)邓稼先为我国两弹的研制成功付出了艰辛,奉献了青春甚至生命,有些人认为邓稼先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不值得。你的看法呢?(8分)答:_实用类文本阅读练习(十七)参考答案33“孤傲”俞平伯(1) 【B(3分)E(2分)C(1分)】 A应该是“新红学开拓者之一”。D原因解说错误。C“贪腐黑暗”说得有点重。(2)与自身精研中国古典文学有关(或自身文化素养);与许家人物的影响有关(只写“与他的爱情相关”给1分);与遭受非学术的政治批判有关。(每点2分)(3)第三段描写了他在朋友家人前唱昆曲的事情,体现了他对昆曲的喜爱;通过这些事情突出他对朋友、对家人平易近人的性格特点。与下文俞平

14、伯耿介孤傲的性格形成对比。(每点2分)(4)观点一:我认为俞平伯是我国有风骨的知识精英。从学术上看,即使受到不公平批判,依然进行牡丹亭的改编与排演,体现了知识精英本色的特点;从和高官打交道上看,牡丹亭的成功演出能说明俞平伯不主动表功,不献媚的性格特征;从受到批斗上看,在“牛棚”里依然从容,游街时淡然处之,能看出他遇困难从容的特点。观点二:我认为俞平伯木讷、不善应酬。理由要点:在牡丹亭演出结束时俞平伯不能够主动和领导打招呼;对于高官的问话不能有礼貌的回答;对于送工资的人,不说感谢,反而刁难。观点三:既有有风骨的一面,也有木讷的一面。(言之成理即可)34邓稼先:埋名戈壁28年(1)【E(3分)C(2分)D(1分)】 A“国家建设需要人才”的动机反映在在1948年,求学阶段的,用在此处不合文意。B“之初就独立自主”“28年”错误。C没有错误,但不是主旨。D忽略与于敏合作、邓于方案,使得本答案有较大缺失。(2)苏联撕毁协议、撤走专家。邓稼先办“原子理论扫盲班”,亲自讲课、辅导并组织翻译、学习外文资料。没有先进的计算设备。邓稼先带领他领导的一班青年人,运用算盘这样简单的工具,夜以继日地轮班进行相关的繁重的数学计算。(3)在没有专家指导的情况下白手起家,与于敏等人一道,基础培训做起,开创性地展开对原子物理的研究。用特性线法得出了与苏联专家结论完全不同的突破性结论,成为指导原子弹研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