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手册簿_第1页
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手册簿_第2页
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手册簿_第3页
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手册簿_第4页
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手册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标准文案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手册目录(一)基础知识篇 1(二)自我意识篇4(三)情绪调控篇6(四)人格发展篇9(五)人际关系篇11(六)压力应对篇13(七)危机干预篇16大全(一)基础知识篇1、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感情上与他人的心 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的 状态。它的一些标志包括:(1)身体、智力、情绪十 分协调;(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3) 有幸福感;(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能力,过 着有效率的生活。2、判断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1)心理与环境的同一性。(2)心理与行为的统 一性。(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3、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正

2、常。(2)人际关系和谐。(3)情绪 积极稳定。(4)意志品质坚强。(5)自我意识正确。 (6)个性结构完整。(7)环境适应良好。4、心理健康的相对性人的心理是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因而人的心理健 康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过去心理健康并不意味着永远 的心理健康,并且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社 会阶段对心理健康的理解是不同的。在一些人看来是心 理健康的行为,在另一些人看来可能就是病态的反应 了。因此,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而言的。5、心理健康与相关概念的区分与心理健康相关的概念包括心理不健康、心理正 常、心理不正常,由于他们存在一些紧密联系,常常为 人们所不加区分的误用。心理正常与心理不正常是一组

3、相对应的概念。心理正常是指具备正常功能的心理活 动,或者说不包括精神病症状的心理活动。心理不正常 是指“异常心理”,指有精神病症状的心理活动,含变 态人格、确诊的神经症,其他各类精神障碍。心理健康 与心理不健康是一组相对应的概念。 心理健康特指处于 动态心理平衡的心理过程,涵盖了一切有利于个体生存 发展和稳定生活质量的心理活动。心理不健康是指处于 一种动态失衡的心理过程,根据严重程度可以进一步区 分为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部分可疑神经症。 需要 说明的是,无论是心理不健康还是心理健康都属于心理 正常的范围,与心理不正常的“病”态心理要严格区分。6、心理健康的实现条件(1)正视和接受现实,积极

4、适应环境的变化。(2) 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3)乐于交往,善于与人接触。(4)努力工作,学会休闲。(5)有意识的控制调整情 绪,乐观开朗,积极向上。7、维护心理健康的途径(1)全面提高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 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2)增强多种心理能力, 包括适应能力、承受能力、自控能力、社交能力、康复 能力。(3)创设有利于健康成长的环境,包括树立奋发 向上的良好风气、建立和谐友爱的内部关系、提供公平 合理的成长环境、保持张弛有度的工作节奏、创造宽严 相济的管理环境,营造丰富活跃的文化氛围。8、常见心理问题(1)适应障碍问题。(2)自我意识问题。(3)人 际关系问题。(4)工

5、作压力问题。(5)个人情感问题。9、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1)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2)理性对待并接纳 自己。(3)及时宣泄心理压力。(4)积极参加社会交往 活动。10、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指心理工作者在心理方面给咨询对象 帮助、劝告、指导、建议,以便解决求助者心理问题的 过程。心理咨询的对象包括三类人: 一是精神正常,但 遇到了与心理有关的现实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 二是精 神正常,但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三是特 殊对象,即临床治愈的精神病患者。心理咨询的目的在 于纠正个人心理上的不平衡,使个人对自己与环境重新 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改变态度和行为,以达到对社会生 活有良好的适应。11、

6、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指应用心理学的原则和技术,对病人施 加心理影响,进而改变病人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的过 程。心理治疗的对象主要是具有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的 病人。心理治疗的目的在于改变病人的症状, 减轻或消 除病人痛苦,提高病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尽快恢复或实 现身心健康。12、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区别(1)实施者不同。心理治疗由具有任职资格专业 的心理医生实施,心理咨询既可以由心理医生实施, 也 可以由具有心理知识和经过心理咨询训练的社会工作 者(心理咨询师)实施。(2)工作对象不同。心理治疗 面对的是具有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的病人,心理咨询的 主要对象是心理指导和帮助的正常人。(3)操作上的不 同。

7、心理治疗是标准化、规范化的,带有强制性的“矫 正”解决问题,心理咨询相对来说不太标准化、 不太规 范化,是“协助”性质的解决问题。(二)自我意识篇1、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各种身心状态的认识、 体验和愿望,以及对自己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 体验和愿望。2、健全自我认识的标准(1)正确认识自己。(2)愉快地接纳自己。(3) 自觉地控制自己。3、影响自我意识的因素(1)客观因素。包括时代背景、文化因素、人际 环境。(2)自我因素。包括自我价值取向、理想我与现 实我的差距、主体我与现实我的矛盾、失败的认知、体 验水平和归因方式、心理与人格特点。4、自我意识偏差(1)自卑。自卑是个体由于

8、自我认知偏差等原因 所形成的自我轻视和自我否定的情绪体验。 例如认为自 己其貌不扬,担心被人歧视;认为自己家境贫寒,被人 看不起;认为自己天资愚笨,对未来缺乏信心等等。(2)虚荣。虚荣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是为了取得荣誉和引 起普遍关注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心理行为。 好虚 荣者常常不是通过实实在在的努力,而是通过吹牛、撒 谎、作假等非正常手段沽名钓誉。(3)从众。从众心理 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是指在群体舆论的压力之 下,放弃个人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自我保护 行为。从众心理人皆有之,但是过强的从众心理则导致 缺乏主见,丧失自我。(4)逆反。逆反心理也称对抗心 理,是指在特定条件下

9、,某些人的言行跟当事人的主观 愿望相反,产生一种与常态性质相反的逆向反应。逆反 心理的出现反映了一种不正常的独立意识, 若不得以正 常的引导则容易导致个人自由主义倾向, 使其形成不健 康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产生脱离集体的后果。(5)盲目。盲目是一种失去目标,没有目的性进行活动的心 理。表现为不假思索的模仿他人,不从现实和自身实际 出发有目的性的做出规划,随意地采取行动等。(6)自 负。自负是一种自以为是、自命不凡的一种情感体验和 情绪表现。具有自负心理特征的人往往过于自信,自我 感觉过于良好,凡事认为自己完全正确,听不进他人的 合理意见及劝告,一意孤行。(7)任性。任性是指不顾 及他人的想法

10、,一味按照自己的要求行事。具有这种心 理特征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只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 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容易为自己本能的欲望和偶然的动 机以及不良的情绪所左右,片面主张自己的要求,进而 发展到以我为中心的境地。5、自我意识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健全的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是人类自 身内在的一种成功机制。对人的发展具有以下作用:(1) 方向作用。自我意识为人的发展提供目标导航。(2)自 控作用。自我意识使人发挥能动性根据目标及现实发展 要求,调节和控制人的行动。(3)内省和归因作用。自 我意识对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进行反省和审 查,使其在现实发展中不断调整认识。6、优化自我意识的途径

11、(1)全面正确地认识与评价自我。进行自我反省, 通过自我比较,与他人比较,接受他人的评价,在综合 体系中检验自己的表现。(2)欣然接受自我。正确对待 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正确对待自己成功与失败的经历, 以积极的态度全面的接纳自我。(3)科学的塑造自我。 确立明确的行动目标并培养坚强的自控能力。(4)增强 自制力。培养良好稳定的心理素质,用好外在氛围的影 响作用,养成辩证思维的科学认识方式。(5)塑造健全 人格。加强心理调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三)情绪调控篇1、情绪情绪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体需要所产生的一种 态度体验,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 映。我们通常表现出的喜、怒、哀、惧等

12、都属于情绪。 情绪在生活中是人的心理状态的晴雨表, 反映着每个人 内在的心理状态。2、情绪的要素(1)内省的情绪体验。(2)外在的情绪表现。(3) 情绪的生理变化。3、情绪的功能(1)自我防御功能,表现出自我保护倾向。(2) 社会适应功能,对于不同刺激产生不同的社会适应性反 应。(3)动力功能,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 (4)强化功能,有助于内在潜能的充分展示。(5)信 号功能,传达信息、表达思想和愿望。4、情绪对人的生理活动的影响人的情绪通常伴有多种生理上的变化。情绪紧张 时,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情绪抑郁时,心跳减慢、减 弱,甚至不规律。情绪紧张时,呼吸加快,节律不规则。 情绪发生障

13、碍,不但对本身有影响,而且导致各系统器 官的病理性改变,引起身心疾病。5、良性情绪良性情绪是在个体需要得到满足、使人产生肯定状 态时产生的。在良性情绪下机体的心理与生理功能处于 良好状态,可以充分发挥机体潜在的精力,调动一切生 理功能,提高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能力, 使机体保持 良好的健康状态。6、良性情绪的作用(1)愉快而平稳的情绪,能使人的大脑处于最佳 活动状态,保持体内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协调一致。(2)愉快的情绪能使整个机体的免疫系统和体内化学物质 处于平衡状态,从而增强对疾病的免疫力。(3)达观快 乐的积极情绪能使别人更喜欢亲近自己, 有利于建立良 好的人际关系。(4)焦虑、忧愁、恐惧、

14、愤怒等不愉快 的情绪,只要适当,也是正常有益的。7、不良情绪不良情绪是指当个体不能满足自身的需要或者是 与自己的意愿相悖的事物出现时,会使人产生否定的态 度,产生不愉快或消极的心理感受,包括愤怒、恐惧、 焦虑、悲伤、嫉妒等。8、不良情绪的危害(1)发生过于强烈的情绪反应时,心理处于极端 状态,导致生理机能紊乱,干扰正常生理功能;(2)发 生持久的情绪反应时,心理长期处于失衡状态,导致机 体的抵抗力降低,最终产生不可逆的躯体疾病。9、情绪问题的表现(1)焦虑。焦虑是人预感将要发生不良后果时所 产生的一种紧张不安的心理反应和体验, 通常被描述为 紧张不安、心神不宁、恐惧忧虑等负性情绪体验,是应 激

15、时情绪反应的主要表征,其严重程度因刺激本身的性 质及个体的耐受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2)抑郁。抑 郁是指精神受压抑而产生的较持久的、消极的情绪状 态。它是一种愁闷、悲观的心境,突出表现为情绪低落、 心态悲观、精力下降、自我感觉差、不愿交往、对事物 失去兴趣、无快感体验。(3)愤怒。愤怒是正常人的 一种基本情感成分,是当客观事物与我们的主观愿望相 悖时,而习惯使用的一种情绪反应。愤怒的积极意义在 于在战争状态,能激发人以最大的魄力和力量去打击敌 人。但是在和平时期,愤怒除了能表达我们的某种抵抗 意向和不满态度外,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和出现的问题 常常是于事无补。(4)恐惧。恐惧心理是指人面对危 险

16、、或者回忆、想象、预感危险时所产生的一种担惊受 怕的情绪。恐惧的产生源于主体自身缺乏处理危险情境 的能力,所以恐惧发生时常有逃避的动作,并伴有焦虑 情绪和异常激动的表现。10、调控情绪的主要方法(1)语义精确法。运用积极、合理、现实的语言 描述我们所面临的处境,进而有效进行心理调节的一种 方法。(2)转移注意法。暂时转移注意使得心理状况 得以恢复的方法。(3)宣泄法。通过情绪表达、言语 倾诉、体育运动释放心理压力舒缓心理压力的方法。(4) 升华法。舍弃现实中无法满足的需要,转向追求更能接 受的现实目标,改善心理的方法。(四)人格发展篇1、人格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 一种相

17、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特点,它都 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他具有区别与他 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2、人格的特性(1)独特性。(2)整体性。(3)稳定性。(4)功 能性。(5)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3、人格的结构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含着各种成分。主要指人格的倾向性和人格的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其中 前者具体需要和动机,后者具体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1)需要。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 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2)动机。动机是 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 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3)能力。能力是顺利、 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

18、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4)气质。 气质是指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 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相当于人们日常所说的脾 气、秉性或性情。典型的气质类型主要有四类:胆汁质、 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其中胆汁质的人精力旺盛, 直爽热情,行动敏捷,情绪易于激动,心境变化剧烈, 脾气暴躁,难以自我克制;多血质的人活泼好动,反应 迅速,注意力转移快,善于交际,兴趣多变,情绪不稳 定;粘液质的人安静、稳重,反应缓慢,举止平和、行 为内向,做事踏实,循规蹈矩,情绪不易外露,注意稳 定容易集中,不善交谈,善于忍耐,交际适度;抑郁质 的人行动迟缓,内心体验深刻,做事仔细,善于察觉别 人不易觉察到的

19、事,孤僻、寡欢,爱独处,不善交往。(5)性格。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 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通常在性格 类型的划分上人们将人的性格简单的区分为外向型和 内向型。4、常见的不良人格表现常见的不良人格表现为:(1)偏激。看待问题绝对 化、片面化,根据个人好恶进行判断,缺乏客观标准。(2)自即。经常性的悲观失望,总瞧不起自己,丧失 信心,处事消极。(3)孤僻。不合群、不喜欢交往,疑 心重,对于周围的人持有戒备心态。(4)依赖。对个人 的自理能力缺乏信心,不愿意承担责任。5、常见的人格障碍(1)回避型人格障碍。(2)自恋型人格障碍。(3) 表演型人格障碍。(4)偏执型人

20、格障碍。(5)暴发型人 格障碍。6、健康人格健康的人格没有公认的定义。综合心理学家的不同 观点,健康人格的共有特点是对人性持有乐观的态度, 认为人能够而且必须超越生物本性和环境特征,相信人 自身有扩展、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潜能,而且这些潜能 的实现就成为健康人格。我国学者提出了健康人格的参 考标准:(1)具有远大而稳定的奋斗目标。(2)具有强 烈的道德感责任感。(3)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4)具 有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5)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6)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7)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 态度。(8)具有健康、崇高的审美情绪。7、健康人格的培养任务(1)突出世界观、理想、信念教育。(

21、2)强化主 体自我意识。(3)进行心理调适。(4)积极参与社会实 践。(5)加强道彳惠教育。(6)开展审美教育。8、健康人格的自我修养(1)自立意识的培养。(2)自信心的培养。(3) 保持自尊。(4)有自制力。(5)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五)人际关系篇1、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沟通和交往过程中建立起来 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这种关系在一定社会角色的人 之间产生,人际交往是其产生的基础,感情是其主要内 容。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及心理健康 有重要的意义。2、人际关系的构成人际关系的构成包括外部条件和内部因素。(1)外 部条件包括:方对关系,它是人际关系构成的基础。 联系媒介,它是

22、人际关系构成的桥梁。活动,它是 人际关系构成的桥梁。(2)内部因素包括:认知因素, 包括双方对人际关系的认知状况,它是人际关系构成的 内在基础。情感因素,指双方在情感上满意程度,它 是人际关系建立、维持、发展的纽带。行为因素,指 双方具体的交往行为,是人际关系建立发展的保证。3、人际交往中应具备的心理品质(1)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2)要真诚待人。(3) 要有正确的利益观。(4)要有良好的个性。(5)要有良 好的适应能力。4、影响人际交往的心理因素(1)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差异。(2)语言理解差 异。(3)个性上的差异。(4)社会角色差异。(5)个人 认知评价因素。5、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1)互

23、利原则。(2)诚信原则。(3)尊重原则。(4)宽容原则。(5)适度原则。6、人际交往的具体技巧(1)善意的赞美。(2)祥和的微笑。(3)耐心的 聆听。(4)睿智的交谈。(5)适时的幽默。7、避免和消除人际交往中障碍的方法(1)注意是否具备了交往的条件,如对方有无交 往的心理准备和意愿,交往过程自己的言行是否能为对 方所正确理解。(2)从促进合作的角度出发。多去理解 对方,尊重对方的习惯,善意的与对方交流,沟通思想, 增进感情。(3)掌握必备的交往知识和技巧。 人际交往 有许多规则需要遵守,掌握交往习俗,掌握礼节知识, 提高交往技巧,有利于顺畅的沟通交往。8、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1)猜疑。猜疑

24、是指无端的怀疑,对人对事做出 的一些想象。(2)牢骚。牢骚是指由于不满情绪所发泄 的言词,由不愉快的心情所引起,并导致新的不愉快。(3)盲目攀比。盲目攀比,相对于理性攀比而言,是 指个体与那些和自己的目前情况及未来目标没有可比 性的对象进行比较,从而产生心理失衡或者对正常的生 活造成影响的心理模式。如不加以控制则会给自己及集 体造成危害。(4)嫉妒。嫉妒是指与他人比较,发现自 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 一种由羞愧、怨恨、恼怒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5)冷漠。冷漠是指人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 生活中的人和事都无动于衷。表现为:凡事漠不关心, 冷淡、退让、逃避。9

25、、增强自身魅力的方法(1)保持良好的外部形象。(2)养成良好的性格 特点。(3)培养良好的个人能力。10、处理好战友之间的人际关系的方法(1)友善的对待每一个人。(2)主动的关心他人。 (3)给于理解和宽容。(4)给予他人鼓励与表扬。(5) 与人分享与相互帮助。(六)压力应对篇1、压力压力首先是物理学的概念。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压力是由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 为体验过程。心理压力的产生离不开压力源, 然而,压 力源要通过个人的个性和应对方式的调节和缓冲进一 步转化为个人体现的压力。2、压力源的种类压力源按照性质可以分为三类:(1)生物性压力源。 包括躯体创伤与疾病、饥饿、性剥

26、夺、睡眠剥夺、噪音、 气温变化等。(2)精神性压力源。包括错误的认知结构、 个体不良经验、道德冲突以及长时间生活经历造成的个 体不良心理特点。(3)社会环境性压力源。包括重大社 会变革、人际关系破裂、家庭冲突、自身状况造成的社 会适应等。3、压力的内省体验压力的内省体验表现为人的内心冲突。对于压力存 在时人的内心冲突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分为四类:(1)双趋冲突,当两件都有强烈的吸引力,然而又不相容的 事物出现在人面前时所体验的冲突。(2)趋避冲突,当 想达到一定的目标,但达到目标又有一定风险时所体验 的冲突。(3)双避冲突,面临两种不利的情景时所体验 的冲突。(4)双重趋避冲突。面临复杂的局面,

27、两种选 择都有利有弊时所体验的冲突。4、压力的分类(1) 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由日常生活事件引起。 如工作任务、恋爱、婚姻、生病等。(2)叠加性压力。 包括同时性叠加压力(若干压力事件同时发生)和继时 性叠加压力(若干压力事件接连发生)。(3)破坏性压 力。包括战争、灾难、遭受攻击等极端压力事件。5、压力适应的阶段划分(1)警觉阶段。发现事件并引起警觉,同时准备 战斗,此阶段出现应激反应。(2)搏斗阶段。全力投入 事件的应对,或消除压力,或适应压力,或退却,此阶 段生理、心理资源大量消耗。(3)衰竭阶段。如果压力 长期存在并且不能得到良好的适应,那么在消耗大量的 生理和心理资源,身心将精疲力竭

28、,此阶段将会导致疾 病和危险。6、压力中介系统对于压力的调节作用压力中介系统对于压力的产生有增益或消减作用, 有三个中介系统:(1)认知系统。认知系统对于压力的 调节主要表现为感受和评估压力的存在, 能动性的通过 调适自己的行为、认知和改变环境来调控和适应压力。 (2)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对于压力的调节主 要表现为给予当事人具体的支持(物质上提供帮助)以 及精神上的支持(帮助当事人认识、理解事件、与当事 人一起策划应对方式,给予精神安慰和鼓励等)。(3) 生物调节系统。包括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它们 的功能在于防止和降低应激后果的躯体化症状。7、压力管理压力管理包括两部分:(1)针对

29、压力源造成的问题 本身去处理。具体要做到认清压力事件的性质,理性思 考压力产生的原因,正确分析个人处理问题的能力,积 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咨询,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积极处 理问题。(2)处理压力所造成的反应,即解释情绪、调 和生理、调适行为。具体要做到认清并接受情绪经验的 发生,适当的宣泄情绪,保持乐观的态度,进行放松训 练调和生理反应,进行运动、娱乐、休闲、参加公益活 动等从正当的行为中进行调适。8、面对压力的错误态度(1)畏惧。(2)回避。(3)自责。(4)幻想。(5) 放任。9、化解心理压力的途径(1)正确的看待自己。客观认识自我,既要看到 自己的优势,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客观分析现实条件,

30、 然后进行准备的角色定位。设置现实可行的目标,让自 己在轻松愉快中,通过奋斗而获得进步。(2)从积极的 态度看待压力。既然有些压力客观存在,那么就要坦然的接受。既要看到这些压力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看到其存在的积极意义,以正向乐观的态度对待压力, 克服没有意义的困扰。(3)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知 识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常性进行积极地自我 暗示,锻炼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良好的习惯,工作生 活保持规律、张弛有度。(4)学会自我减压的方法。学 会宣泄的方法释放压力,利用转移的方法暂时摆脱压力 的持续影响,掌握放松训练的技巧进行精神减压。(5)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平台。加强人际交往,促进人际沟

31、 通,增进人际理解,融洽人际关系,努力建立良好的社 会支持平台,为面对压力事件时从社会环境获得物质及 精神上的支持创造有利条件。(七)危机干预篇1、心理危机心理危机是指当人们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逆境时, 如亲人死亡、婚姻破裂或天灾人祸等所出现的心理失 衡。确定有心理危机需具备三个条件:出现较大心理压 力的生活事件;出现一些不适感觉,但尚未达到精神病 程度,不符合任何精神病诊断;依靠自身能力无法应付 困境。2、心理危机的反应心理危机的反应主要表现在生理上、 情绪上、认知 上和行为上。(1)生理方面。肠胃不适、腹泻、食欲下 降、头痛、疲乏、失眠、做恶梦、容易惊吓、感觉呼吸 困难或窒息、梗塞感、肌肉紧

32、张。(2)情绪方面。常出 现害怕、焦虑、恐惧、怀疑、不信任、沮丧、忧郁、悲 伤、易怒、绝望、无助、麻木、否认、孤独、紧张、不 安、愤怒、烦躁、自责、过分敏感或警觉、无法放松、 持续担忧、担心家人健康、害怕染病、害怕死去等。(3) 认知方面。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无法做决 定、健忘、效能降低、不能把思想从危机事件上转移等。(4)行为方面。呈现反复洗手、反复消毒、社交退缩、 逃避疏离、不敢出门、害怕见人、暴饮暴食、容易自责 或怪罪他人、不易信任他人。3、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引起心理危机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通常表现为以 下几种:(1)丧失因素。例如财产、职业、躯体、爱情、 地位、尊严等的丧失。(2)适应问题。例如新岗位的适 应、新环境的适应等。(3)矛盾冲突。指面临各种急需 解决的矛盾及长期的心理冲突。(4)人际纠纷。指长期 或持续的人际间的纠纷。4、心理危机的发展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危机的心理反应通常经历 四个不同的阶段。(1)冲击期。发生在危机事件后不久 或当时,感到震惊、恐慌、不知所措。(2)防御期。人 们表现为想恢复心理上的平衡,控制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