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危险品灾害事故处置指导手册_第1页
化学危险品灾害事故处置指导手册_第2页
化学危险品灾害事故处置指导手册_第3页
化学危险品灾害事故处置指导手册_第4页
化学危险品灾害事故处置指导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化学危险品灾害事故处置指导手册第一章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特性目前常见的、用途较广的危险物品有2020 余种。这些物品不论是作为原料还是作为产品,一般都要经过加工、储存、运输等方式的输转,才能供给使用。从最初生产者到最终使用者的整个过程中,物品受到摩擦、震动、挤压、温湿度变化、混触等诸多因素影响最大,因而造成燃烧、爆炸和伤亡等事故的隐患也最多。由于危险物品本身的特性和品种的繁多,势必大大增加其流通过程中的危险性。为了加强对危险物品的安全管理,确保生命、财产安全,对危险物品进行科学的分类,研究各类危险物品的危险特性是十分重要的。一、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一) 危险化学品的定义危险品系指有爆炸、易燃、毒

2、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在运输、装卸和储存保管过程中,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物品。其特征是:(1) 具有爆炸性、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2) 在生产、运输、使用、储存和回收过程中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毁;(3) 需要特别防护的。一般认为,只要同时满足了以上三个特征,即为危险品。如果此类危险品为化学品,那么它就是危险化学品。(二)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根据灭火救援工作的实际,将危险化学品分为九大类:第一类:爆炸品;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第三类:易燃液体;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第五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第六类:毒害感染性物品;第七类:放射性物品第

3、八类:腐蚀品;第九类:杂类。二、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1、爆炸品爆炸品系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导致周围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从而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1) 爆炸品的分类爆炸品实际上是火药、炸药和爆炸性药品及其制品的总称。爆炸品按其爆炸危险性的大小分为以下五项: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整体爆炸,是指瞬间影响到几乎全部装入量的爆炸)。如:爆破用的电雷管、非电雷管、弹药用雷管、叠氮铅、雷汞等起爆药,梯恩梯、硝铵炸药、浆状炸药、无烟火药、硝化棉、硝化淀粉、硝化甘油、黑火药及其制品等均属此项。具有抛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4、。如:带有炸药或抛射药的火箭、火箭弹头、装有炸药的炸弹、弹丸、穿甲弹、非水活化的带有或不带有爆炸管、抛射药或发射药的照明弹、燃烧弹、烟幕弹、催泪弹,以及摄影闪光弹、闪光粉、地面或空中照明弹、不带雷管的民用炸药装药、民用火箭等均属此项。具有着火危险和较小爆炸或较小抛射危险或两者兼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速燃导火索、点火管、点火引信,二硝基苯、苦味酸钠、苦味酸锆、含乙醇超过25%或增塑剂超过18%的硝化纤维素、油井药包、礼花弹等均属此项。无重大危险的爆炸物质和物品。该项爆炸品的危险性较小, 万一被点燃或引爆,其危险作用大部分局限在包装件内部,而对包装件外部无重大危险。如:导火索、手持

5、信号弹、响墩、爆炸铆灯、火炬信号、烟花爆竹,鞭炮等均属此项。非常不敏感的爆炸物质。该项爆炸品性质比较稳定,在燃烧实验中不会爆炸。如:铵油炸药,铵沥蜡炸药等。(2) 爆炸品的火灾危险性主要表现于其受到摩擦、撞击、震动、高热或其他能量激发后,就能产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并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热量和气体而发生爆炸性燃烧。爆炸性。敏感度。各种爆炸物品的爆炸,除由于本身的化学组成和性质决定它发生爆炸的可能性外, 如果没有必要的外界作用,爆炸是不会发生的。也就是说,任何一种爆炸品的爆炸都需要外界供给它一定的能量 起爆能。殉爆。殉爆是指炸药A(主爆药)爆炸后,能够引起与其相距一定距离的炸药B(从爆药)爆炸,这种

6、现象叫做炸药的殉爆。毒害性。有些炸药,如苦味酸,TNT、硝化甘油、雷汞、氮化铅等本身都具有一定毒性,且绝大多数炸药爆炸时能够产生诸如CO、CO2、NO、HCN、N2 等有毒或窒息性气体,可从呼吸道,食道甚至皮肤等进入体内,引起中毒。(3) 爆炸品的其它特性:有些爆炸品与其他化学药品如酸、碱、盐发生化学反应,反应的生成物是更容易爆炸的化学品。某些炸药与金属反应,生成更易爆炸的物质,特别是一些重金属(铅、银、铜等)及其化合物的生成物,其敏感度更高。某些炸药光照易于分解。如叠氮银、雷酸银等。许多炸药具有较强的吸湿性,受潮或遇湿后会降低爆炸能力,甚至无法作用。如硝铵炸药、礼花弹、爆竹等。2、压缩气体和

7、液化气体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系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该类物品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会增大容器的内压力,使容器破裂爆炸或致气瓶阀门松动漏气导致中毒或火灾事故。(1)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分类按其危险特性的分为易燃气体、不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根据可燃性气体的爆炸下限浓度可把可燃性气体分成两级可燃性气体按化学组成可分为有机气体和无机气体。为了便于研究、使用和管理,根据可燃气体在通常条件下的使用形态和危险特征分成以下五种类别:可燃气体、可燃液化气、燃烧液体的蒸气、助燃气体、分解爆炸气体等五种类型。(2)危险特性易燃易爆性。可燃气体的主要危险性是易燃易爆,所有处于燃烧浓度范围之内的可燃气体,遇着火源都能

8、发生着火或爆炸, 有的可燃气体遇到微小能量着火源的作用即可发生爆炸。 扩散性。处于气态的任何物质都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且能自发地充满任何容器。可燃气体的扩散特点是:比空气轻的可燃气体逸散在空气中可以无限制的扩散,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而且能够顺风飘荡,致使可燃气体着火爆炸和蔓延扩散。比空气重的可燃气体泄漏出来,往往漂流于地表、沟渠、隧道、厂房死角处等,长时间聚集不散,易遇着火源发生着火或爆炸。同时,比重大的可燃气体,一般都有较大的发热量,在火灾条件下易于造成火势扩大。可缩性和膨胀性。气体的体积会随温度的升降而胀缩,其胀缩的幅度比液体要大得多。带电性。如氢气、乙烯、乙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

9、等从管口或破损处喷射出时同样也能产生静电。静电荷产生的因素一是杂质,气体中所含的液体或固体杂质越多,多数情况下产生的静电荷也会越多;二是流速,气体的流速越快,产生的静电荷也越多。可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如设备接地,控制流速等。腐蚀、毒害性和窒息性。腐蚀性。主要是一些酸性或碱性的气体具有腐蚀性。如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氨等均能腐蚀设备。毒害性。压缩液化气体,除氧气和压缩空气外,大都具有一定的毒害性。因此,在处理这类有毒可燃气体或扑救这类气体火灾时,应特别注意防止中毒。窒息性。压缩液体气体除氧气和压缩空气外, 都有窒息性。氧化性。可燃性物质与氧化性物质作用,遇着火源时才能发生燃烧。所以,氧化

10、性气体是燃烧得以发生的最重要的要素之一。3、易燃液体易燃液体是指闭杯试验闪点低于61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混合物的液体,但不包括由于存在其他危险已列入其他类别管理的液体。(1)分类根据易燃液体储运特点和火灾危险性大小的分类,我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将易燃液体分为甲、乙、丙三类。甲类:指闪点<28的液体;乙类:指28闪点<60的液体;丙类:指闪点60的液体。(2) 易燃易爆的危险特性高度的易燃性。 蒸气的爆炸性。受热膨胀性。 流动性。带电性。多数易燃液体在灌注、输送、喷流过程中能够产生静电,当静电荷聚集到一定程度,则放电发火,有引起着火或爆炸的危险。毒害性。易燃液体大都本身或其蒸气

11、具有毒害性,有的还有刺激性和腐蚀性。易燃液体蒸发气体, 通过人体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三个途径进入人体内,造成人身中毒。4、易燃固体易燃固体是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但不包括已列入爆炸品的物质。根据燃点的高低,燃烧物质可分为易燃固体和可燃固体,燃点高于300的成为可燃固体。农副产品及其制品叫做易燃货物,属于可燃固体。燃点低于300的为易燃固体。化工原料及其制品属于易燃固体,但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属可燃固体。(1)分级易燃固体的分级。易燃固体按其燃点的高低、燃烧速度的快慢、放出气体的毒害性的大小分成二级丙类易燃固体

12、。(2) 易燃固体包括的范围湿爆炸品。指用充分的水或酒精,或增塑剂以抑制爆炸性能的爆炸品。如按重量含水至少10%的苦味酸铵、二硝基苯酚盐、硝化淀粉等均属湿爆炸品。自反应物质。指在常温或高温下由于储存或运输温度太高,或混入杂质能引起激烈的热分解,一旦着火无须掺入空气就可发生极其危险的反应。特别是在无火焰分解情况下,某些可能散发毒性蒸气或其他气体的固体。这些物质主要包括脂族偶氮化合物、芳香族硫代酰肼化合物、亚硝基类化合物和重氮盐类化合物等固体物质。极易燃烧的固体和通过摩擦可能起火或促进起火的固体。这类物质主要包括湿发火粉末(用充分的水湿透,以抑制其发火性能的钛粉、锆粉等),铈、铁合金(打火机用的火

13、石),五硫化二磷等硫化物,有机升华的固体(如冰片、萘、樟脑等),火柴、点火剂等。(3) 易燃固体的火灾危险性燃点低、易点燃。遇酸、氧化剂易燃易爆。本身或燃烧产物有毒。兼有遇湿易燃性硫的磷化物类,不仅具有遇火受热的易燃性,还具有遇湿易燃性,如五硫化二磷、三硫化四氮等遇水能产生具有腐蚀性和毒性的可燃气体硫化氢。自燃危险性易燃固体中的赛璐珞、硝化棉及其制品等在积热不散的条件下,都容易自燃起火,硝化棉在40的条件下就会分解。5、自燃物品(1) 自燃物品的分级自燃物品系指自燃点低(自然点低于200),在空气中易于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分为二级。一级自燃物品:在空气中剧烈氧化,引起自燃或

14、达到燃点能迅速燃烧。二级自燃物品:在空气中缓慢氧化而能引起燃烧。(2) 自燃物品包括的范围自燃物品包括发火物质和自热物质两类:发火物质是指与空气接触不到5 分钟便可以燃烧的液体、固体或液体与固体的混合物。如黄磷、三氯化钛等。自热物质是指与空气接触不需要外部热源便容易自行发热而燃烧的物质。如赛璐珞碎屑,油纸,动、植物油,潮湿的棉花等。(4) 自燃物质的危险特性遇空气自燃性。自燃物质大部分非常活泼,具有极强的还原性,接触空气后能迅速与空气中的氧化合,并产生大量的热,达到其自燃点而着火,接触氧化剂和其他氧化性物质反应更加强烈,甚至爆炸,如黄磷遇空气即自燃起火,生成有毒的五氧化二磷。故须存放于水中。遇

15、湿易燃危险性。硼、锌、锑、铝的烷基化合物类自燃物品,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具有极强的还原性,遇氧化剂、酸类反应剧烈,除在空气中能自燃外,遇水或受潮还能分解自燃或爆炸。故起火时不可用水或泡沫扑救。积热自燃性。硝化纤维胶片、废影胶片、X光片等,在常温下就能缓慢分解,产生的热量,自动升温,达到其自燃点而引起自燃。6、遇湿易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系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遇水燃烧物质还能与酸或氧化剂发生反应,而且比遇水发生的反应更加剧烈,其着火爆炸的危险性更大。(1) 遇湿易燃物品的分级和标准根据遇水受潮后发生反应的剧烈程度和危险性大小,遇湿易燃物品可分为二级:一级遇湿

16、易燃物品。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反应,产生氢气或其他易燃气体引起燃烧。二级遇湿易燃物品。遇水或受潮时发生缓慢的反应,产生可燃气体而引起燃烧。(2) 遇水燃烧物质的火灾爆炸危险性遇水燃烧物质都具有遇水分解,产生可燃气体和热量,能引起火灾的危险性或爆炸性。这类物质引起着火有两种情况,一是遇水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释放出的热量能把反应产生的可燃气体加热到自燃点,不经点火也会着火燃烧,如金属钠、碳化钙等;另一种是遇水能发生化学反应,但释放出的热量较少,不足以把反应产生的可燃气体加热至自燃点,但当可燃气体一旦接触火源也会立即着火燃烧,如氢化钙、保险粉等。遇水燃烧物质的类别多,遇水生成的可燃气体不同,因此其危

17、险性也有所不同。7、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本类物品具有强烈的氧化性,在不同条件下,遇酸、碱、受热、受潮或接触有机物、还原剂即能分解放出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引起燃烧,有机过氧化物更具有易燃甚至爆炸的危险性,储运时须加适量抑制剂或稳定剂,有的在环境温度下会自行加速分解,因而必须控温储运。有些氧化剂还具有毒性或腐蚀性。(1)氧化剂的危险性强烈的氧化性。氧化剂多为碱金属、碱土金属的盐或过氧化基所组成的化合物。其特点是氧化价态高,金属活泼性强,易分解,有极强的氧化性,本身不燃烧,但与可燃物作用能发生着火和爆炸。受热、被撞分解性。在现行列入氧化剂管理的危险品中,除有机硝酸盐类外,都是不燃物质,但当受热、被

18、撞击或摩擦时易分解出氧,若接触易燃物、有机物,特别是与木炭粉、硫磺粉,淀粉等混合时,能引起着火和爆炸。可燃性。氧化剂绝大多数是不燃的,但也有少数具有可燃性。在氧化剂中,主要是有机硝酸盐类,如硝酸胍、硝酸脲等,另外,还有过氧化氢尿素、高氯酸醋酐溶液,二氯或三氯异氰尿素、四硝基甲烷等。与可燃液体作用自燃性。有些氧化剂与可燃液体接触能引起自燃。如高锰酸钾与甘油或乙二醇接触,过氧化钠与甲醇或醋酸接触,铬酸丙酮与香蕉水接触等,都能自燃起火。与酸作用分解性。氧化剂遇酸后,大多数能发生反应,而且反应常常是剧烈的,甚至引起爆炸。如高锰酸钾与硫酸,氯酸钾与硝酸接触都十分危险。这些氧化剂着火时,也不能用泡沫灭火剂

19、扑救。与水作用分解性。有些氧化剂,特别是活泼金属的过氧化物, 遇水或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能分解放出原子氧,致使可燃物质爆燃。漂白粉(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吸水后,不仅能放出氧,还能放出大量的氯。高锰酸钾吸水后形成的液体,接触纸张、棉布等有机物,能立即引起燃烧。着火时禁用水扑救,对于过氧化钠,过氧化钾等活泼金属的过氧化物也不能用二氧化碳扑救。强氧化剂与弱氧化剂作用分解性。腐蚀毒害性。不少氧化剂还具有一定的毒性腐蚀性,能毒害人体,烧伤皮肤。如二氧化铬(铬酸)既有毒性,也有腐蚀性,故扑救这类物品火灾时,应注意安全防护。(2) 有机过氧化物的危险性有机过氧化物是一种含有两价的OO结构的有机物质,

20、也可能是过氧化氢的衍生物。其危险特性可归纳以下几点:分解爆炸性。如过氧化二乙酰,纯品制成后存放24 小时就可能发生强烈的爆炸;过氧化二苯甲酰含水在1%以下时,稍有摩擦即能引起爆炸;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在10以上时不稳定,达到17.22时即分解爆炸;过氧乙酸(过醋酸)纯品极不稳定,在零下20时也会爆炸,浓度大于45%的溶液时,在存放过程中仍可分解出氧气,加热至110时即爆炸。易燃性。有机过氧化物不仅极易分解爆炸,而且特别易燃,有的非常易燃。如过氧化叔丁醇的闪点26.67。所以扑救有机过氧化物火灾时应特别注意爆炸的危险性。伤害性。有机过氧化物的危害性是特别容易伤害眼睛。如过氧化环己酮、叔丁基过氧化

21、氢、过氧化二乙酰等,都对眼睛有伤害作用。8、毒害品毒害品是指进入肌体后,累积达到一定的量,能使体液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学变化,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状态,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1) 毒害品的分类毒害品的分类标准。按其口服、皮肤接触和吸入粉尘或烟雾三种施毒方式所显示的毒性进行分类分级的标准根据毒害的化学组成,毒害品还可分为无机和有机两大类。无机毒害品分为氰及其化合物类、砷及其化合物类、硒及其化合物类、磷及其化合物类、汞、锇、锑、铍、铊、铅、钡、氟、碲及其化合物等。一是氰及其化合物类。如氰化钠、氰化钙、氢氰酸等。这类毒害品,本身都不燃,但遇高热、酸或水蒸气

22、时都能分解放出剧毒易燃的氰化氢气体。二是砷及其化合物类。如砷酸钠、氟化砷、三碘化砷等。这类毒害品、本身都不燃,但遇明火或高热时,易升华放出极毒的气体。氟化砷遇酸、酸雾、水分也能放出毒气。三碘化砷遇金属钾、钠时还能形成对撞击敏感的爆炸物。三是硒及其化合物类。如氧氯化硒、硒酸、硒化镉、硒粉等,这类毒品中的硒粉、硒化镉,遇高热或明火都能燃烧甚至爆炸。遇高热或酸雾、酸放出有毒、易燃、易爆的硒化氢气体。氧氯化硒、硒酸本身不燃,但能水解或潮解,放出大量的有毒气体,具有腐蚀性。氧氯化硒能与磷、锰强烈反应。四是磷及其化合物类。如磷化锌、磷化铝等,这类毒品本身不燃烧,但遇酸、酸雾、水及水蒸气都能分解出极毒,且易

23、自燃的气体。五是汞、锇、锑、铍、铊、铅、钡、氟、碲及其化合物等。这些物品大都本身不燃烧,但遇高热、酸、酸雾能放出有毒的气体。有机毒害品分为卤代烃及其卤代物类、有机磷、氯、硫、砷、硅、腈、胺等化合物类、有机金属化合物类、芳香烃,稠环及杂环化合物类、天然有机毒害品类、其他有机毒害品类。一是卤代烃及其卤代物(卤代醇、卤代酮、卤代醛、卤代酯)类。如二氯甲烷等。这类毒害品绝大多数是燃烧液体,遇高热或明火燃烧,分解出有毒气体。二是有机磷、氯、硫、砷、硅、腈、胺等化合物类,如丁腈、硝基苯胺、三苯基磷等,大多数是燃烧液体,有毒性,遇明火、高热可燃烧。三是有机金属化合物类(汞、铅等),如有机汞粉剂农药,四乙基铅

24、等,这类毒害品多是粉剂或液体,都可燃烧,遇高热分解,遇氧化剂反应。四是芳香烃,稠环及杂环化合物类:如硝基苯、菲醌等。这类毒品都能遇明火燃烧,遇高热分解出有毒气体。五是天然有机毒害品类, 如阿片生漆、尼古丁等, 均可燃。六是其他有机毒害品类,如煤焦、沥青等。(2) 毒害品的毒害性中毒的途径。毒害品的主要危险性是毒害性。毒害性则主要表现为对人体及其他动物的伤害。引起人体及其他动物中毒的主要途径是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影响毒害性的因素一是溶解性。毒害品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大,越容易引起中毒。二是挥发性。毒害品的挥发速度越快,越容易引起中毒。三是颗粒细度。固体毒物的颗粒越小,越易使人中毒。四是气温。气温越

25、高则挥发性毒物蒸发越快,可使空气中的浓度增大。同时, 潮湿季节,人的皮肤、毛孔扩张, 排汗多,血液循环加快,更容易使人中毒,所以在火场上由于火焰的高温辐射,更须注意防毒。(3) 毒害品的火灾危险性从列入毒害品管理的物品分析,约89%的都具有火灾危险性。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遇湿易燃性。无机毒害品中金属氰化物和硒化物大都本身不燃, 但都有遇湿易燃性, 如钾、钠、钙、锌、银、汞、钡、铜等金属的氰化物,遇水或受潮都能放出剧毒性且易燃的氰化氢气体;硒化镉遇酸或酸雾能放出易燃且有毒的硒化氢气体。氧化性。在无机毒害品中,锑、汞、铅等金属的氧化物大都本身不燃,但都具有氧化性,如五氧化二锑(锑酐)本身不燃,但

26、氧化性强,380时即分解;四氧化铅(红丹)。易燃性。在危险货物品名表所列的1049 种毒害品中有很多是透明或油状的易燃液体, 有的系低闪点或中闪点液体。如溴乙烷闪点小于零下20, 三氟丙酮闪点小于零下1,三氟醋酸乙酯闪点零下1,异丁基腈闪点小于3,四羟基镍闪点小于4,卤代烷及其他卤代物如卤代醇、卤代酮、卤代醛、卤代酯类以及有机磷、硫、氯、砷、硅、腈、胺等都是甲、乙类或丙类液体及可燃粉剂,马拉硫磷、一六茵五、一茵五九等农药都是丙类液体,这些毒品即有相当的毒害性,又有一定的易燃性。易爆性。毒害品当中的芳香族含2,4 两个硝基的氯化物,萘酚、酚钠等化合物,遇高热、撞击等都可引起爆炸,并分解出有毒气体

27、,如2,4 二硝基氯化苯,毒性很高,遇明火或受热至150以上有引起爆炸或着火的危险性。9、放射性物品放射性物品系指放射性比活度大于7.4×104Bg/kg 的物质或物品。(1) 放射性物品分类放射性物品按物理状态分类一类是固体放射性物品,如钴60、独居石等;二类是粉末状放射性物品,如夜光粉、铈钠复盐等;三类是液体放射性物品,如发光剂、医用同位素制剂磷酸二氢钠P32 等;四类是晶粒状放射性物品,如硝酸钍等;五类是气体放射性物品,如氪85、氩41 等。放射性物品按放射出的射线类型分类一类是放出、r 射线的放射性物品,如镭226;二类是放出、射线的放射性物品,如天然铀;三类是放出、r 射线

28、的放射性物品,如钴60;四类是放出中子流(同时也放出、或r 射线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放射性物品。如镭铍中子流,钋铍中子流等。(2) 放射性物品的危险特性放射性。放射性物质可放射出射线、射线、r 射线、中子流。毒害性。许多放射性物品毒性很大,如钋210、镭226、镭228、钍228、钍230 是剧毒的放射性物品;钠22、钴60、锶90、碘131、铅210 等为高毒的放射性物品,均应注意。不可抑制性。不能用化学方法中和使其不放出射线,而只能设法把放射性物质清除或者用适当的材料予以吸收屏蔽。易燃性。放射性物品除具有放射性外, 多数具有易燃性,有的燃烧十分强烈,甚至引起爆炸,如独居石遇明火能燃烧,硝酸铀

29、、硝酸钍等,遇高温分解,遇有机物、易燃物都能引起燃烧,且燃烧后均可形成放射性灰尘,污染环境,危害人们健康。氧化性。有些放射性物品不仅具有易燃性,而且大部分兼有氧化性,如硝酸铀、硝酸钍都具有氧化剂性质。10、腐蚀性物品腐蚀性物品系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其区分标准是:与皮肤接触在4 小时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或温度在55时,对20 号钢的表面均匀腐蚀率超过6.25 毫米/年的固体或液体。(1) 腐蚀的基本类型腐蚀破坏是自然界的一种普遍现象,腐蚀作用可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两大类。化学腐蚀。单纯由化学作用而引起的腐蚀叫做化学腐蚀。酸腐蚀。处于金属活动顺序表氢元素之前的

30、金属与各种酸,特别是强酸,例如盐酸、硫酸、硝酸、高氯酸、三氯乙酸等反应生成盐并放出氢气。碱腐蚀。各种无机或有机的碱,特别是强碱(例如NaOH、KOH、NH4OH)都是腐蚀品,强碱是强腐蚀品,溅落到皮肤上可造成严重的灼伤,溅落到织物上可使织物损坏。电化学腐蚀。当金属和电解质溶液接触时,由化学作用而引起的腐蚀叫做电化学腐蚀,它和化学腐蚀不同,是由于形成了原电池而引起的,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有时同时发生,不能截然分开。(2) 腐蚀品的危险特性腐蚀性。腐蚀性物品与其他物质接触时,发生化学变化,使该物质受到破坏,这种性质叫腐蚀性。一是对人体的伤害。腐蚀性物品的形态有液态和固态(晶体、粉状),当人们直接接

31、触这些物品后,就会引起灼伤或发生破坏性创伤, 以致溃疡等; 当人们吸入这些挥发出来的蒸气,或飞扬到空气中的粉尘时,呼吸道黏膜便会受到腐蚀,引起咳嗽、呕吐、头痛等症状,特别是接触氢氰酸时,能发生剧痛,使人组织坏死,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严重后果。二是对有机物质的破坏,腐蚀性物品能夺取木材、衣物、皮革、纸张及其他一些有机物质中的水分,破坏其组织成分,甚至使之炭化。三是对金属的腐蚀性。在腐蚀性物品中,不论是酸性还是碱性,对金属均能产生不同的腐蚀作用。毒害性。在腐蚀性物品中,有一部分能挥发出有强烈腐蚀和毒害性气体,如氢氟酸等。火灾危险性。在列入管理的(编入号码的)335 种(类)腐蚀品中。约83%的具有

32、火灾危险性,有的还有相当易燃的液体和固体。第二章 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处置要点一、化学灾害事故的特点和成因化学灾害事故,是指一切由化学物质造成的对人员、环境的伤(危)害事故。从化学灾害事故处置的角度看,主要是指与危险化学物品有关的单位在生产、使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由于某些意外的情况,突发性地发生,或人为的破坏,使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大量泄漏,或伴随火灾、爆炸产生大量有害气体,从而在较大范围内造成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对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的灾害性事故。(一)化学灾害事故的特点1、突发性强,毒害物泄漏量大。化学灾害事故一般都是瞬间发生,多数化工厂生产都是在高温高压下进行的,如果在生产、

33、运输、储存过程中的某一环节稍有疏忽,便会导致事故突然发生,大量毒害类物质泄漏。社会矛盾突出,极个别对社会(老板)不满的人,故意施放毒气,制造爆炸等破坏活动,随时可能发生。2、波及面广,毒害范围宽。化学灾害事故发生后,有毒有害化学品迅速扩散,有毒有害物质大都可严重污染空气、地面道路、水源和生产生活设施。危害最大的是有毒气体,迅速向下风方向扩散,在短时间内危害范围可达数公里,引起无防护人员中毒。如2003年12月23日,重庆开县高桥镇16号井喷发生的特大井喷事故,剧毒气体硫化氢的扩散,致234人死亡,数百人受伤,1万多人不同程度中毒,波及范围80平方公里。3、污染环境,清污难度大。化学灾害事故发生

34、后,会对空气、地面、水源等造成污染。特别是有毒的液体化学品污染水源特别严重,时间长,治理污染难度特别大,洗消作用不大,所以要特别防范水源污染,防止有毒液体流入下水道污染水源。如:2005年11月13日,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硝基苯蒸馏塔发生爆炸,造成约100吨苯类物质流入松花江,造成江水严重污染,沿岸数百万居民的生活受到影响,污染物沿松花江,流入俄罗斯境内,引发了一定的外交矛盾,对中俄友谊有消极影响。4、救援困难,组织指挥任务艰巨。造成救援工作不能及时展开,由于事故单位和应急救援部门往往在思想上、预案上和技术上的准备不足,混乱局面可能在相当长时间内得不到控制,造成许多原本可以避免的损失和人员伤亡

35、。化学灾害事故现场险情存在隐患性,对周边环境的危害因素难以控制。参加抢险救援相关单位多,组织指挥难度大,指挥员碰到化学灾害事故少,准备不充分,到场后应采取什么措施心中没底。(二)化学灾害事故的成因突然发生的灾害性化学事故的原因是复杂的,有大自然因素,也有人为造成的。1、自然原因如地震、雷击和山体滑坡。例:1989年青岛黄岛油库因雷击引起爆炸,造成死45人,伤78人;2008年美国堪萨斯州油库的一个贮有约3万桶无铅汽油的油罐被雷电击中,随后燃起熊熊大火。2010年10月21日,陕西延长石油集团炼化公司所属的延安炼油厂,厂区原油山山体发生大面积下陷滑塌,致使输往延安石化厂的十多条油气管线输送中断,

36、延安石油化工厂多套装置停工,延炼、延安石油化工厂等多套装置面临全面停产,但未造成人员伤亡、原油泄漏事故。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引发海啸,造成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影响至今尚未消除。 2、人为及技术上的原因(1)勘测、设计方面存在缺陷,选址不当,将重要的化工企业建在居民区。如2013年11月22日,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即黄岛区)输油管线发生爆炸,造成62人遇难,136送医救治。事故发生区域危险化学品企业、油气管道与居民区、学校等近距离或交叉布置,造成安全隐患。(2)设备老化,带故障运转。如2005年3月23日13时25分,英国BP公司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石

37、化厂由于分馏塔底部液位计和高液位报警设备老化,物料从回流线溢出,在空中引成爆炸云团,遇明火发生爆炸,造成15人死亡,170人负伤。(3)违反操作规程,管理不严,员工素质差。如1997年6月27 日21时30分,位于北京东南通州区的原北京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东方化工厂,灌装轻柴油时,开错阀门,导致满罐的石脑油外溢,遇火源发生爆炸而引起火灾,这次爆炸火灾造成9人死亡,39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17亿元;(4)恐怖分子引起化学灾害事故,如1995年3月20日发生在日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3、其它意外原因不少危险化学品在生产、储运过程中,也可因某些预料不到的原因,如车祸,飞机失事、海上事故等。在石化企

38、业中,夏季高温也是无法避免的致灾情因素:一方面,夏季操作人员容易出现疲劳;另一方面,由于高温石油化工工艺控制指标出现波动,如若不作出及时正确的调节,就会发生超温、超压的险情,处理不当即会造成火灾、爆炸。了解化学灾害事故的特点和成因,我们要高度重视,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加强对责任区危化企业的工艺流程、储量分布等环节的熟悉,制定符合实战需求的救援预案,针对性地开展实地演练,才能做到打有准备之仗,打有把握之仗,才能有效地处置化学事故。4、化学危险品单位灭火救援预案需要包含的内容:(1)具有发生化学事故潜在危险的单位名称、地址、规模、生产(储存、使用)化学危险品的种类、危险特性、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危险

39、源位置、数量,可引起爆炸、燃烧的因素等;(2)化学危险源单位可能发生的化学事故的类型及危险程度,单位自有的消防设施、设备种类、性能状况,防护设施的种类、数量、性能状况,专(兼)职抢险救援队伍力量情况,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职责分工等;(3)化学危险源单位内及其附近地理环境情况,如单位内部布局、与周围单位、居民住宅的间距、人口密度、疏散通道、消防水源及可能受污染的情况等;(4)突发性化学事故发生后,在最大事故危及的范围内需要重点保卫的目标及其实施保卫的方法;(5)具有救援能力的单位,如环保监测、防疫、医疗救护、邮电、运输、气象、防化部队、化学危险物品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等的分布情况,以及通告联络方式,

40、集结方法、地点等;(6)危险目标区域的水文、气象资料;在细致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应对本地区化工单位的化学事故潜在的危险度进行评估,确定重点救援目标。再对重点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程度及危害进行预测分析,为制定预案提供依据。同时,要从实战需要出发,帮助石油化工企业完善应急预案,就初期灭火、人员疏散、设施运作、车辆疏导、消防接应等方面进行再规范,做到与辖区消防队灭火预案“无缝”衔接。二、处置程序(一)询问情况(查明情况)询情是正确决策、有效处置的前提条件。1、途中询情。接警后,指挥中心应与事故单位保持不间断联系,询问灾情变化,及时告知主管中队。主管中队指挥员要通过各种途径,在短时间内查明灾害事故现场情

41、况,重点询问发生灾害的地点、时间、灾害形式和强度、扩散趋势、人员伤亡等信息,随时与报警人及现场保持联系,掌握灾情动态发展变化,并通过化学灾害事故处置决策辅助系统查询危险化品的理化性质和处置方法,对各执勤车辆的战斗任务进行预部署。2、到场询情。主管中队到场后,应迅速联系事故单位相关人员,核实现场情况,掌握灾情发展趋势,但确定处置方案前,不要盲目地进入事故区。首先向知情人(从事故现场逃离出来的人)了解事故情况,向技术人员了解化工装置,储罐存量及危险化学品的名称和理化性质,查明有无发生爆炸;泄漏罐贮量、泄漏部位、时间、形式和扩散范围;周围有无其它危险化学品、火源、居民等情况;有无受困人员需要救援,是

42、否需要采取措施实施堵漏以及可能采取的堵漏方法等。3、信息共享。在有增援中队参与作战时,主管中队在战斗展开的同时,指挥员命令通信员同增援中队通信员联系,告知行进路线、停车位置和到场后的初步任务;增援中队途中应与指挥中心或主管中队保持联系,了解事故单位情况及灾情发展动态。增援中队到场后,应主动同主管中队联系,询问现场情况并领受任务。备注:救援力量到场前存在一个危险隐患,因为化学灾害事故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类灾害事故,现场充斥着有毒有害类物质,任何中队或其他社会救援力量到场的行车路线要避开灾害事故区域,车辆也不能停靠在下风方向。判定风向的办法除了测风仪等器材以及沿途标识性的物体【如烟囱、旗帜等等】外,在

43、事故现场处置中可以利用单位建筑制高点的都有一个红白相间的风向标【由普通型风向标,永动旋转夜光风标等】,可供战斗人员简便、快速、准确、实时的明确上风位置和人员疏散方向,避免因风向变换导致战斗人员处于下风危险区域。(二)加强防护(个人防护)不同的化学灾害事故有其相对应的防护等级和要求。在了解事故源理化性质的前提下按要求实施等级防护,如无法了解事故源理化性质时,必须采取一级防护;在处置低温、液化类危化品(如液化气、氨气等)事故时,参与关阀、堵漏等重要任务的消防队员内衣裤必须是纯棉,外着内置式重型防化服,或全封闭式防化服。进入事故现场,要顾及官兵的生命安全,不能盲目进入,付出不必要代价。【从几次事故教

44、训看,现场人员个人防护装备均不到位,自我防护意识差,如吉林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所属的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在处置过程中,由于忽视个人防护,23人住院治疗,此次灾害事故的主要成分苯胺是导致白血病的直接因素;湖州2006年9月3日,硫酸二甲酯(剧毒危险物品)泄漏事故处置中,官兵在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的情况下,还有11名官兵不同程度中毒,其中1名官兵深度中毒】。(三)侦察检测侦检是化学灾害事故处置的首要环节。在处置化学灾害事故时,必须加强侦检这一环节,指挥员要根据灾害情况,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检测,现场检查要由特勤专业小组或其他专业检测人员进行,利用检测仪器检测事故现场气体浓度和扩散范围,并做好动

45、态监测。根据灾害情况不同,派出若干侦察小组,对事故现场进行侦察,侦察小组由23人组成(其中一人为单位技术人员),配备必要防护措施和检测仪器。侦察检测要贯穿整个化学灾害事故处的全过程。1、对不明危化品,应立即取样,送化验室化验、分析,确定名称、成分,同时根据检测仪器,确定泄漏物质种类、浓度、扩散范围【此类问题主要发生在交通运输方面,现在危险化学品运输车都有统一标识,便于处置。碰见不明危险化学品很少,但也不能忽视,应当可以依托监控分析中心和学校实验室建立联勤机制】。2、对已知性质危化品的泄漏,可以用有毒气体探测仪和可燃气体检测仪确定危险范围和污染范围。【可以由环保局实施】有毒气体探测仪,同时检查可

46、燃气(甲烷、煤气、丙烷等)、毒气(co等)、氯气和有机挥发性气体等4类气体在空气中的浓度。可燃气体检测仪可检测各种易燃易爆气体达到危险值时报警。3、受困人员情况侦察,有无人员被困。被困人员数量和分布情况,是否已经中毒,是否有活动能力;如无阻碍,要第一时间将被困人员救出,如需器材辅助的,立即通知救生小组人员进入内部实施救援。4、侦察泄漏情况,确定泄漏位置(容器、管线、阀门、法兰)、泄漏原因、泄漏程度,泄漏是否会造成大面积人员中毒。5、侦察环境,确定攻防路线、阵地。战斗人员从什么地方进攻,危险区域内有无着火源或潜在火源。6、测定风向,风速等气象数据。目前,天气预报准确度较高,可以从气象部门、电脑、

47、手机了解,关键是指挥员要将气象因素作为确定处置方案的因素之一。7、确认消防设施运行情况。固定消防设施能否运作,主要是喷淋、固定炮、泡沫供给、水蒸汽等系统。(四)设立警戒(确定警戒范围)警戒是根据危化品波及的范围,为减少人员伤亡或其他次生灾害而划定的一个区域,根据侦察和检测情况,确定警戒范围,设立警戒标志,布置警戒人员。警戒在化学灾害事故处置十分重要,我们消防队到场后要迅速作出反应,布置警戒,查明情况,侦察和警戒可以同时展开。根据实战处置经验,不明情况下化学物品泄漏、警戒设置范围。不明情况警戒区上风100米之内为重危区,100150米为轻危区,150200米为消防活动区【在消防活动区适当位置停放

48、车辆和设置洗消检测区】,200米以外为安全区,下风方向根据风速、周围环境而定。备注:一般事故,消防部队负责重危区、轻危区、消防活动区的警戒,派出所、交警、企业保安负责下风方向的警戒、人员疏散和道路封锁等工作,重大事故则由市政府牵头,调动公安、武警等相关单位统一实施。在警戒过程中,要注意三方面的因素:1、禁止交通。以防止不名情况的人和车辆误入事故区,造成灾害的扩大。所有交通工具和人员禁止通行,防止带入产生火种。2、禁止火源。切断电源、控制一切火源,防止爆炸。要熄灭火源,包括抽烟、生活用火。切断电源,包括禁止使用手机和电话。3、疏散群众。疏散现场无关人员,控制人员流动。当警戒范围大,疏散人员多时,

49、应由政府出面组织,通过社区做工作,将人员及时疏散出去,并安置好生活。【要通过广播或张贴告示,广而告知,必要时要发动社区民警、工作人员,挨家挨户落实措施】指挥员要科学划定警戒范围,警戒范围设定,不但涉及到指挥部设立、作战力量集结、进攻路线选择、器材装备投入等问题,也涉及人员疏散、交通管制等问题。(五)实施处置处置化学灾害事故,指挥员要缜密考虑处置环节,科学制定处置方案。处置方案应该体现消防部队的专业特点,体现消防部队装备的优势性能,体现消防作战的技战术水平。针对不同化学灾害事故,处置有:抢救生命、稀释冷却、关阀断源、实施堵漏、输转、引火点燃、化学中和。在处置的同时,坚持先救人。1、抢救生命。如果

50、有人员被困,组成救人小组,在做好个人防护的情况下,携带救生器材迅速进入危险区域,立即将被困人员解救出来【此任务应由化学抢险救援攻坚组承担】。2、稀释降毒。在泄漏区域,以泄漏点为中心,在储罐、容器的四周设置水幕或喷雾水进行稀释降毒,使用雾状射流形成水幕墙,防止泄漏物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扩散【在稀释降毒过程中,上风或侧上风方向的指挥部和进攻路线也需要设置一定的稀释保护阵地,防止方向突变给处置人员带来威胁】。稀释降毒过程中,不宜使用直流水,以免强水流冲击产生静电;如果贮罐场地有蒸汽管线,用水蒸汽驱散不燃气体效果更佳。除了遇水反应物质,例如钠、镁、钙等活泼金属,保险粉,酸脂类化合物等等,一般危险化学品泄

51、漏场合都应首先布置喷雾水枪,稀释驱散,降低浓度,减轻毒性,掩护专勤行动,充分发挥消防水雾作用。3、关阀断源。生产装置或储罐发生泄漏,消防队员积极配合事故单位有关技术人员和业务技术熟练的工人在严密防护措施的前提下,断绝物料供应,切断事故源。消防队员负责开花或喷雾水枪掩护。管道发生泄漏,泄漏点处在阀门以后,且阀门尚未损坏,可采取关闭管道阀门,断绝物料源的措施,制止泄漏。4、实施堵漏。根据现场泄漏情况,研究制定堵漏方案并严格按照堵漏方案实施,若易燃气体泄漏,所有堵漏行动必须采取防爆措施,确保安全。(1)管道泄漏。应使用各种类型的堵漏枪(或套管),内封式、捆梆式堵漏袋等工具进行堵漏;如无法堵漏,可采取

52、关闭泄漏区域管线,利用惰性气体吹扫排空,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焊接修复泄漏点。(2)法兰泄漏。因螺栓松动引起法兰泄漏时,应使用无火花工具,紧固螺栓,制止泄漏;若法兰垫圈老化导致带压泄漏,可用注入式堵漏工具进行堵漏。 (3)罐体泄漏。由于罐壁脆裂或外力作用造成罐体撕裂,其泄漏往往呈喷射状,流速快,泄量大。可用外封式堵漏袋和内封式堵漏袋等工具进行堵漏。在不能制止泄漏时,也可采取疏导的方法将其导入其它容器或储罐。如果泄漏对象为非溶于水的液化气体,可向罐内适量注入水,抬高液位,形成水垫层,缓解险情,配合堵漏。当然具体情况要具体对待,关键是各级指挥员对堵漏器材要会熟悉使用,发生泄漏时,立即能想起该用什么器

53、材去堵漏。5、输转。储罐或容器发生泄漏,无法堵漏时,可采取疏导和转移的方法排除险情,降低泄漏品对人员和环境的危害。存在三种情况:(1)倒罐转移。储罐、容器壁发生泄漏,无法堵漏时,可采取倒罐技术倒入其他容器或储罐。倒灌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罐内压力差倒罐,即液面高、压力大的罐向空罐导流。另一种是用开启烃泵倒罐,即用烃泵将燃烧罐液相气抽出,输转到其它罐,倒罐不能使用压缩机。压缩机会使泄漏容器压力增加,加剧泄漏。采取倒罐措施,须与企业负责人、技术人员共同论证研究,在确认安全、有效的前提下组织实施。(2)泄漏物质转移。容器、管道壁发生撕裂,液体大量外泄,来不及倒罐时,可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然后实施转移

54、。对泄漏在江、河、湖、海、水库等水域中的危化品,使用围栏进行隔离保护;对泄漏在地面的危化品,可采用专用围栏,或者利用砂土、水泥粉等设置围堤进行隔离保护(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喷射泡沫覆盖加以保护)。对保护起来的泄漏危化品采取药剂中和或用输转泵收集起来。对于地面的泄漏危化品,难以进行围堤保护的时候,也可以直接用砂土、水泥粉进行覆盖加以保护,事故处置完成后,利用有毒物质回收桶进行回收。对于回收的泄漏品,应交由环保部门处理。(3)整体转移。主要是转移较危险的瓶(桶)体。盛装危化品的容器体积不大,且仍在泄漏,可将盛装危化品的容器转移到另一个体积更大的安全容器,浸入水中(如果泄漏品是酸性物质,也可以浸入碱液中

55、;相对应的,如果泄漏品是碱性物质,则浸入酸液中;所选择的浸泡液体,参见后面要讲的化学中和),交有关部门处置。6、引火点燃。采取点燃的措施,应具备安全条件和严密的防范措施,必须周全考虑,在技术人员协同下谨慎进行。点燃原则:根据现场情况,无法实施堵漏,不点燃会带来更严重的灾难性后果,在人员密集区泄漏,无法转移,而点燃则导致稳定燃烧。如果气体扩散已达到一定范围,很可能造成大能量爆燃,产生巨大冲击波,危及气体贮罐,造成难以预料后果的,禁止采用点燃措施。点燃准备:确认危险区域内人员撤离,冷却、灭火、掩护等防范措施准备就绪。泄漏周围经检测没有高浓度混合可燃气体。点燃方法:使用长竿点燃,辅设导火索、抛射火种

56、、信号枪、“魔术棒”爆竹、长火炬、火焰喷射器、预置火炉或者着火油盆等点燃方法。点燃时机:一是罐体燃烧或爆炸后的稳定燃烧,罐体被冷却保护后,罐内气压减少,火焰被风吹灭或冷却水水流打灭,但还有气体扩散出来,如不再次点燃,仍能造成危害,此时在继续冷却的同时,应予果断点燃。二是罐顶开口泄漏,又无法实施堵漏,万一大量泄漏气体扩散遇火源会造成爆炸事故,此时在多支喷雾水枪托住泄漏口气体下沉的前提下,把泄漏气体往上驱散。同时,用火棒点燃泄漏口气体,或者底部放空燃烧,用管道将液化气体排到附近,架空点燃,以加速处置过程。7、化学中和。其目的在于“降毒”:通过添加适当的药剂(所谓“适当”,一方面指该药剂能与泄漏物质

57、发生化学反应,而且反应产物是无毒或者微毒的,另一方面指药剂的剂量要恰当,不能多也不能少),尽可能降低危化品的毒性,形成无危害或微毒废水,减轻对作业人员、环境的危害。中和药剂的选择:对于碱性物质泄漏,常用醋酸、磷酸二氢钠进行中和。对于酸性物质泄漏,常用烧碱(氢氧化钠)进行中和,有时也用干粉、洗衣粉、石灰、苏打(纯碱、碳酸钠)进行中和。遇水反应危险化学品生成的有毒有害气体,大多数呈酸性,可在消防车中加入碱液,使用雾状水予以中和。进行化学中和处置时,有两个注意事项:一是监测酸碱度。中和法要求最终酸碱度控制在69之间,反应期间必须加强监测(特勤大队以及环保部门都配备有酸碱度检测仪)。二是做好防护。中和反应常常是剧烈的,由于放热和生成气体,可能会产生沸腾和飞溅,所以应急人员必须穿防酸碱工作服、戴防烟雾呼吸器。可以通过降低反应温度和稀释反应物来控制飞溅。2005年12月2日上午7时,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发生交通事故,一辆槽罐车装载的9吨甲醛全部泄漏在205国道两侧雨水沟中。采取了用洗衣粉溶液中和稀释的方法,消除了毒性,未对河流水体产生污染。一般而言,槽车或者储罐、容器的显著位置会标明运送或储存危化品的理化性质和化学中和药剂,指挥员要有“降毒”的意识,配合技术人员,及时提请环保部门参与处置。(六)灭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