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油气生成油气生成教学目的教学目的 了解油气生成研究历史及现状 掌握油气生成过程中干酪根的变化特征 掌握不同类型干酪根的油气生成模式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油气生成的自然观察及模拟结果 油气生成中干酪根性质的变化特征 油气生成中可溶有机质的演化 控制油气生成的主要因素 油气生成模式重点及难点重点及难点 干酪根的变化特征 油气生成模式及其主要控制因素二、成烃过程中干酪根性质的变化二、成烃过程中干酪根性质的变化1 1、元素组成的变化、元素组成的变化 (1 1)第一阶段以)第一阶段以O/CO/C比值迅速下降为主,比值迅速下降为主,H/CH/C比值略有降低。其中比值略有降低。其中IIIIII型干酪根比型干酪
2、根比I I、IIII型下降型下降慢,该阶段相当于成岩阶段后期慢,该阶段相当于成岩阶段后期 (2 2)第二阶段)第二阶段H/CH/C比值迅速下降,大量氢元素比值迅速下降,大量氢元素因形成烃类而排出。因形成烃类而排出。I I型、型、IIII型、型、IIIIII型干酪根的型干酪根的H/CH/C比值分别从比值分别从1.51.5,1.251.25,0.80.8降到降到0.50.5。O/CO/C值变值变化不大。它相当于深成作用阶段化不大。它相当于深成作用阶段 (3 3)第三阶段相当于准变质作用阶段。三类)第三阶段相当于准变质作用阶段。三类曲线在深处趋于合并,曲线在深处趋于合并,H/C0.5H/C0.5,含
3、碳量高达,含碳量高达91.691.69393 干酪根从成岩阶段到准变质阶段演化图 从元素组成看,干酪根的热演化是从元素组成看,干酪根的热演化是富碳、去氢、富碳、去氢、脱氧脱氧的过程。实际上元素组成的变化反映了干酪根的过程。实际上元素组成的变化反映了干酪根结构的变化,随着氢元素含量的降低,干酪根向结构的变化,随着氢元素含量的降低,干酪根向缩缩合芳环结构演化合芳环结构演化从自然剖面观察,干酪根的热演化中元素组成也是富碳、去氢、脱氧的过程。二、成烃过程中干酪根性质的变化二、成烃过程中干酪根性质的变化红外光谱图的识别(1)、与脂肪族官能团 CH3、CH2有关振动的吸收峰 l)2860 cm-12930
4、 cm-1,代表 CH3和CH2伸缩振动 2)1375 cm-11450 cm-1,代表 CH3和CH2变形振动 3)730 cm-1代表脂肪链(CH2)n, n4的变形振动 4)720 cm-1代表脂肪链(CH2)n, n4的变形振动 二、成烃过程中干酪根性质的变化二、成烃过程中干酪根性质的变化(2)、与芳核上官能团如 H或 C=C共轭双键有关振动的吸收峰 l)1600 cm-1代表芳核中 C= C伸缩振动 2)3050 cm-1代表芳核中 CH伸缩振动如 3)700 cm-1930 cm-1 芳核上CH变形振动 A、740 cm-1760 cm-1代表芳核或缩合芳核上有 45个相邻 H原子
5、的吸收峰 B、800 cm-1810 cm-1代表芳核或缩合芳核上有 23个相邻 H原子的吸收峰 C、860 cm-1880 cm-1代表芳核或缩合芳核上有 1个H原子的吸收峰 二、成烃过程中干酪根性质的变化二、成烃过程中干酪根性质的变化(3)、与芳环或脂肪链上含杂原子基团有关振动的吸收峰 1)3200 cm-13600 cm-1代表与OH有关伸缩振动 2)1740 cm-1为复杂酯类中 CO伸缩振动 3)1710 cm-1为酯、酮、酸、醛中 C= O伸缩振动 4)1660 cm-1为醒中 C=O伸缩振动 5)1000 cm-11300 cm-1代表醚中 CO, COC的伸缩振动和CN、S=O
6、等杂原子基团的变形振动。 二、成烃过程中干酪根性质的变化二、成烃过程中干酪根性质的变化基团结构的变化 (1)第一阶段以CO峰(1710cm-1)迅速下降为特征。III型干酪根的CO下降最为明显。而CH3、CH2基团的峰(2930cm-1,2860cm-1)仅稍有减少(图中、)。 (2)第二阶段2930cm-1,2860cm-1峰迅速降低,表明大量CH3、CH2基以烃类形式排出。 在930700cm-1范围峰的出现反映芳香环上CH面外弯曲振动。这是芳香核脱烷基或是环烷烃逐渐芳构化的结果(图中、)。 (3)第三阶段CO,CH3、CH2基团的峰继续下降趋于消失,相当于最后CH4的形成阶段。此时,耗尽
7、了干酪根中的烷基侧链,仅有芳环上CC的吸收谱带(1600cm-1)突出,930cm-1700cm-1谱带相对增强。它反映了残余干酪根中芳香结构不断缩合。 干酪根红外光谱随埋深的变化干酪根红外光谱随埋深的变化(Tissot等,等,1978)二、成烃过程中干酪根性质的变化二、成烃过程中干酪根性质的变化 2)镜质体反射率的变化 Ro0.50.7为成岩阶段,有机质未成熟。 0.50.7Ro1.151.3为深成阶段,有机质从低成熟到成熟。 1.151.3Ro2为深成阶段后期,有机质为高成熟 Ro2为准变质阶段。二、成烃过程中干酪根性质的变化二、成烃过程中干酪根性质的变化热变指示带孢粉颜色干酪根颜色荧光R
8、O,成熟阶段热变指数第一带黄色带黄色、淡黄色黄色强0.5未成熟1第二带桔色带桔黄、深黄色桔黄色中0.51.0低成熟2第三带棕色带棕色褐色微弱1.01.5成熟3第四带黑色带棕黑、暗棕色暗褐色无1.52.0高成熟4.5第五带消光带黑色黑色无2.0过成熟随着成熟度的提高,干酪根的颜色由浅变深,由黄色到褐色、黑色。 有机质热变指示带4 4、有机质颜色及荧光性的变化、有机质颜色及荧光性的变化二、成烃过程中干酪根性质的变化二、成烃过程中干酪根性质的变化原样 Ro=0.53%200 Ro=0.66%230 Ro=0.75%260 Ro=0.96%280 Ro=1.36%300 Ro=1.77%350 Ro=
9、2.15%400 Ro=2.55%歧歧74井沙三段泥岩井沙三段泥岩热模拟干酪根镜鉴热模拟干酪根镜鉴及显微荧光及显微荧光5 5、自由基浓度的变化、自由基浓度的变化自由基是指共价键分子在均裂时,产生的带有不配对电子的基团。有机质受热时烷基链从干酪根上断裂下来、烷基碎片和干酪根碎片各带有一个不配对电子,形成了自由基。烷基碎片是不稳定的,很快即可从周围介质中得到氢形成烷基分子。然而较大的干酪根自由基,由于其分子结构的屏蔽作用,可以稳定地存在下来,经历漫长的地质年代。自由基浓度数值变化的幅度与干酪根的类型和演化程度有密切的关系。 自由基浓度明显增加达到峰值后,自由基浓度开始减少二、成烃过程中干酪根性质的
10、变化二、成烃过程中干酪根性质的变化6 6、热失重的变化、热失重的变化对于同一样品而言,第一阶段(350)失重量小,主要为水和二氧化碳;第二阶段(350 500)失重量最大,主要为烃类;第三阶段失重量也很小,主要产物是甲烷。对于不同的样品而言,成岩作用阶段有机质的重量损失可达70%(曲线A);深成作用阶段中的热失重比成岩阶段小得多,随着演化作用的进行,热失重有规律减少(曲线B、C、D);变质作用阶段干酪根失重量最小,低于10(曲线E)失重量大失重量小失重量小705540202.0,残留的干酪根中仅含少量短烷基链。H/C和O/C原子比均降到最低值,红外光谱中只有与芳核结构有关的谱带。干酪根颜色变为
11、黑色,荧光消失,芳香片层排列定向,干酪根形成了愈来愈稳定的结构。该阶段以富碳、缩聚为特征。二、成烃过程中干酪根性质的变化二、成烃过程中干酪根性质的变化三、可溶有机质的演化三、可溶有机质的演化1 1、沥青和总烃含量随埋藏深度的变化、沥青和总烃含量随埋藏深度的变化 巴黎盆地托尔页岩有机质各组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巴黎盆地托尔页岩有机质各组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据(据Tissot,1971)生 油 门 限重 杂 原 子 化 合 物生 油 下 限烃 类ABA 总 氯 仿 抽 提 物B 烃 类 深 度(m)mg/ g Corg0501001504000300020001000 杜阿拉盆地白垩纪地层中烃类的杜阿
12、拉盆地白垩纪地层中烃类的 生成深度和温度关系生成深度和温度关系(P.Albrecht等,等,1976)2 2、各种烃类随埋藏深度的变化、各种烃类随埋藏深度的变化 其 它 异 构 烃正 构 烃C -C1430异 戊 二 烯 烃型 干 酪 根I始 新 统犹 他 盆 地02040608010080006000400020000最大埋藏深度(m)异 戊 二 烯 烃异 戊 二 烯 烃型 干 酪 根C -C1430C -C1430正 构 烃2000100003000400001020上 托 尔 阶巴 黎 盆 地II异 戊 二 烯 烃异 戊 二 烯 烃0102030总 有 机 碳(mg/g)上 白 垩 统杜
13、 阿 拉 盆 地正 构 烃III 型 干 酪 根正构与异构正构与异构 总 有 机 碳(mg/g)(m)型 干 酪 根I犹 他 盆 地02040608010080006000400020000芳 烃型 干 酪 根2000100003000400002060上 托 尔 阶巴 黎 盆 地最大埋藏深度环 烷 烃环 烷 烃408020400上 白 垩 统杜 阿 拉 盆 地III 型干酪根环 烷 烃II芳 烃芳 烃环烷烃与芳香烃环烷烃与芳香烃 三、可溶有机质的演化三、可溶有机质的演化3 3、不同类型干酪根形成烃类的演化特征、不同类型干酪根形成烃类的演化特征 其 它 异 构 烃正 构 烃C -C1430异
14、戊 二 烯 烃型 干 酪 根I始 新 统犹 他 盆 地02040608010080006000400020000最大埋藏深度(m)异 戊 二 烯 烃异 戊 二 烯 烃型 干 酪 根C -C1430C -C1430正 构 烃2000100003000400001020上 托 尔 阶巴 黎 盆 地II异 戊 二 烯 烃异 戊 二 烯 烃0102030总 有 机 碳(mg/g)上 白 垩 统杜 阿 拉 盆 地正 构 烃III 型 干 酪 根烃类的比例烃类的比例正构与异构正构与异构 三、可溶有机质的演化三、可溶有机质的演化总有机碳(mg/g)(m)型 干 酪 根I犹 他 盆 地020406080100
15、80006000400020000芳 烃型 干 酪 根2000100003000400002060上 托 尔 阶巴 黎 盆 地最大埋藏深度环 烷 烃环 烷 烃408020400上白垩统杜阿拉盆地III 型干酪根环 烷 烃II芳 烃芳 烃3 3、不同类型干酪根形成烃类的演化特征、不同类型干酪根形成烃类的演化特征 烃类的比例烃类的比例环烷烃与芳香烃环烷烃与芳香烃 三、可溶有机质的演化三、可溶有机质的演化3 3、不同类型干酪根形成烃类的演化特征、不同类型干酪根形成烃类的演化特征 在最大生油深度上三种主要类型干酪根生成的烃类组成在最大生油深度上三种主要类型干酪根生成的烃类组成(图中面积分别与每克有机碳
16、中各种烃类质量成正比)(图中面积分别与每克有机碳中各种烃类质量成正比)正 构 烷 烃异 构 烷 烃环 烷 烃芳 香 烃尤 因 塔 盆 地 类 型 I巴 黎 盆 地 类 型 II杜 阿 拉 盆 地 类 型 III三、可溶有机质的演化三、可溶有机质的演化烃类的比例烃类的比例四、影响油气生成的主要因素四、影响油气生成的主要因素 干酪根作为一种结构复杂的缩合物,从化学动力学角度来看,是由一些能量不同的键组合而成的聚合物。干酪根生成油气的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裂解反应,而是由一系列平行和连续的反应组成,但从总体过程来看,尤其是成熟的干酪根生成油气的过程(成熟干酪根-重杂原子化合物油气残余碳),可以近似为具
17、一级反应特征的热裂解反应: 1 1、温度是油气生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温度是油气生成的主要控制因素 dC/dt=KC C-反应物的浓度;t-时间;K-反应速率常数;负号表示生成物增加,反应物减少反应速率取决于反应速率常数和反应物浓度。 大量的实践表明,温度每增加l0,反应速率可增加12倍,即,据此推算,若增加1倍,那么在相当于150深处的反应速率比地下50埋深时反应速率快1000倍。1889年Arrhenius提出了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的经验关系式,即著名的阿仑尼乌斯方程: 1 1、温度是油气生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温度是油气生成的主要控制因素 式中: k反应速率常数 A频率因子 R气体常数,R=8.3
18、14J/(mol.K) E活化能,J/mol Tt时刻绝对温度K(273)KAeE/RT从公式看出,K与E和T呈指数关系,温度升高或活化能降低,可使反应速率常数发生较大的变化。四、影响油气生成的主要因素四、影响油气生成的主要因素三种类型干酪根的活化能分布三种类型干酪根的活化能分布00.10.20.30.410 20 30 40 50 60 70 80I型 干 酪 根II 型 干 酪 根III 型 干 酪 根00.10.20.310 20 30 40 50 60 70 8000.10.20.310 20 30 40 50 60 70 80E (4184 J/mol)I型 干 酪 根II 型 干
19、酪 根III 型 干 酪 根干 酪 根 类 型镜质体反射率(%)0.00.51.01.52.02.5Ro未成熟油油油凝 析 油 和 湿 气 带干 气 带生 油 主 峰 干酪根开始大量裂解成油只是在地壳中提供的热能达到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时才能发生,一般干酪根开始裂解的活化能为(1115)4184J/mol,因此油气开始大量生成时需要一定的地层温度。 生油门限:烃源岩中油气开始大量生成时所对应的地层温度或地层埋藏深度。 生油门限温度:烃源岩中油气开始大量生成时所对应的地层温度。 生油门限深度:烃源岩中油气开始大量生成时所对应的地层埋藏深度。四、影响油气生成的主要因素四、影响油气生成的主要因素00.1
20、0.20.30.410 20 30 40 50 60 70 80I型 干 酪 根II 型 干 酪 根III 型 干 酪 根00.10.20.310 20 30 40 50 60 70 8000.10.20.310 20 30 40 50 60 70 80E (4184 J/mol)I型 干 酪 根II 型 干 酪 根III 型 干 酪 根干 酪 根 类 型镜质体反射率(%)0.00.51.01.52.02.5Ro未成熟油油油凝 析 油 和 湿 气 带干 气 带生 油 主 峰三种类型干酪根的活化能分布及根据镜质体反射率确定油气生成的近似界线三种类型干酪根的活化能分布及根据镜质体反射率确定油气生成
21、的近似界线(Tissot(Tissot等,等,1978)1978)四、影响油气生成的主要因素四、影响油气生成的主要因素 不同类型干酪根具有不同的键组合,裂解反应需要不同的活化能,因而不同类型干酪根生油门限不同。I型干酪根因以脂肪族结构为主,杂原子键少,故活化能分布中对应于弱键的低值少,大部分值在704184J/mol附近,相应于CC键断裂所需的活化能。所以,它要求较高的门限温度。而且,在高温下,反应速率迅速增长,生烃量很快上升到峰值。II型干酪根活化能分布较宽,由于杂原子键较多,活化能值较I型低,峰值为504184J/mol,门限温度较低。III型干酪根活化能分布平缓,最大值集中在604184
22、J/mol, 故门限温度介于I型和II型之间。由此,Tissot和Welte提出了油气生成界限:II干酪根首先进入门限,相当于RO0.5, III型次之,RO0.6,I型干酪根最后,RO0.7。有机质性质的影响有机质性质的影响四、影响油气生成的主要因素四、影响油气生成的主要因素2、温度和时间的综合效应 干酪根热演化成烃的反应速率主要与反应速率常数(K)有关,K与温度的影响呈指数关系,与时间的影响呈线性关系,而温度和时间可以互补。因此门限温度不仅取决于古地温,还取决于烃源岩的地质时代即该温度下的时间间隔-四、影响油气生成的主要因素四、影响油气生成的主要因素 当干酪根类型相同时,烃源岩时代越新,门
23、限温度就越高,反之,烃源岩层越老,其门限温度就越低 0100200010020001002000100200010020001000200030004000东 撒 哈 拉50 C60 C70 C90 C115 C总 烃落 杉 基 盆 地 黄 骅 坳 陷( 田 克 勤 ) 松 辽 盆 地( 李 永 康 ) 巴 黎 盆 地 加 拿 大 西 部上 泥 盆 统下 侏 罗 统下 白 垩 统下 第 三 系上 第 三 系(350Ma)(180Ma)(150Ma)(40Ma)(10Ma)(Philippi,1965)(Tissot,1978)(Tissot,1978)可 溶 有 机 质(mg/g Toc)深度
24、(m)几种不同时代烃源岩的门限深度和门限温度比较几种不同时代烃源岩的门限深度和门限温度比较 四、影响油气生成的主要因素四、影响油气生成的主要因素时间和温度对生油门限的影响 干酪根成烃过程中,时间和温度的作用并不完全相当,温度对有机质的热演化起主导作用,反应速率与温度成指数关系,与时间成线性关系。也就是说,温度增加10 ,时间需增加一倍才是等效的。 四、影响油气生成的主要因素四、影响油气生成的主要因素 时间的补偿作用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古老地层若埋藏过浅,从未达到生油门限温度,时间再长也无法使有机质成熟。J.Karweil在研究煤化温度与时间关系时,发现在5060以下,即使经历长达两亿年的时间也不
25、能达到在150下受热两千万年的煤化程度。也就是说受热温度过低(小于5060)时间因素的影响很小,当温度超过5060时,时间影响才显示出来 生烃过程与煤化过程相似,是一个长期而连续累加的不可逆过程。经受的温度较低,生油过程就缓慢;温度升高,过程随之加速;温度再度降低,生油过程可以再次变慢,只要有机质不被氧化、剥蚀,只有生油潜力,无论经历多么复杂的过程,一旦进入门限深度就可以生成烃类,即“二次生烃”。 总之,在温度和时间的综合效应下,有利于生成并保存油气的盆地是年轻的热盆地和古老的冷盆地。相反,年轻的冷盆地中有机质难以达到生油门限值,不能转化为油气,古老的热盆地则会使己形成的烃类破坏。四、影响油气
26、生成的主要因素四、影响油气生成的主要因素3 3、压力作用、压力作用 传统的干酪根热降解成烃理论往往主要考虑温度和时间对油气生成的作用,而较少考虑压力的作用。目前压力对油气生成的影响逐渐得到重视。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压力升高对生油岩中的干酪根的热解有阻滞作用,且在相同温度下增加反应压力,实验样品的镜煤反射率降低,导致凝析油烷烃峰态趋向于正常油峰态变化 同一温度不同压力下热模拟油正构烷烃碳数分布对比30262218141005101520含量(%)歧 74井 260 C热 模 拟 油加 水 20%( 7.8Mpa)加 水 10%( 4.7Mpa)30262218141005101520含量(%)歧
27、74井 280 C热 模 拟 油加 水 20%( 9.7Mpa)加 水 10%( 5.6Mpa)正 构 烷 烃 碳 数正 构 烷 烃 碳 数四、影响油气生成的主要因素四、影响油气生成的主要因素4 4、矿物基质的影响、矿物基质的影响 矿物基质对油气生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催化和吸附作用 四、影响油气生成的主要因素四、影响油气生成的主要因素干酪根和蒙脱石混合样与纯干酪根热解产烃量比较表(据张枝焕等,1994) 表中+95.6 表示比纯干酪根热解产烃量增加95.6% ;-2.9表示纯干酪根热解产烃量减少了2.9% 。当混合样中蒙脱石比例较小时,其热解烃中S1、S2都比纯干酪根要多;随蒙脱石比例
28、增加,S1增多,S2减少,S2甚至比纯干酪根热解还少。型干酪根与蒙脱石混合热解实验表明,其变化趋势与型干酪根的混合样十分相似,但影响程度不同。这表明蒙脱石对不同类型干酪根热解所起的催化作用强度不同。四、影响油气生成的主要因素四、影响油气生成的主要因素5 5、微生物的影响、微生物的影响 五、干酪根的一般生烃模式五、干酪根的一般生烃模式 油气的形成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研究这些阶段的特征,建立油气生成模式,对于确定生油岩系的生油期,评价其生油潜能,判断油气成因是十分重要的。目前世界上各家提出的油气生成模式较多,其中Tissot等(1978)提出的一般成烃模式较具有代表性,已为广大油气地质工作者所接受。
29、在该模式中将干酪根的成烃作用演化划分 为三个阶段:成岩作用阶段,深成作用阶段及变质作用阶段。1 1、生物甲烷气阶段、生物甲烷气阶段成岩阶段成岩阶段 这一阶段包括从生物被埋藏,到经生物化学解聚及缩聚等作用而形成黄腐酸和腐黑物,最终形成多聚集的干酪根这一过程。 该阶段以低温(一般小于70)、低压和微生物生物化学作用为主要特点,有机质未成熟,没有大量转化为烃类,干酪根表现为强烈的去杂原子化,主要产物是水与CO2,此外,干酪根还可裂解形成一些富沥青质与胶质的重烃。对于、型干酪根,能形成一定数量的气态烃,主要形成的烃是甲烷。这是有机质尤其是富含纤维素的有机质为厌氧细菌发酵的产物,在有利的保存条件下也可形
30、成生物气藏。有少量的烃类来自于活生物体,大部分为C15+重烃,具特征结构,为生物标志化合物。 五、干酪根的一般生烃模式五、干酪根的一般生烃模式2 2、石油形成阶段、石油形成阶段 (1)(1)生油主带生油主带 在生油主带,随着温度持续上升,有机质开始成熟,当达到门限值时,干酪根便在热催化下大量裂解形成液态烃及一定量的气体,这是生油的主要阶段,新生的烃具有中到低分子量,没有特征的结构及特殊的分布,它们数量不断增加,逐渐稀释了继承性的生物标志化合物。液态窗是指液态烃类能够大量形成并保存的温度区间。 石油窗液态烃生成的上、下门限之间的深度段称之为“石油窗”,即相当于生物化学阶段结束,干酪根开始大量热降
31、解成烃,直到液态烃生成结束,其镜质组反射率值一般确定为0.5%1.3。 五、干酪根的一般生烃模式五、干酪根的一般生烃模式(2)凝析油和湿气带 在高温下C-C键断裂更快,剩余的干酪根和己经形成的重烃继续热裂解,轻烃(C1-C8)比例迅速增加,在地层温度和压力超过烃类相态转变的临界值时,这些轻质烃就会发生逆蒸发,反溶解于气态烃中,形成凝析气和更富含气态烃的湿气。根据烃体系相态研究,当气油比超过6001000m3/t时,主要为凝析油气体系。凝析油和湿气带的镜质组反射率值一般确定为1.3%2.0。 五、干酪根的一般生烃模式五、干酪根的一般生烃模式3、热裂解甲烷气阶段准变质阶段 经过上述的深成阶段,干酪
32、根上绝大部分可以断裂的侧链和基团基本消失,己不再具有形成长链液态烃的能力。残余的少量烷基链,尤其是己经形成的轻质液态烃在高温下继续裂解形成大量的最稳定的甲烷。干酪根的结构进一步缩聚形成官碳的残余物质。因此,该阶段也称为干气阶段。五、干酪根的一般生烃模式五、干酪根的一般生烃模式、型干酪根的生烃曲线型干酪根的生烃曲线 生油上限生油上限生油下限生油下限(凝析油气)(凝析油气)I型和型和II型型 III型型五、干酪根的一般生烃模式五、干酪根的一般生烃模式六、不同类型干酪根的生烃模式六、不同类型干酪根的生烃模式不同类型干酪根生烃模式(不同类型干酪根生烃模式(Snowdon,1982)富 树 脂 体富 树
33、 脂 体富 镜 质 体生 物 成 因沉 积 物碎 屑 沉 积 物陆相有机质海相有机质CH4CH4CH4CH4CH40.40.60.81.01.21.4镜质体反射率(%)气 / 环 烷 基 凝 析 油轻 质 环 烷 油气 / 石 蜡 基 凝 析 油石 蜡 基 油 轻 质 石 蜡 基 油气 / 石 蜡 基 凝 析 油石 蜡 基 / 环 烷 基 凝 析 油气 / 环 烷 基 凝 析 油石 蜡 基 / 环 烷 基 油重 质 , 富 硫 沥 青 基 油气气气气气 体 溶 解 于 油 中热 裂 解几种不同类型干酪根成烃模式比较图(l)不同类型干酪根或生油岩生油门限先后顺序不同;(2)各类干酪根的最大产烃率
34、不相同;(3)不同类型干酪根产物中油气比例不同;(4)有机质的演化阶段的划分也各不相同。六、不同类型干酪根的生烃模式六、不同类型干酪根的生烃模式 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陆相生油岩的成烃模式与海相生油岩的成烃模式实质上并无大的区别,可以采用相同的成烃模式。根据我国中新生代陆相生油岩的性质和演化特征,建议选择四种成烃模式来概括我国陆相烃源岩的油气形成过程。 中国陆相生油岩的成烃模式六、不同类型干酪根的生烃模式六、不同类型干酪根的生烃模式 这四个成烃模式的基本要点是: 四个成烃模式分别对应着四种不同的干酪根类型,即I 类、1类、2类和类; 模式中的生油门限顺序:I、1、2和四种类型,模式中生油主峰顺序是2、1和I型干酪根; 模式中的成烃强度用干酪根产烃率表示,四个模式中最大生烃强度分别为43%、28%、20%、7% , I和1型的最大生烃强度位置在生油主峰附近,而2和型的最大生烃强度位置在干气阶段;中国陆相生油岩的成烃模式 模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模范家庭评选方案
- 履职承诺方案
-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福建省福宁古五校教学联合体2024-2025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 江苏行政职业能力模拟1
- 2021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化学真题(原卷版)
- 建筑垃圾处置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
- 山西公务员面试模拟29
- 天津申论模拟29
- 四川申论真题2006年
- 研发投入核算管理制度
- 新疆哈密地区(2024年-2025年小学四年级语文)人教版期中考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2024-2030年中国SUV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2023年广州市教育系统招聘优才计划笔试真题
- 新教材适用高中物理第一章动量守恒定律测评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统编版(2024新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5.1《走近老师》教案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统编版人教版部编版)
- 全册知识点梳理-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2024-2025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2.5《通过感官来发现》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玻尿酸基皮肤填充剂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4.2.1 同类项与合并同类项 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