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014安徽卷)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完成27-28题。27.我国亚热带在34°N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 B.地形 C.季风 D.海陆位置解析:因受北部秦岭山脉和西部横断山脉的影响,我国亚热带范围变化西南部分分布较小,选B正确。答案:B28.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 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D.冬季风势力强
2、且影响范围广解析:由于我国冬季风势力强,影响范围广,是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低,导致亚热带位置偏南。选项D正确。答案:D(2014年北京卷)气候舒适度主要与气温、湿度、风速等因素相关。图2示意中国4个城市气候舒适度的月变化。读图,回答第3题。3.甲、乙、丙分别是A.贵阳、西安、长春 B.昆明、海口、哈尔滨C.兰州、上海、沈阳 D.南宁、武汉、石家庄解析:甲地全年都比较舒适,特别是夏半年,因昆明四季如春,夏季因地势较高,气候凉爽,所以最舒适;乙地冬季舒适,夏季不舒适,表明该城市位于我国南方,夏季气温太高,冬季气温适宜,应该是海口;丙地城市夏季舒适,冬季不舒适,表明该城市位于我国北方,夏季气温较高,
3、冬季寒冷,应为哈尔滨。故选B。答案:B(2014安徽卷)通过海面的热收支方式主要有辐射、蒸发和传导。图示意世界大洋海面年平均热收支随维度的变化。读图完成33题。33图中表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辐射收支差额、蒸发耗热量、海气传导差额的曲线,依次是 AQ4、Q1、Q3、Q2 BQ3、Q4、Q2、Q1 CQ3、Q1、Q2、Q4 DQ2、Q3、Q1、Q4 解析:由于长江的流水堆积作用,在凸岸形成沙山,后又受风力的侵蚀作用,在沙山上形成垄槽相间地形。选项B正确。答案:B(2014福建卷)图5示意1月、7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m/)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读图回答910题。9.图中风向和风速季
4、节变化最大的是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本题图表阅读的关键是要找到各地1月和7月的对应点。图示地纬度约为60°N,7月风向为西风,风速为10m/s,1月风向为西风,风速为5-10m/s;地纬度约为20°N,7月风向为东风,风速为5m/s,1月风向为西风,风速为10-15m/s;地约为5°N,7月风向为东风,风速为10m/s,1月风速0m/s;地约为50°N,7月风向为西风,风速为15-20m/s,1月风向为西风,风速为20m/s;所以通过比较地的风向和风速变化最大。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答案:B10.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中风向、风
5、速纬度分布规律相似的是A.气温分布 B.降水分布 C.地势起伏 D.洋流分布解析:图示反映全球风速和方向随纬度的变化。选项中与风速、风向变化密切相关的洋流分布,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是大气运动。低纬度地区主要为东风,洋流向西流;地风向随季节发生变化,所以形成季风洋流;中纬度地区为西风,形成西风漂流。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答案:D(2014北京卷)图3示意北半球夏季4个气旋的移动路径。读图,回答第4、5题。4.气旋A.给南亚地区带来大风暴雨天气 B.自东南向西北方向移动C.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D.生成于太平洋热带洋面解析:位于大西洋,不会影响南亚地区;从西南向东北移动;是自西向东移动,与地球自
6、转方向相同;而发源于太平洋低纬度地区,属于太平洋热带洋面,故选D。答案:D5.影响气旋移动路径的主要是A.东南信风 B.副热带高压 C.极地东风 D.北赤道暖流 解析:北太平洋地域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受其影响,从高压流向低压,影响着气旋的移动路径;而极地东风位于高纬度地区,北赤道暖流位于赤道附近,且对大气的运动影响最小,故选B。答案:B(2014江苏卷)图3是2014年4月30日20时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5-6题。 图35图中虚线范围内出现沙尘天气,其中最易发生沙尘暴的地点是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读图可以看出,图中虚线内乙地位于蒙古国境内,气候干旱,地表植被稀少,沙源丰富,与其他三地
7、相比,乙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更强劲,更容易发生沙尘暴,故选B。答案:B6锋面过境时,M地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是A气温升高,出现降水 B气温降低,天气转晴C风力增强,出现降水 D风力减弱,天气转阴解析:读图可以看出该锋线位于低气压中心西侧,形成的是冷锋系统,M地位于冷锋锋线钱,所以锋面过境时,M地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时气温较低、风力增强、天气转阴,可能出现降水,气压升高,故答案选C。答案:C(2014山东卷)图4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完成8-9题。8、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解
8、析:从高空等压面倾斜情况看,甲地高空气压低乙地,故近地面气压高于乙地,近地面空气从甲流向乙,即从南向北;图示区域为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偏,风向偏转为西南风。答案:B9、此后,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 解析:乙地位于600N附近,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应为冷锋。答案:C(2014四川卷)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据此回答1-2题。 1.发射时刻的国际标准时间(世界时)是2013年12月 A1日17时30分 B.1日21
9、时30分 C2日1时30分 D.2日9时30分解析:国际标准时间是0时区的区时,即伦敦时间。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伦敦在北京西边,区时计算中按“东西”的办法,两地时区相差8个小时,所以国际标准时间比北京时间晚8小时,时间是1日17时30分,A对。答案:A2.发射时,发射场及其周围地区可能处于 A冷锋过境时 B.暖锋过境时 C低压控制下 D.高压控制下解析:根据材料,探测器发射时间是12月份,我国正值冬季,此时亚洲大陆正受亚洲高压控制,所以发射场及其周围地区可能处于高压控制下,D对。冬季我国大陆不受锋面及低于控制,A、B、C错误。 答案:D(2014天津卷)读图2,回答第3-4题。3.在图2所
10、示的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A.台北 B.上海 C.首尔 D.北京解析:在等压线分布图上判断风向时,首先画出过某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然后加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其运动方向的右侧偏转,南半球向其运动方向的左侧偏转)、摩擦力,画出该点风向。5月6日14时,风向为东南的城市有北京、上海;5月7日02时,风向为东北的城市有北京、台北。符合条件的是北京。答案:D4.在图2所反映的季节里,造成我国华北地区旱灾的原因是A.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 B.水资源短缺,农田需水量大C.降水量较少,土壤干燥 D.植被稀少,涵养的水源少解析:造成旱灾的原因是水资源不够用(不能满足需要,或
11、供不应求),可以主要从两方面理解,一是该地水资源短缺,二是该地需水量大。A、C、D仅说出其中一个方面的原因,B最全面。答案:B(2014浙江卷)水分盈亏量是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反映气候的干湿状况。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盈余,气候湿润;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亏缺,气候干燥。下图为我国两地年内平均水分盈亏和湿度曲线图。读图,完成第9、10题。9.某农作物喜温好湿,能够正常生长和安全结实的气温要求是20,最短生长期为4个月。评价该农作物在两地的生长条件,正确的是 A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 B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 C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 D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
12、不足解析:图上看,地能够达到连续四个月20°以上,温度条件适宜,但是该地的水分盈亏量0,表示降水不足,蒸发旺盛,故选B。答案:B 10.、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和高山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D.高原和高山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解析:地纬度北纬29.7°,但最高气温在20°以下,最低气温在0°以下,说明该地海拔较高,可能是青藏高原,为高原山地气候,地降水少,气候干燥,气温年温差大,可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故选D。答案:D(2014海南卷)甲地(位置见图2)气温年变化较小,58月降水稀少
13、。据此完成45题。4.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 B.纬度较低C.距海较远 D.植被较好解析:首先气温年较差大小和植被覆盖率关系不大,只有纬度较低,甲地冬季气温不会比夏季降得很多,气温年较差较小,B项符合。答案:B 5.甲地58月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A.处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 B.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C.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 D.受高纬干冷气流控制 解析:58月份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副高控制甲地,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B正确。答案:B(2014大纲卷)当中国南极中山站(约69°S)处于极夜时,甲、乙两地分别于当地时间5时40分和6时20分同时看到日出。据此完成第8题。8.
14、这段时间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A.暴风雪席卷欧洲北部 B.澳大利亚东南部易发森林火灾C.好望角附近炎热干燥 D.墨西哥湾热带气旋活动频繁解析:由中山站此时正处于极夜可知,这段时间是北半球的夏季,暴风雪席卷欧洲北部应该是冬春季节,此时墨西哥湾为夏季,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类似西北太平洋的台风活动,故选D。答案:D(2014新课标I卷)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表1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
15、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79题。 表1年份20092010201120122013植株数量灌木植物11.001.001.001.00草本植物11.181.201.211.23地上生物量灌木植物11.091.101.121.11草本植物11.471.551.521.53地下生物量灌木植物11.010.990.980.97草本植物11.211.291.421.587、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生物量提高 生物量降低 植株密度改变 植被分布改变A、 B、 C、 D、解析:生物量等于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之和,随着时间发展,除了地下生物灌木植物略有减少,其他都是增加,简单计算可知,生物量为
16、增加,即对。柱物密度即植株数量,从表中可知,数量呈递增趋势,即密度增加,即对。答案:A8、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 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解析:从表直接可以看出,随着时间发展,地下生物量灌木植物减少,但是草本植物增加,符合了题目此消彼长的设问。答案:D9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C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地上和地下的灌木植被相加呈减少趋势,草本植被呈增加趋势。答案:D(2014新课标II
17、卷)图4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读图4,完成第10题10. 图示岛屿西南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 )盛行西风 地形抬升 暖流增湿 反气旋控制A. B. C. D.解析:地图信息显示该岛纬度大部分位于南纬42°46°,地处太平洋中,中部山脉海拔较高(超过3000米)、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分布,河流、湖泊众多。 南纬42°46°,地处西风带,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受高达山脉阻挡抬升,形成地形雨,因此降水丰富。岛屿西南部受西风漂流(寒流)影响较大,而非暖流。反气旋(高压)控制、降水少,错误。答案:A (2014天津卷)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第1题。 1.在图1中所示甲乙丙
18、丁四地,年降水量由多到少的正确排序是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解析:先读图名-北京西山地形剖面示意图,图名中有“北京”、“西山地形”、“剖面图”三个关键词。北京为东亚季风气候区,降水主要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甲地为迎风坡,降水最多;丁地在四地中居东南季风最远,且位于背风坡,所以降水最少。结合给出的四个选项,A正确。答案:A(2014四川卷)图3所示区域受西风影响,年降水量多在50300毫米。读图回答第7题。7.图中、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A地 B地 C地 D地解析:根据图中经纬度及河流判断,图示区域位于天山山脉西部地区,、位于伊犁河谷地,位于西风带迎风坡,西风到达这里所携带的
19、水汽较少,在海拔较高的处水汽受地形强烈的抬升作用,形成较多的降水,C对。地海拔较低,抬升作用弱,所以,A错。、位于西风带的背风坡,海洋水汽难以影响到,降水少,B、D错。答案:C(2014广东卷)40(24分)黑海地处亚欧两大洲的交界地带。历史文化名城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和海港、重要的金融和工商业中心,有众多国际著名酒店进驻。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黑海及周边区域示意图(图11)。材料二:黑海是一个辽阔幽深的内海,海水平均盐度明显比大洋低,表层海水盐度较深层低且在100150米深处存在密度跃层,形成“双层海”。(1)伊斯坦布尔的气候特征是_ 。(4分
20、)(2)冬季,黑海西北部海区常常波涛汹涌,景象壮观。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4分)(3)黑海平均盐度明显比大洋低表层海水盐度较深层低。其原因是什么?(8分) 解析:黑海地区年降水量600800毫米,同时汇集了欧洲一些较大河流的径流量,年平均入海水量达355立方千米(其中多瑙河占60),这些淡水量总和远多于海面蒸发量,淡化了表层海水的含盐量,使平均盐度只有1222。黑海淡水的收入量大于海水的蒸发量,使黑海海面高于地中海海面,盐度较小的黑海海水便从海峡表层流向地中海,地中海中盐度较大海水从海峡下层流入黑海,由于海峡较浅,阻碍了流入黑海的水量,使流入黑海的水量小于从黑海流出的水量,维持着黑海水量的动
21、态平衡。 答案:(1)冬季温暖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2)冬季,黑海西北部受西风带的影响,且西风势力较强;风力使黑海西部形成波涛。(3)黑海周围降水多,蒸发量少;黑海周围径流注入,直到稀释作用;表层海水受降水和径流的影响大;海水中盐类物质下沉,使深层海水盐度大;黑海和地中海之间存在密度流,盐度较大的地中海海水从海峡下层流入黑海,使深层海水盐度大。 (2014四川卷) 14.(24分)图7中M、N海域均是世界优良渔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从大气环流对天气的影响分析,比较M、N两渔场捕捞作业的天气条件。(10分)解析:根据纬度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冬半年M渔场和N渔场都盛行西风,阴雨天气多
22、,海面风浪小。答案:(2)冬半年M渔场和N渔场都盛行西风,阴雨天气多,海面风浪大;夏半年N渔场仍盛行西风,而M渔场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多晴朗高温天气,海面风浪小。(10分)(2014新课标II卷 )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被称为非生产性绿水。回答6-7题。 6.下列河流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 A.塔里木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雅鲁藏布江流域 D.黑龙江流域解析:材料信息显示:降水落地面后,一部分形成径流(蓝水),另一部分蒸发(绿水)。蒸发分为植物蒸腾(生产性绿
23、水)和蒸发(非生产性绿水)两部分。 绿水比例是指(蒸发量)除以(径流量+蒸发量)的数值,绿水比例最大是指蒸发量大、径流量小,位于西北内陆(干旱)地区的塔里木河蒸发比例最大。A正确。答案:A7.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重提高最多的是( A.水田改旱田 B.植树造林 C.覆膜种植农作物 D.修建梯田解析:生产性绿水比重是指(植物蒸腾)除以(植物蒸腾+蒸发),覆盖地膜可以保湿、保温、保土,减少蒸发,特别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作用显著,因此C正确。而且ABD均不符合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答案:C(2014广东卷)7.随着我国南方地区部分江河水主要功能的退化,
24、大坝将被拆除。当河流生态系统稳定之后,与拆坝前相比,将会出现的变化有 A.坝址上游枯水期平均水位上升 B.坝址上游汛期出现的季节提前 C.坝址下游径流量年际变化减小 D.坝址下游的汛期洪峰流量增大 解析:水的功能主要是防洪蓄洪,调节河流径流量,缓解降水的时间分布不均,当水坝被拆,调节功能消失,A、B错,拆坝后,当河流生态系统稳定之后,水调蓄作用不存在了,河流下游径流量主要受降水的影响,我国降水南方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大,C错,缺少水的蓄水,坝址下游的汛期洪峰流量增大。 答案:D (2014浙江卷)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读南水北调
25、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第1、2题。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A、 B、 C、 D、解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过京杭大运河,在扬州江都提水北调,将长江水输往华北地区,可以增加丙地大运河段的水量,改善航运条件,并缓解华北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但是在黄河以南水不能自流,根据图中海拔高低可见,选D。答案:D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问题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
26、规律解析:南水北调经过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水污染严重,把水调走后,泥沙因水的减少而沉积,海水倒灌,河口地区烟碱化问题严重。水质的优劣会引起社会的关注。选A考点:该题考查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答案:A(2014安徽卷)欧洲鳗孵化于马尾藻海,幼体随着洋流到达欧洲西部沿海,然后进入河流生活,成年后回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读图8,完成25-26题。25.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欧洲,首先借助的洋流属于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寒流 暖流A. B. C. D.解析:从图中马尾藻海和欧洲的位置可知,必须通过北大西洋暖流从北美东海岸到达欧洲西海岸,选项B正确。答案:B26.甲地自
27、然环境深受海洋影响,在河流水文特征方面表现为A.含沙量小、冰期短 B.流量稳定、水量丰富C.水量丰富、落差小 D.流速缓慢、流量稳定 解析:受海洋影响,该地年降水量、降水季节均匀,导致的河流水文特征为流量稳定、水量丰富。选项B正确。答案:B(2014四川卷)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读图回答1112题。11.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A湖泊水 B地下水 C冰雪融水 D沼泽水解析:读图、根据图中夏季径流深度判断,夏季河流径流量明显大于降水量,而在其它季节水量
28、变化稳定。地下水径流稳定,全年季节变化小,不是夏季径流深度大的主要原因,B错。湖泊水、沼泽水主要调节径流季节变化,不会是夏季径流量大的原因,A、D错。图示流域年降水量小,最冷月小于0°,可能位于我国西部干旱区,夏季气温高,高山冰雪融化多,融水量大,与大气降水量叠加在一起,是导致夏季径流深度明显增大的主要原因,C对。答案:C12.能反映该流域地域特征的地理现象是A地表风沙少 B山麓青青草 C树上柑橘红 D草场牦牛跑解析:根据图中降水量判断,该流域全年降水少,位于干旱区,多风沙天气,沙漠面积广,A错。最冷月气温小于0°,应位于温带地区,柑橘是亚热带水果,C错。该流域最热月气温约
29、30°,青藏高原夏季气温月8°,该流域不可能在青藏高原地区,D错。西北地区山地降水较多,适宜牧草生长,所以只有可能是山麓青草,B对。答案:B(2014江苏卷)索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图7是索特拉岛位置图。读图回答13-14题。13某年七月,一艘油轮在该岛以东附近海域泄漏大量原油,油污带可能漂向A印度西海岸 B澳大利亚西海岸C非洲东海岸 D越南东海岸解析:北印度洋为季风洋流,7月份北印度洋海域区盛行西南季风,在西南风吹拂下,海水自西向东流,油污带会随着洋流向东漂流,到达印度西海岸海域,故选答案A。答案:A14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
30、等特点,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A温暖湿润 B温和干燥 C高温多雨 D高温干燥解析: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颈、多刺、硬叶等特点,是长期适应环境进化的结果,该岛生存大量这种植物,反映了该岛气候干旱,炎热干燥,故答案选D。答案:D(2014海南卷)某年3月P地(位置见图7)发生强烈地震,印发大规模海啸,导致附近某核电站核物质泄漏。泄漏到海洋的核物质主要通过洋流扩散。据此完成1617题。16.图7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环境受本次核物质泄漏影响最大的是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解析:由于日本东部有自西南向东北的日本暖流经过,会把P地核泄漏物质顺着洋流带到丙地,因此C正确。答案:C 17.P地
31、位于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带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带C.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带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带解析:P地位于日本福建,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板块划分,P地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处,所以A正确。答案:A(2014海南卷)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在冷湿环境下,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逐级堆积,形成泥炭。图9所示岛屿泥炭资源丰富。分析该岛屿适宜泥炭形成的冷湿环境的成因。解析:通过经纬度定位,此岛位于南美洲德里克海峡附近。“冷”是由于:纬度(气温低“、寒流影响(西风漂流)。”“湿”是因为:纬度较高(蒸发微弱)、多雨多雾(温带海洋性气候,日照少)、
32、地势地平(图示岛屿海拔较低,排水不畅)答案:该岛屿纬度较高,常年盛行西风(位于西风带),受海洋(寒流)影响(4分);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较均匀,(一年中雨日较多),日照时间少(2分);年均温较低,蒸发弱(2分);地势地平(地形以平原为主),河流落差小,排水不畅。(2分)(2014上海卷)(十四)读7月索马里洋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34.分析驱动索马里洋流的西南风的成因。(4分)35.判断图中索马里洋流是属于寒流还是暖流,并说明依据。(4分)36.1月索马里洋流附近海域的鱼群相对较多还是较少?为什么?(4分)37.索马里半岛沿海有一条沙漠带,解释这里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4分) 解析:
33、34.根据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中夏季风的成因可知西南风成因是南半球的信风带随直射点移动,并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形成。35.图中有两条等温线,沿岸等温线向北温度递增,故可知是洋流来自相对低温区,是寒流。36.秘鲁渔场成因知识的迁移。1月索马里半岛盛行西南风,来自陆地的离岸风,使沿岸表层海水缺失,底层海水上涌,带来海底丰富营养盐类,吸引鱼群。37.沙漠带的成因主要与冬夏季都是来自陆地的较干燥的风,与夏季沿岸寒流的降温减湿的影响。答案:34.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强劲的西南季风,驱动索马里沿岸的洋流向北运动。 35.寒流。 依据:因为索马里洋
34、流从水温低于24ºC的海区向水温高于24ºC的海区(索马里洋流的水温比流经海区的水温低)。 36.较多。 依据:因为该季节这里盛行西南方,易于形成涌升流,有利于吸引鱼群集聚。 37.这里,夏季盛行西南离岸风,较为干燥;冬季盛行东北风,气流仍然较为干燥;全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夏季沿岸寒流(或上泛冷水)也会加剧沿岸环境的干旱程度。(任答两点即可) (2014天津卷)13.(20分)读图,回答问题。(1)图7中所示地区的地形类型是_。(2分) (2)据图8分析,与Q城比较,B城的气候特点有何不同?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9分)(3)据图7、图8中的信息,概括出B城附
35、近河段的水文特征。请答出三项。(9分) 解析:(1)地形类型的判断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结合注记(高度表)看图中高度的变化趋势;二是看图中水系(河流)的形状及流向。(2)气候特点主要从气温、降水两方面作答。气温包括高低、年较差,降水包括多少、季节变化。图中横坐标表示月份,纵坐标为降水量(左)、气温(右);曲线为气温变化曲线,柱的高度表示降水量。B城是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东岸;Q城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受西风带影响,分布在温带大陆西岸。所以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或海陆位置)。(3)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冰期等方面,影响因素主
36、要有气候、地形、植被等。 答案:(1)盆地(2)气温年较差比Q城小(冬季比Q城温和,夏季比Q城凉爽);降水季节变化比Q城小,年降水量比Q城多);大气环流(海陆位置)。(3)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小;水位季节变化较小;含沙量较小;流速较缓;汛期较长。(答出其中三项即可)(2014四川卷)14.(24分)图7中M、N海域均是世界优良渔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洋流对渔场的分布有显著影响。请在答题卡图中表示洋流的两条线划上添绘箭头(暖流用“” ,寒流“”用),以表明洋流的性质和流向。(4分)解析:考查世界主要洋流的分布规律。北半球中高纬度洋流在大陆西岸是暖流,流向较高纬度。在图中北纬45°以北
37、的洋流属于中高纬度洋流。在中低纬度大陆西岸洋流是寒流,流向较低纬度。所以箭头指向西南答案:在图中北纬45°以北的线上添绘“”,箭头指向东北;在北纬45°以南的线添绘“”,箭头指向西南(4分)(2014浙江卷)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读图完成7-8题。7.对图中四地地质构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叙述正确的是A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流水侵蚀B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砂砾洪积C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泥沙冲积D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泥沙堆积解析:根据图中的岩层运动状况,可知地为断层下沉,该区域有黄河流经,可推断该平原
38、为黄河干流泥沙冲积而成。故选择C。答案:C8.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A B C D解析:王朝要选择土层深,地下水位深的地方修建陵寝,从图中可以看出2地的沉积物厚,地势高,地下水位深,故选B。答案:B(2014重庆卷)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图2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2,完成8-10题。8.图2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A.河源 B.凸岸 C. 凹岸 D.入海口解析:此问注意审题,“砾石滩”,河滩不会在河流的源头,入海口流速慢,堆积主要是颗粒细小沉积,颗粒大的砾石堆积也不会在
39、入海口,根据河流在凸岸堆积,凹岸侵蚀的原理,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凸岸,所以选B。答案:B9.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2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A.石笋 B.冰斗 C.风蚀蘑菇 D.花岗岩风化球解析:图2中使砾石变圆是受到流水的侵蚀作用,石笋是流水堆积,冰斗是冰川侵蚀搬运,风蚀蘑菇是风力的侵蚀,与之类似。答案:C10.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同们绘制了四幅直径2cm以上的砾石粒径统计图,其中能反应图2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 解析:图2中粒径分布特征应该是符合正态分布,也就说中间大小的砾石最多,A图是均匀分布,B图是中间小两端多,C图粒径分布是不断增加,所以选D。 答案:D (
40、2014安徽卷)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槽江。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槽相间的地形。读图10,完成31-32题。31、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分布的影响,图10b所示地区A.全年以偏北风为主,冬半年风速较大 B.夏半年以西南风为主,风速较大C.全年以偏南风为主,夏半年风速较小 D.冬半年以东北风为主,风速较小解析:该地位于我国南部东亚季风区,全年偏南风为主,夏季风较强;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风速较大;冬季因背部大别山地形影响,吹
41、东风,风速较小。选项D正确。 答案:D32、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 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解析:由于长江的流水堆积作用,在凸岸堆积形成沙山,后又受风力的侵蚀作用,在沙山上形成垄槽相间地形。选项B正确。答案:B(2014北京卷)图4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读图,回答第6、7题。6、该河谷A、岩层比岩层形成年代早 B、岩层比岩层易受侵蚀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 D、呈“V”型,适宜修建水解析:图示岩层位于岩层的下面,表明形成时间较早,而图示岩层受流水影响,侵蚀较严重,岩层出露河谷处,岸线较平
42、直,所以岩层比岩层易受侵蚀;该处是断裂形成的谷地,故选A。答案:A7、本次洪水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 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解析:水位上升的中期,沉积物较少,表明河流搬运作用较强,水位下降时,沉积物较多,表明泥沙沉积,河流含沙量减少;流量增大时,河流侵蚀作用强;而河流对河底和两岸的侵蚀,使得河床加宽加深。故选D。答案:D(2014大纲卷)图2中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46题。4.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A.热带雨
43、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定位,气候类型、自然段的分布。根据图中的经纬网进行区域定位。图中经线为106°E,纬度位于6°S-7°S,位于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形成的植被类型属于热带雨林。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答案:A5.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A.海拔高 B.种源丰富 C.火山灰深厚 D.光照充足解析:题目中不能体现海拔高度,A选项错误;种源丰富和光照充足题目中也不能反映。根据题目叙述K岛有火山喷发,火山喷发带来大量肥沃的火山灰,为植被恢复
44、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所以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火山灰深厚。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答案:C6.岛处于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B.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解析:根据图示地理位置判断该地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本题对区域定位和世界板块位置要求较高。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答案:C(2014江苏卷)图4为某向斜山地形地质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7与M点的地形一地层关系相符的是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到沿XY方向相同的地层线海拔高度相同,同一种地层海拔高度范围相同,所以XY方向应该是槽部延伸方向,M处在侧
45、翼上,地层的M到山顶方向,地层向下倾斜,故答案选B。答案:B8与沿Y线相符的剖面图是解析:从图可以看到沿XY方向相同的地层线海拔高度相同。同一地层海拔高度范围相同。所以XY应该是槽部延伸方向,地层沿XY方向没有发生弯曲变形,所以地层呈水平状态,海拔高度相同,故答案选A。 答案:A(2014山东卷)图5(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为观测点编号。图5(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完成11-12题。11、根据图5(b)中记录的信息判断,卡片中“观测点编号”应为图5(a)中的A、 B、 C、 D、解析:注意图左上角的指向标。观测点在甲山西南,高程120m,故在中选
46、。据等高线判断,为向斜一翼。故选。答案:B12、图5(b)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A、 B、 C、 D、解析:向斜岩层新老关系是中心较新、两翼较老,故比老。覆盖在、上,故最新。答案:B(2014天津卷)结合图文资料,回答第7-9题。图4所示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且属于地壳持续下沉区。7、经考证发现,近30年来,甲地海岸线基本稳定,乙地海岸线向海推进,丙地海岸线向陆地后退。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三地海岸的 A、地貌形态 B、泥沙沉积量 C、河密度 D、抗蚀能力 解析:因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所以泥沙沉积量的多少影响海岸线的进退。地壳持续下沉区,入海泥沙淤积的速度与地壳下沉
47、的速度大体相当时,海岸线基本稳定。甲地附近有含沙量较大的海河入海,乙地附近有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入海,丙地附近河流入海泥沙量最少。答案:B8、为了减轻未来可能发生强烈地震造成的损失,断裂带附近的城市制定建筑防震标准应主要考虑 A、震级 B、震中距 C、烈度 D、震源深度 解析:“强烈地震造成的损失”用烈度衡量。答案:C (2014海南卷) 如图8所示,位于湿润区的某河流,穿过的背斜山脉,进入平原。读图8,完成1820题。18、图8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河流流量最小的是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那个解析:根据图示地形及河流流向判断:甲位于河流上游,丙和乙位于中游,丁位于下游。
48、因此A正确。答案:A19、图8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适宜修建水坝的是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解析:通过图示分析,乙位于地势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源急,水能资源丰富,最适宜建大坝,因此选B项。答案:B20、河流穿过平行的背斜山脉的原因可能是A、河流侵蚀、逐步将山脉切开 B、河流改道,由与山脉平行改为穿行C、河流先于褶皱形成 D、山脉断裂,断裂处形成河流 解析:若山脉先形成,河流应向平行于山脉即纵列分布,不会将山脉切开,更不会该为穿行,因此A和B错;只有河流先于褶皱形成的前提下,才会出现河流穿行山脉,C正确。答案:C(2014上海卷)(四)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的坚硬岩石是地球固体
49、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10. 不同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会产生高压环境,能够形成某些种类的变质岩。下列能够广泛出露这类变质岩的区域是A. 喜马拉雅山区 B. 日本太平洋岩区 C. 新西兰南北岛屿 D. 冰岛火山带解析:考查变质岩成因地区,根据题意:“不同大陆板块碰撞挤压会产生高温环境”提示,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两个陆板块,其它选项均不是两个陆板块,所以选A。答案:A(2014上海卷)(八)读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单位:m)和地形剖面图(单位:m),回答问题。18. 左图中剖面线AB和MN的交点在右侧两剖面图上所对应的位置分别是A. 和 B. 和 C. 和 D. 和解析:交点为鞍部。AB
50、线大致沿山谷到鞍部的剖面,故鞍部为最高点,选;CD线是沿山峰直接的剖面,鞍部为最低点,故选。所以答案为D。答案:D19. 若该区位于一个拟建水库的库区内,当最高蓄水位达海拔150米时,图示范围内将出现A. 一个岛 B. 两个岛 C. 三个岛 D. 无岛 解析:该地区最低海拔是100米,最高蓄水位是150米,所以库区水位最高点的海拔是250米,而该地最高海拔是250,所以,选D。答案:D(2014福建卷)图2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km)。读图回答34题。3.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暖 B.地壳抬升 C.流水搬运 D.风力侵蚀解析: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紧固管道用非金属环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
- 土方机械刀板产品供应链分析
- 帆布制装木柴用手提袋产品供应链分析
- 在线数学教育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内裤衬里卫生用产品供应链分析
- 耐酸手套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
- 电动煮蛋器项目营销计划书
- 手指甲修剪器产品供应链分析
- 玩具滑板车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
- 纱线丝线绳子用绕线木轴项目运营指导方案
-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模拟试卷(苏科版2024)(含答案解析)
- 军事理论(2024年版)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海尔智家财务报表分析报告
- 《无人机法律法规知识》课件-第1章 民用航空法概述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卷( 2024年秋)
- 2024年急性胰腺炎急诊诊治专家共识解读课件
- 2024年连南瑶族自治县绿连林业发展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科大讯飞促销活动方案
- 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广西科技大学
- 高中选课走班选科建议-课件
- 医务人员授权、再授权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