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路由器原理及应用_第1页
实验三路由器原理及应用_第2页
实验三路由器原理及应用_第3页
实验三路由器原理及应用_第4页
实验三路由器原理及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掌握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掌握路由器基本配置方法。 掌握利用三层交换机实现不同VLAN间通信的方法。 掌握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的配置方法。 1路由器命令操作模式的切换 2路由器端口的基本配置 3三层交换机基本配置 4. 利用三层交换机实现不同VLAN间通信 5. 静态路由 6. 动态路由 原理 利用三层交换机的路由功能,通过识别数据包的IP地址,查找路由表进行转发。 三层交换机利用直连路由实现不同VLAN之间的互相访问。给三层交换机中的VLAN创建虚拟接口,并且配置IP地址。Switch(config)#interface vlan 10/创建虚拟接口vlan 10Switch(config

2、-if)# ip address 192.168.10.254 255.255.255.0/配置虚拟接口vlan 10的IP地址192.168.10.254Switch(config-if)# no shutdownSwitch(config)#interface vlan 20/创建虚拟接口vlan 20Switch(config-if)# ip address 192.168.20.254 255.255.255.0/配置虚拟接口vlan 20的IP地址192.168.20.254Switch(config-if)# no shutdownSwitch#show ip route 1.两台

3、交换机之间相连的端口设置为trunk 注意:trunk模式只是为了方便,不使用trunk,直接将不同交换机中相同vlan中的任意端口相连,就可实现通信。 设置成trunk模式的端口会属于相应交换机的所有vlan这样将设置成trunk的端口相连就可实现不同交互机上多个相同vlan的通信,不必每个vlan连一根线。 2.需要设置主机的网关,网关设置为其所在vlan的vlan虚拟接口的地址。 主机ip地址要与网关地址在一个网段上。 测试时可先ping网关是否通。 3.三层交换机不需要启动路由功能,就可实现不同vlan间的路由通信。 4.二层交换机不能配置IP地址。Switch(config)#ip

4、routing/开启三层交换机的路由功能Switch(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5 Switch(config-if)#no switchport/开启端口0/5的三层路由功能Switch(config-if)# ip address 192.168.5.1 255.255.255.0/给端口配置IP地址Switch(config-if)# no shutdown注意事项: IP地址分配 设置主机网关 局域网接口 广域网接口用户模式 Router 特权模式 Router # 全局模式 Router(config)# 端口模式 Router(config

5、-if)#路由协议配置模式 Router(config-router)#一般用户模式一般用户模式特权用户模式特权用户模式全局配置模式全局配置模式接口配置模式接口配置模式路由协议配置路由协议配置访问列表配置访问列表配置其他子配置其他子配置以太口配置以太口配置串口配置串口配置拨号接口配置拨号接口配置RIP协议配置协议配置OSPF协议配置协议配置标准访问控制列表标准访问控制列表扩展访问控制列表扩展访问控制列表E1接接口口配配置置 Red-Giant# configure terminal Red-Giant(config)#hostname R2620 R2620(config)#查看版本以及引导信

6、息: show version查看运行配置: show running-config查看开机装入配置: show startup-config显示路由协议信息: show ip route 显示端口的状态 show interface显示指定端口的状态 show interface fa1/1显示接口的摘要信息 show ip interface briefR 路由器的物理网络端口需要有一个IP地址R 相邻路由器的相邻端口IP地址在同一网段R 同一路由器不同端口在不同网段上路由器与路由器之间的连接: 配置DCE端(数据通信设备)Router1(config)#interface serial

7、1/2 Router1(config-if)#ip address 172.16.2.1 255.255.255.0 Router1(config-if)#clock rate 64000/在DCE端配置时钟频率64000Router1(config-if)#no shutdown 配置DTE端(数据终端设备)Router2(config)#interface serial 1/2 Router2(config-if)#ip address 172.16.2.2 255.255.255.0 Router2(config-if)#no shutdown 路由器A相应增加一条静态路由 Ra(con

8、fig)#ip route 202.99.8.0 255.255.255.0 172.16.2.2(或serial 1/2 )路由器B相应增加一条静态路由 Ra(config)#ip route 192.168.10.0 255.255.255.0 172.16.2.2(或serial 1/2 )验证Ra上的静态路由 Ra(config)#show ip route删除一条路由记录 Ra(config)#no ip route 202.99.8.0 255.255.255.0注意事项注意事项IP地址分配设置主机网关路由器通过串口连接,必须在其中一端设置时钟频率(DCE) 第一步:在路由器Rou

9、ter1(R2620)上配置快速以太网口的IP地址 Router1#configure terminal Router1(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 ! 进入以太网0口配置状态 Router1(config-if)#ip address 172.16.1.1 255.255.255.0 ! 为以太网0口配置地址 Router1(config-if)#no shutdown ! 打开以太网0口 Router1(config-if)#end 第二步:在路由器Router1(R2620)上配置广域网口的IP地址和时钟频率(假设Router1为DCE端) Rout

10、er1#con Router1(config)#interface serial 0 ! 进入广域网0口配置状态 Router1(config-if)#ip address 172.16.2.1 255.255.255.0 ! 为广域网0口配置地址 Router1(config-if)#clock rate 64000 ! DCE端需设置端口时钟频率 Router1(config-if)#no shutdown ! 打开广域网0口 Router1(config-if)#end 验证测试:验证路由器接口配置状态。 Router1#show ip interface brief ! 显示IP端口状

11、态简况 第三步:为Router1(R2620)添加静态路由 Router1#con Router1(config)#ip route 202.99.8.0 255.255.255.0 172.16.2.2 ! 添加静态路由 Router1(config)#end Router1#show ip route 1、内部网关协议(简称IGP),适用于小型网络2、 RIP协议每隔30秒, 定期发送一次更新报文。3、如果路由器经过180秒, 没有收到来自某一路由器的路由更新报文,则将所有来自此路由器的路由信息标志为不可达。4、若在其后240秒, 内仍未收到更新报文,就将这些路由从路由表中删除 1、开启RIP路由进程Router(config)# router rip2、发布直连网段信息Router(config-router)# network 172.16.1.03、开启RIP版本2 ( 默认version1 )Router(config-router)# version 2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