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5.控制理论仿真实验1控制系统的建模一、实验目的1 .学习在命令窗口建立系统模型的方法;2 .学习如何在三种模型之间相互转换;3 .学习如何用仿真工具建模。二、相关知识1 .传递函数模型设连续系统的传递函数为:num(s)bosbisbmiS bmG(s)nnnden(s)aosasas an设离散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z)num(z) bozm den(z) a°znm 1b1zn 1azbmz bman 1zan则在中,都可直接用分子/分母多项式系数构成的两个向量与构成的矢量组表布系统,即bo,b1,bm=ao, a1 , an 建立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对象)的函数为()
2、,调用格式为:()()()()返回的变量为连续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返回的变量为离散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为采样周期,当1或口时,系统的采样周期未定义。()将任意的控制系统对象转换成传递函数模型。离散系统的传递函数的表达式还有一种表示为函数命令为(),调用格式为:()()()函数用来建立一个采样时间未指定的形式传递函数。()函数用来建立一个采样时间为的形式传递函数。1 一一,. z的形式(即形式),转换为形式的2 .零极点增益模型设连续系统的零极点增益模型传递函数为:G(s) k(s Zi)(S Z2)(s Zm)(s设离散系统的Pl)(S P2) (s Pn)零极点增益模型传递函数为:G(z
3、) k(ZZo)(Z Zl) (Z Zm)(Z Po)(Z Pl) (Z Pn)则在中,都可直接用向量构成的矢量组口表本系统,即Z0,Zl, ZmPo,Pl, Pnk在中,用函数()来建立控制系统的零极点增益模型,调用格式为:()()()()返回的变量为连续系统的零极点增益模型。()返回的变量为离散系统的零极点增益模型,含义同前。()将任意的控制系统对象转换成零极点增益模型模型。3 .状态空间模型设连续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为:x Ax(t) Bu(t)y Cx(t) Du(t)设离散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为:x(k 1) Ax(k) Bu(k) y(k) Cx(k) Du(k)在中,连续与离散系统都
4、可直接用矩阵组口表示系统。在中,用函数 ()来建立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调用格式为: ()()()将任意的控制系统对象转换成状态空间模型。()返回的变量为连续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返回的变量为离散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含义同前。4 .三种系统数学模型之间的转换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需要对自控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行转换,提供了用于转换的函 数,如下表所示:函数名函数功能2将系统状态空间模型转换为传递函数模型2'将系统状态空间模型转换为零极点增益模型2将系统传递函数模型转换为状态空间模型2将系统传递函数转换为零极点增益模型2将系统零极点增益模型转换为状态空间模型2将系统零极点增益模型转换为传递函数
5、模型5 .环节方框图的化简 1.环节串联连接的化简Gi(s) G(s)对于上图的两个环节串联,它们的传递函数分别为:Gi(s) nUm1, G2(s) s)den1(s)den2(s)则两个环节串联连阶的等效传递函数为num1(s)num2(s)G(s) Gi(s)G2(s) den1(s)den2(s)在中,实现两个环节传递函数串联连接的运算为:1(11)2(22)1*22 .环节并联连接的化简G1(s)G2(s)实现两个环节传递函数串联连接的运算为:123 .反馈环节的化简实现反馈环节化简的运算为:(12)式中为反馈符号,'+'表示正反馈,'-'为负反馈。缺
6、省为-'。6.用仿真工具建模集成有工具箱,为用户提供了用方框图进行系统建模的图形窗口。1 .建立新的结构图文件在环境下,点击图标,或输入命令,启动程序,出现模块库,如图 3.1所示。血凶匚| Simulmk Library BrowserFis Edit View Help与 7 f indContinuous 二 si nul ink3/ContimiousSimu iniContinuousDiscreteFunctions 8l latelyMathb- Nonliriear立Signals & Systemsh-| Sirfc均 Sources均 SubsystemsC
7、DMA R.Eference BfocksetDeveloper s Kit ror TI 05P Dials & Gauges Blockset Fixed-Point BtocksetControl Systtm ToolboxDSP BlocksetCommunicatians EocksetFussy logk TQQboxMPC elocksMotorola D6P BlocksetS"1+ 由,1+ERMMathN$nli nearSiixksourcesCiRti rwiftusSignals A SystemsSubsjrEteinsFwict i oule
8、&.TablesBiscrtt*图3.1窗口点击口或选择菜单中的选项下的子选项,: 出现空白文档。2 .打开结构图模块组在 中,点击边上的“+”就有下列模块组:(输入信号单元模块组)(数据输出单元模块组)(线性单元模块组)(离散单元模块组)用鼠标单击任何一个模块组的图标,即可打开该模块组,从中选择仿真实验所需的 单元模块。3 .建立用户的仿真结构图将所需的结构图模块用鼠标拖到新建立的结构图文件的空白处,依次完成仿真结构 图。用鼠标作结构图单元之间的连线,按结构图模块的信号连接关系,完成仿真试验的 结构图。1)连线方法:一般是选中一个输出口,按下鼠标左键拖动至另一个模块的输入口, 快捷的
9、方法是先单击选中源模块,按下键,再单击目标模块。画信号的分支线,用鼠标 右键单击信号线并拖动。2)模块的旋转和翻转:选中模块,右击鼠标,打开子菜单,选择、等完成响应的功能。4 .结构图单元参数设置用鼠标器双击任何一个结构图单元即激活结构图单元的参数设置窗口。5 .仿真参数设置选择菜单项中的“”,即出现仿真参数设置子窗口,用于设置仿真参数,例如,仿真起始时间,仿真终止时间,仿真布长,允许误差,返回变量名称等。6 .仿真操作选中中的启动系统的仿真。在系统仿真中如显示器不能很好地展现波形, 可以随时修改显示器的定标,达到满意为止。、实验内容1 .练习上面介绍的各种函数和命令2 .给定控制系统的传递函
10、数为G(s)33 _ 2_s 3s 5s 7在中建立该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零极点增益模型和状态变量模型。3.在中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结构图:设置仿真参数,观察示波器的波形。换用其它输入信号,观察示波器的波形。用命令方式求出上图的闭环传递函数。2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1 .学习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的实现;2 .掌握控制系统的稳定判据;二、相关知识1 .控制系统的特征多项式与特征方程;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bosmbiSm1.bmisbmM(s)na0sa1s .an1sanD(s)线性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nn 1D(s) a0sa1s an 1s an 02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判据
11、稳定判据的方法有:代数稳定判据,根轨迹法,图法判定系统的稳定性等等。3 .有关的函数(P):是求多项式根函数。P为特征多项式降哥排列的系数向量。():作系统的根轨迹函数,无开环增益 k,则k的范围自动设定,有 k,则k的范围可以由人工给定。(),执行该命令前,先作根轨迹图,会出现提示,要求在根轨迹上选一点,会出现“ + ”标记。在命令窗口会有k和的值。(o):在命令窗口得到系统o的频域性能指标;(0):绘制系统的伯德图,计算伯德图上的稳定裕度,并将计算结果表示在图的上方。(0):绘制系统的伯德图,但无系统的分析结果。4文件和函数m文件是使用语言编写的程序代码文件。之所以称为m文件,是因为这种文
12、件都是以“”作为文件的扩展名。我们可以通过任何文本编辑器来生成或编辑m文件,但是在提供的编辑器里生成或编辑m文件最为简单、方便且高效。m文件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脚本(或称命令)文件,另一种是函数文件。脚本文件类似于C语言的过程,就是将一系列命令写在一个文件中,它的书写方法与命令行执行程序的方式相同。函数也是以“”作为文件的扩展名。不同于m文件,函数带有输入输出参数,书写格式为返回变量列表户函数名(输入变量列表)%注释行主程序体其中为函数的保留字,函数名也要符合变量的命名规则,保存函数文件时,文件名 应与函数名同名。注释行是对函数的功能、调用格式和参数的说明。三、实验内容及要求1 .已知系统
13、的开环传递函数:G(s) 100包"2 s(s 1)(s 20)用求根的方法来判别闭环系统的稳定性。编写程序,求特征多项式及其根(不能手工计算),判断系统的稳定性。2.已知一个单位负反馈开环传递函数 的稳定性。G(S),当k分别为1、5、10、20时闭环系统G(s) k(s 3)一 2一一s(s 5)( s 6)(s2s 2)以k为输入参数,编写函数,画出上述3.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传递函数为一,、2.7一 ,、G1 -2G2 (s)s 5s 4s用图法判断系统闭环的稳定性。编写程序,并运行程序,得出相关的数据。k值对应的闭环根,并判断系统的稳定性。2.73 u 2)s 5s 4s3
14、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2 .学习控制系统时域分析的实现。3 .掌握控制系统的时域响应及性能指标。二、相关知识有关的函数:()()()()()(0)口(0)(,u, t)=()对于离散系统,相应的命令分别是、。三、实验内容及要求1、利用 命令学习上述函数命令的用法,自行练习。2、已知一阶系统传递函数为1S 1输入为正弦信号,求输出。编写程序,将输入和响应曲线画于同一图上。3、已知二阶系统传递函数为2 n2s 2ns n当n=1时,试计算当阻尼比值从0.1至IJ 1时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编写程序,将4、二响应曲线画于同一图上,并加上标注。阶系统为(s)10s2 2s 10编写程序,求系
15、统的根、阻尼比、无阻尼震荡频率和响应曲线,计算(注意不是从 响应图上读出)出峰值、峰值时间和过渡时间,并与理论公式计算值比较。实际值理论值峰值峰值时间过渡时间土 5%土 2%5、编写函数,输入参数为对象模型,求该对象模型的单位斜坡输入响应,将输入和输出曲线画于同一图上。(提示:的分子多项式为1,分母多项式为1。)4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实验目的1、学习控制系统根轨迹分析的实现。2、利用根轨迹进行系统分析。、相关知识有关的函数:();();r, k();();k, r()注意:没有离散系统对应的命令、实验内容及要求1、利用在线帮助学习上述函数命令的用法,自行练习。2、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
16、s)H(s)k(s 1)2-s(s 1)(s24s 20)试确定使系统稳定的k值范围。(提示:为了使坐标点定位准确,可用命令将图局部放大)3、上题中,确定使系统阻尼比为0.5的k值和这时的闭环特征根。(注意:不能用目测定位。)5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实验目的1、学习控制系统频域分析的实现。2、利用频率响应进行系统分析。、相关知识有关的函数:(G);口(G);(G);口(G);(G);口(G);对于离散系统,相应的命令分别是、,没有命令,要利用命令,先用 用()命令。、实验内容及要求1、利用在线帮助学习上述函数命令的用法,自行练习。2、一单位负反馈系统G(s)33322s2s3s 2画出其图,求其
17、幅值裕量和相位裕量,判断其稳定性和动态性能,用图分析,是否 与前述分析相符。若开环增益放大1.5倍,又怎样?利用时域分析法验证之。6.实验作业1、求解下列线性方程,并进行解的验证:7212491532x22 11 51321302、进行下列计算: 63(1) k 2i i 0(2)求出*(x)在0Vx<100条件下的每个峰值。3、绘制下列图形:(1) (1) , -1<t<1(2)1 3(7t)4、已知元件的实验数据如下,拟合这一数据,并尝试给出其特性方程。x0.01001.01002.01003.01004.0100y2.54377.88849.624211.607111.
18、9727x5.01006.01007.01008.01009.0100y13.218914.267914.613415.404515.08055、分别使用解微分方程方法、控制工具箱、求解具有如下闭环传递函数的系统的阶跃响 应。10(s)-32s4 8s3 36s2 40s 106、已知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试用多种方法分析该系统的稳定性。c 3”2/、 6s 26s(s) 22s 3s 4s6s 202s :7、某小功率随动系统动态结构如下图所示,已知:T1=0.01 , T2=0.05 , K0=1 , K1=300,K2=1 , 0.08 。若系统输入分别为 用分析系统的输出sc(t)分别如何?sr(t)1(t),sr (t) t, sr(t)1(t) 1(t 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