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中级复习(七)_第1页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中级复习(七)_第2页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中级复习(七)_第3页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中级复习(七)_第4页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中级复习(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七章 我国优抚安置法规与政策优抚安置是以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牺牲、贡献的军人及其家属为主要对象进行的优待、抚恤、褒扬和退役安置等工作。它伴随国家和军队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政务院批准,内务部于1950年12月11日公布实施了革命烈士家属革命军人家属优待暂行条例、革命残疾军人优待抚恤暂行条例、革命军人牺牲、病故褒恤暂行条例、革命工作人员伤亡褒恤暂行条例、民兵民工伤亡褒恤暂行条例,此后的几年内,国家又陆续制定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以下简称兵役法)、国务院关于安置复员建设军人工作的决议、国务院关于处理义务兵退伍的暂行规定,这些法律法规奠定了新中国优抚安

2、置工作的制度基础。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优抚安置政策法规进行了全面修订和调整,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目前施行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主要有:兵役法(1998年)、革命烈士褒扬条例(1980年)、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管理保护办法(1995年)、军人抚恤优待条例(2004年)、伤残抚恤管理办法(2007年)、退伍义务兵安置条例(198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官退出现役安置暂行办法(1999年)、关于军队干部退休的暂行规定(1981年)、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暂行规定(1990年)等。 第一节 革命烈士褒扬法规与政策烈士是在革命斗争、保卫祖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英勇奋斗、壮烈牺牲,堪

3、为后人楷模的人民英雄。烈士褒扬是对为国家、民族、社会和人民而光荣献身的烈士所进行的各类纪念、宣传、抚恤、优待活动的总称,是以教育、鼓舞和激励社会全体成员发扬忘我牺牲精神的一种政治社会行为。抚恤优待烈士遗属,是国家的责任和全社会的义务。国务院于1980年发布实施了革命烈士褒扬条例,统一了烈士条件、范围和审批程序,改变了以往将批准烈士的范围仅限于革命军人、革命工作人员和参战民兵民工的状况,将批准烈士的范围扩大到全体人民。但是,由于军人抚恤优待法规政策体系的独立性,现役军人牺牲的,其批准为烈士的条件和程序,按照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的规定执行。 一、 烈士认定一、批准为革命烈士的情形1、根据革命烈士褒扬条

4、例的规定,我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在革命斗争、保卫祖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壮烈牺牲,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批准为革命烈士(1)对敌作战牺牲或对敌作战负伤后因伤死亡的。(2)对敌作战致成残疾后不久因伤口复发死亡的。(3)在作战前线担任向导、修建工事、救护伤员、执行运输等战勤任务牺牲,或者在战区守卫重点目标牺牲的。(4)因执行革命任务遭敌人杀害,或者被敌人俘虏、逮捕后坚贞不屈遭敌人杀害或受折磨致死的。(5)为保卫或抢救人民生命、国家财产和集体财产壮烈牺牲的。上述第(4)项规定中的“因执行革命任务遭敌人杀害”,是指:因在边防、海防执行巡逻任务而被反革命分子、刑事犯罪分子或其他坏人杀害;因侦察

5、刑事案件,制止现行犯罪或逮捕、追捕、看管反革命分子、刑事犯罪分子而被反革命分子、刑事犯罪分子杀害;因维护社会治安同歹徒英勇斗争致被杀害。此外,还包括:因执行军事、公安、保卫、检察、审判任务,而被犯罪分子杀害或被报复杀害;因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革命原则,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而被犯罪分子杀害或被报复杀害。2、根据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的规定,现役军人死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批准为烈士(1)对敌作战死亡,或者对敌作战负伤在医疗终结前因伤死亡的。(2)因执行任务遭敌人或者犯罪分子杀害,或者被俘、被捕后不屈遭敌人杀害或者被折磨致死的。(3)为抢救和保护国家财产、人民生命财产或者参加处置突发事件

6、死亡的。(4)因执行军事演习、战备航行飞行、空降和导弹发射训练、试航试飞任务以及参加武器装备科研实验死亡的。(5)其他死难情节特别突出,堪为后人楷模的。现役军人在执行对敌作战、边海防执勤或者抢险救灾任务中失踪,经法定程序宣告死亡的,按照烈士对待。3、对历史问题的处理革命烈士褒扬条例公布以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因对敌作战或对敌斗争牺牲的人员,如果符合该条例第三条(一)至(四)项条件,因故未批准为革命烈士的,可由其家属居住地的县、市、市辖区人民政府审查,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补办追认革命烈士手续。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和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失踪的军人、参战民兵民工,新中国成

7、立以前失踪的军人和因参加对敌作战、对敌斗争失踪的地方工作人员,凡未发现其投敌、叛变、被俘、自杀、判刑的,都按对敌作战牺牲处理。没有追认为革命烈士的,经县、市、市辖区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可以追认为革命烈士。对抗日战争中阵亡的国民党官兵,自革命烈士褒扬条例发布之日起,不再为他们办理追认革命烈士的手续。过去已经办理的,不再变动。(二)烈士批准机关烈士批准机关分为地方人民政府和军队机关两种。对因战牺牲的,现役军人是军队团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其他人员是县、市、市辖区人民政府;因公牺牲的,现役军人是军队军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其他人员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属于法规明确列举情形以外、死难情节特别突出、堪

8、为后人楷模的,现役军人由军队军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报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其他人员先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审查,如认为符合革命烈士条件的,再转报民政部批准。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中的边防、消防、警卫系统因隶属于公安部直接管理,其武装警察同时又属于现役军人,牺牲后符合批准烈士条件的,根据民政部、公安部关于公安边防、消防部队和警卫系统抚恤优待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民优发19975号)规定,属于因战牺牲的,由支队(团)以上政治机关批准;属于非因战牺牲的,应当由公安部政治部审批,而不是由武警总部政治部审批。(三)烈士证明书发放经批准为烈士的,由民政部向烈士家属颁发烈士证明书。具体做法是:

9、由批准机关填发烈士通知书,寄给家属居住地的县、市、市辖区人民政府,然后,由烈士家属居住地的县、市、市辖区人民政府填写烈士证明书,代民政部颁发。 二、烈属抚恤和优待革命烈士家属的抚恤,按照作战牺牲军人家属的有关抚恤规定办理。具体做法是:凡本条例公布后牺牲的人员,经批准为革命烈士的,都由家属居住地的县、市、市辖区民政部门按照作战牺牲军人的抚恤标准,即革命烈士抚恤标准,发给他们家属一次抚恤金。一次抚恤金和烈士证明书,一般应发给烈士的父母、配偶,具体做法是:(1)有父母无配偶的,发给父母。(2)有配偶无父母的,发给配偶。(3)既有父母又有配偶的,发给谁,由其父母、配偶自行商定。商定不通的,由县、市、市

10、辖区人民政府按下列规定发给:一是革命烈士证明书发给父母。二是一次抚恤金,半数发给父母,半数发给配偶。(4)没有父母、配偶的,按下列顺序发给其他亲属:一是子女;二是共同生活未满十六岁的弟妹;三是抚养烈士长大的其他亲属。无上述亲属的,不发。对革命烈士家属生活困难的补助和优待,也由家属居住地的县、市、市辖区民政部门按照作战牺牲军人(革命烈士)家属的有关规定办理。 三、烈士褒扬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收集、整理烈士史料,组织编纂烈士英名录,把宣传烈士事迹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培养公民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目前,各级政府收集编印了革命烈士英名录共收录有姓名可考的烈士176万余

11、位,编纂出版30卷、1600万字的大型系列丛书中华著名烈士。烈士事迹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得到广泛宣传。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是为纪念革命烈士专门修建的烈士陵园、纪念堂馆、纪念碑亭、纪念塔祠、纪念雕塑等建筑设施。目前全国共有烈士纪念建筑物14634处,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032个,其中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10个。1995年,民政部颁布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管理保护办法,对烈士纪念建筑物管理保护作了一系列规定,主要有:(1)烈士纪念建筑物及其周围的建筑应当纳入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绿化美化环境,实现园林化,使烈士纪念场所形成庄严、肃穆、优美和环境和气氛,为社会提供良好的

12、瞻仰和教育场所。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应当收集、整理、陈列烈士史料和遗物,宣传烈士的英雄事迹、献身精神和高尚品质。(2)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范围内的土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在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范围内进行其他建设工程的,应当经原批准公布的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同意。在全国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范围内进行其他建设工程的,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报经民政部同意。(3)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主管部门许可,不得迁移烈士纪念建筑物。因建设工程必须迁移的,地方各级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须经原批准公布的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同意;全国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

13、物保护单位,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批准。(4)禁止以任何方式破坏、污损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以损毁、涂划、玷污等方式侮辱烈士纪念建筑物,情节较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节 军人抚恤优待法规与政策军人抚恤优待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长期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兵役法确定了军人抚恤优待的基本原则,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则对军人抚恤优待工作进行了细化规定。 一、抚恤优待的含义及对象的认定(一)抚恤、优待的含义抚恤一般是指国家对因公伤残人员、因公死亡以及病故人员家属所采取的一种物质抚慰形式。我国优抚工作中的抚恤是指对残疾军人、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

14、属,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给予的抚恤金优待,分死亡抚恤和残疾抚恤两类。优待是指按照国家规定对优抚对象从政治上、经济上给予的高于普通社会成员的优厚待遇,有广狭二义之分。广义的优待是指国家和社会对服现役的义务兵家属和抚恤补助对象发给优待金,以及在治病、交通、住房、就业、入学、入托、生活困难补助、救济、贷款、邮政、供应、参观游览等方面提供的优惠待遇。狭义的优待仅指国家发给义务兵家属和抚恤补助对象的优待金。(二)抚恤优待对象的认定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对抚恤优待对象及其认定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抚恤优待对象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服现役或者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以及复员军人、退伍军人、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

15、故军人遗属、现役军人家属。对这些抚恤优待对象的认定如下:(1)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是指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服现役的军官、文职干部、士官和义务兵。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是被任命为排级以上职务或者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并被授予相应军衔的现役军人,按其职务性质分为军事军官、政治军官、后勤军官和专业技术军官。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干部是军队编制定额内不授予军衔的干部。现役士兵按兵役性质分为义务兵役制士兵和志愿兵役制士兵,前者称义务兵,后者称士官。(2)残疾军人是指现役军人因战、因公、因病(限义务兵和初级士官),医疗终结后符合评残条件,经法定的审批程序,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制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的

16、人员。(3)复员军人是指在1954年10月31日(具体指1954年10月31日开始试行义务兵役制以前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东北抗日联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脱产游击队、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中国人民志愿军等)之前入伍、后经批准从部队复员的人员,其中包括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在乡西路军红军老战士、红军失散人员、其他复员军人。(4)退伍军人是指1954年11月1日开始试行义务兵役制以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持有退伍或复员军人证件的人员。其中,在服现役期间患病,尚未达到评定残疾等级条件并有军队医院证明,从部队退伍的人员称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5)烈士遗属是指现役军人死亡、经相应的军队政治机关批准为烈士、由县级

17、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发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烈士证明书后,烈士的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兄弟姐妹。(6)因公牺牲军人遗属是指现役军人死亡、经相应的军队政治机关确认为因公牺牲军人、由县级民政部门发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因公牺牲证明书后,因公牺牲军人的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兄弟姐妹。(7)病故军人遗属是指现役军人死亡、经相应的军队政治机关确认为病故军人、由县级民政部门发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病故证明书后,病故军人的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兄弟姐妹。(8)现役军人家属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的父母、配偶、子女、兄弟姐妹、军人自幼曾依靠其抚养长大现在又必须依靠军人生活的其他亲属。 二、 死亡抚恤的具

18、体规定军人抚恤优待条例除对抚恤优待对象作出了一般性规定外,还对死亡抚恤的对象、死亡性质的认定及死亡抚恤的待遇作出了具体规定。(1) 死亡抚恤的对象和现役军人死亡性质的认定1、死亡抚恤的对象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规定,现役军人死亡被批准为烈士、被确认为因公牺牲或者病故的,其遗属依照规定享受抚恤。也就是说,死亡抚恤的对象是那些被批准或确认为烈士、因公牺牲或者病故的现役军人及其遗属。2、 现役军人死亡性质的认定由于死亡抚恤工作是依据死亡性质进行的,因此对死亡性质的认定是死亡抚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死亡抚恤工作的前提。我国现役军人的死亡性质分为烈士、因公牺牲和病故三种。它们均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加以认定。

19、(1) 烈士。其相关情形已在本章第一节中介绍。(2) 因公牺牲。现役军人死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确认为因公牺牲:在执行任务中或者在上下班途中,由于意外事件死亡的;被认定为因战、因公致残后因旧伤复发死亡的;因患职业病死亡的;在执行任务中或者在工作岗位上因病猝然死亡,或者因医疗事故死亡的; 其他因公死亡的。此外,现役军人在执行对敌作战、边海防执勤或者抢险救灾以外的其他任务中失踪,经法定程序宣告死亡的,按照因公牺牲对待。(3) 病故。现役军人除因公牺牲种类里面因患职业病死亡的和在执行任务中或者在工作岗位上因病猝然死亡,或者因医疗事故死亡的以外,因其他疾病死亡的,确认为病故。现役军人非执行任务死亡或

20、者失踪,经法定程序宣告死亡的,按照病故对待。(二)死亡抚恤待遇依照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的规定,死亡抚恤分为两种类型,即一次性抚恤金和定期抚恤金。1、 一次性抚恤金一次性抚恤金是指国家按照军人死亡性质,以货币形式给予其遗属的一次性物质抚慰。(1) 一次性抚恤金的发放标准。发放一次性抚恤金需按照一定的标准来进行。现役军人死亡,根据其死亡性质和死亡时的月工资标准,由县级民政部门发给其遗属一次性抚恤金,标准是:烈士,80个月工资;因公牺牲,40个月工资;病故,20个月工资。月工资或者津贴低于排职少尉军官工资标准的,按照排职少尉军官工资标准发给其遗属一次性抚恤金。获得荣誉称号或者立功的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

21、故军人,其遗属在应当享受的一次性抚恤金的基础上,由县级民政部门按照下列比例增发一次性抚恤金:获得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荣誉称号的,增发35%;获得军队军区级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增发30%;立一等功的,增发25%;立二等功的,增发15%;立三等功的,增发5%。多次获得荣誉称号或者立功的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其遗属由县级民政部门按照其中最高等级奖励的增发比例,增发一次性抚恤金。(2) 一次性抚恤金的发放顺序。除按照一定的标准外,发放一次性抚恤金还要遵循一定的顺序。第一顺序是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的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第二顺序是没有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的,发给未满18周岁的兄

22、弟姐妹和已满18周岁但无生活费来源且由该军人生前供养的兄弟姐妹。一次性抚恤金发放时,由第一顺序的亲属享受,第二顺序亲属不享受。没有第一顺序的亲属可以享受抚恤的,由第二顺序的亲属享受。同一顺序中的亲属各自领取一次性抚恤金的数额由遗属协商确定,可以均等;经协商一致,也可不均等。如果军人死亡前有遗嘱的,应按照遗嘱载明的顺序发放一次性抚恤金。2、 定期抚恤金定期抚恤金是国家对符合规定条件的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的遗属按月给予的抚恤金,用以抚慰遗属,帮助解决生活困难。(1) 遗属享受定期抚恤金的条件。遗属享受定期抚恤金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

23、,发给定期抚恤金:父母(抚养人)、配偶无劳动能力、无生活费来源,或者收入水平低于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的;子女未满18周岁或者已满18周岁但因上学或者残疾无生活费来源的;兄弟姐妹未满18周岁或者已满18周岁但因上学无生活费来源且由该军人生前供养的。(2) 定期抚恤金的标准。定期抚恤金的数量也有一定的标准,该标准应当参照全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水平确定。具体的定期抚恤金的标准及其调整办法,由民政部会同财政部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依靠定期抚恤金生活仍有困难的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可以增发抚恤金或者采取其他方式予以补助,保障其生活不低于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3) 定期抚恤金的

24、发放及终止。对符合享受定期抚恤金条件的遗属,由县级民政部门发给定期抚恤金领取证。定期抚恤金从批准为烈士、确认为因公牺牲军人和病故军人之日起发放。享受定期抚恤金的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死亡的,增发6个月其原享受的定期抚恤金作为丧葬补助费,同时注销其领取定期抚恤金的证件。 三、 残疾抚恤的具体规定 军人抚恤优待条例除对死亡抚恤作出了具体规定外,也对残疾抚恤的对象、残疾性质及等级的认定以及残疾抚恤的待遇作出了具体规定。(一)残疾抚恤的对象和现役军人残疾性质及等级的认定1、残疾抚恤的对象现役军人残疾被认定为因战致残、因公致残或者因病致残的,依照规定享受抚恤。其中,因战、因公致残,残疾

25、等级被评定为一级至十级的,均可享受抚恤。因病致残,残疾等级被评定为一级至六级的,方可享受抚恤。另外,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按照残疾等级享受残疾抚恤金。2、 残疾性质的认定我国现役军人的残疾性质分为因战致残、因公致残和因病致残三种。其情形认定分别与因战、因公、因病死亡情形相对应,即认定因战致残、因公致残和因病致残与认定因战死亡、因公死亡、因病死亡的情形是一致的,只是结果不同,前者是导致残疾,后者是导致死亡。3、 残疾等级的认定残疾等级被划分为十级:一级,器官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其他器官不能代偿,存在特殊医疗依赖和完全护理依赖的;二级,器官严重缺损或畸形,有严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特殊医疗依赖和大

26、部分护理依赖的;三级,器官严重缺损或畸形,有严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特殊医疗依赖和部分护理依赖的;四级,器官严重缺损或畸形,有严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特殊医疗依赖和小部分护理依赖的;五级,器官大部缺损或明显畸形,有较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一般医疗依赖的;六级,器官大部缺损或明显畸形,有中度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一般医疗依赖的;七级,器官大部分缺损或畸形,有轻度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一般医疗依赖的;八级,器官部分缺损,有轻度功能障碍,存在一般医疗依赖的;九级,器官部分缺损,形态明显异常,有轻度功能障碍的;十级,器官部分缺损,形态异常,有轻度功能障碍的。(2) 残疾军人抚恤的标准及待遇 1、

27、残疾军人的抚恤金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规定,残疾军人的抚恤金标准应当参照全国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确定。这是该条例对残疾军人抚恤金标准的原则性规定,在具体标准方面,该条例指出,残疾抚恤金的标准以及一级至十级残疾军人享受残疾抚恤金的具体办法,由民政部会同财政部规定。目前,民政部会同财政部制定并实施的标准为(今后仍会根据社会发展情况不断予以调整): 残疾军人、伤残人民警察、伤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伤残民兵民工残疾抚恤金标准表 (2009年10月1日起执行) 单位: 元/年残疾等级残疾性质抚恤金标准一级因战26080因公25250因病24430二级因战23600因公22300因病21530三级因战20700因公1

28、9460因病18220四级因战16970因公15320因病14080五级因战13250因公11590因病10760六级因战10350因公9800因病8280七级因战7870因公7040八级因战4970因公4550九级因战4140因公3310十级因战2900因公2480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依靠残疾抚恤金生活仍有困难的残疾军人,可以增发残疾抚恤金或者采取其他方式予以补助,保障其生活不低于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2、 其他抚恤待遇(1)残疾军人死亡,其遗属享受的抚恤待遇。分为两种情形:一是退出现役因战、因公致残的残疾军人因旧伤复发死亡的,由县级民政部门按照因公牺牲军人的抚恤金标准发给其遗属一次性抚恤金

29、,其遗属享受因公牺牲军人遗属抚恤待遇。二是退出现役因战、因公、因病致残的残疾军人因病死亡的,对其遗属增发12个月的残疾抚恤金,作为丧葬补助费;其中,因战、因公致残的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因病死亡的,其遗属享受病故军人遗属抚恤待遇。(2)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由国家供养终身。退出现役的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由国家供养终身,即按照有关政策对其生活、住房、医疗等问题予以保障。供养终身有两种方式,即集中供养和分散安置。其中,对分散安置的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发给护理费,标准为:因战、因公一级和二级残疾的,为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因战、因公三级和四级残疾的,为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因病一级至四级残疾的,为

30、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3)配制辅助器械。残疾军人需要配制假肢、代步三轮车等辅助器械,正在服现役的,由军队军级以上单位负责解决;退出现役的,由省级民政部门负责解决。 四、优待的具体内容如前所述,优待有广狭二义之分。广义的优待是指国家和社会对服现役的义务兵家属和抚恤补助对象发给优待金,以及在治病、交通、住房、就业、入学、入托、生活困难补助、救济、贷款、邮政、供应、参观游览等方面提供的优惠待遇。狭义的优待仅指国家发给义务兵家属和抚恤补助对象的优待金。按照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的规定,义务兵家属和抚恤补助对象可以享受以下优待:1、义务兵和初级士官享受的相关优待(1)义务兵服现役期间,其家庭由当地人民

31、政府发给优待金或者给予其他优待,优待标准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2)义务兵和初级士官入伍前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含合同制人员)的,退出现役后,允许其复工复职,并享受不低于本单位同岗位(工种)、同工龄职工的各项待遇;服现役期间,其家属继续享受该单位职工家属的有关福利待遇。(3)义务兵和初级士官入伍前的承包地(山、林)等,应当保留;服现役期间,除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承包合同的约定缴纳有关税费外,免除其他负担。(4)义务兵从部队发出的平信,免费邮递。2、退出现役残疾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享受的医疗优待(1)国家对一级至六级残疾军人的医疗费用按照规定予以保障,由所在医疗保险统筹地区社会保

32、险经办机构单独列帐管理。(2)国家对七级至十级残疾军人的医疗费用,分旧伤复发的医疗费用和旧伤复发以外的医疗费用分别予以保障。对于旧伤复发的医疗费用,已经参加工伤保险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未参加工伤保险,有工作的由工作单位解决;未参加工伤保险,没有工作的由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解决。对于旧伤复发以外的医疗费用,未参加医疗保险且本人支付有困难的,由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酌情给予补助。(3)残疾军人、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以及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等优抚对象享受医疗优惠待遇。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3、有工作单位的残疾军人享受的生活福利、医疗待遇以及

33、劳动关系保护(1)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残疾军人,享受与所在单位工伤人员同等的生活福利和医疗待遇。(2)所在单位不得因其残疾将其辞退、解聘或者解除劳动关系。即在与其他职工同等条件下,残疾军人的身体和精神残疾不能成为辞退、解聘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理由。4、现役军人、残疾军人享受的交通优待(1)现役军人凭有效证件、残疾军人凭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优先购票乘坐境内运行的火车、轮船、长途公共汽车以及民航班机;残疾军人享受减收正常票价50%的优待。(2)现役军人凭有效证件乘坐市内公共汽车、电车和轨道交通工具享受优待,具体办法由有关城市人民政府规定。残疾军人凭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免费

34、乘坐市内公共汽车、电车和轨道交通工具。5、现役军人、残疾军人享受的参观游览优待现役军人、残疾军人凭有效证件参观游览公园、博物馆、名胜古迹享受优待,具体办法由公园、博物馆、名胜古迹管理单位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规定。6、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子女、兄弟姐妹应征入伍享受优待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的子女、兄弟姐妹,本人自愿应征并且符合征兵条件的,优先批准服现役。7、优抚对象及其子女的教育优待(1)义务兵和初级士官退出现役后,报考国家公务员、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2)残疾军人、烈士子女、因公牺牲军人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驻边疆国境的县(市

35、)、沙漠区、国家确定的边远地区中的三类地区和军队确定的特、一、二类岛屿部队现役军人的子女报考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接受学历教育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享受国家规定的各项助学政策。现役军人子女入公办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托儿所,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接收。8、优抚对象享受的住房优待残疾军人、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承租、购买住房依照有关规定享受优先、优惠待遇。居住农村的抚恤优待对象住房困难的,由地方人民政府帮助解决。9、随军家属、符合随军条件无法随军家属及随军遗属享受的安置优待(1)经军队师(旅)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批准随军

36、的现役军官家属、文职干部家属、士官家属,由驻军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办理落户手续。随军前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的,驻军所在地人民政府劳动保障部门、人事部门应当接收和妥善安置;随军前没有工作单位的,驻军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安置;对自谋职业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减免有关费用。(2)驻边疆国境的县(市)、沙漠区、国家确定的边远地区中的三类地区和军队确定的特、一、二类岛屿部队的现役军官、文职干部、士官,其符合随军条件无法随军的家属,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妥善安置,保障其生活不低于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3)随军的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和病故军人遗属移交地方人民政府安置的,

37、享受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和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抚恤优待。10、复员军人享受定期定量补助优待复员军人生活困难的,按照规定的条件,由当地民政部门给予定期定量补助,逐步改善其生活条件。11、优抚对象享受治疗或者集中供养的优待一方面,国家兴办优抚医院、光荣院,治疗或者集中供养孤老和生活不能自理的抚恤优待对象。另一方面,各类社会福利机构应当优先接收抚恤优待对象。 五、 参照军人抚恤执行的情形参照军人抚恤执行的情形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参战参训的非现役军人。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规定:因参战伤亡的民兵、民工的抚恤,因参加军事演习、军事训练和执行军事勤务伤亡的预备役人员、民兵、民工以及其他人员的抚恤,参照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的

38、有关规定办理。二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988年军人抚恤优待条例颁布实施后,民政部下发了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民警察伤亡抚恤如何办理的通知(民1989优字34号),其中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民警察因战因公负伤致残,按照现行规定的审批权限及评残办法予以评残。其评残条件与范围、伤残抚恤(保健)金标准、补办评残手续和伤残抚恤关系转移等,参照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及其解释的有关规定办理。1997年民政部制定伤残抚恤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民政部门负责评残的对象包括国家机关行政编制工作人员、授予警衔的行政编制人民警察。2004年国务院修订并颁布实施新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后,民政部再次以文件形式明确:国家机关工作人

39、员、人民警察因战因公负伤评残,继续按照现行规定的审批权限及评残办法予以评残;其伤残性质的认定和伤残等级评定标准、伤残抚恤金标准、补办评残手续和伤残抚恤关系转移等,参照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及伤残抚恤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2007年,民政部废止伤残抚恤管理暂行办法,颁布实施伤残抚恤管理办法。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参照军人评残抚恤的范围明确为:因战因公负伤时为行政编制的人民警察;因战因公负伤时为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三是其他社会人员。民政部伤残抚恤管理办法规定:为维护社会治安同违法犯罪分子进行斗争致残的人员,为抢救和保护国家财产、人民生命财产致残的人员,以及法律、

40、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由民政部门负责伤残抚恤的其他人员,均参照军人标准予以抚恤。同时规定,这些人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应当认定视同工伤的,不再办理因战、因公伤残抚恤。 第三节 退役士兵安置法规与政策 兵役法规定:义务兵退出现役后,按照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原则,由原征集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接收安置;志愿兵(即士官)退出现役后,服现役不满10年的,按照义务兵有关规定安置,满10年的,由原征集的县级人民政府安排工作,也可以由上一级或者省级人民政府统筹安排,符合相关条件的作退休安置或者转业安置;军官退出现役后,由国家妥善安置。本节重点介绍退伍义务兵和士官的安置政策。 一、 退伍义务兵安置办法(一)

41、享受退伍义务兵安置待遇的人员范围士兵包括义务兵和志愿兵。义务兵服现役的期限为2年。退伍义务兵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下列人员:(1)服现役期满(包括超期服役)退出现役的。(2)服役期未满,因下列原因之一,经部队师级以上机关批准提前退出现役的;第一,因战、因公负伤(包括因病)致残,部队发给革命伤残军人抚恤证的。第二,经驻军医院证明,患病基本治愈,但不适宜在部队继续服现役以及精神病患者治疗半年未愈的。第三,部队编制员额缩减,需要退出现役的。第四,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经家庭所在地的县、市、市辖区民政部门和人民武装部证明,需要退出现役的。第五,国家建设需要调出部队的。(二)退伍义务兵的

42、安置形式退伍义务兵安置工作贯彻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原则和妥善安置、各得其所的方针。在这个原则和方针的指导下,并结合退伍义务兵的特点,我国形成了如下四种退伍义务兵的安置形式。1、对家居农村的退伍义务兵安置退伍义务兵安置条例规定。退伍义务兵原是农业户口的,由当地退伍军人安置机构按下列规定安置:(1)对确无住房或者严重缺房而自建和靠集体帮助又确有困难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安排一定数量的建筑材料和经费帮助解决。(2)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二等功)以上的,应当安排工作。(3)对有一定专长的,应当抽有关部门推荐录用。(4)各用人单位向农村招收工人时,在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录用退伍义务兵。对在服役期间荣立三等

43、功、超期服役的退伍义务兵和女性退伍义务兵,应当给予适当照顾。(5)义务兵入伍前原是学校(含中等专业学校和技术学校)未毕业的学生,退伍后要求继续学习而本人又符合学习条件的,在年龄上可适当放宽,原学校应在他们退伍后的下一学期准予复学。如果原学校已经撤销、合并或者由于其他原因在原学校复学确有困难,可以由本人或者原学校申请县、市以上教育部门另行安排他们到相应的学校学习。(6)退伍义务兵报考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2、对家居城镇的退伍义务兵安置退伍义务兵安置条例规定,原是城镇户口的退伍义务兵,服役前没有参加工作的,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实行按系统分配任务、包干安置办法,各

44、接收单位必须妥善安排。具体安置按下列规定办理:(1)每年退伍义务兵回到原征集地前,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当下达预分劳动指标,退伍义务兵回到原征集地后先安置,待国家计划下达后统一结算。(2)在部队获得大军区(含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的荣誉称号和荣立二等功(含二等功)以上的,安排工作时,应优先照顾本人志愿。(3)在部队荣立三等功和超期服役的,安排工作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照顾本人特长和志愿。(4)在部队被培养成为有一定专业和特长的,安排工作时,应当尽量做到专业对口。(5)义务兵入伍前原是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正式职工,退伍后原则上回原单位复工复职。对因残、因病不能坚持八小时工作的,原工

45、作单位应当按照对具有同样情况的一般工作人员的安排原则予以妥善安置。退伍义务兵原工作单位已撤销或合并的,由上一级机关或合并后的单位负责安置。在具体工作中,如果没有上一级机关或不存在合并后的单位,一般由当地人民政府与其他退伍义务兵一并安置。(6)入伍前是在校未毕业学生的,退伍后允许复学;报考大中院校的,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3、对退出现役的伤残退伍义务兵的安置退伍义务兵安置条例规定,因战、因公致残的二等、三等革命伤残军人:(1)原是城市户口的,由原征集地的退伍军人安置机构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2)原是农业户口的,原征集地区有条件的,可以在企业、事业单位安排适当工作;不能安排的,按照规定增发伤残抚恤金

46、,保障他们的生活。4、对在服役期间患有各种疾病的退伍义务兵的安置退伍义务兵安置条例规定,对精神病患者,视病情轻重,送地方医院收容治疗或者回家休养,所需医疗和生活费用,由县、市人民政府负责。对患慢性病、旧病复发需要治疗的,由当地医疗机构负责给予治疗,所需医疗和生活费用,本人经济困难的,由地方人民政府给予补助。 二、 退役士官安置办法志愿兵役制士兵称士官。士官服现役的期限则可长可短,当士官具备一定条件时即需要退出现役。(一)退出现役的条件具体来讲,士官退役的条件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种情况,士官符合其中任何一种情况的,需退出现役:(1)服现役满本期规定的年限,未被批准继续服现役的。(2)服现役满30年或

47、者年满55岁的。(3)军队编制员额缩减需要退出现役的。(4)国家建设需要调出军队的。(5)经驻军医院诊断证明本人健康状况不适于继续服现役的。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某些士官由于个人或家庭的原因亦可退出现役:一种情况是严重违反纪律或者无正当理由坚持要求退出现役的,经批准,可按义务兵退伍处理。另一种情况是因家庭发生重大变故,服现役未满本期规定年限要求退出现役的,经批准,或作复员安置,或作转业安置。(二)退役士官复员安置、转业安置和退休安置的规定士官退出现役时可作不同的安置,其中包括复员安置、转业安置和退休安置。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官退出现役安置暂行办法对这些安置形式作出了相应的规定。1、复员安置复员安置是对

48、退役士官的一种安置形式,相关的安置规定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1)复员安置的条件。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官退出现役安置暂行办法规定,退出现役的士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可作复员安置:服现役满第一期或者第二期规定年限的;符合转业或者退休条件,本人要求复员并经批准的。(2)复员安置的办法。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官退出现役安置暂行办法规定,士官复员后,由征集地的县(市)人民政府按退伍义务兵的有关规定妥善安置。退伍义务兵安置政策已在本节第一部分作了介绍。此外,农村入伍的初级士官服现役期间,保留承包土地、自留地;中级以上士官复员后,没有承包土地、自留地的,重新划给。农村入伍符合转业条件的士官,本人要求并经批准作复员

49、安置的,允许落城镇户口。城镇入伍的复员士官待安置期间,由当地人民政府按照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水平的原则发给生活补助费。2、转业安置转业安置是对退役士官的又一种安置形式,相关的安置规定也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1)转业安置的条件。退出现役的士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作转业安置:服现役满10年的;服现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奖励的;服现役期间因战、因公致残被评为二等、三等伤残等级的;服现役未满10年,国家建设需要调出部队的;符合退休条件,地方需要和本人自愿转业的。(2)转业安置的办法。士官转业,按照兵役法和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有关文件以及国务院、中央军委当年度退伍工作通知的有关规定执行。转业士官待安置期间,

50、由当地人民政府按照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水平的原则发给生活补助费。3、退休安置退休安置是对退役士官的另一种安置形式,相关的安置规定亦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1)退休安置的条件。退出现役的士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作退休安置:年满55岁的;服现役满30年的;服现役期间因战、因公致残,被评为特等、一等伤残等级的;服现役期间因病基本丧失工作能力,并经驻军医院诊断证明,军以上卫生部门鉴定确认的。(2)退休安置的办法。退休士官年满55岁,或者服现役满30年,或者服现役期间因战、因公致残,被评为特等、一等伤残等级的,参照军队退休干部的安置办法执行;服现役期间因病基本丧失工作能力,并经驻军医院诊断证明,军以上卫

51、生部门鉴定确认的,在原征集地或者直系亲属所在地分散安置,其待遇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其中患精神病的士官不符合转业安置条件的,按退伍义务兵的接收安置规定执行。 第四节 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法规与政策军休安置管理工作是直接服务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规定,军队退休干部和部分离休干部(主要是解放战争时期入伍的团职以下和抗日战争时期入伍的营职以下以及相当职级的离休干部)移交地方后,由民政部门管理。 一、军队干部离退休的条件和待遇根据1981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军队干部退休的暂行规定,军队的现役干部,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或因战、因公致残,积劳成疾,基本丧失工作能力的,可办理退休。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役军官法对相应职务军官的服役年限和退休安置作了原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