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复习笔记_第1页
国际法复习笔记_第2页
国际法复习笔记_第3页
国际法复习笔记_第4页
国际法复习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国际责任的免除情形如果一国际法主体的行为的不当性已被排除,该主体的国际责任便随之免除1、同意:是指受害主体一方以有效方式表示同意加害主体一方实行某项与其所负之义务不符特定行为时,即排除加害主体一方的行为的不当性,从而免除其国际法责任2、对抗措施:是指受害方针对加害方所犯的国际不当行为而采取的对抗措施3、不可抗力和偶然事故:如果起因于不可抗力和无法控制的外界事件或无法预料和不可能知道其行为不符合该项义务,以致于实际上不可能按照该项义务行事,在这种情况下,应免除其行为的不当性,免除该国的国际责任。2.条约的解释原则1、依条约之用语按其上下文并参照条约的目的及宗旨所具有的通常意义,善意地加以解释

2、2、对整个条约及其附件全面研究,并考虑缔结条约的所有有关文件进行解释。3、如果按照上述办法所作的结论仍意义不明,可使用解释的补充资料,如缔约的谈判记录,条约的历次草案,讨论条约的会议记录等。4、以两种或两种文字写成的条约,除规定遇有解释分歧时,应以某种文字为准外,每种文字可同一作准。5、作准文字以外的其他文字的译文,解释时只供参考。6、如作准文本中用语遇有分歧时,各方只受本国文字的约束,而且不得从对方文字约文的不同解释中作出对自己有利的解释7、在两种以上文字同一作准的条约中,解释分歧按上述方法仍不能消除时,应采用考虑条约的目的及宗旨下最能调和各约文的意义。9.国际人权宪章1948年联合国通过的

3、世界人权宣言作为战后第一个关于人权总理的专门性国际文件,它第一次在国际范围内系统地提出了基本人权的具体内容,第一次提到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以及人人享有工作权和休息权等对劳动人民有利的内容,并为以后制定国际人权文件奠定了基础。为了确保宣言的实施,1966年通过了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盟约和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盟约。这两项公约一般被称为国际人权公约,其重要意义在于它们把世界人权宣言内容进一步完善和法律化,使之对缔约国产生了明确的法律拘束力,从而使国际人权保护由无法律状态进入到有法可循的时代。宣言与1966年这两个盟约一起被称为国际人权宪章3.外交关系和领事的关系的联系与区别领事关系与外交关系既有联

4、系又有区别联系:1、两国同意建立外交关系,也就意味着同意建立领事关系。在两国间尚未建立外交关系的情况下,建立领事关系也常常构成建立外交关系的初步,但是两国间断绝外交关系并不当然断绝领事关系2、在行政系统上,领事官一般与外交官同属于外交人员组织系统,由外交部门领导。3、外交使节也可以同时执行领事职务;当两国之间无外交关系的场合,领事也有兼灵外交事务的。区别1、使馆全面代表派遣国,与接受国政府进行外交往来;而领馆通常只就护侨、商业和航务等领事职务范围内的事务与所在国的地方当局交涉;2、使馆所保护的利益是全面性的,活动范围是接受国全境,而领馆保护的利益则是地方性的,活动范围一般限于有关的领事区域3、

5、领事特权与豁免略低于外交特权与豁免4.外层空间的法律原则及制度1、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必须为全人类谋福利和利益2、各国都可以平等的基础上,根据国际法自由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和天体;3、外层空间和天体决不能为任何国家以提出主权要求4、各国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必须遵守国际法5、各国对本国在外层空间的活动负有国际责任6、各国在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时应遵守合作和互助的原则7、各国对其发射入外层空间的实体及其所载人员保持管理及其所载人员保持管理及控制权,对该农业总产值极春组成部分有所有权;8、各国对其发射入外层空间的实体所造成的损害负有国际责任;9、各国负有援助及营救宇宙航行员的义务5.国家领土的取得方式先占

6、:国家占领了一块无主地,并在其上建立了有效占领,就是在法律上取得了该地的主权时效:是指占有他国的某块土地后,在相当长时期内不受干扰地占有而取得该土地的主权割让:指一国根据条约把部分领土主权转移给另一个国家征服:是指战争结束后占用国把战败国灭亡而兼并其领土的行为添附:是领土因自然状态的变化或人工力量而增添的新部分6.引渡的原则制度1、请求引渡的主体:罪犯本人所属国;犯罪行为发生地国;受害国2、引渡的对象:是指被某国指控为犯罪或判刑的人3、双重犯罪原则与罪名特定双重犯罪:又称相同原则:是指被请求引渡人的行为,必须是请求引渡国和被请求引渡国双方法律都认定犯罪并可以起诉的行为。罪名特定原则:指请求国在

7、将被引渡人引渡回国后,只能以请求引渡时所持罪名进行审判或惩处,不是以不同于引渡罪名的其他罪名进行审判或惩处。4、引渡的程序:条约或有关引渡的国内立法14.国际法上的承认及其法律效果国际法上的承认:既存国家以一定方式对新国家或政府出现这一事实的确认并表明愿意与之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行为。1、承认是既存国家对新国家或新政府所作的单方面的行为2、承认包含两个含义:一是承认国对新国家或新政府出现这一事实的确认;二是指承认国表明它愿意与新画家或新政府建立正式外交关系。3、承认将会引起一定的法律后果:奠定了全面交往的法律基础7.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关系一、第一种看法是认为国际法与国内法属于同一个法律体系,这

8、是所谓的一元论观点1、一派认为国际法从属于国内法,国内法优先说:耶利内克、佐恩、考夫曼2、以国际法优先,国内法受制于国际法,这是所谓的国际法优先说:狄冀、波利提斯二、国际法与国内法分别属于不同的法律体系,这两种体系是对立的,不相隶属的。:特里佩尔、斯特鲁普、奥本海、安茨洛蒂、费茨摩里斯、卢梭三、我国学者认为国际法和国内法是不同的法律体系,但由于国内法的制定者和国际法的制定者都是国家,这两个体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彼此不得相互对立而是互相紧密联系,互相渗透和互相补充的。1、国际在制定国内法时,应考虑国际法的原则和规则,不应违背所承担的国际义务;国家在参与制定国际法时应考虑到国内法的立场不能干预国

9、内法,国际法的原则和规则可以从各国的国内法得到补充和具体化,国内法可以从国际法的原则和规则得到补充和发展2、两者相互补充,互相渗透,但不得互相干扰和排斥:国际法不得干预国内法,国内法不得改变国际法,两者的关系应该是协调一致的。8.领海的法律地位1、沿海国的主权及于领海的水域、上空、海床和底土,外国船舶可以在领海上无害通过,但外国飞机未经许可不得局部地区他国领海的上空2、沿海国在领海享有属地最高权,因而领海内之一切人和物(除享受外交特权和豁免者外)均受沿海国管辖3、沿海国对伪劣内的一切资源享有专属权利4、沿海国享有沿海航行的专属权利5、沿海国在领海保持战时中立的权利1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的基

10、本内容种族人民平等地具有中国国籍原则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原则在赋予原始国籍上采取血统主义和出生地主义相结合原则男女国籍平等原则国籍的加入、退出和恢复采取自愿申请和审批相结合的原则9.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的区别一、专属经济区是这个海域是在领海之外而邻接于领海,其范围是不越过从领海基线量起200海里。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二、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的权利有:以勘探和开发、养护和管理海床和底土及其上覆水域的自然资源为目的的主权权利,以及对在区内从事经济性开发和勘探活动有主权权利;沿海国对区内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建造和使用海洋科学研

11、究、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有管辖权。三、沿海国在大陆架的权利1、开发自然资源,包括大陆架海床和底土的矿物和其他非生物资源以及定居种的生物。2、授权和管理为一切目的在大陆架进行钻探活动的专属权利3、有授权和管理建造、操作和使用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并对这些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有专属管辖权。10.论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国家主权平等原则:指各国一律享有主权平等。各国不问经济、社会、政治或其他性质有何不同,均有平等权利和责任,并为国际社会平等的一员1、各国法律地位平等2、每一国均享有充分主权之固有权利;3、每一国均有义务尊重其他国家之人格;4、国家之领土完整及政治独立不得侵犯;5、每一国家均有权利和自由选择并

12、发展其政治、社会、经济及文化制度;6、每一国均有责任充分并一秉诚意履行其国际义务,并与其他国家和平相处 11.论述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指各国应以和平方法解决其与其他国家之间国际争端,它包括以下内容1、各国应以谈判、调查、调停、和解、公断、司法解决、区域机关或办法之利用或其选择之他种和平方法寻求国际争端之早日及公平解决2、争端各方遇未能以上述任一和平方法达成解决的情形时,有义务继续以其商定之他种和平方法寻求争端之解决;3、国际争端的当事国及其他国家应避免从事使情势恶化之任何行动。4、国际争端应根据国家主权平等之基础并依照自由选择方法之原则解决。12.论述消极国籍抵触产生的原因及

13、防止和减少消极国籍抵触的有效办法。国籍的消极抵触是指一个人不具有任何国家的国籍,又称无国籍。它产生的原因:出生、婚姻、收养、剥夺解决的有效办法,通常采取国内立法和签订国际公约两种方法。通过国内立法来减少和消除无国籍现象,是解决无国籍问题的基本方法。各国制定国籍法,应避免作出可能产生无国籍问题的规定,并从积极方面规定无国籍人可取得本国国籍。为了解决无国籍问题,国际上订立了一些国际公约。13.为什么说国家是国际法的基本主体?1、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始终处于最主要的地位和起着最重要的作用。2、只有国家才拥有完全的法律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3、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国际法的主要调整对象14.简述国际法律责任的形式。

14、一、限制主权:限制责任国行使主权的一种责任形式二、恢复原判:指对被侵害的事物恢复到不当行为对其侵害前存在的状态三、赔偿:在不能恢复原状下,对不当行为造成的物质和精神损害,可用赔偿来代替。四、道歉:从事国际不当行为的主体对受害方造成的非物质的损害予以精神上的补偿所采取的法律责任形式。15.简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法基本原则中的地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法基本原则中占有重要地位首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构成现代国际法基本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除了具备国际法的基本原则的条件外,而且与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精神高度一致,成了当今指导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构成国际法基本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正

15、是由于这种一致性,五项原则才为各国普遍接受的与宪章的宗旨与原则一样,具有巨大生命力其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把五项基本原则作为一个原则体系提出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每项原则,多数早已存在,但是将它们作为一个彼此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整体提出来,以和平共处作为总目的,以其他四项原则作为措施保证,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备了比其他单一原则更加全面和完备的内容,成了调整国家关系的重要原则再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准确地体现了国际关系的基本特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了国际法上国家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在运用原有原则时,科学地突出了国际关系中“相互”这一关系,强调了互字,使这些原则具有了新的特色,这对防止片面理解

16、和运用这些原则,更进一步地发展友好合作关系,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6.什么是国家领土主权?它有什么意义?国家在其领土范围内行使最高的、排他的权力,称为领土主权三个意义一、领土不可侵犯二、国家在领土范围内享有属地管辖权三、国家对领土国的自然资源享有永久权利17.何谓条约无效?条约无效的原因有哪些?(7分)条约无效是违反国际法原则产生的法律后果。无缔约能力错误诈欺贿赂强迫与强行法冲突18.简述引渡的规则。(7分)1、请求引渡的主体:罪犯本人所属国;犯罪行为发生地国;受害国2、引渡的对象:是指被某国指控为犯罪或判刑的人3、双重犯罪原则与罪名特定双重犯罪:又称相同原则:是指被请求引渡人的行为,

17、必须是请求引渡国和被请求引渡国双方法律都认定犯罪并可以起诉的行为。罪名特定原则:指请求国在将被引渡人引渡回国后,只能以请求引渡时所持罪名进行审判或惩处,不是以不同于引渡罪名的其他罪名进行审判或惩处。4、引渡的程序:条约或有关引渡的国内立法5、引渡的效果:引渡国即可根据其法律对罪犯进行审判。19.简述国际法律责任的形式。(8分)国际不当行为和损害行为一经确定,如果没有免除责任的条件出现,就产生承担相应责任的法律后果一、限制主权:限制责任国行使主权的一种责任形式二、恢复原判:指对被侵害的事物恢复到不当行为对其侵害前存在的状态三、赔偿:在不能恢复原状下,对不当行为造成的物质和精神损害,可用赔偿来代替

18、。四、道歉:从事国际不当行为的主体对受害方造成的非物质的损害予以精神上的补偿所采取的法律责任形式。20.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的基本原则。(7分)种族人民平等地具有中国国籍原则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原则在赋予原始国籍上采取血统主义和出生地主义相结合原则男女国籍平等原则国籍的加入、退出和恢复采取自愿申请和审批相结合的原则21.简答东京公约、海牙公约、蒙特利尔公约规定的对“空中劫持”的管辖权。东京公约从国籍原则出发,认为飞机的登记国有权对这一行为行使管辖权,特别是当行为发生在公海上空和在任何不属于其他国领土的上空飞行的时候。海牙公约则采取混合原则:蒙特利尔同样根据普遍性管辖原则,规定犯罪行为

19、发生地国,登记地国,降落地国,飞机承租人之营业地或常住地国和犯罪者发现地国都有权行使管辖(8分)22.简述条约适用的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适用的时间范围:一般来讲,条约生效后,都是自生效之日起开始适用。原则上,条约没有追溯力,条约不溯既往,条约对当事国在条约生效之日以前发生的任何行为或事实均不发生效力适用空间范围:除条约表示不同意思,或另经确定外,条约对每一当事国之拘束力及于其全部领土23.简述外交特权与豁免的根据。使馆及其人员在接受国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外交特权与豁免是指外交代表机关及其人员在接受国所享有的特殊权利和优惠待遇的总称。其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代表说、治外法权说、职务需要说。普遍接受的

20、根据有二:一是有效地执行职务所必需;二是对质外交代表所代表的国家的尊重。24.简述联合国的主要机关及其组成。主要机关: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秘书处25.什么是国际法主体?简述国家与国际组织作为国际法主体的区别。(8分)国际法主体是指具有享受国际法上权利和承担国际法上的义务的能力的国际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国际组织虽然是国际法主体,但国际组织不同于作为国际法基本主体的国家。国家享有主权,因而具有完全的法律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而国际组织不是国家,而是若干国家为了达到某一特别目的而创立的国家之间的组织,它参与国际关系和承受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的能力受他的组织约章的

21、限制,因而是有限的。而且,国际组织的法律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也不像国家那样是自身具有的,而是由成员国赋予的,因此是派生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国际组织是一种有限的,派生的国际法主体,是一种特殊的国际法主体。26.简述国际法院的组成。(8分)国际法院是联合国的主权司法机关国际法院由15名法官组成,法官不代表任何国家,法官不受其本国政府制约,也不受联合国某一机关制约。15名法官中不得有两人为同一国家的国民,法官由大会与安理会就常设仲裁法院“各国团体”所提出的名单内选举,候选人只有同时在这两个机关中获得绝对多数票时才能当选。法官任期9年,每三年改选五名,可以连选边任。国际法院设正副院长各一人,由法官自行

22、选举产生,任期3年,可连选连任。27.简述条约的终止与条约的停止施行之间的区别。(8分)条约的停止施行与终止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终止是指整个条约对当事国永久地失去效力,而停止施行是指一个或数个当事国于一定期间内暂停施行条约一部或全部,便条约本身并不因此而终止必要时,依一定程序可以恢复条约的施行。按条约法公约规定,当事国可援引一方违约、情势变迁等为理由,停止施行条约;也可以依条约本身的规定或全体当事国同意停止施行条约。28.简述联合国专门机构的特点。(7分)联合国专门机构是在联合国体系内在特定专门领域从事国际活动的国际组织。它的特点:在专门领域从事活动与联合国建立法律联系有独立的法律地位29.简述

23、国际法律责任的含义及其意义。(7分)国际法律责任是指国际法主体对其国际不法行为或损害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通过追究国际法律责任维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国际法律责任制度是维护国际法律秩序的有力手段国际法律责任制度对于维持正常的国际关系起着巨大作用30.简述外交特权与豁免的开始与终止。(8分)一、外交特权与豁免的开始。公约规定,凡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的人员自其进入接受国国境前往就任之时就享有此项特权与豁免。如果人员已在接受国境内,自其委派通知接受国外交部或另经商定的其他部门之时开始享有。二、外交特权与豁免的终止。享有特权与豁免人员的职务终止了,这种特权与豁免通常于该员离境之时或任其离境之合理期间终了之时停止,即使两国发生武装冲突,亦应继续有效至该时为止。对于以使馆人员资格执行职务的行为,豁免应始有效。三、如果使馆人员死亡,其家属应继续享有应享有应享之特权与豁免,至听任其离境之合理期间终了之时为止。31.简述使馆及其人员对接受国的义务。(7分)一、使馆人员在不妨碍外交特权与豁免的情况下,负有尊重接受国法律规章的义务二、使馆人员不得干涉接受国的内政三、使馆馆舍不得用于与使馆职务不相符的用途32.简述国际海底区域的法律地位。(7分)国际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