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短文两篇_第1页
课题: 短文两篇_第2页
课题: 短文两篇_第3页
课题: 短文两篇_第4页
课题: 短文两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题: 短文两篇【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有关的文学常识。 2、在了解文章背景的基础上,深入理解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3、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及感情基调。 4、学习文章凝练的语言,感受优美的意境。【学习重点】 1、文学常识、字词(“歇、颓、与”等词语的解释)基础知识。 2、了解文中所运用的多种描写方法,尤其注意写景的句子。【学习难点】 1、学习写景和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2、学习文章凝练的语言,感受优美的意境。 3、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知识链接】答谢中书书 1、作者简介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人,自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时道教

2、思想家、医学家。 2、“书”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但是,中国的应用性文体从来不排斥审美的文学属性,尤其是书信一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 3、历史背景 答谢中书书写于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陶弘景就是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而隐居茅山。这些文人在他们的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此文正是如此。记承天寺夜游 1、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

3、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他擅长诗、词、散文: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今存其诗2700多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彩,代表了北宋诗的最高成就。 2、写作背景苏轼少时即精通经史,长于写文章。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络罪名,投入监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地方军事助理官)。官衔上还加了“本

4、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元丰六年,是作者被贬谪到黄州的第四年。 3、题目解说 记承天寺夜游是写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作者无法入眠,到承天寺去找好友张怀民,两个人一同在月光如水的庭院中漫步。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生涯中自我派遣的特殊心情。一【预习导学】1、熟读课文,给画线字注音或写出汉字。西日欲tu( ) 沉鳞jng( )跃 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 遂( )至承天寺 怀民亦未寝( ) 藻( )荇( )交横 竹柏( )影也 解( )衣欲睡 积水空( )明2、解

5、释句中画线的词:(1)五色交辉( ) (2)四时( )俱备(3)晓雾将歇( ) (4)西日欲颓( )(5)沉鳞竞跃( )(6)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7)解衣欲睡 ( ) (8)欣然起行 ( ) (9)遂至承天寺( ) (10)盖竹柏影也 ( ) (11)相与步于中庭 ( ) (12)庭下如积水空明 ( ) (13)念无与为乐者 ( )3、给句中的“与”字注音并解释: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念无与为乐者( ) 相与步于中庭( )4、翻译句子:(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

6、交横,盖竹柏影也。 (6)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合作探究】答谢中书书1、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其中“ ”字点名全文的中心。2、作者具体描绘他的隐居之地时,写了哪些景物?又是怎样描绘这令人神往的大自然山川之美的? 3、结尾一句有什么言外之意? 4、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写景中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记承天寺夜游5、 文章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谈一谈? 6、 叙述部分分别交代了哪些要素? 7、 文章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试把文章中写月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说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8、 你认为文中的“闲人”包含了哪两层意思? 【拓展

7、延伸】 请写出你所积累的关于月的诗句。(不少于三句) 二、阅读题(一)(A)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B)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日:“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选自世说新语任诞)注释山阴:今浙江绍兴。皎然:洁白的样子。左思招隐诗,表现隐居的乐趣。戴安道:戴逵,字安道。 剡(shn):

8、县名,今浙江嵊县。就:拜访、访问。经宿:一整夜。 造门:这里是到门口的意思。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1)欣然起行 (2)念无与为乐者 (3)相与步于中庭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0、用现代汉语写出“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意思。(2分) 21、作者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来描写月色。请你写出一句他的其它作品中关于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或语句吗?(4分) 22、两段文字都写了月色、月夜,请说说它们什么异同点?(3分) 23、两段文字都是写的夜找好友,请比较他们的异同点?(可从目的、原因、结果、情感、性格等方面考虑)(3分) (二)

9、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_,_,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4、选文的作者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 八大家”之列。5、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6、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1分) 盖竹柏影也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作者描绘的世界: 作者的心境: 10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

10、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3分) (三)(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西湖游记8解释下列

11、加点的词。(2分)月色入户。户: 其实湖光染翠着工。工: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世道哉! 10这两段文字都写了“月景”,但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分) 27短文两篇参考答案2、 (1)交相辉映 (2)四季 (3)消散 (4)坠落 (5)竞:争着;跃:跳跃,这里指跳出水面。 (6)参与,这里指欣赏。(1)想要,正要 (2)高兴的样子 (3)于是,就 (4)原来是 (5)共同,一起 (6)清澈透明 (7)考虑,想到 (8)只是3、(1)y 参与,这里指欣赏 (2)y 和、跟 (3)y 共同,一起4、略【合作探究】

12、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美2、写到的景物:高峰、清流、石壁、青林翠竹、晓雾、猿鸟、夕日、沉鳞。描绘:从仰望高峰到俯视清流,然后有些流水两边的景物,上下左右都写完后,又描绘了崖壁上五彩缤纷的色彩,这是静景描写;然后“乱”、“竞”两字把猿、鸟、鱼在大自然中怡然自乐的神态描绘得栩栩如生,这是动景描写。3、结尾一句表达出作者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4、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教师引导: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的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5、“元丰六年相与步于中庭叙述“盖竹

13、柏影也” 描写“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议论6、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地点:承天寺中庭人物:“我”和张怀民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比喻。8、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豁达。11、一是指清闲的人,具有闲情雅致的人; 二是指政治生活清闲的人,虽有远大政治抱负却抑郁不得志的人。【当堂检测】1tu y xng 2交相辉映消散坠落潜游在水中的鱼考虑、想到参与,这里指欣赏在形容水的澄澈3.(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2)月光竹柏影比喻4. (1)对偶 (2)反问5.比喻:庭下如积水空明。拟人:月色入户,欣然起行。6.(1)点明夜游的起因、时间、同游

14、的人及游览的地点。运用比喻描绘庭院月色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情感。7.借景抒情,表达和张怀民的深厚友情。8.何夜无月?两人者耳。心境略9.全文的引子,引出下文的写景、议论。10.写山:高峰入云、两岸石壁、青林翠竹;写水:清澈见底,沉鳞竞跃。11.共谈高峰仙都 层:引子,引出写景 层:具体写景 层:议论、抒情,点明中心。王子猷住在山的北面。一天夜里大雪纷飞,他一觉醒来,推开卧室门,命仆人斟上酒。看到四面皎洁的雪光,于是他感到神思彷徨,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怀念起戴安道。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

15、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什么一定要见戴逵呢?”(九)19、(2分)(1)愉快地,高兴地(2)想,思考(3)共同,一起(4)只是20、(2分)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各种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21、(2分)明月几时有,;月有阴晴圆缺,;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千里共婵娟。22、(3分)两段文字都写出了月光的皎洁,运用了侧面描写;(A)段描写的详尽些,运用了拟人的手法。(B)段描写的粗略些。(23、(3分)两段文字都表现了他们那种旷达的胸襟,都是触景而想找自己好友;目的和起因不同:A段文字为了找好友一起游玩,找同乐者,最终找到了;B段文字注重找的过程,是想念好友,最终没找到。 9、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旷达)10、文中苏东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