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Chapter 21a.画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b. 用香蕉衡量的苹果的机会成本是,c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使两部门的工资率相等,自由竞争使得他们生产两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相同。相对价格等于相对成本,后者可以表示为,由于两部门间的工资率相等,只有在,两种商品才都会被生产。所以2a. b.3 a. 当市场达到均衡时, RD 是一条双曲线 b.苹果的均衡相对价格由RD和RS的交点决定: RD: RS: x=0.5, y=2 c. 只有两个国家的时候,本国专门生产苹果,出口苹果并进口香蕉:外国则正好相反。d 国际贸易允许本国和外国在阴影区内任何一点消费,专门生产某种产品然后和另一个国家进行贸易的间接方式,要
2、比直接生产该商品的方式更有效率。在没有贸易时,本国要生产3单位的香蕉必须放弃2单位的苹果,外国要生产1单位的苹果要放弃5单位的香蕉。贸易允许两国以两单位香蕉交换一单位苹果。通过出让2单位苹果,本国可以获得四单位的香蕉;而外国可以用2单位向交换得1单位苹果。所以两个国家都从贸易中获利。4. RD: RS: 在这种情况下,外国将专门生产并出口香蕉,进口苹果。但本国将同时生产香蕉和苹果,并且香蕉相对于苹果的机会成本在本国是相同的。所以本国既没有得益也没有受损,但外国从贸易中获益了。5.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总量加倍了而劳动生产率减半,所以有效劳动力总量仍是相同的。答案类似于第三小题,两国都从贸易中获益
3、了。但是,相对于第四小题,外国的获益减少了。6.实际上,相对工资率由相应的劳动生产率和对产品的相对需求决定。韩国的低工资率反映了韩国大部分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比美国低。和低劳动生产率,低工资率的国家进行贸易可以提高像美国那样高劳动生产率国家的福利和生活水平。所以这种贫民劳动论是错误的。7.任何行业的比较优势都取决于行业间的相对劳动生产率和相对工资率,所以在我们作结论之前必须考虑四个方面:美国的制造业和服务业,日本的制造业和服务业,而不仅仅是两国的服务业。只比较劳动的单位产品投入是不够的,如果als < als* ,那么本国在服务业上的劳动生产率就比外国高。这表明了美国在服务业上有绝对优势,但
4、这既非比较优势的必要,也非充分条件。任何一个行业的比较优势取决于行业间的相对劳动生产率和相对工资率。所以这种说法是错误的。8.美国服务业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使其服务产品的相对价格较低,这使美国的购买力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由于大部分的服务为非贸易品,日本人将无法从美国低成本的服务中受益。日本国内服务业无需面对较低的世界服务价格,同样地,美国服务品的价格也不会由于贸易的开放而上升。所以日本的购买力只有美国的1/3。9.实际上贸易所得取决于非贸易品的比例,若果非贸易品比例下降,那么贸易所得就会增加,反之,贸易所得就减少。10. 我们假设有n个国家,每个国家只生产苹果和香蕉两种产品,第i个国家的生产苹果和
5、香蕉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为和,把所有国家的单位劳动投入质变从小到大排列编号有: <<<< 如果交点在垂直线上,相对供给和相对需求曲线交点左边的国家在苹果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专门生产并出口苹果;交点右边的国家则专门生产香蕉。如果交点在水平线位置(,),i(0,n ) 则第i个国家可以生产任意比例的苹果和香蕉。相对供给和相对需求曲线交点左边的国家在苹果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专门生产并出口香蕉。Chapter 31. 在美国,田纳西和路易斯安那州盛产石油,所以当世界石油价格下跌,石油行业(工人)相对于其他商品价格的实际工资率下降了。这可能是两州1986年经济滑坡的原因。2. (a
6、) , (b)生产可能性边界()之所以是弯曲的是由于规模报酬递减的缘故。由于劳动要素总量不变,当L1增加时,MPL1下降,相应地L2减少,MPL2上升。所以当上的点向右下方移动时,变得更陡峭了。Q1Q2L1L2PPF3. (a)假设劳动要素可以在两部门之间自由流动,那么劳动将从低工资的生产部门流动到高工资的生产部门,直到两部门的工资率相等为止。所以在均衡状态,工资率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出乘以价格。 左图交点的横坐标约在(20,30)之间,只有找出近似的值才能解出线性方程。劳动在两部门之间的分配近似为L1=27 ,L2=73,所以工资率约为0.98 (b)相对价格P2/P1=2,得到劳动在两部门之间
7、大致的分配,进而得出来两部门的产出分别为Q1=44,Q2=90。Q1Q2L1L2PPF(c) 1=62, L2=38,产出也发生了变化产品1上升到了76个单位,而产品2下降到了68个单位工资率约为0.74。(d)随着相对价格从2降到1,产品2的价格下降了50%,而产品1的价格保持不变。工资率下降幅度小于产品2的价格降幅(约为25%)。相对于的实际工资率上升了,而相对于的实际工资率下降了,工人福利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他们的消费偏好。产品1的特定要素是资本。资本所有者的收入上升了。原因:以制造品衡量的实际工资率下降了,因此以制造品衡量的资本所有者的收益增加,也就是说资本所有者的收益上升幅度大于上升的幅
8、度;另外,由于产品2的相对降价使其购买力增加了。产品2的特殊要素是土地,土地所有者的收入下降了,原因:以产品2衡量的实际工资率上升榨取了他们的部分收入;产品1价格的相对上升使他们的购买力下降了。W4.(a)对于只生产X、Y两种产品的经济而言劳动需求变动由MPL曲线反映。设原工资率w1,原劳动分配为Lx=OxA和Ly=OyA。但劳动供给增加,使图的右边界向外扩展了,Y部门的需求曲线随着右边界向右移动。新的劳动需求曲线的交点显示两部门的劳动投入和产出都增加了,但是两部门间相对产出的变化是不明确的。工资率下降了。(b)由于边际报酬递减,伴随着劳动力供给的增加,新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变得更凸和更扁了。代入
9、数据,L1从62增加到90,L2从38增加到50。工资率从0.74降到0.6,产出约为Q1=85,Q2=77Q1Q2L1L2PPFChapter 41. 养牛业或种植小麦是否是土地密集型的取决于在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的土地劳动比,而非土地或劳动与产出的比。在美国,养牛业得了土地劳动比率要超过小麦种植业,所以在美国养牛业是土地密集型的;如果在其他国家(如那些比较拥挤的国家),养牛业的土地劳动比率也超过了小麦种植业,则在那些养牛业是土地密集型的,反之,养牛业这是劳动密集型的。其他国家和美国的直接比较则没有什么意义。2. (a)依题意得 LaborLandClothFoodL=LC+LF=600, T=
10、TC+TF=60 LC=400, TC=20, LF=200 TF=40.(b)LaborLandClothFood0l8000l10000l1200(c)如果要素价格不变,那么将有一部分劳动力闲置。所以要素价格必须改变否则就会有失业产生。3. 重要的不是要素的绝对丰裕程度,而是它们的相对丰裕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穷国的劳动力相对于资本是丰裕的,因而可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4. 在李嘉图模型中,劳动者通过购买力的提高从贸易中获益。因此,李嘉图模型不支持该政策在特定要素模型中,贸易使劳动者的购买力相对于某种产品上升,但是相对于另一种产品下降了。除非知道劳动者的消费偏好,否则很难说他们是获益还是受
11、损了。在赫克歇尔-俄林模型通过引入贸易对生产要素所有者的影响讨论分配问题。在该模型中,蓝领工人作为美国相对稀缺要素的所有者,在贸易中受损。模型讨论的结果支持支持该政策。5. 我们在运用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时有注意前提三个条件:两个国家或地区同时生产两种相同的产品;两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水平相同;自由贸易使两个国家或地区的产品价格相等。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如美国内部,美国和墨西哥之间)工资率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国内或国际间运输成本导致的贸易的自然壁垒;美国和墨西哥之间的之间人为的贸易壁垒,如法律限制,关税等;文化传统的差异对技术流动的抑制等。6. 要素比例理论表明各国出口其国内充裕要素密集型产品
12、。如果该理论正确,美国相对于其他国家拥有较高资本劳动比率,理应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里昂惕夫悖论显示美国出口产品的资本劳动比低于进口产品。Bowen, Leamer和Sveikauskas发现全世界作为一个整体,要素禀赋和贸易模型的相关系数是统计不显著的(也就是说两者的相关关系并不明显),统计数据不支持各国进出口反映相对要素禀赋差异的预测。7.如果各国间要素生产效率不同,那么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技术相同的假设就要进行调整,以便考虑技术、劳动者素质、土地生产力等的要素生产力的差异。要素价格均等化概念可用于解释要素效率,一个技术工人或一个技术先进国家的工人等同于两个或更多非技术或
13、技术落后国家的工人,因此,单个工人及相当于两个或更多有效劳动单位。由于一个高技术工人能获得两倍或更多于低技术工人的收入,因此一单位效率劳动的要素价格仍然是相等的。调整后的模型更好地解释了国家间的贸易模式。Chapter 51. 当PPF是直角时,贸易条件改善增进了福利。生产点位于直角顶点,消费点是等价值线和无差异曲线的切点。贸易条件的改善使得等价值线的截距增加,即等价值线直角顶点向外偏转(由于没有流动要素,生产点固定) 。经济体达到获得了更高的无差异曲线,从直观上来看,产出并没有发生变化,经济体获益主要是通过相对于进口产品购买力的增加来实现的。2. 由于购买产品比例是固定的,所以无差异曲线是直
14、角形状。贸易条件的改善使经济体达到了更高的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沿着从原点出发的射线移动,其顶点始终在该射线上,射线的斜率为两种产品的比例,贸易条件的改善使无差异曲线远离原点。3. 日本贸易条件是制造品价格比去原材料价格的相对价格,贸易条件的变动由相对供给和相对需求(制造品相对于原材料)的变动决定。(a)中东石油供应的紧缺使得原材料的供给减少,这导致了制造品的相对供给增加,RS曲线向右移动,制造品的相对价格下降,日本的贸易条件恶化。(b)韩国扩展了汽车生产能力增加了世界汽车的总供给,使得世界汽车的相对供给增加了,RS曲线向右移动,世界市场上汽车的相对价格下降了,日本的贸易条件恶化了。(c)美国
15、工程师以核反应堆代替石油燃料发电厂,减少了对石油,即原材料的需求,这导致了原材料相对价格的下降,RD曲线向右移动,制造品的相对需求上升和相对价格上升,日本的贸易条件得以改善。由于原材料的需求下降了,即使核反应堆没有建在日本,这种情况仍会发生。(d)俄罗斯农业歉收减少了世界原材料的总供给,使得世界制造品的相对供给增加,RS曲线向外移动;与此同时,俄罗斯对制造品的需求减少了,使得世界相对需求减少了,RD曲线向内移动。日本的贸易条件恶化了。(e)降低关税是国内制造品相对价格上升了,增加了国内制造品的相对供给,减少了相对需求;与此同时,增加了世界制造品的相对供给并减少了世界相对需求。世界RS曲线向外移
16、动,RD曲线向内移动,制造品的世界相对价格下降了,日本的贸易条恶化了。4. 当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时,会发生偏向型增长。资本存量的增加使X产品的产出相对增加,而劳动力的增加使Y产品的产出相对增加。在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中,各国倾向于出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充裕要素的产品。出口偏向型增长所带来的贸易条件恶化是否会成为福利恶化型增长,没有明确的结论。进口偏向型增长带来的贸易条件的改善的的确确会使得异国福利增加。(a)A国的贸易条恶化,福利仍会改善,但在极端条件下可能恶化;B国的贸易条件及福利都改善了。(b)A国的贸易条件及福利都改善了;B国的贸易条件和福利都恶化了。(c)B国的贸易条件及福利都改善了;A国的贸
17、易条件及福利都恶化了。(d)B国的贸易条恶化,福利仍会改善,但在极端条件下可能恶化;A国的贸易条件及福利都改善了。5. 福利恶化型增长的条件非常极端:RS和RD曲线必须非常陡峭,经济增长对出口产品的偏向非常强,该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必须大到足以令其出口偏向型增长使其贸易条件大幅度恶化,以至于贸易条件的恶化足以抵消生产能力的提高所带来正面效应。因此这种增长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6. 这种援助条件对于收入转移问题的分析没有太大影响,从援助国角度来看该条件有一定现实意义。必须购买援助国出口品的援助增加了援助国出口品的相对需求,使其相对价格上升,受援国的贸易条件恶化了。受援国福利条件恶化是转移支
18、付的一种极端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受援国对于援助国出口品的边际消费倾向为1,援助国则从贸易条件的改善中获益。和福利恶化型增长一样,转移支付恶化受援国福利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可能。7. 给定东欧国家和美日间的技术发展差异,从短期来看,对西欧产品相对价格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收入转移问题;从长期来看,主要取决于东欧国家经济增长的偏向性。转移支付问题和债务国的消费倾向有关,如果贷款从对美国产品有较高边际消费倾向的拉美国家流向对美国产品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而对西欧特别是德国产品有较高边际消费倾向的东欧国家,德国出口品相对于美日出口品的价格就会上升,这会使得德国的贸易条件改善,而美日的贸易条件恶化。但是,从长期来看,
19、在分析对贸易条件的影响时必须要考虑到东欧国家经济增长是偏向的生产部门与德国出口行业更相似,还是与美日出口行业更相似。如果东欧的出口行业定位与德国的出口行业很相似,那么由转移支付所引起的德国贸易条件改善在长期就会变成恶化;如果东欧的出口行业定位与美日的出口行业很相似,那么美日的贸易条件救护恶化。8. 如果A国对出口产品进行补贴,那么其出口的相对供给就会上升,而相对需求就会下降,贸易条件就会恶化,B国针锋相对的关税加剧了A贸易条件的恶化。A国遭受了贸易条件恶化及国内市场价格扭曲的双重损失;B国既享受了A国的贸易补贴,又获得了关税收益(其贸易条件得到了双重改善)。如果B国以出口补贴进行报复性,那么这
20、将会抵消A国贸易补贴给B国带来的贸易条件的改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A国(本已恶化)贸易条件,恶化了B国(本已改善)的贸易条件。Chapter 61. a和d反映了外部规模经济,这两个行业的生产集中于两个地区,虽然公司(厂商)的规模很小,但仍成功地依靠行业的集中降低了生产成本。外部规模经济并不会导致不完全竞争。地理上的集中主要好处有:专业化的供应商,劳动力市场共享,知识外溢。B和c是内部规模经济,它们主要存在于单个公司内部,公司的总产出越大,其产品的平均成本就越低,这将导致某些行业的不完全竞争,如,飞机制造业,石化,汽车制造业等。2. 垄断厂商的利润最大化产量由边际成本等于边际产出的那一点决
21、定。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作为价格的接受者,其边际收益等于产品市场价格,而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由于每多卖出一单位的产品,厂商必须降低其所有产品的售价而不仅是最后一单位产品的价格,厂商的边际收益总是低于市场价格。3. 无论是内部规模经济(可能导致不完全竞争)还是外部规模经济,都会产生规模报酬递增。通过将生产集中于一国,而非分散于几个国家,世界经济能够使用同样的劳动投入生产更多的产品。在不完全竞争市场模型中,由于可以获得垄断租金,生产集中有利于宗主国。但是,世界其他国家的消费者不得不面对较高的产品价格,这使得其利益受损。在外部经济模型中,由于市场很大程度上是完全竞争的,这种价格垄断行为不太可能发生
22、。4. S=900,000+1,600,000+3,750,000=6,250,000, F=750,000,000 , b=1/30,000, 虽然计算结果是15.8, 但是由于第16家厂商的进入将导致全行业亏损,所 以n=15,所有厂商都有少量利润。P=7000,c=5000, 每家厂商的产量X= 41,666。 5. (a)相对少的生产地点显示了生产中的外部规模经济,如果这些炼铝厂规模很大,则说明生产有巨大的内部规模经济。(b)在飞机制造业中规模经济非常显著,飞机生产由集中于少数地区的少数厂商进行,这些厂商之间是不完全竞争的,西雅图波音公司所在地就是这样的一个地区。(c)外部规模经济存在
23、于半导体工业,由于历史或偶然的原因,半导体工业趋向于集中在少数地区,其出口也是由于外部规模经济。(d)这反映了比较优势。纯正的苏格兰威士忌的生产需要有专门手艺工人,而他们都集中于苏格兰。另外苏格兰的气候和突然条件适合生产酿造威士忌的小麦(e)法国有生产葡萄酒的独一无二的气候和土地条件,这反映了比较优势。6. 因为日本厂商在美国市场和日本市场实行价格歧视,所以在美国市场的日本产品要比日本本国市场便宜得多。在美国市场购买这些日本产品,支付了运输费用和日本的进口关税之后,再在日本市场重新出售这些产品仍然是有利可图的。这种套利行为说明日本产品在两国市场间的价格差异是非常大的。QP,CDACACExte
24、rnal Economics and Specialization7. (a)QP,CDACACExternal Economics and Specialization 两个国家均能生产某种产品且有完全相同的向下倾斜的供给曲线,如果一个国家由于历史或偶然原因先开始生产该产品,那么它就将生产全部的这种产品,并出口到其他国家。(b)当贸易使外部规模经济最大化时,两国的消费者都将从廉价的产品中获利。在本例中,没有国家有天然的成本优势,也没有国家的福利比自给自足时恶化。8. 当技术快速变革,前沿性的创新频繁时,外部规模经济对于厂商来说是很重要的。随着这种进程减缓,生产过程变得更加常规化和标准化,外部
25、规模经济赋予的优势随之削弱了,相应地,厂商就会寻找低成本的生产地点。由于外部规模经济不再重要,厂商会发现行业集中几乎没有优势,它们就会将生产转移到新的低成本的地区。Chapter 71. 本国初始的边际劳动产出外国的边际劳动产出,本国的初始产出=20+19+10=165,工人的总工资为,地主收入=165-110=55;外国的初始产出为=20+18+19=57,工人总工资为=18×3=54,地主收入=57-54=3;外国的工资率更高,所以劳动力从本国流向外国,直到两国劳动边际产出相等为止,此时,每个国家各有7个工人,两国的总产出均为20+19+18+17+16+15+14=119,工资
26、总额均为14*7=84,地主收入均为119-84=35。本国产出下降,工资率上升,地主收入下降;外国则相反。2. 如果要素价格相等,那么移民的动机就不存在。这种情况发生于两国各自生产两种相同的产品,两国技术水平相同并且没有贸易壁垒存在的(自由贸易使两种产品价格相等)情况下。假设A国的关税增加了A国被保护产品的国内价格,降低了该产品在B国的相对价格。如果被保护的产品是劳动力密集型的,那么A国对劳动力的需求和劳动报酬都增加了,而B国则正好相反。从标准贸易模型中得出的结论表明,密集使用某种要素(比如劳动)的产品价格的上升会增加该要素的报酬,且报酬增幅要大于产品价格增幅。由此导致的国际工资率的差异吸引
27、了从B国到A国的移民。 3. 跨时贸易的分析是从两种产品贸易的分析中推导出的,只不过以未来消费代替棉布,以现时消费代替食品。相对应的相对价格就是未来消费的产品数量与现时消费量的比,等于1/(1+r)。现时消费相对便宜的国家(拥有较低的真实利率),出口现时消费(借出)到现时消费相对较贵的国家(拥有较高的真实利率),借贷后的均衡利率位于两国借贷前利率的中间。国际借贷的好处类似于贸易,它使得跨时生产变得有效率。4. 出让现时消费使一国可以获得未来消费。如果通过出让现时消费而获得的未来消费量很高,那么一国就会偏向未来消费。根据本章的分析,如果一个经济体在没有国际借贷时的真实利率比世界利率要高,那么它就
28、会偏向于未来消费。(a) 移民潮意味着资本的边际产出随着移民的涌入而上升,该国的真实利率很高,偏向于未来消费。(b) 该国资本的边际产出较低,真实利率低,偏向于现时消费。(c) 消费的偏向取决于油价的升幅和世界真实利率的对比。当世界真实利率低于油价增幅时,把石油留在地下获得了回报(偏向于未来消费);但世界利率高于油价增幅时,则应开采石油(偏向于现时消费)。(据大象说这题不考,不知道是不是真的_)(d) 出让现时消费开发资源,可获得更高的未来消费。因此该国偏向于未来消费。(e) 该国的资本回报率要高于世界水平(因为该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超过其他国家),偏向于未来消费。5. (a) 购买1000万美元
29、的股票,并不足以获得IBM公司的控制权,因此并不是外国直接投资。(b)如果公寓能带来租金收入,那么这是外国直接投资。(c)如果美国股东获得法国公司的控制权,那么这就不是直接投资。(d)意大利公司作为俄国政府的“雇员”,并没有获得工厂的控制权,因此这并不是外国直接投资6. 根据分布理论,卡玛公司可以绕过巴西关税壁垒;根据内部化理论,该公司可以在不泄露专利的条件下保持对技术的控制权。Chapter 81. MD=D-S=80 - 40 *P,在没有进口时,MD=0 P=2 2. (a)XS=S-D= -40 + 40*P,没有进口时,XS=0 P=1 (b)两国进行贸易时,有MD=XS P=1.5
30、3. (a)新的MD曲线,MD=80 40* (P + t)(如果是从价税,那么MD曲线为MD=80 40*(1+ t)*P),XS曲线不变,t=0.5 =1.25,P=1.75,其中为世界价格,P为国内价格。国内需求量从70降到65,外国需求量从50上升到55,贸易总量从20降到了10。(b & c)a: 55(1.75-1.50) -.5(55-50)(1.75-1.50)=13.125b: .5(55-50)(1.75-1.50)=0.625c: (65-55)(1.75-1.50)=2.50d: .5(70-65)(1.75-1.50)=0.625e: (65-55)(1.50
31、-1.25)=2.50消费者剩余损失:(a + b + c + d)=16.875生产者剩余增加:a=13.125政府收益增加:c + e=5效率损失:b + d=1.25 >政府收益社会福利总损失为0.25。 由于平时作业都使用英文写的,担心考试时无法下笔,故翻译此答案,Copyright by Z.Z.4. 使用与第3题相同的方法,当该国为小国时,它对贸易条件的影响要小得多。本题直观地表明了小国更可能受到自己设置的进口关税的损害。自由贸易条件下的均衡了贸易价格为$1.09,贸易量为$36.40。 在本国征收0.5的关税后,新的世界市场价格为1.045,国内价格为1.545,本国需求为
32、69.10,供给为59.90,贸易量为18.20,由于本国相对较小,关税对世界市场价格的影响也小,但外国和本国规模相近时,0.5的关税可以使世界市场价格降低25%,然而在本例中,却只能是世界市场价格降低约5%。于本国相对较大时相比,本国当前内部价格,更接近于自由贸易价格加上关税t。在本例中政府收益为9.10,消费者剩余损失为33.51,生产者剩余增加21.089,关税造成市场扭曲的损失(b+d)为4.14,贸易条件改善为0.819。在小国的例子中,国税造成的生产和消费扭曲的损失超过了贸易条件改善所得。因此,国家越小,贸易条件改善越小,关税造成的损失就越大。5. 有效保护率必须考虑进口半成品的成
33、本,本例中,一架飞机一半的成本是购自其他国家的零部件成本。没有补贴时,飞机的成本是6亿美元,飞机价格中来自欧洲的附加值为3亿美元。补贴使飞机购买者的采购成本降至2亿美元,因此有效保护率为(30 - 20)/20 = 50% 。6. 首先,我们使用外国出口供给曲线和本国进口需求曲线决定新的世界价格。在提供每单位50%的补贴之后,外国的供给曲线为XS = -40 + 40(1+0.5) * P 。均衡的世界价格为1.2,外国的国内市场价格为1.8,贸易量为32。外国的供给和需求曲线决定了补贴的成本和收益。Chapter 121. 正如题目中所说的,GNP只包括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的原因是为了避免重
34、复计算。如果从GNP中减掉中间产品进口并加上中间产品出口,那么就可以避免重复计算。以卖给丰田公司和通用汽车的美国钢铁为例,卖给通用汽车的钢铁由于其价值已经包含在美国生产的汽车中,因此不应再计入美国GNP;由于丰田的产值计入日本GNP,卖给丰田的钢铁的价值不再以成品形态计入(日本)国民收入账户。日本的GNP则应扣除这些钢铁的价值,因为这是美国生产要素的报酬。2. 等式2可以写成CA = (Sp - I) + (T - G),更高的进口壁垒对私人储蓄,投资及预算赤字几乎没有影响。若这些变量没有受影响,那么征收的关税或进口配额无助于改善经常项目账户收支状况(赤字)。但是贸易壁垒对经常账户的影响是柄双
35、刃剑,例如,收关税保护的行业的投资上升会恶化经常账户(有时关税确实被证明是正当的,因其为国内落后行业升级技术装备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由于关税导致的进口半产品成本上升,某些行业的投资可能下降。一般来说,永久性关税和临时性关税具有不同的效果。问题的关键在于,预测关税以何种方式影响经常账户需要从一般均衡,也就是宏观经济角度分析。3.(a)购买德国股票借记美国金融账户;由于开支票减少了他在瑞士银行的付款要求权,所以当他用瑞士银行的账户开出的支票支付时,则贷记金融账户。在该案例中,美国人用持有的一种外国资产换取了另一种外国资产。(b)购买股票借记美国金融账户,贷记则发生于德国售股者将美国支票存入德国
36、银行而该银行又把钱借给德国进口商(贷记美国经常账户)或购买美国资产的公司或个人(贷记美国金融账户)。德国银行的某些行为最终将贷记美国国际收支账户。(c)法国政府通过出售美国资产,即它在美国银行的美元,干预外汇市场,因此借记美国金融账户。法国公民购买美元后,如购买美国商品,则贷记美国经常账户;如购买美国资产,则贷记美国金融账户。(d)假设发行旅行支票的公司使用它在法国的支票帐户进行支付。当它为这顿饭向法国饭店付款时,借记美国经常账户。旅行支票的发行公司必须出售(美国的)资产(即减少在法国支票帐户上的存款),该公司在法国资产的减少意味着贷记美国金融账户。(e)由于没有市场交易,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借
37、贷双方都没有变化。(f)离岸交易没有计入在美国国际收支。4. 购买电话录音机分别借记纽约州,贷记新泽西州的经常账户;当新泽西公司把钱存到纽约银行时,分别贷记纽约州,借记新泽西州的金融账户。如果交易使用的是现金,那么两州金融账户的变化仍与前述相同:新泽西州获得了美钞(从纽约进口资产,借记金融账户);纽约州失去了美钞(出口钞票,贷记金融账户)。5. (a)由于非央行渠道的资本流入只能以弥补经常账户5亿美元的赤字,因此Pecunia国际收支余额(官方结算余额)是-5亿美元。由于国家要为10亿美元的经常账户赤字融资,因此Pecunia的海外净资产下降了10亿美元。(b)对Pecunia国的外汇储备稍加
38、研究,我们发现Pecunia的央行无法通过私人资本流入来为经常账户赤字融资。只有在外国中央银行购进Pecunia资产的情况下Pecunia央行才可以避免动用5亿美元外汇储备来弥补经常账户赤字。Pecunia央行失去了5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在国际收支账户中则体现为官方资本流入。(c)如果外国官方资本流入是6亿美元,Pecunia就拥有1亿美元的国际收支顺差。换而言之,Pecunia只需要10亿美元弥补经常账户赤字,但是却有10亿美元流入。因此Pecunia央行必须对外借出1亿美元以增加其储备。外国央行购买Pecunia资产的行为在其国际收支账户中表现为资本流出,是借方项目。其中的基本原理是:这些交
39、易导致了外国对Pecunia出售资产进行的支付。(d)与央行间交易相伴的是,Pecunia金融账户显示外国在Pecunia持有的官方储备资产增加了6亿美元(贷记Pecunia金融账户,资本流入),Pecunia在外国持有的官方储备资产(借记其金融账户,资本流出)增加了1亿美元。因此,10亿资本的净流入正好弥补了经常账户赤字。6. 从长期来看,经常账户盈余或赤字都是不能接受的。有些情况下,赤字是合理的,例如,为提高未来的国民收入而借款提高当前生产能力。但是,对于任何时期的经常账户赤字,必然要有相应的时期支出少于收入以偿还外债。在没有特别的投资机会时,对于一个经济体来说最好的情况莫过于长期的消费和
40、支出相当。一国央行持有的外汇储备会随着国际收支差额变动而变动。央行使用外汇储备来干预汇率,外汇储备不足会限制央行干预或固定汇率的能力。对于一些国家而言(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当它们向国外贷款出现困难时,央行的储备就成了保持消费和投资的重要力量。高水平的外汇储备还可使潜在的外国投资者确信该国是信誉卓著的。7. 官方结算余额,也叫国际收支平衡,显示了像美联储和财政部这样的美国政府机构持有的外汇储备相对于外国政府机构持有的美元储备的变动。该账户提供了美联储干预外汇市场程度的部分描述。例如,德国联邦银行购买美元并存在它在伦敦的欧洲美元账户中,虽然这笔交易是外汇干预的一种形式,但它并没有体现在美国官方结算
41、余额中。当伦敦银行将这笔存款贷记他在美国的账户时,这笔交易就体现为私人资本流入。8. 如果金融账户和资本账户的盈余超过经常账户赤字,那么一国可以既有经常项目赤字又有国际收支盈余。国际收支盈余=经常账户盈余+资本账户盈余+金融账户盈余。例如,如果经常账户赤字为1亿美元,资本账户盈余为1.02亿美元,那么国际收支盈余为0.02亿美元。本问题可以作为第十七章固定汇率和外汇干预的引言。在80年代的头几年美国政府没有直接干预外汇市场,课本上结果是国际收支差额为0,而实际数字则显示在82年到85年有少量的国际收支盈余。这些年份有达尔的经常账户赤字,因此,在这些年里,美国的资本流入超过了经常账户赤字。Cha
42、pter 131. E$/=1.5以热狗表示的多味腊肠价格=2*1.5=3;当E$/=1.25时因热狗表示的多味腊肠价格=2*1.25=2.52. 挪威克朗/瑞士法郎的交叉汇率=7.5/1.25=6挪威克朗没瑞士法郎3. 美元收益率如下:a.($250,000 - $200,000)/$200,000 = 0.25b.($216 - $180)/$180 = 0.20c. 收益有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由于美元升值所造成的损失:($1.38 - $1.50)/$1.50 = -0.08;另一部分是伦敦银行支付的利息,利率是10%,英镑存款的美元收益率=10%+(-8%)=2%4. a. 名画的收益
43、率为25% - 10% = 15%。b. 20%- 10% = 10%c. 2% - 10% = -8%.5. 名义利率相等,当前均衡汇率必须等于均衡汇率,均衡状态下没有美元/英镑汇率的上升或下降。如果预期汇率保持1.52$/,英镑利率上升到10%,只有当前利率变动使得美元的预期升值率为5%时,利率平价条件才满足。当汇率升至1.6$/利率平价条件满足。Figure 13-26. 如果市场交易者知道美元利率不久将下降,他们会改变原先外汇市场上美元未来贬值幅度的预期。因此,给定当前汇率和利率,预期欧元存款的美与收益率将上升。右图向下倾斜的曲线向右移动,美元立即贬值。如右图所示,利率平价曲线从II移
44、动到I'I',美元贬值为E0到E1 Figure 13-4Figure 13-36.分析结果类似于课本上的,如附图所示,沿纵轴向下移动表示欧元升值,美元贬值。横轴表示欧元利率。图133表示给定预期汇率,欧元利率从R0升到R1 导致欧元利率从E0 升值到E1 给定欧元坚挺的预期使得曲线从原来的II 向左移动到I'I',欧元从原来的E升值到E'。美元利率上升引起曲线向右移动,曲线从I'I' 移动到II 欧元从E' 贬值到E。受有的结果与课本上的相同只是课本上是美元的图,而非欧元。Figure 13-6Figure 13-59. (a)
45、如果美联储调低内利率,由于预期汇率不变,那么美元将贬值。根据文章中的进一步分析,美联储调低利率会使得曲线上的点由R移动到R,美元汇率从E跌到E。如果是软着陆,那么美联储不会降低利率,美元也不会贬值。如果美联储真的微调了利率,从R到R,那么美元汇率的跌幅也要比人们想象的要小。在这种情况下预期汇率上升使的利率平价曲线由II 移动到I'I' (如图136所示)。曲线的移动反映了“由软着陆所产生的乐观因素”,这种预期的改变意味着即使利率由R降到R”,汇率只会从E贬值到E”,而非预期没有改变时的E到E*。(b) 衰退的破坏效应意味着持有美元的风险增大。相对于低风险资产,高风险资产必须持有
46、人提供额外的补偿。这种额外的补偿的形式可以体现为这种资产标价货币的更大幅度升值。给定预期的未来汇率,更大幅度的预期升值意味着更大的现期贬值。因此,衰退的破坏性和其导致的持有美元资产风险增加,会使美元贬值。9. 欧元风险更小。当你的财富缩水时,欧元的升值以其相对于美元更高的回报减少了你的损失。换而言之,欧元资产的损失,可能在你的美元和日元资产出乎意料地生升值时发生,它并不让人很难受。持有欧元减少了财富整体价值的波动。10. 本章提到过,大多数银行间外汇交易(占了外汇交易的绝大多数)涉及外币与美元的交易,即使是那些最终目标是出售一种非美元外币换取另一种非美元外币的交易也是如此。美元的重要地位使得它
47、成为外汇交易的载体货币。由于很容易找到用外币换美元的交易者,所以良好的流动性是美元作为载体货币的原因。美元相对于比索的流动性越好,意味着人们越愿意持有美元,因此,在相对于第三国货币的预期贬值幅度相同时,美元存款的利率就比比索低。随着世界资本市场的一体化,美元存款的流动性优势相对于日元存款可能会减少。由于欧元代表了一个和美国一样大的经济体,所以它将承担美元的部分载体货币的功能,并减少美元的流动性优势。由于欧元的历史很短,因此在欧元建立起自己的历史记录之前,一些投资者可能会对其持怀疑态度。所以,美元的优势只会逐渐消逝。Figure 13-711. 根据本章的模型,美元利率更大幅度的波动直接导致了期
48、汇你波动幅度的增大。利率可由曲线上点所对应的横坐标表示,如图13-7所示,利率从i降到i” 导致美元从E贬值到E”,利率从i升到i,美元则从E升值到E 。在给定预期汇率不变的条件下,该图解释利率差异和汇率差异的直接联系。12. 由于税后收益等于各部分收益同时乘以(1-税率),所以对利息收入和资本收益同时征税,利率平价条件不变。如果资本收益免税,利率平价条件中的预期贬值必须除以(1-税率),外汇收益中资本收益部分要比利息收益部分的价值要高。13. 远期贴水的计算在附录有叙述,在本题中,欧元的远期升水为(1.26 1.20)/1.20 = 0.05。因为在利率平价条件下,利率差必须等于欧元对美元的
49、远期升水,所以一年期欧元存款和美元存款的利率差等于5% 。Chapter 14Figure 14-11. 实际货币总需求下降具有和名义货币供给增加具有相同的效果。如图14-1所示,货币需求曲线从L1向内移动到L2 表示货币需求减少,如果货币需求减少是临时性的,这将导致汇率立即从E1 贬值到E2 ;如果是永久性的,那么就将贬值到E3 。因为货币需求永久性减少影响了外汇市场上的预期汇率,所以产生了更大的冲击。从长期来看,价格水平上升使得实际货币供给等于实际货币需求,结果是:所有产品相对价格,总产出,名义利率保持不变,本币贬值幅度与货币实际需求减少幅度相同。长期货币供给和需求均衡水平为M/P2 ,该
50、水平下,长期利率等于初始值。货币需求永久性下降引起汇率立即从E1 对应的点1移动到E3 对应的点2,随着长期价格水平的上升,又从E3 对应的点3移动到E4 对应的新的长期均衡点4。2. 由于人口减少会降低交易量并由此减少了对货币的需求,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所以一国人口下降,会减少对货币的需求。如果人口下降是由于家庭数目减少,那么这种影响是显著的,因为家庭平均规模的下降意味着儿童数量减少,而与成人相比,儿童对交易需求相对较少。对货币总需求函数的影响的前提是收入相对于人口保持不变,换而言之,人口变动是通过收入变动间接作用于货币总需求函数。3. 方程14-4是Ms/P = L(R,Y),货币流通
51、速度V = Y/(M/P),因此当货币市场均衡时,V = Y/L(R,Y) 。当R上升,L(R,Y)下降,货币流通速度上升。当Y上升,L(R,Y) 上升(因为实际产出的货币总需求弹性小于1,所以升幅小于Y),函数Y/L(R,Y) 的值上升,所以货币流通速度V上升。所以货币流通速度上升的原因既可以是利率上升,也可以是收入增加。由于利率上升和收入增加一样,会引起汇率升值,所以,所以流通速度上升导致汇率升值。4. 在任何给低能的名义利率下,国内实际GNP的增加都会导致,反映在图14-2上就是货币需求函数从L1 移动到L2 ,结果是国内利率从R1 上升到R2 ,本币汇率从E1 升值到E2 。Figur
52、e 14-25. 正如货币简化了一国内部经济方面的计算,在国际交易中,载体货币减少了计算成本。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人们需要将其收到的不需要的货币出售以换取其需要的货币,所以越多种货币在交易中使用,交易就越接近于物物交换。在一个任何非载体货币都可以与载体货币交换交换的现成的市场上,交易过程的成本就会降低,这正实现了载体货币作为广泛接受的交换中介的功能。6. 货币改革通常与其它政策协调来降低通货膨胀率。在改变经济政策的同时发行新货币具有一种心理作用,这种作用使得政府可以以一种干净状态重新开始并改变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经验表明:如果没有具体降低货币增长的政策为依托,这种心理作用无法使得稳定措施成功。7
53、. 该试验中初始利率和最终利率是相等的。恢复充分就业时的货币价格比率(实际货币余额)一定要比存在失业时的初始状态要高。如果GNP提高了,那么只有再更改的实际货币余额水平下货币市场均衡条件才能满足。因此价格水平提高了,但升幅小于2倍。如果初始的利率低于长期均衡利率,那么最终的结果是利率和GNP都上升了。这种情况下,最终实际货币余额水平可能高于也可能低于初始状态,我们无法说清价格时升幅大于两倍,小于两倍,还是正好是两倍。8. 美国1984 - 1985的货币增长率为100%*(641.0 - 570.3)/570.3=12.4%,巴西的货币增长率为100%*(106.1 - 24.4)/24.4=
54、334.8% 美国的通胀率为3.5%,巴西为222.6%。美国实际货币余额的增长约为12.4% - 3.5% = 8.9% ,巴西约为334.8% - 222.6% = 112.2% 。与巴西相比,美国价格水平变动相对于货币供给变动很小,这主要是由于美国价格水平更具粘性。美国价格水平变动相对货币供给水平变动=3.5/12.4)*100%=28% ,巴西这一数字为(222.6/334.8) *100%=66% 。但是,货币增长和价格水平上涨的巨大差异在两国都存在,从短期来看,这使得货币中性假说受到质疑。9. 巴西1985年的货币流通速度1418/106.1=13.4 ,美国为4010/641=6
55、.3, 货币流通速度的巨大差异反映了持有克鲁扎多相对于持有美元的机会成本。不同的成本的原因在于高通胀率侵蚀了闲置的克鲁扎多的价值,而美国相对温和的通胀率对美元价值的影响就小得多。Figure 14-310. 如果货币供给在短期内提高了实际产出,那么交易暂时的上升对货币需求增加使得货币需求曲线向外移动,(货币需求的上升)减少了利率的降幅。在图14-3中货币供给线从 M1/P移动到M2/P货币需求曲线从L1 移动到L2 。由于产出增加引起的需求曲线的外移使得利率由R1降到了R2,而非更低的水平R3。由于当产出增加使利率的降幅减少,汇率的贬值幅度也减少了:从初始的E1降到E2而非图中的E3。不论汇率是在E2 还是E3 ,从长期来看最终都要升值到E4 ,差异在于:如果Y展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语言艺术课程与口才训练计划
- 2024年12月湖南怀化市总工会所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和选调5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1
- 科技产品外观设计中的几何纹样设计
- 科技产品的全球化市场开发与推广
- 连云港压花地坪施工方案
- 奉化停车场地坪施工方案
-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数字娱乐导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社会工作项目设计与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建设法规》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大学《实验诊断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1年中国高尿酸及痛风趋势白皮书
- 2023年甘肃省卷中考英语真题
- 最全-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指导图册
- 《魅力教师的修炼》读书心得体会4篇
- 2016年百货商城商场超市企划全年活动策划方案模板
- 15 分章专项练习-整本书阅读系列《经典常谈》名著阅读与练习
- 幼儿园卫生保健人员任命书(保健医生)
- 一课一练┃二年级下册:1古诗二首
- 财务报表2019新版-已执行新金融和收入准则(财会〔2019〕6号)
- 2023年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英语)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GB/T 39096-2020石油天然气工业油气井油管用铝合金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