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研学案及答案_第1页
《报任安书》研学案及答案_第2页
《报任安书》研学案及答案_第3页
《报任安书》研学案及答案_第4页
《报任安书》研学案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 19、报任安书 研学案班级 姓名 高二语文备课组编一、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2理解本文的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3掌握更多的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二、重难点:2、3三、背景材料及体裁1.背景资料报任安书是司马迁任中书令时写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一封信。任安,字少卿,西汉荥阳人。年轻时比较贫困,后来做了大将军卫青的舍人,由于卫青的荐举,当了郎中,后迁为益州刺史。征和二年(前91)朝中发生巫蛊案,江充乘机诬陷戾太子(刘据),戾太子发兵诛杀江充等,与丞相(刘屈髦)军大战于长安,当时任安担任北军使者护军(监理京

2、城禁卫军北军的官),乱中接受戾太子要他发兵的命令,但按兵未动。戾太子事件平定后,汉武帝认为任安“坐观成败”,“怀诈,有不忠之心”,论罪腰斩。任安入狱后曾写信给司马迁,希望他“尽推贤进士之义”,搭救自己。直到任安临刑前,司马迁才写了这封著名的回信。在这封信中,司马迁以无比愤激的心情,叙述自己蒙受的耻辱,倾吐他内心的痛苦和不满,说明自己“隐忍苟活”的原因,表达“就极刑而无愠色”、坚持完成史记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他的文学观和生死观。所以,这封信是一篇研究史记和司马迁的生活、思想的重要文章。2体裁“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

3、”、“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报任安书可以说是居书信散文之首,为千古压卷之作。四、教学过程(一)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曩者( ) 阙然( ) 怯懦( ) 沉溺( ) 缧绁( ) 臧获( ) 倜傥( ) 厄( ) 厥( ) 膑脚( ) 放失( ) 稽( ) 愠色( ) 被戮( ) 垢弥( ) 闺閤( ) 剌谬( )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其含义。(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2)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3)思垂空文以自见 (4)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5)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6)则仆偿前辱之责 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

4、今异义意气勤勤恳恳古义: 今义:念父母,顾妻子 古义: 今义:恨私心有所不尽 古义: 今义: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古义: 今义: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古义:今义:下流多谤议 古义: 今义:4.一词多义虽仆虽怯懦: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而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退而论书策: 以空文以自见: 欲以究天人之际: 仆以口语遭此祸: 就亦颇识去就之分矣: 草创未就: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卒就死耳: 道不得通其道: 然此可为智者道: 伐无道,诛暴秦: 用而用流俗人之言: 用之所趋异也: 重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重为乡党所笑: 通通邑大都: 通古今之变: 通其狂惑: 5解释加点的词语曩

5、者: 太史公牛马走: 请略陈固陋: 阙然久不报: 幸勿为过: 仲尼厄而作春秋: 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兵法修列: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草创未就: 且负下未易居: 虽累百世: 居则忽忽若有所亡: 与时俯仰: 今虽欲自雕琢: 要之: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且勇者不必死节:6翻译课文,注意以下句子。(1)至激于义理这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2)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3)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4)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

6、之言。 (5)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戳,岂有悔哉! (6)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 (二)思考探究1、第三段中作者为什么列举了许多“名人”,意在说明什么? 2、马迁在遭受奇耻大辱后为什么仍“苟活于世”? 3、第四段中表明司马迁价值观的句子,并说说“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一句话传达给我们的信息。 (三)课后巩固1、文学常识:史记又称 它是我国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的作品,体例分 , , , , 总共 篇,52万余字,鲁迅对他的评价为 , 。2、默写: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 , ;左丘失明,

7、厥有国语; ,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 , 。(四)课外拓展请以司马迁的事迹为例来阐述下面的这句话。“有志之士,必先有心。确定心之所向,志向也将势如破竹地冲破一切阻碍,成就一番事业。” (五)课外链接“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刘鹗老残游记自叙)报任安书研学案参考答案三、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曩nng 阙然qu 怯懦qi nu 沉溺 n 缧绁lixi 臧zng获 倜傥 ttng 厄 厥ju 膑

8、bn 脚 放失y 稽j 愠yn 剌l谬 被戮l 垢gu弥 闺閤g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其含义。(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通“磨”,磨灭)(2)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通“抵”)(3)思垂空文以自见 (通“现”,表现)(4)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通“佚”,散失) (5)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通“记”,记录)(6)则仆偿前辱之责 (通“债”,债务,指下狱受腐刑)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意气勤勤恳恳古义:诚恳,恳切今义:勤劳而踏实念父母,顾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配偶恨私心有所不尽古义:自己的心愿今义:为自己打算的念头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义:不一般今义:程度副词,相当于“很”

9、“十分”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古义:发愤:发泄愤懑今义:决心努力下流多谤议古义:负罪受辱的处境今义:下游;卑鄙龌龊4.一词多义虽 仆虽怯懦 (虽然)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即使)而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连词,表转折)盖文王拘而演周易(连词,表承接)退而论书策 (连词,表承接)以思垂空文以自见 (表目的连词,来)欲以究天人之际 (连词,用来,表目的)仆以口语遭此祸 (介词,因为)就亦颇识去就之分矣 (动词,就义)草创未就 (动词,完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动词,承受)卒就死耳 (动词,接近,趋向)道 不得通其道 (名词,主张,思想) 然此可为智者道 (动词,说)伐无道,诛暴秦 (名词,道义,道理

10、)用而用流俗人之言(动词,采用,引申为“附和”) 用之所趋异也(介词,因为)重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形容词,慎重) 重为乡党所笑 (副词,更加)通 通古今之变 (动词,通晓,精通)通其狂惑 (动词,疏散)5解释加点的词语曩者: 从前太史公牛马走: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的请略陈固陋:指固执鄙陋的意见。阙然久不报:缺失的样子,这里指时间隔了许久。幸勿为过:责备。仲尼厄而作春秋:困窘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绳墨:此处指法律;陵迟:衰退,指志气衰微。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鄙陋:平平庸庸;表,显露兵法修列:著述,编著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卓越不凡稽其成败兴坏之理:考订,考查亦欲以究天人

11、之际:研究,推究草创未就:起草稿且负下未易居:指处在屈辱的地位 虽累百世:经历居则忽忽若有所亡:恍恍惚惚、心神不定的样子 与时俯仰:应付,周旋今虽欲自雕琢:修饰,美化 要之:总之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违背 且勇者不必死节:死,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6翻译下列句子。(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至于那些被正义真理激励的人就不是这样,因为他们有不得不如此的缘故。(2)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我忍受着屈辱苟且活下来,囚禁在粪土般的污浊牢狱中却不肯自杀的原因,是痛惜自己的志愿未完成,(如果在屈辱中)平平庸庸地离开人世,那我的文章就不能在

12、后世显露了。(3)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古时候身虽富贵但名字磨灭不传的人,多得数不清,只有那些卓异而不平常的人才被后世称道(4)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也是想用它来)研究自然现象与政治社会的关系,通晓从古到今的变革,形成一家的学说。(5)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我如果真的因为写成了这部书,(把它)寄藏在名山中,传给可传的人,(广泛流传到)大都市之中,那么我就抵偿了以前下狱所受的侮辱,即使是让我被杀戮万次,难道还会有悔恨吗!(6)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我因为口头(为李陵)辩护而

13、遭遇这场大祸,更加被邻里、同乡耻笑,因此污辱了祖宗。(二)思考探究1在第三段中作者为什么列举了许多“名人”,意在说明什么? 司马迁列举了文王等人的事迹,并且热情歌颂了这些古代先贤们,他们也是身处逆境,备受迫害,他们才德杰出,命运坎坷,但他们并没有消沉,而是发愤有所作为,给后世留下了有价值的甚至不朽的东西。作者正是通过“述往事,思来者”,从这一历史和文化发展的艰难历程中找到了自己的榜样和前驱者,也流露出作者顽强的战斗精神。2司马迁在遭受奇耻大辱后为什么仍“苟活于世”?“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人活着要追求生命的意义“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

14、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司马迁之所以忍受着屈辱活下来,陷于粪土般的污浊环境中而不肯死节的原因,是因为史记没有完成。 3、表明司马迁价值观的句子:“草创未就岂有悔哉”,他选择腐刑,隐忍而活的目的就是要完成史记,为此他“就极刑而无愠色”,“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一句话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司马迁的选择对于自己是痛苦的,因为这种选择实在是一种令世俗瞠目的叛逆,为世俗所误解,所鄙视,即便是智者,也难理解。他要顶着世俗的巨大压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他的择生比择死更需要勇气,更是刚毅坚强的表现。读出了这些内容,我们就更能理解下一段他表达的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苦与内心所受到的折磨。(三)课后巩固1文学常识。史记又称太史公书它是我国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的作品,体例分 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