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短文阅读设计训练参考答案_第1页
中考文言短文阅读设计训练参考答案_第2页
中考文言短文阅读设计训练参考答案_第3页
中考文言短文阅读设计训练参考答案_第4页
中考文言短文阅读设计训练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考文言短文阅读训练设计参考答案一惜时劝学篇1学者有四失【译文】学习的人往往有四个方面的缺点,教育者必须知道(它)。人们学习,有的缺点是学得太多(不去实践),有的缺点是学得太少,有的缺点是把学习看得太容易,有的缺点是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这四种人,心里各有不同。(教育者)知道了他们的不同心理,然后才能补救其不足。做教师的,就是要发扬(他们)的长处,补救他们的缺点的啊。【答案】1(1)有的人 (2)补救 (3)把看轻(4)发扬2C3见译文。2程门立雪【译文】杨时到洛阳求见程颐。杨时大概当时有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的时候,程颐偶尔坐着打瞌睡。杨时与游酢(zu)站在门外等着没有离开。等到程颐醒后,门外

2、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答案】1. (1)离开;(2)睡醒。2.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3.示例:我们应该对老师尊重,在学习过程中要有虚心真诚的态度。如“韦编三绝”。3董遇 “三余”读书【译文】 董遇,字季直。为人朴实敦厚,从小喜欢学习主。汉献帝兴平年间,关中李榷等人作乱,董遇和他哥哥便投朋友段煨处。董遇和他哥哥入山打柴,背回来卖几个钱(维持生活),每次去打柴董遇总是带着书本,一有空闲,就拿出来诵读,他哥哥讥笑他,但他还是照样读他的书。 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替它作了注释;对春秋左氏传也下过很深的功夫,根据研究心得,写成朱墨别异。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

3、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是什么?董遇说:“三余就是三种空闲时间。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 【答案】1.背 背弃,辜负见同“现”拜见 2.C 3. 见译文。4.这句话是为了启发别人自学的积极性而说的,它的用意是要求人们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用心思考,以达到“其义自见”的目的。4司马光好学【译文】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

4、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朗诵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答案】1.(1)担心(2)等到(3)才(4)吟咏 2.书不可不成诵。3.韦编三绝。5凿壁借光【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5、。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答案】1.(1)到,及(2)雇用(3)供给,资助(4)大学问 2.见译文。 3.凿壁借光。6桓荣勤学不倦【译文】当初恒荣遭遇非常事变,与同族的叫恒元卿的同处于饥渴困顿之中,但恒荣勤学不辍,元卿讥笑恒荣说:“你只不过是白费气力罢了,什么时候能再用上啊!”恒荣笑着不回应他。等到他做了太常,元卿感叹道:“我就象农家人一样目光短浅,哪里料想到学习能有这样的好处啊!” 【答案】1(1)早年(2)穷困(3)讥笑(4)回答(5)等到。2 见译文。3示例:机会总是给予有准备的

6、人。7学弈【译文】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答案】1教诲这样引,拉聪明才智2.D 3见译文4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8废弈向学【译文】甄琛应试秀才来到京都,他因特别喜爱下围棋浪费了很多有用的时间,通宵达旦都不停止,让仆役给他执掌蜡烛照着下棋,仆役有时困倦到了极点,打起瞌睡,他便用杖责打他。仆役说:“郎君辞别父母来京都进取做官,如果因为读书,差我替你执掌

7、蜡烛,我当然不敢推辞,但现在你却日夜不停下围棋,这难道是你来京都的原意吗?甄琛听了感到很惭愧,于是(开始悔改),到赤彪跟前去借书研习,从此学问一天比一天长进。【答案】1(1)时间。(2)用杖打(3)借。2见译文。3知错能改,迷途知返。9问 说【译文】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不学习钻研不可能发现疑难,不提问请教不能使知识广博。只是喜欢学习但不愿时时向别人请教,还算不上是真正爱学习的人。即使你道理懂得了,也许你还不能用于实践,即使你搞清楚了主要的东西,也许你还不了解它的细微末节,那么除了向别人请教,又从哪里去推断解决呢?【答案】1.提出疑难 也许,或许

8、 增加知识 判断,解决 2C. 3见译文。 4.好学尤当勤问。 10勤 训【译文】谋生的道理,没有什么比勤劳更为重要的了。所以邵先生说:“一天的计划决定于早晨,一年的计划决定于春天,一生的计划决定于勤劳。”这些话虽然说得浅近,可是意义却很深远哪!像大禹这样的人,智慧、才能如此杰出,况且爱惜每一寸的光阴;像陶侃这样的人,品德如此高尚,况且爱惜每一分的时间,又何况在才干、品德方面都比不上他们的人呢?【答案】1.治生之道,莫尚乎勤。 2BD 3见译文。4以古代圣贤珍惜光阴的榜样来鼓励读者,使读者警醒。11王充博览【译文】王充少年时死了父亲,家乡人都赞扬他很孝敬。后来到了京城,在太学学习从业的本领,拜

9、扶风班彪为师。王充爱好广泛,浏览而不拘泥于某些段落和句子。他家穷没有书,经常去逛洛阳街上的书店,浏览人家所卖的书,看一遍就能背诵。天长日久,于是(他)广泛地弄通了众多流派的学说。【答案】 1(1)赞扬(2)以为师(3)就(4)就。2见译文。3.指诸子百家的著作,如老子、孟子、庄子、韩非子、荀子等。12欧阳修“三上”作文【译文】钱惟演虽然生长在富贵之家,却很少有什么嗜好。在西京洛阳的时候,曾经对僚属说:平生只爱好读书,坐着时读经书、史书,睡着时读儒家经典著作,上厕所时就读小词。所以从未把书放下片刻。谢希深曾经也说:“和宋公垂一起在史院的时候,他每次入厕一定带上书,背诵的声音,清脆响亮,远近都能听

10、见,他好学竟到了这种地步。”我因此对谢希深说:“我平生所写的文章,多半在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好好构思罢了。”【答案】1(1)只(2)好学(3)欧阳修自称(4)同“耳”,罢了。2见译文。3珍惜时间,勤于读书。13呕心沥血【译文】李贺字长吉长得纤瘦,双眉相连,手指很长,能快速写出诗文来。每天清晨太阳刚出来时,他就骑着一头瘦弱的驴子,带着一个小书童,背着一个又旧又破的丝囊(口袋),碰到有心得感受的诗句,就写下来放入丝囊中。不曾有过先确定题目再写诗的事,就像别人按题目牵强附会写作那样。等到晚上回来,就补充写成一首诗。如果不是大醉或吊丧的日子他都是这样,过后也不怎么醒悟这样做对身

11、体的伤害。他的母亲让婢女拿过锦囊取出里面的草稿,见写的稿子很多,就嗔怪地说:“这个孩子要呕出心来才算完啊!”【答案】 1(1)快速(2)使跟从(3)一概,都(4)醒悟。2见译文。3穷思苦索,费尽心机。14草书大王【译文】张丞相喜欢书写草书(草体字),但是很不工整。人们都讥笑他,他却不以为然。一次,他忽然得到佳句,赶忙索要笔墨奋笔疾书,字非常潦草,写了满纸。他当即让侄儿把诗句抄录下来。侄儿抄到笔画怪异的地方,感到迷惑不解,便停下笔来,询问张丞相念什么字。张丞相仔细辨认了很久,也没认出来自己写的是什么字,于是就责骂侄儿说:“你怎么不早一点儿问我,现在我忘了。”【答案】1(1)用功(2)令(3)认真

12、地。2见译文。 3不要随便把错误归结在别人头上;做事贵在勤于用功,到关键时才派得上用场。15明日歌【译文】年轻人每当面对一件事的时候,总是说:“我不会做”。这种说法实在是太不对了。凡事只要去做也就学会了,不做又怎么能会呢?还有,有些人每当要做一件事,就总是推脱说:“姑且等到明天再做吧!”这种想法也是非常错误的。凡事要做就做,如果只是一心拖延,那就会耽误了一生的前途啊。 我们家族中有一位钱鹤滩先生曾作过一首明日歌,非常好,我顺便把它抄写在这里:“一个明天啊又一个明天,明天是多么多呀!我们这一生如果只等明天,那么一切事情都会被白白耽误了。世上的人都苦于被明天所拖累,一天一天,春去秋来,不知不觉晚年

13、就要来到了。每天早晨看着河水向东流逝,傍晚看着太阳向西边落下去。就算能活到100岁,又有多少个明天可以指望呢?请各位都来听我的明日歌吧!”【答案】1遇到。怎么。暂且,姑且。也,也是。2见译文。3.示例1:要珍惜时光,若一味拖沓迟延,将一事无成。示例2:想和做,说和做,人生贵在做,否则,光阴就会在等待中逝去,老大徒伤悲,后悔就来不及了。二励志成才篇1苏秦苦读拜相【译文】苏秦是洛阳人,学合纵与连横的策略,劝说秦王,写了十多个建议书都没有派上用处,最后他所有的钱都用完了,悲惨而归。到了家,他的妻子不为他缝纫,他的嫂子不为他做饭,他的父母亲也不认他这个儿子。苏秦叹了口气说:“妻子不把我当做丈夫,嫂子不

14、把我当做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做儿子,这都是秦国的罪过也!”就发誓要勤奋读书,读书快要睡着的时候,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血流到了脚。 一年后,赵王封他为武安君,授相印,随从紧跟他的身后,凭借他来抑制强大秦国。后来终于说服了联合了齐、楚、燕、赵、魏和韩国反抗秦国,佩带六国的相印。【答案】1游说;离开;背负;压制。2见译文。 3示例:苏秦是一个发愤读书、孜孜以求的有理想抱负的人。2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译文】梁丘据对晏子说:“我到死也赶不上您了!”晏子说:“我听说:(无论怎么难作的事)总去做,就一定能做成;(无论多么遥远的路)总是走,就一定能到达。我并没有比别人两样的(地方)。(只要你)总去努力而不中断,

15、总是前进而不休止,还有什么难以达到的呢?” 【答案】1(1)达到(2)到,至 (3)和,与 (4)如,比得上2见译文。3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4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最终会得到成功。3画地学书【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答案】1(1)资财,钱。(2)写(3)有时。2见译文。3勤学苦练、专心致志 4家长的善于

16、教育,严格要求。5逆境使人成才。4邴原泣学【译文】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悲伤地说:“读书好啊!” 邴原说“(我)无钱财。”老师怜悯地说:“你假如有志想读书,我免费教你,不要你的钱财。”于是邴原进了学堂,学习异常努力。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答案】1(1)能够。(2)如果。(3)只是,仅仅。(4)悲伤的样子。2见译文。 3为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

17、4学习他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和他在学习上刻苦勤奋的精神。5文征明习字【译文】文征明临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满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答案】1书法写字临摹有时 2见译文。 3本段文字赞扬了文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6范仲淹有志成才【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

18、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时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答案】1(1)dn;吃。(2)zh;往往,总是。(3)j;供应。(4)Chn;说别人坏话 2见译文有时晚上疲倦了,就用冷水冲头洗脸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3岳阳楼记,揭示主题。7承宫樵薪苦学【译文】承宫,是琅邪姑幕人,小的时候就死了父亲,替别人放猪为生.乡里徐子盛懂得这本经书, 给几百个学生教授。承宫从他房前经过,看见那些学生在讲习诵读,很喜欢,于是忘记了他的猪就听老师讲经书。猪的主人很奇怪他怎么还不回来,就来找他。看见他在听讲

19、经书,就要用板子来打他。众位学生一起阻止,才没有打他。于是就留承宫在门下学习。上山打柴,吃尽苦头,几十年里,就精通了这本经书。【答案】1年幼失去父亲精通屋,此指书舍用竹鞭打。2见译文。3好学成才。8七 录【译文】张溥从小就酷爱学习,凡是所读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后朗诵一遍,就把它烧掉,又要重新抄写,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洗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答案】1(1)钞通“抄”(2)停止(3)洗(4)命名。 2见译文。3他从小在学习上就一丝不苟,苦练基本功,因而练出了过硬的功夫 。4天才出自勤奋。9顾炎武手不释书【译

20、文】顾炎武(字亭林)先生从小到老都手都没放下过书(形容极爱看书,学习勤奋), 出门就带一两匹瘦弱的马随身。有时候到了边塞亭障(障、城、亭、燧,都是古代驻军防戍的军事建筑),就找老兵到路边的小酒店一起畅饮。询问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地理.如果和自己知道的不同就写在纸上详细的记下来,一定到没有任何疑惑的程度为止。坐在马上空闲的时候,就跨着马鞍默默背诵四书五经等经典和对它们的注释文。(对经典的解释叫“注”或“疏”。)即使遇到亲朋好友也不认识(默颂经典太投入,没有注意到其他事),有的时候因此(太专心的辄据鞍默)掉到山谷中,也不后悔.认真仔细到这个程度,他的学问博大精深,没有能与他相比的。【答案】1(1)放下

21、(2)到(3)询问。2 见译文。3 D 4.勤奋、严谨、专注。 10师旷论学【译文】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主,但是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平公说:“讲得好啊!” 【答案】1向怎么;开玩笑在黑暗中走路点燃蜡烛。2见译文。3一个人要有活到才老学到老的精神。11. 薛谭学讴【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

22、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答案】1.尽,文中是“全部学完”的意思。 认为 于是,就 道歉。2见译文。3.因为他发现秦青的歌技高超,自己并没有学完,懂得了学无止境的道理,于是潜心学习。4.骄傲自满、浅尝辄止、半途而废,只能学得皮毛;告诉我们在学习上只有虚心进取、精益求精,才能攀上高峰。12.颜回好学【译文】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

23、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年纪轻轻死了,现在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答案】1.蚤同早 亡同无 2.哀痛到了极点 更 谁 过失,错误。 3. 见译文。 4.不迁怒,不贰过。13.王冕僧寺夜读【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由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

24、。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像,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答案】1.私下的意思总是(常常)入迷安祥的样子2见译文。3.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14. 勾践困于会稽【译文】勾践被困在会稽的时候,怅然感叹道:“难道我就这里了结一生吗?” 吴王夫差已经赦免了越国,越王勾践回到越国,于是就自苦其身,苦心思虑,在座位前放着苦胆,无论是坐着还是躺着,抬头就能看见苦胆,吃饭时也亲口尝尝苦

25、胆。勾践还常常自言自语地说:”你忘记了会稽的耻辱了吗?“越王勾践亲自参加田间劳动,他的夫人亲自织布,吃饭时也不加肉,穿衣也不要多种颜色的华美衣服,屈放下架子,礼待那些地位不如自己的但有才能的人,热情款待来访的宾客,救济贫穷的人,慰问死者家属,与老百姓共同劳作。【答案】1(1)已经(2)同“返”,回(3)抬头看(4)穿。2见译文。3卧薪尝胆; 忍辱负重,刻苦自励,发愤图强。15孟母戒子【译文】孟子小时候,(有一天,他正在)背诵文章,他的母亲正在纺织。孟子突然停止了背诵,接着又继续背诵。他的母亲知道他因分心而忘记了内容,叫他过来问:“为什么停止了?”孟子回答说:“有的地方忘记了,又记起来了。”他的

26、母亲拿起刀割断了织布,用这来告戒他,从这以后,孟子不在因分心忘记了背诵的内容了。1(1)拿来。(2)割断。(3)教育(4)从此2见译文。3做任何事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4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通过剪断织布(布如果被剪碎了,则失去了它的作用)来说明学习也是一样的,不能中断。这样的教育效果很好。 16.周处年少时周处年轻时,为人蛮横强悍,任侠使气,是当地一大祸害。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大祸害,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 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个。周处立即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

27、时浮起有时沉没,漂游了几十里远,周处始终同蛟龙一起搏斗。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轮流着对此表示庆贺。 结果周处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对此庆贺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实际上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 于是便到吴郡去找陆机和陆云两位有修养的名人。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他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自己的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荒废了,怕终于没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道理,晚上就死去也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周处

28、听后就改过自新,终于成为一名忠臣。1.(1)横:祸害(2)冀(ji):希望(3)尤剧:更厉害(4)彰:显露2C( 2分)3再说人最可怕的是不树立志向(2分)4周处年少时是当地的祸害,后来改过自新,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也可用原文回答:周处少时为乡里所患,后自修改,终为忠臣孝子(2分) 17.刘宣苦读成才1 C 2(他)日夜在马棚中读书,卫使起初不知道3(1)刘宣:苦读成才(2)卫使:爱惜人才(3)刘铉:慧眼识才 18.顾恺之“三绝” (1) 好像 (2)常常 (3)擅长 (4)流传、传说2 A 3.(顾恺之)每每画起人像,在当时都是极好的。 (顾恺之)认为追求它一定会得到。(每句2分,意对即可)

29、 4 画绝”痴绝”。 19.范缜治学1、年少 跟从 好2. 刘瓛门下有许多乘车跨马的贵族子弟,范缜处在他们中间,一点儿也不没有羞愧的辞色 3、好危言高论,不为士友所安;朴实 4、因为范缜表现非常优秀与别人不一样而学习非常勤奋,刘献感到很惊奇三处世为人篇1床头捉刀人【译文】曹操将要接见匈奴使臣,认为自己的相貌丑陋,不足以威震远国,便让崔季珪代替,自己握着刀在床边侍立。接见完毕,派间谍问使臣:“魏王这人怎样?”匈奴使臣回答说:“魏王高雅的风采很不一般,但是床头握刀的人,这才是一个英雄。”魏武帝听到这些,派人追杀了这位使臣。【答案】1(1)使者(2)认为 (3)代替 (4)握 (5)怎样 (6)但是

30、。2见译文。3示例:匈奴使者并不知座中的曹操是假的,但慧眼识英雄,决非平凡之才。曹操当机立断派人追杀他,也是防患于未然。2太宗罢朝【译文】唐太宗有一次曾在上朝时中途散了朝,发怒说:“定要杀掉这个庄稼汉!”长孙皇后问:“谁冒犯了您?”太宗说:“难道有超过魏徵的吗?经常在朝廷上同我争辩,使我难堪不痛快。”长孙皇后退下去穿上上朝时的礼服,戴上风冠站在太宗旁,太宗吃惊地说:“皇后为什么这样?”长孙皇后回答:“我听说皇上圣明臣下才忠诚。现在您圣明,所以魏徵才能直言。我有幸能在后宫充数,怎敢不为您祝贺呢?” 【答案】1(1)定要 (2)触犯 (3)穿戴 (4)这样 (5)难道 (6)怎么。 2见译文。3后

31、退而具朝服立于庭。4示例: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可见魏征正言直谏很多。尽管如此,也经常会触怒太宗。文皇后能在太宗盛怒之时,指出“君圣臣忠”之道并朝服以贺,也算是独具卓识之人。3御者之妻【译文】晏子做齐相的时候,有一次出门,他的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窥视她的丈夫:她的丈夫抱着大伞盖的柄,扬鞭驱马,意气扬扬,很是自我满足。回家后,他的妻子请求离开他。丈夫问是什么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长不满六尺,却做了齐国的相,名声显赫于诸侯。今天我看他出门,见他思虑非常深远,总是态度谦和。现在你身长八尺,却做了人家仆从和车夫,但是你的意气自感满足了。我因为这才要求离开你。”

32、后来,丈夫便自觉地控制自己。晏子感到奇怪,便问车夫,车夫如实地回答,晏子就推荐他做了大夫。【答案】1(1)趾高气扬,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2)在诸侯各国都有很大的名声。2见译文。3因为御者对有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加以改正者。4颜渊、季路言志【译文】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我愿意把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拿出来与朋友共享,用坏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说:“希望听听老师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人得到安适,让朋友得到信任,让年少的人得到关怀。”【答案】1(1)怨

33、恨(2)信任2见译文。3慷慨豪爽 谦虚忠厚。 5济阴之贾人【译文】从前,济水的南面有个商人,渡河时从船上落下了水,停留在水中的浮草上,在那里求救。有一个渔夫用船去救他,还没有靠近,商人就急忙嚎叫道:“我是济水一带的大富翁,你如果能救了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渔夫把他救上岸后,商人却只给了他十两金子。渔夫说:“当初你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可现在只给十两,这岂不是不讲信用么?”商人勃然大怒道:“你一个打鱼的,一天的收入该有多少?你突然间得到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失望地走了。后来有一天,这商人乘船顺吕梁湖而下,船触礁沉没,他再一次落水。正好原先救过他的那个渔夫也在那里。有人问渔夫:“你为什么不去救

34、他呢?”渔夫说:“他就是那个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而不兑现承诺的人。”渔夫撑船上岸,远远地观看那位商人在水中挣扎,商人很快就沉入水底淹死了。 【答案】1(1)翻掉(2)大呼大叫(3)你(4)你。2认为渔夫不应该一下得那么多钱。贾人是个不讲信用,出尔反尔的人。3商人许金不酬。余略。4示例:“承诺是金”。人无信不立。既然答应别人的事,就要兑现承诺。言而无信,必失信于人。6柳宗元 哀溺文序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渡到江中时,船破了,都游起泳来。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好远。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

35、重,所以落后了。”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一会儿,他更加疲惫了。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蒙味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于是淹死了。【答案】1体力不济;不开化;于是(就);淹死。2见译文。3这则故事讽刺那些“要钱不要命”的人,但岸上的人只发议论,而不去救人。今天社会上有些现象颇类似,学习这则故事,要反其意而用之。7陈元方候袁公【译文】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任太丘长,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元方说:“家父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做心安理

36、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令尊学我,还是我学令尊?”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答案】 1(1)效法,仿效;(2)学习。2见译文。3(1)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 (2)家君没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没有效法家君。8商汤见伊尹【译文】过去商汤去见伊尹,叫彭氏的儿子给自己驾车。彭氏之子半路上问商汤说:“您要到哪儿去呢?”商汤答道:“我将去见伊尹。”彭氏之子说:“伊尹,只不过是天下的一位普通百姓。如果您一定要见他,只要下令召见而问

37、他,这在他已蒙受恩遇了!”商汤说:“这不是你所知道的。如果现在这里有一种药,吃了它,耳朵会更加灵敏,眼睛会更加明亮,那么我一定会喜欢而努力吃药。现在伊尹对于我国,就好象良医好药,而你却不想让我见伊尹,这是你不想让我好啊!”于是叫彭氏的儿子下去,不让他驾车了。【答案】 1. (1)吃 (2)于是 (3) 恩遇、恩惠、恩德 2. 见译文。3.贤明,敬重人才,嫉恶如仇。4.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9宣公好射【译文】周宣王喜欢射箭,并且喜欢别人称赞他的臂力过人,能用强弓。其实他用的弓,不过三石的力气就能拉开。 他把这张弓交给左右的人传看。左右的人都试着拉,但只把弓拉到一半,就装着拉不动的样子,

38、恭维地说:“这张弓没有九石的力气拉不开。除了大王以外,谁还能够使用这张弓呢?” 周宣王听了,非常得意。 虽然他所用的弓不过三石,但只到死他仍以为他用的弓是九石。三石是实际,九石是虚名。周宣王喜欢图虚名而脱离了实际。【答案】1(1)喜欢(2)(给人)看(3)谁。2见译文。3答题要点:做人要真诚,要敢于说真话,并要讲究方法。做人要注重实际,不能爱慕虚荣。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10阮裕焚车【译文】阮裕在剡县做官,曾经有一辆非常好的车子。若有人向他借用,阮裕没有不借的。有一次有人因葬母亲而需要用车,想借车(但想到阮裕的车太好了),而不敢开口问阮裕借车。后来,阮裕听说了这件事,感叹说:我虽然有车,但使人

39、不敢来借,要车又有什么用呢?于是把那辆车烧毁了。【答案】1想 都 (有人)想借车而不敢借这件事 车。2见译文。3我们能看出阮裕有着性格:直率、助人为乐的性格。 11范仲淹罢宴【译文】范仲淹镇守邠州时,闲暇的时候带领下属和官员登上城楼准备酒宴,还没有举起酒杯,就看见几十个穿着孝服的人正在筹办装殓之物。他马上派人去询问,原来是一个客居在外的读书人死在了邠州,将要埋葬在近郊。下葬时入殓的衣服、棺材外面的套棺都没有准备。范仲淹很伤感,立即撤掉了酒席,重重地救济了他们,让他们能完成装殓这件事。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叹甚至有感动得流下眼泪的人。【答案】1(1)急忙,赶快 (2)具备,齐备(3)失意的样子 (4

40、)结束,完毕。2见译文。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4.表现了范仲淹体恤民生艰难、心系百姓疾苦的道德风范与人格魅力。12王安石待客【译文】王安石当宰相的时候,儿媳家的亲戚萧家的一个儿子来京城,于是这个萧公子就来拜会王安石,王安石就约他吃饭。第二天,萧公子穿着华丽的衣服来了,他以为王安石一定会盛宴款待他。过了中午,他觉得很饿可是又不敢就这样走。又等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入席,果品蔬菜之类的菜都没有准备,那个萧公子心里就有些责怪王安石了。酒过三巡后,先上了两枚胡饼,又上了几块切成小块的猪肉,旁边只摆着菜汤。萧公子平时非常娇惯任性,这时候也就不再举筷子吃菜了,只是吃了胡饼中间很少的一部分,而饼的

41、四边他动也不动。王安石就把他剩下的饼拿过来自己吃了,那个萧公子很惭愧的告辞了。【答案】1(1)第二天(2)食物(3)才(4)备(5)一会儿(6)罢了。2见译文。3.胡饼的四傍。4待客和生活皆俭朴。13吴 起【译文】吴起是卫国人,善于用兵.吴起做西河守,取得了很高的声望。魏国设置了相位,任命田文做国相。吴起很不高兴,对田文说:“请让我与您比一比功劳,可以吗?”田文说:“可以。”吴起说:“统率三军,让士兵乐意为国去死战,敌国不敢图谋魏国,您和我比,谁好?”田文说:“不如您。”吴起说:“管理文武百官,让百姓亲附,充实府库的储备,您和我比,谁行?”田文说:“不如您。”吴起说:“拒守西河而秦国的军队不敢

42、向东侵犯,韩国、赵国服从归顺,您和我比,谁能?”田文说:“不如您。”吴起说:“这几方面您都不如我,可是您的职位却在我之上,是什么道理呢?”田文说:“田君还年轻,国人疑虑不安,大臣不亲附,百姓不信任,正当处在这个时候,是把政事托付给您呢,还是应当托付给我?”吴起沉默了许久,然后说:“应该托付给您啊。”田文说:“这就是我的职位比您高的原因啊。”吴起这才明白在这方面不如田文。【答案】1率领国家 信任 正当,在。2见译文。3要点:性情率真 心胸开阔 有很强的军事和领导才能 能以国事和大局为重 善于与同僚沟通。14河南王【译文】 河南王卜怜吉歹在做本省丞相时,一天,掾史田荣甫抱着一大堆文件到他家去请他盖

43、印,河南王留田荣甫陪着他赴宴,令掌管印的人打开箱子拿出印到跟前。田荣甫失手,印跌落在地上。河南王正好换了新衣,印的红墨溅污了他的衣服,河南王神色一点也没变,高兴地饮酒直至晚上。又有一天,他走到郊外,天气炎热,他换了一顶凉帽,左右捧着斗笠在一旁侍候,一阵风把它的凉帽吹落在石头上,镶嵌在凉帽上皇帝赐的那块玉石碎了,河南王笑着说:“这都是有定数的。”当面告诉左右不要害怕。唉!这就是他作为丞相的度量。【答案】1(1)更换 (2)这。2命/司印/开匣取印至前。3被溅污新衣不责怪部下击碎御赐玉顶不生气。4宰相肚里能撑船5喜欢,河南王有度量,有涵养。15宋濂尝与客饮【译文】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暗中(秘密

44、)派人去侦探察看。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饭菜是什么东西?宋濂全部拿事实回答。皇帝笑着说:“确实如此,你不欺骗我。”皇帝间或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举岀那些好的大臣说说。皇帝问他原因,宋濂回答道:“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能了解他们。”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一万多字。皇帝大怒,询问朝中的臣子。有人指着茹太素的奏章说:“这里不敬,这里的批评不合法制。”(皇帝)问宋濂,回答说:“他只是对陛下尽忠罢了,陛下正广开言路,怎么能够重责(他)呢?”不久皇帝看茹太素的奏章,有值得采纳的内容。把朝臣都招来斥责,于是口呼宋濂的字说:“(如果)没

45、有景濂,(我)几乎错误地怪罪进谏的人。” 【答案】 1(1)曾经(2)第二天(3)不久(4)全,都。2见译文。 3.如实回答与客人饮酒。 向皇帝举荐贤能之人。 劝皇帝广开言路。 4忠诚老实,善于进谏尔(诚实、善谏)。16. 寇准胸襟【译文】开始时,张咏在成都做官,听说寇准做了丞相,就对自己的僚属说:“寇准是少见的人材,只可惜他处世方法不足。”等到寇准到陕(也就是陕西一带)做官去的时候,正赶上张咏从成都被罢官回来,寇准很恭敬的升帐,款待张咏。张咏要走的时候,寇准送他一直送到郊外,寇准问他:“您有什么可以教导我的啊?”张咏慢慢的说:“霍光传不能不看啊。”寇准没有领会到他的意思,回去以后拿出霍光传来

46、看,看到里面有“不学无术”这句话的时候,(才明白过来)。笑着说:“这是张公(在)说我呀。” 【答案】1(1)听说、听到 (2)恰好 (3)明白。2见译文。3寇准具有宽容大度、谦虚谨慎、不耻下问、有自知之明等品质。17啖 菱【译文】有个北方人,自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后来到南方作官,(一次大家)坐在席上吃菱角,这个人连壳一起放到嘴里。有人提醒他说:“吃菱角要去壳。”他却想掩盖自己的短处,说:“我不是不知道要去壳,是想用来清热呀!”人家问他:“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到处都有。” 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成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答案】1(1)仕:做官 (2)啖

47、:吃 (3)或:有人(有的人) (4)以:用来。 2见译文。3世上的知识无穷无尽,谁出不可能全部掌握。要真正获得更多的知识,不懂就不要装懂,应该老老实实地向别人学习。18灌夫有服【译文】灌夫服丧期间,拜见丞相(田蚡)。丞相随便了一句:“我打算和你一起去拜访魏其侯(窦婴),恰好赶上你有丧服在身。”灌夫说:“将军如果愿意大驾光临魏其侯家里,我怎么敢以服丧为借口推辞呢!请允许我告诉魏其侯,让他准备酒宴器具,您明天早来。”武安侯(田蚡)答应了。灌夫把武安侯的话全都告诉了魏其侯。魏其侯和他的夫人到集市上买了肉和酒,连夜打洒房屋,早早的准备了帷帐、器具等到第二天。天刚一亮,就下令家人等着迎接、伺候武安侯。

48、到了中午,丞相没有来。魏其侯对灌夫说:“丞相难道忘了吗?”灌夫不高兴,说:“我以服丧的身份再去请他,他应该来了。”于是乘车,亲自去接丞相。丞相上次是故意开玩笑答应灌夫的,根本就没有去窦婴家的意思。等灌夫到了丞相府门,丞相还在躺着。于是灌夫入室拜见,说:“您昨天答应我去拜访魏其侯,魏其侯夫妻准备了酒具,从天亮到现在,还不敢吃饭。”武安侯惊讶并道歉说:“我昨天喝醉了,忽然忘记了答应你的话。”于是乘车前去窦婴家,又走的很慢,灌夫更加恼怒。饮酒正兴起的时候,灌夫起舞助兴,又邀请丞相,丞相没有起身,灌夫回到坐席上说了辱骂他的话。魏其侯于是把灌夫扶走了,并向丞相道歉。丞相最后喝酒到晚上,尽兴而去。【答案】

49、1(1)约会(2)应当(3)于是(4)置办,准备。2见译文。3丞相肯幸临/夫安敢以服为辞/请语魏其侯/丞相旦日早临4是一个说话算话(信守承诺、言出即行)的人。19孔子过而不式【译文】楚国讨伐陈国,陈国的西门被打坏,楚人就派投降的陈国百姓去修缮。孔子经过这里没有扶着车前横木对这些人表示敬意。子贡手里拿着缰绳问孔子说:“礼上说,遇到三人就应该下车,遇到两人就应该扶着车前横木对人们表示敬意。现在陈国修城门的人很多,您却不行式礼,为什么呢?”孔子说:“自己的国家灭亡了都不知道,这是不聪明;知道了却不反抗,这是不忠于国家;国家灭亡了自己不去殉死,说明他们没有勇气。修城门的人虽然多,却没有一个能做到我说的

50、其中一点的,所以我不对他们行式礼。”诗说:“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这里小人成群,凭什么受我的行礼呢!”【答案】 1(1)讨伐;攻打 (2)就 (3)拿着缰绳 (4)扶着车前横木敬礼。2见译文。3国亡而弗知,不智也;知而不争,非忠也;争而不死,非勇也。20汗不敢出【译文】 钟毓、钟会在少年时期就有美名。钟毓十三岁时,魏文帝曹丕听说这两个孩子的聪慧名声,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这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奉旨进见。钟毓脸上有汗,魏文帝问:“你脸上为什么有汗?”钟毓回答说:“恐惧、害怕得发抖,汗像浆一样出来。”钟会脸上没出汗,文帝又问钟会:“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害怕得发抖,汗不敢出。”

51、【答案】1(1)皇帝下诏书接见。2(1)C(2)B3见译文。(2)恐惧。4钟毓是个诚实的人。21鲁国之法【译文】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其他诸侯国中做奴隶,有能把他们赎出来的人,可以到国库中领取赎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端木赐)在一个诸侯国中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给他的赎金。孔子说:“赐(子贡的名)呀,你采取的不是好办法。圣人所做之事,可以改变风俗习惯,影响老百姓的行为,不只是个人的事情。现今,鲁国富人少而穷人多,你收回国家的赎金并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而你不肯拿回你的赎金,(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子路救起一名落水的人,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

52、牛,子路收下了。孔子说:“这样鲁国人一定会有许多救落水者的人了。” 【答案】 1(1)在 (2)兴起 (3)改变 4)给予(5)适合 (6)少2子贡在诸侯国中赎出鲁国人,却不愿依鲁国法律领取应得的赎金。 3孔子不赞同子贡的这一做法。孔子从小事情便能看到教化的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孔子认为圣人的行为可影响百姓,子贡不取赎金,便不能引导不富裕的百姓效法她去赎回更多为奴的鲁人。22王旦与寇准【译文】宋朝太尉王旦曾经推荐寇准担任宰相之职,寇准多次在皇帝面前说王旦的缺点,而王旦却专门夸赞寇准的长处。有一天皇帝对王旦说:“您虽然称赞寇准的优点,他却专门说您的缺点。”王旦说:“本来应该这样。我在宰相的位子上时

53、间很久,在处理政事时失误一定很多。寇准对您不隐瞒我的缺点,更加显示出他的忠诚正直,这就是我器重他的原因。”皇帝因此更加认为王旦贤明。【答案】 1(1)屡次(2)原本(3)更加(4)因此。2见译文。 3宽厚,以国事为重 忠诚正直,不徇私情23教 子 【译文】大司马王僧辨的母亲魏老夫人,品性非常严谨方正;王僧辨在湓城驻守时,是统率三千人的将领,年龄已过四十岁,但稍有不合意的言行,老夫人还用棍棒教训他,所以王僧辨才能成就功业。梁元帝的时候,有一位学士,聪明有才华,被父亲娇宠,缺乏教养,他若有一句话说得有道理,他父亲便在路上广为宣扬,一年到头都赞不绝口;但他若有一件事做错了,其父便想方设法为他遮掩粉饰

54、,希望他自己能改正。待学士成年后,粗暴傲慢的性情日益增长,最终因说话不检点,被周逖杀死,肠子被抽出,血被拿去涂抹战鼓。【答案】1(1)品性(2)超过(3)稍微(4)掩饰。2见译文。3方式结果对比 4孟母三迁;伤仲永 五道德情操篇1陈谏议教子【译文】宋人陈谏议家里有一匹劣马,性情暴躁,不能够被人驾驭,踢伤咬伤很多人了。一天,他走进马厩,没看到马,于是责问仆人:“那匹马怎么不见了?”仆人说,被陈尧咨卖给商人了。陈尧咨是陈谏议的儿子,当时正在当翰林学士。谏议马上召来儿子,说:“你是朝中重臣,家里人还不能管住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养它呢?你这是把祸害移给别人啊!”陈谏议赶紧命令人去追商人拿回马,把买马的

55、钱退给商人。警告仆人把那匹马养到老死不准再卖出。当时的人们称赞陈谏议有古人仁人之风。【答案】1.(1)咬(2)同“值”。2.略3.性情暴烈,难于驾驭;踢伤、咬伤了好多人 。 4.不能为贪图一点私利而放弃自己做人的原则(或:家庭教育非常重要)2被裘公【译文】延陵季子外出,看见路上有别人丢失的金子。正值盛夏五月,有一个披着羊皮袄背着柴经过这里的人,季子以他说:“你把地上的金子捡起来。”背柴的人把镰刀丢到地上,眯上眼,将手一甩,说:“你何以地位那么高而眼光那么浅,外貌高雅,说话却那么粗俗?我五月天披着皮衣背柴,难道就是捡人家丢失的金子的人吗?”季子向他道谢,请问他的姓名。背柴的人说:“你是个只看外表

56、的人,哪里值得向你通名道姓呢!”接着就走了。【答案】1正值,正当;回头看2延陵季子/出游 子/皮相之士也,何足/语姓字3季子开头看见薪者貌不出众,用轻蔑的口气要他捡地上的金子,当听到薪者一番铿锵话语之后,对他十分敬重,并道谢。4季子谢之,请问姓字5人穷志不穷。(有骨气,有尊严)3不责碎玉吏【译文】韩魏公在北京时,有人献给他两只用玉作的杯子,里外都没有任何的暇疵,是世上少有的宝物。每一次设宴召集客人,都要特意放置一张桌子,用锦衣覆盖在桌面上。然后把玉杯放在上面。当着客人倒入酒,不久被一个仆人碰倒,玉杯全都碎了,全场的客人都很惊愕,仆人跪在地上等待韩魏公治罪。韩魏公神色不变,笑着对全场客人说:“凡

57、是东西形成、毁坏,也都自有它的定数,仆人是失手,不是故意,有什么罪过呢?全场客人都叹服。【答案】1(1)污点,毛病;(2)惊讶的样子。(3)治罪。2俄/为一吏/触倒。3见译文。4特设一桌,覆以锦衣,置玉盏于上5示例:韩魏公有度量,能宽容下人。4鲍叔荐管仲【译文】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不将我看成贪心汉,他知道我贫穷。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困窘和无法收拾,而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我曾经三次打仗三次退却,鲍叔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事召忽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