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静夜思语文教学计 人 教 版 一 年 级 上 册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第6课二、【教材分析】静夜思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深刻的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背景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所描绘的境界。三、【学情分析】静夜思是首家喻户晓的古诗,大部分孩子会背诵,可是字音咬不准。他们对月亮很感兴趣,却不知道对月思人的情怀。所以我把本课的着眼点放在让学生认读、记忆古诗中的生字,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使孩子们由简单的古诗
2、背诵,升华到喜爱,进而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四、【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1个反文旁。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3、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书籍。五、【教学重点】 认读生字,写生字。朗读、背诵古诗。六、【教学难点】 在诵读古诗过程中体会诗意,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七、【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歌曲静夜思、图片等)2、学生准备:通过查阅资料、询问家长等方法搜集李白的有关资料。八、【教学流程】(一)、知诗人、解诗题(二)、读诗文、识生字
3、(三)、写生字、养习惯(四)、抓字眼、明诗意(五)、想意境、诵诗情九、【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1,播放儿歌,激发兴趣。【设计意图】:营造一种古香古色的韵味,引领学生们进入古诗境地,让学生在图画浓郁的意境中感受这首诗的情感基调。2,简介李白,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李白画像及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认识“静”“夜”“思”三个生字,指导后鼻音及整体认读、平舌音的发音,从而读准字音。 (2)简介诗人李白资料及这首诗的背景。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你知道李白吗?学生交流汇报课外搜集的资料。小结: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号称“青莲居士”。他一生写了很多古诗,将近有一千首,他的诗想像丰富,风格豪放,正
4、因为他的诗写得多,写得妙,简直就像一位作诗的神仙,所以人们称他为“诗仙”。这首静夜思写的是他离开了家乡,离开了亲人后,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3)观察图画,结合图意,采用单字解释再串连的方式解释题目。 【设计意图】:让学生课内交流对诗歌作者李白的认识,调动学生已知经验,关注学生已知世界,注重孩子的个性体验,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也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为整体感知诗意作好情感铺垫。(二)读诗文、识生字1、自主识字(1)不认识字,该怎么办?师:这首诗生字比较多,同学们初读时,遇到困难:如有的字不会读,怎么办?(2)读准字音,读通全诗。师:现在请同学们把生字圈出来,比一比看哪些同学最能干,不用老师
5、教就能读准字音,读通全诗。 (3)点生朗读,及时鼓励(4)齐读古诗,勇敢表现(5)检查识字效果(认读生字-同桌检查-齐读生字-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组词-游戏巩固) 师:大部分同学都能随诗读准生字的音了,生字娃娃们有些不服气了,它们跑出课文,排好队要考考大家呢,小朋友们敢向它们挑战吗? 课件出示生字:静夜床光举头望低故乡师:现在我们先请小朋友们在下面热身,自由认读生字,把它们牢牢记在心里。(这个环节要让学生说说整体认读音节是哪个字,三拼音节的字有哪些。理解“故乡”,故乡是哪?我们的故乡是哪?)师:读的真不错,现在老师要加大难度了,你们给这些生字娃娃找个朋友吧,这样大家才会记得更牢啊!师:现在生字宝宝
6、们和他的朋友已经排好队了,我们来与他们打声招呼吧,谁愿意当小老师教教大家读这些词语。(课件逐个出示生字) 游戏巩固。(开火出读、课件出示摘苹果)【设计意图】:放手让孩子自己识字,互帮互学。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生字多次复现,加以巩固。在广泛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孩子们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2、认清字形。 (1)交流方法师:这么多的生字中,你记得最牢的字是哪个呢?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的?把你的识字方法教给大家吧!小结: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那么多好办法来识记这些生字。识记生字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编字谜,儿歌,故事,还可以拆分熟字组合,可以做动作,只要大家仔细观察,认真动脑筋,一定会认识更多的字。
7、 (2)猜谜语巩固师:同学们刚想了很多办法,那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看谁脑筋动的快!听老师叙述,猜猜是什么字。谜语一:此木虽宽,供人卧躺。谜语二:大字左上有两点,像人把头点又点。(最先说出答案的学生,大家一起表扬:你真棒!)【设计意图】:让学生交流识字的办法,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记忆,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识字的方法与途径,通过各种形式出现生字,让学生在快乐积极的态度中完成生字的认记。三、写生字、养习惯 师:我们已经会认10个生字,现在,我们要学会写生字。比比看,谁把今天学的生字写得最漂亮。1,回忆笔顺规则,读一读(课件出示笔顺规则: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先中间后两边,先里面后封口。)
8、 2,观察范字,指导书写,书空练习课件演示:“头、米、耳、床” (提示:注意每个字的笔顺和在田字格的占格位置。“耳”上横短,下横长;“头”的第五笔是“长点”。)3,描红、临写,提醒坐姿与执笔姿势要正确(提示:一看二写三对照)师:写字还要掌握一些必要的窍门,注意正确的书写姿势,身坐直,本放正,拿稳笔,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胸离桌子一拳远。记住:一看二写三对照。好,老师看到同学们都做好准备了,现在请你们描红练习吧!4,展示作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设计意图】:复习巩固书写规则、姿势和要求,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良好的书写习惯。四、抓字眼,明诗意。1,指读古诗(课件出示朗读指导)2,小组讨论
9、交流诗意3,全班交流诗意(指导学生用动作表示“举头”“低头”的意思;相机理解“霜”:在哪儿见过霜。如:天冷的时候,玻璃上、地上会结出一层白白的冰晶,那就是霜。) 小结:一轮明月当空照,银色的月光撒在地面,就像天凉地上结了一层霜,李白抬起头来,望向皎洁的圆月,想起了自己独自一人,离家在外,于是低下头来思念故乡,思念着故乡的亲人。【设计意图】:通过对诗意的大致理解,把学生引入到诗的意境中,诗人的情绪里,唤出学生朗诵这首诗的情感状态。 五、想意境,诵诗情。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在柔和的古筝声中师插入:在这个安静的夜晚,月亮是圆圆的,在我们中国,圆月象征着团圆,而诗人却独自一个人漂泊在外,此时此刻,
10、他在思念故乡的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呢?他的心情会怎么样呢? 2,教师范读,再现意境。3,模仿练读,想象意境。 4,指名诵读,以评促读。5,角色表演:小朋友,现在请你们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圆月,带着你的心情,你的表情,和动作来吟诵这首静夜思吧。(生双手合拢放在背后,深情吟诵)6,游戏:谁是“小李白”。指名上台表演,配以乐曲。7,全体起立,望月诵读“静夜思”【设计意图】:通过音乐的烘托、借助图画的感染,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教师范读,再现意境;模仿练读,想象意境;指名诵读,以评促读;全体起立,望月诵读),让一种思乡情涓涓流入学生的心间。 8,名诗欣赏
11、古朗月行作业布置:1、把静夜思背给爸爸妈妈听。2、看看夜晚的天空,把看到的景色画下来十、【板书设计】 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耳 目 头 米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十一、【设计特色】一、 让学生交流识字的办法,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记忆,为学生提供了识字的方法与途径,通过各种形式出现生字,让学生在快乐积极的态度中完成生字的认记。二、 复习巩固书写规则、姿势和要求,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良好的书写习惯。三、通过音乐的烘托、借助图画的感染,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教师范读,再现意境;模仿练读,想象意境;指名诵读,以评促读;全体起立,望月诵读),让一种思乡情涓涓流入学生的心间。 雨霖
12、铃教学设计 宁化六中 张茂香 一、教学内容分析雨霖铃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柳永词二首中的一篇。此单元选了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四位词人的作品。主要目的是了解宋词的各个流派及各流派的基本特征,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明确意象、意境与情感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
13、水平。所选的四位作家是宋词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词作,既充分体现了宋词的艺术价值,又能大致反映出宋词发展的脉络。此文是柳永的代表作,描写作者与情人难舍难分、缠绵悱恻的离别情绪及设想别后清冷孤寂的情景。他用白描、铺叙、渲染的手法,离别前写气氛,离别后写情态、心理,把依依不舍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并多用景物衬托,景中有情、情中见景、情景交融,产生了极佳的艺术效果。此文集中体现了婉约派词的风格。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虽然已学过了一定量的诗词,但无法灵活运用鉴赏方法;虽能体会本文的情感,却难把握作者的艺术手段,因此,我把应用恰当的方法品味本词的情感作为教学重点,把艺术手法的赏析作为教学难点。另外,
14、学生对诗词朗诵重视不够,所以,指导诗词朗诵的方法也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应让学生明确诵读是鉴赏诗词的基础,又是鉴赏品味的升华,鉴赏的过程,既是品味的过程,更是为理解背诵做准备。三、设计思想“ 板块式教学设计”是余映潮老师在深入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基础上所提出的。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模块”,即教学的过程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的教学设计思路。此课的指导思想主要就是“板块式”教学法。板块思路为四个步骤:诵读品情赏句背诵。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比较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风格2、掌握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能力目标
15、:1、理解“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 2、掌握名句鉴赏的重要方法。情感目标: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感受纯真美好的爱情。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2、品味鉴赏美段名句。教学难点:理解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及虚实结合的写法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江淹有一名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别赋)我国古代以“离情别意”为题材的诗词很多,香港人把游子吟摆在“十大唐诗”之首,认为诗中
16、抒发的情感虽寻常、朴素,却真挚、动人。现在,请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写离别的诗句。设计说明:此环节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又为本课提供了比较的素材,让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对比,激发兴趣,创设情境。(二) 诵读课文,为鉴赏做准备1、试读:注意语调、语速及感情基调。标出不理解之处。采用学生小声读的方式。设计说明:“试读”可让学生明确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使课堂学习更具目标性、针对性。2、听读、比读:和自己的读法有哪些不同之处?两个人的示范朗读有何不同?为什么?设计说明:我选用了两种不同风格的示范朗读让学生听读体会,让学生明白,朗读的方式是多样的,方式的选择和朗读情感的表现是根据你不同的朗读需要
17、决定的。听读结束后,让学生展开讨论,结合教师的点拨来完成这一过程。教师点拔:这两个朗诵中,第一个人是作为旁观者来读的,所以语调相对平稳,带着欣赏本词的情感特征。第二人则是把自己作为文中的主人公,饱含深情地朗读,抒发了他内心深处的离愁别绪。 3、按要求方式诵读:(1)、以古诗吟诵的方式:(2)、以旁观者讲故事的方式:(3)、以抒情主人公的身分:(4)、以戏曲方式:设计说明:这一环节的方式可灵活多样,可自由诵读、集体朗读,也可让朗读基础好的学生示范朗读,吟诵方式和戏曲方式朗读,教师可作一定的示范。以主人公身分朗读方式的指导应把握这几个句子:“都门帐饮无绪”应读出心
18、痛和惆怅;“留恋处,兰舟催发”应表现出主人公对催发人的埋怨,此时两人难分难舍,你偏偏不断催促,怎不让一对有情之人更生哀怨?“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到最深之处,朗读者应自觉进入角色,读时略带哭腔。学生读完后,教师可把前面的示范朗读(以抒情主人公方式朗读的)再放一遍,加深学生的印象。但此类指导知识不必过多分析与讲解,让学生通过比较领会,然后在实践中训练掌握。(三) 理解课文,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美1、此文描写的是作者与红颜知己离别的情景,作者通过哪些典型景物,采用那些重要艺术手法来表现这种情感的?设计说明:对本文艺术手法的使用,学生可能说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手法,但理解还处
19、于较肤浅的层次,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白“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缘情设景”体现了作者主观情感对景物的选择性和限制性,是创作者根据自己的情感需要设置的相应意象。本文“虚实相生”的写法也是难点,应抓住“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和“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等句和上下文内容作比较分析,要让学生真正理解,不可让学生吃“夹生饭”。学生讨论,教师提问并在黑板上板书别前、别时、别后三幅画面的关键词,重要意象的含义和艺术手法。 2、写离愁别绪的景物很多,作者为何要选择这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这样的选择和描写有何作用?设计说明:
20、此问题的设置是让学生明确意象对于表达情感和营造意境的作用。了解意象与意境之间的关系,为以后的鉴赏打下基础。在课堂中,学生可能会从作者情感表达需要方面去理解,基础好的学生还会涉及到作者的生平,性格和时代特征。(如果能理解到这一步,教师可简单介绍作者,这对学生理解有帮助。) 教师点拨:作者对景物的描写细腻生动,表现的情感特别感人,一些很平常的景物一到作者文里就变得特别不寻常、与通常的说法不同,同学们能找出几例吗?学生讨论寻找,教师巡回查看指导。教师提问并指导:(1)“留恋处,兰舟催发”:“兰舟”是船,但作者不说舟船,却用兰舟,使文章顿增美感,兰舟一物,充满典雅、精致之美。明明是船夫催发,
21、作者却说“兰舟”催发,是何原因?船夫催发,何来典雅、精致?(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以节日为意象已带有浓厚的民族气氛,再加一“清秋”修饰,节日一下变得凄美、淡雅,别具一格。说明:如果学生感兴趣,教师可把唐诗和宋词作个比较,唐诗是张扬的、开放的,唐诗中的离别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诗的离别中,几乎没有多少悲伤;宋词是淡雅的、内敛的,柳永、姜夔、李清照等就不必说了,就连豪放派词人苏轼也有“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悲凉感慨。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就能对唐诗和宋词有较高层次的认识。当然,这一环节要根据教学过程来决定它的取舍。3、想象画面,描述意境
22、; 诗词的意境就是由一幅幅画面构成。如果你是导演,你准备如何安排词中显现的画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设计说明:此环节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本文凄清的意境,加深学生的印象。又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对于诗词的鉴赏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中,学生可能根据自己的感受选出一些句子来描述,教师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但学生的分析与回答可能较肤浅,涉及的面也不宽,应特别注意引导。举例分析: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句由三个单纯的名词构成,在描述画面时,我们也可有多种组合方式。(1)三种景物以并列方式展开描述(2)把“晓风”“残月”当作画面背景,突显“
23、杨柳”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注意“杨柳”作为意象的意义。)(3)把“杨柳”“晓风”当作画面背景,突显“残月”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注意“残月”作为意象的意义。)(4)把“杨柳”“残月”当作画面背景,突显“晓风”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注意“晓风”作为意象的意义)语言描述举例:(1)河岸上杨柳依依,晓风阵阵,残月低垂。(2)岸边的杨柳在风中摇荡,在残月的映衬下,更增离别的伤感。(3)一弯残月在刺骨的晓风中,惨淡地映照着河岸上依依的杨柳。说明:不同的组合,体现对句子的不同理解,也体现了对这幅画的意境的把握程度。但举例不能过多,容易限制学生思维,应让学生自由发挥。问:这种单纯名词组合方式,同学还能举出其他例
24、子吗?这样的组合有何妙处?教师指导: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不加任何修饰的组合给读者留下最大的想象空间,此时意象是流动的,读者的解读是极度自由的。美籍学者叶维廉在中国诗学中说“作者仿佛站在一边,任读者直现事物之间,进出和参与完成该一瞬间的印象。”这就是古典诗词的模糊性和解读的多元性。如果加上修饰语,读者的想象空间就受限制了。也许这就是此句被称为“千古俊句”的原因吧。(四)品味本文的遣词美 1、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问:如果把“去去”改为“此去”,把“千里烟波”改为“千里波涛”效果一样吗?“暮霭沉沉”和“楚天阔”是否矛盾?说明:
25、学生如果能抓住“用词与表达情感的关系”角度来分析就不错了,但后一问学生回答可能不到位,教师应引导,此句不仅表达了作者内心离别的沉重感,更渗透了作者的“前途黯淡,归期渺茫,命运难测”的身世哀伤。2、“执手相看泪眼”问:如果让你描写情人的离别,你会设计什么方式?有比“执手相看”更能表达离情的词语吗? 说明:学生的答案可能会五花八门,教师如果不注意引领,就会使这一问失去价值,应让学生明确:告别的方式与人物性格、时代背景、民族习惯等都有关系,但此处却有更深层的意义,作者采用“执手相看”与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有关,诗经·邶风·击鼓中有“执子之手,与子偕
26、老”的句子,此处的“执手”写出了两人“不舍”,更表达了作者内心让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愿望。同时“执手”这一动作大胆直率,充分体现了柳词通俗、率真的一面,与上文的典雅相应成趣。总结:这种鉴赏方法叫“易词造意品析法”,对品味谴词造句的妙处很有帮助。在分析时可让学生先讨论可供置换的意象或词语,再进行比较,品评。此处不多举例,学生可用这种方法进行课后训练。(五) 背诵检查设计说明:“腹有诗书语自华”,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诗词不仅可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语文素养,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是大有裨益的。要求当堂能背诵同学互相检查。(六)课堂总结当时有人这样评价柳永的词:“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可见当时人们
27、对柳词的喜欢程度。柳永为何能赢得普通民众的如此厚爱?他不像李白和徐志摩(赠汪伦再别康桥),把离别写得洒脱、自在,甚至有时还略显欢快,这种打出常规的、别具一格的写法很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他写的是最常态的离愁别绪,却同样成就了他的声名,为什么?因为他用白描、铺叙、点染的手法,不断渲染加强对读者的情感刺激,文字明白晓畅,又不失精致、典雅、大方。既有文人内涵,又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给读者崇高的审美享受。(七)作业:第1题为选做题,第2题为必做题1、将此词改写成现代诗2、比较本课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体会两首词的不同风格。 板书设计雨霖铃 柳永朗读方式:1
28、、以古诗吟诵的方式:2、以旁观者讲故事的方式:3、以抒情主人公的身分:4、以戏曲方式:品读情感:1、景:精致 典雅2、情:离情 感伤艺术手法:1、缘情于景2、虚实相生分析名句:易词造意品析法七、教学反思有人说过:一篇文章不在于怎么上,而在于上什么。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把上什么摆在首位,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取舍,把重点放在品析情感和欣赏名句上,情美和语美是此文千古流传的重要原因。为让这两个环节顺利完成,我把朗读作为重要的辅助手段,也从一个侧面突显朗读的作用。教学过程留给了课堂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大致的教学框架设定后,里面的过程大多是预设,它可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取舍,不会被预先的设计所限制。因此
29、设计过程中没有详细的参考答案,却有较多的设计说明和教学方法的解说,这些就是为实际课堂的灵活操作服务的。此设计虽然没有特别新颖的教学方法,但“板块式”教学法是被实践证明的可操作性很强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步步展开又层层深入,教学效果水到渠成。不足之处:因为诗歌离学生生活的时代较远,为了让学生理解透彻,老师的分析较多,学生的主体地位表现不够,学生思维可能会被限制,基础较差的学生无法掌握里面的全部内容。教师个人行动计划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的工作计划,使本学期的各方面工作能够更好的开展,本人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一思想政治方面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保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关心国家大事,经常和老师们共同探讨学习体会,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热爱自己的事业,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把学校看成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把老师看成妈妈一样。对学生一视同仁,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货款担保合同范本
- cso公司合同范本
- 专题一第2课五、《软件系统》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青岛版(2018)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 15《我与地坛》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修房子木材出售合同范本
- 冻库工程销售合同范本
- 公装合同范本
- 个人郊区房屋买卖合同范本
- 个人餐厅转让合同范本
- 2024年新乡市长垣市公益性岗位招聘笔试真题
- 2025年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广东省《辅警招聘考试必刷500题》考试题库及答案【易错题】
- 中考数学总复习第一章第3课时二次根式课件
- 天然气脱硫完整版本
- 2025年中国电子烟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 货物学基础 课件 项目一 任务一 货物的基本概念
- 无人机法律法规与安全飞行 第2版空域管理
- 我的小学生活
- 团会:纪念一二九运动
- 《商务沟通-策略、方法与案例》课件 第三章 书面沟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