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赏与科技考古 第二部分_第1页
文物鉴赏与科技考古 第二部分_第2页
文物鉴赏与科技考古 第二部分_第3页
文物鉴赏与科技考古 第二部分_第4页
文物鉴赏与科技考古 第二部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物文物鉴赏与科技考古鉴赏与科技考古Primarily authentication and collection of cultural relics 主讲人:黎晓华主讲人:黎晓华 H1-403 单位:单位: 深圳大学材料学院深圳大学材料学院 Email: 课程内容v第一章:绪论v第二章:文物鉴赏与考古学基本知识v第三章:青铜器收藏与鉴定基础v第四章:古钱币收藏与鉴定基础v第五章:铜镜收藏与鉴定基础v第六章:金银器收藏与鉴定基础推荐的书目u杨静荣 著,古陶瓷鉴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u张懋鎔 著,青铜器鉴赏,漓江出版社,1993。u上海钱币学会主编,古钱的鉴定和保养,上海远东出版社

2、,1985。u丁 孟 著,铜镜鉴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u王琦、林健 编著,文物鉴定基础,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u马承源 著,文物鉴赏指南,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第二章:文物鉴赏与考古学基本知识 v【考古学】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在各种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实物史料,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一门 学科。实物史料包括传世文物和考古发掘工作中获得的遗迹、遗物。考古工作者据以研究古代政治经济状况和物质文化面貌,阐明社会发展的规律。我国历史悠 久,古代文化遗存极为丰富,北宋开始已有研究古代金石器物的“金石学”;二十世纪初,开始有以发掘为基础的近代考古学。解放后,考古工作者努力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

3、行研究,使考古学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 v【遗迹】 指古代的人们进行各种活动后遗留下来的痕迹。包括遗址、墓葬、灰坑、岩画、窖藏 及游牧民族所遗留下的活动痕迹等。其中遗址又可细分为城堡、废墟、宫殿、村址、居址、作坊址、寺 庙址等,还包括山地矿穴、采石坑、窖穴、仓库、水井、窑址、壕沟、栅栏、围墙、界壕等等。 v【树木年轮断代】 利用古代木材断代法以确定古代遗迹年代的一种方法。树木生长,每年春长秋止,在树干横截面上,木质疏密相间,显出的圆圈即谓“年轮”。树木年轮的厚薄是因气候变化而形成的,同一地区的树木有着相近的年轮变化 。v【穆斯堡尔断代】 埋藏在地下、水下或地表的陶片,

4、受到高能宇宙射线和地层内天然放射性物质 的照射,陶片晶粒中的缺陷会逐渐增加,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四季变化,使陶质 产生水合作用,陶质内部产生多孔性,氧化铁粒子被剥离得越来越小。鉴于铁是继硅 、铝、 氧后第四个最富元素,任何制陶原料中都含有足以产生穆斯堡尔效应的铁的因素,检测人员依据所测陶片的不同效应变化,判断出标本的年代 。v【放射性碳素断代】 测定古代遗存绝对年代的一种方法。自然界中的碳有其放射性的同位 素碳4, 这种碳在有机物所含碳素中占有一定比例。但动植物死后,则大约每隔年减少为原有量的一半。因此 ,根据古代遗留下来的有机物中碳1放射性的减少程度,便可以测知其死亡的年代 。v【热释光断代】根

5、据岩石自古以来受到天然射线辐照而俘获的电子几亿年来被牢 固地捕捉住的事实,提出了热释光测定年代的观点 。 一.旧石器时代的几个代表性文化类型旧石器时代的几个代表性文化类型 v【北京猿人及其文化】 1年发现于北京市西南郊周口店镇西的龙骨山上 ,距今七十至二十万年. v【元谋人及其文化】年在云南元谋县距 今一百七十万年左右. v【蓝田猿人及其文化】1963年在陕西 蓝田五十万年至一百万年 。v【丁村人及其文化】1954年山西省襄汾县丁村。距今约十万年 。 v【许家窑人及其文化】1974年山西阳高许家窑村 ,距今十万年左右。 v【山顶洞人及其文化】距今约.万年二。新石器时代的几个代表性文化类型二。新

6、石器时代的几个代表性文化类型 v【老官台文化】距今约7000 年,老官台文化 的堆积较薄,房屋稀少。陶器以手制细泥红陶及夹砂粗红陶碗、钵、罐、鼎为主。石器 为磨光的石凿。陕西华县 v【仰韶文化】以西安半坡遗址及渑池仰韶村遗址为代表,距今6000-7000年, v【裴李岗文化】 河南新郑,距今6000年,特点:石器、红陶。v【磁山文化】公元前6000年 ,河北武安县,特点:石斧、石镰不带齿、红陶、小口平底瓶。v【马家窑文化】分布于甘肃和青海东北部以 及宁夏一部分地区。公元前3200-2900年,特点:黑彩陶、粗红陶、石器 。 v【齐家文化】青海和政县齐家坪,公元前2000年 。特点:红铜、青铜、

7、红陶双耳罐、玉器。v【青莲岗文化】江苏淮安青莲岗,公元前5400-4400年,特点:打制石器、红陶。 v【大汶口文化】山东泰安大汶口,公元前4300年,特点:石质渔具、玉器、黑陶。 v【河姆渡文化】浙江余姚河姆渡,公元前5100年,特点:杆栏式建筑、石器、陶器、玉器。 v【马家浜文化】浙江马家浜遗址,公元前4500年,特点:生产工具以石、骨、角器。陶器以红陶为主。最早纺织品:野生葛布片 。v【崧泽文化】上海青浦县,公元前3500年,特点:石器钻孔技术 。v【良渚文化】 浙江杭县良渚镇,公元前2000年,特点:精彩纷呈玉 制品琮、璧、锥、坠、戚等,标志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制玉工艺的高峰 。陶器以磨

8、光黑皮陶为主。 v【大溪文化】四川巫山大溪,分布长江湖北两岸,公元前4400-3300年,特点:打制石器及矛、锥、针等骨器,手制红陶及彩陶。 v【屈家岭文化】湖北京山屈家岭,公元前3000-2600年;特点:磨制石器、灰陶、彩陶纺轮 v【红山文化】内蒙赤峰,公元前3500年,特点:狩猎、畜牧及少量农耕文化 ,以玉器为主三.不同历史时期的青铜器 v【夏代的青铜器】以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为代表,二里头文化出土的青铜器,酒器有爵、斝(jia) 、盉食器有鼎,乐器有单翼铃,这些青铜礼器表 明历史已进入具有古代中国特色的青铜时代。陶质块范铸造法比较熟练。 v【商代早中期的青铜器】从商汤灭夏到武丁之前,为商

9、代的早中期,以酒礼器为主的商代青铜器体制业已建立。兵器、农具的种类大都俱全。陶范铸造上发明了分铸法以解决复杂的器物和活络部件的铸制。以郑州二里岗文化为代表。 v【殷墟时期的青铜器】河南殷墟商晚期,兽面纹峻深锐利的雕刻手法趋向圆浑。出现较长篇幅的记事铭文。 v【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纹饰基本上为抽象的各种变 形纹饰所垄断。铸器作铭的习惯日重,出现许多有长篇铭文的重器 v【春秋时期的青铜器】纹饰由粗犷开始向精丽发 展,出现了较为复杂和繁密的四方连续动物纹 。 交龙纹鑑 v【战国时期的青铜器】战国中晚期,青铜铸造业和 青铜工艺逐渐衰退。以精美纹饰为主要特色的中国青铜器,由 于素面器的普遍行用而呈退势 。

10、 v【 秦汉时期的青铜器】秦始皇陵出土的青铜 安车代表了秦代青铜铸造工艺的高水平。 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马踏飞燕 - - 发现发现 1969年9月10日下午,甘肃省武威地区金羊乡新鲜大队的民工,在武威县北郊一公里处雷祖庙的雷台之下开挖战备地道时,无意间挖掘出了一座东汉的将军墓,出土了相当可观的一批青铜车马佣。墓主的身份,依考据马俑胸前的铭文记载,应为“守张掖长张君”陆墓,赙赠者为“左骑千人张掖长”。 墓中出土的文物共计231件,其中有三颗铸有“将军”字样的银印,另可贵的是其中有一雄伟壮观的仪仗队,在仪仗队伍的最前面带头的,就是马踏飞燕。马踏飞燕马踏飞燕 - 形状外观形状外观马踏飞燕的奔马身高34

11、.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着地。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龙雀背上,小龙雀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马踏飞燕马踏飞燕 - 力学分析力学分析从力学上分析,马踏飞燕为飞燕找到了重心落点,造成稳定性。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烘托了骏马矫健的英姿和风驰电掣的神情,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既有力的感觉,又有动的节奏。马踏飞燕马踏飞燕 - 艺术鉴赏艺术鉴赏马踏飞燕大胆的构思,浪漫的手法,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令人叫绝。艺术家巧妙地用闪电般的刹那将一只凌云飞驰、骁勇矫健的天

12、马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汉代奋发向上、豪迈进取的精神。该作品不仅构思巧妙,而且工艺十分精湛;不仅重在传神,而且造型写实。按古代相马经中所述的良马的标准尺度来衡量铜奔马,几乎无一处不合尺度,故有人认为它不仅是杰出的艺术品,而且是相马的法式v“秦陵一号铜车马修复技术”项目荣获199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v两乘铜车马由近7000个零部件组成v铜马和铜俑的铸造采取空腔造型。 v对于如此大型的青铜器,铜、锡、铅的配比要求是严格的。经过用光谱和化学分析法测定,铜车马的主要金属成分为铜、锡、铅,另有铁、铝、硅、钛、钙、镁等十多种金属元素。2号车上四匹铜马与铜车所含金属元素种类相同,但所占比例有

13、较大的区别。如四匹马中铜占90,锡占69,铅占071;而车的比例则为铜8286,锡813,铅012 376。 秦铜之冠秦陵铜车马秦陵铜车马出土于秦始皇陵西侧20M处,1980年局部试掘铜车马坑时,在一木椁内出土一前一后纵置的两辆大型铜车马,出土时已残破,经修复后恢复原状。车、马和俑的大小约相当于真车、真马、真人的二分之一。它完全仿实物精心制作,真实地再现了秦始皇帝车驾的风采。秦代的金属加工技术有了辉煌的成就,在秦陵铜车马的制造上集中体现出来。秦陵铜车马共有三千多个零件,秦代工匠巧妙地运用了铸造、焊接、镶嵌、销接、活铰连接、子母扣连接、转轴连接等各种工艺技术,将此结合为一个整体,达到了非常高的水

14、平。 铜车马的发掘 1978 年 6、7 月间,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冢西侧约 20 米处钻探,当探铲进入到地下 7米左右深度时,碰到了坚硬的物体。一个金光闪闪的泡状物体随探铲破土而出。根据其形状和花纹,考古专家们立即断定,这是一个金质的马饰品,如果它是马洛头上的一个金泡,那么,地下就可能埋有马车。 秦铜之冠秦陵铜车马 秦陵铜车马出土于秦始皇陵西侧 20M 处,1980 年局部试掘铜车马坑时,在一木椁内出土一前一后纵置的两辆大型铜车马,出土时已残破,经修复后恢复原状。铜车马主体为青铜所铸,一些零部件为金银饰品。各个部件分别铸造,然后用嵌铸、焊接、粘接、铆接、子母扣、纽环扣接、销钉连接等多种机械连

15、接工艺,将众多的部件组装为一体。通体彩绘,马为白色,彩绘时所用颜料均为用胶调和的矿物颜料,利用胶的浓度塑造出立体线条。车、马和俑的大小约相当于真车、真马、真人的二分之一。它完全仿实物精心制作,真实地再现了秦始皇帝车驾的风采。秦代的金属加工技术有了辉煌的成就,在秦陵铜车马的制造上集中体现出来。秦陵铜车马共有三千多个零件,秦代工匠巧妙地运用了铸造、焊接、镶嵌、销接、活铰连接、子母扣连接、转轴连接等各种工艺技术,将此结合为一个整体,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特别是一、二号车的伞盖,其厚度仅 0.10.4 厘米,而面积分别为 1.12 和 2.3 平方米,整体用浑铸法一次铸出,即使在今天,要铸成这么大而薄、

16、均匀呈穹窿形的铜件也非易事。 至今,铜车马上的各种链条仍转动灵活,门、窗开闭自如,牵动辕衡,仍能载舆行使。秦陵铜车马被誉为中国古代的“青铜之冠”v【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青铜器】金铜佛造像的铸制开始兴盛,尤其是北魏、北齐的铜造像,在设计、造型和铸制加工上均达到相当水平。 v【隋唐时期的青铜器】铜质的合金成份较前有了 变化,加进了锌和镍,由青铜渐变为黄铜, 铜质细腻、脆亮。金铜佛造像的铸作持续发展。成就最突出的仍是铜镜,胎质、造型、花纹皆颇为精致。 v【宋元明清时期的铜器】宋代慕古之风盛烈,青铜器 的仿制,元代制铜工艺明显衰落,明代的铜器铸 造业较元代大有进步。北京大钟寺中的永乐大钟,器体宏伟,造型精

17、致,声音宏亮,音色优美,音量悠远,标志着明代铜铸业的新水平“宣德炉”较为著名.明清两代在宫廷内均设“造办处”,专为宫廷仿制三代铜器,其中不乏精致者。 合金成分四.文明古国永恒的艺术魅力文明古国永恒的艺术魅力 青铜器的纹饰美 青铜器是由青铜(红铜和锡的合金)制成的各种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的青铜时代。由于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所以也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约5000年到6000年间的西亚两河流域地区。苏美尔文明时期的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青铜器在2000多年前逐渐由铁器所取代。中国的青铜器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夏代始有

18、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春秋晚期至战国,由于铁器的推广使用,青铜制品越来越少。秦汉时期,逐渐为铁器、瓷器和漆器所取代。中国铜器的出现虽晚于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铜器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铜器相比拟。这也是中国古代铜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视的原因之一。 青铜器上的各种纹饰,属于中国绘画一个独特的类型。常用于青铜器的纹样有:饕餮纹、夔龙纹、龙

19、纹(爬行龙纹、卷龙纹、双体龙纹)、蛟龙纹、蛇纹(蟠虺纹、蟠虫离纹)、鸟纹、凤纹、波纹等,现逐一介绍如下。v1、饕餮纹:饕餮传说中是龙的第五子,羊身,眼睛长在腋下,虎齿人爪,有一个大头和一张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就吃什么。饕餮纹的主要特征是它的主体部分为正面的兽头形象,两眼非常突出,口裂很大,有角与耳。有的两侧连着爪与尾,也有的两侧作长身卷尾之形,实际上是由两条夔龙纹以鼻梁为中心,侧身相对组成的。饕餮纹的鼻、角、口部变化很多,从角、耳的不同形态可以认出其生活原型多是牛、羊、虎等动物。牛、羊是祭祀活动的主要祭品。饕餮纹多施加在器物的主要装饰部位,以柔韧的阴线刻出,或作阳线凸起。构图丰满,主纹两侧

20、以富于变化的云雷纹填充,具有阴阳互补之美。饕餮纹主要流行于商代和西周前期,到东周以后再度流行,但已失去原先的主导地位和狞厉色彩,而成为华美的装饰。v2、夔龙纹:夔是龙的一种,多为一角一足,口张开,尾上卷。夔龙纹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常见的有身作两岐,或身作对角线,两端各有一夔首,盛行于商和西周前期。其变化很多,使用灵活,有时作饕餮纹两旁填充空白的辅助花纹,也可单独构成连续排列的装饰带,夔龙纹与圆涡纹相间排列的二方连续图案,被称为火龙纹。v3、龙纹:是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一般反映其正面图象,都是以鼻为中线,两旁置目,体躯向两侧延伸。若以其侧面作图象,则成一长体躯与一爪。龙的形象起源很早,但

21、作为青铜器纹饰,最早见于商代二里冈期,以后商代晚期、西周、春秋直至战国,都有不同形式的龙纹出现。商代多表现为屈曲的形态;西周多表现为几条龙相互盘绕,或头在中间,分出两尾。传说中龙的出现与水有关,因此在青铜水器中,龙的形象更多出现。v根据龙纹的结构大致可分为爬行龙纹、卷龙纹、蛟龙纹、两头龙纹和双体龙纹几种。爬行龙纹,通常为龙的侧面形象,作爬行状,龙头张口,上唇向上卷,下唇向下或向上卷向口里,额顶有角,中段为躯干,下有一足、二足或仅有鳍足之状,简单的也有无足的,尾部通常作弯曲上卷。大多作对称排列。盛行于商末和西周时期;卷龙纹,龙的躯干作卷曲状,首尾相接,或者呈螺旋蟠卷状,常饰于盘的中心。古代以为龙

22、、蛇属于同类,故把龙画作蛇身蟠卷状。自殷墟到战国各个时期青铜器上都有这类装饰,只是图像结构有所不同;双体龙纹,亦称“双尾龙纹”。其状以龙头为中心,躯干向两侧展开,这类纹饰呈带状,因而体躯有充分展开的余地,实际上是龙的整体展开的对称图形。盛行于商末周初。大多施于方彝或方鼎口沿上;蛟龙纹是两条或两条以上龙的躯干相互交缠的纹饰。结构多有不同,有单体接连式,龙的躯干有规律的向同一方向交缠连接的,也有甚多的龙体交缠在一起,成多叠式的。盛行于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v4、蛇纹:青铜器上的一种纹饰。有三角形或圆三角形的头部,一对突出的大圆眼,体有鳞节,呈卷曲长条形,蛇的特征很明显。商末周初的蛇纹,大多是单个排列

23、;春秋战国时代的蛇纹大多很细小,作蟠旋交连状,旧称“蟠虺(panhui)纹”。 v5、鸟纹: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鸟长翎垂尾或长尾上卷,作前视或回首状。在青铜器上大多作对称排列。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琮上已有明确的鸟纹。青铜器上最早出现的是二里冈期的变形鸟纹。殷墟时期已有鸟纹作为主要纹饰。西周早期起鸟纹大量出现,一直到春秋时期。商代鸟纹多短尾,西周鸟纹多长尾高冠。鸟纹包括凤纹、鸱枭纹、鸾纹及成群排列的雁纹等。v6、凤鸟纹:商周两代青铜器共有的纹饰,其发展衍变中出现的变异具有断代的意义。称为凤鸟纹的一类,头有华冠,有的有角,尾羽纷披,常用于主要的装饰面。商晚期至西周时期流行长尾的鸟纹和小鸟纹,多用于

24、装饰带或作辅助性纹饰。v7、波纹(环带纹):是一种宽大而流畅的曲线纹饰,形象活泼而流畅。西周颂壶腹部装饰的蛟龙纹与波纹配合使用。以浮雕手法制作的蛟龙纹饰蜿蜒成大波浪形,依壶体正侧、宽窄的不同而有起伏升降的变化 v商代铸有上述装饰纹的著名青铜器有司母戊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郊出土。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中含人头。耳侧以鱼纹为饰。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 v人面纹铜鼎:1959年宁乡黄材出土。腹部浮雕有四个人面,浓眉大眼,高鼻梁,凸颧骨,

25、宽嘴紧闭,表情庄重。在人面的额部左右各有曲折形小角,腮两侧置兽爪。表明此人面并不是人的面部,而是人们心目中的神或怪神的形象。腹内有“大禾”二字铭文。v豕形铜尊:1981年湘潭船形山出土。整体造型为一只孔武有力的野公猪。猪背上开椭圆形口,设盖,腹内盛酒。口两侧有獠牙,猪身饰有鳞甲,龙纹和兽面纹。以野猪作为器物形制,在现有的商代青铜器中仅此一例 v牛形铜觥:1977年在湖南衡阳包家台子出土。此牛的头部和角形,是江南地区常见的水牛形象,牛背上站立一虎,既是实用的捉手,又是一种装饰。牛身上还装饰有凤鸟纹、龙纹、兽面纹等。此觥的造型设计与实用性完美地融于一体,表现出了优良的工艺设计思想。 v立象兽面纹铜

26、铙:1959年,在宁乡老粮仓师古寨出土。形制与稍后的钟相似,钟有钟架,属于悬挂敲击的乐器。该铙高71厘米,铣(xin)间宽46.5厘米。重67.25千克上面饰有兽面纹。 西周时期铸有上述装饰纹的著名青铜器有:大盂鼎,陕西淳化史家塬五耳大鼎,大克鼎,毛公鼎,利簋,大丰簋,胡簋,虢季子白盘,三年兴壶等。春秋时期铸有上述装饰纹的著名青铜器有:王子午鼎、栾书缶、吴王夫差剑、曾仲游父方壶、立鹤方壶等。战国时期铸有上述装饰纹的著名青铜器有:湖北随州曾侯乙墓编钟、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尊盘、湖北随州曾侯乙墓鉴缶、山西浑源李峪村鸟兽龙纹壶、洛阳金村错金银镶嵌琉璃壶(已流到海外)、河北平山中山王墓错金银龙凤方案、河北

27、平山十五连盏灯、湖北江陵山字纹铜镜等。 五。青 铜 器 冶 炼 和 铸 造 v 自年起才陆续发现一些古矿的遗址。主要的有湖北大冶铜绿山矿冶遗址、辽宁林西县大井古铜矿遗址 、湖南麻阳古矿井遗址和江西瑞昌铜岭古矿遗址等 。 【 湖 北 大 冶 铜 绿 山 矿 冶 遗 址 】 【 辽 宁 林 西 大 井 古 铜 矿 遗 址 】 【 湖 南 麻 阳 古 矿 井 遗 址 】 【 江 西 瑞 昌 铜 岭 古 矿 遗 址 】 【 河 南 商 代 青 铜 器 铸 造 遗 址 】 【 河 南 西 周 青 铜 器 铸 造 遗 址 】 【 山 西 侯 马 市 东 周 青 铜 器 铸 造 遗 址 】 陶 质 块 范

28、铸 造 青 铜 觯 (zhi)的 过 程 v这 一 铸 造 过 程 可 分 为 八 个 步 骤 : 用 特 制 的 泥 做 成 待 铸 觯 的 实 心 泥 模 。 v 将 觯 的 泥 模 倒 置 , 并 在 泥 模 上 分 块 翻 铸 外 范 。 v 修 整 外 范 并 加 刻 精 细 的 纹 饰 , 把 小 块 外 范 拼 成 大 块 。 v 在 觯 内 范 的 底 部 制 作 铭 文 范 。 v 在 内 范 表 面 刮 去 一 层 厚 度 , 这 内 范 就 成 为 觯 的 模 , 模 和 外 范 之 间 的 空 隙 就 是 待 铸 觯 的 厚 度 。 v 在 内 外 范 结 合 后 ,

29、制 作 浇 口 和 冒 口 。v 阴 干 、 焙 烘 , 最 后 用 左 右 的 温 度 将 泥 范 焙 烧 成 陶 质 , 对 合 成 整 体 范 预 热 并 灌 注 铜 液 。 v 打 碎 整 范 取 出 青 铜 觯 。 青 铜 器 辨 伪 v青 铜 器 的 复 制 、 仿 造 与 不 道 德 的 作 伪 应 予 以 区 别 , 复 制 和 仿 造 是 对 古 文 化 的 尊 重 和 仰 慕 , 它 和 蓄 意 作 伪 是 不 能 相 提 并 论 的 。 青 铜 器 的 辨 伪 是 一 门 综 合 性 的 学 问 , 目 前 可 以 从 铸 造 技 术 、 器 形 、 铭 文 、 纹 饰 、 锈 蚀 等 几 个 方 面 来 辨 别 。 青 铜 器 的 铸 造 辨 伪 在青铜器铸造方面的辨伪可分为以下四点 : 范线 。 商周时代的青铜器,绝大部分是用陶范法铸的,这 种方法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