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设计概论知识点汇总_第1页
城设计概论知识点汇总_第2页
城设计概论知识点汇总_第3页
城设计概论知识点汇总_第4页
城设计概论知识点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名词解释1 .城市:“城,郭也”,防御性概念,为社会的政治、军事目的而兴建,边界鲜明,形态封闭,内向;市意味着市场,是贸易交易的概念,为生产活动、商品交换的目的而兴建边界模糊,形态开放,外向2 .城市空间:是承托与容纳城市活动的载体和容器。城市空间表现为城市地域范围内一切要素分布及其相互作用,并随时间动态发展的系统或集合,具有物质、社会、生态、感知和认知属性多种特性。3 .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结构):城市各要素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分布和连接状态;也可以解释为城市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要素,在城市生长过程中,在城市地域空间中所处的位置和在营运过程中的状态。4 .城市空间形态(城市形态):城市在某一时间内

2、,在自然环境、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因素影响下,发展所构成的空间形态特征。狭义的城市形态指城市实体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空间物质形态。5 .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是人们为特定的城市建设目标所进行的对承诺公示外部空间和形体环境的设计和组织。6 .田园城市:由英国人霍德华在1898年Tomorrow,APeaceWaytoRealReform»(明天一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提出的兼有城市和乡村有点的城市,其是为健康、生态和产业而设计的城市,规模提供丰富城市分散主义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委托管理,其实质是城市和乡村

3、的结合体,并形成了一个“无贫民窟无烟尘的城市群”。7 .带形城市:基于一条连续的交通运输线,沿着这条线组织高密度的居住、生产、商业和服务设施而形成“带”一些低密度的用途则安排在交通线后面,一旦离开这条线,就进入乡村开敞空间8 .广亩城市:由赖特在宽阔的田野(broadcres)中正式提出,注理论将城市分散发展推向最为极端的状态,根据这一理论,城市成为地球表面均匀分布的人类聚居地。它的中心思想,将人类从城市中解脱出来,发展一种完全分散的低密度的生活居住与就业相结合的新形势。强调人的个性,反对集体主义。9 .开放空间:也称开敞空间、公共空间或旷地,指在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开敞性共享空间、亦即非建筑实

4、体所占用的公共外部空间以及室内化的城市空间。城市开放空间是城市形体环境中最易识别、最易记忆、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是城市设计最主要的研究对象之一10 .步行街区:专供步行者使用,禁止或限制车辆的一种街道类型。有若干条相邻街道确定为步行街的街区即构成步行街区。步行街区一般位于市中心商业区。11 .过渡式空间:相隔一定距离的两个空间可由第三个过渡空间来连接。14 .路径:路径观察者习惯或可能顺其移动的路线。在城市中,能够被称之为路径的元素有两类,即交通联系的道路和视觉联系的视廊。这些路径构成了城市的空间骨架,是城市的“骨骼系统”15 .区域:区域是具有某种特征的城市地区,人们在其中活动定能得到与其他

5、城市地段明显不同的感受16 .边界:边界是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界限,通过自然或人工形态上的变化所表现出来的线性成分。它标志着区域的范围和形状17 .节点:节点是城市中的战略要点,指观察者可以进入的具有战略地位的焦点、要点或是日常生活往来的必经之地18 .地标:地标是一种认知环境的参考点,观察者不进入内部,只在外部认知它,通过它来辨别方向。是城市中的突出形象。19 .场所精神:特定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因素共同确定的人造环境构成了场所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赋予场所一种总体的气氛和性格,体现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况20 .城市文脉:城市文化的渊源、流变和沉积、是赖以生存的背景,是城市内在的本质的相关联、

6、相互影响的一种背景,包括隐性和显性两种形态21 .图底关系理论:图底关系理论使研究城市的空间与实体之间存在规律的理论。每一个城市都有各自的空间与实体的模式,这一理论试图通过研究城市形体环境土地关系的研究,明确城市形态的空间结构和空间等级,确定出城市的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22 .联系理论:研究城市形体环境中各构成元素之间存在的“线”性关系规律的理论,又被称为关联耦合分析22、城市设计导则:现代城市设计最基本的成果形式,主要是对城市设计整体理念和对城市形体环境构成元素具体构想的描述,使用来保证设计实施的基本依据,亦即对城市或某特定地段的城市建设提出综合设计要求,是一种技术性控制框架和模式。23 .

7、城市景观:指人通过视觉所感知的城市物质形态和文化生活形态,是人对城市景物、景象或空间环境感知、思维后所获得知觉空间。24 .城市广场:城市广场是为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的,采用步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规模的结点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25 .城市滨水区:城市中内陆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一般由水域、岸线、陆域三大部分组成。26 .场所:城市的场所是指在一定空间内与人的行为相关联的地方,是一种包含空间、时间、活动、交往、社会与文化意义等多种内容的具体空间,是城市中各种行为或生活过程实现的物质载体,是人们生活与存在的特

8、定空间。27总体城市设计:也称整体城市设计,是城市整体(全局)层面的城市设计。是将城市及其周边环境的整体作为研究对象,以总体规划原则为指导,从全局上把握和制定城市空间发展整体框架,整合城市与自然环境、城市各功能片区、城市局部建设与城市整体景观体系的关系,指导下一层次的城市设计及具体的项目建设活动。简答1 .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特性可辨识性:它能在共识性中为人们所辨识、观察而加以研究,成为暂时性的静态存在持续性(系统性),它可以脱离时空的限制而持续存在&动态性(变化性),它隋时间而不断运作变化,亦是一种那个动态性的变迁过程;结构动态性的另一个意义是结构与存在其中的行为者之间彼此互动,相互辨

9、证的关系。层级性(不对称性)所谓层级是结构相互渗透,具有内外的关系,又是会均质,有时则会不均质,当彼此不均质时,则形成结构。因此,欲了解任何一个结构,不应只从其本身看,而应该从其上下、内外关系来看才行2 .城市空间结构分类星形结构(华盛顿中心区)一种理性化城市结构模式,其特点是:自发地从密实的城市核心沿着新扩展的交通线延长,并且允许有一个富有活力的、密集的且多用途的单一控制中心,由此辐射出多条主要交通线,次中心设在沿线并互有一定距离。开敞绿地则占据了各手指状开发区之间剩余的空间,使城市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带状城市基于一条连续的交通运输线,沿着这条线组织高密度的居住、生产、商业和服务设施而形成“带

10、”一些低密度的用途则安排在交通线后面,一旦离开这条线,就进入乡村开敞空间卫星城最早由美国规划师泰勒在1915年提出,1927年又有怀顿进一步充实完善。该模式主张中心城市一般应以商业功能为主,并被一组限定规模的、主要用于工业和住宅用途的卫星社区所环绕,其增长以散布的形式进行,卫星城市和中心城市之间应留有大片绿地,避免两者产生黏连现象,同时,城市外围的空间可作为公共设施、交通运输用地,并为未来发展留有余地。格网城市格网城市的基本想法是用一种矩形的道路网把城市划分为若干街区。从理想角度看,这种形态可以沿着任何方向扩展,无需界限和中心。因为各种活动可在任何场所进行,可达性相同,所有用地都形态相同,并允

11、许有标准化的解答。其他城市结构目前多属设想的城市结构模式:巨型城市、丹下健三和菊竹清训的海上城市、Archigram的行走城市和插入式城市、矶崎新的空间城市、索莱利的仿生城市3、城市形态的影响因素城市发展的历史过程;地理环境;。3城市智能、规模和结构特征;寺城市交通的相对可达性;(5规划及政策控制4、城市形态的模式凯文林奇认为人类城市原型理论大致上有三大分支:庙宇城市原型机械城市原型。3有机城市原型5、城市设计特征共时性特征;历时性特征;。3社会性特征;多元性特征6、城市设计的目标功能目标美学目标。3文化目标社会目标。5经济目标环境目标7、城市设计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形成城市整体物质结构;建

12、构城市和谐的直叙(2)适宜性原则-满足人的使用要求一一适用为人;创建宜人的环境和场所一一受人喜爱;体现“人的尺度”一一亲切近人;考虑不同的时空效果:a.开发建设实施的时序性,考虑有机发展、滚动开发;b.人与环境空间关系随时间的变化;c.一年四季、一日之内不同时间的景观变化(3)多样性原则物质环境多样性;经济多样性;。3社会利益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管理和设计方法多样性(4)后续性原则体现城市历史的连贯性:保护历史文化的遗存、遗址,对地区持续整治和更新,以达到城市新旧物质元素的协调共处,是保护城市历史的连贯性的一项重要的措施;体现城市空间的连续性;。3体现城市意识的连续性:“渐进主义”的原则(5)

13、生态性原则城市设计结合自然人类与自然环境共生:a.强调城市结构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这是尊重自然的典型体现;b.城市与环境的共生;c.开拓新的空间生存环境(6)过程性原则设计结果的非终结性;设计工作的长期性8、城市设计的要素(1)自然要素地理位置城市面貌。3天然植被土地使用(2)社会要素社会政治社会经济a.成本、利润与投资b.效率与就业c.密度与收支平衡C3社会文化a.历史遗迹、建筑、名人故居b.价值观与城市活力c.场所与特征社会行为:户外活动分为三种类型:a.必要性活动b.自发性活动c.社会性活动社会问题a.社会平等与选择权b.社会健康与社会福利c.社区、私密性及安全性(3)人工要素建筑实体及其

14、组合交通系统(设施)开放空间及绿地系统步行街区环境设施*开放空间的功能:a.开放空间是城市中多层次、多含义、多功能的共生系统,往往集节庆、交往、流通、休憩、现演、购物、游乐健身、餐饮、文化、教育、放在、避难功能于一体b.开放空间是城市自然生态、社会经济、历史和文化信息的物质载体,这里积淀着世世代代人民大众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人们阅读城市和体验城市的首选场所c.开放空间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发生器和舞台,是城市形象建设的重点,也是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窗口d.开放空间是以人为主体的促进社会生活事件发生的社会活动场所* 开放空间的特性:a.开放性,即不能将其用围墙或其他方式封闭围合起来,易于

15、识别;b.可达性,人们可以方便进入和到达,即可望又可及c.社会性,服务对象社会公众,大众共享而非少数人享受d.多样性,功能和形式灵活多样、丰富多彩,供人们休息和日常使用;e.文化性,空间形态具有历史文化品味,令人产生文化的认同感;f.安全性,步行的环境、和谐有序的景观元素,置于其中安全、舒适;g.愉悦性,环境优美、身心轻松,压力小,安逸h.生态性,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开放空间的设计要点a.把提高环境的吸引力作为创造高质量开放空间的重要目标b.现代开放空间设计应重视其文化品位及其文化氛围的创造c.以人为主体,组织为人所用为人所体验的人性空间d.强化形式信息,增强空间的观赏能力和感染力e.充分利

16、用生态自然条件,建立完整连续的公共空间体系f.珍惜历史遗存,保护与利用环境,为现代生活服务g.做好气候防护和气候设计,减轻环境压力* 步行街区的优点a.社会效益它提供了步行、休闲、社交、聚会的场所,增加了人际交流和社会认同感b.经济效益,促进城市社区经济的繁荣c.经济效益,减少空气和视觉的污染、交通噪声,并使建筑环境更富于人情味d.交通方面,步行道可减少车辆并减轻汽车对环境所产生的压力,减少事故* 步行街区的设计要点a.从城市设计角度看,步行街区应有助于城市基本要素的的相互作用,即合理组织交通,处理好人车关系,确定适宜的容量以及与其他空间便携的联系,强有力地联系现存的空间环境的行为格局,创造有

17、活力的城市环境步行街区应满足人们购物、娱乐、休闲等多方面功能的需要以及美观、宜人、舒适等心理方面的需求。3还应考虑步行街所在地段、全城的交通量情况、停车的难易、路面宽窄、步行道合理长度、投资渠道和居民意象等b.从步行街组成要素来看,它由两旁建筑立面和地面组成,要素繁多,设计繁复,但虽关键的还是城市环境的整体连续性、人性化、类型的选择和细部。* 环境设施的设计要点a.艺术性与功能性的结合b.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结合c.标准化设计与更新可能d.综合化使用与工业化生产9.城市设计不同元素组织与利用的原则在各种层次的城市设计中,将不同元素的组织和利用时,均应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以人为本”,即以市民大众

18、要求为本,时时刻刻考虑市民大众的根本利益,切实为公众造福。重视人对各类要素的情感与体验,更好地创造人性化的空间环境“生态优先”即以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为目的,协调人与环境关系,寻求生态环境优化“个性表现”,即充分挖掘与利用各类要素的特色资源,强化城市特色“整体协调”,即正确处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如人与自然关系、人与建筑关系、建筑与空间关系等,促使其有机结合。10、城市设计“形式论”(1)卡米诺希特“艺术原则论”A.理论强调城市艺术的重要性,呼吁城市建设者向过去丰富而自然的城镇形态学习,强调尊重自然,认为城市设计是地形、方位和人的活动的结合认为城市建设应该采取自由灵活的方式,反对呆板僵直的

19、程式。提倡小广场与城市街道相联通,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环境,提高城市空间的艺术质量主张城市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城市的形态,即建立和创造公共环境中公共建筑、广场和街道的视觉联系,通过恰当的相互协调,形成和谐统一的有机体。B.影响:卡米诺:西特主要从视觉及人们对城市空间的感受等角度来探讨城市空间艺术组织,该原则是基于城市物质空间形态,从各实体要素之间的功能关联及组合关系而得出的,其艺术原则的核心表现在注重整体性、关系及关联的内在性。用E.沙里宁的话说,西特的重要“在于借鉴历史指出了用现代方法解决现代问题的必要"。它一直激励和鼓舞着整整一代城市设计研究者的心路历程,并成为现代城市设计发展的重要思想

20、基础。对我因些学者也曾产生重要影响。C.局限:卡米诺西特的城市空间艺术原则也有其历史的局限性。西特的城市空间艺术原则,是基于城市物质空间形态中,各实体要素之间功能关联及组合关系而得出的,其艺术原则的核心表现在注重整体性、注重关系、注重关联的内在性,是从视觉及艺术性角度来探讨城市物质性空间和艺术组织原则。实际上,他的空间艺术分析主要适用于小范围、城市局部地域空间,也没有涉及人的行为、心理等因素对空间形式审美的影响。这些局限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其所处的时代,城市功能活动相对简单(如19世纪末城市大规模小汽车交通尚未出现)及人类认识水平的限制(如尚未从知觉环境角度来认识城市空间特性)。随着时代不断地前进

21、,现代城市在规模、速度、发展方式上都与过去大相径庭。城市空间需要在空间形式上采取新的手法以满足多样化的要求;城市设计也不再仅停留于简单的物质形态处理,而需要从更高的视点宏观地控制各方面的因素,在城市建设的各个阶段把握城市设计的目标(2)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论”11、城市设计“功能论”(1)柯布西耶“集中主义”A、理论城市必须是集中的,只有集中的城市才有生命力城市拥挤的问题可以通过提高密度来解决;集中主义的城市并不是要求处处高度急剧发展,而是主张通过用地分区来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降低市中心区的建筑密度和就业密度,以减弱商业中心区的压力,使人流合理地分布于整个城市。新型发展的城市布局形式必然需要

22、一个新型的,高效率的、立体化的城市交通系统来支撑现代化城市在空间艺术上要有新的追求,要寻找能代表时代劲射的城市风貌和象征。他遵循的城市设计原则是:a.以几何为基础去创造洁净、简单的外型b.理性与效率至上,崇尚直叙与功能c.使用现代的建筑材料,追求标准化、重复化d.摒弃装饰,排除历史传统B.影响:柯布西耶的集中主义规划思想在战后西方国家以及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被广泛采用,特别是强烈地影响了战后西方城市的大规模重建,从这个意义上讲,柯布西耶为现代城市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而得到了普遍的赞誉。C.局限:但是196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规划设计领域对人文、社会因素的日趋重视,柯在功能主义的城市设计中,在其

23、大部分的设计皆有矩形规划的运用视觉上的处理来使这些零碎布西耶的机械理性规划思想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怀疑与批判。二维平面安排各个功能关系通常比安排其他关系更为重要。共同特征,而其方法则倾向于混合正规的与不对称的元素,的元素依其根本的有线格式而成为一个整体。在这样的城市中,按功能区划分城市用地常过于简单、机械,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城市中心和建筑群体设计尺度过大,缺乏空间围合感和亲切感,失去人性尺度;过分强调技术与理性,一般缺乏变化生长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忽视城市历史、传统人文地理因素,造成没有人情味、千篇一律的城市景观。柯布西耶和霍华德的观念对比:柯布西耶与霍华德的城市设计思想有着本质不同,霍华德是希望

24、通过分散的手段来解决城市的空间与效率问题,那么显然,柯布西耶则是希望通过对大城市结构的重组,在人口进一步集中的基础上借助于新技术手段来解决城市问题。因此可以说,霍华德、柯布西耶提供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模式标志了当代城市设计思想中两种基本的指向一分散发展与集中发展。这两种规划模式也显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规划设计理念与方法体系,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源自于他对社会改革的理想,和对社会、经济问题的关注。对工程技术的手段更为关心,在关于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霍华德是希望通过建设组规因此在其论述的过程中更多地体现出了“人文关怀”而柯布西耶则基本是从一个纯粹的建筑师角度出发,希望以物质空间的改造来实现改善整个社会的目标

25、。走向上,霍华德的思想与柯布西耶也是完全不同的,模适度的城市(城镇群)来解决大城市模式可能出现的问题,遏制大(特大)城市的出现:而柯布西耶则希望通过对既有大城市内部空间的集聚方式与功能改造,使这些大(特大)城市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12、城市设计“系统论”(埃德蒙N培根)13、城市设计“意象论”凯文林奇A.理论:他认为,认知是城市生活的基础,使用者主要通过认知、体验来认识城市,城市设计应当满足人的认知要求为目标;林奇提出了建立城市形象性的三个条件,即识别性、结构和意义。林奇提出了构成人们心理形象的五种城市意向性基本元素:路径、区域、边界、节点、地标。B、影响凯文.林奇从人的环境心里出发,通

26、过人的认知地图和环境意象来分析城市的空间形式,强调城市的结构、环境的可识别性以及意象性;同时强调城市设计也必须基于市民的对环境的可识别性、使城市结构清晰、个性突出三个方面,才能为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人们所接受。林奇的城市认知意象的分析方法是对城市设计方法的-项开拓性研究,丰富了城市设计的内容城市意象研究的重要性在于改变了传统分析方法中物的对象,人成为城市空间设计研究的主体。城市意象分析开拓了城市设计中认知心理学运用的新领域,提供了居民参与设计的独特途径。综合的公众意象评价本身就说明了城市中哪些是有活力的,哪些地方有毛病,因而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必需的分析基础。此外,它采用实证调查和案例研究的方法,

27、其指导城市设计的原则,也由调查分析所得,因而是一种虚实兼备的城市分析理论,易于在实践中采用。在我国也正日益受到城市设计者的重视,并且已经在实践中和城市设计教学中得到了实验性应用。C局限:然而,意象理论过于强调形式本身和观察者的主观体验,对于其他意象性的因素认识不够(地域性、历史性等)。般地说,认知意象分析较适用于小城市或大城市中某一地段的空间结构研究。由于人的感受体验范围、表述能力及文化背景、职业、年龄、性别等的差异,所以评价规模过大,仅此五点认知要素就显得单薄。14、城市设计“涵义论”一一场所、文脉论15、城市设计“形态论”(1)阿尔多罗西类型学理论(2)罗杰特兰西图底关系理论联系理论评述:

28、城市设计“形态论”重视城市空间和形式的特定原型或整体轮廓。从其研究城市设计的手法来看,他们试图通过类型学(typology)的研究,整合城市由于功能分区带来的城市场所意义的丧失,重视赋予其丰富的内涵;主张在历史记忆基础上的建构,重点在于公共空间的重建,因此主张小规模和步骤性城市设计;喜欢大规模的轴状秩序系统和结构,从而创造一种典雅不朽的新城市空间形象。城市设计“形态论”过于注重空间形式和风貌的历时性研究,结果往往易流于形式的拼贴。虽然新理性主义宣称城市的中心内容是生活及其类型,但其实践则更侧重历史的表现。形态主义常常忽略经济、技术因素,尤其是汽车对城市生活的影响,难于对巨型结构、功能复杂和快速

29、发展的大城市的主要问题作出解答;更适用于小规模、有历史性积淀的城市,对于缺乏大尺度空间经验的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而言,城市历史的结构形态能否满足今日现代化的需要,则有待深思。16、城市设计“活力论”17、城市设计“秩序论”18、城市设计“触媒论“19、城市设计"生态论"20、城市设计阶段过程:(1)总体策划阶段;(2)设计创作阶段现场调查a.城市历史发展过程和城市总体规划情况b.设计地段即周边相关环境的形体方面的情况c.地方风俗习惯、建筑风格与特色等d.地段环境的经济社会方面的情况;资料分析a.职能分析(功能分析、交通分析)b.空间形态分析(视觉序列分析、土地关系分析、关联耦合

30、分析、类型学分析、空间注记分析)场所文脉分析(基地分析、场所结构分析、城市活力分析、认知意象分析)景观生态分析开发与保护分析(3)运作组织阶段;(4)实施执行阶段;(5)运行维护阶段城市设计说明;城市设计规划21、城市设计成果(1)文字成果城市设计政策;城市设计导则;(2)图示成果总图;分析图;各指标要素控制图22、城市设计成果编制影响因素(1)设计观念生态优先的挂念;以人为本的观念公众参与的观念法制的挂念效益的观念文化的观念(2)政策法律制度城市新政决策机构如人大、市政府等制定城市建设政策和规范条例,为设计实施提供理论和立法根据;城市设计过程中执行国家线型有关法律,如城市规划法等,并在执行过

31、程中总结经验教训,反馈给立法部门;在管理层面上,为单体建筑设计提供各项详细的技术性指标,并通过设计管理机构作为代言人对报批建筑进行审核(3)行政管理机构(4)资本经济运作(5)群众参与意识23、城市设计成果编制的特点:综合性、过程性、参与性、法制性24、城市设计成果编制的原则严肃性原则弹性原则阶段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25、宏观城市设计成果26、中观城市设计成果(1)中观城市设计文本内容对城市片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做深入的调查,划定各种景观资源和保护范围,确定保护方式。对片区在城市中的地位及其在城市空间体系中的角色进行深入的研究。按照城市总体设计空间体系的构想,结合本片区的特点,做出有

32、地区特色的空间设计方案,并将城市天际线及制高点视觉走廊等涉及本地区的部分加以落实和具体化。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设计所规定的地区平均容积率、平均建筑覆盖率、平均绿地覆盖率、建筑控制高度、配合分区规划,结合地区空间设计方案,做出进一步具体细致的规定。(2)中观城市设计图纸内容片区与所在城市各方面关系的分析图。片区空间及相关景观资源分布现状平面图、分析图。?片区空间体系设计方案平面(图8-4)、立面图,模型(图8-5)或鸟瞰图。片区天际线及制高点设计及分析示意图。片区重要广场(节点)街道空间设计平、立剖面图,模型或鸟瞰图。区文物古迹保护范围平面图,局部照片和保护方式构想图。片区民族聚居区保护范围平面图,

33、局部照片和保护方式构想图。片区重要自然景观保护范围平面图,局部构想图。片区绿化水系平面图,局部构想图。片区视线走廊平面图,视线分析剖面图。27、微观城市设计成果微观城市设计的对象一般指城市重点地段或节点,是人们集中停留和活动的场所,也是展示环境质量、体现城市品位的重要地段。微观城市设计的成果由设计图纸和设计说明两部分组成。(1)设计图纸内容地段空间及景观资源、分布现状平面图、分析图。地段详细设计平、立面图,透视图或模型。地段天际线及制高点设计及分析图。地段各个公共空间详细设计平、立、剖面图、模型及局部透视图。每幢主要建筑和构筑物的构想方案图(基本体型、高度、立面处理倾向、材料与颜色、尺度、符号

34、倾向、不'意等)。地段文物古迹保护范围平、立、剖面图,分析图;地段内民族聚居区保护范围、平、立面图、妇女稀土地段内道路交通体系图地段重要自然景观保护范围平面图、分析图;地段绿化水系平面图,分析图视线走廊平面图,实现分析剖面图。U地块划分图,注明池逊、面积及乡音工技术指标(包括红线退后尺寸)(2)设计说明包括上述内容的相应说明、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及其相关的其他具体规定以及各地块建筑设计及环境设计有关设计条件28、城市设计评价标准(1)城市功能效用评价:布局合理交通便捷设施完善(2)城市文化艺术评价:结构清晰视景和谐文脉传承空间特色(3)城市射虎i影响评价:社会公平民主自由健康安全社会效益(

35、4)城市经济效益评价:投入产出(5)城市生态环境评价:结合自然人工环境资源环保论述1 .对城市设计的理解(结合实例)城市设计是以人为中心,从人的生理、心理、行为i的需要出发,通过改善城市整体形象和环境景观,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来创造适应人类生存的、和谐的环境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三维物质空间形态所作的综合的形体环境设计,包括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这种设计应从整体出发、不但要处理好组成城市空间的各个要素,而且要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城市设计的内涵不仅设计物质环境,还包括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层面的内容;城市设计的外延涉及计划、设计、决策、运作、管理、实施、评价甚至改造等环节。城市设计所设计的

36、学科除了城市规划和建筑学之外,还包括社会学、生态学、经济学、心理学等诸多领域,以综合解决城市乃至区域范围内形体环境、功能组织、资源利用等问题。城市设计不单是要运用一定的设计理念和手法构想出一个完善的设计方案、制定出方案实施的设计导则;还要注重设计和实践的衔接和在实践中的操作方式,通过建立运作机制、保障措施、后评价体系以及管理维护保障城市设计的实施。2.传统城市设计和现代城市设计的异同简述现代城市设计的特征。(1)在主导思想上,认为城市设计是一个多因子共存互动的随机过程,它可以作为一种干预手段对社会产生影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的社会问题。(2)在对象上,多是局部的、城市部分的空间环境。但涉及

37、内容远远超出了传统的空间艺术范畴,它所关心的是具体的人,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3)在方法上,以跨学科为特点,注重综合性和动态弹性,体现为一种城市建设的连续决策过程,并常由某组织机构驾驭。(4)客观认识自身在城市建设中的层次和有效范围,承认与城市规划和建设设计相关,但不主张互相取代。(5)设计成果不再只是一些漂亮的方案表现图,而是图文并茂。简述传统城市设计的特征。(1)主导思想和价值观是物质形态决定论”和精英高明论”-即认为个别的智者的规划设计或统治者的力量可以驾驭城市。方案本身凭直觉想像,而且是硬性的,缺乏灵活应变的可能。(2)把整个城市看成是扩大规模的建筑设计,而不太注重具有应用性意

38、义的和各种局部范围内的案例研究,未对城市建设形成系统认识。(3)在方法上,多用建筑师惯用的手段和设计过程,缺乏与其他学科的交流和互补。(4)在抽象层次上,涉及人的价值、人的居住条件等有关问题,但对城市社区中不同价值观的存在、不同文化(特别是亚文化圈)和不同委托人的需求及选择认识不足。3.简述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异同点。相同点:在基本目标和指导思想上的一致性。在同一个城市的具体规划目标也应该是一致的。两者都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两者在学科特点上都是多学科的交叉,在工作方法上都需要多部门、多专业的协调与合作。两者的成果形式都以图件和文本为主。相异点:城市规划具有战略性;城市设计偏于战术性。城市规划偏重宏观层面的研究,城市设计偏重微观层面的研究。城市规划基本上是二维的(但也考虑三维),城市设计基本上是三维的(但不等于可以忽视二维的思考)。城市规划以研究经济、社会、环境要素为主;城市设计以研究物质形体环境为主(但也涉及社会、经济、环境等背景)。城市规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