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事故分析及抢险救援对策_第1页
危险化学品事故分析及抢险救援对策_第2页
危险化学品事故分析及抢险救援对策_第3页
危险化学品事故分析及抢险救援对策_第4页
危险化学品事故分析及抢险救援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危险化学品事故分析及抢险救援对策摘要:化学事故发生后,应由消防部队专勤人员或调集防化部队、环保、卫生防疫、化工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毒气检测设备对事故现场及周围尽快采样检测。在已知外泄毒物种类的情况下,应迅速查明有毒物污染的范围及在空气和水源中的浓度,根据实测结果标志出重点防护目标和事故区域的边界。在末知毒物种类时,应取样迅速送监测机构分析、确定。检测可采取固定点和巡回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居民密集区和交通要道应作为检测的重点。检测工作应贯穿抢险救援始终。要及时将检测结果报告现场总指挥部。从而,为总指挥部有效地组织开展各种救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同时,由抢险总指挥部迅速调集公安、武警、民兵或驻军划出警

2、戒区,并对警戒区边界安排岗哨或用插旗、洒石灰线、拉绳索等方法设置警戒线,切实对污染区严加控制、管理。以防污染区外的群众、车辆误入污染区而引起伤害。公安交警应对污染区及其附近地区的主要交通要道、路口设卡,控制无关车辆和人员进出,保抢险救援车辆通行。要维护好污染区及其附近地区社会秩序,及时将事故的有关情况及处置措施通告群众,搞好宣传教育,稳定群众情绪,严防由于群众惊慌和坏人造谣生事引起社会混乱。尤其对污染区内重要目标和部位更应加强警卫,严防犯罪分子破坏。 内容提要:通过系统的论述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成因以及处置措施,从各种环节上探讨化学危险品处置的具体措施。   前

3、言        近三十年来,世界化学工业迅速发展。化学工业在全球的迅速发展和化学工业品进入人类生活,为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世界上核电站已600多座,化学工厂更是不记其数,化工产品可达600万种,其中70%具有不同的毒害作用。如作为无机基础产品的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许多有机化合物易燃易爆,如汽油、甲烷、乙醇、乙醚、苯等;有很多化学物品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如化学试剂、有机磷、砷农药、硫酸、烷基酷类、甲醇、酚类等;还有一氧化碳、氯气、光气、硫化氢、氰化氢等有毒气体。近四十年发生的化学事故中,一次经济

4、损失超过3亿美元的特大事故就有近万起。如1984年12月2日子夜,位于印度博帕尔市郊的联合碳化物公司农药厂,一个储存45吨剧毒液体-异氰酸甲酯的贮罐压力骤然升高,使阀门失灵,异氰酸甲酯外泄气化,致3150人死亡,5万多人失明,2万多人受到严重毒害,15万人接受治疗,受此事件影响的多达50余万人,约占博帕尔市总人口的一半,全市基本瘫痪,引起了剧烈的社会动荡,善后处理长达5年之久。又如1992年3月25日,塞内加尔一家化肥厂氨水罐发生爆炸,当场死亡60多人,伤250人。海湾战争引起的综合证、北约对南联盟科索沃化学工业区轰炸次生的化学灾害事故等,造成的损失和危害都另人触目惊心,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

5、注。        近年来,我国化学事故发生的频率也不断增大。1985年全国即发生各种大小化工污染事故2700余起,后几年竟以每年500起左右的数字递增。1991年9月3日,我国江西上饶发生一起甲胺泄漏事故,造成900余人中毒,其中41人死亡。尤其是1993年8月5日,深圳罗湖区清水河安贸危险品仓库发生猛烈爆炸、燃烧,几公里外的房屋玻璃被震碎,致15人死亡,500多人受伤(其中重伤137人),直接经济损失2.4亿多元。广东消防部队百余辆消防战车,600余名消防官兵在4000余名军警的配合下,经十多个小时的艰苦战斗,

6、才将大火扑灭。1987年哈尔滨亚麻厂包站事故,死49人。西安液化石油气公司的爆炸事故,死12人,伤32人。 1996年3月20日上午发生的举世震惊的日本东京地"沙林毒气事件",造成11人死亡,75人昏迷不醒,5100余人分送234家医院抢救。共340个消防队,1363名消防队员到场。这次事件导致135名消防队员受伤,其中有34名是在地面,没有进入到地铁,主要是吸入了附着在衣服上的气体而中毒的。从这次事件付出的惨重代价,其中的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接到的报警是爆炸火灾和请求急救,所以没有去进行判断,采取的行动也是非常迟缓。消防队员对灾害现场的有毒

7、一无所知,所以一开始对这种有毒气体的行动是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进行了。二是当时的日本消防厅没有测出这种毒气是何种气体,只是测出可能含有乙腈,而这种气体只是一种低毒气体。三是规模非常大,同时16个地点出现,整个东京都内都有,东京消防厅手忙脚乱,而且,首先到场的大队长一到场就受伤,不能进行指挥,所以指挥相对比较混乱。四是由于洗消不够,导致中毒。其它方面的原因还很多。        此次事件以后,中央对化学危险品事故的处置非常重视。1997年拨出1.6个亿用于特勤队伍的建设。1999年7月19日28日共十天时间。天津中国消

8、防高级警官学校。参加培训的有:全国消防部队各总队参谋长、战训处长和重点城市建立有特勤消防队伍的各消防支队长、参谋长或战训科长,共80人。主要研讨灭火工作的主要问题:与世界同行相比较,一是消防装备落后缺乏防化、洗消、防毒方面的器材,重型车较少,重型水车占10%左右,我们的重型车是190-240马力,外国的重型车在300马力以上,我们的重型车在国外是中型车。二是功能单一,不能适应多种任务和新任务的需要。三是队员的业务素质相对比较低。一、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和成因        所谓化学事故,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切由化学物质造成的人员、环境伤

9、害事故。但从化学事故抢险救援的角度看,它主要是指与化学危险物品有关的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某些意外的情况,突发性地发生或人为的破坏,使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大量泄漏;或伴随火灾、爆炸次生大量有害气体,从而在较大范围内造成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对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的灾害性事故。 (一)事故的特点        1、突发性强,毒害物泄漏量大。      化学事故一般都是瞬间突然发生,往往出乎人们的预料,常在意想不到的时间、地点突然发生。这种突发性往往与化工产品及其生产过程的特殊性有关

10、。因为,多数化工生产都是在高温高压下进行的。有的在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有的则需要吸收热量,且许多化工生产的原料、中间体及产品都易燃易爆。所以,如果在生产、运输、贮存过程中的某一环节稍有疏忽,便会导致事故突然发生。上述情况,都必然导致化学物质大量泄漏,产生严重的后果。 2波及面广,毒害范围宽。      化学事故发生后,染毒气体迅速向下风方向扩散,有毒有害物质大都可严重污染空气、地面、道路和生产、生活设施,短时间内危害范围即可达数十甚至数百平方公里。 3、伤害形式特殊,对人员、环境危害极大。    

11、0; (1)毒性伤害。火灾中,火焰高温对人员的伤害主要是对人体皮肉的烧灼伤害。爆炸事故对人员的伤害主要是物理机械性伤害。而化学事故一旦发生,当有毒物质进入机体后,即能与细胞内的重要物质如酶、蛋白质、核酸等作用。改变细胞内组分的含量及结构,破坏细胞的正常代谢,从而导致机体功能紊乱,造成中毒。由于有毒物质专门破坏维持生命的生理过程,所以,对化学事故中的被伤害者的救治亦更为复杂。      (2)多途径伤害。由于各种有毒物质的危害状态不同,故中毒的途径也不同。如受污染的空气可经呼吸道吸入和皮肤吸收中毒;毒物液滴可经皮肤渗透中毒,如沙林液滴落到皮肤上即很容易渗入

12、皮肤之中;误食、误饮染毒食物、饮水,即可经消化道吸收中毒。再则,由于各种有毒物质的理化特性不同,能产生不同的中毒症状,造成不同的伤害效应。如苯、有机磷农药、氯化烃等神经性毒物,可经呼吸道、皮肤毒害神经系统;氯气、二氧化硫、氨气、硫化氢、氮氧化物、异氰酸酯类等毒物,经呼吸道(酯类毒物还可通过皮肤吸收)而导致呼吸系统中毒;一氧化碳、苯胺、硝基苯、氢氰酸吸入人体后会造成血液系统毒害(即全身性中毒)。其中,有的中毒较快,有的则系慢性中毒(中毒症状几小时或几天后出现)。需特别注意的是:由于很多化学事故都伴随有爆炸、燃烧等情况,所以,在事故伤害之中,既可能是单一伤,又可能是复合伤;既可能在污染区直接受到伤

13、害,也可能因接触或误食从污染区出来的物品、食品受到间接伤害。      (3)流动性伤害。化学事故发生后,由于有毒物质在空间形成白云团,会从事故发生区域向四周尤其是下风方向扩散,造成大范围空间的污染,使伤害效应大大增强。  (4)持续性伤害。因化学事故发生后,会对空气、地面、水源物体等造成污染,且这种污染能持续较长时间,少则几小时,多则数日、数月。这给事故的处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有毒气体对环境污染一般影响不大,进入室内、绿化区及低洼地区处的气体,通过风吹、日晒等可以很快消散,但有毒气体在高低、疏密

14、不一的居民区、围墙内易滞留。     4、救援困难,组织指挥任务艰巨。化学事故发生后,救援行动将围绕切断(控制)事故源、护制污染区、抢救中毒人员、采样检测、组织污染区居民防护或撤离、对污染区实施洗消等任务展开,难度大,要求高。同时,为了有效地实施救援,还必须对参加抢险救援的队伍实行统一的组织指挥,并认真搞好通信、交通、运输、急救、物资、气象、生活等各项保障。组织指挥难度很大,稍有不慎极易造成严重的后果。而且,对化学事故后果的消除也异常复杂。可以说,对化学事故的处理及后果的消除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从各级党委、政府到各有关部门、单位(包括军、警)都得紧

15、急动员组织起来,并密切协同,才能有效地消除其后果。(二)事故的成因      造成化学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l、自然原因。白然界的地震、海啸、火山爆发、台风、龙卷风、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雷击,以及太阳黑子周期性的爆发,引起的地球大气环流变化等自然灾害,都会对化工企业造成严重的影响和破坏。如,由此导致的停电、停水,使化学反应失控而导致火灾、爆炸以及有毒有害物质外泄。另一类自然灾害(如台风、潮汛、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因素)虽然破坏力同样巨大,但目前已能预报,可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故其危害程度

16、较小。       2人为及技术上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技术因素一般指人类在化工生产、储存及运输等过程中,对从事的岗位工作为掌握客观规律,违章引起的化学事故。      (1)勘测、设计方面存在缺陷。如从地形、气象因素看,由于选址不当,将重要的化工设施建在居民稠密区、地震断裂带、易滑坡地带、雷击区、大风带区等;从生产、储运方面看,易燃、易爆、毒害、腐蚀的化危品生产车间与仓库或贮罐(槽)等在布局方面末严格执行有关安全技术规范、规定,间距不

17、足,还有混装、混存、混运等;从工艺设计上看,易发生跑、冒、滴、漏的设施(设备)质量不符合要求,或处于上风(上方)位置,且离电源、火源、高温源距离不足;从防范设施看,防爆炸、防火灾(包括固定或半固定灭火、冷却装置)、防雷击、防污染等设施不齐全,不合理,维护管理不落实等,都将增大化学事故发生的几率。     (2)设备老化。带故障运转。化工生产流程中一般具有不同程度的压力、温度乃至高温、高压,产品、原料和中间体不少都具有腐蚀性强等特点,极易导致设备老化、故障,使各种管、阀、泵、室、塔、罐跑、冒、滴、漏,若发现、抢修不及时就会造成严重后果。 

18、0; (3)违反操作规程。化工单位虽比其他单位有更为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但由于麻痹大意、违章操作引起的事故仍时有发生。          (4)犯罪分子破坏引起化学事故。因犯罪分子的蓄意破坏,或因企业经营机制转轨中出现的多种矛盾。加之处理方法不当,导致矛盾激化,而人为造成化学事故的可能性也是不容忽视的。如世人关注的日本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发生于1995年3月20日晨8时,正是人们乘车上班的高峰时间,东京日比谷、丸之内、千代田等3条线路的5列电午和16处车站同时出现毒气。据悉,此次毒

19、气事件系由日本新兴宗教团体奥姆真理教有组织的破坏,3月22日,日本出动2500多名防暴警察和自卫队员对该教分布在全国的各处基地实施搜查,发现了与沙林毒气相关的物质;溶解沙林的乙腈氰甲烷、贮装沙林的密封容器等等。23日,千余名警察佩带防毒、侦毒装备,在该教上九一色村基地仓库里又发现了大批制造沙林毒气的原料氟化钠、氟化钙、氯化磷等。       3、战争因素。国家或政治集团之间发生战争,使该地区人类生存环境遭到化学毒剂或有毒化合物污染。也可因该地区化工企业设施遭到破坏,大量有毒有害的化工原料、产品发生燃烧、爆炸、造成灾害性化学事故。

20、60; 4、其它意外原因。不少化学危险品在生产、贮运过程中,也可因某些预料不到的原因,如车祸、飞机失事、海损事故、火灾殃及等而发生化学事故。二、事故的分类     对于化学事故的类型,国内外至今尚无统一的划分标准。但通常可按以下几种方法分类: (一)按有毒物质污染的主要对象分类即将化学事故分为: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和地面(物体)污染三类。 (二)按事故的严重程度分类即可将化学事故分为特大、重大和一般化学事故。特大化学事故,是指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泄漏并迅速扩散,短时间内造成成百上千人员中毒伤亡,危害范围大并使城市镇的综合功能遭到破坏,社会秩序混乱,必须进行社

21、会动员,组织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救援的灾害性事故;重大化学事故,是指突然发生并危及周围居民,且造成数十人急性中毒伤亡的事故。这类事故比特大化学事故危害的范围要小,一般指危及城市、城镇的局部,不致于引起较大的社会影响和城市(镇)功能破坏。但这类事故发生的几率比特大化学事故高,事故发生后也需动员有关方面的力量参与救援;一般性化学事故,是指由于工厂设备陈旧、故障或违反操作规程引起个别人中毒,事故危害范围一般限于厂区内,且通常只需事故单位自己处理的事故。 (三)按有毒物释放形式,可分为直接外泄型和次生释放型两类。直接外泄型化学事故,即由于某种原因使生产、使用、储存或运输中的有毒物直接向外释放而造成

22、的事故;次生释放型化学事故,是指某些本来无毒或低毒的化学物品,在燃烧、爆炸后次生出有毒有害物质并向四周释放而造成的化学事故。      除上述三种分类方法外,还可按事故的毒物对人员的危害方式分为呼吸系统中毒型、神经系统中毒型和血液系统中毒型化学事故;按化学事故中是否有火灾、爆炸事故,又可分为混合型化学事故和单纯泄漏型化学事故,等等。三、危险化学品事故抢险救援的主要任务和方法 (一)关阀堵漏,切断事故源。      在消防部队到场后,毒物仍在外泄的情况下,应及时向事故单位负责人和有关技术人员了解泄漏毒物的名称、理化性

23、质、毒害类型、生产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等,并在仔细研究关阀、堵漏的实施方案后,积极配合事故单位有关技术人员和业务技术熟练的工人在严密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切断事故源。在实施关阀堵漏、切断事故源的处置措施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抢险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前必须穿防化服(在已发生燃烧高温的情况下应佩戴空气呼吸器、穿隔热服或避火服),穿戴前,应认真检查其完好状况,有专人监护(记载空气呼吸器的气瓶压力、进出人员姓名、进入时间等等),必要时,对进入现场人员可开出雾状水流掩护,以确保抢险人员的安全。      2、若为生产过程

24、中发生的泄漏事故,消防人员可与事故单位熟悉情况的人员一道,由消防人员开出喷雾水流跟进掩护,协助他们关闭输送物料的管道阀门和切断有关的电源、火源,一定要严防关错、漏阀门。        3、对容器壁、管道壁堵漏,可使用专用的软橡胶封堵物(圆椎状、楔子状等多种形状和规格的塞子)、木塞子、胶泥、棉沙和肥皂封堵,对于较大的孔洞,还可用湿棉絮封堵、捆扎。需要注意的是,在化工工艺流程中的容器泄漏处直接堵漏时,一般不要先轻易关闭阀门或开关,而应先根据具体情况,在事故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正确地采取降温降压措施(我们消防部队可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

25、实施均匀的开花水流冷却),然后再关闭阀门、开关止漏,以防因容器内压力和温度突然升高而发生爆炸。   4、对不能立即止漏而继续外泄的有毒有害物质,可根据其性质,与水或相应的溶液混合,使其迅速解毒或稀释。       5、泄漏物正在燃烧时,只要是稳定型燃烧,一般不要急于灭火,而应首先出水枪对泄漏燃烧的容器、管道及其周围的容器、管道、阀门等设备以及受到火焰、高温威胁的建、构筑物进行冷却保护,在充分准备并确有把握处置事故的情况下,方才灭火。        6、对事

26、故现场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进行转移或采取保护措施,必须按有关要求和程序谨慎从事,严防因盲目蛮干而使事故扩大。  (二)认真检测,严密控制污染区。      化学事故发生后,应由消防部队专勤人员或调集防化部队、环保、卫生防疫、化工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毒气检测设备对事故现场及周围尽快采样检测。在已知外泄毒物种类的情况下,应迅速查明有毒物污染的范围及在空气和水源中的浓度,根据实测结果标志出重点防护目标和事故区域的边界。在末知毒物种类时,应取样迅速送监测机构分析、确定。检测可采取固定点和巡回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居民密集区和交通要道应作为检测的重点。检测工作

27、应贯穿抢险救援始终。要及时将检测结果报告现场总指挥部。从而,为总指挥部有效地组织开展各种救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同时,由抢险总指挥部迅速调集公安、武警、民兵或驻军划出警戒区,并对警戒区边界安排岗哨或用插旗、洒石灰线、拉绳索等方法设置警戒线,切实对污染区严加控制、管理。以防污染区外的群众、车辆误入污染区而引起伤害。公安交警应对污染区及其附近地区的主要交通要道、路口设卡,控制无关车辆和人员进出,保抢险救援车辆通行。要维护好污染区及其附近地区社会秩序,及时将事故的有关情况及处置措施通告群众,搞好宣传教育,稳定群众情绪,严防由于群众惊慌和坏人造谣生事引起社会混乱。尤其对污染区内重要目标和部位更应加强警卫

28、,严防坏人破坏。 (三)抢救中毒人员,疏散和保护群众。      化学事故发生,消防部队接警到场后,应在事故发生单位及有关方面的配合下,积极采取以下措施,迅速抢救中毒人员、疏散和保护污染区群众。        1、担任抢救中毒人员的突击队(组),应在切实搞好自身防护(穿防化服,穿训练服或战斗服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需要接近污染源抢救中毒人员时,还应据情出开花水流掩护)的情况下速将中毒人员从污染区抬、背、抱出(距离较远时,可采用接力传送的方法),转移到安全地带,让其呼吸到新鲜空气,脱去其染有污物的

29、衣服。当其眼内溅入毒物时,应立即用清水反复冲洗,由于毒物的伤害,往往造成人体机能的严重障碍,如呼吸衰竭、休克、肺水肿、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现场医疗救护组应及时对中毒人员抢救和治疗。并尽量使用特效解毒药解毒,以及灌肠、洗目、水冲洗等辅助手段,抓紧解毒和排毒。对现场难以急救的重伤在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后,应及时组织力量,送有关医院救治,护送过程中应注意对伤员病情的观察,不间断地采取救护措施。       2、在积极抢救中毒人员的同时,抢险救援总指挥部应通过电话、广播、电视或派出若干疏散组(由消防部队、驻军、卫生防疫及医务人员组成),通知污染区内的单位和

30、群众,在疏散组的组织引导下迅速、有序地撤离污染区。组织撤离前,检测组(分队)应将检测的情况及时、准确地报告现场总指挥部,以制定最佳的撤离方案,确定最佳的撤离路线。若检测条件受限,可组织污染区内的群众尽量向上风或侧风方向撤离。也可利用附近的人防工事或密闭建筑物进行掩蔽。在紧急情况下,可组织一时不能撤离的室内人员暂时紧闭门窗,并尽可能地停留在房屋的背风一端和门窗孔洞、缝隙较少的房间。室外人员或行人可戴上口罩或将湿衣服、毛巾、手帕等织物浸湿(甚至可以用自己的小便)捂住口鼻,若能在捂盖物外面抹上肥皂液防毒效果会更好。(四)实施洗消,控制并消除毒物污染     &

31、#160;  化学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及周围的道路、水源可能会受到严重污染,若不及时进行洗消,污染会迅速蔓延,造成更大的危害。这一任务主要由消防队伍担任。洗消时必须根据其理化性质和受污染物体的具体情况采用相应方法和洗消剂。        1、洗消方法        一是化学消毒法。即用化学消毒剂与有毒物直接起氧化、氯化作用,便有毒物改变性质,成为无毒或低毒的物质。消毒剂水溶液装于消防车水罐,经消防泵加压后通过水带、水枪以开花或喷雾水流喷洒。   

32、     二是燃烧消毒法。即用燃烧来破坏有毒物及其毒性。对价值不大或火烧后仍可使用的设施、物品可采用这种方法。但燃烧虽可破坏毒物,也可能使毒物挥发,造成邻近及下风方向空气污染,故在使用此法时人员应采取防护措施。        三是物理消毒法。此法有三种方式:(1)吸附。即利用有较吸附性能的物质(如专用吸附垫、活性白土、活性炭等)吸附染毒物品表面或过滤空气、水中的有毒物,亦可用棉花、纱布等去人体皮肤上的可见有毒物液滴;(2)溶洗。即用棉花、纱布等以汽油、酒精、煤油等溶剂,将染毒物表面的毒物溶解擦洗

33、掉;(3)机械转移。即利用切除、铲除或覆盖等机械(如破拆工具、铲车、推土机等),将有毒物移走或覆盖掉,使人员不与染毒的物品、设施直接接触。        2、洗消(消毒)剂,主要有以下几种:      (1)氧化氯化消毒剂。如次氯酸钙(也称漂白粉、氯化石灰)、次氯酸钠、三合二、氯胺、二氯胺、二氯异三聚氰酸钠等。这类消毒剂主要通过氧化、氯化作用来达到消毒目的。(2)碱性消毒剂。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碳酸钠、碳酸氢钠等。(3)物理洗消剂。包括常用的溶剂,如水、酒精、汽油以及吸附剂等。 

34、;  (4)简易洗消剂,如草木灰水、肥皂粉水等。因含有碱性成份,故也可用于洗消。    3、选择洗消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1)应根据有毒有害物质的性质及状态选择洗消方法。如对毒性大且又较持久的油状液体毒物,一般应用氧化氯化消毒剂或碱性消毒剂消毒。消毒后还需用大量的清水冲洗;对气体毒物,一般可不作专门消毒,但可对污染区暂时封闭,依靠自然条件如日晒、通风等使毒气逸散消失,对高浓度染毒区,则可喷洒一些雾化消毒剂溶液,加速消毒。(2)根据染毒物品、设施的性质及染毒程度选择洗消方法。如对染毒的金属、水泥结构生产设施

35、,可喷洒消毒剂实施消毒,对精密仪器、设备可用有机溶剂擦拭,但无论使用哪种洗消剂和洗消方法,都应遵循既要消毒及时、彻底有效,又要尽可能不损坏染毒物品,尽快恢复其使用价值的原则。      需特别注意的是,对参与化学事故抢险救援的消防车辆及其它车辆、装备、器材也必须进行消毒处理。否则会成为扩散源。对参与抢险救援的人员除必须对其穿戴的防化服和使用的防毒设施、检测仪器、设备进行消毒外,还必须彻底地淋浴冲洗躯体、皮肤,并注意观察身体状况,进行健康检查。 四、实施化学事故抢险救援应注意解决的主要问题      化学事

36、故抢险救援的艰巨性、复杂性和危险性,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准备工作和抢险救援过程中必须注意解决好决下问题: (一)健全机构,建立队伍     处置化学事故,除省、市、县(区)乃至化工企业单位都应有统一的组织指挥机构并明确组织指挥机构和各有关部门的职责。 (二)加大投入,落实装备     人员和武器装备的结合,才能形成战斗力。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没有必需的器材、装备,仅凭勇敢精神去处置化学事故,则非但不能成功,反而导致损兵折将的严重后果。各级政府应为消防部队特勤队伍配备防毒抢险专勤车

37、辆,每车应能载一个特勤班的乘员,且应随车配备特勤队员的空气呼吸器(含备用钢瓶)、充气泵、防化服、隔热服、毒气侦检分析器材、破拆工具、堵漏器材、关阀工具、通信器材、洗消药剂以及用于被伤害人员的防毒面具、担架、解毒急救药物、器械等应急抢救物品。(三)学习理论,强化训练      在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抢险救援刚刚起步,消防部队也刚担负这一艰巨而光荣的任务。根据我国消防部队的特点,不仅要组织广大官兵学习有关的化学知识,学习危险化学物品的分类及危险特性,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化学危险物品泄漏及其火灾、爆炸时的处置方法。尤其是各级指挥员更应熟知化学事故抢险救援组织指挥的

38、程序和方法。        在学习研究的同时,应大力开展相关的训练:一是抢险救援器材、装备的应用训练。如穿着防化服的训练,侦查监测及毒气分析设备的操作、使用训练,关阀、堵漏工具的操作训练,应急救护器材的操作训练等等;二是适应性训练。如穿着防化服后,实施对毒气的侦检监测训练、关阀堵漏作业训练、抢运中毒人员的训练等等。有条件时,可施放烟雾甚至在对参训人员和周围群众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施放一定数量和种类的毒气进行"实战"性的模拟训练,对提高消防特勤人员的心理素质和实战能力无疑是大有好处的;三是战术、技术的训练。在适应性训练

39、的基础上,加大训练难度,开展穿着防化服、隔热服(佩戴空气呼吸器)进行关阀堵漏、破拆、抢救人员、灭火、冷却保护等战术技术训练;四是协同训练。即报请当地政府批准,由化学事故处置指挥机构有计划、有准备地组织开展多方面抢险救援力量参加的实战演练。参加实战演练的各方面力量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各施其职,各负其责,练协同、练配合、练组织指挥,以提高快速反应和协同配合的能力。(四)调查研究,制定预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制定预案,才能做到打有准备之仗,打有把握之仗,才能有效地处置化学事故。我们消防队伍开展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是:1、具

40、有发生化学事故潜在危险的单位的名称、地址、规模,生产(储存、使用)化学危险品的种类、危险特性、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危险源位置、数量,危险车间反应容器的数量、质量、容量、极限、化合物的名称,可引起爆炸、燃烧的因素等;2、化学危险源单位可能发生的化学事故的类型及危险程度,这些单位自有的消防设施、设备种类、性能状况,防护设施的种类、数量、性能状况,专(兼)职抢险救援队伍力量情况,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职责分工情况等;3、化学危险源单位内及其附近地理环境情况,如单位内部布局、与周围单位、居民住宅的间距、人口密度、疏散通道、消防水源(及其可能受污染的情况)等;4、突发性化学事故发生后,在最大事故危及的范围

41、内需要重点保卫的目标及其实施保卫的方法;5、具有救援能力的单位,如环保监测、防疫、医疗救护、邮电、运输、气象、防化部队、化学危险物品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等的分布情况,以及通告联络方式,集结方法、地点等;6、危险目标区域的水文、气象资料;7、历年发生化学事故的时间、性质、原因、污染扩散的范围、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及抢救措施、事故处理等情况。      在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应对本地区化工单位的化学事故潜在的危险度进行评估,通常采取把化学危险物品储量、毒性等级、居民密度、历年化学事故发生的频度及所造成的后果等指标分成若干等级,按等级评分,并以积分评定其危险

42、度等级,而确定重点救援目标。再对重点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程度及危险进行预测分析,为制定预案提供依据。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应急救援的行动指南。预案除应包括目标单位的基本情况(同前述调查研究的内容)外,还应包括救援的组织领导、力量组成及其职责分工,事故的报警和响应程序、方法,现场救援的内容、程序和方法。救援指挥的程序、内容和方法,现场保障的内容(应包括救援防护器材、工具、车辆装备的供应、维修、补充,车辆装备运转的燃料补充,专业维修供应机构的设立,医疗器材、药品、医护人员的调集及紧急救护消防用水及消毒剂的保障,饮食、饮水的供应,轮流休息场所提供等等)和方法,信号、记号及各专业队伍的行动规定等。以及平时救援准备工作的内容、要求等。预案制定后应适时组织分散和综合应急救援演练,预案若与实际情况不符或情况变化时应及时进行修改。      还需注意的是: 危险化学品成千上万种,加之,就具体某一支消防部队来说,参与处置化学事故的机会不很多,作为一名消防指战员,也不可能将每种化学危险物品的有关情况都记在脑子里。所以,在城市的消防调度指挥中心应建设有关化学危险物品及化学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