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物(环境有毒有害物质)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5/29/68b85bef-2dee-4f10-942a-f5b94dfcdde4/68b85bef-2dee-4f10-942a-f5b94dfcdde41.gif)
![环境污染物(环境有毒有害物质)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5/29/68b85bef-2dee-4f10-942a-f5b94dfcdde4/68b85bef-2dee-4f10-942a-f5b94dfcdde42.gif)
![环境污染物(环境有毒有害物质)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5/29/68b85bef-2dee-4f10-942a-f5b94dfcdde4/68b85bef-2dee-4f10-942a-f5b94dfcdde43.gif)
![环境污染物(环境有毒有害物质)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5/29/68b85bef-2dee-4f10-942a-f5b94dfcdde4/68b85bef-2dee-4f10-942a-f5b94dfcdde44.gif)
![环境污染物(环境有毒有害物质)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5/29/68b85bef-2dee-4f10-942a-f5b94dfcdde4/68b85bef-2dee-4f10-942a-f5b94dfcdde4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第二篇 环境污染物 环境污染物 (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直接或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变化的物质。间接变化的物质。 (环境污染物主要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 “相对性”、“拮抗或协同作用” 、“降解中间产物” 2一、产生危害的环境因素 化学性的环境因素 包括合成化学物质、金属和天然毒素等。 物理性的环境因素 包括热、光、辐射和噪音等。 生物性的环境因素 包括细菌、滤过性病毒和真菌等。 (环境污染物的研究以化学因素为主环境污染物的研究以化学因素为主) 3一、产生危害的环境因素 (现代人的食、衣、住、行、乐暴露于化学物质中) (化学物质)如何定义 毒性 ? 氰化物
2、(毒性物质) 二噁英 (dioxins) (毒性物质) 酒精 毒性? (肝硬化) 毒性取决于接受物质量的多少,而非完全在于接受或暴露于何种物质。 “剂量决定毒性剂量决定毒性” 4二、毒性反应或作用 生物接受外来环境变化的刺激,皆能立即产生反应,启动生理反馈机制,使其处于稳定状态。毒性物质进入生物体内,若超出身体所能负荷,产生不良反应或毒害。 生理状态变化与生命力关系 (不同物质对生物体所产生的作用与该物质接触生物体的量与方式、生物种类、不同物质对生物体所产生的作用与该物质接触生物体的量与方式、生物种类、敏感度等因素有关敏感度等因素有关)5二、毒性反应或作用环境毒物学环境毒物学 单体单体 生态毒
3、物学生态毒物学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 6二、毒性反应或作用 生物体经治疗或休养,毒害作用随时间消逝,生理状态恢复正常,称为可恢复性毒害(reversible toxic effects)。若为永久性伤害,称为不可恢复性毒害(irreversible toxic effects)。 (毒物是否会造成永久性伤害与伤害程度、时间以及作用的部位有关) 人体肝脏细胞 人体神经细胞 7二、毒性反应或作用 (毒性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作用 (若以产生反应的时间产生反应的时间而论) 立即性反应立即性反应(在短时间内即产生反应者在短时间内即产生反应者) 如著名的神经毒气沙林(sarin,有机磷类的一种,甲氟膦酸异丙酯
4、),可在吸人大量后的数秒或数分内死亡。 延迟性反应延迟性反应(需较长的时间显现毒害症状者需较长的时间显现毒害症状者) 例如 石棉(asbestos)对石棉工人所造成的石棉肺(asbestosis)需长时间的暴露及伤害的累积,方能在肺功能上显现出明显的损害;而致癌物质造成癌症的发生所需要的时间往往可达20至30年之久。 或 急性(acute, 24小时)、亚急性(sub-acute, 1个月)、亚慢性(subchronic,1-3个月)、慢性(chronic, 3个月)8二、毒性反应或作用 (不同的毒性物质会产生不同种类的毒性) 毒性物质具有作用点的特定性,即其作用于特定的器官或组织,此称为靶组
5、织/器官。 毒性物质进入生物体内后,因为体内循环系统的输送,可能使产生作用的部位与最初接触毒物的部位不同,称为系统性毒性。例如 酒精由小肠吸收后,却可对脑神经造成影响。 若发生毒害作用的部位与接触点相符,称为局域性毒性。例如 臭氧与人体的眼部与呼吸道接触后,会造成这些部位的刺激。9二、毒性反应或作用 有些物质可能会同时造成系统性毒性与局域性毒性。例如 四乙基铅除了对所接触的皮肤部位造成的反应外,也可经渗透,在血液传送,从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 10二、毒性反应或作用 毒性物质如何产生毒性? 毒性物质通过生物体的屏障(皮肤、黏膜组织等上皮组织)进入体内(不论是否经过输送),到达产生作用的组织或器官
6、,进入特定的细胞或仅到达产生作用的组织或器官,进入特定的细胞或仅在细胞之外。在细胞之外。 进入细胞的化学物质到达作用点与特殊的生化分子结合或作用,并产生反应,而未进入细胞的物质也许仍停留在组织中,影响细胞外一些作用的正常运作。 细胞中的某些特殊的生化反应,因外来物质的影响而开始改变,此生化反应可能受阻、抑制、停止或加速,并造成细胞活力的降低、死亡或生长与繁殖等正常作用的改变。 若大量细胞或组织受损,则体内的正常生理作用也可能受影响并产生不良反应,而表现出的症状即为毒害。症状即为毒害。11二、毒性反应或作用四氯化碳对人体肝脏影响机制12二、毒性反应或作用_接触与暴露接触与暴露 暴露 _ 化学物质
7、与生物体接触,进人体内的过程。 生物体暴露的途径(接触方式): 吸入、食入与皮肤接触 生物体暴露的形式(以时间长短区分): 急 性(少于24小时,以一次、高剂量的暴露为主) 亚急性(少于1月,多次暴露) 亚慢性(13月,多次暴露) 慢 性(多于3月,多次暴露) 13二、毒性反应或作用_剂量与反应剂量与反应 剂量 _ 生物体单位体重所接受物质的量,或等于物质质量生物体体重,以mg/kg表示。 剂量是决定物质是否对生物体产生作用的最重要因素。一般而言,当接受的剂量愈高,所产生的影响则愈强烈(“影响”或“作用”,可能是有益的或有害的) 反应值反应值表示方法表示方法: 数值类和比值类 剂量为何与体重有
8、关 ? 剂量(或浓度)与反应的关系剂量(或浓度)与反应的关系 14二、毒性反应或作用_剂量与反应剂量与反应 例 将剂量为50 mg/kg的对硫磷,喂食20只小白鼠(因为不同小白鼠对对硫磷的反应敏感度不同)。结果可能是20只当中有4只死亡,而其死亡率为20。若同样以20只小白鼠进行25 mg/kg剂量对硫磷的毒性测试,则死亡率为10。 以此类推,则可获得死亡率为反应值(纵轴)与剂量(横轴)的关系图。曲线称为剂量反应关系曲线,且通常呈S形状。 剂量反应关系剂量反应关系 15二、毒性反应或作用_剂量与反应剂量与反应 剂量为15mg/kg的对硫磷并不会造成任何小白鼠的死亡,此一剂量值称为无作用值(NO
9、EL,no-observed-effect level)在实验结果中不会产生作用的最高剂量。 在产生死亡率的不同剂量中以25mg/kg为最低,仅造成10的死亡率,则此剂量称为最低作用值(LOEL,lowest-observed-effect level),即会产生作用的最低剂量。 (生物体对所有的毒性物质皆具有特定的容忍力)剂量反应关系剂量反应关系 16二、毒性反应或作用_剂量与反应剂量与反应 生物体可以接受某一剂量的毒性物质而不至于产生毒性的限量值(即生物体接受高于此剂量的物质时才会产生作用)称为阈值(threshold values)。 半致死剂量(LD50)值_在毒性试验中造成50试验动
10、物死亡所需要的剂量。 试验所观察的毒性终点(toxic endpoint)并非致死的反应,则可用有效剂量(ED,effective dose)或毒性剂量(TD,toxic dose)来表示。剂量反应关系剂量反应关系 17二、毒性反应或作用 评估化学物质毒性常用参数评估化学物质毒性常用参数18二、毒性反应或作用_毒性分类不同文献、书籍或规范等,有不同的分类方式不同文献、书籍或规范等,有不同的分类方式19二、毒性反应或作用_影响毒性因素20二、毒性反应或作用_毒性试验1. 选择适合测试生物 人体仅被使用在药物的临床试验,其余毒性试验皆使用其他不同种类的生物活体或培养的组织或细胞体外。 2. 选择观
11、察作用终点 终点可以是死亡率、孵化率、生殖力等不同的毒性反应,通常应选取较易观测且可量化者。一项毒性试验应可同时观察不同的毒性终点。 3. 选择试验时间 试验时间的长短可根据试验所需而定,短者可能仅数秒或数分钟即完成,长者可达数年之久(如致癌性、多世代生殖毒性等)。4. 选择剂量或浓度 剂量能决定产生何种的毒性作用。若观察死亡率,则须使用较高的剂量。若仅观察较轻微的作用或毒性反应时,相对的使用剂量则较低。 21二、毒性反应或作用_毒性试验 动物作为毒性试验对象动物作为毒性试验对象(有其理论上)疑虑 ? 物种间差异性 毒性试验结果通常最终将会被运用于人类身上,但因为物种之间物种之间的差异性的差异
12、性,人类对某一物质的敏感度不一定会在动物试验中被反应。 试验对象数量与剂量 由于技术上、经费上的原因,每次进行毒性试验仅能使用数量有限的动物。在剂量与反应关系中,较低的剂量会产生较低的反应。但是当测试生物数量太少时,较低的反应无法测得。 (利用不同数学模型以及对毒理机制探讨的结果,将其运用于低剂量利用不同数学模型以及对毒理机制探讨的结果,将其运用于低剂量生物反应的研究上已有相当的成果生物反应的研究上已有相当的成果)22二、毒性反应或作用_毒物动力学 (外来物质一旦经不同途径进入生外来物质一旦经不同途径进入生物体内,受生物体内不同的生理作物体内,受生物体内不同的生理作用,散布于不同部位,最终由不
13、同用,散布于不同部位,最终由不同的路径排出体外的路径排出体外) 不同的外来物质因其本身的物理化学特性产生不同的作用或毒效。研究物质进入生物体内所经历的过程称为药物/毒物动力学,包括吸收、分布、排除(代谢)等四个阶段不同的作用。 外来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排出及代谢外来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排出及代谢 23二、毒性反应或作用_毒物动力学 吸收 _ 吸入、食入和皮肤接触吸入、食入和皮肤接触吸入 _气态物质气态物质或颗粒状物质颗粒状物质经呼吸系统进生物体内的过程。 气态物质通过肺泡壁,借助血液循环分布于生物体其他部位通过肺泡壁,借助血液循环分布于生物体其他部位(分布过程取决于气态物质对血(水)的溶解
14、性,而溶解性则取决于亨利常数)。 (快速) 颗粒物质 5m 颗粒状物质经上呼吸道(鼻腔、咽、喉等)时,即可能被黏膜组织被黏膜组织黏着后排除。 2-5m 颗粒状物质可侵入至气管及支气管气管及支气管,然后被移除。 1m颗粒状物质可到达肺泡肺泡处,其内含物质或进人血液循环,或随微粒由巨噬细胞吞食后移除。24二、毒性反应或作用_毒物动力学食入 化学物质可能直接被吞食或混于食物或饮用水中而进入生物体的消化道(物质进入消化道中,必须被(物质进入消化道中,必须被吸收通过肠胃壁,才算真正地进入人吸收通过肠胃壁,才算真正地进入人体内)体内)。 人体的消化系统由口腔、食道、胃、肠、肝脏以及胰脏所组成。 化学物质的
15、吸收主要是发生于肠道部位,尤其是小肠 25二、毒性反应或作用_毒物动力学皮肤接触 皮肤具保护作用 通过扩散作用,毒性物质仍可能经表皮进入真皮组织,对此部位产生影响,或者进入此处的微血管,而被循环系统输送到身体的其他部位。 人体皮肤组织人体皮肤组织 26二、毒性反应或作用_毒物动力学 分布 _ 被吸收的物质借助血液或淋巴系统的运输或其他的扩散作用散布于体内的其他部位。 毒性物质在体内的分布与物质本身的特性、血液与组织中的浓与物质本身的特性、血液与组织中的浓度、流经组织的血液量、组织特性有关度、流经组织的血液量、组织特性有关。 不同的组织由于其功能不同,而流经的血液量也不同,因此也导致某些部位所含
16、物质的浓度存在差异。 体内有些部位对特定的物质具有较高的亲和力,也是影响毒性物质分布的主因之一。 例如 脂溶性高的物质主要蓄积于脂肪组织,而铅由于与钙的化学性质接近,较易蓄积于骨骼内。27二、毒性反应或作用_毒物动力学排除排除 排泄 _(排出体外过程) 生物转化 _(代谢) 排泄 人体具有不同的排泄系统将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而外来物进入人体后也可经相同的途径排出,其主要途径有肾的排尿、肠道排粪、肺部呼气,以及乳汁、唾液、汗腺等分泌,而其中最主要的是以肾脏为主的排尿系统。28二、毒性反应或作用_毒物动力学生物转化 _ _毒性物质经生物体作用而发生化学结构改变或价态变化的过程。 生物转化是机体
17、对外源化学物处置的重要环节,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生物转化是机体对外源化学物处置的重要环节,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 (生物转化可能发生在生物体内的任何部位生物转化可能发生在生物体内的任何部位) 肝脏 _ 生物转化作用的主要器官,在肝细胞微粒体、胞液、线粒体等部位均存在有关生物转化的酶类。肝脏内的生物转化反应主要可分为氧化、还原、水解与结合等四种反应类型。 肾、胃肠道、肺、皮肤及胎盘等也可进行生物转化。 生物转化作用受年龄、性别、肝脏疾病及药物等体内外因素的影响。29二、毒性反应或作用_毒物动力学蓄积作用 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浓度随时间而增加的现象,称为生物蓄积性。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浓度随时间
18、而增加的现象,称为生物蓄积性。 生物蓄积作用泛指毒性物质经任何的暴露途径进入生物体而累积,而生物浓缩性生物浓缩性是属于生物蓄积作用的一种,通常专指物质与水体(或其他环境介质如土壤)的直接接触而进入生物体内(如水中重金属由鳃或表皮渗透进入鱼体,而不包括环境毒物学食入或与底泥接触的途径)的过程。 毒性物质在不同食物链营养阶层动物体内的含量随层级增加而提升的现象,称为生物放大作用。30三、致突变物 致突变物致突变物又称诱变物 与DNA作用的物质并影响其正常功能者,称之为具有遗传毒性。 (具有遗传毒性的化学物质改变生物体内的遗传特质,使正常遗传信息的传递具有遗传毒性的化学物质改变生物体内的遗传特质,使
19、正常遗传信息的传递产生异常或变动,造成细胞、组织或生理功能上的障碍产生异常或变动,造成细胞、组织或生理功能上的障碍) 具有遗传毒性的物质造成遗传作用损害形式损害形式: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 (基因突变_微观上的损害,染色体的异常_宏观上的损伤) “突变”(广义地)泛指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损害。 31三、致突变物 突变 _ DNA上碱基的排列顺序或组成改变的现象。 产生突变作用的物质称为突变物。 发生突变的过程则称为突变发生。染色体异常 (除了DNA上碱基的异常能造成对细胞或生物体的影响外,DNA所处的染色体亦有可能被一些因素作用后产生变异) (1)染色体数目改变染色体数目改变 包括数目增加或减少
20、(非整倍数体及多倍数体)。 非整倍数体为单一或少数染色体数目的增加或减少,例如正常人类染色体为46个或23对(2n),不正常者则可能为45或47个;而多倍数体则指整组染色体数量的变化,例如染色体数目变为69个(3n)。 (2)染色体结构变化染色体结构变化 包括断裂、删除、重组等。32三、致突变物 基因伤害基因伤害导致癌细胞的形成与癌症发生,是遗传毒理研究中较受重视的突变结果。 除体细胞外,突变作用亦可能发生于生殖细胞(卵子或精子),受改变的遗传信息将可能被传递至后代。 突变对生物体的影响取决于其作用的部位或细胞种类、突变形式、受改变基因的重要性、基因的相对蛋白质与其功能、损害点的修复作用等因素
21、。 基因突变可能产生的结果基因突变可能产生的结果 33三、致突变物_遗传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 运用不同的突变性试验来测试化学物质是否能造成体细胞或性细胞的突变,并了解其潜在的致癌性。 不同的遗传毒性测试方法,使用的物种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培养的细胞、植物、昆虫、低等动物与哺乳动物等。 突变性试验可依观察终点的不同分为以下类型: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非整倍数体、其他种类。 不同的方法中,有些是短期的,有些是长期的;另外有些是利用活体(in vivo),而有些则是利用培养的组织(in vitro)。34三、致突变物_遗传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 Ames试验 _ 突变物测试方法 _ 1983年 _
22、Bruce Ames博士( 美国) Ames试验将逆转菌种培养在含待测物但缺乏组氨酸的培养液中(逆转菌种无法存活于缺乏组氨酸的培养液中逆转菌种无法存活于缺乏组氨酸的培养液中),若逆转菌种能利用培养液中葡萄糖合成组氨酸而存活并生长出菌落时,表示该待测物具有基因突变的作用。 Ames试验具有简易、快速、经济等特点,被广泛地使用于突变物的测试。 35遗传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36三、致突变物_类型 致突变物 _ 工业化学品、药物和天然物质等。 (化学物质种类化学物质种类 _ _ 多,遗传毒性测试多,遗传毒性测试_ _少少) (突变物与致癌物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性;有些致癌物质却不具有遗传毒性,如 2,3
23、,7,8四氯二苯并-p-二噁英) 规范管理 _ 分级 针对化学物质突变性的强弱,不同的机构或组织采用不同的分级方式。37三、致突变物_类型欧州经济共同体 _ 3类 第1类:对人类具有突变性。有足够的证据显示人类暴露于该物质与其所产生可遗传性基因损害之间的关联性。 第2类:此类物质应被认为(或假设)对人类具有突变性。基于适当动物试验的结果或其他信息可推论如果人体暴露于该物质应能产生可遗传性的基因损害。 第3类:应特别注意此类物质的暴露,因其可能具有突变性。 有些研究证实此类物质具有突变性,但证据仍不足以将其归为第二类者。美国美国 _ 8类类38四、化学致癌物 能引发癌细胞形成的物质称为致癌物 。
24、(依据致癌机制的不同)化学致癌物分为遗传毒性与原发性两大类。具遗传毒性的化学致癌物: 第一类为不需经生物体活化作用即可产生不需经生物体活化作用即可产生DNA损害者损害者。 如强亲电性物质或化学活性强的自由基。 第二类遗传毒性者,则须经生物体内代谢作用的活化过程,由最初的致癌先驱物致癌先驱物形成终极致癌物终极致癌物而产生DNA的伤害。 如多环芳香族烃 (PAHs),亚硝胺与亚硝酰胺和黄曲霉素等被生物体内的代谢酶转化为强亲电性的代谢物,并与DNA作用后,启动致癌的程序。39四、化学致癌物 有些致癌物并非直接与DNA作用(非遗传毒性),而是通过不同的机制引发恶性肿瘤。这些原发性的致癌机制包括助长癌症
25、形成作用(称为促促进物进物或同致癌物同致癌物,促进物是指有助于肿瘤形成者,而同致癌物是指有助于癌细胞形成的作用者)、引发激素失调、细胞毒性、免疫功能的抑制、过氧化物酶体产生和固体刺激物等改变细胞中DNA的合成、有丝分裂或复制的速率,间接造成细胞的变异。 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为全球致力于癌症研究的主要机构。 IARC与美国的国家毒理研究计划(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NTP)每年出版相关的刊物及研究报告。40化学致癌化学致癌物物41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癌症研究中
26、心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与USEPA致癌物分类致癌物分类42四、化学致癌物影响致癌因素1. 生物因素2. 饮食习惯3. 生活习惯(吸烟)4. 其它43四、化学致癌物致癌性试验 癌症形成与发展是长期且复杂的过程,虽然许多不同的致癌性试验已运用,但并无一种试验能完全反应测试物对人类的致癌性。 毒理学家判定化学物质的致癌性,通常依赖流行病学调查证据流行病学调查证据,以及对不同动物试验的结果来进行推论。 传统的致癌性试验是以哺乳类动物为主要的试验对象。 突变性试验,例如Ames试验等,即可作为致癌性的初期筛选试验。若再配合其他中、长期的动物试验,可按特定的评估准则来较为准确地推估物质对人类的
27、致癌性,并相对地减少时间与资金的浪费以及动物试验结果推估的不确定性。 44致癌物评定流程致癌物评定流程45五、致畸物 胚胎发育胚胎发育成为成熟个体是一相当复杂且精细的过程,必须依赖许多不同细胞之间的交互作用与互相协调。生物体在胚胎发育中,即使在不受外来因素的影响下,也有可能产生异常的结果。 产生异常的结果与基因有关,可能是遗传性的基因或染色体异常或基因突变的缘故。 先天性畸形约占总畸形发生率的20。 外在的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幼体的正常发育。46五、致畸物致畸物 _ 能对后代产生形态或结构上有明显异常的物质。 致畸物产生作用的时间可能发生在母体受孕前或受孕期间。致畸物作用阈值 化学物质对发育中的胎
28、儿造成影响,物质的剂量物质的剂量及暴露时间暴露时间是重要的致畸关键。 不论对母体本身的毒性还是对胎儿的畸形作用,毒性物质都存在其作用的阈值(即必须达到某剂量后才会产生毒害)。 致畸物都有其产生作用的特定时段特定时段。 (如果暴露的时间并不在此重要时段内,则发生畸形的可能性也相对减少) 心脏 !47五、致畸物_畸胎形成机制 1. 胚胎体内特定细胞死亡 胚胎体内特定细胞的大量死亡可造成体内无法借助修复或代偿作用以弥补失去的细胞,造成细胞无法正常地形成特定器官或组织,或者诱发其他部位的生成或迁移至特定的部位。2. 影响体内物质的合成或正常的代谢作用 外来因子影响细胞中DNA复制及特定蛋白质合成等生化反应。 3. 母体生理稳定状态的改变 母体在怀孕期间的营养、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等物质的摄取不足,或者是母体子体间的血流受机械性压迫而减少或因吸烟导致血中含氧量降低等因素,均是致畸的成因。 48六、环境激素 环境激素 _ 外因性干扰生物体内分泌的化学物质。 环境激素可模拟体内的天然激素(Hormone或称荷尔蒙),与天然激素的受体结合,影响生物体内天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合肥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下载安装
- 电商平台在农产品销售中的价值挖掘与应用研究
- 校园内外的商业活动与文化交流融合
- 2025年宜春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
- 电商平台品牌建设的营销策略
- 用智能化重构办公空间的体验与服务
- 现代保安公司的风险管理与经营策略研究
- 现代管理中的意识形态工作体系构建
- 物联网时代的网络安全防护挑战与对策
- 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 北京市》听课评课记录
- 2024年度碳陶刹车盘分析报告
- 2025年1月 浙江首考英语试卷
- 十首最美的唐诗
- 2024年中考二轮专题复习道德与法治主观题答题技巧(小论文)之演讲稿
- 质检工作计划书2025质检部工作计划范文
- 《缠论的实战技法》课件
- 新版标准化机电专业管理体系解读课件
- 承包鱼塘维修施工合同范例
- 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正式版
-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常见事故类型及典型事故分析(标准版)
- 《小学英语教学设计》课件全套 陈冬花 第1-10章 小学英语教学设计概述-小学英语课堂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