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辅修人格心理学考试要点第一章一、人格的基本特性1. 整体性: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是孤立的,都与其他方面密切联系;人格中任呵因素的改变都会引起其他因素的改变;人的任何行为都是整个人的活动,是个人的整体机能的实现(比如一个人从自信到自卑会导致情绪、认知、行为等方方面面的改变)2. 稳定性: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具有跨时间的连续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并非说人格完全不能改变,但总体来看,人格是连续而一致的(比如一个健谈的人,过去、现在健谈,我们会预料到将来也会很健谈)3. 复杂性;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物种;从结构上讲人格由许多复杂的因素构成;从功能上讲,人格处在各种复杂的关系中;(复杂性特别表现在人格特质的矛
2、盾性上,一个杀人犯也有良心发现的时候)4. 独特性: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既有共同性,又有独特性二、人格分析的三个层面1. 与所有他人相似:揭示人的共同本性2. 与部分人相似:揭示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3. 与任何人不相似:揭示个体独特性3、 T&3D理论 注意什么是T,什么是3D(P15)T:人格理论(theory)特质理论、生物学理论、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与社会认知理论3D:组织各种人格研究主题的线索人格表现:认知 情绪 意志人格动力:人类行为背后的动因动机(成就动机、权力动机、亲密动机)目标(成就动机、权力动机、亲密动
3、机)自我(自尊、自我调节)适应(压力与应对、A型性格、完美主义)人格发展(personality development)发展(发展轨迹、影响因素、深层机制)文化(文化与人格、性别、中国人的人格)叙事(情感与故事、认同与故事、对话与故事)第二章Page20-page30 人格研究的几种方法 人格心理学的三种研究途径:个案研究(质化)、相关研究(量化)和实验研究(量化)。 1、个案研究是一种以单独的个体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取向,它把个体看作一个整体,对之进行丰富全面、深入细致的描述和解释。有观察、访谈、测验、临床研究、个人资料分析(如信件、日记、个人传记等作品分析)等形式。长处:生态效度高
4、,研究得到的信息生动丰富深入;重视个人独特性。不足:代表性差;信息变化大,难以统计和比较。 2、相关研究通过统计测量的方法建立起不同人格变量间或人格变量与其他变量间的关系。它超越个体和经验,走上量化科学轨道。长处:样本量大,代表性高;生态效度高;多变量研究;简单易行。不足:不能进行因果推论;关系难以理清,存在多变量问题。 3、实验研究是在控制无关变量的条件下,系统操纵某种变量(自变量),研究其变化对另一变量(因变量)的影响,从而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长处:控制好、信度高,结果说服力强,可作因果推论。不足:生态效度低;控制难度大;实验花费高。研究途径个案研究相关研究实验研究概
5、念在自然情境中对个体进行系统深入地考察,包括行为观察、深度访谈和个人的资料分析。通过统计测量的方法建立起不同人格变量间与其他变量间的关系。通过操纵一个变量(通常称为自变量),测查对另一边量(因变量)的效应。举例Allport个人特质,Freud临床分析高尔顿相关系数,斯皮尔曼因素分析冯特意识结构,班杜拉电视与暴力实验长处生态效度高:研究得到的信息生动丰富深入。重视个人独特性。样本量大,代表性高;生态效度高;多变量研究;简单易行。控制好、信度高,结果说服力强,可作因果推论。不足代表性差。信息变化大,难以统计和比较。不能进行因果推论;关系难以理清,存在多变量问题。生态效度低;控制难度大;实验花费高
6、。Page32 测评资料的类型第一自然段(一般是填空题)自我报告资料、观察者报告资料、实验资料、生活史资料第三章1、 “Allport人格:一种心理学的解释是标志”一段Allport 是美国心理学家,既是特质理论创造者,也是公认的人格心理学学科创始人,一般把他在1937年出版的著作人格:一种心理学的解释作为人格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二、开始的allport个体心理学的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1、 人格结构: 人格具有复杂的结构,由反射、习惯、态度、特质、统我等按整合程度高低以金字塔层级形式构成。2、特质学说:特质(trait)是一个宽泛的、聚焦的神经生理系统,它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
7、,能够激发和引导形式一致(等同)的适应性行为和表现性行为(Allport, 1937)。特质乃是人格中最基本和最稳定的单位。当一个人具有某种特质时,他的思想和行为会具有经常朝某个方向反应的倾向。奥尔波特认为特质是人格的基础,是心理组织的基本建构单位,是每个人以其生理为基础而形成的一些稳定的性格特征。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首要特质、核心特质、次要特质),其中首要特质(cardinal traits)最重要、最具影响力、最能代表一个人的特点核心特质(central traits)能够代表个体主要特征和性格的核心成分,5-10个次要特质(second traits)具体的偏好和反映倾向,普遍性
8、、一致性较差,这些偏好不易被人察觉。3、人格动力:人格的动力系统是机能自主支配人某种行为的动机,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在发生变化(原始张力:设想一种婴儿的行为,一定有一个最早的行为动机,但这种行为动机会随着年龄和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习得性动机:后来产生的,不同于改行为原始动机的动机)换句话说,曾经为了满足特定的目标而产生的行为,在一定时间后会自己发挥作用,这时,先前的动机会转化成新的自主的动机。当动机变成在机能上不同以往的新动机时,机能自主就发生了。机能自主性是指一个成人现在进行某一活动的原因不是他原来要求行动的那些原因。换言之,过去的动机与现在的动机并没有机能性的联系,过去的已经过去,一个人今天
9、的动机是机能自主的。当动机变成统我的一部分时,动机就为本身而自行其是。比如:.一个大学生刚开始学习一门课程时,和可能因为这门课是必修的,或因为家庭需要。或由于时间宽绰而选学,但是也许在最后,他完全被它所吸引,或就一辈子迷恋这门学科了,这里,原发性的动机也许丧失殆尽,达到目的的手段本身却成了目的。 (持续性机能自主:原始、基本的动机系统,用于解释许多重复性行为模式以及对规律和熟悉性的偏好,对人类而言持续机能自主体现在成瘾行为和习惯性行为等重复性行为上; 综合性机能自主:是与人格整合有关的主导动机系统,是与“统我”的维持有关的动机)比如:(1)持续的机能自主,是指个人盲目从事的重复性活动,并且这些
10、活动曾一度为实现某个目的起作用,但以后就不再发挥效力了。这种活动的发生是独立于奖赏和过去的经验之外的,但他们都是一些没有太大意义的低水平的活动。譬如一个人在退休后仍然每天早晨7:30起床就是一个例子。(2)统我的机能自主 包括个人的兴趣、价值观、目标、态度和情操等。 5、人格发展观:认为每个人都有两种人格,即儿童不成熟人格成年成熟人格。成熟人格六个条件:(1)将自我感扩展到自身以外的人和活动;(2)热情地与人交往,表达自己的亲密、同情和容忍;(3)具有情绪安全感和自我接纳感;(4)对生活有现实的知觉;(5)具有幽默感和自我洞察力;(6)具有统合的人生哲学。 6、Allport词汇研究法的基本思
11、想:阅读连接里面Galton的“词汇学假设”,其中反映人格特质类的词语有4500个。(Galton首先提出词汇假设)词汇研究方法:Allport及其同事从韦伯斯特新国际词典(1925)挑选“能够将一个人的行为与他人的行为区分开的所有词汇”来描述特质,共17953个词语,占词典词汇量的4.5%,分成四大类:(1)人格特质 (2)暂时的状态、情绪和活动,(3)对品行和声望的评价,(4)其他词汇如描述身体特征、能力天赋及其他与人格关系模糊的词语。 其中其中反映人格特质类的词语有4500个。除了自然语言,行为是可用于推断特质的另一重要线索(分为表现型行为和应对型行为)词汇假设的概念:3、 Cattel
12、l的16因素人格理论的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结构: 和阿尔波特一样,是特质为人格的基本元素,认为特质决定个体在给定情境下将作出何种反应使个体的行为具有狂时间的稳定性和跨情景的一致性。1、 卡特尔将观察和测量的资料分为三种: L数据(生活记录资料)、Q数据(问卷资料)和T数据(客观测验资料)2、特质类型观点:认为特质决定个体在给定情境下将做出何种反应,使个体行为具有跨时间的稳定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从不同角度对特质做出了精细的区分。 来源:本体性特质和环境塑造特质 内容:能力特质、气质特质、动力特质。将智力分为流体智力(随年龄的老化而减退)和晶体智力(不减退)。 表现: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同阿
13、尔波特一样:共同特质和独有特质人格动力观: 人格动力来源于动力特质。动力特质分为:能、外能。能:先天的心理生理倾向,是本体化特质,稳定的动机单元,会增减但永远不消失,总结了14种。 外能:习得的动机特质,包括情操和态度。能情操态度构成了从低到高的层级网格 Cattell的人格动力层次是这样的:最低是能,依次上升是情操、态度5、特别关注16PF人格量表:(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问卷)16PF适合于16岁以上的青年和成人。 (共有187个题目,每个特质包括10-13个题目)。4、 Eysenck人格的层次模型,尤其关注左边四个类型的因子1、人格结构:根据人格构成元素对行为影响力的大小,将人格分作四个
14、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特定反应层次、习惯反应层次、特质层次、类型层次。 2、 外向性、神经质、精神质:三因素人格理论PEN外向性的一端为典型的外向特征群,好交际、爱热闹、易冲动、自信、活跃、喜欢追求变化,另一端为典型的内向特征群,固执、刻板、主观、害羞、不易激动。神经质的一端为情绪不稳定,可能会有过分担心某事或害怕某物的倾向;另一端为情绪稳定,往往是平静的、好脾气的、耐心的。精神质的一端为精神质,表现出高攻击、冷漠、自私、冲动、反社会、思维和行为迟缓等特点;另一端为超我机能,表现得仁慈、好心肠。3、 Eysenck的人格类型与古希腊气质学说的对应关系图表,大致地要记住,细节可以不用: 外向性和神
15、经质两个维度垂直相交得到四个象限与古希腊医学家Hippocrates体液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如图:4、 人格测量EPQ:5、 McCrae和Costa 的五因素人格理论Five-Factor Theory, FFT(麦克雷和可斯塔)1、人格分类系统的共识:“大五”结构的正式命名如下:.外向性;.随和性;.尽责性;.情绪稳定性;.文化或智慧。罗马字母命名顺序意味着五个因素在日常人格描述词中的表征次序或相对重要性,前面的比后面的更加重要。五因素为外向性(extraversion)、随和性(agreeableness)、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神经质(neuroticism)和
16、开放性(openness),缩写为 “OCEAN”(海洋),1992年,Costa和McCrae将NEO-PI-R删减得到具有良好信效度的简式量表NEO-FFI。维度层面E外向性乐群、自信、活泼、兴奋寻求、积极情绪、热心A随和性信任、坦率、利他、顺从、谦逊、温和C尽责性能力、秩序、责任感、上进心、自律、深思熟虑N神经质践履、敌意、抑郁、自我意识、冲动、脆弱O开放性思想、幻想、审美、行动、情感、价值2、 NEO-PIR:见表3、五因素人格理论第四章一、 第一、第二自然段 四液说、体型说(人体的三种类型)1、四液说:希波克拉底在其所著的论人的本性一书中说,人体内部由血液、黑胆、黄胆、黏液四种体液组
17、合的比例不同,构成了各人的不同气质:血液占优势的为多血质,表现为性情开朗;像春天般热情(薛宝钗)黑胆占优势的为抑郁质,表现为性情忧郁;像秋天般忧伤(林黛玉)黄胆占优势的为胆汁质,表现为性情易怒;像夏天般暴躁(张飞)黏液占优势的为黏液质,表现为性情冷静:像冬天般冷漠(林冲)希氏提出的四液学说后来被演变成著名的气质学说。曾前苏联生物学家巴甫洛夫(18491936)从神经活动类型来说明人的气质时,肯定了希波克拉底在这方面的历史贡献。2、 体型说:Kretschmer(克瑞奇米尔)体型说:二、 表4-1体型与气质之间的相关20世纪中叶,Sheldon与S. S. Stevens合作创立了胚叶起源的气质
18、类型理论。Sheldon体型说:体型:内胚型(肥胖)、中胚型(健壮)、外胚型(瘦长)气质:内脏型(舒畅、闲适、乐群)、肌肉型(好活动、竞争、果决)、脑髓型(压抑、约束、好孤独)内胚型的人往往愉快乐观,具有内脏型气质;中胚型的人往往精力充沛,攻击性强,具有肌肉型气质;外胚型的人往往内向、压抑,具有脑髓型气质。 相关性下表:三、Eysenck的唤醒理论:1、唤醒是指大脑皮层随时准备反应的警觉状态,它取决于中枢神经系统中上行网状激活系统的激活水平。内向者的唤醒水平天生高于外向者,所以对于同样强度的刺激,内向者比外向者更加敏感和感受强度大。极强或极弱的刺激都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只有中等强度的刺激才会
19、产生积极、快乐的情绪体验。刺激强度水平与内、外向者情绪体验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而且内向和外向者倒U形的峰点不同。如图:Eysenck对内向、外向适宜刺激的解释图表2、Eysenck的对于另两维度的探索四、 plomin(普洛闵)的行为遗传学理论 ;行为遗传学研究的三种方法,家族、双生子、收养(遗传学最常采用的四种研究方法是什么?)家族研究(最早)、双生子研究(最常用)、收养研究、模型拟合:就是建立一个反映各种遗传和环境因素对某特质贡献大小的模型,并将其与观测到的相关进行比较。)1、双生子研究的原理:2、Buss认为,情绪可分为两组:一组是唤醒性情绪,包括恐惧、愤怒和性唤醒。这三种情绪都与交感神
20、经系统的强烈反应有关,恐惧和愤怒是动物受到威胁准备去战斗的反应;另一组是关系性情绪,包括嫉妒、爱、愉快和悲伤。这组情绪在非社会性和中等程度社会性的哺乳动物中很少见或几乎没有。在关系性情绪中,很少或几乎没有自动的生理唤醒。唤醒性情绪发生在所有哺乳类动物身上,而关系性情绪则主要发生在更高级的社会性哺乳动物身上,二者都是物种适应性发展的结果。唤醒性情绪直接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关系性情绪的作用则是间接的,表现为有助于加强社会动物的群体凝聚力和协作。唤醒性情绪与关系性情绪唤醒性情绪关系性情绪情绪表现恐惧、愤怒、性爱、嫉妒、愉快、忧伤自动的生理唤醒水平高低行为反应对威胁或性刺激作出反应接纳和拒绝适应性功能个
21、体的生存和基因传递群体协作出现物种所有的哺乳动物高度社会化的哺乳动物第五章一、精神分析的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1、人格结构:两维(早期)、三维(晚期)人格二维结构:潜(无)意识:人格的深层部分,是不曾出现于意识或已经被深深压抑的内容。主要成分是本能,特别是性本能,性本能不独指生殖快感。前意识(包括意识):意识是人格的表层部分,是能清楚觉察的主观经验。前意识位于潜意识和意识之间,起检查和隔离作用。人格的三维结构:本我、自我、超我。本我:包含在无意识之中,是最原始、与生俱来的无意识结构部分,由遗传而来的本能、欲望构成。肉体是其能量源泉,该能量恒久不变不会消失但可以转换。其唯一动机是寻求发泄、
22、缓解紧张。遵循快乐原则,没有理性。自我:产生依存于本我(本身无能量),是人格中理智的、符合现实的部分。负责与现实打交道,解决本我和现实的冲突,遵循现实原则,有逻辑性。超我:产生分化于自我,是人格中最文明和最道德的部分。有两个方面:自我理想、良心。对本我具有强制力,遵循道德原则,有最高理性。2、人格动力:(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自我、本我、超我三者相互转化)冲突:本能现实理想和道德焦虑:焦虑导致痛苦,严重焦虑导致人格分裂和精神病,需要适度防御。现实焦虑:意识到直接危险;神经质焦虑:害怕对本我失控的潜在危险;道德焦虑:违反道德的焦虑感和负罪感(不是人人都有,如反社会人格)。防御:内容无意识,本质(不
23、真实)否定、歪曲、虚构,结果防御过度,破坏人格结构平衡,导致神经症。压抑:最常见;否认:失恋解释;投射:要不是反向作用:青春期;合理化或文饰作用;替代和升华:转移目标或转换能量;退行。3、 人格发展:口腔器、肛门器、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口唇期:0-1岁,这个时期的动欲区是嘴。在口唇阶段的初期(08个月)快感主要来自唇与舌的吮吸活动,吮吸本身可产生快感,婴儿不饿时也有吮吸手指的现象就是例证。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一个被“停滞”在口唇阶段初期的人可能会从事大量的口唇活动,诸如沉溺于吃、喝、抽烟与接吻等,这种人的人格被称为口欲综合型人格。在口唇期的晚期(8个月1岁),体验的感受部位主要是牙齿、牙床
24、和腭部,快感来自撕咬活动,一个被“停滞”在口唇阶段晚期的人会从事那些与撕咬行为相等同的活动,如挖苦、讽刺与仇视。这种人的人格被称为口欲施虐型人格。肛门期:1-3岁 肛门期出现在生命的第二年,动欲区在肛门区域。在这一时期,儿童必须学会控制生理排泄,使之符合社会的要求,也就是说儿童必须形成卫生习惯。在肛门期,快感主要来自对粪便的排出与克制,如果这一时期出现停滞现象,可使人格朝着慷慨、放纵、生活秩序混乱、不拘小节或循规蹈距、谨小慎微、吝啬、整洁两个方向发展,形成“肛门排泄型”或“肛门滞留型”人格。性器期:3-6岁 这个时期发生在生命的第三至五年,动欲区在生殖器区域,它是弗洛伊德发展阶段理论中最复杂和
25、争议最大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最显著的两个行为现象是“恋亲情结”和“认同作用”。恋亲情结因儿童性别的不同有“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之分。根据弗洛伊德的说法,男孩子到了这个年龄,开始对自己的母亲产生一种爱恋的心理和欲求,同时又有消除父亲以便独占母亲的心理倾向。在另一方面,男孩子因为上面所说的一些想法而产生“阉割恐惧”,害怕自己的性器会被父亲割掉。为了应付由此产生的冲突和焦虑,男孩子终于抑制了自己对母亲的占有欲,同时与自己的父亲产生认同作用,学习男性的行为方式,这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化极为重要。弗洛伊德认为,与此类似的心理过程和行为反应也在女孩子身上发生,这就是所谓的“恋父情结”。女孩子最后也与母
26、亲发生认同作用,而开始习得女性的行为方式。潜伏期:7-青春期 这里所谓“潜伏”,指的是儿童对性器兴趣的消失。这种情形的发生可能与儿童因年龄增大而其生活圈也随之扩大有关。儿童到了这个年龄,他们的兴趣不再局限于自己的身体,对于外界环境,也逐渐有了探索的倾向。由于这个时期的行为少有与身体某一部位快感的满足有直接关系,于是乃有“潜伏”的说法。生殖期:到了青春期,随着生理发育的成熟,于是进入人格发展的最后时期生殖期。在这个时期,个人的兴趣逐渐地从自己的身体刺激的满足转变为异性关系的建立与满足,所以又称两性期。儿童这时已从一个自私的、追求快感的孩子转变成具有异AA权力的、社会化的成人。弗洛伊德认为这一时期
27、如果不能顺利发展,儿童就可能产生性犯罪、性倒错,甚至患精神病。由于弗洛伊德重视早期经验,所以他对潜伏期和生殖期没有较多论述。4、防御机制:压抑:将大部分力比多冲动排除到意识之外,由此可以暂时减轻冲突。原本的能量可能通过做梦、玩笑、变态行为等形式释放出来,例如神经症。(比如:不去想了,想也没用)退行:使个体以儿童的方式行动,从而避免成人角色所导致的焦虑。(遇到挫折,无能为力)合理化/文饰作用:以社会认可的好理由来取代个人内心的真正需要(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投射:将自己内心不为社会认可的冲动加在别人身上,认为是别人有这种冲动。(不是我想入非非,是她勾引我)反向作用:以与真实欲望相反的方式行事。(明
28、明很喜欢她,嘴上却说:我最讨厌她)转移:个体把无法对某个对象直接表达的负性情感转移到另一个较为安全的对象身上。(在外面受了气,回家打孩子)升华:将本能的欲望以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级形式表现出来。6、评价:对古典精神分析的评价:贡献:第一个系统人格心理学体系(大树);第一个系统的心理治疗方法(神经症);理论和方法的创新:无意识、梦的解析、自由联想、临床法局限:过分强调性本能、无意识和非理性;悲观的、变态的、缺乏验证的。二、 Jung(卡尔·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人格结构观1、人格结构:Jung继承了Freud有关意识和潜意识的划分,并进一步把潜意识分为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个体无意识(能意
29、识到,但说不清楚):个体无意识主要是由情结构成。 情结是人格结构的第二层,作用要比意识大,是一种具有情绪色彩的观念群。情结包括一切被遗忘的记忆、知觉和被压抑的经验,以及梦和幻想等。情结是具有复杂心理性质的图象,有时具有创伤的特征,有时具有痛苦的特征。集体潜意识:人类或者说人群共有的对刺激的直觉反应方式。u 集体潜意识的主要内容(原型) 人格面具:社会期待的行为方式。 适应和膨胀(心理咨询师的危险) 阴影:最隐秘、最深沉的邪恶倾向。 阿尼玛与阿尼姆斯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男性身上的女性特质(娘娘腔) 女性身上的男性特质(铁娘子) 真我:可以描述为是内心的向导,是集体潜意识的核心,其作用是协调人
30、格的各组成部分,使之达到整合。真我也是荣格理论中最重要的原型,也是最晚出现的心灵要素。它产生于自我又远超于自我,居于心灵的中央。2、人格类型理论:态度内倾型:心理活动指向自己的内部世界,喜欢安静,富于幻想,对事物的本质和活动结果感兴趣外倾型:好社交,为人活泼、开朗,对外部世界的各种事物感兴趣心理功能思维:评价事物正确与否思维:评价事物正确与否情感:判断和确定事物价值,该事物是否可以被接受。 感觉:确定事物存在与否的功能,但不指明那是什么事物直觉:对过去或将来事物的预感 态度与功能的组合外倾思维型:这种人喜欢分析、思考外界事物,生活有规律,客观而冷静,但比较固执己见,情感压抑。外倾情感型:这种类
31、型的人多为女性。她们的思维常常被情感压抑,没有独立性,非常注重与社会和环境建立情感与和睦关系。外倾感觉型:这种类型的人多为男性。他们喜欢追求欢乐,活泼,有魅力,对客观事物感觉敏锐,精明而求实。但易变成寻欢作乐的酒色之徒。外倾直觉型:这种人喜欢追求外部世界的新感觉,易变而富有创造性,有多种嗜好,但难以坚持到底,做事常凭主观预感。内倾思维型:这种人喜欢离群索居,独自追求自己的思想,常以主观因素为依据分析事物,待人冷漠,倔强偏执,情感受压抑。内倾情感型:这种人沉默寡言,不易接近,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吸引力。但内心有非常丰富的和强烈的情感体验。内倾感觉型:这种人对事物有深刻的主观感觉。喜欢通过艺术形象表
32、现自我。缺乏思想和情感,较被动,安静而沉稳,自制力强。内倾直觉型:富于幻想,性情古怪。思想往往脱离现实,不易被人理解。常产生各种离奇的幻想和想象,体验奇特怪异。三、Alder(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人格动力(自卑)、人格表现中的四种生活风格类型:控制型、索取型、回避型、社会型1、人格动力:追求优越器官缺陷与补偿 :身残志坚发展功能不足的器官:发展其他的机能弥补缺陷机能自卑:不如他人的、消极的、不愉快的感受 。 追求卓越:一个人克服自卑,赶上甚至超越别人的努力倾向,是对自卑感的一种补偿 。 消除自卑新的自卑人格动力 自暴自弃自卑情结神经症超越自卑的两个方向:以个人的奋斗不断完善自身的不足,迈向卓越
33、(个人兴趣);与人合作,通过互助弥补各自的不足(社会兴趣:阿德勒认为社会兴趣不仅是人类本性的一部分,而且是在婴儿期通过学习获得的经验而发展起来的)。2、人格表现:人格形式是生活风格生活风格的形成:四五岁时 ,取决于生活条件、家庭及社会环境 。分析方式出生顺序、早期记忆、 释梦不健康因素器官缺陷、溺爱或娇纵、受忽视或遗弃生活风格类型:控制型:专横、冷库,缺乏社会兴趣和勇气,他们只有凌驾于他人之上才会感到安全。索取型:比较常见的生活风格,大多从小娇生惯养,习惯了依赖他人,缺乏生活技能,总是希望获得别人的帮助。回避型:像鸵鸟一样,一遇困难就将脑袋埋入沙子,试图与现实隔开来,整日耽于幻想,害怕失败,也
34、难以获得成功。(前三种都是不健康)社会型:能够敢于面对现实,具有帮助他人和改善社会的功能。(最健康)3、 评价 贡献:首开心理学社会科学方向先河。理论体系影响了多种心理学理论。 强调人格的创造性。重视心理学知识在儿童早期教育的应用。局限:仍然有本能论的影子,具有非理性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忽视了人格结构及其内在矛盾的分析,把人简单地看成是由追求卓越的单一动机驱使的个体。社会环境局限于家庭环境,根本没有触及社会的本质,因而未能完全说明心理疾病的社会根源。四、Erikson艾里克森的自我心理学的自我统一性(及其概念)1、自我同一性概念:是指个体对过去、现在、将来“自己是谁”及“自己将会怎样”的主观感
35、觉和体验。包括个体性、整体性、整合感、一致性和连续性以及社会团结性。同一性是健康的自我必须保持的一种状态。当人缺乏同一性时会感到混乱和迷茫,陷入危机。这种危机通常会出现在青春期,但绝不仅限于青春期。当社会快速变化动荡不安时,人们也很容易产生同一性危机。功能:自我同一性一旦形成,青年就具备了忠诚的品质,能效忠发自内心的誓言2、同一性危机同一性不足:缺乏同一性,不能对生活中重要的事情做出选择同一性冲突:各部分自我不一致,多由生活环境3、 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人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它们依先天的次序进行。在每个阶段,个体都会面临一些“危机”,解决危机的方式将决定人格的发展方向。积极的解决办法有助于加强
36、自我,形成较好的顺应能力;消极的解决办法则削弱自我,降低乃至阻碍自我的顺应能力。 (1)基本信任对不信任(01岁) a)当儿童获得更多的信任感且超过不信任感的时候,这种信任危机就得到解决。b)当危机得到解决时,儿童人格中会产生一种品质,这就是希望。具有希望品质的儿童对人有一种基本的信任感,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较强的未来定向(2)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13岁) a)当儿童学会适应社会规则而又不至于过分丧失自己的自主性时,自主对害羞和怀疑的危机就解决了。 b)由此获得一种新的人格品质,即意志。具有意志的儿童能够面对怀疑与害羞的境地,表现出自我抑制和自由选择不可动摇的决心。(3)主动性对内疚感(3
37、6岁)a) 如果父母肯定和鼓励儿童的主动行为或想象,儿童就易于解决这个阶段的危机。 b) 当儿童的主动性超过内疚感时,儿童就有了目的的品质进入下一阶段。有目的的儿童富于想象力和主动性,具有追求有价值目标的勇气,不怕失败和惩罚。(4)勤奋对自卑(612岁)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得到积极解决,就会形成能力的品质。(艾里克森认为勤奋感虽然好,但不能过分)(5)自我认同对角色混乱(1220岁)同一性的形成标志着儿童期的结束和成年期的开始 如果在这个阶段青少年不能获得同一性,就会产生角色混乱或消极同一性。 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得到积极解决,青少年获得的是积极同一性,就会形成忠诚的品质。 (6)亲密对孤独(20
38、24岁) 没有确立同一性的人和缺乏工作能力的人是退缩的,他们避免同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因而势必产生孤独感。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得到积极解决,就会形成爱的品质;如果是消极解决,就会产生混乱的两性关系。(7)生产对停滞(2565岁) 在这里,繁殖是广义的,它不仅是指生育和照料儿童,而且也包括为下一代的幸福生活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 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得到积极解决,就会形成关心的品质;如果是消极解决,就会形成自私的品质。(8)圆满对绝望(65岁死亡)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得到积极解决,就形成智慧的品质;如果以消极方式应付危机,就会产生绝望和无意义感。 五、Horney(霍妮)的神经症理论 三个文化矛盾、三种神
39、经症、自我、应该的专横1、 霍妮把神经症定义为“神经症是一种恐惧,由对抗这些恐惧的防御措施,由为了缓和内在冲突而寻求妥协解决的种种努力所导致的心理紊乱。从实际的角度考虑,只有当这种心理紊乱偏离了特定文化中共同的模式,才将它叫做神经症”霍妮的这一观点摆脱了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以来于永不变化的本能力量的理论,强调个人的人格结构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生活环境,取决于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的文化环境和个人环境。如果个人在发展中偏离了文化模式,难以适应所生存的环境,就容易产生恐惧,进而形成神经症人格。2、 导致神经症患者内心冲突的社会文化基础是现存的文化矛盾。这使人们陷入难以调和的内心冲突之中,心
40、理紊乱偏离了特定的社会文化中的共同模式。神经症是时代与文化的副产物的结论。3、 三种神经症人格类型 :顺从型(或依从型):接近他人,这类人强烈需要被接纳、赞许和获得友爱,他们表现得很顺从,需要支配他的一个伙伴。敌对型(或进攻型):反对他人,这类人需要权利、声望、财富、成功等,他们与人建立的关系只是为了从中获利,对人怀有敌意,不信任。退缩型(或逃避型):回避他人,这类人与周围人保持感情上的距离,需要独立、完善、退缩,他们利群索居,只信任自己,避免依赖他人。4、神经症的自我霍妮反对弗洛伊德把人格分成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她指出,自我有三种基本的存在形态。 真实自我(real self):每个人
41、都是独特的,具有内在固有的潜在性,只要有事宜的环境,人人都能实现潜能。理想自我(idealized self):正常人理想自我是建立在对自己真实能力的认识之上的,但对神经症患者而言,它是一种无法达到绝对完美的幻觉。现实自我(actual self):现实生活中不完美的自我,患有神经症,与理想自我相形见绌。5、 基本冲突 (三个文化矛盾)霍妮将神经症患者在基本焦虑的基础上形成的内心冲突称之为基本冲突。就霍妮的整个理论来看,基本冲突包含三种情形:第一是各种神经症需要之间的冲突。神经症患者为克服焦虑而强迫性地追求一种或少数几种需要而压抑了其他需要。第二是对待他人的行为方式之间的冲突。即接近他人、对抗
42、他人和逃避他人之间的冲突。第三种情形是理想化自我与真实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冲突。其核心是真实自我的建设性力量与理想化自我的阻碍性力量之间的冲突。为解决自我的冲突,它可能会形成三种情形:自谦、贬低自己;夸张、美化自己;放弃。 6、“应该的”专横与神经症“应该的”专横:在理想自我的左右下,人们觉得自己是圣人,应该怎样怎样, Horney称这类强迫性需要为“应该的”专横。神经症:神经症共有的心理因素是焦虑和对抗焦虑的防御机制。理想自我脱离真实和现实自我,被“应该”控制 。不光要求自已,还要求别人。第六章 行为主义一、 Watson华生1913年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诞生;二、Pavlov巴
43、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即113下面的自然段)无条件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UCS):如试验中:食物无条件反应(unconditioned response,UCR):由食物引起的反应,食物-流口水中性刺激(neutral stimulus, NS):原本不具备引起无条件反应的能力,如反应前的铃声条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CS)条件反射之后的铃声条件反应(conditioned response,CR)铃声-流口水泛化(generalization)对特定刺激形成条件反应后,对类似的刺激也会引起反应,如与之前音调相似的铃声也会产生恐惧,如
44、“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分化(discrimination)被试仅仅对之前的音调会产生恐惧,如只让妈妈抱不给奶奶抱消退(extinction)条件反射形成后,需要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伴随出现以保持洗的反应,否则会消失。如一直给够铃声而不给食物,则够久之就不会再留口水了二、 Skinner的操作性行为;1、人格结构:应答性行为:由特定的、可观察的成绩引发的的行为反应。例如课堂上老师的提问会让你不由自主的紧张起来操作性行为:有机体自发地作用于环境的行为反应。例如小狗在地上打滚,学生上课举手发言,婴儿牙牙学语等这些行为不需要任何特定的诱发性刺激,是有机体自发表现出来的。2、 人格动力:强化:斯金纳认
45、为,强化是行为建立的关键。所谓强化,是指跟随在一个行为之后,并使该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增加的条件。强化又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指在一个行为之后给予或加强了某种刺激,从而使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增加,如踩机关食物;如食物、金钱、赞扬、微笑等负强化:是指在一个行为之后消除或减弱了某种刺激,从而使某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增加。如果踩机关能使已有的电击撤消,那么,电击的撤消就会使老鼠在以后遭电击时踩机关的可能性增加。强化物的分类:正强化物和负强化物;初级强化物和次级强化物初级强化物:同有机体生存相关的强化物如水、食物等;次级强化物需要同初级强化物建立联接才会起作用的强化物,比如金钱、地位等。惩罚:分为正
46、惩罚和负惩罚:是使该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减少的条件正惩罚:是指在一个行为发生之后呈现某种初级,从而使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减少的条件,比如:言语斥责、罚款;负惩罚:在一个行为发生之后,撤销某种刺激,从而使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减少,比如幼儿园阿姨因为小朋友说脏话拿走她的小红花。3、 两种条件反射的区别 经典条件反射 操作条件反射 反应的性质 早先就有的反应(流口水) 新的有效行为(踩机关) 强化的性质 在反应之前(铃声食物口水) 在反应之后(踩机关食物) 强化的作用 建立条件刺激物与无条件刺激物之间的联系(灯光食物) 奖励有效的行为 学习的内容 刺激物之间的信号关系(灯光是食物出现的信号)
47、 有效的行为 强化-惩罚的类型(准确地从117页看到119页表6-3为止)三、 学习过程(“强化”等)Dollard和Miller多拉德、米勒1、人格结构:人格结构大部分是由习惯或SR联结物组成,有机体习得这些习惯间的关系即构成人格结构。2、人格动力:(学习的四要素)内驱力(drive):指迫使有机体行动的任何一种强烈的刺激。(一级内驱力与生俱来;二级内驱力后天习得)线索(cue):决定有机体在内驱力的驱动下于何时、何地、做出何种行为反应。驱力为行为提供动力,而线索则指导行为。(内在、外在)是一种指导有机体选择行为的方向的刺激,也就是斯金纳所说的诱因、辨别性刺激。反应(response):是由
48、当前的驱力和线索引发的行为,目标在于消除和降低驱力。强化(reinforcement):等同于降低驱力,任何能够降低驱力的刺激都是强化物。(原生的、二级的)如果线索导致一个反应,反应又导致强化,那么线索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就会增强。如果这个过程不断重复,最终有机体将会产生习惯,这就是学习的过程。3、冲突的学习原理分析(四种)双趋冲突:指需要在两个同等喜欢的目标之间选择其一。(eg:两个你都喜欢的女孩同时向你发出约会的邀请;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双避冲突:指需要在两个不喜欢的目标之间选择其一。(eg:一个战士前临悬崖、后有追兵)趋避冲突:指个体面临的目标即诱发了接近趋向,又诱发了回避趋向,也即必需选择的
49、那件事有利又有弊。(eg:一种职业可以赚来很多钱,可它是不正当的)双重趋避冲突:指两个目标同时既有令人喜欢也有令人不喜欢的方面(eg:求职时找到两个可以接受你的职位:一个是做山村教师,一个是某大公司门卫。你可能会觉得山村教师清贫、远离大城市,但是悠闲散淡,受人尊重;而大公司门卫单调卑微,可是能留在繁华的大城市,见多识广。)第七章 人本主义一、 Maslow的需要层次论的图示,高峰体验,自我实现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马斯洛是第一个较详细阐释人的各种需要的心理学家;(2)马斯洛将各种需要排成一个按层次发展的系统,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3)层
50、次表现在动物种群上;(4)需要层次是由低到高,前三种需要是基本需要,后两种为成长需要。2、 自我实现和高峰体验:自我实现的概念:它指一个人希望自己的潜能得以发挥,希望干适合于他干的事情,希望成为他能够成为的人。自我实现的体验是一种高峰体验:自我实现时人所经历到的一种心灵上的满足感和完美感,充满着敬畏、迷狂和极度的幸福之感,自我与世界融为一体,不再有时空限制和矛盾冲突。二、Rogers罗杰斯理想自我和真实自我之间的差距,Q分类法1、人格结构:自我概念:自我或自我概念是指个人经验中一切有关自己的知觉、认识和感受。这些经验是围绕如下问题而形成的:“我是谁?”“我是什么样的人?”或“我能干什么?”等组
51、成:现实自我:个人最希望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或应该是什么样的人 理想自我:自我概念中对自己真实状况的觉知。 理想自我和真实自我之间的差距是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的指标,可用Q分类法进行测量2、人格发展:Rogers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内在的动机,即自我实现倾向。他指出,“有机体有一种基本倾向和驱力:实现自己、维持自己并提高自己” 3、人的实现倾向必须三原则:真诚一致、无条件积极关注、同理心 真诚一致:就是指在治疗关系中,咨询员本人是一个表里一致的人。咨询员越是以自己本来面目出现,越是不戴专业面具或个人面具,来访者就越有可能发生建设性的改变和成长。 无条件积极关注:罗杰斯认为人有一种很重要的需要,就是
52、积极关注的需要,也就是希望别人以积极的态度支持自己,包括爱、尊重、接受、喜欢、支持、赞赏等。罗杰斯将积极关注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条件积极关注(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是指个体只有在自己的行为符合他人的标准的条件下才能得到他人的积极关注。这里所说的他人主要指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的他人”,如父母和教师。无条件积极关注就是指个体在任何条件下,即便表现出弱点和错误的时候,都能得到他人的积极关注。如上面例子中的那个孩子,只有在父母指定的范围内摆弄玩具,才能得到许可和称赞,这是有条件积极关注。如果孩子满屋子摆弄玩具,父母并不说他是个坏孩子,也不说如果不改正就不爱他了,而是说父母也知道他在满屋子来摆弄玩具很愉快,并让他自己体会这样做会带来的不愉快,就是让孩子明确感受到父母只是不喜欢他做的这件事,而不是因此就不喜欢他这个人,这就是无条件积极关注。罗杰斯认为,有条件积极关注会导致自我不协调,这样孩子会为了得到积极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员管理学习报告
- 肺结核传染病知识
- 院子出租整租协议书
- 预防夫妻出轨协议书
- app软件转让协议书
- 锯末承包合同协议书
- 车子出租代理协议书
- 酒店物品交接协议书
- 车辆短租合同协议书
- 养殖地租用合同协议书
- 第五版-FMEA培训教材-新版
- 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中国农业大学
- PE袋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聚乙烯塑胶袋)
- 简明疼痛评估量表
- 七人学生小品《如此课堂》剧本台词手稿
- GB/T 31586.1-2015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涂层附着力/内聚力(破坏强度)的评定和验收准则第1部分:拉开法试验
- 大坝安全监测培训课件
- 高等数学上册ppt课件完整版
- 电力建设热工热控作业指导书
- 甲醇及制氢装置预试车方案
- 分子的立体构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