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胶基础知识(09023)_第1页
蜂胶基础知识(09023)_第2页
蜂胶基础知识(09023)_第3页
蜂胶基础知识(09023)_第4页
蜂胶基础知识(0902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蜂胶基本要素2005年9月7日 第1版总纲目录一级科目二级科目序号名称序号名称1产品1原料2组方3工艺4功能5优劣对比试验2病理1适应范围2禁忌人群3治疗机理3认证1历史2权威论证3认证包装产品资料一级科目二级科目序号名称序号名称内容1原料1产地大小兴安岭2蜂种东北黑蜂变种3胶源植物椴树、黄柏2科技1成份含量有效成分黄酮类萜烯类氨基酸20%2配方比例4:3:33配方科学D-3模型4特殊成份吸收催化剂3生产1生产工艺1、 Ph值95;2、 4次提取;3、 70浓度黄酮萃取;4、 96天浸泡时间2生产流程见附件74功能1主要功能1、 增强免疫2、 降低血糖3、 调节血脂2辅助功能1、 局部麻醉2、

2、 抗氧化3、 组织修复5优劣对比试验1水溶挂壁试验见附件82做沉降比测定见附件9病理资料一级科目二级科目序号名称序号名称内容1适应范围1适应症状1.呼吸系统:上呼吸道感染、喉咙沙哑、感冒发烧、支气管炎、扁桃腺炎、鼻窦炎、口腔炎、鼻塞、气喘等。2.泌尿系统:肾脏炎、膀胱炎、尿道炎、尿道感染等。3.消化系统:胃痛、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肠胀气、胆结石等。4.代谢系统:肝功能障碍、急慢性障碍、糖尿病等。5.循环系统:高脂血症、血管硬化症、全身性酸痛、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6.神经系统:头痛、偏头痛、神经衰弱、帕金森氏症等。2适用人群1、 免疫力低下人群2、 糖尿病人群3、 高脂血人群2禁忌人群1

3、年龄段禁忌1、1周岁以下婴儿2、孕妇2体质禁忌过敏体质3治疗机理1增强免疫机理强化免疫系统,增强免疫细胞活力调节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和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增加抗体,增强细胞免疫功能与自身免疫功能2降低血糖机理恢复胰脏功能,刺激胰岛素分泌促进外源葡萄糖合成肝糖原,双向调节血糖修复病损的胰岛细胞和组织,调节内分泌,促进糖代谢3调节血脂机理预防动脉血管内胶原纤维增加和肝内胆固醇堆积清除血管内壁积存物,保护心脑血管促进微循环,改善血液循环状态及造血机能认证资料一级科目二级科目序号名称序号名称内容1历史1产品发现早在3000多年前,古埃及人就已认识蜂胶,并用蜂胶制作木乃伊;公元

4、前384322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动物志里曾记载了蜂胶治疗皮肤病、刀伤、感染等。 公元前2379年,古罗马自然史的作者大普林尼,在该书中描述了蜂胶的来源及蜂胶用以吸出扎进体内的刺,对治疗神经痛、皮肤病(脓肿、溃疡)有效。2产品推广 上世纪最后20年,蜂胶的现代研究和应用开发已形成世界性热潮。在日本、韩国、德国、美国、加拿大、意大利、俄罗斯、法国、印度、墨西哥、西班牙、阿根廷、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匈牙利、波兰、丹麦、挪威、奥地利、以色列、古巴、新西兰、新加坡等国,以蜂胶为原料的保健、医药、美容、防腐、保鲜等制品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2权威论证1权威杂志世界著名自然杂志发表

5、大篇幅关于蜂胶的报道:在欧洲,蜂胶甚至成了家庭的常备健康食品。一些国家还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和“蜜蜂疗法诊疗所”。目前国际市场上,蜂胶商品的品种日益见多,蜂胶的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能已经得到了欧洲各国的认可,普及率相当广泛,健康水平大大提高。2名牌学府美国哈佛大学在上个世纪60年代对蜂胶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皮肤病的关系进行了各种基础研究盒临床试验。临床发现使用蜂胶的人群在抵抗疾病方面要远远高于正常人群,另外蜂胶的清洗血和调节血糖的功能能极大的治疗和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皮肤病。3国际学术会议 在2000日本大阪召开的蜂胶专题学术会议中,包括日本、德国、美国、法国、芬兰和澳大利亚等17个

6、国家的40多位学者对蜂胶进行讨论,认为蜂胶是健康的保护神,作为净化血液、增进细胞活性、祛病强身、美化肌肤之佳品。无愧“紫色黄金”的称号3认证包装1L-N认证低杂质含量鉴定协会(无铅、低蜂蜡)2国际蜂产品博览会认证第33届国际养蜂大会暨国际蜂产品博览会金奖附件2蜂种目前全世界大约有6000万群蜜蜂,其中几个养蜂大国分别为:中国约有700万群,俄罗斯约有600万群,美国约有500万群,巴西约有200万群,墨西哥约有210万群,波兰约有200万群,阿根廷约有180万群,德国约有120万群。中国饲养的蜜蜂主要有三种:一种是东方蜜蜂,也叫中华蜜蜂,简称中蜂;另一种是引进的西方蜜蜂,其代表种叫意大利蜜蜂,

7、简称意蜂;第三种蜂叫黑蜂,是西蜂的变种,主要生活在我国东北黑蜂自然保护区。在饶河黑蜂自然保护区,大约生存着1。2万黑蜂蜂群,按照每个蜂群年蜂胶产量100g左右,东北黑蜂蜂胶的年产量也不过1吨左右,产量极其稀少,故而东北黑蜂蜂胶也被称为“玳瑁琥珀”,珍品中的珍品,紫色黄金中的黄金。附件3胶源植物椴树(Tilia)是一个属,属于在锦葵目 (Malvales)锦葵科 (Tiliaceae)。椴树是夏绿阔叶植物。椴树能长至30米高,直径可达1米。椴树只分布在北半球。分布范围包括欧洲,中亚西部,东亚,北美和中美洲。城市里生长在路边的椴树会经常被椴虱侵袭。严重的话椴树树叶会早在七月份就全部脱落。这些路边的

8、椴树也会经常被小椴树马蜂侵扰。椴树被日耳曼人敬为爱情与幸运之女神费里娅。以前中欧的很多地方每条村落中心都有一棵椴树,椴树下经常是聚会碰头,信息交流或者是婚礼的地点。五月初大部分的舞蹈节都会在树下举行。还有这里也经常成为村法院,其起因是日耳曼人的集会名曰Thing,与椴树名字Linde音近。所以椴树也常被看作法院树或者法院椴树。与欧洲橡木相对,椴树常被认为是女性的阴性的生物,也是由于名字与德语柔和一词lind音近。在日耳曼人心中,椴树是神圣的附件4D-3模型D-3模型是医学新派“阿基耶里派”的核心医疗理念。其创始人认为,与其花费昂贵的费用和巨大的人力来研发短期之内很难让大众受益的所谓“贵族新药”

9、,不如利用已经掌握的药物成份和病理知识,调整比例,达到治疗中的黄金比例点,创造出广大民众买的起、受益多的最优医疗处方。这一理念得到了广大基层医疗工作者的极大支持,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是一种人性、公平的崭新医疗理念。附件5吸收催化剂20世纪中页,生理学家就发现,同一个人在摄取不同的食物时,尽管两种食物某一成份含量(假定A)是完全等量的,但是吸收的情况却完全不一样。为了找到这个原因,生理学家做了成千上百的试验,得出了成千上百的结论,令人惋惜的是,这些结论没有统一整合以来。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一个理论可以完美的解释这种现象,没有任何一个理论可以得到大多数科学家的认同。于是,半个多世纪的争论没有

10、达成任何结果。无奈之下,生理科学家借鉴19世纪“生命力”之争的相似案例,将促使人类吸收能力提高的物质统称为“吸收催化剂”。目前,生理科学学家已经发现了10多种形态不同的吸收催化剂。生物海外研发中心OMICS公司也在2003年独立发现了一种,并将这种神奇因子添加到蜂胶中。这样,在吸收催化剂的作用下,蜂胶的有效吸收率提高了6倍。美国加州大学教授ASDFWEGD在亲自检测蜂胶吸收效果之后,做出了这样的结论:“蜂胶的有效成份含量为20,在添加吸收催化剂之后,有效吸收率提高了6倍;从某个层面上来说,如果市场上别的厂家的蜂胶要达到蜂胶的吸收程度,那么他们的蜂胶有效含量必须达到120。可是哪有有效含量120

11、的蜂胶呢。蜂胶,太不可思议了!”附加6生产工艺1、温度温度高提取效果好,但过高的温度会导致蜂胶中活性成分被破坏,且杂质的溶出量增加。2 2值对蜂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而言,随着值的升高,提取率逐渐上升,当值为9 5时,提取率最高,继续增大,提取率又缓慢降低。2、提取次数提取次数达到4次时,一般活性成分的浸出就已比较稳定,所以提取次数一般不超过4次。3、溶剂31溶剂的种类通过对甲醇、乙醇、丙酮三种溶剂对黄酮类化合物浸提效果的研究表明,70%的丙酮效果最好,甲醇最差。但由于丙酮价格较贵,而且含有有毒成分,所以不适合于生产上应用。32溶剂的浓度陈崇羔等(1996)通过对不同浓度的乙醇对蜂胶有效成分提取率

12、的影响的研究中发现,蜂胶提取率随乙醇浓度的提高而提高,当乙醇的质量分数70%时,提取率随乙醇浓度的提高而升高,差异不显著;当质量分数70%时,提取率随乙醇浓度的下降而下降,差异极显著。考虑到蜂胶中所含的氨基酸、维生素以及某些以水溶性盐形式存在的微量元素等水溶性物质的溶出率,采用质量分数较低的70%乙醇水溶液,可能会比质量分数较高的95%乙醇水溶液好。4、提取时间41浸泡时间在24以内,浸泡时间越长,蜂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浸提率越高。42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浸提时间的长短对浸提效果影响不大。附件7生产流程附件8水溶挂壁试验1、准备蜂胶2粒,对比蜂胶2粒,洁净等量试管2只,清水若干;2、在试管中注入等量清水,将2粒蜂胶软胶囊中的内容物挤入盛水的试管A中,将2粒B蜂胶软胶囊中的内容物挤入盛水的试管B中,用玻璃棒搅匀;3、静置片刻,观察试管壁,可发现B试管中溶液分层,挂璧,说明内容物配制技术不过关;A试管中溶液均匀,未挂壁,说明蜂胶纯度高,技术达标。附件9沉降比测定内容物为混悬液的蜂胶软胶囊应做沉降比测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